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陵园路口》的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陵园路口》的影评10篇

2017-12-06 22:41:2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陵园路口》的影评10篇

  《陵园路口》是一部由瑞奇·热维斯 / 斯戴芬·莫昌特执导,克里斯蒂安·库克 / 汤姆·休斯 / Jack Doolan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陵园路口》影评(一):陵园路口,乡愁与青春的幻象

  “这是一座满是失败者的小镇,我要挣扎逃出求生。”

  ——Bruce Sprinsteen《Thunder Road》

  本以为《陵园路口》是以导演瑞奇•热维斯自己个人的经历写成,但看过电影,我却轻易的否定了这个想法。并不只是因为时间对不上(故事发生的1973年,瑞奇还只是个12岁的小娃娃),更是因为这个故事所体现的轻率、幼稚浪漫主义以及感伤滥情、套路化的叙事,缺少了真正的生活质感。倒像是一个中年人隔着时空的距离,遥想出的一个美丽乡愁的幻影——所谓的小镇青年叛逃的青春故事,所谓的怀旧。

  1973年的英国雷丁,生活一如既往停滞在恼人的平静中。弗雷迪、布鲁斯和斯诺克是三个好友。弗雷迪,年轻聪明,却有些迷茫,他唯一的目标就是做个成功的保险推销员,过上白领生活;布鲁斯,暴力、叛逆、充满魅力,他的所有行动都带着自我毁灭的倾向,可惜这也不能帮他逃脱失败家庭的泥沼;还有斯诺克,一个说话永远词不达意、永远找不到女友,身上纹着裸女吸血鬼简笔画的滑稽家伙。三个人的日子本该没什么不同,直到弗雷迪遇见朱莉,她好像他的启蒙者,带给他下决心脱离一切的勇气

  在好莱坞混迹了几年之后,瑞奇•热维斯重新回到英国,找来《办公室》的老搭档斯蒂芬•莫尚特,拍摄了这部“非喜剧”电影处女作。不过青春叛逃的主题本就说不上什么新意,而加之泛滥怀旧情绪的作怪,《陵园路口》浪漫有余底气不足,所有桥段都透着漫不经心

  片中的小镇没有经济不景气、没有政治动荡的阴影,你甚至会疑惑为什么所有年轻人都急着离开这里(可以对比一下《冥王星上的早餐》或者英剧《血色侦程》三部曲中的70年代的英国)。影片虽展示了一些蓝领工人在车床前工作的镜头,却也浮光掠影,毫无存在感。而将年轻人与老一辈的生活做二元对立的处理手法更是不成熟。当然,我们并不需要以肯•洛奇的标准要求瑞奇•热维斯,他的强项本就是在台词上,这倒是《陵园路口》最趣的地方。比如瑞奇亲自饰演的弗雷迪之父,一个尖酸刻薄、自大臭屁的家伙,看他骂骂咧咧都是种乐趣。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影片的音乐。当斯诺克手舞足蹈着他那肥胖的身躯,高唱Slade的《Cum On Feel The Noize》;或者是Mott the Hoople的歌曲《All the Young Dudes》背景中响起,“比尔念叨了整晚他要去自杀,他已经25岁,不想再活了”;还有结尾Led Zeppelin的《Rain Song》,熟悉的旋律飘过耳边,你不会再在乎弗雷迪和朱莉的出走简直像童话般愚蠢。或许这就是音乐的力量。

  《陵园路口》影评(二):路口 一个交汇的地方 选择你要去的方向

  布鲁斯总是用砂轮磨着那块铁

  下班的铃声响起

  关了砂轮走人

  出了工厂

  没有了严肃

  最后一次

  费雷迪泰勒去工厂找他

  帮他按下了急停按钮

  问 when are we leaving ?

