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西与苹果酒》经典影评10篇
《罗西与苹果酒》是一部由Philippa Lowthrope执导,萨曼莎·莫顿 / 杰西卡·海因斯 / 琼恩·维特费尔德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罗西与苹果酒》影评(一):Danny boy
给五星,是因为片子里的场景都好美,不管风景还是人物还有生活布景,很英伦乡村风,质朴而又美丽。很难想象这是一个以战争为背景的片子,除了那个逃兵,还有孩子们半夜等幽灵马车时无意中看到的秘密聚会,全片没有与战争挂钩的地方。但是很好的展现了战争给普通人带来的影响,未归的父亲,村人惶恐,孩子模仿大兵,等等。尤其是那首Danny boy,细细聆听他的歌词,整个电影想要表达的全在里面 。电影还讲述了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家庭,缺失父亲,母亲撑起整个家,时不时还有孩子的夭折,最后孩子们长大成人,一个个悄悄离去,奔向自己的未来,只剩母亲孤独的等待 。Danny boy,you will be back。。。
《罗西与苹果酒》影评(二):Apple
☻会想要看这部电影,是因为它的名字。
‘罗西与苹果酒’,真好听。
电影的形式与《我亲爱的甜橙树》一样,成长后的主人公的旁白始终贯穿整部电影。
的确是平淡的,流水般讲述每个人的故事。母亲,姐姐,Lol。每个人都有着独立的故事,在混杂着的电影里,冲突基本被减为零。 青草和白云的香气,罗西与苹果酒的味道,相遇或离别。当生命走到最后一刻,你会回到这夏日的田园,回忆那时的年少时光吗?
这部电影,绿树很绿,蓝天很蓝,画面静谧如流水。一个苍老的声音在娓娓道来,那个明媚的夏天。
那是一战结束的那年夏天,母亲带着父亲第一任妻子的三个孩子Marj、Doth和Phyll,还有三个弟弟妹妹Frances、Jack以及我们的男主角Lol来到乡下生活。房子前的苹果树结了一年又一年的果实,记忆里的田园生活加了滤镜,战争和贫穷的苦痛似乎从未降临,即使是干旱的苦夏也挥不去樱桃酒的香甜。
关于死亡
病痛没有带走自己,却带走了可爱的姐姐Frances。母亲的眼睛温柔而忧伤,告诉他“不要怪自己”。
邻居楼上的奶奶去世了,Lol用奶奶的手杖敲三下地板,跟楼下的奶奶告别。楼下的奶奶颤巍巍地举起扫帚,一如既往地轻敲天花板,小心翼翼,仿佛不愿惊扰快要离开的灵魂。不久以后,楼下的奶奶也走了。
一个外乡人死了,警察问有什么线索。Lol和朋友们都没有说话,村民拍了拍他的肩膀。
关于爱情
Lol和Jo的爱情就像少年时写下的情书,花花绿绿的信纸上几行幼稚的笔迹,诉说着想要牵着你的手穿过荆棘与花环的情怀。
Lol和Rosie的爱情满怀着青春期的躁动。Rosie就像野玫瑰一样,在初长成的少年眼睛里那么热烈地绽放。那些夏天那么燥热难耐,Rosie给男孩儿带来了苹果酒,他却喝出了鲜花的味道。
关于离别
三岁以后再也没见过的父亲,想必谈不上离别。
逃兵被抓了,那是姐姐Marj的离别。
十七岁,背上行囊,告别母亲与家乡,那是Lol的离别。
而母亲,一直在离别。她看着即将远行的孩子,唱起了《黑鹂和鸫》,泪水蓄满了眼眶。
一别经年,Lol最终回到那片田园,墓碑上野花盛开,愿所有离别都能再见。
从童年到少年,从少年到青年,在好奇与未知的世界中探索的日子过得飞快,那是人生最初的记忆。当我老了,回忆青春,那也许又会是我最后的记忆。所以你看,年少的岁月虽然短暂,但这段回忆确是很长很长。
