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一千零一夜》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一千零一夜》经典观后感10篇

2017-12-19 20:0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一千零一夜》经典观后感10篇

  《一千零一夜》是一部由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执导,尼内托·达沃利 / 弗兰科·奇蒂 / 弗兰科·梅利主演的一部剧情 / 喜剧 / 奇幻 / 情色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千零一夜》观后感(一):《一千零一夜》——帕索里尼的诗意世界

  ——“那个夜晚,刚开始是痛苦的,结束时却是甜蜜的” 《一千零一夜》是帕索里尼于1974年拍摄的生命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与前两部有所不同的是剔除了很多的戏谑成分,转为更多的是诗意的叙述以及对于人类原本的爱欲面貌的赞美。 故事以阿拉丁和祖玛笃的爱情为主线,同时引出多条支线,国王和王后对于真爱的一场赌博,证明了欲望与爱情的平等性,是能够抛弃阶级差别的,这是帕索里尼对于人类本来面貌挖掘的第一步。在祖玛笃被奴隶主抓走后,阿拉丁开始了疯狂的寻找,而祖玛笃阴差阳错地当上了一个王国的国王,运用机智将两个仇敌杀死,两个仇敌被用十字架架起来的画面构图令人叹为观止,随后阿拉丁遇到了一个女人,她将阿拉丁带回家,提供给他食物,同时开始讲述书中的故事。泰西王子偶遇青年阿兹,阿兹看到一幅画总是哭泣不止,这幅画是他的表妹阿兹娜的遗物。原来阿兹和阿兹娜本是要结为夫妻,但阿兹却在结婚当天偶遇一位美丽女子,随即一见倾心错过婚礼,他陷入爱河,向阿兹娜请教如何得到那女子的芳心,在阿兹娜的帮助下,阿兹得到了女子的芳心,和她做爱了,而阿兹娜却悲痛不已,随后郁郁而终,但那女子原是个杀手,但善良又机智的阿兹娜用一番话保住了阿兹的性命,但他却不得不因为负心而惨遭阉割,这时候,他才真正地为阿兹娜的离去而痛哭。“忠心是好的,但不忠心更好”,似乎是导演更深入地挖掘人类欲望的想法,不忠心正是新的欲望的产生,而新的欲望往往导致的是原本的欲望惨遭阉割。泰西王子看出阿兹的画是出自一位公主之手,这位公主梦到了两只鸽子共同飞出牢笼,而雄鸽子却杀死了雌的,有此对婚姻产生厌恶,泰西王子决定造出一样的壁画来打消她的顾虑,他找到两位苦力,在造壁画的过程中,他们讲述了自己的故事。其中一位王子在送礼的过程中被打劫,靠装死逃生,他来到一座城镇,却被告知自己的文化知识并不能赚到钱,电影中的男人说到“他们只知道钱,你懂得砍柴就是最好的”,这无疑是对消费主义的极大挖苦,知识分子的地位已日益衰弱,社会的发展靠的是快速的消费增加资本,而砍柴正是最好的讽刺了。他在砍柴时,偶然发现一个魔窟,他与被囚禁其中的公主做爱,他想要救出公主,于是他召来魔鬼,自己却胆小地逃跑,最后魔鬼在他面前肢解了公主,他也受惩罚被变为猴子,在另外一个国度,一位公主舍身让他还原为人,他由此抛下王子身份,变成一个修行者。另外一个王子则是听天命出海航行,以外推倒山上的骑士,最终却要杀死一个无辜的男孩来偿还,最终他也变成一个修行者。或许是在说,推翻政权进行革命,最后总是由无辜的人来偿还,这正是令帕索里尼绝望的。影片最后,阿拉丁和祖玛笃获得圆满,影片随之结束。 帕索里尼在影片中依然采用大量的纪录片式镜头,并结合大量的史诗构图,呈现出一部粗犷而又诗意的《一千零一夜》。帕索里尼所要表达的既晦涩又清晰,这需要结合很多导演本人对于当时社会与政治的看法去分析,而粗犷则是帕索里尼电影的一大特色,为了揭示人类的本来面目,让一切变得原始,反而更是深刻,导演对于生命三部曲的最初想法,是以揭示人类的本来面目去反讽虚伪的消费主义社会,而事实上这么做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他所赞赏的人们,并没有机会看到或是理解这样的电影,反而这样的电影本身成为了导演本人所痛恨的中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消费品,前两部作品的某种程度上的失败,导致了第三部与前两部的诸多不同,而导演这次尝试了中东风情的拍摄,带给了观众更多的诗意的,画面的享受,台词一贯具有的帕索里尼的诗人风格和神秘的中东色彩相结合则是再适合不过。 生命三部曲作为帕索里尼饱受争议的系列电影,其实具有很多内在与外在的思考和审美价值,事实上导演最后一部作品《索多玛的120天》仅仅是生命三部曲的一种另外一个极端的表达,一个是天堂,一个是地狱,但导演从未脱离过他极左翼的战斗岗位,由此也造就了一个传奇的帕索里尼以及他的电影。

