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桥》影评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桥》影评精选10篇

2017-10-25 21:2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桥》影评精选10篇

  《桥》是一部由Bobby Garabedian执导,Vladimír Javorský / Ladislav Ondrej / 琳达·莱波娃主演的一部短片 / 剧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桥》影评(一):所有的结束都不是结束

    这部微电影被提名奥斯卡最佳短片,在短片的开头,你不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你会充满了疑惑,但看到最后,会觉得情节令人伤感,但结局又是圆满的。
  这是一部关于责任与救赎的电影。父亲身为一位道桥扳道员,他的任务是让火车从桥上顺利通过,而火车里的人对这样一个人的存在是毫不知情的,父子二人相处的时光温馨的,但从儿子要求去父亲工作的地方那一刻开始,一切都改变了,一切都不同了,人生中的每一个细节发生改变时,都会导致完全不一样的结局,这位父亲面对自己的职责与自己儿子的声明时,他忍着内心的剧痛,拉下了手杆,他选择了火车里上千条漠然的和自己无关的生命失去了自己唯一的挚爱的儿子,但他的做法并非一无所获,他救赎了一位吸毒女孩灵魂
 这部短片最突出的有三个地方。
  第一,整部电影结构严谨而紧密,前后相互呼应。开头是冷色调的,是一个父亲的特写,他透过玻璃向外面张望着什么,这一特写设置了悬念,结尾的地方也是他张望的情景,表明中间的一些都是他脑海里的回忆。电影中有一个场景出现了三次:在夜晚的铁轨上,四周充满了烟雾,一个身影渐渐走近,由模糊变为清晰,三次有两次是父亲,一次是那个吸毒的女孩,父亲的出现代表的是一种孤独,一种对儿子的想念,而吸毒女孩出现时,音乐是欢快的,有一种拯救与重生的感觉,女孩就是因为在这条铁轨上看见了悲痛的父亲才走上了全新的人生,这就是一种被救赎。同时,车站的情景在短片的头尾也都出现了,并且都有一个被抱在怀里看着人群的孩子,孩子大大的眼睛和冷漠的人群形成了对比,车站总会发生各种各样的故事,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故事,在自己的故事里,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但在别人的生活中,却是微不足道的存在。前后的照应给人一种轮回的感觉,人生的循环与巧合,该发生的总会发生,有时候想改变也是无能为力的。
  二,电影中的色调画面的对比,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画面是在儿子死后,父亲站在铁轨旁绝望地用石子击打着车厢,面部扭曲,哭的撕心裂肺,这里采用了慢镜头与消声处理,只有柔和的钢琴曲,这样的处理无限的放大了这位父亲的悲痛,也让每一位观众可以清楚的看见他的表情甚至脸上的周围,与此同时,车厢里的游客做着自己的事情,化妆的,亲吻的,唱歌的,他们不知道,他们的生命是由一个小男孩换来的,那个小男孩此刻就在车的下方,父亲和游客以一种平行蒙太奇的形式出现,将父亲的悲上升到一个全新的层面,而窗边的吸毒女孩看见了悲痛的父亲,也只有她一个人看见了,她是幸运的,她被救赎了。
  三,电影的配乐也是很突出的,整部电影由钢琴和萨克斯伴奏,曲调浪漫唯美,没有极致伤感或是喜悦的音乐,即使是在父亲失去儿子的时候音乐也并没有变得悲伤,体现了“这个世界不会因为一个人的改变而改变”的思想,中立化的音乐也给人更多的想象空间。
  有人说,这部电影是有关于宗教的,那个孩子代表耶稣,父亲是天父,火车上的游客代表我们这些等待着被救赎的有罪的普通人,耶稣为了解救罪人牺牲了自己被钉在十字架上,而庸人却毫不知情,但是耶稣在流血三天后复活,而小男孩却永远都不会醒来了。
  小男孩的身体已经冰冷,但父亲记忆里的巧克力依然温热着,脑海里的记忆还鲜活着,也许孩子永远都不会回家了,但他的灵魂已找到了安生之处。
  这是一种轮回一种生命的传递,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结束,因为所有的结束都是全新的开始,有人死去了,但也有人获得了重生,重复的事情会不断上演,周而复始永无止境

