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无间道》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无间道》影评10篇

2022-03-20 11:06:3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无间道》影评10篇

  《无间道》是一部由刘伟强 / 麦兆辉执导,刘德华 / 梁朝伟 / 黄秋生主演的一部剧情 / 犯罪 / 悬疑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无间道》影评(一):慢慢的升温,慢慢的下坠

    这是一部谍战片,但是他并不像一般谍战片那样炫技,没有汽车爆炸,没有漫天情报。
    这一帮演员的表演浑然天成一般,两大影帝的飙戏,也可以看出,梁朝伟的确更胜一筹。梁朝伟与刘德华的第一次相遇,在那个令人难忘的影像店里。仿佛就如两个挚友一般。
    看这部电影,心里总会有种压抑,有种唏嘘。但你又说不出那种心绪。只能随波逐流,毫无反抗之力,就像影片里的刘德华一样。有时候我在想,如果让梁朝伟来演刘德华的角色,会是怎样一番景象,也许,给我们的不会是一个如此形象岸然形象,给我们的卧底也不会是那样的可爱。所以,在角色的选择上,本片还是相当的深思熟虑。
     这部电影,是那种值得你去反复观看,反复思量的电影。

  《无间道》影评(二):观后感

看《无间道》,都会了解导演的灵感来自何处:那个关于无间地狱的解释,作为了整部影片的灵魂思想。

两个互换角色的人,原本想坚持自己原有的信念,可生活却如此的残忍和霸道,硬是要把你融入你周围的世界中。

于是警察不再是警察,混混不再是混混,社会地位一旦改变,就意味着你所处的社会阶级发生了变化。往高处走,往低处降,它们决定着你的人生观念,从此改变了一个人的一生。

之前我说过:我不再对剧中的人物带有极端的情绪:喜爱,或是厌恶。

这种感觉只有《无间道》能给我。在我看来,这样的感受是一种升华的感情,能让人带有一种平静的心态来看待电影,实属不易。

人的一生浑浑噩噩,偶尔清明,却再也看不到当初自己坚持的信仰。陈永仁和刘建明在重新信仰的过程中遭遇了彼此,然后在路途中毁灭了对方。

即使如此,熟不知,他们的心早已死去。

自我对自我的毁灭,大过于任何人施加的痛楚。

这才是世间最可悲的事情。

一死一疯。

然而这却不是最坏的结局。因为这样的悲剧也在其他人的身上上演。比如黄SIR,比如傻强。

一旦全部毁灭,你便不会觉得少数人的牺牲是悲壮的。可是主角就是主角,他们能吸引你的目光,然后让你忽略了其他人悲剧的存在。

总体而言,《无间道》就是一部经典的香港警匪电影。它的存在刷写了香港电影的新意义。

我看到最后陈永仁的永不瞑目,刘建明的瘫痪,觉得或许这才是最好的结局。

他们一直都在逃避着自己黑暗的心理,却不知早已身在其中,与它浑然一体。

当一切都最终解脱,安身的天堂只有无间地狱。

  《无间道》影评(三):三叔的口琴:友谊地久天长

无间道1和3的剧情记得比较清楚,看的次数也比较多,相对来说,比起2作为中间的倒叙,1和3的剧情也更为连贯,今天又把2从头到尾一点都没快进的看完了。
我们常说,一部电影怎么样才能称为好的,经典的电影,一点就够了,那就是带入感要强。那你说了,阿凡达和变形金刚一定算是典型,其实恰恰相反,通过强调场面和科技感绝对算不上带入感强,反而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因为这是强加给观众的。当观众在欣赏一部科幻电影的时候,已经有了先入为主的心理暗示,那就是这部电影一定场面宏大科技玩意儿众多,这样电影就很难在剧情上下功夫,这也是为什么当代很难再出现那种像终结者2那样,集科幻,剧情,思想甚至是音乐于一身的电影,这其中每一个小点又可以铺开来叙,这里就不再生发了。总之是,90年代初卡梅隆的终结者2,已经被影迷公认为科幻电影的代表作,而不是变形金刚。
