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极面试》经典观后感集
《终极面试》是一部由斯图尔特·哈泽尔丁执导,卢克·梅伯利 / 科林·萨蒙 / 吉米·米斯特雷主演的一部悬疑 / 惊悚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终极面试》观后感(一):看完没看懂,交份试水的完整答案吧
因为看过很多分析猜想后发现没有信服而完整的,于是自己动手了。
推翻了一些不合理的猜想。
总结下看完电影主要可能有的两个疑问:
1、面试是否是一场重复的循环实验(即多次面试)。
2、除了影片结尾已知是BOSS的Deaf,是否还有人是安插的卧底,他(们)是谁。
先给自己的结论:
1、面试是重复的实验。
2、除了Deaf还有卧底,他们是Black和Dark。
↓这里是详细过程。
《终极面试Exam》(2009)—— 大脑健康操之谁是卧底?
要点:
1、为什么面试是重复的实验。
2、为什么判断卧底是Black和Dark,而White与Brown不是卧底。
3、屋子里发生的事真的是随机的吗。
4、我可耻的站了Deaf和主考官的CP。
感想:
影片安排的满满当当。剧情逻辑扣的很紧,许多镜头都具有多重的意思,几乎没有多余的镜头。
虽然Blonde面试成功,但我更倾向于失败的White是隐藏主角这种看法。
好丧,自己还是体会不到啥中心思想,感想也没什么说的。
其他:
1、长评没法保存成自己可见做草稿好烦哦。
2、打三星是因为觉得不好看。
3、豆瓣说少于140字的评论将在短评页面发表,憋字数好累哦。
《终极面试》观后感(二):如果是你,你有信心走到最后么?
八个经过精挑细选来自不同文化背景,拥有不同专业知识的高智商精英,将在一个密室里进行最后的考试,80分钟限时,只有一个人能胜出,当他们开始考试时,却发现试卷是一张白纸......
如此极端的环境设置,加上考验人性的题材,自然不能错过。这部片子没有让我失望。
八个决胜一个,每个人都对自己无上自信。其中一个中国人的“龙套”跑得甚至让人羞愧难当。她一句“I believe I can deserve”还没写完,就被拖出去了。典型的中国思维模式果然让西方思维厌恶啊。接下来便是其余7个相互合作又竞争的拼智商时间。印度人,一个真正的赌徒兼小人,深藏不露又老谋深算。白人,自私自利为了目的不择手段。黑人,情感有余而理智不足。黑发女孩,人类行为学和心理学研究者,也是一个屡做卧底又屡被揭穿的中智(在他们那群人中被我列为中等智商)羔羊。中国人,战战兢兢的“学生”。黑发女人,总结不出她有什么特点,她有光学知识。金发女人,冷静理智的代表。法国人,看起来懦弱但是真正的智者。
这些人用各自的方式寻求这个面试的问题。首先大家一起出谋划策从光的线索寻找答案,屡试屡败,还让白人把黑发女人的试卷烧掉,以至她淘汰出局。
矛盾也从此处展开。
印度人,小人,小人,小人。除了用“小人”来形容他,简直对他无语泪东流。藏了白人的药,恐吓黑发女孩,还妄图割破女孩的眼睛。这种赌徒式又心狠手辣的小人,在一般的正邪戏里往往担任的是邪恶势力,打不过就服软,打得过就残暴的那种。
黑发女孩真是可怜。一个受过行为学心理学训练的高级品种,可依然是被更聪明的人反复试验的优生物种。
黑人,姑且把他称作有同情心的人吧。可是这种同情又把他带到另一种残忍中,对白人的不满,让他失去理智。感情用事者。
棕发女人,冷静,理智,静观其变。也正是这样,一开始并不能让人注意到她。一旦发生事况,她总是处于观察者的状态,稍显无为。但是在需要她不得不行动的时候,她又及时行动。但这种行动并不建立在伤害别人的基础上。
法国人,一开始就说这场面试里看见的是自己。上帝式的寓言,哆哆嗦嗦的神态,让白人对其傲慢至极。被逼迫撕碎了纸片被提了出去。这种片出现这种人物时基本上他的定位也没有悬念了,一个痴呆似傻的人,说一些糊话,一般说来都是智者的象征了。以至以后让白人想起,其实法国人是有提示过的,那就是时间是可以无限延长的。那就是说,你可以用无限的时间动用更多的智慧去找到这个问题。
这让我想到一个更深刻的话题。那就是其实宇宙中的时间是无限的,而人类,却只拥有有限或者说只认为自己的时间是有限的。这样就让他们陷入了为了竞争而相互残杀的境地。人的聪明之处在于动用脑筋,打败敌人;人的愚蠢之处也在于动用脑筋,残杀同类。想想看,如果是你,你有信心走到最后么?
