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生的第一天》经典影评10篇
《余生的第一天》是一部由雷米·贝占松执导,雅克·冈布兰 / 扎布·布雷特曼 / 皮奥·马麦主演的一部剧情 / 家庭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余生的第一天》影评(一):lyrics of Le Premier Jour
Un Matin Comme Tous Les Autresun Nouveau Pari
rechercher Un Peu De Magie
dans Cette Inertie Morose
clopin Clopan Sous La Pluie
jouer Le Rôle De Sa Vie
puis Un Soir Le Rideau Tombe
c'est Pareil Pour Tout L'monde
rester Debout Mais À Quel Prix
sacrifier Son Instinct Et Ses Envies
les Plus Essentielles
mais Tout Peut Changer Aujourd'hui
et Le Premier Jour Du Reste De Ta Vie
plus Confidentiel
pourquoi Vouloir Toujours Plus Beau
plus Loin Plus Haut
et Vouloir Décrocher La Lune
quand On A Les Étoiles
quand Les Certitudes S'effondrent
en Quelques Secondes
sache Que Du Berceau À La Tombe
c'est Dur Pour Tout L'monde
rester Debout Mais À Quel Prix
sacrifier Son Instinct Et Ses Envies
les Plus Confidentielles
mais Tout Peut Changer Aujourd'hui
et Le Premier Jour Du Reste De Ta Vie
c'est Providentiel
musique
debout Peu Importe Le Prix
suivre Son Instinct Et Ses Envies
les Plus Essentielles
tu Peux Exploser Aujourd'hui
et Le Premier Jour Du Reste De Ta Vie
non Accidentel
oui Tout Peut Changer Aujourd'hui
et Le Premier Jour Du Reste De Ta Vie
plus Confidentiel
《余生的第一天》影评(二):家庭是摧毁情感的机器—充满矛盾的地方,却又是爱的源泉
因名字的吸引,观看了这部《余生的第一天》,因为让人联想到“死亡”。本以为影片的前半部可能会比较沉重,看时才发觉和脑子里想象得完全不同。法式风格的轻松浪漫温情以及演员的各种细腻出色这里就不多谈了,这部影片带给我两个最深的影响:
一句简单的“家庭是摧毁情感的机器”真是点醒梦中人啊!好吧,在中国人心目中,家庭永远是最重要的,家庭是充满欢乐幸福的,家庭是和睦不吵架的,有老人有孩子满满一屋子人……小的时候要一切听父母的话,特别是有老人在家时不可以顶嘴,孩子长大了父母一般仍然希望和孩子同住,特别是结婚有第三代后,实现N代同堂的梦想——但是我一直在反思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这是对很亲密却也很矛盾的关系,在不同的人生阶段,这段关系可能会亲密也可能会疏远,似乎是必走的过程(不仅仅是叛逆期才会出现短暂的隔阂其实),遗传的必然因素+后天的偶然因为促使这对关系时而冲突时而和谐。就像我自己,小的时候认为家里理所当然的事情,长大后会去否定和怀疑,百思不得其解,但因为这句台词,似乎又顿悟了大半,即便父母与子女这般世间最永恒的关系,也是透出日常的点点滴滴积累、变化而来,没有崇高没有伟大,但有付出和经营,一样有不认可,有误解,有否定,但更有包容和无私。
都说家是最后的港湾,其实家才是真正明白生活的地方。
