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摩托日记》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摩托日记》经典观后感10篇

2022-03-20 11:11:2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摩托日记》经典观后感10篇

  《摩托日记》是一部由沃尔特·塞勒斯执导,盖尔·加西亚·贝纳尔 / 罗德里戈·德拉·塞尔纳 / 梅赛黛斯·莫朗主演的一部冒险 / 传记 / 剧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摩托日记》观后感(二):忧郁的土地,英雄的诞生

       原本想借此电影找回青春的激情,因为我也是影片中格瓦拉这个年龄,因为一直羡慕骑行穿越整个大陆的勇气,因为对导演沃尔特·塞勒斯的喜爱,也是因为对切·格瓦拉的崇拜。所以,在星期六的傍晚,我找来了《摩托日记》这部电影,静静地将它看完。128分钟,电影带我穿越了阿根廷,智利,秘鲁,哥伦比亚,委内瑞拉。一路高原,雪山,荒漠,莽原,看得我也是血脉贲张,但是整部电影看完,我感受到得最多的是电影所带给我的忧郁的气息。
       切·格瓦拉的扮演者墨西哥籍男演员盖尔·加西亚·贝纳尔 ,影片中他微锁的眉头,深邃的眼神,蓬乱的头发,一身的忧郁气质。“站在船上/我听到水花翻滚/她赤裸的双脚/透过彼此的脸/感受饥渴的黄昏/我的心/摇摆与她与远方之间/我不知道 我将如何寻找到一种/力量/让我挣脱她的眼神/她的臂弯/她站在雨丝和玻璃窗后/哀哀的哭泣。”当他在与女友告别之后,骑行在阿根廷的山水之间,眼前是山川,脚下是风尘。就在这个时候,他吟诵着这首不知谁所著的诗,我们看到的是,一位忧郁的游子即将步入一片古老而又忧郁的大地。
       拉丁美洲,这片古老的土地已经承受了太多的苦痛。殖民,战争,贫穷,疾病……当格瓦拉在智利那种“不是人走的路”上遇到了一家穷得连最后一块贫瘠的土地也被地主剥夺的背井离乡者,以及在矿场他们看到这对夫妇分离时的场景。这次遭遇让格瓦拉经历了“生命中最寒冷的夜晚”,眼前的世界与他们享受的生活相距是那么遥远。随后一路上所感受到的新鲜事物连续不断地冲击和转变着他们对世界的看法以及看待事物的角度,印加文化的奇观、马丘比丘的美深深地震撼着他们,而在旅程的最后一段时间,也是格瓦拉24岁生日那天,他们来到秘鲁山区的麻风病人隔离区,一条河将健康人与病人划分开来。与麻风病人共处的亲身经历更使得他们不得不开始质疑——被经济定义的所谓的“进步”究竟有何价值?
       旅程虽然结束了,但穷苦的人民、无依的孩童、艰难的矿工、疾苦的病人……满眼无情仍时时冲击着他们的神经,同时乐观的美洲人跳起的温情的舞蹈,舞步间释放的那种种的不快与不幸,以及那份随着美妙的音乐适时而来的天性里的自由,更让他们久久难以释怀…
      当旅行结束后,格瓦拉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写下这些日记的人,在重新踏上阿根廷的土地时,就已经死去。我,已经不再是我。”当然,我,已经不是我。这次的旅行是对格瓦拉思想巨大的冲击,因为作为旅行者,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垂死的老太太,痛苦却无奈;只能看着人民被地主剥削;看着贫穷和疾病深深地缠绕在这块古老的大陆。作为医生,只能治愈或减轻病人身体上的痛苦,却无法减轻一个国家的痛苦。
       可以说,通过这部电影,我看到了一个英雄的诞生,相比于青春的冲动,更多的是对苦难的理解与深思。