  布鲁斯 笑得很开心 露出了 他并不好看的牙齿

  还有费雷迪泰勒的微笑

  不能不说费雷迪泰勒 这名字 真的很娘娘腔

  一点也不爷们

  但最后他却干了爷们应该干的事

  离开陵园路口去寻找自己的未来

  布雷斯没有走他 发现他的父亲一直默默的爱着他

  斯诺克没有走 他找到了爱情

  陵园路口 不仅是我的 同时也是你的

  路口 一个交汇的地方 选择你要去的方向

  《陵园路口》影评(三):雨之歌的光辉

  英伦小电影,不列颠式蓝领友情,审美疲劳的工业小镇式故事,淳朴的爱情与跳出天井的诱惑,浓浓的MODS情怀,点缀了些许对阶级和种族歧视的蔑视,全篇亮点在临近末尾处,布鲁斯从警官处得知其老父多年隐忍的真相,为了不让他染上被母亲抛弃的阴影,宁愿自己被误解,被冷落,布鲁斯从看守所步行回家,低着头不断思索着表达悔意的方式,替父亲开瓶啤酒,温存地抚摸老人手上养育自己的痕迹...他无法像母亲一样离开眼前这个几近老泪纵横的人,为此他可以放弃和挚友的冒险约定,可以放弃自己或许可以被改变命运,就像祖辈们一样,老死在这个小镇上。

  伴随着缓缓响起的“The Rain Song”:

  This is the springtime of my loving-

  The second season I am to know

  You are the sunlight in my growing-

  o little warmth Ive felt before.

  It isnt hard to feel me glowing-

  I watched the fire that grew so low.

  It is the summer of my smiles-

  Flee from me keepers of the gloom.

  eak to me only with your eyes

  It is to you I give this tune.

  Aint so hard to recognize-

  These things are clear to all from

  Time to time. ooooh...

  三个年轻人各自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爱和生活方式。

  这是一部为The Rain Song 量身定做的电影,即使你无法欣赏平实的英伦情怀,但至少,应该承认影片被配乐升华了。

  《陵园路口》影评(四):路在何方?

  七十年代的英国年轻一代被称之为垮掉的一代,叛逆、迷茫充斥在这一代年轻人的心中。影片《陵园路口》的时间也正好定格在70年代的英国,电影通过讲述弗莱迪、布鲁斯和史诺克三个年轻人的曾今、迷茫和抉择呈现了不同的人生道路,探讨了人生价值意义

  过去的路

  弗莱迪、布鲁斯、史诺克三个人是形影不离的好友,经常在一起喝酒,泡妞甚至打架。影片一开始三个人就因为打架被关进监狱,所以电影给我们最初的感觉是他们三个人是属于“一丘之貉的小混混”。不过,也许他们三个人在年少的时候的确都是人生目的差不多的小混混,但随着电影的推进,三个人在人生价值观念方面的差异便明显地分化开来。

  弗莱迪是一个希望出人头地的人,低下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让他不愿意再像儿时一样做一个小混混,因此他放弃了工厂的工作而选择到肯卓克的保险公司做推销员。这一职业的转变实际上也代表着弗莱迪人生价值观念的变化。如果说弗莱迪曾今的人生观念是甘于平庸无所事事的小混混观念,那么弗莱迪新的职业选择实际上也意味着他倾向了这个社会判断成功人士的主流价值标准,即以财富事业为核心的价值观念。用弗莱迪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住着几万英镑的豪宅,开展劳斯莱斯回家”。当然除了价值观念的转变以外,弗莱迪的人生模式也发生了转变。他抛弃了小混混的自由、无拘束的生活方式,而选择了成功人士普遍的生活方式,也就是“工作、结婚、买房子”。

  于此想反,布鲁斯是一个叛逆的自我中心主义者,他所追求的生活和弗莱迪差别很大。一方面,布鲁斯不喜欢社会上那套成功人士的标准,事业上的成功对他而言没有太大的意义。所以当弗莱迪在精英晚会上说自己不愿意再在工厂的时候,布鲁斯却不以为然的说在工厂工作有什么不好的。另一方面,布鲁斯追求的是无拘无束的生活,他讨厌外在的约束和固定的生活方式。因此,他对这个社会的规范表现地十分的不屑。即使一而再再而三的因为闹事而被警察抓进监狱他也不以为然。显然,布鲁斯所奉行的人生价值观念是一种完全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念,不受拘束地追求自己所想要对布鲁斯而言才是最重要的。

