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海豚湾》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海豚湾》经典观后感10篇

2017-11-12 21:3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海豚湾》经典观后感10篇

  《海豚湾》是一部由路易·西霍尤斯执导,John Chisholm / Mandy-Rae Cruikshank / Charles Ham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海豚湾》观后感(一):就《海豚湾》的个人想法

先看的热评,看到什么猪牛羊就活该被杀么这样的评论,仿佛看到了当时反对吃狗肉的时候,也是有一群这么说的人。

抛开所有道德,人性善良来说,影片里说海豚肉里含汞超标,对人体,对孕妇,对孩子伤害都是毁灭性的。更何况这些海豚肉不是光明正大的拿去卖给人吃,而是混到或者是直接替换到同等价格的鱼类肉品里卖给消费者。再加之前这些附加的东西,海豚肉并非必需品,这种超出食物链负荷的捕捞本身就是十分错误的决定。还有人说主题不明确,冲突什么的。对我来说,这纪录片的主题就很简单粗暴。海豚是应该生活在海里的,无论是捕捞,圈养,食用都应该禁止!

还有渔民没了这个产业改怎么办的问题,从政府还有一些部门极力干预的情况上来看,大头绝对不是渔民的,甚至渔民可能只是拿到很小的一部分。想这样大规模的围剿海豚完全是没必要的,捕捞普通鱼类和消费者经常购买的鱼类是没人会谴责什么的(当然过度捕捞导致的后果只能自己承担,捕大鱼放小鱼这种事情怎么都应该放到行程里)。守着这么好的一块资源,发展旅游业都是可以的。(空谈,我知道想象美好,实行起来不容易。可是问题迟早都是要面对的,不如在还来得及的时候收手。毕竟按照影片里小海豚都不放过的捕捞方法,是维持不了多久的)

接着,因为这个影片就把所有日本人抨击的一无是处的人也只能说是狭隘的了,甚至带了很浓厚的主观色彩,完全就是:哇,这事是日本人干的,又有可以骂他们的东西了。---这种感觉。从影片来看,我也没觉得纪录片是在针对整个日本,不然也就不会特意强调连周围的居民都不知道有这么惨烈的屠杀了。小的来讲,人都是自私的,如果在我知道的这肉有毒还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送到了自己的饭桌上/这么惨烈的情况下,还会义无反顾的支持捕杀海豚,那只能说是脑子有问题了。像里面那两个站出来的官员,就很现实,孩子在学校,学校强制吃海豚肉,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来保护孩子的身体健康。这种已经威胁到自身健康的事情,我有能力还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的事情是不太可能的,即使面对的是自己的国家。

最后,这部片子就我个人而言是拍的蛮不错的,整个片子就是说,捕捞海豚百害无一利,为什么不让它们走?

理想主义是让人觉得站着说话不腰疼,可付出了行动的理想者,无论怎样都是值得尊敬的。因为我们现在所获得的,有多少因为这些理想主义者的不断坚持,将理想变成了现实

  《海豚湾》观后感(二):无题

看完《海豚湾》后本来想搜一下有关日本的捕杀行为究竟有没有得到控制的后续报道,偶然神奇的发现了很多奇葩影评。多数是“你们关心海豚有没有想到海豹海狮的感受”或“非洲难民那么多怎么不去关心一下”等等。我很奇怪这些逻辑,这意味着“天下不扫何以扫一屋”?世界人民和平健康安居乐业以前杀一两个人看起来也是没什么了。我只知道公益环保慈善等等活动都是一点一滴做起来的,也许终有一天我们的世界会变得没有贫穷没有饥饿没有污染没有杀戮。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这需要我们从一点一滴的行动一起努力。至于“人类比动物高等”或者“海豚比鸡鸭高等”什么的,这种“等级”是谁来划分的?只要是对地球有益的事,为什么还要划分个三六九等?今天我拒绝吃狗肉,明天我也可以拒绝看海豚表演。你支持什么尽可以去放心大胆的支持,什么也不做只会反对嘲笑讽刺别人的行为实在是让人无法理解

