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白虎》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白虎》影评10篇

2017-12-09 21:2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白虎》影评10篇

  《白虎》是一部由卡连·沙赫纳扎罗夫执导,Aleksey Vertkov / Vitaliy Kishchenko / 瓦列里·格里什科主演的一部动作 / 奇幻 / 冒险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白虎》影评(一):不死的战争幽灵

  称之为战争电影实在勉强,其人物场面道具都不值得称道,而节奏缓慢画面灰白,倒是这个电影用有点魔幻的情节和静静的细节表达了一种对战争似悲凉又似希望的看法,有特殊的味道让我琢磨。

  电影末尾,未死的希特勒发表了一段长篇大论“因为地球绕着太阳公转,所以有了酷暑 严寒 风暴 阳光。同理,在人民 国家之间,将会有一个长期的斗争,对于那些自始至终都生活,在天堂里的民族,他们早该被淘汰了。人类能够发展到今天,这都要感谢战争,战争再自然 再正常不过了!战争无处不在,而且会一直存在,它没有开始 更没有结束!生活本就是场战争,万物皆源于此!”

  难道,战争的因子真的埋在每一个的骨子和基因里,汇聚成民族和国家的战争意志?每秒每一分每一年生活里工作中,人类都是在进行着战争?一百万年前一万年前百年前人类进行着战争,百年后万年后百万年后人类还将进行战争?血腥的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的冲突只是战争的高潮,和平时期只是战争的低谷,但战争从未退潮?

  在电影中,连战争机器都有了精神——坦克之神,那辆神出鬼没战无不胜杀人无数的白色虎式坦克就是战争机器中渴望暴力杀戮血腥的恶灵所化,当战争兴起血腥遍野这个恶灵便化为各种各样的东西来嗜人鲜血肆意破坏兴风作浪,而那些被这个恶灵所化的白色虎式杀死的坦克们的怨魂为了阻止这个恶灵,则化入了一个坦克兵的体内,一个身体90%烧伤却奇迹般生还,而身体皮肤又完好如初,却忘了自己姓名的无名氏,我相信,这个士兵早已死掉了,是那些坦克们的幽灵在支撑着他一次又一次死里逃生,和那辆白色虎式轮番较量,并且几乎成功

  但他永远不可能成功,毁灭和止戈是一对双生兄弟

  既然战争不能从人类中消失,渴望血腥的恶灵就不会死,她只是潜藏得更深身到历史长河之中休养生息静静等待着下一次痛饮鲜血,同样,阻止这个恶灵的魂魄们也不会消散,腥风吹起之时他们自然会重整旗鼓,继续自己追杀恶灵的任务,不管是几十年几百年后那位无名的坦克兵还会活着,不管曾经受了多么重的创伤!

  《白虎》影评(二):想看懂该片,你要只要记得,这是一部俄罗斯电影

  很多人说看不懂这不电影,可能是我们已经习惯了美国战争的宏大的场面和简单意义-----正义战胜邪恶的使命召唤。

  但,这是一部俄国电影,用卫国战争的背景,寓意了一个现实的问题。

  男主,可以说是在烈火中涅盘而生,随着时间流逝,大面积的烧伤也基本恢复。让我们回到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的红色大厦轰然倒塌,留下一片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就是这样,故事时间可以调整到那场众人皆知的政治变动。结合从那个时候到现在俄罗斯外部政治的变化就很容易理解这部电影的寓意了。

  在苏联倒台以后,独联体的各个国家都希望能投入到西方的怀抱里。独联体小国似乎被很欣然的接受了,但继承了苏联主要遗产的俄罗斯却在投入西方的过程受了不少的伤。实际情况,西方还是把俄罗斯当成铁幕后的怪兽。

  至于白色虎式P坦克,似乎只是一个幽灵般的存在,并不代表具体的东西。苏联人对白色虎式的了解,大部分都来自于战俘的描述,甚至战俘们也都是听别人说活自己也根本不信。真正见过的就男主成员和一个谍报员。