我虽然不老,却也想不起什么具体的事情,只觉得关于那时候的回忆应该是果绿色的。
《罗西与苹果酒》影评(四):我们终将失去一切
从未拥有,何来失去?小时候看似拥有的一切:为你遮风挡雨的父母,陪你嬉笑打闹的小伙伴,稚嫩而小心翼翼的初恋,甚至你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你那些天真到发光发亮的幻想,都不曾真正属于你。你从未真正拥有过这一切,时间是你的敌人,它将这一切一件一件夺走,直到这世上剩你一人,而你也终将是一掊黄土,像是你就从未来过这世上一样。我们赤裸裸的来,也光溜溜的走,无人幸免。
自工作以来,甚感浮躁。日子琐碎却安逸,但却再鲜有时间安静下来读一本书,吟诵一首诗,或者看一部电影。碰巧今日感冒卧病在床,闲来便遇到了这部电影。温暖又忧伤的小村庄直击我的心,内心深处突然就这样安静下来,似乎我也回到了那段再也回不去的童年。电影里的小山庄,美丽,封闭。与现在的大都市相比简直像一个世外桃源。可是就在这样看来微不足道的小村落里,却有人在这里度过了他们丰盈饱满的年少时光。山谷里的风,开着花的苹果树,大朵白的的云,都见证了这些少年们的成长。日子悠长安宁,好像能就这样走到永恒。
是谁先离开呢?是照顾生病的弟弟自己却感染死去的小姐姐吗?是两个互相拌嘴但却爱着对方的老奶奶吗?是那个活在妈妈嘴边却从未出现过的爸爸吗?是那个课堂上和你拉着手的姑娘吗?是那个跟你在夏日的草垛里和你大口喝苹果酒给你柔软的吻的女孩吗?
直到最后,你也离开。
小时候以为理所当然的事情都在朝你想象不到的方向变化。你以为自己会永远拥有这一切,可实际上你从未正在拥有它。
开着花的苹果树,夕阳下金黄发光的小山坡,少年们不沾世俗的脸......将在记忆里永远鲜活。
《罗西与苹果酒》影评(五):我妈妈深爱这个世界,而我深爱她
“我妈妈深爱这个世界而且永远充满希望 毫不质疑
她是个艺术家
发出光亮来照亮别人
但她自己却从不知道
至于我
那时已经十九岁了
却仍略显稚嫩
但坚信着美好的未来
我倔强自大
活在狂怒的亢奋里
深知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抛开乡村生活 转身离开
曾经的那些片段瞬间破裂 溶解 分散
山谷将会从此改变
我也是。”
(来自不着调死宅团翻译)
这是多少我们的写照。一腔热血向往山谷外的世界,也许知道妈妈的盼望,知道深情,知道眷恋,但是仍然咬一咬牙拎着包袱走向路口。这是一个悖论,我们和妈妈,永远互相牵挂,更多时候却也只能互相牵挂。
《罗西与苹果酒》影评(六):醉翁之意不在“酒”
BBC的电视电影(又称迷你剧),只要不是太现代、太阴暗的题材,都能拍出华兹华斯的诗一般的感觉。[罗西与苹果酒]做得还更全面,把《瓦尔登湖》、《我的秘密城堡》、《柠檬与柑橘啊》的情怀和情感也一并放了进去,一部带有成长题材意味的电影,能拍成这样很不容易。小村庄仿佛和地球上每一个角落的时间都无法同步,永远驻足在一个明亮的夏季,村里所有人都是艺术家,没有实干家,除了热爱插花、园艺、诗歌和音乐,对其他似乎都兴趣缺缺,连脾气都是艺术家的脾气。自然主义原来是这样的浪漫、轻快和愉悦,难怪原著作者洛瑞·李在书里的最后章节,写下了对电气时代那么深那么深的愤怨,回忆一会儿是欣喜一会儿是惋惜。和他一比,上帝欠所有现代人一个梦一般的童年,与一段无忧无虑的青春岁月。在这里,不管是罗西,还是苹果酒,都属于这样一个岁月。可无论是罗西还是苹果酒,都分明不是他回忆的主角,这两者只是存在于他童年时代,所有美好事物的代名词。