  《海豚湾》观后感(三):WIKI上关于海豚湾的报道

《血色海灣》(英语:The Cove),是一部拍攝於2009年的紀錄片,由路易·西霍尤斯執導,记述日本和歌山縣東牟婁郡太地町當地的漁民於每年太地海豚驅獵捕殺海豚的經過。该片声称每年捕杀数为約23000隻,這個數量約是過去日本每年捕殺南極地區鯨魚總數的多倍,並差不多等於全日本捕殺海豚的總量。
隨季節遷徙的海豚每年游經過太地町,漁民先將他們驅趕到當地一處隱密的海灣,用大漁網困住,最後從小船上拿長矛和利刃將他們捕殺。根據日本農林水産省最新公佈的資料,2007年中,太地町捕殺的鯨豚數量是1569隻,全日本捕殺的鯨豚共是13080隻,其中只有1239隻鯨豚是以驅獵方式,也就是將海豚驅趕到環繞地形圍困的方式所捕捉。
本片導演,前國家地理雜誌攝影師路易·西霍尤斯,在2007年為了拍攝本片,使用了水下麥克風,並將高像素攝影機偽裝成石頭進行暗中拍攝。
本片於2009年1月榮獲第二十五屆美國日舞影展最佳觀眾票選獎,參選電影共有879部片。此外,《血色海灣》还获得了2010年第8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片。
大綱
本片紀錄瑞克·歐貝瑞(Ric O'Barry)前往日本太地町,嘗試揭露當地獵殺海豚的過程,為此歐貝瑞打造了一個秘密團隊。
歐貝瑞在1960年代從野外捕捉了5隻海豚,經過訓練,拍攝了一套以海豚為主角的電視劇《海豚寶貝》。該電視劇迅速走紅,興起廣大民眾對海豚的喜愛。但名利雙收的歐貝瑞沒有高興太久,因為五隻海豚中的凱西有一天死在他的懷裡。歐貝瑞認為凱西是自殺的,海豚的呼吸是非下意識行為,因為不愿再承受被囚禁的巨大壓力,凱西選擇停止呼吸而死。Ric O'Barry因為凱西的自殺事件而驚醒,開始為海豚的生存權奔走世界各地。
西霍尤斯與歐貝瑞會面後,開始在太地町展開行動。太地町位在鯨豚每年洄游的路徑上,積極發展鯨豚觀光,但實際上,在太地町某處貼滿禁止進入告示的隱密海灣,每到夜晚便上演著對海豚的屠殺。
鯨豚業市場背後的利益來源,除了世界各地海洋公園對海豚的需求,還有對肉品的直接需求,即使海豚肉被驗出含有過量的汞。西霍尤斯和歐貝瑞組成的秘密小組為了揭露此事,制定了周詳的計畫,目的要讓在日本被屠殺的海豚受到世界關注。
拍攝過程
和歌山县的位置
拍攝團隊遇到的最大困難,主要是海灣被嚴密把關,難以接近,尤其在獵殺時期更是如此。為了取得關鍵性鏡頭,他們找來電影特效公司KernerFX(前工業光魔),把高像素攝影機藏在偽裝的石頭裡。據導演路易·西霍尤斯說,由於偽裝做的太好,去回收攝影機時差點找不到。
本片的拍攝一開始傾向和太地町合作,但當地政府不願意配合。導演西霍尤斯經嘗試和政府交涉取得合法拍攝權:
“ 歐貝瑞帶我看過全鎮後,我打電話給太地町的市長和漁業工會,一方面希望取得他們的同意,一方面希望拍攝能合法進行。結果我發現我在自找苦吃:警察24小時跟監我,沒人願意和我合作。獵捕海豚的利潤太大了,任何可能危害這份利潤的事情他們都會想辦法阻止。市長和我說,如果我太靠近海灣,或者接近獵捕海豚的地方,可能會受傷或是有生命危險。 ”
迴響和後續
本片獲得廣大正面迴響。《紐約時報》影評Jeannette Catsoulis評價本片「具備諜報片的驚悚,是獨一無二的紀錄片」,以及「史上最大膽的環境保護行動之一」。其他評論家也注意到本片出色的諜報特徵。《時代雜誌》記者Mary Pols讚賞本片「相較之下,不可能的任務這種好萊塢電影跟小孩子扮家家酒沒兩樣」。《基督教科學箴言報》記者Peter Rainer則稱本片是「真實諜報電影的崛起」。影評網站爛番茄統計27人的觀點,其中有九成五的好評,據此做出評論「雖然是單方面的紀錄觀點,本片在揭露日本屠殺海豚此事上,依然展現出完美的精準和懸疑度」。以大眾口味為基準的電影網站Metacritic綜合26篇評論後,本片獲得82分的高分。
《衛報》電影版部落格(The Guardian Film Blog)上,David Cox對本片做出後續引發不少非議的負面評價:
“ 為什麼我們要付錢買想法?因為我們喜歡。就算我們想看狗血宣傳,狗血宣傳也可能拍得一級棒。血色海灣輕易達到好看的標準。本片的教義傳達十分成功,也叫人困惑。如果貪婪的企業和無休止的碳排放在威脅人類生存發展上已經夠叫人頭痛,我不懂為何還要花心思去管一群鯨豚類的死活。本片的發言人根本沒搞懂,就像他說過的,西方人吃牛,東方人吃海豚,有何差別? ”
電影線條(Movie Line)的Michelle Orange評論:
「我們該相信多少這種電影(指本片)?作為宣傳手法,本片非常出色;但就一個深層、複雜,需要深思的良心議題來說,本片精心刻意的雕琢以及過度的激情都指出:買者當心!」
英國雜誌Spiked的記者Brendan O'Neill則碰觸了本片較少人討論的種族議題:
「本片將日本人塑造成一群被抑制的、無法明辨是非的種族:螢幕上,雜沓的日本民眾在五光十射的城市中心流動,這些人的移動、上下班,被簡化成無意義的機器運轉。影片告訴我們:日本人相信,冒出頭的釘子會被打平,換句話說,日本文化是沒有思想的集體工廠。在過去,老派美國種族主義者視日本人為老鼠,而現在,新的反主流文化美國人卻將日本人看作商界無意義之競爭中的成員。太地町的漁夫(抱歉,我該說那群拿長矛屠殺海豚的瘋子)在此片被描繪成最壞的一班人。本片把他們去人化的程度令人擔憂。」
本片亦在2009年東京國際電影節中亮相。雖然是附加展出,沒有列在官方電影手冊參展片中,血色海灣的票仍然一早就被搶購一空。
本片在澳洲上映後,布隆姆郡(Broome)的郡議員於2009年8月一致通過斷絕他們和太地町的姊妹市關係,除非太地町終止對海豚的屠殺,但該郡於同年10月將決定推翻。
日本海豚獵捕季節每年9月1日開始。受到本片帶來的群眾壓力,2009年的獵捕季節延後到9月9日。當天捕獲的海豚中,除部份販售給觀光產業外,其餘70頭瓶鼻鯨都被放回海洋。但在同一天,另外有50頭鯨魚被盜捕宰殺,送往漁業市場販售。雖然日本的捕殺政策仍不明朗,本影片對日本的鯨豚獵捕業已帶來一定的衝擊。
2010年预定在日本上映,但是由於右翼团体的反对,三家戏院已决定放弃上映。剩下的23家戏院会播出,但日期未定。至今《海豚湾》只在2009年11月的东京影展上播放,不过原先也遭到拒绝。对此,数十名日本知识份子、记者及电影导演发表声明,以言论自由为原则,反对禁止播映《海豚湾》,并支持沦为威胁对象的戏院与民众。2010年6月18日,日本影片分享网站NICONICO动画则进行了线上首映。
2010年7月6日,北海道医大的远藤哲也副教授(他在本片中指出海豚肉受水银污染)以在隐瞒影片主题的前提下采访为名义,提出了1100万日元的名誉损失诉讼。太地町的三軒一高町長在电話采访中说「电影并不是基于事实,虽然人有创作的自由,但是却完全不顾渔民的人权,对于上映实在是遗憾。」 水产庁漁業資源課課長補佐諸貫秀樹(经查证并未如片中所说一样地被解雇)谈到此片时称「从片中能感到抹杀一切与自己不合意见的恶意。」 法国电影评论网Allo Cine上有人留言提出「用偷拍的手法拍出的是纪录片吗?」、「非洲的饥民等等,值得向世界呼吁的话题多的是,这影片只是在以海豚的可爱为卖点而已。」
2011年2月28日前後,该片导演路易·西霍尤斯在海洋保护团体的协助下,向該町内约1400户人家、町政府、渔业协会寄送了電影的DVD。西霍尤斯表示“全世界数百万人从太地町得到的教训希望也能让当地的居民们知道。DVD是给太地町居民的一封‘情书’。”