我认为这部片好的原因就在于,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更理智、公平、冷静、智慧、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结尾。因而使人心里温暖。善良而有智慧,才是赢得大满贯的终极面试法宝。如果还没有赢,我们唯一需要的,就是保持美好,静待时间流变。
《终极面试》观后感(三):不止是同情
也许我会是一开始就被淘汰的中国人,在看到白纸时不经思索地开始自荐,
我也可能是那个黑人,看到白人那么坏时忍不住出手;可能是DARK,看到白人快死时,会破坏规则去救他,
但是我很难成为那个白人,那个印度人,特别是最后的受聘者。
前两者是太坏,最后的胜利者则是我还有很多素质未能达到。
比如充分思索的能力,各类知识贯通的能力,在白人快死的时候冷静地利用身上的物件在规则内他救的能力,在被威胁时还能想着不输的能力。
特别喜欢这种密室的设计,人不多,事件不多,但是主线坚定,横向延展性好。
就像盗梦一样,如果说盗梦是一场饕餮盛宴,那么exam就是一顿美味可口的小菜。
《终极面试》观后感(四):这是为了活命……
那些说此片不真实的人……
那些说此片故弄玄虚的人……
那些认为为了获得一个职位而杀人毫无必要简直就是SB的人……
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看出每个人应聘这个职位的初衷,最明显的就是White、Black和Brown的区别,有人说不过为了一份高待遇的工作而杀人和冒着被杀的危险坚持简直就是傻逼行为,且根本不可能有这样的人。但是……我不知道你们看电影的同时是不是在端着一碗排骨使劲的啃又或者还在边玩着什么游戏,首先这样说的人就没有弄清楚Wh和Black应聘的最大目的。他们是为了什么?钱?为了钱当然不值得杀人,但是,为了自己的命呢!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如果你们本身生活中就是高举舍己为人的旗帜,并内心坚信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道理,好吧,你们愿意用自己的死来换取一个陌生人,甚至是前一分钟还想杀死你的人的生,我只能说你们太高尚了。剧中已经充分的介绍了,Wh和Bl都有病,而此病每小时都需要服药,否则只有死路一条。毫无疑问,这个药肯定是很贵的,而且,一开始负责人也说了,为了你们未来80年的生活,那些人年龄平均都在30左右,80年。也就是说,这份工作给予的不仅是金钱,还有时间,对于Wh和Bl来说,还有他们的生命。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Brown,他在Wh的威胁下,没有什么过激的反抗就选择了放弃,他失去的或许不过是一份诱人的工作而已。而如果Bl或者Wh放弃,他们失去的或许就是他们的生命。为了自己的命,做出什么样的事会令人值得吃惊呢……
《终极面试》观后感(五):Blonde 金发女的智慧 deaf的转折
看完这部电影之后,的确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心慌方"这类电影.但是
个人觉得心慌方看完之后更有一种让人窒息的震撼力. EXAM最后的结
局给人的感觉最多类似"致命ID"结局的感觉.眼前一亮,出人意料.