电影让人想起另一部同样改编自同名小说的电视电影——[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从那美妙的暗示性书名到都是成长回忆录性质的内容,很难让人忽视这其中的共同点。不同的是,[橘子]的主人公并不想回到童年,成长全是酸味的,回忆只是试图原谅。而[罗西与苹果酒]显然只剩下美好的事物,想念过往才去回忆。如果说,洛瑞比平常人幸福十倍,那就会比珍妮特幸福五十倍。他有个好妈妈教给他亲情和亲密,他的姐姐教给他关爱,他还有小伙伴陪他一起玩,有罗西和乔陪他探索男女之间那点隐秘的情事。上课的女老师“坏脾气”有点讨厌,孩子们随便编个故事,就能跟着窗外送葬人的队伍溜出课堂去,谁都不是真正的叛逆,只是成天想着爱怎么野就怎么野。可惜的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树根、荨麻和红醋栗,野玫瑰藤在墙上攀岩,蓝天白云倒映在山谷间的草地和野原,不知不觉,童年和青春就这么飞走了。貌似看看画面,电影真还是静谧美好的。
可BBC就有这么点上不得台面,一心一意只刻画它的“罗西”们和“苹果酒”们。除了拿着镜头写诗作画,是一点也不考虑没读过原著的人要怎么去理解这些底蕴深厚的台词和画面。书里打乱的故事情节和片段,电影也完全不按事情发展顺序来,更谈不上有什么逻辑顺序,在时间与空间中游着,一会儿童年一会儿少年,交叉穿越,往往一句台词就把画面带到了另一个时间或空间点。电影像本不分篇章的散文集,片段与片段之间全揉一块,模糊掉独立事件的界限,看得人一愣一愣的。
不照顾没读过书的也就算了,可即使是读过的人也郁闷。先不说电影的情节编排顺序和书里不尽相同,居然还那么乱,花了一个半小时讲“苹果酒”的香甜,还没把作者书中的精华给塞进去。洛瑞·李刚好出生在电气时代还没有全面到来的年代,整个童年都沦陷在自然原始的生活状态中,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的这一百年间,变化比之前的一千年还剧烈,成年之后的洛瑞·李根本不稀罕现代生活的种种方便,还是爱那乡野间的泥土的芬芳。可电影,除了回忆,已经忘记了他的不满和埋怨,只停留在他离别的背影和对远方生活的美好期待上,然而,这很难让原著粉感到圆满。
(原载于《看电影》杂志9月上)
《罗西与苹果酒》影评(七):无题
电影如行文,风景如画,一帧一格,一段一落,优美清新到骨子里,故乡太美,童年太美,记忆中的美好也许从知道这以后都只属于回忆里而略显得伤感,就像慈祥的老奶奶会在睡梦中离我们而去,就像姐姐会随着爱人远走,就像心爱的姑娘最终属于他人,哦,我童年的玩伴,如今各自天涯,母亲温暖的脸庞映着夕阳老去,我们成长在故事里,生活忙碌着继续,当我们也老了,回忆着小时候,小时候的天,小时候的夏夜、星空、萤火虫,我背着背篓,滤过浮萍,拾起落地的樱桃,分一半甜香的苹果,这一切就只是在那年轻的记忆里头,而我们终是只能就这样无奈地拉着人生的线头无止尽地到彼此的尽头,年少而无畏,不知那时光阴珍贵,珍贵...《罗西与苹果酒》影评(八):像是没有声音的流水
到了七月之后,就有强烈的过暑假的感觉。想做的事情很多,电影看得很勤,书也读得发狠,有种自己赚大发的窃喜。《罗西与苹果酒》,整个电影像一首诗,画面干净,旁白娓娓道来。
英国的乡村风光真令人向往,那么广阔,葱郁又宁静。
这个故事里罗西并不是核心,而是以Lol的视角,看自己的童年和少年。花了大量的笔墨描绘家乡青草鲜花苹果树的细节,那些永远不会结束的夏天,更侧重讲亲人之间的感情和他们的故事。