  《桥》影评(二):桥——人性博弈论之救赎篇

以前听过一个心理博弈论的经典案例。大概是一个Y型的铁轨,左边的分叉是一条没有使用的铁轨,右边的铁轨是一条正在使用的铁轨,左边的铁轨上有一个小孩在玩耍,右边的铁轨有10个小孩在玩耍,这时有辆火车高速驶来,你是一名铁轨方向控制人员,你站在Y型铁轨的相交点,你是选择让火车开向没有使用的铁轨还是正在使用的铁轨呢?
救了那十个人,死掉的却是那一个无辜的孩子;让无辜的那个活着,死的却是十个人,并且不是明知故犯的成人,都是不懂事的孩子。怎么选,都会伤害另一方,总有人会死。而你,却是手握生杀大权的那个,后半辈子,无论如何都会在后怕和后悔中度过。
而如若这个人是你的孩子呢?你还会有那么多的挣扎吗?偏向是否更明显?
“桥”是奥斯卡提名短片,只有短短三十来分钟,欧洲制造的独立短片总是有惊喜。而波兰这种东欧国家总有一种莫名的忧伤在,冷而坚。氤氲的寒冷围绕,总忍不住想问:世界那么冷,how can u bear it?但是,再看看火车上,记忆中那一张张的脸,或笑或哭,真切动人,似乎能把世界的冷融化透彻。
再多世间忧愁都在那顶红帽中更加美丽。散落的镜头不过是几组人平凡而又平凡的生活,好像就发生在我们跟前,我们隔壁。亲情的,友情的,爱情的,表现的一切在世间都不过是这三种情,那么简单,如呼吸般。但是如果,当时他选择了救孩子,而不是先救那一车的人,这些平凡的一个个将会造成多少呼吸断裂的疼痛?那一抹鲜艳的红,最终会是苍茫大地上的血渍吧。
没去查这个故事是不是有原型,太残忍。宁愿这只是个故事,只是宣扬人性、宣扬价值观而已。不然何以面对那个孩子失去的笑脸和父亲绝望的悲恸?
结局也是好的。红帽女子最终绽放笑颜,怀里的孩子望着那个痛失的父亲,就像当初在女子绝望时看见死去的孩子的情景。世事轮回,亦是物是人非。不过,孩子抱在怀中,就是有希望的,不是吗?
救赎的是那一车人,也是自己。

  《桥》影评(三):北极星

北极星
——致《桥》
       人与人之间的际遇,如果有交集,该是像穹顶下举目所触的北极星一样,遥不可及又切实存在,几不可察又衍生交叠,轻易地在对方生命里留下印记。
       故事从他们的交集开始,疲倦温和的中年男子在暖色的灯光下轻柔地哄着孩子入睡,乖巧天真的孩子撒娇般地倚在父亲怀里,如同过去数千个夜里那样。在新的一天来临之前,没有人知道命运会牵扯出怎样的相遇。
       然后是清晨时分的街道。妆容精致的女子向友人问好,戴着顶胡萝卜色帽子的女孩正在道别,男人与男孩牵着手走向桥头,路旁的情侣在轻渺的《玫瑰人生》中争吵,公车上的外国青年欣喜地向远方的母亲介绍着自己的女孩儿……那么多的场景里,有无数人的人生正在进行着,有的要相聚,有的要离别,无暇去顾及到,身旁的人会改变自己的人生。
       然而近乎注定般的交集终究在那架桥上汇聚到了一起。那么多无关的人坐上了同一列火车,以无可抵挡的力度碾压过了两个人的人生,却无知无觉。它的悲怆与痛楚被无辜的麻木吞噬,却甚至无法向旁人倾诉。一个人的命运被推到了桥的轨道之上,悲哀的是连挽救的尝试都做不到。
       直至另一段命运相遇。戴着胡萝卜色帽子的苍白女孩倦怠地倚着窗棱,她的人生尚不知要驶向何方,冷漠堆砌成麻木。然而一张绝望至极的面庞就这么毫无防备地被推至她的面前。强烈到近乎窒息的痛苦突破了人与人陌生冰冷的隔阂,直直地传递向她的内心。她的人生依然未知,却因一张陌生的面孔有了新的开始。
      故事的最后,男人与女孩再次相遇,男人疲惫的面色终于释然。他曾被一群陌生人全然无知地推向深渊,亦在此刻,从一个陌生人的身上获得解脱