  《海豚湾》观后感(四):The Cove(2010-10-17 18:32:33)

其实,这是一部让我无言以对的纪录片。可是,看完后后背凉飕飕,浑身汗毛直树的感觉告诉我一定要写点什么。也许是我冷血,也许是单纯的画面还不够触碰到心灵,也许是血腥恐怖片看多了以致麻木,海豚被屠杀的画面没有想象中让我震撼。反而是纪录片的最后,Richard O’Barry胸前挂着显示屏出现在IWC会议上,这位70对岁高龄老人的一往无前让我深深为之敬仰、震动。
IWF?越来越不知道这样的国际公益组织到底是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什么样的地位、什么样的出发点、能办成什么样的事儿。一切非政府组织终究还是在政府的干预、主导下做着政府允许你做的事儿。一切只是让想发泄的人有个发泄的出口,给一些难以启口的事情挂上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真当所有人都是傻子吗?!不知道关于IWC会议的影像记录是否合法所得,但日本那套“屠杀海豚是因为它们吃掉了太多的海产”的屁话真是天大的冷笑话!竟然还有一些得到日本好处的小国表示日本的理由充分、证据充足,坚决支持抱着大腿不放。其实,他们的心态很好理解。海豚?太遥远,不如日本的钞票实惠。可是这样可笑的理由,连自己都骗不了,怎么好意思拿出来提案?!所以我们看到日本代表开会时尴尬的嘴脸,大家知道他每天出门前先对着镜子说服自己。日本政府到底是怎么想的呢?捕捞海豚卖给海洋馆,每头15万是很大的利益我们也算理解你的行为。剩下的为什么要杀掉呢?每头的肉能卖600美元就不错了,加上含汞量严重超标对人危害巨大,卖的时候还要冠以其它鲸类的名字因为没人想吃海豚肉,你这到底是何苦呢?!真的是日本人所谓的民族尊严、民族气节、武士道精神?!还真是连自己也不放过,竟然将这些肉作为小学生午餐必备食品。。。
话说这个小组好帅啊!好有悲天悯人的情怀,视天下为己任的气节与惊人的战斗力、强大的经济基础。也只有美国才能盛产这么多这样的人,强大的国力基础下养成了人民要求人道主义、要求民主的精神根源。那些诸如收到日本好处的小国是不会有这样的人的,当生存都成为了问题时,一切都是屁话。像我?也就在看完片子之后码码文以示愤慨,表示自己还是有同情心的,以后有可能的话尽自己的一份力吧。社会上的人都看到了这片子,拍的人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反响是巨大的,舆论的冲击是强大的,可最终能起到的效果却不敢做预测。真的能在Richard有生之年解决这个问题吗?我期待着,抱着微小的希望祝福他,祝福他们,祝福它们。

  《海豚湾》观后感(五):会微笑的鱼

       也许在有些人眼里,海里翻滚着的只是一条条的鱼,就像在厨房的锅子里翻滚的一样。可是,那种鱼很聪明、会微笑……没有什么是不能吃的,可总有些食物会让我难过或者悚然,比如旺蛋、比如鱼翅——一条海豚拖着血尾朝着逃向导演,她好聪明,我好难过,这里是泪点!
       