  这个和苏联末期,很多人都希望政治改革,但是对西方的自由民主以及其他东西都可能是以这样的渠道了解的。即有了解的欲求,又带个冥冥的恐惧感。

  只有在片子结束前,小胡子和男主的两段话才多少的能表述出上面的这些意思。因为多少年过去后,俄罗斯对现在是地缘外交的认识可以说是恍然大悟了。敌人不一定是二战的纳粹德国,也可能是北约美国,或将来的某个针对俄罗斯的组织。

  总之,俄国人说只要我们还存在,敌人就会不断出现;德国或者美国说只要北极熊不死,白色虎式会永远存在。

  《白虎》影评(三):俄欧对立的幽灵

  白虎是个幽灵,它不是战争的幽灵,不是法西斯主义的幽灵,它是俄欧对立的幽灵。

  为什么结尾这般突兀,白虎就这么消失了,也没人调查没个交代。怎么突然就在投降签字上磨叽起来了,然后希特勒也没像史实中那样死了,在接受采访,还以为有后续剧情呢,结果他话说完电影就结束了,这都什么跟什么嘛。

  可这不对劲的地方,才是重点。

  我们来回顾一下片尾希特勒说了什么。

  我们的民族太悠久、太优秀了。很多人只是把我们对你们的看法隐藏在了心里。我们战败了,这我知道。不但战败了,整个欧洲都陷落了。不过,你能想象到明天会发生什么吗?

  人们把所有的罪孽和杀戮,都归罪于悲惨的德国,德国人民不得不承受一切指控。我要写千万本书。当然你们也可以创造千万本丑陋的文献,捏造那些所谓的历史记忆。而我和我的德国,将不得不在世人面前,被当作人类的邪恶之源,就像要下地狱的纵火犯一样。

  我们才刚刚鼓起勇气去想想那个我们梦寐以求的欧洲。我们常常说:"一旦想到,就一定做到。"就像外科手术一样,开始的确很痛,但接下来,身体就会更加健康。难道我们不是在实现每个欧洲人心中那个秘密梦想吗?这不正是我们实现过那些胜利的原因吗?

  我们了解那些能令他们感到畏惧的东西,例如他们的妻子。只不过我们表达得更加明确和直接,比如建立一个强大又团结的国家。我一直爱着犹太人,而我一生都位居着那股黑暗隐晦的东方力量,它来自一个早已不属于欧洲的巨人——俄国。

  所以我说:"让我来解决这两个问题吧。"为了一劳永逸地摆脱它们,我们需要发明什么新东西吗?不。我们只是简单地让他们认清了,谁才是他们真正的威胁,这就足够了。

  因为地球绕着太阳公转,所以有了酷暑严寒风暴阳光。在人民国家之间,将会有一个长期的斗争。对于那些自始至终都生活在天堂里的民族,他们早该被淘汰了。人类能够发展到今天,这都要感谢战争。战争再自然、再正常不过了。战争无处不在,而且会一直存在。它没有开始,更没有结束。生活本就是场战争,万物皆源于此。

  这不是希特勒说的话,希特勒在战争结束前夕已经死了;这也不是希特勒想说的话,希特勒本来就是纵火犯,这是电影导演要希特勒说的话,这是电影制作者想告诉大家的一个欧洲:这个欧洲,倨傲地看着全世界,称霸的野心永不止息;这个欧洲,惊怯地看着俄罗斯,一旦得势便要灭亡俄国;这个欧洲,虚伪狡诈,纳粹兴起时助纣为虐,纳粹灭亡时又脱净罪责。所以我们看到,在这部电影里,德国元帅对葡萄酒挑三拣四、一幅高贵精致的派头,给一份冰淇淋却蠢得不知所措了。这不是纳粹分子的做派,也不是纳粹德国的典型,这是容克贵族,这也是英国的贵族、法国的庄园主、意大利的王公,这是俄国人眼里那个阴险狡诈老气横秋高贵倨傲脑满肠肥的欧洲!