过早离开的Francis,那么美丽精致的小女孩,Lol第一次觉得自己的生命可贵,要将Francis的那份一起活。大姐和逃兵的爱情,最后也得到了祝福,因为能相守就已经不易,母亲深深的直到这一点。母亲承担这养育两个家庭的责任,毫无怨言又充满希望的,她不舍,但不得不面对孩子们一个个离去,泪流满面的望向窗外依旧的风景,她会像邻居两位老奶奶那样终老。同桌的两个女孩,沉静内敛或者肆意奔放的,少年的心事,没有少女那么细腻酸楚,也有一种别样的青涩和清新。
没有什么跌宕的情节和宏大的场面,这部电影像没有声音的流水。我们不需要从中获得什么人生的鼓舞或启迪,能在某个瞬间从记忆里获得些许平静就已足够。
看完电影,我试着读一读原著。开头是这样的:
“我凝望小小的绿色的窗
外面的世界充满霞光
仿佛在燃烧着
这是我从来没有见到过的景象……”
《罗西与苹果酒》影评(九):稍纵即逝的二十年
男主离开家十九岁,背后是默默深情的坚强的母亲。老者的旁白很温情,BGM也很带感,建议带上耳机,耳朵好像怀孕了。以傻萌傻萌的小男孩的视角去展开故事,都不能说是故事,是生活中那些平平淡淡的日子。英雄梦大概是每个小男孩都有的吧,我男同事的移动硬盘里还有一整套超人蜘蛛侠的电影。人家是女孩,但也是同蜡笔小新的妮妮一样拥有超真实的家家酒里一代女王之梦。随着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事情的发生,我长大了,认识到现在所处的每天就是最真实的状态,就是这样平平淡淡,看着窗口外的树叶从嫩绿、深绿再到微黄,看着骑着自行车的小孩上学、放学再到放假。我有很长一段时间都非常害怕,害怕这样平淡的日子,害怕一不小心就这样孤独一生。
可是,生活就是这样,你所见的忙碌人的靓丽光鲜,寂静的夜里也许在思念过去的爱人,怀念小时开心的大笑与家人的温情。电影里无时无刻不在怀念,平静日子的发生过让人悲痛的事儿也随着时间消逝在开心大笑的日子里。
值得一提的是,男主的妈妈。男主和妈妈之间那种互相理解的感觉,得知丈夫不会再回家的妈妈落寞的肩上儿子支持温暖的手,温情看着妈妈送别时流泪的眼睛,哎,人呀,已长大,就会离别。
《罗西与苹果酒》影评(十):回想起我故乡的往事
无关电影的影评。副标题
泉水叮咚与木莲果冻
远房亲戚未打招呼、未得到在深圳的我们的同意就把我们家的老房子给卸梁,不巧拆房掉下来的木板砸坏掉邻居的水管,邻居打电话过来责怪爸妈才知道原来还有这回事。
自己家的房子被人家拆了,我们却被完全蒙在鼓里这种荒唐事让我们完全懵了,远房亲戚不是干蠢事的人啊,记忆中他敦厚老实,还略懂风水八卦,方圆几里的红白喜事都是找他算的,只是近年来他的儿子们都在外务工,他因年老体迈毫无经济来源而干出一些蠢事。
人老了,脑子也不好用了。
老屋老了,没人住,下雨倒坍了,被人看不起,卸顶了,不在了,留下满院子齐人高的芒草。
关于生我的村子,我的记忆越来越模糊。
努力醒醒脑子,准确的记忆是自我能够记得起时间来,那是幼儿园的春夏之际,学校放学回家,未曾火辣燃烧的太阳尽它最后的热量照在耕水田的老牛身上,吸血鬼般的牛虻一个个腹贴着它身上享受丰盛的晚餐,老水牛只能无奈地挥着尾巴做无谓的驱赶,抽着草烟斗的细伯在后面似打非打地吆喝着他的老伙计。
我比村子孩子走的慢,喜欢扯路边的狗尾巴草,双手合紧搓着草絮,感受狗尾巴草籽带给皮肤的按摩舒适,路不是很宽,总会有后面挑禾苗的阿伯驱着你让路,从你身边擦边而过也顺带长辈们的小威严说“文芽还不回家,太阳快落山了。”我一般不会回应他们的,继续边玩边走。走不了多久,就要穿过波光粼粼、鱼翔浅底、卵石错落的小河,抬头是往上的小坡路就到了我们村子。
妈妈总会在那个太阳落山不久的时间出现在村头,呼喊着我的名字,“文崽里,回家吃饭哦!”