其实个人觉得金发女也是一个很有心机的女人.当然,white和brown也
给我这样的感觉.但是White一开始的张扬行为就很明显让人懂得,他不是
最终胜利者.他被轻易地打倒在地,捆绑住不得动弹,到最后却竟然拿起枪支
威胁所有的人,真是让我大跌眼镜.brown其实一开始和white一样,给人一种
智慧的感觉.与其说智慧,倒不如说是世故的圆滑.该忍,该说,该狠,他都做的
淋漓尽致.然而这部电影招的并不是狠的人,所以他也光荣出局.
最后,金发女,提起她的心机,务必先提到她的细心.倾听,深藏不漏,一路分
析却寡言少语.有人觉得她是个善于理清一切语言的分析者,其实我不这么
觉得,因为影片的结局,它就是要结局了.所以其实不是金发女,换做是任何
一个人,导演都会给他/她一个类似于柯南的镜头,所有线索一闪而过,然后
一切恍然大悟.
有一个细节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没有,当大家忙着营救发病的white时,
有个女的甚至因此于面试官交流被踢出去.可是在那个女的和面试官试图
交流之前,我们可以看见Blonde是犹豫了一下,拔下头上的发夹.假如她真够
聪明的话,应该在试图用发夹夹起药的时候,同时出声提醒大家,她已经有方
法拿出药了.因为当她拿出发夹开始夹药的时候,那个女的还未和面试官交
流.但是,不排除这是她的计划中的一部分呢,她其实也是抱着让别人先被淘
汰的心思,然后才开始夹药的吧?
这和EXAM最后招的同情心的要求,真的符合吗?每个人都袖手旁观,
这场EXAM最多只能选出相对不冷漠的人吧?
最后,很多人说猜出deaf是BOSS.其实我也有猜过,反常,寡言的性格,
总是无数悬疑片中最后的主角所必须..但是我不得不赞叹的是,他是被
white用其他方式淘汰出去的那个人,以至于让我的疑心打消,不再怀疑.
与致命ID中结局的车祸 有异曲同工之妙.
另外推荐一部出彩的 有带悬疑性质的片子."第六感"
《终极面试》观后感(六):本片的唯一moral: 看事情不要想太多
其实本不想写评论了, 在同类电影里这个片子顶多一般罢了, 可是看了很多十分有喜感的评论又忍不住写了.
其实这个电影结尾最大的twist应该就是那问题本身, 而那问题又是简单的让人扼腕, 这也是大多数人没猜出来的原因吧. 看完之后突然想起周伯通的左右互搏之术, 书中早已解释为什么最聪明的人如黄老邪, 黄蓉, 杨过都练不了, 那就是因为聪明人脑中杂念太多, 无法心无旁骛的去练这套功夫, 其实人生中很多事情都是同一个道理, 最简单往往就是最好的.
这个电影的高明之处似乎就在这里, 这么简单的问题, 电影里为啥没人猜的出来, 因为这些通过层层测试的精英们早已太过复杂太过事故了, 我相信就算早点有人猜出来, 也会被其他人以各种方式嗤之以鼻的dismiss掉吧.
当然还有一点, 这个考试考得也是应试人的耐心, 因为在提问之前已经说过了约法三章(看过的人都知道不重复了), 其中就有不许与考官交流这条, 因此考官说完了规定, 再说了问题, 问完之后如有人有什么问题, 也是不敢问的, 因为这就等于与他交流了, 所以即使有什么人当下就猜出了这是问题, 想回答也是行不通的. 若要成功的通过测试, 就必须等到80分钟过后, 能与考官交流时才可以回答问题, 这也是很多人忽略的一点. 所以最淡定的人无疑就合该是最后的胜者
================================================
至于重复试验神马的, 对此我只能摇头...同学们...您们这部电影是完全白看了吧, 人家编导都让您别想得太复杂了, 也让您看到想得复杂的后果了...为何还要执迷不悟呢...这电影又不是inception那么绕脑子
再说了 就算真的是实验(虽然是完全不可能的) 懂得心理学(或者任何实验原理)基础的人都知道, 实验的结果是subject越多越能得到有说服力的数据, 有必要花这么多精力拿同一群人, 洗脑再重复实验吗, 那只会让他们每一次都得出相同的数据罢了, 因为人的行为是有迹可循的, 相同环境相同对象, 得出相同或者相类的结果也是很必然的, 这样做实验再做一百次也是一样 不是徒劳吗?