  每一个国家的人,都把自己放在中心去认识这个世界。譬如我国人,对列强之间民族性的区别都分得门儿清,唯独对英法之间不甚了了,盖因列强欺凌我们的步调不同、方式各异,这两国却是常走在一块的——我们在挨打中认识世界。又譬如大陆人看台湾,不见蓝绿,只见统独,分不清外省人和福佬人,眼里的台湾人是集体在统独之间来回摇摆。

  俄国人看欧洲也一样。他不管你百年战争三十年战争普法战争洛林阿尔萨斯的恩怨,他记得的是欧洲一有大动静就来组团欺负他:拿破仑战争打来打去欧洲统一了先进了,到最后变成欧洲组团欺负我;克里米亚战争我和奥斯曼打的离你们十万八千里,欧洲还是来组团欺负我;一战结束我们改朝换代谁也不招惹你们到我本土上来组团欺负我,二战前西欧大国祸水东引组团欺负我,纵容德国壮大了带着大半个欧洲组团欺负我。所以啊,这部电影里看待二战是个什么世界观?是伟大的苏联人民在反法西斯?那斯大林也好不到哪里去,谁在乎啊。是伟大的苏联战胜了邪恶的第三帝国?那白虎会被打爆,希特勒会被吊死,然而并没有。这电影的世界观就是欧洲一直想欺负俄国、一直在欺负俄国,欧洲主义亡我之心不死,俄罗斯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何况一切的历史都是当代史,一切的历史题材文艺都是现实主义文艺。欧盟时代,欧盟国家拍当年战事绝对不会渲染民族仇恨,战后日本,也不敢渲染美国与日本之间的血海深仇。而俄国的这部电影,对历史解读得这么阴冷,也绝对不是看三国掉眼泪没事闲的,而是受着现实政治的深刻影响的。二战之后直到今天俄国和欧洲也依然是对立的。二战甫一结束,美国的反苏意志并不坚决的时候,是欧洲人叫嚣着铁幕已经拉下,把整个西方世界的矛头对向苏联。之后的冷战,西半欧洲对苏联是什么态度自不必说,东欧国家也并不配合,正所谓前有铁幕,后有铁托,中有布拉格。就这样,在对欧洲怀有深深的忌惮和第一之中,苏联的时代过去了。俄罗斯不会忘记,波罗的海三国脱离苏联时是怎样的坚决;俄罗斯不会忘记,拜托苏联控制的波兰是怎样拥抱西方;俄罗斯不会忘记,那些东欧小国的人哪怕冒着国家动乱分裂的危险,逃脱苏联拥抱欧洲的脚步依然义无反顾;俄罗斯更不会忘记,当俄罗斯忍痛洗掉苏联的蛮横骄傲和本国制度后真诚地试图融入西方,得到的是怎样的羞辱——北约还在、世贸组织还锁着,更别提什么欧盟——"嗬,原来他们要的只不过是搞垮俄罗斯";俄罗斯更不会忘记,在新世纪的这些年,融入西方的幻想破灭之后,他们又是怎么得寸进尺的——欧盟东扩,北约东扩,东欧部署导弹防御系统,格鲁吉亚反水,乌克兰内战……这样一个欧洲,让俄罗斯在心目中很难不描绘出一个幽灵,这个幽灵炮口向东,神出鬼没,一旦欧洲对俄国相对优势,幽灵就会出现,向俄罗斯的土地引燃凶神恶煞的炮火。

  显然欧洲对俄威胁的幽灵不过是影片里站在俄罗斯民族主义立场上的一种臆想。

  欧洲从来也不是铁板一块,历史上欧洲其他国家之间的烽火硝烟,一点也不比与俄国的少。只不过"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事情到了俄罗斯便有了另一番滋味。事实上自从11世纪东西教会大分裂开始,这种隔阂的文化基础就已经奠定了。欧洲被分割为东方拜占庭文化圈和西方的拉丁文化圈,这两个文化圈虽然同属欧洲、同在基督教世界,但无论在宗教信仰文化传统上,还是在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上,彼此都很难认同。随着拜占庭帝国的陷落罗斯成为拜占庭文化圈硕果仅存的大国,于是俄罗斯自然也就孤立于欧洲了。在俄罗斯看来,西方的国家怎么打,那是他们内部的争权夺利,并不下死手,但一旦他们合起伙来面对俄罗斯时,那就免不了带着宗教战争式的残忍了。