仍是这句“家庭是摧毁情感的机器”带来的第二个影响:能伤害的,其实是最亲近、最爱的人。最难以承受的伤,其实来自于家里。也正是因此,隔阂才会产生,而隔阂的最终目的,却是关注和爱。(大儿子因为和父亲的隔阂,一年未回家,在中国,就是…大逆不道吧,呵呵,其实觉得人之常情)
同时在看余秋雨的《伟大作品的隐秘结构》,虽然这算不上什么传世佳作,但书中谈到的“共性”,应该指的就是这种感悟吧,包含了作者的内心,也包含了读者的内心。
余生的第一天,真正明白感情,明白维系感情,无论什么样的关系吧,保留一些空间,时而远时而近,最后时间才会真正把感情沉淀下来。
最后父亲的死亡又让我顿悟了:体会死亡也许应该与生活一起体会,死亡的震撼来源于之前大量生活的铺垫,这样死亡才是真正对生活最高的致敬和升华。
《余生的第一天》影评(三):成长&家庭
最近吃饭的时候不知道要看什么视频,想起去年记在一张纸上的几十部电影,挑了这部余生的第一天来看。开头看的并不认真,只是当作配饭视频。看了一个小时之后,发现自己并没有要快进的想法。
在我看来,这是一部关于成长和家庭的电影。本来想说父母的老去,但觉得不恰当。老去这个词让我觉得没有生机,但父母其实也是另一种成长。
电影的开始,大哥要搬出家,母亲的不舍,她意识到自己的孩子会一个一个离开家。她害怕,所以要去上大学,但是儿子和女儿都不理解她,或许丈夫也是不理解的吧。有一个父亲和女儿回家,在外面看到屋里面拿着烟跳着舞的母亲的场景,她是累了吧,只想放松一晚。
父亲希望得到祖父的认可,儿子希望得到父亲的关注,一切都是那么相似。
女儿的日记,从小姑娘到叛逆女孩,到成年,读完她的日记母亲心疼远远超过生气,不过那时候的女孩并不懂,也不关心,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在乎的只有自己的感受吧。
儿子与父亲,女儿与母亲,儿子与母亲,妻子和丈夫,当一切矛盾似乎集合在一起的时候,母亲的车祸把一家人带回了亲情和和睦。
母亲去找儿子想做整容手术的时候,儿子说来这的人经常会想要回到过去。但是曾经是回不去的。现在或许困难重重,或许生活看不到光亮,但是它们都会过去的。一家人在一起永远是最美好的事情。
最后父亲得了绝症,他是不舍的吧,但是也很平静。有自己的孩子,把他们抚养长大应该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家庭生活,就是平淡而温馨的吧,只是有时候我们会忘了血浓于水的亲情。
匆匆看了一遍,还有一些有触动的片段没有记录下来,就先到这里吧。
《余生的第一天》影评(四):亲情是永远的主题
看完电影,找来原声带,边听边写下了这些;普通的一家五口,哦,应该是一家六口,人数刚好和我家一样。
像句老话: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我们在看电影,其实我们的人生又何尝不是电影。人们挑出了生活中具有代表性的事件、人物,在有代表性的地方,把我们每天都过的生活演绎给我们自己看。
余生的第一天,我们自己生活的每一天。
爸爸一辈子做着不变化的工作,同样也有自己的问题需要头疼;妈妈辛苦的为孩子操劳,总是担心自己追不上孩子成长的脚步;爷爷用自己的后半生来怀念奶奶,却不善于表达自己对唯一的儿子的感情;大儿子想尽一切办法逃离父母;二儿子像个长不大的孩子;小女儿离经叛道。他们就是一个典型家庭的缩影。
父子的感情问题同样在两代人身上体现。抱怨父亲没有一张自己照片的儿子,最终在离世后的父亲衣服口袋里发现了早已泛黄的旧照片。大儿子因为爷爷的去世和自己的婚礼在同一天,与想要给爷爷办葬礼的父亲闹翻。却在不经意的一天,坐上的父亲的出租车,于是,一切顺其自然的和解了。餐厅里,父亲讲了自己上学的时候一个恶作剧,于是儿子们撺掇父亲去找被恶作剧了的同学道歉,谁知,竟然发现担心多余了,因为成就了一段美好的姻缘。
小女儿成长的叛逆期持续了好几年,没有什么比朋克风格更适合叛逆期的孩子了。唉,人生如果倒退的话,我一定会在这样的年龄阶段去尝试的。甚至,让爸爸给我点烟!当然,成长的痛苦在每个人心里程度都是不同的,只有自己亲身体验了才算。不过,蜕茧成蝶,真的很痛……但永远都是值得的。
妈妈好可爱,会想着去重新上学,尝试当个学生,和自己女儿的男友碰巧成了同班同学。穿着破破烂烂的裤子,拍一些视觉效果独特的照片,雪夜里忘情的听歌,拍完一个桃子的腐烂和一朵花的凋谢之后,担心自己也会那样。于是去找做整形大夫的儿子,进了办公室,二话不说就脱光,开始质问儿子。可爱的母子俩!
