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于无声处》的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于无声处》的观后感10篇

2017-12-16 21:4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于无声处》的观后感10篇

  《于无声处》是一部由阎建钢执导,胡军 / 左小青 / 赵立新主演的一部剧情 / 悬疑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于无声处》观后感(一):关于信念、守候和爱

  云之东/文

  写评论久了,常常难于被一部电影或者电视剧真正打动,有时候觉得一部电影或电视从技术层面来讲是好的,但又习惯性的想要挑点刺,情感上的融入反而行远了。

  《于无声处》一开始吸引人的是戏肉紧、戏味足,单凭剧集努力作出80年代影像的调调在时下浮躁的电视剧市场已是难得,始终在无声处推进的悬疑感又吊足人观看的胃口。马东是观察者也是被观察者的叙事角度又让故事明暗两线的交界总是暗流涌动,并推动着情节一步步的展开。谁陷害了韩伟光,张文鸿为什么为敌特服务,老齐头何以是间谍,陈其乾究竟会不会被策反。在只能有条件的展现反敌特手段的前提下,这些疑问一个个显山露水,随着马东的视角铺陈开来,并和马东自身命运的起伏交织在一起,造就一张网,推动着人物和观众同时往网中央前行。

  在这前行中我停下来时突然发现,吸引我的已不只是跌宕和紧凑的剧情,而是人物的命运,是潜伏在故事和角色之下的内在。原来我已在不知不觉中,被他们的信念打动,被他们的守候打动,被他们的爱打动。

  信念是很玄妙,同时也充满温暖的东西,它总让你在关键时刻散发出一份摄人的正能量,所以坚守信念的人通常会让人在接近和了解之后不知不觉的迷恋,比如马东。尽管马东的造型有些许的老土,尽管马东的身份只是小小的保安干事,尽管他在202厂所做的事看上去也没有战争年代那么轰烈和惊险,但信念却赋予他独特的人格魅力,他潜入张文鸿的房间险被发现的时候,我们会替他捏把汗;他破译出敌特想炸毁核心技术的时候,我们会为他欣喜;他狠下心伤害冯书雅的时候,我们会为他难过。这春暖花开的年代,我们的物质和欲望肆无忌惮,信念有时候却渐行渐远。当马东带着他的信念出现的时候,我们仿佛看到了自己曾经闪耀的那颗初心。有时候,我们需要一个人,即使是一个虚拟的人来告诉我们,这个世界,终究是有信念存在。我们可以迷茫,可以走失,可以隐藏,但一定不要放弃,自己曾有的那个信念。

  有朋友觉得马东为了冯书雅放弃了自己的信念。其实不是,毕竟是和平年代,不若战争年代需要你一直潜伏,对于马东来说,阶段性的工作结束,也取得了成功,面对自己一生最爱的女人,面对自己已经残忍伤害过的女人,一个男人,想要守住自己爱人余生的幸福。何况他的信念,又怎么会轻易随着自己岗位的变换而消失呢?

  马东和冯书雅的爱是渐进式的,是润物无声的,是慢火熬制的,从交汇到胶着到炽烈。马东自行车送冯书雅到火车站,在火车站胡言乱语互诉衷情,充满年代感的深情与执着,配合火车站的人来人往和轻轻响起的音乐,真秒了那些所谓的爱情偶像剧。尤其是在马东曾经为了信念深深的伤害过马舒雅之后,我能理解他为什么为了怀了别人孩子的冯书雅放弃自己的事业。对他来说,冯书雅如今的不幸,某种程度上是他一手造成,那么这一次,他要给冯书雅幸福!