  《桥》影评(四):32分钟的生命轮回

提起影片《桥》 ,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南斯拉夫的战争影片。但是我今天要分析的这部影片是2003年在波兰上映的一部短片。它曾获奥斯卡最佳真人短片提名。
用32分钟刻画生命的轮回
影片讲述的是一位作为桥扳道员的父亲,在危难时刻选择牺牲自己孩子的生命来救回一列车乘客的故事。同时在其极其绝望之时,给予一位少女生命的希望的故事。生命的轮回,悲喜的交替,在一部时长仅32分钟的短片内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影片伊始,父亲带着儿子拉多在火车旁走着。拉多用孩子特有的澄澈的眼神看向或悲或喜的人群。人生百态,或悲或喜,但在孩子眼中一切都显得很纯粹和美好。影片的另一条主线是戴红帽的少女的人生。她在影片开头与拉多相视而笑。活在小孩子眼中的她是简单而美好的。晚间,拉多与父亲约定好第二天去父亲工作的地方。父子俩穿过森林,本应是温馨的情景,但是色调却是清冷的。仿佛这一切是为了即将到来的悲剧蒙上阴影。列车提前到来,拉多被卷入操作箱。父亲若是选择拉下扳道,则意味着没有时间将拉多救出来。影片高潮阶段,我们看到的是在穿行的列车下方,竭力嘶吼的父亲。列车经过,准备吸毒的少女看到此景,仿佛顿悟到什么,手无力沉下去,继而陷入沉思。影片最后,我们看到父亲在熙攘的人群中与以为人母的少女相遇。父亲的眼神撞上少女孩子眼神,那种澄澈的眼神。正如影片开头拉多与少女相视而笑,父亲也在这一笑中如获新生般欣喜。
影片最后父亲的独白“到头来我总该有所发现,全新的城市,全新的人群,全然不同的梦,全然不同的生活。”正是影片的精要之处。现实的生活总是充满着意外,有的人离开,有的人到来。生命就是一场轮回,而这部影片用32分钟来表现它。
长镜头与心理蒙太奇成功运用
影片最显著的描写手法在于其长镜头和心理蒙太奇的运用。长镜头在影片中作用较大的有四处。一为开头以小孩视角进行拍摄的长镜头,它表现了火车站的百态人生。二为父亲与拉多在森林中游走的长镜头。这一段本应是十分快乐的,但是因其色调清冷而罩上了几分悲伤的意味,从而为接下来悲剧的发生埋下伏笔。三为父亲抱着拉多的遗体在火车轨道上行走的长镜头。镜头慢移,随着父亲走远,悲伤的配乐消失,父亲的悲鸣声也渐渐淡出,继化为无。这一镜头使我想起影片《可可西里》中男主被沙漠吞噬的画面。在表现人离去时,影片的无声及时对逝者的默哀。四为少女在火车轨道行走的长镜头,少女的身影从黑暗变为光亮,暗喻其获得新生。这部影片中长镜头的运用多为故事发展的关键节点。它使本应以一种较强烈的方式表现的情感,以一种较为舒缓的方式表现出来。不过这几个长镜头的运用,非但没有延缓故事情节的发展,反而使人物的情感以一种更合适的方式表现,在悠缓中更显绵长。
影片的另一大特色是心理蒙太奇的运用。这在影片中表现为形象(画面或声音)的片断性,叙述的不连续性,节奏的跳跃性。影片最后,父亲游走在火车旁。随着他的独白的加入,影片的画面随之变化。这时因影片的情景都是父亲主观意象的再现,所以表现在影片则给人一种片段式的不流畅感。影片的这一部分,运用心理蒙太奇的方法,直接生动的表现了父亲在拉多离世后的心理状态。即一种在失去亲子后的怅惘和对百态人生的无力感。
打破时序的叙事,回忆与现实交叠的人生
前一段叙述的心理蒙太奇,在短片开头也有应用。“到头来我总该有所发现,全新的城市,全新的人群,全然不同的梦,全然不同的生活。”那句父亲在拉多死后,独行于火车轨道时说出的这句独白,在短片开头也已经出现。这种打破时序的叙事方式,不仅没让人们感到混乱,且让人们更好地体悟到这个故事的精要。“全新的发现”是什么?我们会带着这样的疑问来看这部短片。影片的最后,情景再现。我想,在看完了这个故事后,每个观众心里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影片有两条主线,一条是父亲和拉多的故事,一条暗线是红帽少女的故事。父亲在失去拉多后寻找全新的生活,少女则在堕落后重获新生。影片想要告诉我们,生命是一场无止境的轮回,无论是时间的轮替,还是悲喜交换,都在冥冥之中进行着。我们可能此时此刻正在遭遇着磨难,抑或是在等待着下一秒的苦难的到来,但是时序在轮替,我们终会发现生活美好的那一面。
在接触这部影片之时,我在网上看到了这样的一条评论:“开头父亲抱着拉多在火车旁走的场景,应是发生在父亲带拉多去往工作地之前。导演这么处理,不符合叙事逻辑。”对此,我持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导演这么安排,符合影片的叙事方式。一是在结构上与结尾呼应。开头父亲怀抱中的拉多和片尾少女怀中的小孩,皆是用他们的眼睛来看百态人生。影片中的人形形色色,有的人忙于生计,有的人享受生活,有人离别,有人相聚。凡此种种构成了他们的人生,也是我们的人生。二是以一个长镜头,刻画了影片中将出现的人物。火车上的人们,或多或少地出现在故事中,红帽子少女,初识的情侣,以及相伴而行的友人。他们的在这座城市发生的故事的结局,影片的开头皆有交代。只是我们如果像一个看客,匆匆瞥过他们的人生,则无法体会那些背后的故事。
童话式的寓言与连接生命的桥
父亲与拉多在一起的场景总被蒙上童话的色彩,除了沿火车前行和通往工作地的森林玩耍的这两个场景,其余皆是使用温暖的色调。影片发生在寒冬,因此色调基本是清冷的。当大雪飘过时,隔着屏幕的观众或许还能感受到那种侵蚀身心的严寒。因此父亲与拉多那寥寥几个温暖的场景,令人印象深刻。
    “看,北极星!”
“只要看到它,就知道有人在想你了。”
“明天会很冷。”
“我们带上热巧克力,就不冷了。”
影片的拉多是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父亲虽然清贫,但他们都保有对生命的热爱。常人没有办法体会他人曾经受过的苦难,但他们却有机会见到当下他人生活得好的样子。或许命运又对父亲开了一个玩笑,但是它也给了父亲获得新生的机会。这是童话式的寓言的延续,也应是生活应有的样子。
有人说,这是一个基督教的故事。影片中的父亲是耶稣,他牺牲了自己孩子的生命,来挽救一车人。但是我更愿意把它理解为一个关于生命轮回的故事,而那座桥则连接着我们生命中的过去和未来,悲伤和喜悦。
也有人说,导演不应给一个悲剧加上一个治愈的结尾,因为现实生活是残酷的。但依我看,现实虽残酷,但是它并不能阻碍我们朝着好的方向去前行。
在未有桥之前,我们的人生可能像一艘没有帆的小船四处漂流。若生命之桥不断,只要保持直行,终达彼岸。