       片子之外,我能做什么呢?什么也做不了……片子结尾处说:这种情况还在继续——我相信一定在继续,与利益相关的事情,再龌龊也不会完全禁止!所以才悲愤!想改变这种状况太难了吧?!只是一片小小的海湾——要是被炸掉该多好,一举炸掉,一了百了,伤及人类也无所谓,反正都不无辜。
      人类灭绝了,世界就和平了!
      我永远站在海豚的立场上!
      

  《海豚湾》观后感(六):白色的雪地背景下,一只海豚,一个人

当我们在海洋馆里观看海豚表演时,我们中的大多数,都被它们的微笑所欺骗,其实它们并不快乐,海豚的微笑是大自然最高明的伪装。海豚是听觉动物,听觉是它们的首要感官,其听觉系统十分发达,能区分从低声波到超声波宽幅声波段上的各种声音。正是因为海豚对声音极其敏感,因此,当它们被人类捕获并囚禁在水族馆里进行游乐表演时,音乐声、观众席上的欢呼声和各种细碎的嘈杂声对于它们就是一场听觉上的持续折磨。表演的巨大压力和刺耳的声音使海豚患上了胃溃疡,它们不得不依靠药物治疗——鱼房中摆放着一瓶瓶的抗酸剂和胃泰美,使得它们得以维持生命,得以继续展露最温柔和美丽的微笑。这样的微笑是不是令人心碎?
如油画般的美景,交杂闪过的暗夜的影,赤色的海水流不尽悲情,海豚甜美和光明的微笑万劫不复。所有的人都会为此而难过。这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这是一个地球村,没有人知道经济的背后水有多深。这个世界繁盛背后深藏着冷漠,丰饶背后是人性的阴暗,那些美的善的爱的,异化为媒体展现出的镜花水月,一场场痴迷现代人的谎话。看完这部影片,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觉得很累,沉沉睡了一场。看电影的整个过程中我都没有哭,在打开Word文档准备写影评的瞬间,眼泪如水流般下来。
“白色的雪地背景下,一只海豚,一个人。那个人的手里却拿着棒子一样的东西,那只海豚哀求般的冲着那个人叫。然而那个人却早已失去了人性——将手中的棒子挥向海豚的头部。海豚用尽最后的力气,叫出了最凄厉的一声”,这副场景描述的是一张图片,一张异常撼动人心的照片。那是一张人性丧失状态下的照片,那是一张鞭挞人性丑陋的照片。近日,看了《海豚湾》之后才意识到,那只是一张浅显至极的图片,背后还有更多不为人知的镜头,更为悲惨的真相„„
“海豚湾”,本是多么美丽动人的三个字,给人一种如此轻柔舒适之感。一个受着上天的眷顾,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自然海港之一,人们称它为民都洛岛的珍珠。有着银白而熠熠生辉的海滩、珊瑚礁,潜水者向往的潜水点。加上浅浅的珊瑚公园,有趣的岩层,多姿多彩的海鲜。俨然使它成为菲律宾最有旅游价值的胜地之一„„然而,却又有多少人知道,这三个字之后,又隐藏着多少令人心痛至极、悲痛欲绝的残忍与人性的卑鄙丑陋„„一个风光秀丽的美丽海湾,却成了幽深不可测的屠宰场,它太可怕了,可怕到没有七情六欲,没有温情而只有机械。在临近片末的直面屠杀,那些血色成片的漫溢,每年两万三千条生命的丧失,一个明晃晃的噩梦,混着血色。它们尸骨未寒已被打上各种鲸类肉的标签,超市、餐桌乃至中小学的饭堂„„
纪录片导演皮斯霍斯说“我拍这部电影,不单纯想解决海豚湾的事,还要让大家意识到,共同的努力能改变世界。在一些网站上,每天都有世界各地的年轻人留言说电影改变了他们,他们想做点有帮助的事情,也许是帮助海豚,或者是保护环境。这像是唤醒了人们的意识。它正改变人们的观念。”海豚一直是人类的好朋友。在古希腊时代,捕捉海豚会被判死刑,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从古至今就有很多海豚救人的故事,海豚是有记载以来唯一会主动拯救人类的、可爱的野生动物。
曾经有人说过,“《海豚湾》,是一部让人看一次哭一次的影片”,我觉得不仅仅是哭,而应该是反省——反省人性原来真的可以如此的丑陋;是心寒——为海豚命运的悲惨心寒,却更为人性的卑鄙心寒„„
纪录片中,太地的负责人,却还厚颜无耻的说道:“我们的方法已改进了很多,猎杀海豚的方式在时间上也缩短了很多”„„可当调查人员拿出刚拍下的视频录像放在他的眼前时,该负责人无话可说。虽然我现在做得只不过是一些微小的事,但是我坚信要是我们人人都有保护环境的责任心,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携手保护我们的家园,自然会给人类应有的回报。在温暖的摇篮——草原上小憩;在慈祥的笑脸——天空下成长,在爱的源泉——河流中沐浴

