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我11》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我11》影评10篇

2022-03-20 11:06: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我11》影评10篇

  《我11》是一部由王小帅执导,闫妮 / 刘文卿 / 莫诗旎主演的一部剧情 / 犯罪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11》影评(二):流水账式的控诉

三星半

#看《八月》之前补片之一# 论剧透的危害性 看之前被剧透有个死尸,从看电影的那一刻就开始猜疑,死的谁怎么死的血不血腥…… 开始胖子骑着瘦子爬单杠,沃日,不会是瘦子被压死了吧,捂着屏幕不敢看不敢看 然后一群熊孩子晚上去看他哥把妹,不会这时候发现了死人吧,捂着屏幕不敢看不敢看 最后,死尸出现啦,一个大远景,连个特写都没有,吓你个大头鬼啊

一部反映文革的相当平庸的影片,父亲为回城工作不惜以女儿的身体为代价,总觉得优秀的电影在描述这类事件时不应简单粗暴的直接描写,而是通过其他看似平凡的故事像不经意掉出自己的手帕一样看似不经意地带出来

然后,抱歉,我不知道贾樟柯长啥样

  《我11》影评(三):性萌动

总是对七八十年代有种莫名其妙的的向往。最初的接触是听我爹和我爷爷奶奶讲,长大后看王小波的书,还有以那个时代为背景的电影。总有一个露头的小毛孩充当掀起布盖的角色,他们内心总是被懵懂的性勾引,蠢蠢欲动,但又躲躲藏藏。那个时代的故事多,传奇多,规律多,反抗更是多更是精彩。
文艺片里的欲望好在像青灰色的雾,多么自然的存在,又不想让人看清楚它是以什么形式存在。性,是文学、影视作品无所不涉及的永恒话题。它总是引发各种冲突,内在的和抑制不住往外漫开的,演变成小故事,对身处其中的人是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外围的观众窃窃私语或避而不谈。秋霜冬雪可以降掉肉体的温度,但是埋得深的欲望,还是会时刻捕捉机会,攻其不备。
有被压制的挣脱,成功后,得到的自由是被无限放大的。对一个缺乏激情的社会,向往的只是一副有重量的枷锁,和一扇有光的窗。反而,枷锁变得轻飘飘,但是室内暗到仿佛整个世界都是一样,出不出去又有何妨。
《我11》,十一岁,开始想要接触女人,开始遗精,开始懂得咯吱咯吱响的床意味着什么,开始了青春。以王憨为视角,讲述了一件因性引起的罪恶。在下乡建设时期,十五岁的女孩被中年陈姓男子强奸,哥哥谢觉强阉割并并杀害了强奸犯,逃走,报复社会烧厂子。在逃亡中,谢拿走了王憨的白衬衫,并答应一定会还给他一件新的,但是不能告诉别人。因为想弥补和伙伴的友情,王憨将这件事当做筹码讲给了三个伙伴,被告密。侦察兵出动,并没找到谢。在烧厂子时,因火被大雨熄灭,返回再次纵火,被抓。半年后,新的衬衫寄到了王憨家里。此时,谢即将被执行死刑。
伙伴们追赶押送罪犯的车,当听到谢也在枪决名单中时,王憨停止了脚步。记忆到此结束。那个年代发生了好多大事,荡气回肠或不胜痛惜。小事件被遗忘,记起来也是找不到源头的断绳。
政治环境、人性剖析都表现的很隐晦,虽说和《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主题一致,不过这穿着小背心和裸体的影像是不能比的啊!男孩的性萌动也只限偷瞄穿着宽松衣服的女性发育的身体轮廓和精斑。如果影片管制不是这样,王小帅能拍出什么大胆的作品呢?