  史诺克则是介于布鲁斯和弗莱迪之间的一种人,他所追求的既不是“事业有成、出人头地”的成功梦,也不是“完全独断独行,不顾他人”的自由梦,而是一种“希望获得他人认可”的理想。一方面,史诺克因为自己的长相不佳往往得不到他人的认可,和弗莱迪、布鲁斯呆在一起的时候他更像一个“跟屁虫”。因而,史诺克便想通过主动地表现自己来吸引别人的注意,比如冷幽默。这一点类似于弗莱迪。不过另一方面,史诺克和弗莱迪又不完全是一样的,史诺克还有一种近乎盲目的自信。尽管他一次又一次的因为自己的冷笑话而被人所厌恶,但他还是为此乐此不疲。史诺克对于自己行为的价值有一种盲目的自我认同。这一点在一定程度上史诺克又类似于布鲁斯。因此,从总体上看,史诺克所奉行的是一种“折中主义”的人生价值观念。

  从这三位主人公过去的人生道路我们可以看出,影片着力向我们呈现了三种不同的人生价值观念。即弗莱迪奉行的“以事业和财富为核心的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布鲁斯奉行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生价值观念和史诺克奉行的“折中主义 “的人生价值观念。不过电影显然不仅仅是简单地陈述这三种价值观念而不加任何的批判,实际上,随着影片的不断推进,弗莱迪、布鲁斯、史诺克三个人都相继走到了人生的路口。通过他们三个人在人生路口的抉择,影片在引发我们思考的同时,也对三种人生价值观念做出了取舍。

  人生路口的抉择

  弗莱迪在选择做一名有身价的成功人士之后,他原本以为自己的人生会随着自己的既定目标发展,也就是“工作、结婚、买房子“。但在公司的经历和茱莉的出现让他的人生目标发生了动摇。麦克为了推销公司的保险产品用尽花言巧语让两位老夫妻放弃了自己的旅行计划而购买保险,但结果是丈夫却因而惨死。一个为了保险公司尽心尽力的老职工却被保险公司像垃圾一样的扔掉,受尽公司人员的白眼。这些经历让弗莱迪感受到以金钱和利益为中心的成功观念换来的是道德和良心的沦丧。而肯卓克妻子似游魂式的眼神和茱莉环游世界的理想又让他觉得所谓的成功生活是如此的单调、枯燥和无聊。因此弗莱迪之后毅然决然的放弃了自己的成功梦而选择和茱莉一起去环游世界。这样的人生抉择也代表着弗莱迪人生价值观念的第二次转变。他抛弃了原来以“以事业和财富为核心”的社会主流价值观念,而奔向了追求自我的理想主义价值观念。正如弗莱迪在影片中一再重复的那句阿拉伯言语“将你的心往前丢,然后追上他的脚步”。通过讲述弗莱迪人生价值观念的转变,影片也同时对所谓的“以事业和财富为核心”的社会主流价值观念进行了批判和质疑。

  首先,事业的成功和财富的占有量是不是衡量人价值的唯一标准?电影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一方面,过度追求事业的价值便会忽视其他价值的存在,比如家庭。肯卓克之所以从来不对自己的太太说一句谢谢,那是因为他觉得这种事情毫无意义,对他来讲家只是一个附庸品,没有价值。另一方面,崇拜财富所带来的工具主义充斥着人的内心,生活变成了一种投资,一切的东西都是可以用财富来度量的。这一点从肯卓克的身上同样可以看出。当弗莱迪听到肯卓克说为自己画全家福的画家死掉之后感到很可惜,但肯卓克的回答却是他的死会使这幅画涨价,是一笔不错的投资。当他的老职工无法再为自己效力的时候他可以像扔垃圾一样的扔掉它,因为这样的人毫无价值。事业的成功和财富的占有固然是人生价值的体现,但当事业和财富成为人生的全部时,也许你作为一位老板或者经理是成功的,但作为一个人很可能已经彻底的失败。

  其次,一个人人生价值的实现有没有固定的模式或者方向?电影对此给出的答案同样是否定的。前面也提到过了,弗莱迪在选择这个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的同时也选择了一种比较固定的生活模式。那就是所谓的“工作、结婚、买房子”。但电影对这种生活方式提出了质疑。一个人的人生是不是非要按照这种方式生活下去,人生有没有其他的路可以走?这样的人生是不是太单调、太无聊?正如弗莱迪对他的父母说的一样,人生除了工作、吃东西跟看电视还有其他的事情可做。弗莱迪最后选择和茱莉一起环游世界实际上也是选择了一种不一样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种理想主义的生活方式,象征着自由、活力的人生,并且电影是认同这种生活方式的。电影是在鼓励每一个人不应该按照别人规划好的一成不变的路走下去,每一个人都应该选择属于自己的人生。当然,也许每个人的选择所带来的结果可能是不一样的,有的人选择了现实地工作,因而他成为了像肯卓克一样的富翁。而像选择了去追去自己理想的弗莱迪,他将来可能过着很普通甚至是穷困的生活。但电影其实并不是在关注一个人因为选择所带来的结果会怎样,电影所关注的是每一个人在面对自己的人生时都应该作出自己的选择。所以,在影片的最后,弗莱迪和茱莉驾着滚滚列车驶向了未知的远方。电影没有说明他们最后的结局会怎样,电影给我们留下的只是他们离开时的笑容。