==================================================
最后 既然是影评, 就稍微评一下, 其实我觉得电影前半段都不错, 完全是心理人物戏码, 而且这公司的背景也比较合理的解释了为什么这些人都这么削尖了脑袋想进公司, 想活命或者说想长命百岁的欲望绝对是比任何的工资和待遇都要诱人, 也更值得争取的, 所以这点我觉得编导已在有限的时间里做的很不错了.
可惜到了最后十多分钟...我不得不摇头, 片子开始落入俗套, 虽然有那个twist引人继续看下去, 可是其余的戏码实在够平庸够cliche, 如果一路非动作无打斗下去该有多好啊.....(当然也不能说真有多少动作, 但我个人喜欢看一路都是玩心理斗智的那种戏)
==================================================
: 那女心理学家显然是在工作(或家庭生活)中受挫或者很不满, 所以自虐, 也是为啥她想换工作. 而自虐一般都要选择在不易被别人发现的地方, 因此大腿内部是最好的选择.
还有片头那些...我觉得只是展现一下每个人的背景或心理特征罢了...没有必要想太多.
《终极面试》观后感(七):从梦的角度来解释影片
电影中的人物,在密室里进行面试。
1,地下密室代表人的潜意识
2,密室中出现的所有人物都是某个人的子人格
3,这个BOSS(那个法国人)是这个人的主人格,说明这个人的人格并不健全,这个人存在和别人正常的交流的能力,影片中他的自我解释是,他是一个科学家,这也是此人潜意识中的解释。
4,面试代表一种抉择,考验。所以电影安排了一场面试,此人的潜意识知道自己需要做出改变,考试中10个人的冲突是他潜意识中子人格之间的冲突。
6,影片中反复提到,这里只有一个问题。我认为这个问题就是,此人意识到自己人格不成熟需要改变,而又不敢面对自己,无法做出改变,所以他内心十分痛苦。
参照之前有评论翻译的文字(哪里来的,我没仔细看这片子。。):
“在这个房间里没有法律,有的只是我们的规则。
在你的面前有一个问题,你需要给出一个答案。
如果你试图与我交流(在影片中即为对摄像头讲话)或与保安交流,
你将被取消资格。
如果你有意或无意的图画你的考卷,
你将被取消资格。
如果你因为任何原因自己选择离开这个房间,
你将被取消资格。
有什么问题么?”