  《我11》影评(四):11岁那年

影片其实挺平淡的,几乎没有高潮部分,也没有令人很触动的点。白衬衫、中山装、布票……这些是那个年代的印记,场景可以说很良心,很容易入戏。

影片通过一个小孩子的视觉反应了那个年代的情况,以白衬衫为线串起一件与小主人公没有任何关系的事,从而视野慢慢打开,很多事情也就展现在观众面前了。

影片一开始就讲述了白衬衫的来之不易,那个年代除非过年,平时能穿上新衣服也是不易,所以因为这件白衬衫的遗失导致小主人公和一起玩耍的小伙伴决裂,也因为这件白衬衫导致他不顾危险去追赶杀人犯,好了,小主人公与影片中从头到尾要说的一件杀人事件联系起来了,可以说他那件白衬衫基本上已经完成了它的使命,但所产生的影响并没有就此结束。

因白衬衫的遗失与小伙伴决裂的小主人公为了与小伙伴和好,便用他知道杀人犯藏身之地的秘密做交换,小伙伴的告密,使这个影片中的故事多了点曲折性,杀人犯并未如愿找到。

之后就是碰巧遇上杀人犯家人,然后下雨到他家躲雨,从谢父话里让观众了解到那个年代知识分子下乡的不易,为了回到城市,想尽办法,最后是损兵折将。其实不只是谢父,小主人公的父亲也是这样的情况,也许他只是想的比较开。

这部影片真的淡如水,也就看一看,回忆回忆了。

  《我11》影评(五):《我11》

      每个人的成长都不可避免和现实有摩擦!痛、尴尬、开心、慌张、软弱、委屈、谎言,这些都是每个人成长必须经历的。导演虽然反应的是他儿时生活的时代,但是我们都可以看见自己的影子。你会有这样一个父亲。对你满怀希望,佝偻着背,心中装满了整个家。你会有这样一个母亲。她严厉,打你,骂你,可依旧心慈手软。她有时会把生活的压力发泄到你身上,她又时时关注着你的成长。你也会有这样一群伙伴。你们一呼百应,会因为不理解而吵架,也会互相交换秘密。你也会听见成年人的窃窃私语,从中发现口口相传的秘密。你会慢慢接触成年人黑暗。不公平、委屈、愤狠。可这就是成长,让你脱离象牙塔,变得世故、圆滑。

  《我11》影评(七):王小帅的三线厂故事和我的铁匪往事

王小帅一直逃离不开三线厂,其中有一个很大的原因,是他身上故乡不确定的因素。这点与我的生活经历相同,我同样是出生在西北的一个小城,类似三线厂,但在我们那儿,被称作“铁匪”。
上中学的时候,有一次我路上偶遇一个染着黄毛的不良少年,他过来不客气的问我:“你哪个学校的?”。看样子是想勒索我,我回答:“铁中”。他又问:“你是铁匪吗?”我回他:“你觉得呢?”他没在说话,用眼神打量了一下我,便走了。
在我们那儿,铁中的学生,在上世纪70年代就被当地人称为“铁匪”,论起源,那就要从上世纪50年代说起。
上世纪50年代,响应国家“支援大西北”的号召,许多人从全国各地前往西北支援建设,我的姥爷作为铁路工人,从杭州前往西北进行铁路建设。随着铁路不断修建,连接起一个又一个城市,为了保证铁路的日常维护,这些工人也像撒豆子一样,在这些铁路沿线城市安家落户,很多人从此再也没有回过故乡。我的姥爷和他的许多工友最终留在甘肃南部的一个小城,在那里结婚生子。