  胡军、左小青和赵立新演得真是拍案叫绝,马东的执着、坚守与无私,冯书雅的大气、知性与温暖,陈其乾的精明、坚持与软弱,无不有汁不味入木三分,三位演员三个角色三分天下,起起合合,让人看到故事,让人看到命运,让人看到自己。

  电视剧已进入收官阶段,除了马东、冯书雅和陈其乾二十多年后的重聚波澜重生,新加入的马承志(冯书雅儿子)和他的未婚妻茹柯,催生出新的反谍和新的悲喜。信念与爱,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又要裹挟着每一个人去向何处;在不一样的欲望年代,他们的坚守,一样让我们动容和哭泣。

  《于无声处》观后感(二):乐在其中的其,颠倒乾坤的坤,侬脑子瓦沓了?

  在本剧的贴吧里看到好多人在说,哎呦,这赵立新也太老了吧,这眼袋,这皱纹,剧组就不能找到一个稍微年轻点的?

  很多人就在反驳啊,这说明他演的成功啊,操着上海口音让很多守在电视机前的人记住了这张老脸(在芒果卫视看到的一些诸如古剑和少捕这种热剧,灯光打的每个人脸上都是没有瑕疵,洁白一片,拜托请把赵立新也放上去美白一下何妨?)

  赵立新才46岁,坐在47的胡军床前,和胡军的褶子一比,发现胡军大叔还是被年轻了不少的,老爸不咋看电视剧,都瞎说,看着来了一句,呦,这李云龙这下眼袋啊。。。我在一边呵呵一笑。

  一部满是逻辑BUG和场景漏洞的剧集能够让人守着看上2小时,说明这部剧中几位主角和老戏骨们的支撑是功不可没的。当然喜欢看古剑里的煞气少年没有表情的坐在那里淡淡的装13或者继承者里长腿欧巴的微微一笑的筒子,请无视我的言论。

  陈其乾被人戏称嘴炮哥,每一个有他的场景总是少不了碎碎念和小聪明

  南方人爱干净,喜欢把东西码的整整齐齐,同时把自己打扮的一尘不染,油光粉面。好像不这么做,人生都不对劲了一样(曾经在部队里,我一个浙江的战友,和我一个班。脸歪嘴邪人贱,可就是在整理内务上条条有理,包里的衣物都叠的整齐,那次排长来检查,看到他的包,连连点头,恩,是个干大事的人。然后翻开我的包,就对我说了一句话,你这就是狗屎 - -)

  仔细,认真,讲小节,重心事,有时候是好事,有时候就成了让人诟病的细枝末节。冯书雅为何跟他同窗又同事却没有在本剧一开始的时候对其产生男女感情。陈其乾瘦小不帅是一方面,可人的性格却成为了主因,有些事没必要讲出来或者表现给女方看,可偏偏陈其乾把南方人内心羊肠小道发挥的淋漓尽致斤斤计较又百般纠缠,冯书雅会喜欢上他才怪。

  回头看胡军虎躯下的马东,虽然隐藏的身份是一个小小的保卫科干事,可金子这种东西放在同样颜色的粪便里依然会让打扫卫生的洗洗干净放在兜里收藏,国安出品下的保安,总是比混吃等死的厂内保卫要来的质量高的多。所以陈其乾要想从条件尚可的北方爷们手中夺下书雅这种优秀物种,只有脑子是不够的,努力+真心+运气方能抱得美人归。

  所以在当时那个年代,马东也不一定就是绝对的优秀条件,冯书雅喜欢马东绝不单单是马东的1米85和威武身手,主要的是和她有着共同的爱好和人生理想,爱情本来是件很单纯的事情,尤其在那个年代,同喜欢一本书,一个电影,有同样的追求,这样就能过一辈子,别无他求(都教授毕竟是个外星人,距离广大女性同胞比较远,都退而求其次,要么长腿,要么有脸蛋,要么口袋里有钱。大家都是21世纪的新人类,务实呗。那个年代的朦胧氤氲,还是不要的好。啥?想过那种生活,侬脑子瓦沓了吧。。。)