  《海豚湾》观后感(七):也说海豚湾的一些想法

本身电影我真的没什么好说的,但是看了评论忍不住说一些。第一次在豆瓣发评论,谢谢大家观看。
对这部电影持反感态度的人,大概的理由我总结了两条:
1.捕杀海豚是当地传统,且并不违法。阻止捕杀海豚是对渔民合法且正当利益的侵害
2.影片有双重标准之嫌疑。一边对捕杀海豚义愤填膺,一边对牛羊等传统家畜的屠宰不闻不问,有伪善煽情之嫌疑。作者不是无知天真就是故意抹黑
那么一条条来说好了:
首先,捕杀海豚应该不违法,影片里也确实如此交代。但是不违法不代表就是对的,正相反,正因为电影中的那些人认为捕杀海豚不违法,才更应该拍这个电影以促进相关的立法进程。虽然法律也未必靠得住,但立法确实是保护海豚的正确道路----当然,前提得证明捕杀海豚确实不好才行。如果立法也不好用,拍电影的这些人可以考虑再去一次日本,拍一个太地版的’可可西里‘。
捕杀海豚是否是太地的文化习俗传统,影片中我并没有看到明确交待。影片中采访了一些路人,大家表示并不知道吃海豚的习俗。但就算把这个当作证据,也只能证明吃海豚不是日本全国性的习俗,不能代表太地。我于是大概查了一下相关信息,很遗憾我并没有很容易搜到可靠的资料。有文章称,日本古代虽然时有捕杀海豚,是为了防止海豚吃鱼从而断了人类自己的口粮,动机上属于自保,且捕杀远不是大规模行为。文章还说吃海豚始于二战之后。如果消息可信,那么捕杀海豚就不是什么传统,而是习惯。如果说传统还有尊重的必要,而习惯绝对是可以改的----当然,前提是我们还是先要证明捕杀海豚是不对的,毕竟坏习惯才有改的必要。
由于我现在没有办法证明捕杀海豚不是太地的文化传统,我必须先说明一个问题:传统是否一定要得到尊重和鼓励?否则我就算证明了捕杀海豚不好,如果有人证明捕杀海豚确实是太地当地习俗,我的文章还是会变得没有任何意义。
传统一定要得到尊重吗?大家看我这个问法就应该猜到答案了。传统是否应该被尊重与保留,在我看来,要考察这个传统是否符合所处时代的社会价值观。符合的话,就要尊重,因为在全球化的今天(这其实也是时代背景下的考虑了),维持文化多样性是善莫大焉的事情;不符合的话,要看和主流价值观相差的程度,程度小的话,可以维持,但是不应该鼓励和推广;程度大或者甚至根本就是背道而驰的话,那么则是必须要被摒弃的。
事实上同样的传统也确实会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比如拿美国的黑人歧视来说,这绝对是规模最大的传统之一了。其实本来非洲的黑人被抓去美洲做劳工,最初是不做奴隶而是签合同工作的,而当一次某个黑人协同几个白人(最初的种植园上也有白人劳工)逃出其所工作的种植园之后,不幸被逮捕。那几个白人被罚延长劳工合同,而那个可怜的黑人却被罚为终身劳工,成为了实际上的第一个黑人奴隶。很快蓄奴成为了所有种植园的准则并且受到了法律的保护。黑人初到美洲并不是奴隶,虽然签合同更像是不平等条约但毕竟在认知上他们并不是种植园主的私有财产,这是黑奴制度传统的第一次转变;第二次转变就是在黑奴解放之后了,虽然得到了自由身,但是黑人并没有得到与自由相匹配的社会地位,黑人被歧视(在白人眼中似乎这种行为不能算作歧视)是一种符合当时社会价值观的行为:公车上有不允许黑人乘坐的座位,商店里有不向黑人出售的东西,酒吧里有不向黑人提供的服务。历史上有个有名的事件,一个黑人小孩子(大概十几岁)跑去一个商店和女主人说笑了几句(一说是他在几个同龄人的怂恿下调戏了她),她的丈夫和另外一个人把这个小孩子绑架后杀害了,然后法庭几乎立即宣判这两个人无罪。随着现代人权意识的觉醒,这样的行为开始有渐渐脱离社会价值观的主流的迹象。马丁路德金等人就是意识到了这一点,开始再一次为了黑人的人权自由奔走呼号。这是这种传统的第三次转变了,这次转变成功给黑人争取到了政治地位的平等,但是没有根本解决黑人的贫穷与教育问题。我们有理由未来还会有第四次,甚至第五次转变。
那么,捕杀海豚的传统(如果是传统的话)是否也到了需要转变的时候呢?那么先要问影片里描述的这种捕杀海豚的行为,是否符合现在主流的社会准则呢?现在人类的价值观里是包含以下内容的:不能滥杀无辜,与自然和谐共处,爱护动物,生命平等。 有人大概会说人类只是嘴上说说,根本不是这么做的。我也认为人类目前的行为与这个口号相距甚远,但这并不妨碍其成为现在主流的价值观。
还是拿黑人举例子吧,虽然马丁路德金用生命给黑人争取到了形式上的平等,但并没有解决黑人的贫穷与教育,监狱里关的一大半是黑人,美国电影派悬疑片为了避嫌,都不敢轻易让黑人当反派,以防有种族歧视的嫌疑。这一切说明,美国黑人离真正的平等还很远,但这不妨碍每个美国人,无论种族,无论肤色,发自内心的喊出:拒绝歧视,人人平等。 同理,人类在毁坏自然的同时,保护自然同时也是现今最不容质疑的正义之一。
证明了捕杀海豚不符合现今的社会价值,那么就要解决文章开头的第二个问题了:如果捕杀海豚是罪恶,拯救海豚是正义,那么猪牛羊等牲畜的正义在哪里?双重标准作何解释?
我的答案是,猪牛羊没有正义。如果日本人捕杀海豚的规模很小,或者是只有非洲哪个小部落,而不是日本这样有影响力的国家有捕杀海豚的习俗,那海豚大概也没有正义。这对猪牛羊绝对不公平,但对人类而言我不认为这是双重标准。
做一个简单的实验,如果把影片中的海豚换成蛇,一种长的很难看的蛇,那么捕杀行为还会引起那么大反感吗?想想影片中那些人保护海豚的动机吧:“它静静的死在我怀里,停止了呼吸” “我伸出手,它渴望着我的抚摸,向我靠近” “它撞开了鲨鱼,救了我。我知道我的一生都会与它密切相关“。 很显然,他们其中所有人都看到了海豚’人性‘的一面,’善意‘的一面,从而将海豚置于一个无比无辜的位置。我相信如果换成蛇,刚才那些描述大概很多都无法再出现,也就是说,他们很多人,会失去保护这种蛇的理由。就算有人看不下去对蛇的屠杀,也去仿照’海豚湾‘拍个’丑蛇窝‘啥的,很容易想象也不会得到这么大反响。