到了70年代,第一代铁路子弟已经茁壮成长,在那个北京大院子弟到处茬架,台湾眷村少年于牯岭街械斗的时代,铁路子弟当然也不会闲着。由于铁路相对集中和封闭的环境,年龄相仿的铁路子弟基本上都是从小在同一个铁路大院里长大,上同一所幼儿园,同一所学校,一直到高中。这样稳定的生活环境,培养出了铁路子弟间铁一般深厚的感情,所以一遇打架的事情,异常团结凶狠,当地人打不过,便起了个污蔑之称“铁匪”。我曾经听一个80年代的“老铁匪”说:“那时候,说打架其实也不算打架,就是我们到了那,这个事情怎么办,完全是按我们的意愿去办。”
其实对于我这样80末90初出生的孩子来说,已经称不上“铁匪”了。时代在飞速改变,这个词也慢慢的也再无人提及,但对于我来说“铁匪”有了不同的意义。
在我到外省上大学时,突然发现故乡,对我来说有一种不准确性。我虽然出生在那个甘肃南部的小城,但对我来说,很难简单的说那个小城是我的故乡。因为我生活在铁路这样一个封闭的系统里,生活中除了打架,基本不会与当地人接触。所以语言、生活习惯、做事性格等各方面,都与当地人有着很大的区别。
所以当我想准确的表达故乡的时候,便会陷入这种复杂的阐述,更糟糕的是每当认识新的朋友聊起故乡的话题,你又不得不再将复杂的阐述,重复一遍,这让我很困扰。后来我看到这样类似的情况,被称为“北京大院”“三线厂”、“眷村”,我便想起了“铁匪”这个词。
“铁匪”算是当地人对铁路子弟的蔑称,但我再也找不出更好的一个词,能够形象的概括这样的几代人。我的语言、性格、血液里都充斥着“铁匪”的烙印,它是我和一起玩到大的朋友们共同的记忆。故乡不应仅仅是地标,所以我试着让“铁匪”成为真正的故乡。
2015年1月,我拍了一部纪录片《铁匪》,然而时至今日,由于我的拖延症,快两年了,还没有剪完,真的很对不起我的摄影师刘胖子和当时支持我拍摄的朋友们。目前我在做纪录片最后的收尾工作,会尽快让大家看到,当然建立这个公众号并不是为了纪录片,这里只会写一些粗俗的往事。
在《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的一个影评中,我看到一句话:我在临终时,会对来访的客人说:“我不需要你的同情,我只是希望你能说一些粗俗的往事使我快乐……”。这是建立这个铁匪往事的初衷,希望那些粗俗的往事,也能使你们快乐。
原创文章
转载请注明链接
by.李无力
想了解更多的“铁匪往事”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注"铁匪往事"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ID:
TieFeiWangShi