从那个准确记忆的时间点,我的幼儿园到小学四年级都是这样子一天天的走过来。
过了立夏,就是盛夏。
炎热的盛夏是抹消不掉我对夏天的热爱,因为我可以放学后和小伙伴们去村子前的小河里尽情地嬉戏打闹。
偶尔带着熊孩子的恶趣味用农药醉鱼,一药而过,大鱼小鱼、虾兵蟹将、水虫蚂蟥断子绝孙,片甲不留,我们就潜到水里捞鱼,得来的收货太容易而使我们太喜欢这招式以致一年一年后的鱼越来越少越来越小直到现在的灭绝。
小孩和大人都一样,跟新中国一样,物质贫乏、肚子太饿、食欲太旺盛而竭泽而渔、杀鸡取卵严重破坏生态环境。虽然口袋鼓了,但是生灵变少了。
当暑假来临,烈日当空,燥热无法驱散时,妈妈都会唤和发小一起去一个地方打冰冷的泉水。
我们家大门口方向径直往前行四五百多米的田间小路到了一座像驼峰但是看起来又像爵士帽似乎是哪位舞者太忘乎自我而遗留下帽子成为一座的山,它叫小溪山,是我们附近几个村子组成的大队公共的山。山下有一个天然的溶洞,进去深不见手指,人说话还有回音,但是我们不敢大声说话,因为听老人讲以前日本鬼子在这里做过战壕,我怕大声说话会把鬼吵醒。山洞里面有颗泉眼,只会在夏天叮咚叮咚地溢出水滴,慢慢往山下流,就是一潭碧绿清凉的泉水,
我和发小都要先喝个饱才装满泉水带着胜利和满足回家。
那个时候大家都不富裕,几千元的冰箱是个不敢想的奢侈品,三毛钱一根的爱民牌绿豆冰棒也是偶尔吃到的,日常消暑就属用稻谷换来的大西瓜最划算。浸泡在冰凉的泉水里个把小时然后用勺子慢慢掘着塞满嘴巴,再架起吐瓜子大战那是最消暑最好玩不过。
小溪旁边的大树枝上夏天也会长出木莲藤,它像无休止的镣铐般绕树数匝直至树梢,然后在树梢旁尽可能地结出很多木莲果,我们每次去打泉水的时候都会注意木莲果有没有成熟,因为果子熟了,我们就不再眼巴巴地奢望学校小卖铺买不起的果冻。
木莲果熟时,跟猴子般的我们麻溜地爬到树梢摘下它们,然后打满泉水赶紧回家,嚷着妈妈给我们做木莲果冻吃。经过妈妈神奇的双手上百次的揉捏压榨,木莲果子里面的胶质会慢慢地挤出,静止半小时不动它,它就自动地凝结成晶莹剔透、凉爽滑嫩的天然有机果冻,配上冰凉的泉水和西瓜块再撒点冰糖那味道真是美极了。
虽然盛夏只有这几样简单的自制消暑品,但是也算是苦中作乐。
我离开了故乡,成了无家的孩子,我活在大都市,这里繁荣喧闹,有你想买的任何商品,有足够让你惊讶的创举,有你想交往的任何精英人士,有你要的一切,你应该知足。
我并不是讨厌大都市生活带来的方便和丰富,我只是回不到那独自在河边摸鱼,母亲驻在村头叫喊着“文崽里,回家吃饭哦!”的旧时光。
就那样
撕裂妈妈的身体
血成大江
骨成大山
肉成森林
我们喝血吃肉长大
壮如牛
却
忘记了妈妈
忘记了过去
忘记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