  《一千零一夜》观后感(二):帕索里尼的《一千零一夜》

  觉得导演兼编剧的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完美的诠释了这本书里想要表达的意思。

  书《一千零一夜》的故事起由于女人身体的不忠。一个国王因为目睹妻子的不忠,从此不再相信女人,并且对女人每天一娶一杀。后来是,一位智慧的女子用每天讲故事的方式救了自己和其他女子。

  电影里的《一千零一夜》,女人们或者男人们身体的碰撞只是“行为”,这样的“行为”发生,可能是为了表达彼此的爱意,也可能只是了清交易,或者是满足性欲的需要,又或者为了占有。

  影片里的人们不掩饰自己的欲望,明白的表达出自己的意思。女人们大多充满智慧,或者是先知,或者拥有一定的权力,而且能够按照自己的心意行事,相比,男主角们大多愚萌。

  我想,能够按自己的心意去做事,是与生息的环境最自然的相处方式,它出于本性,或者本能,或者第六感,不受他人指引,不因社会法规收敛或者强迫自己否定这些欲望。

  那么,在这“自然”的环境里,人们可以任意放纵自己的欲念吗?不能,甚至拥有至高权力的国王也不能。

  救人的公主消失在火里,王子面对死在自己刀下的少年从此踏上苦修的路,他们的父亲,就是国王,望着吞噬女儿的火焰,以及远去儿子的背影,在高于自然法则的神灵,或者无常命运面前,徒叹或者更遵守生命的法则。

  《一千零一夜》观后感(三):东方故事,西方阐述

  刚开始是怀着不耐心看的开头,就像《简奥斯丁俱乐部》里那个不耐烦的NBA市场经理,我竟被吸引的看完了整个125分钟。这个一千零一夜完全充满了东方式的因果智慧,同时又叠加了宗教,爱情,背叛,忠贞,人生,同性之恋等及其复杂的话题,在多个故事中穿插。这些元素通过帕索里尼这个意大利人的奇异之手,用罗马式的性爱直白语言畅快表述一番,颇有东西方集大成的味道。

  〈阿拉丁和苏玛洛的甜蜜重逢〉

  女奴苏玛洛得到挑选主人的自由,她挖苦了企图买她的奴隶主,选了穷小子阿拉丁,教给他性爱的快乐,并给他念了一个书上的故事〈爱情的故事〉。 

  阿拉丁没有听从苏玛洛的忠告,一个蓝眼睛的基督徒绑架了苏玛洛。阿拉丁哭着发疯寻找,一个伊斯兰宗教教母为了得到阿拉丁,帮他找到苏玛洛,却被强盗阴差阳错劫走。苏玛洛止住眼泪,善意的给看守逮虱子,拿到熟睡中看守的钥匙逃跑,大难不死。来到一处宏大的城前,被隆重迎接的人群接待,意外的成为了一个国王。

  远道而来的苏玛洛被当成神赐的国王,要与大臣之女结婚。这个女扮男装的国王一身繁复的披挂,坐在王宫里,新娘问她为什么一动不动。国王摘去头上的装饰,慢慢脱去宽大的袍子,露出女儿身体。她就站在那里笑起来。胖乎乎的娃娃脸新娘也捂着嘴笑起来,并且保证不泄漏这个秘密