  不过电影虽然批判了这种走向极端的“以事业和财富为核心”的主流价值观,鼓励人应该敢于选择属于自己想要的人生,但导演同时否定了另一种与此相反的极端的价值观,那就是布鲁斯奉行的完全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念。这种价值观念在很多方面陷入了与极端的“以事业和财富为核心”的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相反的误区。

  第一,事业的成功和财富的占有固然不是人生的全部,但这并不是说人生就应该碌碌无为,放荡不羁。布鲁斯对事业上的成功没有什么追求,所以这就导致了他甘于在工厂里面做一个杂工,没事的时候做一个小混混。电影本身其实并不是贬低工厂的工作,电影所批判的是布鲁斯不思进取的人生态度。一个人可以没有很好的工作,但不能没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否则就是行尸走肉。

  第二,一个人可以追求自己的价值,不在乎别人的眼光,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每一个人可以漠视他人乃至这个社会的价值。追求事业的价值从某种意义上讲追求的就是社会认同或者他人的认同,而追求自我价值则刚好相反,它追求的是自我认同。布鲁斯便是后者,但他却因此走向了极端。当布鲁斯看不惯别人看他的眼神的时候,他便会大大出手,这是因为他漠视了别人的价值,不知道如何去理解别人。布鲁斯被一次又一次的从监狱放出,却一次又一次的因为打架闹事而被再次抓到监狱,这是因为他漠视这个社会的价值,对他来讲所谓的社会规范根本不算什么。在电影看来,布鲁斯的这种行为是一种反社会行为,这样的人生毫无疑问是错误的。

  第三,人生固然没有固定的生活模式,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人的选择都是没有限制、随心所欲的。布鲁斯希望过随心所欲的人生,但他却因此丧失了责任意识。刚开始的时候,布鲁斯一直不愿意原谅自己的父亲,因为他觉得自己的父亲太无能,自己老婆被人抢走也不敢还手。当韦恩警长对他进行责骂之后,他才明白了父亲并不是不敢报复抢走自己老婆的人,而是因为他的父亲觉得自己对儿子有责任。所以,电影固然承认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的人生,但每一个人的选择有时候不仅仅是自己的事,也可能是他人、家庭甚至是社会的事,这时候我们应该知道担起自己的责任。

  从总体上对比弗莱迪和布鲁斯的人生选择我们便可以发现,电影实际上并没有偏向于任何一种人生价值观念,而是对两种观念都进行了批判。但这并不是说电影所奉行的的是一种折中主义的观点。倘若如此的话,电影应该是赞成史诺克的生活方式,因为他的生活观念是典型的不温不火的折中主义观念。事实上电影同样对史诺克的生活观念进行了质疑和批判。

  如果说过激的社会主流价值观念会让人丧失自我,极端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念会使人甘于平庸的话,那么史诺克所奉行的这种折中主义的人生价值观念便会把人至于左右为难的尴尬境地。史诺克希望获得他人的认可,所以不断的用自己的冷幽默赢得别人的注意,但每次失败之后他又不知道应该学会改变,做一个有出息的人,而是一味的依靠自己盲目的自信来自我安慰。当他的“旧伤”恢复的差不多的时候他又开始继续兜售自己的冷幽默,而当失败的时候他又重复刚才所说的步骤,因此想史诺克这种人在生活中往往处于停滞不前,不温不火的状态,他永远只是在“社会认同”和”自我认同”之间不断地徘徊而找不到前进的方向。当那个虽然长得不是很好看的女店员告诉史诺克自己喜欢他的时候,史诺克却不以为然,认位自己可以找到更好的女孩。但当一次又一次的挫折和失败之后,史诺克才明白了自己应该选择真正理解自己的女孩。

  因此,尽管电影都不赞成弗莱迪和布鲁斯过去的价值观念,但电影对于史诺克这种人生态度同样是持批判态度。电影对人生价值的态度并不是持折中主义的态度,而是希望在社会认同和自我认同当中找到一个合适的点。这个点便是在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人生的前提下,尊重他人的价值,担起自己的责任!