回到香港电影无间道2。有关无间道系列的影评数不胜数,阵容和剧情方面当然是制胜的原因,但绝对不是全部,整个电影烘托出的和谐连贯首位照应是亮点之一,刘建民的手里拍打档案袋子的小动作,在每一集都会有镜头,但是,这个镜头处理的美妙的地方在于,绝对不会将镜头停留时间过长,更不会刻意让观众去察觉到导演的用心,而是,当你十分仔细的再回头去看的时候,给你一种恍然大悟的拍案叫绝,这种处理在很多优秀的电影里都有出现,比如盗梦空间里主角击毙目标之后抱住尸体以免落地产生过大声音的细节,就会让人感觉十分的真实,这就是带入感强,而不是噼里啪啦杀人像拍死一只蚊子留点血完事儿,当然,纯粹为此设计的电影不再讨论范围。
可以说,电影里面的每一个角色演的都十分到位,几乎没有明显败笔,至少在我看来是这样的。第二部吴镇宇和黄秋生的演技,再次阐述了什么叫做实力派。实力派和偶像派的明显一个区别是,实力派的演员,抽烟这个动作是为了烘托人物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性,便于讲述故事和反映陈述人的心情。黄秋生在电影开头的独白,简短而细腻地流露出黄警官作为警察的不堪岁月,又深深刻画了一个作为经历了各种铭心刻骨阅历的男人心境,意味深长而淡然。相反,抽烟这个动作,在偶像派那里变成了摆酷的资本,手段和形式反而成了内容,这个在早期的谢霆锋这种演员身上十分多见。抽烟也能抽出自然和味道,这个,也叫带入感强。
最后,最为想表述的是,经典的电影让你回味无穷,这是如何做到的呢?好人会犯错,坏人也会有善良的一面,不是黑就是白的大陆电影成为最好的反面教材,警察是正义的化身没错但不是直白地告诉观众,这个人有多么地纯洁嫉恶如仇,有多么地完美,连自己的私生活都没有而是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这个是机器不是人,恐怕现在连小学生都不会相信这个了。警察也是人,他们也有痛感,也有心理问题,不是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也不是价值观单纯的孩子。这个在黄警官身上也有体现,黄警官和琛哥的关系很微妙,私底下他们是朋友,黄警官还和琛哥的老婆有一腿,但是,这个但是很重要,黄警官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警察,倪坤死后97回归有一个镜头,黄警官把倪坤的照片拿下来换上了琛哥的照片,透露了一丝悲凉,但是这就是职业操守,因为你是警察,这就是你的职业。这一点在陈永仁身上体现的更为明显,没人想当坏人,也没人为了光荣的世界和平事业去做一辈子卧底,卧底也是人,这只是个工作,能够让他支撑下去的还是那一句我是警察,这是一种精神寄托,这种寄托拜托了陷入无间折磨的后果。这种真实,就是一种很强的带入感,类似的电影有很多,比如好莱坞导演安东尼福奎安的作品,很多都是游走在生活和法律边缘的警察故事,很有味道,不再赘述。
总之,好的电影,一定会有很强的带入感,无间道系列电影值得多次观看,每次都会有新的挖掘,这就是很多香港电影的魅力。
PS 三叔那段友谊地久天长的口琴镜头,带给人深深的震撼,具有极强的代入感,一边是活埋老大,一边是平静地吹着曲子,这个镜头老道到已经超越了电影这个东西,而是一种超脱和淡然,仿佛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看无间道里面发生的一切,特别屌。