  《摩托日记》观后感(三):向西的路

如果这个世界有起点的话,我相信那一定是布宜偌艾利斯.如果这个世界有终点话,我相信它一定蛰伏在沿着智利海岸无限绵延的那些群山与河流之中...然而,这却不是一个关于起点和终点的故事,这里没有博尔赫斯那迷宫般的命运,也没有列鲁达那深沉的情感.仅有的,或许只是两个鲜活的生命和他们那两颗炽热跳动的心灵——起点,始于无尽的命运,而终点,始于无尽的情感...
也许,只有当那一望无际的拉丁美洲大陆在尘土飞扬的公路上被我们抛在身后的时候,我们才有可能意识到,未知只能回到未知,眷恋只能回到眷恋,信仰,也只能毫无保留地回到信仰.那么,我们究竟想抛开什么呢?抛开我们的愚昧我们的无知?抛开我们的平淡我们的乏味?抛开那些陈腐不堪的书本中那些陈腐不堪的说教?不,其实我们只是想抛开自己,抛开自己内心中紧紧禁锢住的那根灵魂锁链——生命,只是一首略带荒蛮的理想主义情怀的诗歌,生命,只是我们内心中一直想要寻找的那片淡漠的荒原,生命是我们对自己永远也无法兑现的承诺,生命的沙砾在微风中轻轻地拂过我们的脸庞,引领着我们从一个未知的终点出发,然后,终结于一个未知的起点...
沿着安第斯山脉下的河流顺流而下也许我们不会缺少沿途迷人的拉丁风土人情,不会缺少西班牙语系国家那种特有的粗旷豪迈.当然,我们也不会缺少阿根廷性爱大使那机敏的狡黠.(这似乎是必须的,它是我们灵魂中另一种可爱之处.)从历史的角度看我们有可能仅仅只是去寻找一种更深层次的复杂动机——一位被哮喘折磨的医生和某种革命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然而,我觉得这恐怕只是一种徒劳无功的努力.我们无需去猜测,无需去标榜,也无需为任何血腥杀戮或任何不为人知的阴谋戴上一顶冠貌堂皇的皇冠.我们从未沐浴在历史的河流中,而历史有它必然的法则,那是我们不能武断,也是不能主宰的.于是,我们看到了一种更为平静的叙述,不是饥寒交迫的劳苦大众,也不是趾高气扬的资本家.我们看到的只是命运,以及置身在这历史命运中的芸芸众生.或许沃尔特·塞勒斯给予他的人物更多的只是一种人性的关怀吧,那种近乎宗教式的怜悯与博爱,而革命这个字眼,在暴风雨到来之前依然是遥远的.因而,在这里我们其实已经不用再去谈如何用暴力去撼动陈腐社会陈腐制度的根基,我们只谈青春,只谈理想主义,只谈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信任.
保持着这种精神上的中立态度我们才更有可能去理解人性中最最本质的那些东西.理解一种过程,而不是理解它的意义.向西的路也许原本就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它原本也不需要意义.它是无尽黑暗中一束微弱闪光,是婴儿的一声啼哭,它揭示着我们这样一个恒古不变的生命法则——旧的细胞死去了,新的细胞便会因此而诞生——生命不是不能承受之轻,生命也不是不能承受之重,生命只是一种状态,旧有的事物在这种状态中被终结,伴随着阵痛,我们由此获得了新生.
这其实是一种必然的过程.世界也由于这种必然开始于布宜偌艾利斯,开始于那条向西的路.在布宜偌艾利斯之前,世界只是一个行将就木的老人,一个在咖啡馆里郁郁度日的可笑官僚.或者一个在腐烂纸片中喋喋不休的悲戚灵魂.然而,在布宜偌艾利斯之后,世界就变成了切格瓦拉,变成了我们——热爱着这鲜活生命的鲜活的我们.
我们是鲜活的一代,这是我们和他们最根本的差别.而这鲜活也将无时不在,即使有一天我们也行将老去.
那么,还有什么理由要去纵容自己呢?还有什么理由要去颓废去迷惘要去失落呢?还有什么理由要去把理想主义当成一种笑柄呢?或许,直到有一天你也像那个可笑官僚一样的坐在咖啡馆里郁郁寡欢?直到有一天你也将变成一个喧哗不堪的破碎灵魂?不,世界已经开始于布宜偌艾利斯,那个旧有世界里陈腐糜烂的一切早已经无需我们的撼动而轰然倒塌——世界在智利或秘鲁的那些群山和天空中流淌,我们不必再去随波逐流,我们必须为我们的鲜活付出代价...
这是一个关于青春的故事,这也是一个关于我们的故事.
我们不是受难的基督,也不是仅仅印在T恤上的一个符号,我们是一种精神,一种对理想主义彻底追求而又愿意为此殉道的精神.即使,随着时光的流逝它也必然会伴随着历史的尘埃而消声匿迹.只是当某一天我们醒来,恍然间发现,生活中已经不再有理想,不再有欢悦,不再有那涌动奔流的鲜活.世界被那卷土重来的陈腐所占据,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制度再一次被目不识丁的文盲和见风使舵的官僚肆意践踏.那会不会是一种悲哀?会不会是一种无奈呢?
我不知道,也许永远也不会知道,我只知道,我的灵魂将一直追寻着那条向西的路,为了这鲜活的生命...