所以,可以说我们为海豚鸣不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海豚看起来’可爱‘,’善良‘。这也是很多人鄙视这部片子的原因:因为你有什么证据猪牛羊不可爱善良呢? 我们保护海豚只是因为它颜值好?
我的回答是,事实就是这样,而且我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对。人类对良知是确信而又怀疑的,人类的想象是丰富而又纤细的。人类在功利性上高于动物的地方就是懂得放弃眼前利益去追求长远利益。为了实现这点,人类不能没有良知,不能没有道德。而道德和良知的力量是很弱的,弱到了我们不无时无刻强调它,铭记他的话,我们随时都会失去它。当海豚的形象令人联想到人类的良知与善良时,人们就会把守护他们当作对良知道德的守护。
这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拿人类最残忍的制度之一----人殉来举例吧。历史书上说商代是大规模人殉的,后来似乎觉得不人道,有人发明’俑‘来代替活人殉葬。这似乎是个完美的解决方案,因为在有些人看来,拿人俑殉葬,和拿石头殉葬相比,除了稍微花点时间,似乎也没什么本质区别。但是孔子却痛骂这种行为,因为他认为拿人俑殉葬,说明还是支持活人殉葬的,而人是不可以殉葬的,假的人殉葬也不行。历史证明了孔子的预言,活人殉葬这种事在历史上从来就不少。而且我觉得孔子大概还高估了人类的道德水平,即使没有兵马俑这种东西,只要曾经有过活人殉葬的先例,这种事情恐怕就会一再上演。
与孔子的想法类似,捕杀海豚,虽然杀的不是人,但是那些可爱的海豚展现出的特质令人联想到人美好的一面。如果一个人能够面带笑容的摧毁海豚,那他也同时有可能在某一天面带笑容的泯灭人性。保护海豚,就是保护人类自己,这不是仅在谈论可持续发展,而是因为最容易伤到人类的,就是人类自己。所以我们对任何人性缺失的征兆都极为敏感。
确实这个结论对猪牛羊很不公平,但多年的肉畜传统让我们大多数人很难把它们的死和人性联系起来(但是素食主义者确实是越来越多了,也许未来社会的价值观会再一次改变)。那些为猪牛羊鸣不平的人,也确实看到了问题的本质。但是在海豚的问题上,问题的表面和问题的本质同样最重要。
如果说这是一种虚伪的话,那么在我看来很多自然而然的事情也是虚伪的:
穿衣服时虚伪的。上学我只要好好听课就好了,为什么一定要穿校服?谈生意开会我有好点子,认真发表听取意见就好了,为什么一定要穿西服打领带?
商场兜售自己的商品,只要产品质量过硬就好了,为什么一定要安排一个漂亮的推销员呢?
如果你说这不是虚伪,这是尊重。那么我想说保护海豚也是尊重,对人性的尊重。
除了海豚自己的可爱外,捕杀海豚引起这么大的愤慨,我觉得还有一些其他原因:
第一,诱捕手段卑劣无耻。youtb上有个点击率挺高的视频,一艘游轮上的人看见了一群小野猪在河边喝水,一只鳄鱼埋伏在不远处。游客为了看鳄鱼捕捉野猪,就往河里扔面包碎屑之类的零食,希望把野猪引到鳄鱼旁边。多次引诱之后,野猪终于上当,鳄鱼咬住一只野猪的后腿,野猪拼命挣扎,后腿鲜血直冒,它的同伴想帮他却五从下手。影片差评很多,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游客们的反应:本来一片说笑的游客,听见野猪被咬后凄惨之极的叫声后变得鸦雀无声,静静的看着这只野猪失去了生命。很显然他们受到了良心的谴责,弱肉强食是自然法则,虽然同情弱者是大多数人的想法,但我想他们主要的良心苛责,一定是来源于他们卑劣的引诱手法。他们用了无耻的手段葬送了一只无辜的生命,而阴谋诡计从来就是上不了台面的。影片中捕杀引诱海豚的手法只能说更加卑劣,想到这样大规模的无人性的行为居然被当作文化风俗且受到政府法律保护,被人愤恨也是情理之中了。与之相比,屠宰场上演的一幕慕,大概就像枪战片里显露的’暴力美学‘了,虽然我们没有资格评价肉牛和海豚谁觉得更痛苦,但是从人类的角度看,大概生而为死还是要比死的不明不白格调高一些。
第二,捕杀海豚是受政府支持的集体行为。举个例子,如果一个人,平时喜欢进山打猎,打些小鹿,兔子什么的。这些也都是很可爱,很容易让人想到人性之善的生物,这个人打猎,大概也主要出于爱好,并不是谋生或者谋食。但是似乎现阶段不会有人对这种行为进行什么道德批判,因为他只是个人行为,人类有对打猎这一古老爱好的理解,从而不会把他的行为和人性缺失联系起来。但是影片中的海豚捕杀,是受政府支持的暴利行为,如此大规模的屠杀,如此卑劣的手段,如此功利的目的,这显然超出了大多数人类的理解范围。
第三,就是日本的国际影响力。我之前说,如果这是哪个非洲小国的行为,这个影片大概不会这么有影响,或者根本不会问世。但是这是日本,这是世界最先进的国家之一,这是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国家之一,这是代表着人类社会发展成果的国家之一。然而这样一个该起模范作用的国家带头做出这样的事情,着实让人寒心。
200多年前,没有人关心海豚的死活,就像那时候没什么人关心黑人的人权一样。时代变了,价值观也变了,人类出于自私的目的,给自己提出了更无私的要求,而海豚湾发生的一切,无疑是对人类脆弱价值观赤裸裸的挑衅。