  《无间道》影评(四):没那么简单就能做一个好人

在坚信出来混迟早要还的年纪重温了一下无间道一,觉得还是很好看。尤其最后刘建明在警察陈永仁墓前敬礼,估计当年看的时候气炸了。可是看到后面字幕那一句说,寿长乃无间地狱之大劫,觉得浑身绷紧的感觉瞬间松了。大概是因为做一个成年人有了一段时间以后,觉得生活十分的不容易,遂对导演给刘建明同志安排的下场比较满意。主要也可能是忘了二和三拍得是啥……
看完一,想了想,也还是能理解为什么陈永仁同志看到刘建明的破绽,都多等不了一刻钟,等对方公布了自己的好人身份再撕破脸。因为那个被对方害死了的人,虽然千真万确是给自己指了一条不归路,但他本人也是此后这条路上唯一的光。说真的里面最坏的人其实是黄sir啊。不论是处于多么崇高的目的,怎么能这样摆布一个人的人生。陈永仁同志得是一个多么忠贞又聪明的天真孩子,才会听这种长官的鬼话。十年的人生换来的是一块儿手表的温情。对比一下潜伏,这个设定真真是很有差距。至少后面这个并不是欺负年轻人没见过世面,而是信仰、理想这样的高大上的存在。又并且,白社会,h社会,这可不像是一局能定胜负的游戏啊。
再有虽然陈永仁同志挂了,我觉得确实不能说决然是件坏事儿。要不然他老人家恢复了警察身份,萧亚轩带着闺女回来找他,可他已经移情别恋了李医生,这可怎么是好呢。以及他见识过了好人的坏,和坏人的好,见识过了傻阿强,怎么还能搞清楚人生里面到底做什么才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怎么回答自己过去的人生到底都做了什么以后该怎么办这个可怕的问题呢。想来想去,觉得里面最可爱的确实是傻阿强,明知道可能坐在自己身边的就是卧底,可是你是我的仁哥啊,我也不需要你回答我,我只要你知道我知道的信息,就好了。飘萍一样的人生,也没有可惦记的家人,除了跟着大哥混,按摩女好看就是今天中了奖,除此之外,其实跟普通人的人生差别也没有那么的大。
三四年前的时候因为老觉得委屈时常回家哭,一边哭一边跟老爸说,我不要做好人了。老爸苦着脸说,你那不叫做好人,顶多叫烂好人。最近两年哭得少一些,主要是认识到我并没有要做一个好人,好人跟受委屈之间也没有什么必然联系,我只不过是性情软弱,并且不愿意做违心的事儿,脸皮薄又吃不起亏。再有就是也真没有搬是弄非还心态平和的本事。我要是但凡说了什么违心的论调,粉饰了点啥,就会一直忐忑,觉得实诚人的人设要崩盘。然而确实就是个实诚人。这个世界挺奇怪,如果你弱,你软,你是不是个好人就由不得你。如果你硬气,你实力强,你就能左右舆论风向,能让别人迁就你还觉得理所当然。这个时候是好人还是坏人反而显得不那么重要。不然怎么办?人都是欺软怕硬的。大多数人也并不在乎你是好人还是坏人,而是能不能指挥的动你,利用的上你,或者可以在你这里打发时间。
归结一下,还是两个字。加油。

  《无间道》影评(六):命运——观影《无间道》

人就是人。这不仅说他是自己认为的那样,而且也是他愿意成为的那样。
  
  ——让.保罗.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佛祖保佑!”
  
   “算命的说我是一将功成万骨枯,不过我不同意。我认为出来混的,是生是死应该有自己决定。……路怎么走,由你们自己挑!”
  
   黑道上的老大韩琛一语道破天机。不过等到年轻的刘健明明白这句话的含义的时候,已经是十年之后。那时,一切都已经无可挽回,虽然他还心存一丝幻想。
  
  
   所谓命运,原是诸神的游戏。风华正茂的陈永仁,由警校的优材生,一夜之间沦为街头的古惑仔,留在警校的全部记录一夜之间全部删除。倘若按照马克思的说法,人就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意味着,差不多在一夜之间,一个人就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如果真有诸神来做命运的编剧,这转折未免太大。“现在全香港只有我知道你的身份,我回去把你的档案删掉,你一辈子做古惑仔我也不用烦了。”黄警司一语成谶。看起来,有时候似乎真的是有一只命运之手在冥冥之中操控着一切。
  
  
   “不守规矩的人,就好像他这样,滚蛋!”
  
   “我想跟他换!”年轻的刘健明嘟囔着,两个人的第一次相遇。陈永仁只留下了一个背影。
  
   第二次相遇来的有些晚:音像店里我们看到的是一见投缘的青年混混和警察。刘健明有些拘谨;而陈永仁,我们可以看到他内心对警察这个身份的念叨。 如此的开头,没有人能猜到结尾。还有那一曲说不清道不明的《被遗忘的时光》,这样的场景,让人希望时间可以停滞。侯孝贤在《读书》杂志访谈《最好的时光》中说:“最好的时光并不一定是说当时的情景多么美好,而是说过去的一切都不再回来。”
  
   而第三次相遇,让人产生了些许的错觉。“是你?”“那台机器怎么样?”“很好!”两个人都在憧憬着未来,除了陈永仁那句面无表情“可惜找不到那个内鬼,找到了我一定不放过他”。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过,然而一切都已经发生过了。
  
   最后一次相遇是大高潮降临时天台上的经典对白:
  
   “给我一个机会!”
  