  《摩托日记》观后感(四):悸动旅行思考

我是在火车上看了这部电影,尽管是中文配音版,但丝毫不影响它的观赏性。阿根廷陈旧的街道,摩托,衣服,一切都那么吸引我。连写字的笔都让人感到怀旧。然后他们骑上那辆摩托,满载着家人的目光而去。一路颠簸的旅途开始,我身边掠过一道道风景,是火车上才看得到的山峦起伏。他们也骑走在阿根廷的野外。给他们的旅行赋上特别意义的是他们的身份,一位医生,一位生化学家,与生命打交道的职业。我想如果我在高考前看了这部电影,或许我会想报医学专业。我不想说太多,但我想说,我欣赏他的诚实,他的睿智,他的勇气,他对爱情的执着,我喜欢他一路思考,思考人类,同情怜悯。联合美洲的想法,是否在他脑中已经徘徊太久了。阿根廷,智利,秘鲁。。我也很想去那些地方走走,感受不同的人,在来得及的时候。悸动,旅行,思考。

  《摩托日记》观后感(五):一本日记的再演绎

第一次看这部片的时候对于大胡子星人完全并不了解,只是名声显赫,那张举世闻名的照片上,红星闪闪放光彩,每一次跌倒爬起哮喘发作都有着一种神谕的感觉。而电影的高潮部分横越亚马逊对于一个不会游泳的旱鸭子听起来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好牛逼啊,亚马逊哎。
所以时隔那么久再来回味这部片子,当我接触了更多的切的电影、生平,以及《摩托车日记》原著后,却发现了一些别的色彩。
首先,这本书,与其说是令人激动的革命前传倒不如说就是文艺青年的壮游手记。甚至电影里那雄壮的横渡亚马逊,其实在日记中也就寥寥几笔带过的感觉。
而电影中,当我不断脑补地参照书中读到的内容,不禁发现,是否导演的意图就是去政治化。因为记忆中,这次出游格瓦拉其实遇到了不少关于政治关于革命的事件和人物,其中有些也在相当一段日子里成为了同志。但影片似乎是想去掉那些所谓的政治色彩,包括矿上的共产党员夫妇,完全没有展现日记中格瓦拉对于这两个所谓共产党员的意识形态的失落之感。
自然,一个真实的故事,如果用滤镜去掉一个颜色的话,其本味就会变化许多。一点就是弱化了那些指导思想对其的影响,影片给人的幻觉就是他看了山山水水劳苦群众,从而成为了革命家。但其实革命本身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命题,不仅需要指导思想,还需要身体的磨炼以及战略战术等的累计,当然在这里,肯定是无法去一一呈现的。自然,对于成年后,纯个人的情感,也是保留意见的。
所以电影为了达到影院效果而去政治化,单从这部电影,而不从史实角度不从事物客观发展的角度来看,其实是做得很好的。滤镜去掉了现实中相对让人感觉乏味枯燥的理论,而用年轻的激情填充了这块空白,便更能带动观众的情绪,从感性的角度去体验这场壮游,这场浪漫的旅行。
所以这部电影作为一种程度上的启蒙,真是再好不过了。