二儿子的空气吉他比赛上邂逅了一段美丽的爱,可惜风却吹跑了电话号码,几年后的一次午睡,好不容易回忆起来了,却是wrong number。可是父亲那样支持他,教他怎样拿吉他,怎样做表情,真的好温馨。
最终父亲还是像爷爷说的那样,只有得了癌症才会戒烟。
但是,余生中,我们有彼此共存过的记忆,这些,那些,都是最美好的,所以,亲情依然陪伴在每个人的身旁。你看不见,并不代表它就不在。
《余生的第一天》影评(五):手握歲月的酒瓶 裝滿一杯的人生。
毫不費力地走完一趟時間的旅行。片子開頭泛黃的照片與記憶,層層疊疊地牽引著他們的故事。個體與生俱來的孤獨,生命不可奈何的成長,說不出口的愛與恨,時光消逝中漸漸的原諒,人生的種種,宛如汩汩的清流,沁入心肺,冰涼中是法蘭西的溫情,背後是無國界的哀痛與歡歌。時光之中,我們曾經一起深愛這個世界。只是最後,我們為何又要彼此遠離。莫不成這是上帝賜予凡人的禮物?自我。我們總想著做自己。我們總想不明白為什麼你們不能這般地明白我。於是漸行漸遠漸無書。僅存的回憶,偶爾想起縱然溫暖,卻亦顯得殘忍。那些不能再擁抱的過往,書寫著懷念。開一瓶紅酒,花一個下午的時間,坐著或者躺著,周圍是你們還在身邊時的摸樣。於是,宛如置身于時光的機器。南柯一夢,好像一切都沒有發生過。每一個細節,均像瑪德萊娜小點心般披上了普魯斯特的魔力,輕輕地觸碰,就能憶起彼人彼時。先是欣喜,會心一笑,再是惘然,心痛,最後,終於泣不成聲。想像自己是電影中品酒的老人,手握歲月的酒瓶,裝滿一杯的人生,聞一聞,是過去陳舊的清香。醉了,醉倒在曾經親密無間的嬉戲中,醉倒在手挽手走過的黃昏裏,醉倒在似水年華的追憶中。向美好而遺憾的世界再見。期待著,下一趟人生列車上的再次相遇。《余生的第一天》影评(六):这是什么?CEST LA VIE
首先,一些小感触,片头那种把扣出来的人物像一张张叠起来的手法让我想起《Eurotrip》那标志性的贯穿全篇的连接模式段,而放在这部影片中不是那么适合,真的觉得是凑效果来的,而且还有纪录片片段拼接手法(《500 days of summer》中很烘托气氛的手法),也不那么称这个片子,因为这两种手法都是适合那些性格突出的片子的,不是这种中庸性格片子所能handle的了的。不太成熟的安排设置。
正如上面所说,这个片子没太大起伏,表演都中规中矩,没有很抓马,这点还算沉稳,也很保险。片名:余生的第一天,应该在全片的基础上理解为Live Life.(或者live a little when you can),全片围绕的不是家庭,而是家庭中的成员,因为在我看来家对他们来讲也只是个住所,虽然影片大部分都由家人间的对话组成,但那些内容都是各自世界的事情,只不过碰巧把身边人拉进来客串了,家是什么?难道不是应该更注重和家人的相处吗?
显然,他们做不到这点,说是家族的诅咒也好,失败的教材教育出失败的学生也好,他们从爷爷那辈就开始了瓦解家庭的行动,把漠然植入家庭,衍生出矛盾,家庭成员在家的环境下找不到满足,安慰,就继而转向外界,让外界能引起自己热情的东西来麻醉或者补偿自己,逃离不幸福的状况。
唯有家中成员出现各种各样的麻烦甚至死亡才能把家人凝聚起来,只有痛的教训才能让自己清醒的认识到逃避是无用的,问题始终没有解决,这算什么家庭?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尝试解决问题,直到已经太晚,只有失去才能教会人好好生活,珍惜身边的人,爱惜自己。
什么时间才会学会认真生活?