  马东被塑造成了伟大的接盘侠,并且绝了后,还替陈其乾这个小赤佬把孩子养成了高富帅。在现实生活中也许是反着来的,一般是陈其乾这种屌丝男被马东这种女人背后的男人绿了帽,养了孩子,喜当爹。

  陈其乾的苦恼诸如门户不对等,口袋里没钱,家庭不完整还有自身在地位以及长相身高上,这些等等之类的问题放在现在变本加厉,成为了很多撸管男心中挥之不去,召之即来的噩梦。陈其乾努努力还是把书雅放到了自己的床上,可现在这种没钱没势没身体的人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喜欢的女人躺在了别人的床上。不知道看到了马东这种伟大的行为,众屌们有没有心怀感动期待着2015年往后还会有这种雷锋同志的出现。。。

  在央剧里使用方言而且让人欲罢不能的不多见,曾经2000年左右的上车走吧里黄渤的自然表演就让人印象深刻了。所以在我心中所认为的最高大上的电视剧就是像这种在很多方面缺钱或者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还能够用演员的自然表演和方言小调吸引观众不换台,这已经是高和闫编剧导演的最大成功之处了。

  在这部剧里,刘威的王科长去省城开会,左小青的冯书雅偷听马东都楠谈话,和胡军的卖力表现,都让人印象深刻。可最让人记忆犹新的,却是那个远了又远了的、拿着录音机不敢摔的、为了书雅满厂疯了似的、捏着电影票唏嘘人生的、那个爱干净的老面孔——陈其乾

  《于无声处》观后感(三):于无声处的隐藏剧情——汪都楠

  汪都楠与马东诀别之后,渐渐淡出了马东冯舒雅的视线,冯正在为蓝鱼的设和厂里的人一样计忙前忙后,马东也在一步一步接近真相,陈其乾也在欲望威胁和良知中挣扎

  A国间谍正在密谋炸掉工厂,陈其乾被带上了那辆有去无回的汽车。

  当陈其乾还处在昏迷状态时,最先赶到的是汪都楠,没错就是她。其实汪都楠是S国安插在工厂里的特工。S国为了和A国抗衡,也希望牢牢把握住中国这颗摇摆不定的棋子,从而赢得冷战的胜利

  国招募了汪都楠,因为她可以很轻易接触到冯家。当S国意识到国安也介入其中,便派汪都楠接近马东,希望在掌握蓝鱼的设计资料的同时监视国安的一举一动,并且同时干扰A国的间谍行为。

  当S国通过汪都楠了解到蓝鱼项目的完工对S国更加有利并且产生不了什么重大威胁,就转而让汪都楠的任务中心偏向干扰破坏A国的行动。

  汪都楠检查了受伤的陈其乾,发现他并没有携带着蓝鱼的相关信息。此时A国的接应团队感到,汪都楠寡不敌众,无法救走陈其乾,只好自己脱身。

  由于汪都楠一定程度暴露了自己,只好暂时静默一段时间,这一等就是二十多年。

  当代号老鹰的茹可通过承志进入了冯家,此时已经成为R国的当年的S国觉得这一定是A国又要有所行动。于是再次唤醒汪都楠,让汪都楠几乎和茹可同时进入冯家,监视A国的一举一动,并且同时刺探蓝鲸的情报。

  当汪都楠了解到A国不仅想获取蓝鲸的集成芯片,同时也想了解到中国自主开发的系统是如何在S国的退役航母上运作的,这一举动同时威胁到R国和中国的利益。汪都楠也领命暗中监视茹可的一举一动,并同时上报给R国情报部门,再通过R国和中国高层的情报交流传达给国安。

  其间,汪都楠通过和茹可一起打扫冯舒雅书房,观察茹可是否得到了情报的确切信息,又在茹可和承志出走的同时,一起出走跟踪监视茹可在冯家之外的安全屋地址。这也是为什么马东最后能找到茹可的住处,为什么会怀疑这个女孩儿

  这一切都是由于汪都楠在暗中默默地监视着一切,连马东和国安都没有察觉。

  当国安抓住雅各布,和茹可,看似一切尘埃落定,但是R国和无数R国的特工,就像汪都楠一样,以一个最不容易被怀疑的身份,潜藏在渤东的每一个角落……

  我是胡扯的~!

