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蜘蛛侠》经典影评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蜘蛛侠》经典影评集

2017-10-25 21:36: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蜘蛛侠》经典影评集

  《蜘蛛侠》是一部由山姆·雷米执导,托比·马奎尔 / 威廉·达福 / 克斯汀·邓斯特主演的一部动作 / 科幻 / 冒险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蜘蛛侠》影评(一):心中的蜘蛛侠

很喜欢这个版本的蜘蛛侠,更符合心中的英雄形象,一开始的英雄是孤独的,最后收获友情爱情的时候由衷为他感到高兴
1.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2.不管我们面对什么处境,不管我们的内心多么矛盾,我们总有选择,我们是什么样的人,取决于我们选择做什么样的人
3.本·帕克:如果你有能力去帮助别人,你就有帮助别人的责任和义务。这就是你生存的意义,这不是选择,而是 责任。
4.中伤是口语,印出来就是诽谤。
5.伸张正义必须牺牲小我,即使是自己珍贵的东西,甚至是梦想
6.仇恨就像毒品,让人入魔,不知不觉中让人变得丑陋。
7.“我相信,每个人都拥有英雄本质。它让我们忠于自我,给我们力量,让我们拥有高贵情操,最后让我们光荣的死去。”

  《蜘蛛侠》影评(二):每个人都是“蜘蛛侠”(2013.11.26旧文)