  诚然俄国和欧洲有着天然的隔阂,诚然俄国的环境从来严酷险恶,然而在那乌克兰内战尚未爆发的2012年,这部电影的思想仍然是颇神经质的了,这当然有着俄罗斯自身的原因。由于更靠近草原和亚洲,常年受着不同类型文明的多方威胁,生存环境极其复杂,生存下来很是艰难,所以更加警惕和暴戾,也因为地理上的大陆性,国家机器也相对粗壮专横。这也是俄罗斯人常常被称为"战斗民族"的原因之一——这真的是一个时刻感受到战争威胁时刻准备战斗并在战争中拼死求取生存的民族。回头看前面我抄录的希特勒在影片结尾说的最后一番话,乍一看就是法西斯主义纳粹的理论,但细看发现少了点理论的理性多了点态度浪漫——这纯粹是借希特勒的嘴在说战斗民族自己的战争观啊!今天的俄罗斯,走到了国运的低谷,移植来西式的民主,打造了一个克里斯玛式的领袖。这样的俄罗斯,无论是对外还是对内,都是色厉内荏的,总是要摆出一副非常不好惹的样子才能保障军事和政治的安全,于是这么一部思想极端的电影被俄罗斯拿出来大肆宣传也就自然而然了:"看啊,欧洲人,我们俄罗斯人从未懈怠;看啊,俄罗斯人,幽灵在等待,我们可要时刻准备着。"可惜身处事外的中国观众似乎绝少有看出各种三昧的,真是可悲可笑啊。

  他山之石,可以攻错。我不由得想起了我的祖国。她现在是在走上坡路的,自然也不必像俄国那样色厉内荏。然而我们的近代史是一团糊涂账,我们没算清帐的宿敌甚至不是一个正常国家。如果我们逼得太紧,日本过激反应怎么办?要知道我们的宣传面对历史便是一味的勿忘国耻,谈及现实便是空泛的民族自豪——民众被喂养得是那样的盲目愚蠢,成天叫嚣着要一战雪耻却没有一点准备,和歇斯底里的战斗民族相比,我们走到了反面。

  另外,这部来自他国的电影也加深了我对历史的一种认识——意识形态永远只是昙花一现,民族感情和文化传统才是永恒。在这个意识形态全面退潮民族主义全面回潮的时代,这话显得尤为正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重心也从人民经过共和国落到了中华上——扣帽子站队可以休矣!

  《白虎》影评(四):说该片不好看的人,是真正没有看懂电影的人

  这种战争片,豆瓣这些文青是没办法理解的~

  那辆白色的虎式坦克,只是一种象征,原来我认为这个象征者纳粹法西斯,后来我认为是德国的民族精神,看完全片,我才发现愿没有这么简单,它象征着西欧人对斯拉夫人天然的不信任和防范意识。影片借着主角的口说,尽管战争已经结束,但是“它”并没有消失,“它”只是隐藏了起来,等待个50年,100年,“它”还会出现。主角说,我会一直找“它”最后和它斗争到底。联系现在的形势,难道是俄罗斯已经看清了欧美不会接受他这一现实,从而决定不再对西方抱有幻想的体现?

  实际上T-34和白色虎式的交锋就是两股民族精神和意志之间的对抗

  T-34一方无疑是俄罗斯,无论是二战胜利后满目疮痍之下的红色帝国建立还是解体之后百废待兴到今天的发展,都切合主角遍体鳞伤而又凭借着一股执念存活下来,继续战斗。

  而白色虎式代表的则不只是德国——小胡子说了一句话:现在我们让世界明白真正的强敌是来自遥远的东方。俄罗斯人把希特勒和西方国家在对待俄罗斯的问题上划归为一个利益群体本身就很能说明问题——而包括了整个西方势力,他们强大而神秘,通过各种手段打击俄罗斯,当俄罗斯人以为终于赢来胜利之时,只有极少部分人意识到东西的对抗远没有结束,而可怕的白虎依旧蛰伏,等待做出最后一击的机会。我认为主角最后那句关于胜利和战争终结的话,指的不只是二战或者冷战,而包括了现在,俄罗斯虽然表面上开始恢复大国的威严,实际内部还很脆弱,如果不提高警惕,绝对会被藏在暗处的西方势力当头一棒