  《我11》影评(八):跑到鞋掉了也要跑,

2016.11.16

《我十一》

小时候别人问你多大了,你说,我十一了,

懵懵懂懂,青少年时为了不知为何的原因,闷着头的向前跑,

有对性的懵懂,符合实际,内裤上的印记是长大了,心理也长大了,话说,我像那么大时都自己洗衣服了,

在小孩子的眼里,身边女性的发育,大哥哥们的打斗,父母半夜摇晃的床,犯罪案件的各种传闻,都是那么的模糊与陌生,同时也充满了压抑与恐惧,

整部片子贯穿了一种乐器的声音,有些压抑,基调偏低,也许正是这样反应了那个年代人们生活的内容,到处是反革命,谨言慎行的生活,

对上山下乡的控诉,对大革命的揭露,不上色但浓墨,老谢的哭诉在那个年代充斥了床头床尾和广袤的土地,

  《我11》影评(十):11是个精灵

写下11这个数字的时候,心里在偷笑,为什么现在的人喜欢把直立立的两根筷子当做是什么光棍的象征呢,实在是搞不懂。11于我,如果非要牵扯上感情,也是两个人一同并排站着,不依靠但也不必寻找,只是彼此感知对方在身边就够了,这或许是我潜意识里默认的最好的二人关系吧。
  而能看到这部《我11》,差不多完全是偶然,最近拨弄我的G盘,翻来覆去地看《17岁的单车》、《青红》和《孔雀》这三部片子,又加上闲来无事潜伏于豆瓣,“逗”来“逗”去,于是乎揪出了以前不甚了解的王小帅,也揪出了这个看似很有意思的电影名儿。
  我实在是个对电影慢热的孩子,因为我着实是太活泼,嗯嗯,就属于父辈们说的坐不住类型的,所以有时不免各种浮躁。看完了一遍的时候,只觉得没琢磨过事来,还好,不知是导演演员还是天气心情的原因,我又很快地找着了看第二遍甚至是第三遍的勇气和耐心。
  1975年,这是个好敏感的年份,纵使我父亲那时候也才刚好11岁,我们这一代虽没达到感同身受,也知道那个年代里好多人性中紧紧隐藏又欲盖弥彰的东西逼着或者被逼着一层层地扒开,赤裸地暴露在暧昧不明又不怀好意的空气中。当然,永远都不能企及彻底理解的高度,只是浅显的了解罢了。
  而在好多人一致认为酷似贾樟柯的萌主人公出场发声前,就有低沉的男音似漫不经心地读着旁白:我们在生命的过程中总是看着别人,假设自己生活在别处以此来构想不同于自己的生活。可是有一天你发现一切都太晚了,你就是你,你生在某个家庭某个时代,你生命的烙印不会因为你的遐想而改变,那时,你所能做的就是接受它并尊重它。但这看似突兀绕口的句子,却在看完了3遍后开始变得明晰起来,这原不是晦涩的无奈,是回头时的慎重与敬畏。
  不得不说,每个人的童年都有相似之处,包括70年代中期处于后童年时代准青春期的他们与九十年代初期才呱呱坠地的我们,空气、天色、声音、气味、质感、荷尔蒙……重叠处不是不少,而是好多。每一处看似导演无心布置的小场景,每一处明暗对比的巧妙运用,每一处好像最是平常却勾起年少回忆的话,每一处被特写却幅度不算大的表情……该如何表达着这被勾起回忆的复杂感觉,无奈我的语言实在是浅薄,还是搬用一下张爱玲的字吧:那就是樟脑的香,甜而稳妥,像记得分明的快乐,甜而怅惘,像忘却了的忧愁。嗯,已足够贴切。其实我们之间差了差不多三个十年,对比起来还这么水润饱满,更何况是同年代的父辈们,怕是就算这影片表达不出深沉映射不出深刻,也让他们过足了回忆这回事的瘾吧。
   初一三班的王憨。呦,听到耳机里这不小的声音,我不由得一阵,除了名字不一样,年级班级真是相同啊。初一,好青嫩的字眼。初一,我的初一,代表着和王憨一样,每天清晨得搂着沁凉的空气,踩着不够暖也不太敞亮的太阳线条蹬着车子吱呀呀地奔去,上午挂着和王憨一样的长钥匙链回家捅开炉子,热热妈妈早上就给烧好的菜,下午课前如果去得足够早,还可以听到住校生那一模一样数十年未变的起床号,当然考试如果及其不理想,那也是免不了回家吃顿和王憨母亲一样宝贝的鸡毛掸子的。那真是我以为忘却了的日子,没想到一旦有了影像,即刻就变得条理了起来。