  一口气又一次看完蜘蛛侠三部曲。电影就是这样,让人分不清黑天白夜,虚幻现实。电影中虽然是有一些瑕疵,比如为什么在最后蜘蛛侠和毒蜘蛛沙人大战的时候,大家只是看着好戏,警方连一个子弹都没有出现以及男女主人公之间纠结蛋疼的曲折往返等等情节,但是基于电影总体,这些我们可以忽略不计。总的来说,这也算是一个比较标准美国式的英雄三部曲:英雄的崛起;英雄的大起大落;英雄的救赎。
  一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高中生,只知道埋头读书,没有多少朋友喜欢了很久的女生根本就没有注意过自己的存在。生活中存在着太多这样的小人物,这些小人物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也是幻想着有一天能够想一个超人那样成为万众瞩目的明星,并且能够拥有自己想要的一切东西。不过最后皮特实现了,因为他是在电影中,电影中什么都可以实现,什么都可以想象,我们却只能看着电影在想象中还原。如同一切英雄片中一样,一个偶然的机会,皮特拥有了蜘蛛的超能力,于是拥有了自信,无论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英雄的拯救中。第一部就是男主角适应这种超能力,并且在英雄生涯中开始拯救自己所在的城市,生活中和自己暗恋的人发生了微妙的关系,彼此都是心知肚明。在这一部中,一个亮点就在于刚开始的时候皮特拥有了这种超能力,却只是用在自身的“小我”中,这种稍显“自私”的精神让皮特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他的叔叔辈一个歹徒开枪打死,而这个歹徒本来是皮特有机会可以制止的。于是皮特开始反思,并且开始记起他叔叔的那句话: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基本上每一个少年的心里都是有一个英雄梦的,这种英雄的心理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自我实现自我满足的体现。叔叔的嘱托和自我的实现使得皮特走上了一条英雄拯救世界的道路。于是第一步中,一切顺理成章,坏人被消除,蜘蛛侠得以成名,皮特和女孩儿的关系有了微妙的发展。
  在第二部中,皮特渐渐发现虽然他带上面具得到了众人的欢呼,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他还是那个平凡普通的皮特。一次次的拯救任务,他觉得是顺理成章,并且觉得这是正义的表现,自己就是被上帝制定来拯救人类的。但是女孩儿和自己好朋友的关系发展使得皮特开始反思,自己为什么要牺牲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为大家做那么多的事情呢?就像是第一部中绿恶魔说的那样,当人们需要自己的时候,自己作为蜘蛛侠就是有价值的,但是如果有一天人们不再需要蜘蛛侠的时候,自己的付出又有什么意义呢?既然这样我为什么要牺牲自己的学业和爱情来做这些呢?爱情的消失,朋友的怀疑,工作的不顺利,加上自己的超能力有一定的丧失,无论怎么也唤醒不起来。皮特去看心理医生,借一个朋友之名以梦的名义说了自己的近况。心理医生的一句话让皮特做了和大多数人一样的决定:如果你不飞檐走壁,就不会从高处摔下来。于是妥协就似乎成了顺理成章。这个时候的皮特走到了一个选择的路口,叔叔的话有浮现了出来,不过在现实的压力下,皮特还是选择了妥协。皮特脱下了蜘蛛侠的外套,开始自己的学业,开始赚钱,开始向自己喜欢的女孩儿表白,皮特开始了一个普通人的生活。就这样,皮特放弃曾经向往的“大我”,选择了“小我”,这个时候的皮特虽然这样选择,但是我们看出他是慎重自己思考自己选择了,他权衡了各种利弊,最终选择了稳定。
  其实就像我们每一个人这样,每一个人在一个特定的时候总有一个梦想,觉得这样是好的,但不知道为什么是好的,自己就是喜欢,但是经历了一些事情,一些人开始反思,自己为什么要选择这样做,就像生活有一个无形的诅咒那样,很多人选择了妥协,向生活妥协。因为他们发现了一个一个看似是捷径的大路,大家都在这条路上走,为什么我就要与众不同呢?年轻的事总觉得与众不同不需要理由,可是到了这个路口的时候才想起来问自己我为什么要与众不同呢?这个时候就变成与众相同就不需要理由了。很多人都是这样被生活磨掉了激情信心,于是选择了一条看着更安全的路,这条路不需要每天都担心,这条路看似很好,因为大家都在走。
  经过一段时间冷眼旁观后,皮特发现自己虽然在行动上好像周围的事情都与自己无关,但是人是无法欺骗自己的内心的,在一次火灾后皮特还是选择了做自己。这个时候的皮特已经和以前的不一样了。英雄----普通人----英雄,这个时候的皮特已经是第三个阶段,他已经不在是为了哗众取宠或是为了有趣而选择出手正义,而是出于内心的指引,这个过程就好像是出家人最终“顿悟”一般。于是在这种力量的指引下,皮特的超能力也回来了,“spider men is back”。皮特把自己的真实感想告诉了已经被机器控制的章鱼博士,“我们所做的都是为了造福人类,如果不能这样,那就不要选择梦想”。章鱼博士最终以自身的毁灭换来了城市的和平。人类自身恐怖欲望最终还是被“善念”所替代,皮特也以自己的真实面目化解了和女孩儿之间的误会,两个人重归旧好。
  第三部算得上是对人性的探究了。整个城市都在欢呼蜘蛛侠成为了他们的守护神,于是蜘蛛侠自身也就飘飘然。在这种巨大的荣耀下,虽然皮特处于面具之下,但是心里还是充满了骄傲,久而久之,这种骄傲就变成了自负。这个时候的皮特已经不在是曾经跟一个女生说一句话都会脸红的皮特了。说是英雄,其实和我们每一个普通人都是一样的。一个人最难的就是认识自我,最容易的就是丢失自我。在一个社会中,“身份”就成了衡量一个人的标准,不是看你这个人本身,而是看你身上的标签。眼睛长在自己身上,是看不清楚自己的。那只爬行的寄生体“毒蜘蛛”就是一个人膨胀的自我。皮特第一次穿上感觉很好,于是就再一次再一次,知道他发现这套黑色的服装使他改变了太多,他终于发现自己已经不再是从前的自己了,但是这个时候“寄生体”外套已经和皮特融为一体,它已经不仅仅是一件服装,更是一种毒素或是情绪,这个烫手山芋终于拖下来之后却附生在了另一个与皮特稍有过节的人身上,我们姑且称之为“黑蜘蛛”吧。于是又是一场善与恶之间的争斗。
  也许失去自我的感觉更像是吸食毒品一样,刚开始感觉良好,最后要寻求解脱却要付出巨大的痛苦。人是社会性的动物,试想现在去掉你的身份,你没有了名字,没有了以往的记忆,没有的社会的关系(就像千与千寻一样),可能更开始你会觉得很自由,天下之大任你遨游,可是之后就会陷入对自我认识的恐慌中,人毕竟不是一个只在追求活着的动物。人不再为人,那么如果不能及时回头的话,就只能陷入自我毁灭中。消灭“黑蜘蛛”时用的是一排排的钢管敲击发出的声音,这种声音也是一种对于自我内心的一种警醒。
  至于沙人,他说是自己是为了女儿没有选择的余地,这个时候的皮特已经能够镇静并且肯定的说,我们总是要有一个选择的,就是要看我们怎样进行选择。人的很多时候都好像是面临着无路之路的路,这个时候是不是真的没有路,那就要问我们自己。
  英雄也有弱点,英雄也是普通人。或者说我们每个人都是那个“蜘蛛侠”。“蜘蛛侠”式的的英雄存在于电影中,我们普通人生活与现实中。我们比英雄好的一点是,英雄的未来是人规划好的,但是现实中的普通人的未来却是未知的。