  《白虎》影评(五):哎,像大家说的,战争戏变成了神秘主义的结局

  根据内容,还真觉得这辆白色虎式是人遥控的,二战类的电影我基本都很喜欢,因为喜欢玩英雄连,所以看到这个坦克为题材的电影赶紧下来看看,可惜结局太晃点人咯,以希特勒的一段自序结尾,结局告诉我们这辆虎式谁也不知道哪儿来的,剧情中那个俄罗斯车长本身就是个奇迹,百分九十烧伤不死复原后居然看不出烧伤的地方,年龄与外貌不符,根据剧情就是引导我们以为他就是个不老不死的神秘人士,白色虎式太那个强悍咯吧,一辆单挑一个坦克营,炮击速度感觉就是速射连发,而且准心恐怖啊,进入沼泽地如何消失的啊,难道真的可以潜水么,那个潜水的话防水如何处理,还有如何浮上来,还是沼泽下有个神秘基地吖,一切一切都未知吖,话说怎么木有人拿一捆炸药去给履带炸咯呢,一堆人搞不定一辆吗,话说这辆坦克单独出来时就没有人跟踪它看其去向吗,好多想不通的地方,整部片子除了结尾其他还可以,总之感觉就是让人引入神秘主义吧,结局不过瘾啊和片名片剧情不合啊

  《白虎》影评(六):请俄国人不要山寨岛国电影名字,我们都是纯洁的撸炮坦克手

  首先要吐槽一下这个翻译的名字,“白虎”,咋一看觉得是某个岛国导演精心拍摄的某个新题材多视角全方位电影,绝对符合重口味岛国电影爱好者,对我们这些wot撸炮爱好者没多大吸引力,但是最早的帖子是发在百度吧的,也幸好度娘对撸炮不大感兴趣(人家有老公的嘛)所以早先四月看到预告的,之后坦克世界吧有好人发了种子5个mkv格式,我一看头大了,我这戴尔看个日版高清“白虎”还给我耍脾气,我自己玩个坦克世界撸炮还要把360杀毒全关了,这情况看个“白虎”要烤地瓜了,这5个g的电影下载下来都得让校园网的“协同拨号器”崩溃,为此我特地还花了一毛钱在迅雷买了个三天vip,希望有迅雷的高速下载,结果呢给我来了句“你的空间不足,请额外购买空间”……我勒个去。

  好多人讲这个电影没看明白,我想大家是被美帝的好莱坞电影洗脑洗习惯,凡是战争片都得有大场景,好装备,变形金刚,黑鹰悍马,什么乱七八糟超级战舰,绿巨人,超人都得给我上齐了,甭管合不合适,结局要完美,主角不死不残,炮弹绕着飞,最后抱的美人归,中间再爱情动作,总结一句“拳头+奶头=好莱坞战争大片”(这个是我爹长期观影总结下来的,但绝非用于诸如拯救大兵之类高质量的片,但是珍珠港还是有激情戏的)

  好莱坞反思战争最好的“拆弹专家”也是全套美军装备,悍马,机器人,再加点虚构的拆弹流程,个人英雄主义如图地沟油,在我们体内肆意妄为……所以总的来说这个电影好多人说没结尾,看习惯美式电影的人的确要蛋疼些,看小文艺多一些又看不懂军事,坦克,所以这个电影节出来的时候比较冷清,前段时间空中网说“为了庆祝王二爹他爸生娃特此开双倍”的时候来豆瓣看过都没人影评的,结果端午节女友说“白虎”上风行了,当即我说糟了,又有人要在豆瓣发牢骚了…………随即让她帮我打amx-12t去等着升法系火炮,我还是来这里说几句吧。

  转入正题-------------------------------(以上可以不看)-------------------------------------------

  关于编剧与主角

  这个电影的编剧Aleksandr Borodyansky,国内观众可能最熟悉他的作品《星星》曾在中央六播放过讲述的是二战红军敌后侦察兵深入敌后侦察的悲惨故事,那个片子其中的中心讲述的是正在残酷的战争面前,人性究竟会变成什么样?其实我个人觉得这是战争片的老路子,反映人性,战争的残酷,对和平的向往,对战争的反思,作为编剧他在不断添加新的东西——战争反思的深入,或许是德国法西斯带来了战争,而苏联作为战胜国对战争起到了什么作用呢?仅仅是作为战胜国的愉悦和对法西斯的打击吗?难道他不该反思自己做错了什么吗?对战争中的士兵是不是改如此残酷的对待吗?