最后说下小细节,导演貌似蛮注重别致的表现手法的。很接地气的手法。能让我想到自己的某些点滴。
老二沉迷享受,品红酒玩音乐追美眉。里面他把美眉手机号小条子掉了,后来试图从回忆的画面中找到号码,我也这么干过。
老二喜欢“空手吉他”,对于一个没资本玩音乐的屌丝,我也情到深处时随手装腔作势下。当然我明白和人家的玩是有区别的,人就是喜欢那种方式,可能是一种更自由的表达热爱的方式吧。
青春期也莫名其妙的尝试过很欠的颓废。
小三写日记,我也写过日记,不是那种为了家庭作业而做的,就是为了有趣,能有文字提醒自己发生过什么事情,让自己过得更清醒更真实。
妈妈学视觉艺术,拍苹果腐败过程。我有过这种想法,原因是我曾在超市水果柜工作过,见识到水果在冷库里也能腐败,而且还是那样的,貌似菌丝的奇怪自灭,第一次见我也为水果变异了。
对狗的年龄感到好奇过,印象中也是乘以几,按倍算,让狗狗的寿命看起来有些悲壮的意味。
等等吧,这部影片能给我惊喜的就是这些细节了,至于教育意义什么的还真没,因为觉得这算是个案,一个特殊典型案例的展示,没什么启发作用。如果非要总结一下,这部片子讲的是什么?不是家庭,而是家庭成员各自的生活,一句感叹:cest la vie.
《余生的第一天》影评(七):余生有你陪伴
你余生的第一天,伤感而沉静。仿佛余日无多,彷佛又是一个新的开始:剩余的生命的第一天,一切结束之后的另一个崭新的生活。所以,今天的你要做些什么呢?余生,只要还活着,就算是余生吧。这样想来,每一天都是在度过我余生的第一天呢。在这样的每一天里,我明白了一些道理,然而还有很多道理仍未明了;我做过并做着一些事情,然而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尝试。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渐渐不再希求探索那些道理,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渐渐失去继续尝试的兴趣。
我对余生的每一天失去了乐趣。
当你以为你从生活中获得了任何东西,那就是一无所获。如果你不再想从生活中获得任何东西,那就是醉酒当歌。
生活需要希望才能继续。人需要目标才能前进。家庭能为人提供这种希望和目标。当你不知为何继续的时候,你会想到那些爱你的家人,他们需要你,他们依赖你。当你失去目标的时候,你会想到有人在你身上寄托了一生幸福的希望。希望和目标是家人之间彼此分享的,人与人之间是温暖彼此的。
“别拿这个开玩笑,家庭很重要。看着你们三个长大,是我经历过的最美好的事情。有孩子,是一场美妙的经历。”
多么新奇的一切总也会成为无聊的宣泄,唯有古典的心灵和宁静的家庭才是我的归宿。
《余生的第一天》影评(八):我为何只喜欢小小孩
这部电影的家庭跟中国家庭差不多,大概所有家庭都如此吧。小孩长大了,就渴望离开父母的管束,去自由自在地生活。也许家庭成员在内心深处,是关心彼此的,却没有办法去做彼此最贴心的那个人。妈妈出车祸后,一家人才能坐下来愉快地吃一顿饭;爸爸病逝后,才会感叹生命之短,才能学会怀念。
所以我只喜欢小孩子,见不得小朋友长大。
我旁边的同事是个身材很好的小姑娘,平时跟同事讲话,也都和和气气的,但在电话里跟父母讲话时,暴躁得不行。
我没有取笑她的意思,因为那也是我。
我很抱歉。我似乎也不恋家,过年也不想回家。
看这部戏的时候,我都有点不想生娃了,因为就像鲜花再美,也会枯败。
我不忍心,你不要去。这是多尔衮对要去劝降洪崇畴的大玉儿说的。
可是任凭有多少不忍心,还是挡不住剧情的发展。
无论我多不忍心,我还是要养一盆芦荟。这样,它日日夜夜摆在我家的冰箱上面,却不会消失不见。
《余生的第一天》影评(九):那些存在于琐碎生活中的爱