  《海豚湾》观后感(八):地球:万物共生(我们都不是主宰者)

海豚湾里有一个不算强调的强调,海豚是有自我意识的生物,就如同人类自己一样,能够意识到自己存在,镜子里的影像是‘我’而不是其它。而且他们拥有智慧,是可以堪比寻找外星智慧生物的存在。他们不是如飞娥,毛虫,草履虫一样仅仅有生命,而没有更伟大的证明自己所存在的东西,意识。他们不仅依靠低级生物的动物本能而活,他们有和人相同的意识,能够与人交流,更与人类有神秘的联系,接受人类的亲近与抚摸,更能够救人,从鲸鱼的猎食下,在海浪的冲击下……海豚有自我意识更能帮组人类,这能够大大激起身为观众的我们的同情感。
       当会长看捕杀海豚的视频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要在它的脸上捕捉到愧疚震惊,甚至是把海豚当成和我们相同生物,面临被虐杀的痛苦和对生的渴望的相同生物,而被激起的同情,但是,没有,他的脸上是一派公事的漠然。因为他不是身为观众的我们,他不能意识到海豚的自我意识,海豚的悲鸣,海豚对生的渴望,痛苦,海豚的情感。也许他会认为对他的质问,对捕杀海豚的禁止,不过是一群自以为站在道德制高点的多管闲事而已。海豚在他看来,在那些渔民看来,和我们眼中的鱼,虾,螃蟹是一样的,可食用的大鱼。
     此片中还提到全球水产减少,在前30年,前50年,前100年,前200年,人类同样食用海产,或者也同样捕鲸,同样杀死海豚,为什么当时的水产没减少,虽然这个水产的减少也是相对当时而言,因为当时维持海洋万物生生不息的是绝对自然的系统,当时的人类也不过是地球上的一分子,自然界食物链的一环,靠智慧与原始的体力从自然界中摄取食物,是地球上微小的一份子,不会也没有能力去改变自然,海洋的万物繁衍。现在,进入工业革命,自然依然是自然,却因为食物链的一环——人类发生巨大的改变而改变。先进的捕鲸工具,可以猎杀大型鱼类,大规模的,数不胜数的,还有海洋中的其它可供食用的产品,通过航空运往世界各地,可以用来比以前赚更多的钱,满足以前不能吃到海产的人的更大的胃口,需求增大,产量不变,海洋数亿年来进化成的万物共生,最自然的自然海洋生态系统被破坏,还有工业生产所排放的重金属等等有害物质,对海水原始的成分也在影响着,人类通过更高的生产力而不断膨胀着的野心,我们以为我们能征服自然,其实一直是自然在征服我们。
        我们为什么不能捕杀鲸鱼,为什么不能捕杀海豚,我们有能力去做,似乎也能找出很多需求。在此片中,我们不能捕鲸,不能捕海豚,似乎最大的原因是他们激起我们的同情,他们的哀鸣声中能听到痛苦,他们是有感情的,当然还有破坏全球水产,生物绝种等等。我们平常也食用的猪羊鸡似乎在面临死亡时也有恐惧悲伤,但为什么我们仍然要杀,因为他们是我们驯养的,,是人类食物链的下层,并不会破坏生态的平衡。但如果我们通过高科技带来的便利,满足更大的欲望,夺取自然中不符合原理的资源,把我们需要的东西全部拿走,留下一部分不是原本的东西,我们在自然中所提取的,所分离的,我们把这颗蓝色星球变得面目全非,它似乎不再是是宇宙中一颗自然规律生长的普通星球,被我们破坏的大气层,臭痒,海洋洋流系统,温度,南极海冰,原始部落不在原始的生活状态……很多很多,我们的现今是自然发展的结果,万物之灵的我们似乎在自然中取得了最高统治地位,但这些绝不是我们能够人性的理由,古来修道出家者,文人墨客,讲究苦修,从自然中获取很少,是一种对自然的谦卑,对生命的尊重,欲望最终毁掉人类,自然会收留我们。
        我们是自然所养育的微小沙砾,哪怕我们有了强大的武器,这也是时间给予我们自然的衍生结果,我们要依靠自身所骄傲的万物之灵长的智慧,依靠苦修的心性,身为食物链顶端的自觉性,不去破坏自然原有的规律,按照最初的生活方式生活。所有存在于地球上的生物都是我们的邻居。地球,这颗古老的蓝色星球,万物共生,哪怕我们手握最强大的武器,我们也不是它的主宰者。