  因此编剧给这部电影重新添加了一个角度,

  所以对于主角夏利波夫任务的塑造为不知道名字,不知道父母,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是最为巧妙的

  《白虎》影评(七):异想天开的奇诡解构

  打从苏联没了以后,新沙俄的大导演们对于卫国战争便处于一种矛盾的心态,既不愿认可苏联,又渴望继承胜利的荣光,于是全副精力似乎就都放在了琢磨如何淡化碍眼的镰刀锤子红五星上了。然后么,就跟中国现在的文艺界一个德行,看不上过去时代的成果,然而自己捣腾出来的东西花里胡哨热闹非凡就是不知道整个一什么玩意。最近二十年战争题材里看过的比较有代表性的,星星、黎明是直接翻的苏维埃文学暂且不论,有直接掉转立场的《无畏上将高尔察克》,有回避意识形态的《布列斯特要塞》(结果还是和白俄合拍的),有杜撰情节把斯大林往死里黑的架空片《间谍》,有改动历史强行黑一把的爱情片《女狙击手》,有战斗描写完全照着《兵临城下》胡来的《列宁格勒》,有明知能气死老兵偏要执意瞎拍的《斯大林格勒》......难得正常些的《我们来自未来》还是部穿越片。

  本片显然是异想天开解构卫国战争达到新高度的产物,未必是导演本人的意志,但折射出了新沙俄社会在历史观上的新尝试。之前看简介是奇幻战争片就颇有些犹豫,但考虑到本人并非兵器粉,象征隐喻什么的也似乎颇能体现格调,战争幽灵这个主题听上去还挺宏大深刻的,遂一观之。结果么,背景基本淡化,人物基本虚化,情节基本扯蛋化。艺术上倒是颇具探索精神,但除了表现出新沙俄对现实处境的焦虑不安心理之外我反正什么也没看出来。不得不说上升到民族精神以及东西方对抗的高度这种剑走偏锋另辟蹊径的手法确实很有几分创意,别的不论,苏联红军的旗帜不就首先名正言顺的忽略掉了么,主角又忘了姓名来历,并且自言姓名来历不重要,于是连苏联二字都不必提了,因为不重要。

  象征、隐喻不是问题,但光靠符号如何撑得起一部作品,乐谱还要讲个节奏,电影整体的节奏把握和细节处理实在令人困惑不解。由于本片已经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战争片,饱受军迷诟病的军事上的常识性纰漏反倒无伤大雅,人物的符号化处理也并无不可,但背景和人物在最初的创作意图中就是游离于时代之外的,缺少了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情节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可是我们看到的是什么,为象征而象征,为隐喻而隐喻,构筑起整部影片主体框架的主角与白虎的三次交锋,充其量就是个故事,还是残缺浮泛的,几乎没有情节、没有高潮可言,侧面的渲染和前两次正面对决都如同赶场,白虎出来在小猫面前张牙舞爪一番随即收工,战壕真实派的光荣传统半点没继承下来,一个坦克之神就打发了。这尚可用欲扬先抑解释,然而第三次就是期待已久的高潮,观众的情绪也被调动到了顶点,结果高潮中途哑火,戛然而止仿若一盆冷水当头泼下。不过世事无常,天有不测风云,也并非不可理解,只需一个漂亮的收尾,一切都不是问题。然而,战争部分至此就基本结束了,是的,结束了。其实我很疑心此等情节处理是导演刻意为之,何况一山还有一山低,《白色虎式》起码还能按照事件的发展态势娓娓道来,没往里头插一些乌七八糟的玩意儿,在重构历史观的尝试中也不像《俄罗斯方舟》那样恶心的贵族气直冒。