  透明有彩色心的玻璃珠珠在沙砾台子上滚来滑去,我笑了笑,已经看出进步来了,或者可以叫做退化。还记得我们11岁的时候风靡的是一百零八将的硬卡片,藏于裤兜玩在掌心的是小浣熊方便面里附赠的可插可拆的圆形塑料片,痴迷收藏的是那些刚出道就迷得我们不行的各路年轻明星们和流氓兔机器猫樱桃小丸子等等各有所好的1元1张的贴画和同样是1元1张却巨大无比的海报,玻璃珠珠大概是我们幼儿园年代的宝物吧。记得班里有位女生热衷于精美的邮票,被一致认为很是高雅。当然也有爱好特别的。譬如我,最大的乐趣除了闭上自己的屋门,一夜间把各种哈利波特和sd娃娃的贴画肆意且真是抱头闭眼不计后果地贴个满墙,就是十分紧张又刺激地在睡前趁大人们不注意迅速地含在嘴里块阿尔卑斯或金丝猴,然后惯性般地把糖纸往枕头下一掖,于是乎没多久这就成为我的最大收藏品。
  “我说了我就是小狗,我们全家都是小狗。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谁说谁就是小狗。”哈哈,这是我们这代11岁时仍不忘本的一点吧,任何分享的心事和小秘密,最后总得用个拉钩来表示十足的忠心和同盟情谊啊。从小到大,从开始聚堆玩耍到功课紧了逐步减少齐乐,家属院楼道里不太亮的灯永远是我们的橘黄和橙红情结,毕竟它陪我们玩过了捉迷藏,一步一回头,时不时的卡片展,各种形式的扑克牌,男生的赛车和女生的跳皮筋……实在惭愧,好多游戏还记得规则,却真的把名字忘了个一干二净。11岁。那些个有蝉鸣的晚上。家属院。昏暗的灯。如同王憨同学的11岁,我的11岁,也曾这般实实在在无忧无虑的快乐。11,呵呵,它还真是童年的末端快乐的指挥棒呢。
  影片中作为线索拉扯贯穿的白衬衣,本不应该成为身为标准90后的我曾心心念念的东西,却也极为巧合地宝贝般地出现在我的11岁,我的五年级里。那时候,和王憨一样早早发育的我和另一个成了十多年闺蜜的女生,把个头窜得很是迅猛,用这出头的身高秒杀了班里所有女生的身高和男生的眼球(当然后来我怕是由于过于骄傲,不敌那位现在已是模特般身高的女生和班里强劲的后来者,以致在以后的很多年里,我的长度只比那时进步了一点点),接下来悲催的六一儿童节大合唱我们被迫杀进了男生的队伍里,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直接原因皆是班主任嫌我们“过于突出”,于是乎我俩只得眼巴巴地看着一群穿着好看的女生们簇拥在前却要委屈求全地呆在阵营的大后方还非要和男生们整齐划一穿什么白衬衣。天知道那时我们的县城中哪还有卖这种女式的白衬衣,身边仅有的几个哥哥的白衬衣也是大得不成样子,妈妈的淘换只是对我赔着笑脸的空手而归。后天就要上台合唱了,妈妈被逼得实在没法子就在那天晚翻箱倒柜地掏出了爸爸n年前不穿的几件白衬衣,让我挑一件应付一下算了,让我放松,不过是次小小的合唱罢了,何况在后排又看不清楚。我用眼瞥瞥那些样式老化又发黄还没法再肥大的衬衣,想想要穿着这样的衣服去唱歌,更要紧的是还要紧挨着早熟的我已暗生好感的好看男生,我应该是很难看地挂着个脸撅着个嘴一整晚为难母亲来着吧,要不然怎么就在六一那天早上妈妈叫我起床时也如出一辙地摆在我枕头上一件雪白又合体的白衬衣,让我在那个六一儿童节里都骄傲地昂着个脑袋瓜,而且在那以后好长时间里都是笑嘻嘻地朝妈妈撒娇呢,这应该算是我11岁里最甜蜜的一笔吧。不过直到现在,我都不太清楚那件神奇的白衬衣到底出自何处或者来自谁手。
  而若是要从《我11》中探寻出王小帅惯于的残酷青春主题,那无非就是暴力,性和死亡了。的确,对比不染的美好,或许令我们不得不猛地成长的是那些我们心生刺激又战战兢兢地想靠近却不敢十分靠近的小邪恶了吧。
  暴力或许使11岁男孩的身心产生雄性的本能崇拜,“你不知道,男人打架都是为了女人”,不禁让笑点很低的我对着屏幕上一群小男孩把不太白的牙呲了又呲。但翻出我的11岁,一个虽在班里嚣张跋扈的五年级女生的11岁,却还是在不错的成绩的保卫下安然地度过了11岁,这或许是男孩女孩对待青春期里还能称得上残酷的事物的第一个不同吧。