7,此梦中,做梦人的冲突非常厉害,子人格中有一个爱表现自己,话多,聪明的。把主人格(法国人)赶出了房间,此子人格和主人格正好相反。象征着,此做梦人,心中有个声音不断的嘲笑着自己,不断否定着自己。
9,虽然他杀死了黑人,不过又救活了他。表示无论他怎么想消灭这个密室里的人都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们都是他的一部分,他永远也杀不死他们。
10:表示答案只有1个。影片最后他找到了,代表懦弱的主人格找到了他潜意识中,沉着,冷静的一个人格。影片中他们的握手代表着,梦者的成长。
我看了之后,大体是这么理解的。
补充下:上面看有人说是反复试验。我觉得可以这么理解,做此梦的人,遇到了人生的瓶颈,潜意识在提醒着他,所以不断反复做这个梦,在警告他,需要成长。而梦者每天醒来的时候,或者被惊醒之后不久就把自己的梦遗忘了,所以,密室中一个女人格腿上有很多伤痕。
总体来说,还可以吧,这片子可以看看。
《终极面试》观后感(八):一部明显用力过猛的电影
明显是个烂电影,豆瓣前几名的影评都这么高分,应该是觉得烂的都懒得说了,我服务大众,来说说大家心里的话。
首先啥叫用力过猛,一个水杯掉地下了,碎了,怎么拍呢,第一次正面一个玻璃杯,碎了,马上给主角面部特写,极其痛苦的表情和动作,背景音乐响起悲壮的音乐,同时镜头慢放,主角双手捂住脸,跪下看着玻璃渣,最后镜头慢慢拉远,以远景结束。
自己脑补下这个镜头和场面,看电影的人一定觉得,cao,太夸张了吧,没错,这就是用力过猛,过度的表现一个主题和冲突,这不电影这个问题非常明显,而且也是同类电影常犯的错误,简单从几个方面说说。
第一是主题用力过猛,大家都能有感觉,不就是个工作么,找不到拉倒呗,至于吗,对呀,有人还把这个电影和《心慌方》《狙击电话亭》作对比,不说别的地方,就这一个基本冲突就有天差地别,心慌方里面您不走就得死,电话亭里面您不说就得被击毙,这里面呢,丢个工作,摆脱,这能一样么,所以,即使是导演从头到尾的气氛烘托,紧张的音乐,依然不能回答这一个简单又至关重要的问题。
再说说结尾,谁会这样设计面试,当结尾看到那个NO作为全局的答案,真心给跪了,就好像那个捡起废纸的人当选的找工作经典鸡汤一样,就这么个屁事儿,就能让你看出来这个人highly qualified啦,完全是意淫,莫名其妙,最终的大boss是最开始的那个弱者,这种模式很常见,估计也有很多人能猜到,关键是,您要这么写,逻辑得通顺吧,把这么个人放进去,逻辑何在,如果自相残杀中杀了他怎么办,把他放进去有什么意义,就是要考察关心弱者的话,放进去个傻子不是更安全吗?
电影中这样的设置比比皆是,要么是用力过猛,要么是过猛之后,没法合理解释造成的莫名其妙,各位网友各种剧情吐槽,我就不一一赘述了。
再简单的说下写人性这个问题,看有的评论说这个写人性写的深刻,我真无力吐槽,难道在危机情况下大家互相残杀就是写人性?那人性岂不是太好写了,是个人都会写,所以我们看到了太多这样的电影,封闭空间中,人们的猜忌导致的各种问题,但是这样的人性实在是太过肤浅和弱智了,更多是满足了人们的感官刺激,人性的思考少之又少,包括刚才提到的《心慌方》,其实这是一个很好的电影,但是他的优点我以为不全是人性的描写,更关键的是这个cube本身的隐喻非常深刻,同时里面的人物结构及其工整,张弛有度,一个貌似牛人死了,看似领导者,其实一个占有欲狂,最后的救世主反而是个傻子和话最少的人,但是这个电影,就如我所言,男的没一个正常的,这哪里是人性,基本就是动物世界。
其实在我看来,这种封闭空间,其实并不适合描写深刻的人性,原因也很简单,人性之所以复杂,是因为这个世界太复杂,各种价值观的冲突,道德和利益的选择,导致了人性的复杂,而在一个很简单的,和外界隔绝的环境里面,无论你怎么写,人性都会显得太过简单,即要么恶,要么善,其实世界上哪有什么好人坏人呢?