  结尾稀里糊涂胜利了,一点没看出苏联红军把侵略者赶出国土、红旗插到敌人首都的架势,反倒是谈判桌和冰淇淋费了不少笔墨,莫非是想暗示所谓的德意志精神其实只是一种装腔作势实则自欺欺人的东西?不过在导演心中这大概也不重要,应该只是为了接下来的重头戏顺理成章。咱也没必要多说,毕竟万里长征还只走完第一步,《胜利节》不是你想唱想唱就能唱。影片的最后,经过漫长的铺垫,真正的点睛之笔终于现出真容,既是句点,又是片子的又一高潮——由生死叠加态的希特勒发表的闭慕词。从这一重量级龙套的选取中不难发现,导演终于想起这是二战题材了,问题在于前边铆足了劲玩架空,除了那个白虎精神附体喊话的战俘全无半点涉及所谓德意志精神,战俘也只那独一份,突然冒出来难道不嫌突兀?一直到洽降为止也压根不是司令部风格,而老希的演说又如此具有超越时代的战略眼光,临了玩上这么一手,究竟是升华主题还是拔高主题呢?

  从文本本身出发,只有一种解释可以让逻辑通畅,即卫国战争确实只是漫长交锋中的一道火星儿,而德意志也根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对手。支撑这个逻辑甚至不需要什么深刻的论述,实际上只要目光可及处盘踞着一个大家伙,西方就不可能真正放松紧惕,不管那个大家伙叫做苏维埃联盟还是俄罗斯帝国。问题在于,毛熊的现实历史维度中并不存在一个抽象的超神坦克手,拥有的只是千千万万变成白鹤飞翔的阿辽沙,然而他们在导演的视野内似乎无足轻重。当年有钢铁同志坐镇,如今你们大概只能指望总检察长大人有朝一日化身叶卡捷琳娜二世了。

  《白虎》影评(八):战争乃天道

  这样的片子总会有很多YY式的解读之作,一般这种深度YY原作的都是瞎扯,不过这种评论都很有市场,迎合了大众的猎奇心,原作者也乐于见到自己的作品被人这样炒,对自己和作品都有利。

  其实这片依旧是反战主题,寓意战争乃天道,非人力所能控。片中多处以不同方式从不同角度指明人的渺小,或者说绝对不足以完全控制战争,比如多个对伤兵和战场中的阵亡者的镜头表现人肉体的脆弱,德俄双方军人谈到白虎坦克时的恐惧心理说明人的内心脆弱非铁石,还有专门创造的3个德军将领就餐的桥段,3位掌握千军万马的大人物,可谓是人中之龙了吧,结果街边餐馆,奶油冰淇淋这种平民玩意居然都不知道,可见人的见识终究有限,通过这些说明人力是有限的,对比自然是渺小的,既然人非全知全能,又怎能控制战争这种天之造物?

  导演就是借用德俄恩仇来阐述战争无情,什么白虎坦克,日耳曼神话天堂,苏联坦克手,乃至各个民族的各种史诗各种战神,这些都是人们面对无法控制的战争时臆想出的精神寄托,无论你是美国人,俄国人,德国人,还是中国人,日本人,无论你打着什么旗号,民族独立,民主自由,解放人类,开疆拓土,战争之后,你要么是个死人,要么是个身心重创无法癒合的凄惨之人,谁也无法改变。

  甚至有人认为导演作为俄罗斯人,在影片中赞扬本民族的战斗精神,或者说鼓吹俄罗斯民族永远与德意志民族斗争,这些观点太偏执了。如果导演要贬德意志,为什么要把希特勒升进日耳曼神话中英勇作战的阵亡战士才能进入的瓦尔基里亚?这其实是以虚幻来破虚幻,要知道,那本身就是神话,是虚无的,一个活着无法获胜的人死后进入胜利者的天堂?这些都是渺小人类面对战争苦果无法释怀而编造的疗伤膏。满血复活的战士,阴魂一般的重型坦克,人们面对战争面对死亡时的巨大恐惧让他们相信有这些东西存在。战争结束,这些东西随之灰飞烟灭,战局再起,新一代的这些神话也会出现。