  结语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总结《陵园路口》这部电影的话,我想可以套用电影中的一句话来表达。“将你的心往前丢,在追敢它的脚步的同时别忘记身边的人!”或许那样人才可以找到自己的路。

  《陵园路口》影评(五):趁我们还年轻

  想想5年后的你会是什么样子?

  结婚,生小孩,跟其他人一样.

  或许这是你想要的.

  或许不是.

  区别在于,当那列火车将要离站的时候.

  你,有勇气跳上去么?

  ruce做什么都最有种.打架最有种,干坏事最有种,惹毛警察最有种.好似一个不定时炸弹,随时会炸.胖巡官一直对他的所作所为睁一眼闭一眼,因为他的父亲是自己的好友.但是Bruce变本加厉的顽劣终于让他忍无可忍:"你以为你是<无因的反抗>里的James Dean?你有什么好叛逆的?不喜欢这里就给我滚!没人拦着你!"回答他的是Bruce一贯的吊儿郎当:"我会的.我就要离开."即便这句话他从15岁开始就一直挂在嘴边.

  Freddie或许是志向最远大的.他的人生,绝不能像父亲一样.每天脏兮兮地从工厂下工,赚着永远不够花的一点薪水.他要成为他的偶像Mr.Kendrick那样的人,靠自己的努力打拼,赚大钱,住豪宅,开好车.对于生长在Cemetery Junction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梦想.因为这个镇子如此之小,小到可以忽略不计.所有生长在这里的人,大都庸碌平淡一辈子,除了Mr.Kendrick.他努力朝着目标前进,却被Bruce讥讽道:"你永远也成不了他们那样的人."

  ork是个标准意义上的Loser.一事无成,做人也失败.每次他一开口,小妞们就会被他毫无卖点的故事给吓跑.如果没有Bruce和Freddie,他恐怕只能寂寞地过完他无聊的一生.他没什么大的追求,只一心想找个正点妞好好干上一炮.为此他甚至设计了一个纹身纹上,以此勉励自己.不过纹身对他的异性缘也没多大帮助:小镇里唯一看得上他的餐馆女招待,他始终看不上.

  Julie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作为知名保险公司地区经理的千金,她不用为生活操劳,只需学会如何做个贤妻良母就行.她希望有朝一日也能像姐姐那样游遍全世界,带上心爱的相机,拍出精彩的照片.她告诉Freddie英国是如此之小,现在出发5个小时后就能坐在巴黎的餐厅里吃蜗牛.还教给Freddie一句古老的阿拉伯谚语:"将你的心向前丢,然后追上它的脚步".可是身为女人,却只能和父亲的得力部下订婚,然后专心等待相夫教子的生活的到来.

  日子就这么一天一天地过去,生活也在一成不变地继续.

  如果没有那份成就了Freddie却毁了一对恩爱夫妇梦想的保险,Freddie所有关于人生意义的心思和疑惑不会在刹那间尘埃落定;如果没有决心已定的Freddie相邀,Bruce不会鼓足勇气离开.怂恿一向没什么主见的Snork一道,三个好朋友决定出去闯荡世界了.临行前,Freddie去向Julie告别,他要感谢她告诉过他的那些话,开拓了他原本被蒙蔽着的狭隘的心.然而,看着这个即将步入她母亲那般沉闷无趣的生活,内心里却渴望自由的姑娘,Freddie情不自禁地问道:"可愿与我一同离开?"

  然而,控制不住自己脾气的Bruce,面对挑衅自己的男人,义无反顾地狠狠挥出一拳,即使他已决定明天就离开;一心想弄清楚自己对女招待的心思的Snork,在最后一刻发现自己与她心意相通,决定留下;而一直都是乖乖女的Julie,则始终无法鼓起勇气,去追求自己向往的生活.Freddie孤身一人,拎着行囊,站在了离别的月台.