  她一面寻找阿拉丁,一面向绑架自己的人和人贩报了仇。

  阿拉丁先被两个修女掳走玩弄,又被一个女人雇去做工,女人向阿拉丁念了个故事〈所罗门王子深爱疑虑公主〉,这个故事中又讲述了一个〈愚蠢的阿兹背叛忠贞聪慧的阿吉扎〉的故事和〈出家王子兄弟的杀身故事〉。阿拉丁在女人家忽然猛醒来,怀着痛苦的心又踏上了寻找上路了。阿拉丁 在荒凉的途中惊恐的碰到一头狮子,他会哭泣着呼唤着祖玛笃 对沙漠中遇到的狮子说:“你吃了我吧 吃了我我就不会再痛苦了。”在狮子的指引却下来到了苏玛洛的国家,阿拉丁在惊异之中见到国王脱下衣服变成自己的苏玛洛,两人历尽艰难终于幸福

  像所有阿拉伯的童话一样 分开是传奇的 寻找是传奇的 连重逢亦是传奇的。

  〈爱情的故事〉

  国王祭祀出游,国王的诗人弟弟找到三个少男寻找性爱欢乐。诗人弟弟衷心的笑道“我这里有两种爱,一种是让我的爱;一种是让我XX的爱。”

  国王与王后打赌分别选中一个美丽的少男少女,令他们陷入爱河。 他们分别找来两个他们认为是最美丽的人,并坚持对方漂亮,于是他们在不同的时间将其中的一个人弄醒,约定如果醒着的人爱上了睡着的人,那么那个睡着的人就是更美丽的,因为人总是喜欢更美丽的东西。结果是2个人在看到沉睡的对方的样子后都发出赞叹并与之做爱。国王和皇后认为没有人赢,因为这说明他们彼此爱上了对方。

  这种原始的生活方式从不经意处展现了生命的活力与张力,拍摄赤裸的性交镜头时,往往只是两句叠在一起的人体轻微的晃动,很好笑,抚摸身体的时候大笑,那是一种爽朗的笑声,没有低吟声或迷醉的表情,让人觉得他们的性是一种本性,天性,是美好,他们的行为不是受欲望的驱使的,不是想要占有获得对方,而只是希望拥有快乐。这样的予取予求因不掺入对利益的追求而纯粹化。看过影片的人都会有这样一种感觉吧,即即使有那些性交镜头及生殖器镜头,也会有“干净”的美感,一种原始的而又极其朴素的美,更恰当的说法是这是一种还没有受到后来的文明“浸渍”的美。就好像看到Eden园中的亚当和夏娃,见者想必都会爱上他们的吧。

  〈愚蠢的阿兹背叛忠贞聪慧的阿吉扎〉

  这位少女面容仿佛圣洁的圣母一般纯洁无瑕,低下头露出忧郁的表情,叫人无比怜惜。本来要和她结婚的表哥在婚礼当天见到一个姑娘,这个水性杨花的男人就立刻忘记了阿吉扎,在路上等了那个女子一天,最后灰心丧气的回到家里,阿吉扎听到恋人变心的事实,十分痛苦,可是她并没有露出丝毫不满,反而帮助表哥解出了那个女子手势的含义,阿吉扎要求表哥在离别的时候对姑娘说“上帝啊,请告诉我,对一个陷入爱情的男子,他该怎么做?”姑娘的回答是“全心全意服从,隐瞒他的过去”表哥把姑娘给他的画送给了阿吉扎,阿吉扎看着那幅画,留下了伤心泪水。……阿吉扎说“现在我们遵守约定”,男人和姑娘欢好的时候把这话告诉了姑娘,姑娘大吃一惊道“说这话的人现在已经死了”男人赶回去,果然阿吉扎已经死了,这个没有心肝的男人由于嫌葬礼仪式太长,又匆忙赶了回去,姑娘愤怒的说“你这样做小心报应”男人说出阿吉扎最后告诉姑娘的话“忠诚是一件好事,轻浮也是一件好事”,姑娘说本来决定要照这个男人的麻烦,可是阿吉扎的话让她决定放了他。但姑娘要求男人为阿吉扎祈祷,男人回去的时候被一个女人掳走,就莫名奇妙的和第三个女人生活了一年,且生了一个儿子,某天,老婆让她会去探望母亲,他立刻去找那个姑娘,姑娘看到他后大声斥责他,叫出一帮女人,扯断了他的性器官,负心汉终于得到了惩罚。被惩罚后的男人跑回去找母亲,向她忏悔以前那样对阿吉扎。