  《白虎》影评(九):硬伤重重却依然值得九分力荐的神秘主义杰作

  如果你想增加电影方面的谈资,或许应该去看看《敦刻尔克》,但是如果你想比较全面地了解二十一世纪初期,有过什么样风格的电影,那么我建议你必须去看一看《白色虎式》。

  神秘主义,在于说明白却绝不点破。《白色虎式》某些过于直白的地方,未免给他减分,而影片的主题,有坦白的单纯而难以令观众浮想联翩,却又不够明确深刻。这是《白色虎式》最可惜的地方。

  神秘主义应该有什么样的特色呢?

  神秘主义试图表达一种令人主观难以使用合理逻辑认识的客观存在,比如死人驾驶的白色虎式,需要观众深入思考,才得出这样一个不得不认可的事实:白虎完全就是幽灵,不是正常的坦克,它就是一个神秘的存在。

  主角是观众和影片中其他角色窥视神秘的最大途径。然而主角本身却是另一个有着合理来源的神秘,一个“死人”。

  主角的话,从内在的逻辑来说,是非常准确而且表述清楚的,丝毫没有故弄玄虚。然而它本身来自神秘,所以观众和其他角色无法听明白。

  朱可夫的出场更为神秘增加了一丝气氛,但是对于朱可夫这样的高级统帅,一个营的坦克显然还不够自己花大力气去关注,因此这个悬疑就这么被挂着。

  德军对这辆幽灵也非常害怕且一无所知。

  ——————

  《白色虎式》在场面的渲染上,走的是“很正统”的苏系风格,爆炸无力,没有通红的火球,火炮开火不震撼,没有密密麻麻的人海,一抬头就爆脑袋的机枪子弹,成排跟着镜头随机死亡的士兵,看上去甚至是一点也不紧张,一点也不震撼,士兵冲锋就像步行上班一样。——但是,苏系在大场地上的投入毫不吝啬,对战线后的炮兵阵地,后勤阵地的渲染不做缩减,布置有序的行军队列两边,营房,补给点等设置的细节充满军事基本素养。而实际上,苏系风格显然更符合战争的实际情况,苏联的电影,就像浸泡在战争之中一样。这一点在苏系从《解放》《战争与和平》到《穿越火线》等一系列电影中一再体现,这也是苏系军事题材电影令其他战争片不能比肩的特点。

  ——————

  本人极为推荐在看完这部电影以后,去听听《坦克世界》的main title,尤其是中间风铃响起的那一段,你几乎感到屋子里有那些坦克的游魂在游荡,给你讲述沼泽地带的那些往事,隐藏在蒙蒙晨雾中,随着沉没的战士一同消失的隐晦传说。

  ——————

  《白虎》影评(十):世间的战争没有停过

  离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越来越近,描写二战的战争电影也获得了更多的关注。白虎,也译为《坦克大战》是2012年俄罗斯投拍的二战电影。

  然而影片并没有更多的笔墨刻画战争场景,没有多少枪林弹雨的大场面,而是围绕一辆幽灵般神出鬼没的白色虎式坦克和一个犹如坦克之神附体般的苏联士兵之间展开。

  在一个无神论国家,苏联的战争英雄却多多少少带着神的光环,一个可以和坦克对话,可以听从天上坦克之神引领的,全身烧伤90%以上还能奇迹自愈的坦克兵,发誓要找到炸毁无数苏联坦克的白色虎式,并k.o它。两次面对面的交锋,两次各有机会,双方却都没能达成最终目的。随着二战结束,白虎更加彻底的消失了。

  影片最后,在小胡子的谈话中,为了拉拢更多的欧洲国家,他甚至说出了:我一直爱着犹太人。也再次证明,德国依然视俄国为最大敌人。代表德国战斗精神的白虎,可能隐藏20年、50年或是100年,有如神助的坦克兵依然警惕着,时刻准备着。

  世间的战争从没停止过,无论何时何地。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白虎》影评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