   “怎么给你机会?”
  
   “我以前没有选择,现在,我想做一个好人!”
  
   “好!跟法官说去,看他让不让你做好人。”
  
   “那就是要我死!”
  
   “对不起!我是警察。”
  
   “谁知道?”
  
   至此,两份交错而书的命运之卷殊途同归,最终共赴无间的轮回。
  
  
   之所以选定“命运”为这篇影评的主题词,是因为韩琛老大的那句话以及两位主角奇诡的人生履历。
  
   陈永仁的愿望很简单——“我只想做一个普通人”,刘健明听到后问了一句:“厌了?”陈回答说:“你没做过卧底,你不懂!”乍一听,这只是编剧的戏谑之语。可是当我们回想起《终极无间道》结尾时刘健明咆哮着“为什么不给我机会为什么不给我机会我只是想做一个好人我只是想做一个好人为什么……”的时候,才发现这一切似乎另有蕴含:他永远都没有机会跟陈永仁说“你是警察,没有做过古惑仔,你不懂!”于陈永仁而言,终其一生,他都没能做个普通人:从开始的“受警察骚扰,被古惑仔打”到最后“我能借你的椅子睡个觉吗”,他始终坚信“我是警察,我光明正大”,内心坦然却从来都不曾有过一张可以睡个安稳觉的床,甚至连女儿都不认识他。对刘健明而言,一切恰恰相反:作为警察局的高级督察,他一边享受着政府和纳税人提供的种种福利,一边利用韩琛提供的情报步步高升,还有着美丽动人的娇妻相伴,外人看来春风得意;内心却从没有片刻的安宁(正如后来另一部片子中他的一句台词 “你真把自己当菩萨了?你是贼,做一万件好事也是贼!”所说)。似乎一切都在命中早已注定。
 
 
   可是,真的是命中注定吗?不。萨特说不。人,只是他愿意成为的那样。这是自由意志的必然结果。人为了把自己造成他愿意成为的那种人而可能采取的一切行动中,没有一个行动不是同时在创造一个他认为自己应当如此的人的形象。所以,一个人应该为他自己的全部行动负责。刘健明说:“为什么不给我机会?我只是想做一个好人!”他不明白,其实是他自己不给自己机会。环境和规则是给定的,然而做决定的人是他自己,他享受了之前的决定带来的全部荣光,自然要承受最终的全部结果。这一切,正如他自己对韩琛所说:“你挑的!”而陈永仁,他的出手伤人,他的抛妻弃子,他的最终间接导致自己死亡的那句“对不起,我是警察”,也无一不是他自己选择的结果。对他们而言,这里不含任何的道德层面的批判,一切也与法律和社会规则的栅栏无关——环境只能被接受,能改变能受到影响的一切,都由他们自己改变和影响,也因此,由他们承担全部的后果。
 