父母和孩子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在孩子幼年的时候,依赖父母崇拜父母,孩子是那么温和和顺从的小生物,渐渐的,孩子长大,开始逆反开始叛逆开始挑战父母的权威和生活,他们想独立想自由想尝试不同的事情,开始轻视蔑视父母,再过一段时间,他们经历过一切的激烈成长渐趋于温和和理解,因为孩子累了倦了也承担起父母的责任了,孩子有了自己的孩子,而父母则变得日益衰老。衰老的过程不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没有温和顺从,而是啰嗦顽固愚蠢可恶,周而复始,没有谁能够逃过这份命运。孩子-父母-衰老-孩子,这种关系,充满希望又充满忧伤。
我和父母的关系一直是,近则怨,远则念,所以我一直唏嘘的说:与其怨恨不如相互思念。
整部电影里面有着各种各种的冲突、争执、矛盾、误解,亲人之间的不理解,有的时候往往来自于彼此更深的在意,外人可以不懂,但是希望亲人可以理解,外人可以知道的缺点,却不想让亲人知道,有的时候仅仅只是不想让她们担心失望,有的时候成长的任性也会带来争执与攻击。一点点的,由刚开始的幸福美满变得彼此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远。爱使我们在意彼此,成长使我们疏远彼此,即使疏远了,爱也仍然存在,你看不见,但是它从来没离开过,只不过成长的规律让它渐渐的显得若有若无。
电影通过每个人的不同视角讲诉了一家五口人不同的生活和变化,相处中的摩擦,互相之间的争执,还有在一起的温情时光,简简单单,视角独特,有感动有深思,无论是家庭的支离破碎还是一起的欢声笑语都告诉我们其实这里面还有爱,生老病死在这短短的114分钟里给观众一一展示。
血浓于水,就是告诉我们,即时你们互相怨恨,你们仍然是一家人,即时你们互相远离,你们仍然拥有无法磨灭的记忆。
细微的感动来自于电影中的细节,成长的烦恼,夫妻之间的相处,叛逆期的少女,顽固的老人,有爱不一定会彼此理解,如果能坐下来,静静的聆听彼此的需求,给予理解和关怀,也许,生活会不一样,但是那也许也就不是生活了。
我们现在所度过的每一天都是我们余生的第一天,珍惜眼前,珍惜亲人、爱人,即时某天我们即将远离,也要带着这份珍惜和爱,祝福每一个人。
《余生的第一天》影评(十):余生的第一天
在百无聊赖的时候我居然真的写起了感想,这已是我看完电影的第二天。感触或许也不是那么深。这部片是一部法国文艺片,它不像那些美国片总有些意想不到的情节用来震撼你的心灵。这部片文艺得我本想再看多一次再写感想却没有这样的耐心。
片中以时间为明线,家庭的成长作为暗线开展剧情。讲述的都是一些平平淡淡却又普遍发生在每个家庭的小事。儿女成长的离去,爱人的厌倦,叛逆的青春期,迷茫的少年… 因为文化背景和自身的限制我能感受的不多,或许只是片中想向我们展示的皮毛。
片中让我记得最牢固的一个情景:片中的母亲去找自己的大儿子,希望大儿子可以帮自己隆胸以博取爱人对自己的欢心。大儿子说:“所有人来这儿都以为我是一部时光机,希望我把她们带回过去”听完感觉大儿子像是对自己工作的无奈又像是对人生的感慨。事情不会因为小小的变化而回到过去,倘若你不用心经营任何事,就不会有历久常新,没有什么能一劳永逸。还有女儿对爱情的追求和执着,一个错误的开始似乎就预示着她感情路途的坎坷,最后到颓废,和陌生人上床,堕胎… 直到母亲为自己出了车祸才警醒。这是多少电影出现的镜头?或许又是多少现实生活确切的发生?人类总会是失去才会知道珍惜,幸运的是女孩没有失去母亲,在快要失去时她懂得了珍惜。若果说片中能给我感觉是扣题的话就是片里的父亲,他是个超级无敌“大烟铲”不断说要戒烟却从没有成功过,他父亲说直到有天他患癌症时他才会立下决心。又一次印证不听老人言的说法。父亲真的就在家庭又回归和睦的时候悄然离世。
生生息息才能让地球永葆生命,片中以女儿测试出自己怀孕,似悲似喜的镜头结束。或许孩子永远是个希望,孩子的降临给予了她乃至她整个家庭的重生,从他们余生的第一天开始好好生活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