  幸而,早餐时的一杯茶,终于让Julie看清,如果留下来过父亲和未婚夫希望她过的那种生活,人生将变得多么可怕.而拘留所里胖巡官的一通训斥,也终于让Bruce明白,原来一直被自己狠狠唾弃鄙视的父亲是那么的伟大.于是,一个决定离开,一个决定留下.离开的人是希望自己的人生可以更丰富,而留下的人则是因为躁动不安的心终于找到了落脚点.

  车站里,带着好友的祝福,牵着心爱的姑娘,Freddie勇敢地跳上了那列即将离站的火车.

  lt;Cemetery Junction>,一部英国电影.本以为<办公室>编导捣鼓出来的片子,应该是纯粹的喜剧.没想到,它却是一部青春片.我们已经长大,王子和公主永远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的结局不适合我们.而这部片子,却像是献给所有后青春期的年轻人的一部童话.不同于美国青春片的矫情,这部片子让每个人都觉得,仿佛能从里面找到自己的影子,真实又不失温暖.

  Cemetery Junction,是小镇的名字,也是人生的路口.离开还是留下,如何选择?现实和生活的残酷让我们瞻前顾后,畏手畏脚,而大千世界的精彩又在不停地诱惑我们离开."将你的心向前丢,然后追上它的脚步."是的,顺应自己最真实的愿望,去做自己最想做的事.不论结果如何,至少我们曾经勇敢地尝试过.

  If the world's having another party and we missed it because we're here.

  o, when are we leaving?

  年轻,不就是允许我们有各种可能么?

  所以,出发吧!趁我们还年轻.

  《陵园路口》影评(六):All the Young Dude

  这个标题是david bowie一首歌曲的名字,今天看了一部电影叫陵园路口,第一次在没看介绍,没搜索影评的情况下看的电影。

  三个性格不同,理想不同的好朋友,在这个巴掌大的小镇上生活,每个人都有梦想,想泡到最好看的妞,想离开这个小镇,想开着劳斯莱斯住进豪华的大房子,三个人梦想其实看起来很实在。但实际去实现时,却又那么遥不可及。这么实在的梦想,在现实面前,变成了虚伪无情、荒诞、恐惧的梦想。我在这三个人的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找到了同样的梦想,找到了同样的未来。当我看着freddie和julie在最后一分钟很不现实的搭上火车时,气喘吁吁的坐在火车上,我知道自己终有一天也会这样。freddie问julie为什么会最后放弃一切跟来,她回答道:“我想我可能会爱上你。”很简单的回答,但是这就是爱情。这就是对自由的向往。自我,是一个多么有诱惑力的东西,让我欲罢不能,不可放弃的东西,她不会再你身上闪耀,但却会像一个火苗在内心的最深处一直、一直在那里燃烧,生生不息。

  我很了解自己,也在学着更了解自己。我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虽然很想成为那个可以改变世界的伟人,但毕竟我要先改变自己。每当我看着那些在世界各地旅行的人,我的心就随之游荡。埃及、肯尼迪亚、墨西哥、西班牙、洛杉矶、巴黎······我想去那些神秘、迷人、多样而又陌生的世界。感受生活在这样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感觉。其实我要的很简单,对于金钱、名望、权利,真心不是我的追求,也与我的人生太不相符,我所要的是那份自由而又真诚的自己。不会被任何事所羁绊,只是那一抹最有诱惑力的景色。

  人生就是这样,每个人的幸福是不同的。bruce的幸福是与父亲重归旧好,共同承担责任,freddie的幸福是与心爱的人冲向世界,找到属于自己的地方,snork的幸福是找到心爱的人,好好的生活。每当我看到别人在那里找到自己的所向往的东西,就很羡慕。当农民看到自己丰收的大片果实时,当亲人分离后的团聚拥抱时,当恋人走进婚姻的殿堂互相承诺时,当我们这样的毕业生找到工作得到认可时,当我在这个十月一开始一点点实现自己的向往时。我看到的,我想到的,我感觉到的,是幸福。