  现在还是觉得有一些惘然,为阿吉扎和姑娘谜语一般的对话和这个故事中三方情感究竟归属何处。那个男人在爱上别人的时候不吃不喝也不睡,还朝阿吉扎大喊“恋爱的人是不吃也不睡的!”一幅壮烈激昂的模样,可是看他对阿吉扎和第二个姑娘的始乱终弃,根本是个天性薄凉的人,叫人鄙夷。 愚蠢的阿兹 一次一次与身边的真爱擦肩而过 不知道把握 直到永远也没有反悔的机会。

  〈所罗门王子为疑虑公主解梦〉

  一位公主做梦一只雌鸽在牢笼里救出了一只雄鸽之后,那雄鸽却弃她于牢笼中不顾,飞着走掉了,只剩下她不断地在那里扑楞着翅膀(画面很美,配乐也是),从此不再相信爱情

  所罗门王子塔尤索打猎时遇到一个年轻人阿兹,阿兹向他讲述了自己同三个女人的感情纠葛,最后才发现真爱就在身边却已无法挽回的悲剧故事。所罗门王子听说之后,想解开公主的心结。 塔尤索发现阿兹身边有一张公主的锦帕,于是放弃自己的王子身份,两人一起去追求公主。

  塔尤索买通园丁,雇了两个不平凡的劳工在园中作画。 “三个迪塞尔……九个?不,我们只要两个就可以为你工作了。为了给神服务。” 塔尤索王子叫画师把房子画上美丽祥和的壁画,画里鸽子双双飞翔于蓝天。梦里的场景只是故事的一幕,后面却是美好的结局。完成了花园的重建。他把公主领到装饰一新的屋子,在她身边轻声道:

  “真理不存在一个梦里,而是存在许多梦里。”

  公主见到比翼双飞的画面,心中的忧愁尽去,两人得享幸福。

  〈出家王子兄弟的杀身故事〉

  两个劳工其实都是王子,他们讲述了各自的故事:故事娓娓道来。这两位本都是王子出身。

  其中一位,由于受到伏击,他的商队全军覆没,只剩他装死得以逃脱,来到了一个小镇上,无意中,他发现了郊外一处密室,不料里面竟有一位美丽的公主,她是被魔鬼囚禁的。寂寞的两个人紧贴在了一起……大概是一时肾上腺素分泌过多,他竟要求与魔鬼决斗,而在魔鬼出现之前,他听信公主的,还是逃了。可魔鬼自然会知道他是谁的,于是他被拉到公主前,当面对质。魔鬼要公主杀了他,公主坚决地把刀扔在了地上;而魔鬼要他杀了公主时,他虽把刀扔了,却连承认他认识这位公主的勇气都没有了……公主的眼里满是失望与绝望,她被砍掉了手、脚,还有头颅,而那个王子只能爬在一边,无奈地望着……果然,在爱情面前,是女人比男人更勇敢么?是女人更能够付出,哪怕是生命的代价?

  那个王子,看着魔鬼把囚困的公主手脚剁下来,又说一句“你的眼睛也爱了他”,把她的头也砍下来。他在一旁瑟瑟发抖,直是无可奈何看着情人被杀。帕索里尼还是有残忍。或者是命运的残忍,人世的残忍。

  魔鬼没有杀他,而是把他变成了一只猴子,看来他的悲剧并未结束。这只猴子跟随进贡者漂洋来到了东南亚的某个王国,他的访问书写得异常好,国王赏识他的才华,他受到了礼遇,国王的女儿发现他是人而不是猴子,还原他为原形,“你的灵魂比你的真实更陌生”,说完自己却化作了一团火焰……异常伤心的他脱下王袍,和一位僧人交换了衣服,从此浪迹天涯。