  《蜘蛛侠》影评(三):走进XXX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

记得以前看过某某某主持人访问大佬的视频,平时感觉高高在上的大佬,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历普通人经历的一些事情,在商场指点江山,豪言壮语的百万富翁、成功人士,回到家也要扮演着父亲,儿子,丈夫的角色,渴望着爱与被爱。

皮特的不平凡生活从一个意外开始,当他拥有了超能力之后,我们见证了他在这种能力后的迷失成长,最终回归到“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这种宿命论的命题中。

他穿上战袍,保卫城市,脱下战袍,蹒跚而行,渴望爱与被爱。他享受着拯救世界带给他的成就感,承担着人们对他的质疑。他将作为普通人和英雄之间的矛盾消化,在每一方都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去做,也尝尝在两者转换之间累的精疲力竭,但他仍然不畏惧不退缩,这才是我们心中的英雄。

就如同我们每个平凡的普通人,心中都有一个强大的自己,扛起所有应该肩负的责任!

  《蜘蛛侠》影评(四):蜘蛛侠面罩之下散发的还是彼得帕克的人性光辉

我看的第一部超级英雄个人电影,我特别庆幸我看了这部电影。诚然这个彼得帕克没有那么还原漫画——他更沉默,温和,他的蓝眼睛永远像在传达无声的关切。 彼得只是个高中生,叔叔的死亡让他成长,让他背负起超能力的责任,这个超级英雄的成长路上没有人生导师,没有同伴,没有人跟他说“u are not alone”。他精疲力尽地拯救完世界之后还得用蛛丝糊住伤口,急急忙忙地去送披萨,心头惦记着拖延的论文——彼得还是个孩子,但他在竭力维持一个正常人和超能力者之间的平衡。 有一个人跟他说你我是一样的,这个城市想看到的不是英雄而是英雄的陨落,别坚持了,我们能有更好的。“但是这样是对的”,他回答。你说奇不奇怪,这个人被他保护着的人无端地指责和攻击,他狼狈万分,腹背受敌,蜘蛛侠和彼得的生活一同摇摇欲坠,但他从来没有动摇过。 他比谁都更强大。 他在他爱人的眼睛里追寻更好的自己,他在他超级英雄的旅途中负重前行。 托比马奎尔的蓝眼睛永远湿漉漉的,显得可怜可爱,让人想走进荧幕揉揉他的头发。但是彼得帕克,他拯救了世界,送达了披萨,完成了研究报告,亲吻了玛丽简,最后给了哈利一个深深的拥抱。 即使是一个破碎的蜘蛛侠也不需要别人告诉他“一切都会好起来”。他越来越熟练地平衡着他的双面人生,在每次血淋淋的废墟里重拾重塑一个新的,更好的超能力者。 他会成为一个优秀的超级英雄,但首先他是一个极赋人性的,勇气非凡的人。

  《蜘蛛侠》影评(五):就是喜欢那个有血有肉的彼得帕克

最爱的一版蜘蛛侠没有之一!!!记得02年的我刚上小学,就是这部蜘蛛侠引起了我对超级英雄的乐趣。那个时候它吸引我的是它华丽的打斗场面和惊艳的特效托比马奎尔对蜘蛛侠的演绎让我一度不能接受超凡蜘蛛侠,这版蜘蛛侠三部曲我看了很多遍。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从这部电影里看到的已不仅仅是当初的那些酷炫的动作,在这部电影里我看到了彼得帕克对生活的挣扎,这个超级英雄不再那么高高在上,是的在解决危机的时候他是超级英雄但在生活中他也仅仅是一个为生计而奔波的小人物。而后来的超凡蜘蛛侠把彼得帕克设定成一个天才高中生虽不算大富大贵但好歹吃喝不愁,蜘蛛侠俨然变成了一部校园爱情片,其中的深度自然就大打折扣了。

  《蜘蛛侠》影评(六):超级英雄也让我多愁善感T-T

帕克叔叔说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当年看电影的时候也热血激昂地梦想着长大了能和帕克一样拯救世界,抱得美人归。
       如今再回头看看,自己没有成为英雄也没能邂逅惊险浪漫的爱情。
       绿魔出现的时候,我不是从手腕处喷射蛛丝在纽约街头飞檐走壁、救玛丽珍于水火的Spider Man,我只是惊声尖叫、唯恐避之不及的路人甲。