  而青春期里的性,是个极其暧昧又隐晦的字眼。《我11》中,11岁的男生颤颤巍巍地偷看发育良好的女生的隆起,而卫军哥与其女友的拥抱亲吻和夜晚父母不时震动的床上传来的压抑喘息又着实给了这个处于后童年时期的男孩不小的刺激与好奇。而在第二遍看时站在男生的角度才能明白的一些性的冲动、快感与生理觉醒,也让我在坏笑而过的同时,想起了我的11岁。那时班里有清秀又腼腆的男生,有好看得如洛丽塔般有魔力的女生,而他们的另一相同之处是每当换位时就有无数小男孩小女孩争当他们的同桌和前后桌,当时小“阴谋”得逞后的欣喜和未遂败归的耿耿于怀,现在想起来真是有趣。而也是在11岁那年的冬天,我的初潮悄然拜访了我。那时我们在后排的几个女生,最常讨论又时常紧张的是如何在例假时小心翼翼不至于把裤子弄脏让旁人起疑,还好到后来有着各种的宝刀妙招。这怕是11岁的单薄日子里,性这个当时看来极其隐晦的词语给我们敲打下的压痕。
  死亡,这个现在看来依然不美的词语,在11岁时虽不够血腥,却已是足够狠的震撼。“这可是我第一次看见死人”,亲爱的孩子们,我还是想这样叫你们,因为我一直下意识的把那11岁的自己看作孩子,不关乎什么生理发育心理叛逆。你们说的正是我想说的,准确得很那,这可是我第一次看见死人,11岁,嗯嗯,1字岁月的正式开始的时候。不像外界抛给你们的罪恶和终结,给你们关于生死涵义的实例初解释,让你们一路怀着好奇与激动,一路跑过田间小路,跑过麦秸重重,也一路跑过童年,没有追到目的地没关系,我们的王憨同学收获了最呆也最倔强的少年表情和我们看不见却早已汹涌的正成长的心智。死亡与我的11岁缠绕方式,是关乎亲人,是关乎毫无准备的非正常死亡,是关乎最冲天的悲痛和最彻底的撕心裂肺的,尤其是对于我的父辈们。我看到了怕是一辈子都无法忘记的好似被盐水泡得浮肿的红眼,听到了直不起腰提不起气早已不成哭泣的抓心挠肺的哀嚎,摸到了仿佛被亘古的寒武纪紧紧拥抱过的冰凉冰凉的脸颊,记起了那几日总是席卷飘雪又幽黄得令人窒息的低空,想到了那场最后的仪式里自己越擦越多的黏泪。那时的我,从未去想过这场死亡为何偏偏要在11岁的心上辗过,回头看看,怕是正是从那时开始,我才觉得活着真是好吧,才在以后的日子里总是能从不满足中找出不少的满足来吧。这怕是老天特意赏赐给我这个不长心的姑娘的不小的礼物吧,11,我记下了,你不止在我的天空飞过,也留下了抹也抹不掉的痕迹。
  “这个花啊,它是有生命的,它好像在呼吸,就像我们人。你看世界上有那么多人,每个人跟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所以画这种有生命的东西,一定要仔细地观察。”“光线最强的地方的下面反而会是最暗的。”11岁的王憨走神般抬着呆呆的脸,眼中是未消融的不解。的确,11岁以上21岁未满却也要马上满的我,理解得也不是那么透彻。不过说回来,花儿们有各种姿态各种芬芳的朝夕和四季,我们每个人虽说也各色斑斓,抛开时代和国家,却还是有着大致的生命轨迹,就像那个有着清凉眼神骄傲地穿着白衬衣领操的王憨的11岁和那个挂了一脸的懵懂也为一件白衬衣忧喜紧张地在台上合唱的自己的11岁,脉络纹理是这么地相似又相近。
  写到这儿,突然发现笔下冒出来了好多11,就像11岁前后的好长一段日子里,自己最开心的就是一手举一只雪糕,左舔舔右咬咬,那滋味那模样,怕是甜腻死了自己,也艳羡死了伙伴们。不过倒是不太恰当的,因为我的11,是无论怎样的温度也不会化的,它是个不改变本性的动词,在我当时看不见摸不着的地方敲打着我,它亦是成长这个动词的第一笔。干杯了,和你这青春初成长的11。
  11,我的11,它终是个精灵了,它揭去了我混沌的贴口,将天然的清泉灌注,把还不成器的我不断地洗炼打磨,让年少的我战战兢兢又小心翼翼地踏着成长的鼓点舞好每一步,让往后的我不断地流出各种滋味的生命原液,让现在的我可以在还湿漉的腮帮上咧嘴对上最后一句台词:那一年,我11。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我11》影评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