  命运统治着我们的生活,没有别的。即使有学识,有才华,当宿命袭来时,亦是唯有苍白与无力。

  还是在古东方,一位僧人从船上下来,嘱托岸边的青年商人,无论是谁,待会儿要来拿他的衣钵,就都给他。

  年轻的王子心血来潮,想要去海岛上探险,结果遇上了风浪。睡梦中的他大概是受到神的旨意,射倒了镇在岛上的骑士像,于是天下太平了。

  一个小孩说有预测他将在这一天被杀所以来这小岛避难,王子信誓旦旦地说要保护他,于是他们一起嬉戏,而到了夜里,睡梦中的王子大概又是受到了神的旨意(或者,他梦游),举刀刺向了那小孩,原来,预言是真的,也无论是谁,都无法逃过命运的魔爪,当然,命运要玩弄的就是那个王子,或者,它又是想成就他什么。国王来接王子回宫,下了船,王子在见到之前所说的那个青年商人脚下的破烂衣物时,便脱下了自己的王袍换上了它们,捡起了佛珠,从此浪迹天涯。世事无常,一切不过是宿命,是神的旨意。

  “有人说帕索里尼的电影很脏 而我却觉得这里有着性的美好 是最美好的形态 或许又是现代人丧失的对于性的某种审美。”

  “诗的语言,也是让帕索里尼着迷的一份子。”

  集锦并整理豆瓣影评

  《一千零一夜》观后感(四):《一千零一夜》:生命的陡转

  《一千零一夜》是帕索里尼“生命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它是这三部电影中叙事最完整的一部,也是三部中唯一一部帕索里尼没有参演的。帕索里尼在《十日谈》里演画家乔托的徒弟,并通过自己的见闻来织就影片的下半部,他又在《坎特伯雷故事集》中扮演乔叟来写出一个又一个戏谑恶俗的故事,但是在本片中他完全退到幕后了,把影片的主线让给祖玛鲁与阿拉丁两位主角。影片以二人的离奇的分合经历为主线,借片中人物讲故事的契机穿插了一系列动人的故事,这些间接的故事与直接的故事则从各个方面来诠释了自然情欲与命运间的抗争。

  影片尚未开始,荧幕上便展现出“真理并不是存在于一个梦中,而是在很多梦中”,这一句话如果浅层次的分析的话,应当是在暗示本片的叙事结构,也许每个故事都如同一个梦,整个大故事便是一场大梦,而真理是与梦共存的。

  阿拉丁在集市上被祖玛鲁选中,而此前祖玛鲁直白地讽刺了其他买主的缺陷,因此种下祸根。祖玛鲁拿着《一千零一夜》给阿拉丁讲了国王与王后的故事,他们试验了一对青年男女,来表明爱的平等,互为明镜,即如两个明月共处一个天空中,这个故事便消解了祖玛鲁与阿拉丁二人间的主仆关系,自然的情欲是不应受阶级的限制的。祖玛鲁交给阿拉丁自己织的锦图,告诫了阿拉丁不可交与蓝眼睛的人,可是命运注定要二人遭难,曾经被祖玛鲁嘲笑的买主囚禁了她,阿拉丁以与人交欢为条件打听到了她的下落,却在搭救时被小偷伪装成自己而掳走了祖玛鲁,从此阿拉丁踏上了寻找祖玛鲁的路程,而祖玛鲁阴错阳差地当上了一个国家的国王。而阿拉丁却在旅途中遭到众女的调戏,影片通过这些女性之口又讲了泰西王子的故事。