  《于无声处》观后感(四):陈其乾,一个一生抗争的小人物

  陈其乾:恨其不争,哀其不幸,

  幼时的贫寒的年月,形成了一种自卑的个性,却也坚韧不屈

  求学时遇上了自己喜欢的人,勇敢的追求,不放弃,可惜爱不是一个人的事

  202工作时成绩优异,但也由于自卑,过于看重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心胸受限

  被迫成为特工之时,挣扎摆脱过,可以命运的大轮难返,还连累了自己心爱之人

  20年异乡客,苦难吃尽,为了一个念想,重回久别之地,百感交集,苦不胜收

  执行任务之时,接触到自己20年未识的儿子,从利用到怜爱,父爱如山

  最后的最后,为了自己的最爱的两人,为了自己的“自负”,为了自己的一步之差,结束了自己

  命运多舛,一个只想做个小人物的人,不得不做个大人物,一个像自己和爱的人都好的人,结果天不遂人愿

  是命运捉弄,还是自作孽不可活,由得他人评说,怜其苦难,一路走好。

  《于无声处》观后感(五):中国版《国土安全》?别逗了!

  从现象级的国产剧《潜伏》开始,近些年“谍战” 成为电视荧幕上最火的题材。考虑到这一类型的国产剧佳作频出,可以说谍战剧代表了当今中国电视剧最高的制作水平。

  由高满堂编剧、阎建钢执导的《于无声处》,在谍战题材上的新意是“新视觉现代国安题材”,“新视觉”这种唬人的措辞我们不吃,但“现代”两个字确实吸引人。要知道,近些年的谍战剧多是年代剧,《于无声处》最大看点是如何把国安题材放到建国后。

  有媒体把《于无声处》叫做中国版的《国土安全》,这其实是非常有趣的一个对比。同为国安题材的美剧《国土安全》,是近些年最优秀的美剧之一,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也把它当做沙发剧。《国土安全》的最大魅力,是它把谍战和反恐题材,巧妙地融入了当下的语境中。在剧中,CIA的精英们在美国和全球范围内游走,伊拉克、伊朗、阿富汗,直到欧洲和美国本土。如果有所谓的“新视觉现代国安题材”的定位,那么《国土安全》是毫无疑问当得起的。

  那么,问题来了。《于无声处》真的是中国版的《国土安全》吗?恐怕要让谍战剧的粉丝失望了,它非但不是,而且和什么“新视觉”、“现代”距离极远。事实上,谍战、反恐在《于无声处》是次要的存在,故事的主线更像是一个爱情故事。

  和夏雨主演的《我们的八十年代》,或者郭晓冬主演的《工人大院》一样,《于无声处》更像是一部工人题材的爱情剧。整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工厂里,尽管时代上它发生在“现代”,但是你可以把工厂理解为穿越剧里的皇宫,这是一个封闭的、独立的故事背景。所有的故事和人物,都像是云端的存在,不具有起码的现实关联性。

  在《于无声处》的军工厂里,所谓的“现代”其实只具有时间上的意义,它与当代下的现实没什么关系。在胡军扮演的马东身上,时代的烙印局限在国产大厂上,在这个封闭的背景下,有限的几个人在发生爱情和斗争。至于马东作为国安特工,反而更像是一个功能性的身份,只有在剧情需要冲突时,它才被拎出来使用。

  与其说《于无声处》是谍战剧,倒不如说它是工厂爱情剧。剧方一方面在放大“现代谍战剧”,另一方面又受限于题材的特殊性和敏感性,谨慎地在审查规则之下如履薄冰。此剧的总制片人隆晓辉说,“如果对国安工作进行全景式展现,反而不合适,而如果夸张地表现反间谍的工作,也很容易让观众对反间谍工作产生误读。”你看,这就是“现代+国安”带来的问题,我们能体谅监管带来的尺度压力,但也不能接受挂着羊头卖狗肉的国安题材。