  《蜘蛛侠》影评(七):我欲为人

Peter Parker是一个从小到大受人欺负的可怜虫,在一次学校组织的蜘蛛生物展览上,他被一只蜘蛛咬伤,从此成为了一个“口”吐蛛丝,身手敏捷,飞檐走壁的超级英雄——蜘蛛侠,一直为人们做着善事,而由好友父亲变异成为的绿魔鬼一直在作恶,在最后的决斗中绿魔鬼失手杀了自己。

从近乎1亿5千万的投资成本来看,在当时蜘蛛侠绝对算得上是大片。流畅的叙事,清晰的脉络,相比于新世纪之前特效略显5毛的超人,duang duang的特技让人看着酣畅淋漓。本片从一正一邪两条线叙事,正邪互有摩擦,但对彼此的底细都不得而知。直到故事中间Peter在火场中救人受伤,蜘蛛侠和绿魔鬼面具下的真实身份才开始有了交集。随后既是绿魔鬼开始复仇,惊吓蜘蛛侠的阿姨,掳走Marry Jane(蜘蛛侠最爱的人),一切的一切都让人目不暇接,来不及思考(也不用思考,导演甚至都不愿意设置一个需要思考的悬念,比如绿魔鬼可能是谁?),便被蜘蛛侠飞快穿梭于大楼间三点一线(案发地点--救人--成功)的蛛丝搅成一团。即使这样,蜘蛛侠快餐式的样板戏也不会让人感到厌烦,一个穿梭于城市具有超凡本领的蜘蛛人,奇怪而强韧的蛛丝,突然出现在需要帮助的人面前,你的邻家异能者,最主要他还是一个好人,这不禁让所有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渴望有这么一个锄强扶弱,救死扶伤的“荣誉市民”,同时也渴望能够遇到这么一只使人朝着超能方向变异的蜘蛛伯乐。

除了以上大片的标配(缺了音乐),蜘蛛侠的成长经历之光也在片中清晰但微弱地闪烁着。从片中开头Peter的表现:一个失去双亲,成绩异常优异但在学校里时刻被人霸凌着的瘦弱眼镜男高中生,在科学馆被一只蜘蛛咬伤。随即近视好了,三项全能了,别人的举动都是慢动作回放了,陡然间获得这一超能力的Peter还不知道如何运用,或者说还不知道如何正确运用它:比如为了心爱的女人,参加地下拳击赛赢奖金买车。Peter因为老板不讲信义而没有阻止抢劫犯而间接导致了叔叔的死亡。这是Peter从人之为侠的重要转折:同样也是因为那句“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让他毅然踏上了一条人见人爱的道路,并与一个走上人见人恨道路的恶棍在人生十字路口狭路相逢,并除掉他走向下一个人生路口的故事。

和故事情节一样,本片的人物情感经历也是一样的直白,甚至单调。情节的不足可以用酷炫的特效和宏大的场面来弥补,但薄弱的情感却无法通过简单的一句话或一件事就可以补得上的。整部片子所反映的也只是蜘蛛侠在兼济天下的路上有一去不回头的影子,同样的换成绿箭侠、超人、钢铁侠也能做到,这导致了Peter只能从人转变为侠而无法再度从侠回归为人。

但侠就是侠,从小就是万众瞩目的对象,是很多人梦寐以求都想成为的标杆,所以这种英雄题材的电影不会缺乏受众,也不会过时(比如日本的奥特曼)。它们虽然情节单一,主题直白明确,但这种片子所传达的主题——为了正义不屈不挠,即使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的精神,老套但依然令人景仰。

  《蜘蛛侠》影评(八):屌丝靠变异

2002年,动作科幻犯罪电影《蜘蛛侠 | Spider-Man》
似乎是版权问题,一直没有在《复联》里看到过蜘蛛侠,但是这个很人气的角色大家依旧没有忘记过,2016年,我觉得要重温一下蜘蛛侠。
02年的电影,现在看起来特效当然是一般般啦,剧情也是有点老套,但是印象深刻,比如雨中倒吻~经典的爬墙动作什么的现在也是历历在目。
对于这个腼腆专情的屌丝,大家还是很喜欢的,毕竟《钢铁侠》只有一个。。。
别的我都不想吐槽。。就是BOSS的死法。。真的是 是真的蛋疼。。看着都疼。。
其实电影中表现出了英雄人物所背负的一些责任,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也颇有文艺气息,最后葬礼上的两端对话也是颇有味道,其实这样的表现很好啊。。让我想起了蝙蝠侠。。当然不是一个公司的。。。
---我是屌丝的分界线---
推荐指数:★★★☆(7/10分),虽然有点老了,但是看起来也不觉得乏味,我喜欢萌萌哒的蜘蛛侠。