  不要思索以后,不要回忆过去,就在现在,就是现在。我想做什么,就去做。现在是21世纪没有我办不到,办不成的事情。

  我要把我的心使劲的向前丢,然后开始奋力的追赶他的步伐。无论心有多远,我都会用我的脚步追到她。

  《陵园路口》影评(七):面对内心,勇敢前进。

  看名字还以为是惊悚片,没想到是一部典型的欧美青春爱情喜剧。前半部似乎更侧重于讨论人生的意义,而后半部分则回归爱情这个永恒主题。这样的搭配到还不错,虽然前半部分略嫌枯燥。但后半部分,尤其是收尾收的很好。那句贯穿电影的阿拉伯谚语发挥了最大作用,它使一个男人迈出了最重要的第一步,也使一个女人终于勇敢的面对自己的内心,选择了真正喜欢的人。高个子最后总算是弄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希望他们一家人能幸福起来。而胖子终于找到那个懂他的人,她甚至能看懂他身上前后的奇妙纹身,遇到一个懂你的人永远都不会太迟。

  我们每个人似乎都曾经处在这样一个陵园路口。现在的生活可能很不如意,我们也想试着改变,可我们到底能不能尊重自己的内心,勇敢的前进呢,这似乎是影片想要探讨的。

  女主角非常好看~有这样的女友跟着你闯世界,还有什么可怕的呢。

  《陵园路口》影评(八):青春的十字路口

  三个出生工人阶级家庭的英国小镇青年,不愿走父辈们的老路对于自身未来举棋不定。经过一系列 balabala 的思想斗争终于决定放弃一切,出发去远方看看更广阔的世界。 像这样关于青春的电影多少会看到自己的影子,平淡的生活里一颗年少轻狂的心。

  朱莉的老爹已经有整整九年没对老婆为他端茶送水说声谢谢,要不是弗雷迪朱莉可能也不会发现自己的未婚夫的反应与父亲一模一样。这个细微的举动瞬间坚定与弗雷迪一同逃亡的决心,即使以后自己人老珠黄也不后悔当初曾经勇敢的冲动与爱人坐火车前往远方。

  旅行前的狂欢,布鲁斯「又」过了头。在夜店里与一名黑人女子跳舞的布鲁斯身材消瘦,喇叭裤、粗皮带那是专属于七十年代的颓废美感。最后他把那个「种族歧视」的男狠揍一拳「又」进了警察局。通过警长的「教育」大彻大悟找回了父爱的温情。

  弗雷迪和朱莉看着墙上朱莉表妹寄来世界各地的风景照片,顿时发现世界好大。最近我也一直在看各种旅行随笔,真正的旅行不仅仅是去邻近的地方走走,而是漫无目的去远方找寻那个还未被发掘的自我。从陵园路口出发看遍了世界,这是一个起点,也会是一个终点。

  《陵园路口》影评(九):一切都与未知有关

  前两天听朋友介绍看了这部片子,一直想写这片子的观感,却也不知道写什么入世明理来

  表达,可以说,这部片子里有太多我的影子,我无法跳脱出现实,来作为旁观者评判。

  我像弗雷迪那样觉得自己年轻,看不上父辈的低收入高投入。认为那不是聪明人的做法,

  我也像布鲁斯那样许下一个离开的承诺,只是为了等待有人可以结伴而行,我也像斯诺克那

  样自信又自卑,无时无刻都想要融入小团体。看到最后,和我最像的是朱莉,那个梦想成为

  一名摄影师的女孩儿,她永远认不清现实和梦想的界限,还有些胆小。

  我也正处在这个迷茫阶段,我不知道是否会有一个弗雷迪能拉着我的手跳上离开小镇

  的火车,但是我能确信我已经离我的少女情怀渐行渐远了。就像影片中朱莉的母亲,她尽管

  也有着女儿年轻的心,但还是没有随女儿离开那个家,离开那个早已经忽略她的丈夫。可能

  她知道,错过就是错过了,再怎么挽留都没有用。所以她鼓励朱莉离开,而不是让女儿与她

  作伴。

  这影片我掺杂太多的自己的私人情感在里面,我无法对它做出一个很客观的影评。

  影片里布鲁斯与斯诺克选择留下,因为他们找到了自己要经营的幸福。人生中就是有

  这么一些人,他们给你勇气,他们给你希望,他们自己却不能去做,他们的放弃,固然是他

  们自己的选择,或许无奈,或许欣然接受,你却在他们的故事里寻找到了自己的方向,这看

  起来像是在盲从别人的生活模式,其实不然,人最怕的不是失去什么,而是不知道要什么。

  我们在青春里,追寻属于我们的光明出口,可是每个洞穴对于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意义,到

  底我们的爱情会否和火车一样向前前进,我们的事业会否和铁轨般一望无尽,所有都是未知,

  导演和我们一样,其实也不知道故事的结局,朱莉真的能幸福吗?弗雷迪真的能成功吗?布

  鲁斯真的不会后悔吗?斯诺克真的能结婚吗?我们真的能找到自己的出口吗?