  在谍战剧泛滥的今天,《于无声处》把时间放在了建国后,这当然值得肯定。但是更严厉的监管带来的压力,和剧作者薄弱的创作能力,都让“现代”两个字无法落到实处。至于中国版的《国土安全》之类的宣传和评论,我们只能呵呵一笑:别逗了。

  @澎湃

  《于无声处》观后感(六):晓得不晓得—《于无声处》

  国安局。提到这个词不由有种万籁俱寂的感觉:神秘,庄严,不可直视。而刚刚在央视结束的年代大戏《于无声处》算是一部直视国安工作的电视剧。“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而我已飞过”。当然,他们没并没有飞过,他们只是默默地防患于未然,他们所做的一切就是让一切变得似乎从未发生。

  但无论晓得不晓得,那些痕迹实实在在地改变了很多东西。

  电视剧基本分明暗两根线,明线是国安战士忙碌的身影,暗线是国安战士马东在新时代的“卧底”。而作为“卧底”的马东甚至差点因此失去心爱的姑娘。但是相对于那些在解放前战斗在敌占区的前辈,马东打打羽毛球,和厂里的轻工喝喝小酒打打群架。他用那些喧嚣的声音掩盖了无声处的“刀光剑影”。

  唯一不同的是他有个很喜欢问“你晓得哇”的朋友:助理工程师陈其乾。

  在说陈其乾之前,还是要说一下马东和陈其乾共同深爱着的冯书雅,这个喜欢朦胧诗和《简爱》的女孩

  她也是漂亮的姑娘,她只需要对着马东说“我戴着这块手表好看吗“就可以兵不血刃粉碎马东的抵抗;同样是这块手表的不知所踪让陈其乾无视机床的油腻灰尘,罔顾厂里就此做出的处分处罚而四处寻找。陈其乾甚至已经不止是要寻找手表,他几乎变成了那块手表。那么,我们来聊聊这块“上海牌”手表。

  陈其乾总是把自己打扮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里面的假领头,外面的蓝袖套,毛衣不会束在裤子里,骑自行车也会用木夹子把裤腿别得一丝不苟。然后得意洋洋:这个假领头剪得好哇,我的本事老好额。

  记得他带马东去夜大的第一个晚上。当马东抓耳挠腮的时候,他忽然越众而出。马东正觉得这个上海人是不是疯忒了啊?冯书雅笑着说:他是老师。

  讲台上的陈其乾侃侃而谈,谈笑风生。他居高临下地看着站起来比他高大壮实的马东,他抬了抬眼镜,暗暗窃喜。

  他是不会哈哈大笑的,他只会偷偷地嘲笑一下,然后就会掩饰自己的骄傲:没什么的啊,老正常的啊。当然,如果你真觉得没什么,他悻悻之余,也许也会直责:想不到他们真的不晓得,以后还是得说得更清楚一点啊,否则他们错过了我的优秀,多么替他们惋惜。

  陈其乾算是百艺皆精,无论是羽毛球还是朦胧诗,可以瞬间从门外汉而登堂入室。当然,这些爱好也给他带来了很多快乐,但最根本或者说最主要的快乐,是他可以在冯书雅的面前博其一笑:

  【书雅,我为了你什么都愿意去做,我可以去卖血,但他们不让,他们说我贫血】

  【我终于抱到她(书雅),和梦里的一模一样。】

  陈其乾在主流思维——“男儿志在四方,男儿工作第一,男儿怎能儿女情长……”的层层罗网之下,瘦弱的臂膀想抱住的,想抓住的,只是她的笑容,甚至只是她的背影。

  在之后的婚礼上,在洞房之夜里,陈其乾近乎洋洋得意地说:你们都没有想到我一个来自崇明的乡下人可以娶到总工程师的女儿吧?谁都不看我,我自己都觉得做不到啊。

  这种洋洋得意一般可以理解为小人得志,但是在陈其乾身上,更多的却是百味杂陈,冷暖自知。在深夜里,于无声出,他应该无数次地反问自己:侬晓得哇,你行的,你做得到的。但天一亮,他还是得压下所有情绪,堆上笑脸。

  而冯书雅似乎变成了一枚奖章,他的论文可以被剽窃,他的职位可以被压制,但如果得到了冯书雅,他就摘下了厂花,校花。他就和众人的目光离得那么近,他甚至不奢求被艳羡,只要被看到就可以心花怒放:

  那远了又远了的,是他

  那近了又近了的,是他

  舒婷《诗人与诗》

  这首曾经被他当作追求冯书雅利器的诗可以做为他的墓志铭。

  暗渡陈仓也好,乐在其中也好,陈其乾其实最渴望的还是“扭转乾坤”。

  推敲马东的真实身份,追查张鸿文的蛛丝马迹,他总觉得自己可以做一点惊天动地的事情。力挽狂澜之后,可以笑着说:这没有什么,这不算啥。

  故事到底还是属于马东而不是陈其乾的,对于马东所代表的无名英雄究竟干过也许永远无从知晓,哪怕再多的尘封机密档案被解禁。我们也许更多的还是像陈其乾,渴望在生命中的某个时刻去扭转乾坤,却影响一点点天空的轨迹。

  《于无声处》观后感(七):于无声处——一部讲述中国国安工作的电视剧

  《于无声处》这部剧看起来还是蛮不错的。本剧可以了解些国安的情况。左小青在《人在囧途》中演的贤妻良母形象非常成功,但没想到还有这么大的进步的空间,女神冯舒雅姿态确实优雅。另外由赵立新饰演的陈其乾给人的印象深刻,起先耍小聪明造成了不少尿点,后来变身王者,霸气回归。

  《于无声处》这部剧的亮点是女神冯舒雅以及呆萌陈其乾,但作为谍战片显然不够劲,感觉导演光看了些侦探小说就敢拍。作为在CCTV-1黄金时间上映的谍战电视剧不觉得太幼稚吗?尤其是大间谍茹珂居然那么轻易的就上当,费了半天劲花了一千万居然窃取了一堆无用的数据,让观众情何以堪?左小青饰演冯舒雅

  《于无声处》观后感(八):《于无声处》:"硬"是外壳 "柔"是内核

  独特新视角,国安反谍题材,《于无声处》的"新"首先触到了我的神经。抛却印象中谍战剧地下工作者的草木皆兵,少了每日如履薄冰紧张气息的刻意营造,《于无声处》还原国安侦查员的状态,更接近生活本身,真实落地。"冷"和"硬"的外壳,年代质感、细致温情,让剧更具韵味。

  80年代中期,为确保我军工核潜艇研制重点项目“蓝鱼”工程顺利完成,马东以保卫干事隐蔽身份进入202厂秘密侦察,以该侦查破案为线索,开始了一段时间跨度长达三十年的人生故事。三十年跨度,本身就是戏。“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作为“礁石”潜伏的马东默默在202厂完成着自己的重大使命,“江上有奇峰,锁在烟雾中。寻常看不见,偶尔露峥嵘”来形容《于无声处》的表现形式最恰当不过,一部平常心的国安剧,让观众在平凡中见伟大。马东与冯书雅的从朦胧到坚守的爱情气质也给该剧增色不少,“听惊雷”之余绽放出只属于那个年代,又能打动每一代的浪漫之花。