  
   正是从此角度而言,所谓命运,虽是诸神的游戏,说到底,却也不过一人的游戏。

  《无间道》影评(七):【原创】被遗忘的时光:无间你我——《无间道》小感

是谁在敲打我窗
是谁在撩动琴弦
那一段被遗忘的时光
渐渐地回升出我心坎
是谁在敲打我窗
是谁在撩动琴弦
记忆中那欢乐的情景
慢慢地浮现在我的脑海
那缓缓飘落的小雨
不停地打在我窗
只有那沉默无语的我
不时地回想过去
是谁在敲打我窗
是谁在撩动琴弦
记忆中那欢乐的情景
慢慢地浮现在我的脑海
——蔡琴《被遗忘的时光》
    以往的时光已经遗忘了多少?经常历历在目的、忆取的究竟是所有时光的十分之一,还是百分之一,甚至更少?
    以为放一张老唱片,搅一杯苦咖啡,在音乐的流淌中,在咖啡的浓香中,所有的记忆就会招之即来。可是,记忆是很人性的东西,像小孩,常常与你逗乐,和你捉迷藏——你想要的,他偏不给你;总是将记忆杂乱地扔过来,任你一边整理一边烦恼。
    有人问我:怎么还在看《无间道》?我常常觉得,人生,或长或短,都像是一座无间地狱。至少,剧中的刘健明和陈永仁,在他们一个进入警校、一个离开警校的时候,他们就知道人生的角色已经开始对换,一个成为黑社会在警察中的卧底,一个成为警察在黑社会中的卧底——他们的身份是明晰的,却又是不容公开的;他们的命运是早已注定的,可他们却又总在企图改写命运。与他们相比,现实中的我们,却连角色开始对换的时候都无从知道,直至终老,可能都无法知道自己是否扮演了一个可能错误一生的角色。所以,在视觉上,影片是壮观的,堪与西方的史诗巨作《教父》相媲美,主人公在明知已堕无间地狱之界、尽受终极之苦的前提下,依然努力地与命运抗争:刘健明没有痛苦地选择单身,而是和一个积极的Mary结婚来怀念已逝的Mary姐;陈永仁没有被亲情所困,而是一直在维护正义,积极地去恢复自己的警察身份——最终,刘健明成为了一位高级警司,却仍然将黑社会身份败露,全身瘫痪;陈永仁至死都在黑社会中扮演一个警方卧底的角色,至死都没能在警局正大光明地当过一天警察,唯有警员英烈墓园中那一张照片上年轻的面庞作证了他为正义付出的一生,还了他一个不知是天堂、还是地狱、抑或早已没有任何意义的警察身份。
    《涅磐经》第十九卷上说:八大地狱之最,称为“无间地狱”,为无间断遭受大苦之意,故有此名。其实,刘健明也好,陈永仁也罢,若是一开始,就做了警察,或是黑社会,而不是什么卧底,那么,他们的命运就会如同现实中的我们一样,变成未知,起码不会过早地被打上“无间”的印记,起码不会是为一条明知的绝路而苦苦挣扎,而是为一条未知的活路而营生。
    佛曰:“受身无间者永远不死,寿长乃无间地狱中之大劫。”所以,不懂得思考的人,是幸福的,思想上不必受身无间;只是当那些无意或刻意被遗忘的时光,或是正在经历的点点滴滴,孩子气地跑来敲打心窗时,谁能肯定还会是晴空万里而不是大雨倾盆,甚至大雪纷飞呢?
后 记
       看《无间道》很久了,内心一直在涌动着,不安分地想写点什么。可真提起笔来,却总是无从落笔。
        直到今天,当心里响起那首《被遗忘的时光》的旋律时,我才能心平气和地来重新思考这部影片,才能明白“快乐并痛着”和“痛并快乐着”的真正不同。

  《无间道》影评(八):观后感

《无间道》我印象最深的一部警匪片,因为我觉得它在剧作方面做得很成功,突破以往警匪片老土的格局,剧情紧密动人,矛盾冲突突出,真正做到了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首先从选材方面来看,警匪、黑帮、卧底这一类题材的作品在香港电影中可以用泛滥一词来形容。然而《无间道》却并没有立足于以往的那些已经被运用的“相当成熟”的题材而止步不前,它的剧作立意以一个新的角度把黑帮卧底这一类影片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能够把警匪身份搞到如此混乱的作品也还当真是为前无古人。从影片的片名看,“无间”二字,取自《法华经》等佛教典籍,意指八大地狱之中最严酷的无间地狱。在那里,刑罚永不间断。所谓“无间道”,其实是在讲人物的命运,讲人生的错位。它告诉观众:无间,亦有道。

陈永仁、刘建明两位主人公在天台对峙,把整部影片剧作的矛盾冲突推至顶点。这里,陈永仁的“我是警察”和刘建明的“我想做好人”形成鲜明对照:一个身为警察但无人悉知,只能以古惑仔的身份示人;一个除去了昔日老大,希望能改头换面重新做人。二者之间是水火不能相容的,他们彼此掌握着对方的底牌,也被对方掌握着致命的弱点。不可调和的矛盾将影片推到了最高峰。但是,影片虽然在此时已经达到了高潮,却没有提出一个解决双方身份问题矛盾的方法。一切在最高点处滑向结局。

《无间道》香港警匪片的新模式

125043329 王繁

《无间道》我印象最深的一部警匪片,因为我觉得它在剧作方面做得很成功,突破以往警匪片老土的格局,剧情紧密动人,矛盾冲突突出,真正做到了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首先从选材方面来看,警匪、黑帮、卧底这一类题材的作品在香港电影中可以用泛滥一词来形容。然而《无间道》却并没有立足于以往的那些已经被运用的“相当成熟”的题材而止步不前,它的剧作立意以一个新的角度把黑帮卧底这一类影片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能够把警匪身份搞到如此混乱的作品也还当真是为前无古人。从影片的片名看,“无间”二字,取自《法华经》等佛教典籍,意指八大地狱之中最严酷的无间地狱。在那里,刑罚永不间断。所谓“无间道”,其实是在讲人物的命运,讲人生的错位。它告诉观众:无间,亦有道。