  等再过几年,我会再看这部影片,那时,我会对自己这片拙文笑出声吧!呵呵

  《陵园路口》影评(十):被梦想诱惑的青春

  瑞奇·热维斯的作品就像冰欺凌,只有在适合的温度下品尝才能感受到绝妙的滋味。晚上11点,不开空调,电风扇吱呀呀转,一个人,白炽灯.....也许这些东西让我破例为一部讲述青春,人生选择的小电影打了这么高的分。 可是我的心在澎湃,崇拜瑞奇·热维斯的火焰在疯长。影片的结尾定格在南部英格兰优美的田园风光上,cast缓缓上升,扫过我的眼前,可是仍然不忍心关掉。想要留住这电影的余韵,想要留住内心的悸动,想要留住脑中乱撞的思绪,想要揣摩自己的心意。一瞬间察觉到青春的所在,人生的真实和虚幻。与电影擦出火花也许就是这种感觉吧。 从《临时演员》开始接触瑞奇·热维斯,短短12集就让我领略了这男人出众的才华。他能编且编得好,能导且导得好,能演且演得特别好。尴尬演技从来都是我考察演员的项目,暗自排下来,瑞奇叔绝对拨的头筹。在编剧方面,最佩服他的就是能真正从生活入手,寻找生活的乐趣,挖掘人与人之间互动所产生的奇妙效应。但是也不完全现实,不然为何都是喜剧呢?当初陵园路口刚出来时,焦点都聚集在了此电影并非他主演,而且是个正剧上。当时就觉得,像瑞奇叔这样热爱生活的人怎么会把自己的作品搞得正襟危坐呢?果然,陵园路口还是他一贯的幽默风格,只不过讽刺少了,赞美多了。平常人们都说瑞奇的作品都是笑中带泪。那么这一次,你完全可以咧着嘴看到结束。 南部英格兰的陵园路口是个垃圾地方,出身于此的保险大亨如是说。所以男主角是个垃圾地方的nobody。弗莱迪的两个朋友一个是列车员,一个是工厂的工人。三剑客是他们自封的名号,可惜讲出来有点可悲。1973年的英国不知道都发生过什么事,首相是保守党的希思?貌似。。世界外交正风起云涌,中国那时候也开始风光。可是南部英格兰雷丁的夏天仍然平静,安详甚至有些单调乏味。 处在年少轻狂时必然经历的壮志凌云期,弗莱迪毅然决然离开了工厂,投奔了从陵园路口飞出去的金凤凰。卖保险成了那一根一厢情愿的救命稻草。布鲁斯有个在他看来极其窝囊的爸爸,所以他见都不愿意见他。因为他布鲁斯是个男子汉,他看见谁不爽,就可以揍得他满地找牙。当别人反问他又有什么能耐,他回答:“每天泡妞喝酒闹事。”保罗有着可爱的创造力,可是受众群极小,可能只有一个人。他不懂得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所以他从没钓到过女孩儿,还会吓跑他兄弟正在把的MM。餐厅的小妹暗恋胖子保罗,可是胖子眼界高,“I can get better.”他对兄弟们这样说。三个典型的幼稚小青年。每一条都符合那个年龄,反过来亦然,那个年龄符合他们所有的思想。各种冲动,容易兴奋,充满希望,又容易绝望,看不惯老子,很看得起自己,喜欢追别人,不喜欢倒贴,总想冲出去,却又踌躇不前,因为内心深处还有着强烈的依赖和恐惧。 可是弗莱迪比他的两个朋友更理智成熟些,于是他看到的更多,理解得更快,看得也更远。这对于他进入正确的人生轨道很有帮助。爱用拳头思考的布鲁斯就要从拳头中吸取教训。眼界高的胖子就要从看不起的东西上得到教训。 青年们桀骜不驯,所以你想让他们顺着一个方向走的时候不能讲述那个方向的美好,因为他们会怀疑,甚至嘲笑。你要做的就是领着他们往相反的方向走,一路上的惨淡自然会吓怕这些涉世不深的娃娃。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