  从题材上来说,若要赋予一部剧文化情怀,古装剧会有它的先天优势,历史气息、古典情怀也更易表现。而谍战、反谍、国安、悬疑,这些关键词下,更多的是血脉喷张的力量感,而鲜少有文化的沉淀和质感的细腻,国安剧《于无声处》远远看去会以为是一部男人戏,而深入其中才知,这硬题材外壳下的温度情怀同样动人。

  有神秘更有温度,在生活中诠释生活质感,不紧不慢,紧张中更有细腻柔软的人性化表达,《于无声处》的特色与魅力正在于此。不同性别、不同群体都能找到观剧点:在本剧开播之初,在专业人士中间就掀起了关于于无声处的“告密者”的话题探讨,影评人司马平邦认为剧中角色陈其乾举报情节显得神秘而鬼祟,时评人郭松民则认为这是“人们在国家利益和个人自由、个人隐私之间进行选择时的犹豫心态”。无论是表演形式还是人性分析,《于无声处》的演员恰如其分地用形神表现出了另一种职场斗争心态。马东也是时而鲁莽冒失的性情中人,在《于无声处》中,演员们“在试图还原国安工作人员最本真的面目,赋予每个角色最鲜活的性格特征和最接地气的生活气息,具有更现实的面目和更世俗的姿态,他们有血有肉,有喜有悲,有生活有爱情;他们也需要为梦想努力奋斗,也需要向现实无奈低头,他们是一群伟大的普通人”。而事实是他们的确做到了。

  一面是“礁石”的隐匿刚毅,一面也不乏惊雷下的浪漫之花。《于无声处》的场景设置勾起很多观众的“怀旧情结”。马东与冯书雅不打不相识,两人从欢喜冤家到志趣相投,读朦胧诗、送手帕、二八大杠自行车定情,生活中的小情趣自然流露,桥段温情,让人重温八零年代的那份纯真。服化道更是尽显年代本色,海魂衫,喇叭裤、蛤蟆镜,搪瓷杯,凤凰自行车,大三洋收录机,剧中无论是人物造型设计还是场景道具选择,都充满了浓浓的怀旧风,蓝色工厂服、自行车、格子大衣、尼龙裙、粗织围巾等众多复古元素也引起不少网友的集体怀旧与大厂情结,其间的生活气息吸引了不少女性观剧人群。白色的栅栏、金色的沙滩、铺满落叶的金黄色街道,与黄海一起汇聚出花园般的浪漫之地。随处可见的异域风情建筑,处处透露着浓郁的历史人文气息。特别是在柔光灯下马东与冯书雅的一段“简爱”表白,令网友欲罢不能——“70后的文艺范儿,无情地碾压各0后的浪漫值”,有网友表示“看于无声处第六集,书雅和马东的感情戏意外地让我感动了,原本我只是冲着谍战的题材来看的。这就是我向往的纯朴清透的感情啊,但现实中要坚持要有多难”。坚忍的责任承担、最烟火气的生活,有最具张力的人物关系,构建了这段国安的新故事。《于无声处》4月28日登陆央视一套黄金档之后,五一期间暂停播出更是吊足了观众的胃口,不过,5月8日江苏卫视1.5轮的联合播出又将收获一批新的观众,。

  《于无声处》的刚柔相济一如那首深沉大气的片头交响曲《信念与青春》坚韧而执着,一如片尾主题曲《转眼一生转身一世》的柔情如梦,国安剧《于无声处》踏踏实实地呈现一段犹如在身边的故事,那远了又远了的是他,那近了又近了的是她,于无声处听惊雷,于无色处看繁花。(小城小七)