  《海豚湾》观后感(九):人类的存在究竟是为了什么

很早就知道这部电影或者叫纪录片,没有勇气看。我没办法面对这些残忍的真相。边看边哭,当你看到这些可爱的精灵在海中自由滑行,当听到他们绝望的叫声,当看到镜头中慢慢被染红的海水,应该没有人不留下眼泪吧。
小的时候就很喜欢去动物园,喜欢看动物园里的动物,但看的也能体会他们心里的那份孤单。谁愿意被关进铁笼,谁愿意失去自由。我永远都记得动物园里的秃鹫,快要掉光羽毛的翅膀,还有永远也飞不出去的铁笼。
记的那时候姑姑家附近有个公园,里面养了一群小猴子,我很喜欢去看他们。后来那公园拆了,我担心地问那那些猴子怎么样了呢?我还想自己可不可以领养一只。姑姑告诉我因为公园效益不好很多猴子后来就病死饿死了,最后剩的应该也会卖掉吧。为此我哭了好久。一直不喜欢看马戏和海洋表演,我觉得那很残忍。为了取悦人类,动物们建立了多么艰苦的条件反射的训练。
片中的一些谈话很让我触动:政府什么都不做,能让改变发生的只有那些有信念的个人。真的很敬佩这些伟大的人。
改变可以从我做起:不穿皮草、不吃珍惜野生动物、不去看马戏或海洋表演、假如去动物园不要投喂动物、可以的话多做类似的宣传。
人类真是愚蠢又无知的生物。unless we stop it。

  《海豚湾》观后感(十):排除自然因素,人类的欲望是导致动物濒临灭绝的根本原因

   大四时候独自看这部纪录片,我忍不住流泪,为那一汪本该平静的海面却染了欲望的血液,本该有海浪拍岸的鸣响,却不经意能听见大自然的嘶吼下一群一群海豚四处逃窜的哭泣声。
  我摸着自己的眼泪问自己:我是否仍然不够坚强才会流泪,我是否太过感性才为这些动物哭泣?
  可是我想,面对染血的海湾下带着伤四处逃窜却发现自己除了死却毫无可去的海豚,是个人都会为他们哭泣。
  怎么会不哭泣呢?
  一直以来,我心中的日本海湾,都是以《千与千寻》为蓝本建立的海,天蓝水清,鱼儿无忧无虑,海鸟自由栖息。这部影片中,告诉我最真实的日本海湾,让我想起日本生鱼片,让我想起日本在南京大屠杀的残暴,让我想起樱花树那些传说。这才是真正的日本,埋藏在影片中美好的现实。
  海豚肉是有毒的,含汞量超过人类能够消化的范围,可是仍然有人需要海豚肉,一是好吃,一是滥竽充数。有需求量,自然有人去猎杀,人类的欲望和需求让大自然的生物一项一项的变少。
  海豚变少,如同其他被猎杀的生物一般,即使有法律保护也无法改变越来越少的现实。
  可是我想,海豚是船员的好朋友,是人类的好朋友,是海洋的好朋友,是大自然不可或缺的,若是以后一只都没有,我们的世界会是什么样?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