什么是写人性,一个中年男人,工作失败,忽然有了生活的起色,能破一个大案,还爱上一个女人,忽然发现这案子的凶手就是这个女人,怎么选择,没错,白日焰火,这才是人性,复杂环境下的抉择和无奈;一对夫妻3岁的孩子被杀害了,为了弥补感情,收养了一个孩子,多年后发现这个孩子原来是杀自己孩子的凶手的后代,事态如何发展,没错,我个人很喜欢的三浦绫子的《冰点》,这才是写人性,再去看看法国大革命下的冉阿让,去看看《罪与罚》,这些才是人性的复杂和深刻,而不是一群陌生人在一个封闭空间里面给你们几分钟自相残杀。
电影也许可以成为快餐,但是人性的苦辣酸甜绝对不是几分钟就可以尝遍的。
《终极面试》观后感(九):终极败笔
现在这年头好像什么只要和人性、心理扯上关系就会显得十分高大上,看完这部东西(原谅我用这个词)后,来这边看看影评,看到的都是对它“深刻内涵”的赞美之词。
......好吧。今天我们不谈内涵,我只想谈谈悬疑片最重要的一点:悬疑。在这部东西里吸引我看下去的最大悬疑无疑是那个神秘的、看不见的问题是什么,也正是它带来的动力支撑着我撑到了这部场景单一到极致,剧情创意也并不算新颖的东西的八十分钟,然后我等到的结果是——
问题: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正确答案:有。没有。
当你们看到这一幕的时候,脑海里难道没有跳出“我了个大槽”?
而我当时的感觉是:老子刚刚看到了这辈子最长也最冷的冷笑话。
首先我想问的是,这个“问题”,这个贯穿了全剧,所有剧情都围绕其发展的主要线索,为什么竟然是一个这样的@#¥?
这个逗比的问题,意义何在?
如果要说人性和心理的话,这个问题能搭得上边?
这个逗比的问题,意义何在?
对于导演想要表达的主题来说(如果有的话),这个极其弱智的问题起到什么作用了吗?
这个逗比的问题,意义何在?(因为很重要,所以说三遍)
我觉得,这简直就是编剧对观众的智商的无情嘲弄。当你满怀期待,希望得到一个震撼的解答的时候,编剧却露出了轻蔑的笑容:
“SB,听说过脑筋急转弯吗?”
是的,揭露最终“问题”应该是本片的高潮,但我完全high不起来,我所感受到的只有满满的恶意,影片剩下的时间我全部用来怀疑我看这东西花的时间是否值得。
在我看来,这剧情太醉了,很难想象会有任何公司以这种意义不明的问题来招聘人才。再说在剧情上,假如当时有个人的确有问题要问,这片子就没得演了。但很“巧妙”地,这个问题被无视了。
假如那胡子男嘴贱地说了一句“我有问题”,我就想问:老板你招不招他?如果老板说“招”,我就马上跪键盘去。
但这是在拍电影,大家很配合都没问。然后剧情才能进行下去,才能从中分析心理、人性什么的。我要说的是,对于这些东西的所有分析,或者说这整部电影,都建立在这个毫无意义的问题上:
“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终极面试》观后感(十):关于deaf(剧透慎入)
先放出结论,deaf受过打击,精神方面有创伤
在deaf被赶出房间之前,他的一切我们都能理解为装傻,但是在面试尾声,deaf同主考官一同走入房间,金发妹说了句:"你长的不像他(ceo在公众前的形象)"重点来了,deaf居然退了一步,躲到主考官身后去了!于是主考官开始讲解万能药丸,其间提到决定生产与不生产会使ceo受到常人不能忍受的压力,(这里需要说明一下,的确如此,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些大小毛病吧?如果真的有这种万能药丸,绝对是供小于小于小于求,凭一家公司无法生产出满足全人类的药丸,如果限量供应必然会引起更大的混乱,然而公布药方等于自毁公司前程,当全人类全都健康的话,还要制药公司干嘛呢?)
所以就是ceo无法忍受这种艰难的抉择公司内部不同派别的压力而精神崩溃。
再来看点细节,身为如此大公司的CEO,最后回到密室时居然连衬衫都没整理;说话不看人;说不来英语,而且是一点都说不来,实在是说不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