  《摩托日记》观后感(六):B站看到的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格瓦拉游过湍急的水流最终到达麻风病人居留地的一段,原本一个连医生都不算,却自视略高,不懂得见风使舵,略显粗糙生涩的中产阶级医学生,在经历了一万多公里的旅行见闻之后,认清了自己的家园、自己所接触过的人民以及自己所生活的世界的诸多不公,并最终理解了自己真正想要实现的理想。这个时段的格瓦拉尚未遇到死里逃生的卡斯特罗兄弟,思想也仅仅停留在资本主义民主的阶段,但人民的苦难被他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最终促使他一步步成熟,成为了二十世纪最为人所熟知也最伟大的无产阶级***战士。格瓦拉试图改变世间不公的一生其实就像是游过亚马逊河的湍流,从一尘不染到泥水满身,却最终得到了最底层、最困苦、最无助的人民们的拥抱。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对格瓦拉嗜血成性、过于理想主义等诸多质疑与批判慢慢遮住人们双眼的状况下,我们仍在提起***英雄的时候想起格瓦拉的原因。这场旅行只是格瓦拉伟大生涯中的一段序曲,每个为了人民生活而奋斗的***者都会有过这样一段心路历程,人民的苦难是点燃英雄壮烈一生的一缕火焰,沉重,压抑,微不足道,但却拥有焚毁不公的世界的无限可能与力量。

  《摩托日记》观后感(七):复活的普罗米修斯——切·格瓦拉

主题不必所说,引罗素先生原文:
Three passions, simple but overwhelmingly strong, have governed my life: the longing for love, the search for knowledge, and unbearable pity for the suffering of mankind. These passions, like great winds, have blown me hither and thither, in a wayward course, over a deep ocean of anguish, reaching to the very verge of despair.(统领我生命的三种激情:对爱的渴盼、对知识的渴求、对苦难的同情)
切·格瓦拉最知名、最有魄力的那张带贝雷帽的图片印入人心
红色罗宾汉

  《摩托日记》观后感(八):旅行真的能改变人

这部电影让我陷入了深深的回忆!2014年辞掉工作,流浪了三个月。独自一人从北京到泰安,凌晨2:00爬泰山,从泰安又到北京,买了辆单车在北京城内城外漫无目的地闲逛,大雨天在北京老胡同里穿梭,去十三陵水库游泳,最后直接一张火车票回到武汉借了朋友的公爵500到了成都,在成都客栈偶遇三名骑友走上了2200公里的骑行之路。一路的所见所闻确实使自己产生了很大影响,包括价值观,路上遇到了很多各型各色的人,知道原来真的还有人可以这样生活!
     一万多公里的旅行,各种各样的生活环境,很多人仍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自己的土地上,自己的家园上却没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但他们仍保持善良,促使格瓦拉在思想意识上有了根本变化:革命,解放他们。

  《摩托日记》观后感(九):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

国庆节看阿根廷影片《摩托日记》很有意义,也是讲旅行的故事,身边好多朋友利用国庆长假外出的,看新闻到处都是堵,连上厕所也要排队,这种旅行,不去也罢。电影讲述了50年代一个将近三十岁和一个二十三岁有哮喘病的年轻人,发起了骑摩托周游南美洲的旅程,人最大的自由就是能拔腿就走,要舍得放下,你的家庭、工作等等,我们总感叹走不了,身不由已,想出去时没有钱,等到有钱了又没时间或者好身体了。路上空旷的让我们羡慕,有美景,有善良的人,更多的是贫穷、失去土地的印地安人,麻疯病等等,路上艰辛也不是常人可以忍受的,结束时打出字幕才知道23岁的年轻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格瓦拉,正是这次旅行他看到了世间许多不公平激发了他革命的激情,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伟人自有不平凡处,但平凡如我之人,真该有闯荡江湖的决心,不给人生留遗憾,自勉之。

  《摩托日记》观后感(十):旅行的意义之--救赎

关于旅行,听到过很多的评论,有的说旅行能开阔我们的视野,有的甚至说一次旅行能改变我们整个的人生。但是最近想起以前看过的一个段子,说最开心的事情就是看见那些旅行回来的人生活一点都没有改变。虽然是个段子,但也足够引人深思。旅行真的能改变我们的人生吗?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