陈永仁、刘建明两位主人公在天台对峙,把整部影片剧作的矛盾冲突推至顶点。这里,陈永仁的“我是警察”和刘建明的“我想做好人”形成鲜明对照:一个身为警察但无人悉知,只能以古惑仔的身份示人;一个除去了昔日老大,希望能改头换面重新做人。二者之间是水火不能相容的,他们彼此掌握着对方的底牌,也被对方掌握着致命的弱点。不可调和的矛盾将影片推到了最高峰。但是,影片虽然在此时已经达到了高潮,却没有提出一个解决双方身份问题矛盾的方法。一切在最高点处滑向结局。

整个剧情的发展可以直接用丝丝入扣来形容,一切都显得急出乎意料同时又合乎情理,甚至于最后的结局也是一样,尽管人物的选择显得过于自私和毒辣,但当作为观众的我们按照他们的立场去考虑自己如何抉择的时候,相信不会有更合乎社会道德的表现。每一个人都有属于他自己的立场,卧底也是一样,在牢牢记住自己真实身份的同时还要时刻去扮演着另外的一个角色,这就是“无间的痛苦”。

纵观下来,影片《无间道》的剧作,用一段序幕和三个阶段的铺叙把故事层层推进到高潮。整个剧作完备地体现了其主题思想,从主人公错置的身份将“道”的“无间”叙述得淋漓尽致,陈永仁与刘建明,一个想成为真实的自己,一个想与过去的自己告别,对他们而言,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无法成为一个统一的人。而对观众而言,虽然自己并不一定是成功人士,但总归能过自己的生活,穷也罢,富也罢,就算物质上欠缺点,起码在精神上没有那么痛苦,而银幕上那些表面看起来光鲜照人的角色比起来,不免让人产生极大的安慰感。普通而又特别的剧情充分地将观众吸引进电影,紧张意外的高潮过后,也同时照顾到了观众的心理,不得不说《无间道》确是一部在剧作上非常成功的“老土”电影。

  《无间道》影评(九):我只想拿回自己的身份

“我只系想拿返自己嘅身份”
——这是一个卧底6年有余且全世界只有一个人知道其真实身份的梁朝伟的唯一念想。
      根据佛家的释义:无间道即无间地狱,就是十八层地狱最后一层,是最凶恶、最痛苦的一层。一方面,梁朝伟卧底在黑社会头目的左右手,刀光剑影之上舔血的意气风发隐含着多少命悬一线,因为自己的真实身份长期得不到社会认可和归属,得不到自我救赎,而备受精神上的折磨与煎熬,甚至要不定期借机会与心理医生聊故事来坦露真话;另一方面是,潜伏在正义力量当中的刘德华,因为黑帮的暗中爆料得以仕途上步步高升,还即将与订婚女友乔迁新居,可谓事业爱情双丰收,所以想试图假戏真做,做一个真正的好人,但是内心的污点始终束缚他,使他备受内心责备和正邪折磨,正如郑秀文经常所说她笔下的男主角有28种性格连他自己都不清楚哪个才是真正的自己。他的结局,虽然死里脱险虽然荣升高级督察,但可以说是最惨淡的,也是最残酷的无间道释义。
      整部电影表面只是犯罪悬疑题材,并没有穿插爱情成分在内,而恰恰正是梁朝伟的过去式和刘德华的将来时,道出了未流于言表的首尾呼应。
请细心回顾刘德华痛失上司亦挚友的黄秋生之前与前女友偶遇的场景细节,
陈永仁腼腆一笑:“这么巧?”
May撩了一下被风吹乱的头发以掩饰紧张的情绪,“很久没见。” “六、七年了,近况如何?”
May煞有介事地说:“我结婚了,你呢?还在道上混?”陈永仁沉默半晌,不知该如何回答。
这时,一个女佣人拖着一个女孩,走到May身旁,陈永仁望着活泼可爱的女孩,凑前摸一下她的脸蛋。“你的女儿?”“嗯。”May简单回答,像不想多说。
“几岁了?”May急急回答:“五岁。”
陈永仁点点头,凝视女孩,在心里慨叹:假若不是自己当了卧底,女孩的父亲可能是自己吧。
看着陈永仁凝望女孩,May有点焦急:“我丈夫的车子快要到了,所以……”
陈永仁连忙打圆场:“啊,我也赶时间。”他顿一顿,像有点依依不舍,“拜拜。”
陈永仁转身离开,May的女儿拉一拉萧亚轩的下摆:“妈妈,我今年六岁了。”
May灿烂地笑:“Sorry呀,妈妈真健忘,记错了。”说罢她抬头凝望渐渐走远的陈永仁,感触良多。
 