  《蜘蛛侠》影评(九):英雄通常能解决问题

英雄通常能解决问题,而不须碰触到社会制度及结构层面。——Gitlin,1987,p260

电视如何进行意识形态构连之电视格式研究

吉特林反讽地表示,电视显然不忠于【现实】,但却忠于【梦想】。而这个梦想正是资本主义所描绘的价值,所标榜的个人主义,所崇尚的专家权威,及理所当然的国家安全凌驾一切。——Gitlin,1987,p259

  《蜘蛛侠》影评(十):超级英雄电影的奠基石,厚重,沉稳,其貌不扬

周末去看了青春洋溢的,香甜中略带苦涩气息的《蜘蛛侠:返校季》,突然无比地怀念小时候看的最初版的《蜘蛛侠》。不知不觉一晃十五年过去了,蜘蛛侠电影已经拍了6部,三个系列,但对我来说,似乎山姆·雷米和托比·马奎尔的蜘蛛侠热潮还在昨天一般,依然令人记忆犹新,那时候正值小学,对山姆的第一部蜘蛛侠可谓是爱的死去活来,死心塌地。

山姆.雷米的蜘蛛侠系列因为索尼和哥伦比亚之间的内斗而终止在第3集,虽然电影每一集都拿下了超高票房,但评价褒贬不一。其实这样的电影非常不容易,它要面对铁杆漫迷的审视,也要讨好不熟悉原作的观影者,更要弥补蜘蛛人诞生几十年来始终没有电影的空缺。假如换做八十年代或者九十年代初,特效电影的大开荒时代,任何试图拍摄蜘蛛侠的人显然是被看作不明智的,因为它太难表现了。所以从任何一个角度说,这个电影系列是先驱,山姆.雷米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这部电影假如很差劲,我们可以理解。作为“第一”就有可能失败,俗话说枪打出头鸟。但是事实是它是很优秀的。山姆雷米为这部电影量身订造的拍摄手法,让蜘蛛侠矫健地穿行于大楼成为可能。那些惊心动魄的,在城市中快速俯冲、飞荡的镜头运用非常成功。加上漫画化的夸张拍摄和叙事手法,让人耳目一新。

故事方面,虽然老版饱受原作粉丝诟病 ,可是山姆大叔一再强调这是他对蜘蛛侠的理解,是他这个版本对蜘蛛人的重塑。这部电影不断向人们展现一个单纯、倒霉 、甚至傻得冒泡的英雄,你不禁会问——那个喜欢耍贫嘴的,意气风发的,天赋异禀的聪明鬼彼得.帕克哪去了?我们了不起的,贱萌的小蜘蛛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叫托比·马奎尔的,走好运得到超能力的傻小子。

其实这正是导演要传达的,只属于他自己的感悟,即平凡中孕育着不平凡,英雄也有自己的凡人生活 ,这生活绝不是他在惩恶言善时用神力能掌控的。是啊,托比·马奎尔脱下蜘蛛人的衣服后,只是个你都不想多看一眼的愣头青,长相平平,略显呆板,还常常犯错,你会觉得他除了超能力以外一无是处。可是再多了解了解他,你就会发现他其实内心善良可爱,诚实质朴,充满爱心,对爱情忠贞不渝,就像生活中的每个普通人一样,看似其貌不扬,实际上心里都开着花朵。试想导演按照原作套路拍摄,彼得很帅,高中生就能搞原子科学,风流韵事不少,爱耍嘴皮子,不愁吃穿....那么这部电影绝不会显得真实动人了。另外,这个系列最大的贡献是为今后的所有超级英雄题材定下了一个足够深刻,足够引人思考的精神内核——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如果说诺兰的蝙蝠侠是把这种哲思发挥到了极致,那么山姆的蜘蛛侠则是这种内涵的开创者,我们甚至可以断言,从蜘蛛侠起大爆发的一系列超级英雄电影,一旦失去了这个主题的指引,最终必然沦为猎奇低俗套路的B级片。

因此我认为,在盛赞重生后显得粉嫩光鲜的《返校季》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更为包容和全面地看待山姆.雷米的蜘蛛侠系列,因为无论如何,它始终成功表现了这个题材,并且填补了蜘蛛侠在影史留下的空缺。这是个经典的开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