  《桥》影评(五):救赎,重生,从心/新开始

即便不是三口之家,父亲有一个这样可爱懂事的儿子也无憾。无奈美好总是短暂。一切仿佛是注定。如果儿子不要求跟爸爸去他工作的地方,如果他不乱跑,如果父亲把他带在操控室里看着他,如果他掉下去时火车没有恰好逼近。。。。。。哎,没有如果。

父亲在短时间内必须做出最难的选择,他舍弃小我换来几车皮里的人的安全,保留了他们能继续喜怒哀乐的权利。而火车里的人毫无所知他们与死神擦肩而过;毫无所知一个父亲经历怎样的失去和悲痛。火车上的喧闹欢笑聊天亲吻和地面上父亲的蚀骨之痛形成无比大的反差,叫人看了怎能不心痛。片头扮鬼脸逗父亲抱着的孩子的那个堕落的女人,在后来的火车上看到了那个父亲伤痛的样子,再后来,大家都看到了,她重生了,还有了个天使般的孩子。孩子对着那个父亲笑,父亲看着孩子后的开怀大笑,他心里沉重的阴霾已经散去。说不定这个娃娃是他离去的儿子投的胎,”安排了”几年后的这场街头偶遇,以上另一种方式安慰鼓励他的爸爸要坚强。

“难过总是有原因的”, 最亮的那颗星是有人在想念你,“到头来我总该有所发现”。希望和新生就像这个女人开头戴的帽子的颜色,是冰冷冬日里的一抹红。纵然遭受再大的伤痛,地球不会停止转动,每天的太阳照常升起,你必须勇敢地在人生这座桥上走下去。离开的亲人们,总有一天我们会在另一个地方相遇。 有幸走出来的人们,真好。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桥》影评精选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