  《于无声处》观后感(九):一次愿意流泪的观剧体验

  本片我喜欢的有三个地方,一个是:马东与书雅之间的感情线,一个是陈其乾对书雅的痴恋,一个是陈其乾被金钱吞噬和陈其乾利用金钱诱惑他的儿子。

  一,马东与书雅之间的感情可以归结为两个词 “克制”与“无畏”。“克制”说的是马东在得知自己执行的任务可能会使书雅受到伤害的时候,不得不压抑内心的情感选择绝情与书雅划清界限,选择成全陈其乾的痴恋,可能这样对书雅来说是不公平的,但马东的行为称得上是大爱。“无畏”说的是在陈其乾死后,为了书雅的声誉和今后的生活,当然主要还是马东并没有放下对书雅的爱,马东在自己热爱的工作与心爱的女人之间选择了书雅,我相信这是一个痛苦的选择,是一个无畏的选择。

  二,陈其乾对书雅的痴恋行为i额简直是所有男人青年时期遇到自己心中女神的典型表现,但陈其乾比一般人更沉迷其中,沉迷到可以付出自己的生命来保护书雅,虽然知道书雅并不是很喜欢自己,但还是心甘情愿的付出,书雅对他的一点点赞许都能让他高兴好几天,这种卑微与痴情的爱恋,让我看了都忍不住想哭。

  三,“金钱诱惑”这个剧情是从始至终的,我想也是导演想表达的一个观点,被贪欲所腐蚀的人必将被贪欲所吞噬,这种人所信奉的金钱至上,金钱万能的思想终究会在一些人身上失效,陈其乾对其儿子利诱的剧情也是对这类人的一个讽刺,我不知道这算不算因果。

  总之你怎么看待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就会怎么对你,无论何时,心存光明。

  《于无声处》观后感(十):《于无声处》:国产谍战剧的新高度

  电视剧《于无声处》在完全没有一线当红偶像演员的条件下迅速成为街谈巷议的热捧电视剧,各大论坛和网站也对其赞赏有加,我也跟风在周末花时间点开了第一集,没想到一发而不可收拾。美剧般的剧情发展节奏让人很难按下暂停键,我在两天之内便看完了目前更新到的第十三集。

  好看!

  也可能是我看电视剧比较少的原因吧,我觉得《于无声处》无论从剧情、演技还是制作、剪辑方面都是属于国内比较走心的作品,从它前期鲜有的宣传造势也看得出这部作品对自己质量和内涵的信心,用不着为了赚钱先使劲吆喝。更难能可贵的是,这部被简单称为“谍战剧”的作品其实将“谍战”这个题材升华到了新的高度,让人耳目一新:首先,它摆脱了战争中反间谍的老旧题材,转而指向改革开放后和平年代的国防军事机密安全,令人耳目一新;其次,它将时间跨度从普通谍战剧的“一年半载”拉长到了三十年之久(虽然后面还没看到),情节更为饱满;最后,也是让我最欣赏的一点,《于无声处》将谍战剧中很巧妙地融入了喜剧、悬疑、爱情、犯罪(甚至还有点儿动作),让观众在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中可以稍作喘息,各取所需,节奏感的把握令人拍手称赞。

  提到谍战剧就不能不去提最早最经典的国内谍战片《潜伏》,潜伏的编剧和孙姚两人的演技一直是这部老牌经典中的精华部分,但《潜伏》最大的不足便是场景太小,镜头太窄,让人一看就是在摄影棚拍出来的,不敢放远景。《于无声处》大胆地将大量八十年代的场景和道具搬到了比较广的镜头里,虽然无可避免地出现了大量穿帮镜头(满街的高档轿车和家家户户的空调室外机最为显眼),但是瑕不掩瑜,这些瑕疵几乎没有对作品的整体效果产生任何负面作用。而且,除了这些难免的穿帮之外,其他道具大到横幅标语,小到桌椅板凳,无不复刻了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面貌,制作之精良足见剧组之用心。

  十三集过后,我对后面的剧情更加期待,尤其期待现代戏的部分。我从来不去看剧透,也无心在这里透露前面的剧情。有时间跨度的作品对演员来说挑战不小,尤其是三十年的心理变化对演技是极大的考验,如果演员给我们的感觉是几个月拍出来的,那对于演员和作品二者而言,都是巨大的失败。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