请张开狗眼看慢镜头,May 在跟阿仁说话的时候,手是放在裤兜里的,等到阿仁走后,摸着小女孩头的时候,手指上的戒指是戴在食!指!上,表示她实际未婚。
OMG!赶紧脑补一个,梁朝伟真实身份曝光后,跟前女友冰释前嫌与女儿相认,从此苦尽甘来过上普通人平静祥和的正常生活。
WHAT a pity! 小女孩也许从梁朝伟被枪杀的那一刻开始再也不可能知道真相,她的父亲是一位隐名盖世英雄。相比起萧亚轩对梁朝伟身犯黑道的怨恨和逃避,这也许是对梁朝伟最残忍的遗憾罢。
省略一万字之后该如何写影评结尾段?
      正如凡事皆有正反两面,每个人也拥有正邪两面。一面我们展露于世,另一面则深埋于心。而两者共存,平行于人性光明与黑暗面之间。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天使一个魔鬼,只有那些游刃于道德线边缘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无间道》影评(十):愿修桥补路金腰带,杀人放火无尸骸

提笔怕写,影片太好了,怕万一影评没写好,坠落了无间道。
第一次看无间道的时候,是笔者读初中时候,借的一张DVD压缩盗版碟片,当时无间道123 连着看的,看完超级震惊,原来电影还可以这么高大上,感觉导演有好多话想给看官说,偏偏自己那时候知识少,想推荐给朋友又表达不出来。还有个更重要的原因是:画质太差了,时间模糊,导致没看懂。不过没看懂的反而更加爱上无间道系列了。
电影让我更加的喜欢上了梁朝伟先生,伟仔在我的童年影史里就占了很大的地位,因为家里有一套伟仔拍的《侠客行》,可能很多看官没看过,但那是我童年在只有DVD唯一可看的条件下,度过的美好时光了。说回正题,伟仔在无间道里演技已经不是那个石中玉了,对于陈永仁这复杂人格角色已信手拈来。
说到伟仔,肯定有人会跟刘德华先生进行比较。两人都是当年的无线五虎,华仔兢兢业业,现在两人拿的影帝个数都是一样的;单论演技,实话,无间道1华仔还是稍逊一些的。
我们再来看看无间道2。冠希和余文乐两人出演,艳照门可怜了冠希,冠希演技还是可以的,《狗咬狗》他演一个无情残忍杀手,接着喜欢一个女孩儿让他从一只狗变成了有情感的人,电影最后女孩被胁持,他眼中的无奈、动摇让人感觉好心疼。笔者觉着这被名字毁了的电影还是不错的,各位看官若是没有看过,不妨看看,挺有意思的。冠希自己也说他最热爱的事业就是演戏,若是不出事儿,兴许他比文乐还要混的风生水起。
《无间道2》还得提一个人,那就是吴镇宇,江湖大哥,霸道总裁,最出戏的无非是他临死前看到了文乐夹克里的窃听器,他最信赖的弟弟也是警察,笔者看到他的表情莫名心酸。同样心酸的还有电影里黄秋生的警察拍档胡军,胡军为黄sir而死,黄sir在被炸的还冒着大火的车里,无助的大喊:出来啊!
《无间道3》刘德华先生终于拿到了影帝,后来伟仔还调侃说3就是拍刘建明啊。华仔最后流着眼泪微笑,开枪自杀,无奈没死。当真是坠入无间,不灭不死,永受折磨。这样一想刘建明确实比陈永仁更惨。
最后愿伟仔年老了,不再帅了也能拍出好电影,可你偏偏去拍了《摆渡人》,哈哈……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无间道》影评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