  泰西在绿洲中遇到了阿兹,每当阿兹看到了一幅画卷的时候便会流泪不已。原来阿兹与自己的表妹阿兹娜即将成婚,在他去邀请朋友的过程中爱上了另外一位女子,并因此耽误了婚礼,该女子给阿兹出了一系列哑谜,而阿兹也常因不知所措而懊恼悲伤乃至找阿兹娜出气,阿兹娜帮阿兹解答了所有哑谜并给阿兹各种告诫以帮助他追求到自己心爱的人,并在阿兹满足了自己的情欲后选择了死亡,阿兹得知后并不悲伤,而另一位女子告诉阿兹他所追求的女子知道他已有爱人并致其死去后会杀掉阿兹的,于是以保护阿兹为借口与他成婚并囚禁了他,一年后阿兹外出并见了自己追求的女子,作为惩罚,他被去势,并且每当看到她所赠的画卷便会流泪。但是这幅画卷的作者是丹娅公主,丹娅公主曾经梦到两只被捕的鸽子,雄鸽逃跑了而雌鸽死去,她因此而决心不与男性成婚,于是泰西与阿兹便潜入了丹娅的花园,并雇来两位工人为其作壁画。这两位工人又讲起了自己的故事。

  其中一位王子在经商途中被强盗洗劫后幸存,在陌生的城市中被告知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一无所用只能以伐木为生,在伐木途中他发现了魔鬼的密室,魔鬼在这里囚禁了公主,王子爱上了公主,并召唤来魔鬼,魔鬼当着他的面肢解了公主,并把王子变为了一只猴子,并被海员领养带上了访问他国的船只,船长为写航海日志而烦恼,变成了猴子的王子替他写了,国王读了日志得知是猴子所写后带他去见了自己的女儿,该公主便施法术,在王子得以恢复原身的同时公主自己却消失在世间了,于是王子彻悟而踏上了苦行的路程。

  另一位王子则是在命运的指导下出海并英勇地将招致海难的骑士雕像推入海中,也在命运的指导下在梦中杀掉了与自己友好的年轻人,最终在命运的安排下放弃王位而远游。二位王子完成了壁画,壁画讲的还是两只鸽子的故事,不过结局比丹娅公主的梦要圆满,所以公主见到壁画后与泰西王子坠入了爱河。

  阿拉丁听完这个故事后又踏上了旅途,并在狮子的指引下来到祖玛鲁所在的王国。此前绑架祖玛鲁的蓝眼睛的人与小偷陆续来到这个国家并参加祖玛鲁与该国公主的婚宴,他们均在食用了同一盘米饭后被祖玛鲁处死,所以这盘米饭被认为是诅咒了的,而当阿拉丁也食用了这盘米饭后却受到了祖玛鲁的礼遇,最终相爱的人走到一起。

  这部影片的支线太多,支线之中又有支线,各个节点又不甚明显,帕索里尼则自诩这是一种超出常规的“陡转”,它是用来显现命运的出场,任何一个不规则的“陡转”必然产生另一个不规则的“陡转”,无数不规则的“陡转”便构成了一条连续不断的链条,使具有生命活力和激情升华的传说更本质、更美丽。

  我认为所谓的“陡转”可以理解为诗行与诗行之间那种不连续的、跳跃性的转变,帕索里尼首先是一位诗人,然后才是一位导演,他说:“性欲亢奋是第三世界的美,激烈的、激情昂扬的、愉悦的性关系仍然存在于第三世界中,在《一千零一夜》中我作了一次完整的叙述,并且将它净化,剥离了性场面的机械性与动态性”,这是多么诗性的阐述,如果说《十日谈》讲述的是意大利小资产阶级的世界、《坎特伯雷故事集》蕴含了莎士比亚时代的英国,那么《一千零一夜》则展现的自阿拉伯到南亚、东南亚这样一种东方的神秘主义情调。

  那种与命运相关的话题总是凄美哀伤容易让人无力,梦与情欲彷佛是应对现实、找寻真理的良方,丹娅公主见完壁画后,仆人告诉她:“有时候梦是糟糕的导师,因为一个梦不能说完整个故事,真理存在于许多梦中”,这正是电影开始前所展现的那句话,每开始一个梦便是一个不规则的“陡转”,“一千零一夜”便是一千零一个梦之陡转,它们所构成的链条即是整个故事,而真理即需在整个故事中找寻。帕索里尼说:“不规则的陡转所组成的链条总是倾向于回归常态,在《一千零一夜》里,每一段故事的结局都包含了命运消失的沮丧,和回归日常的快乐。”什么是“不规则的陡转”?便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什么是“命运消失的沮丧”?便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什么是“回归日常的快乐”?便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而其间的转变则需要“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经历。王国维与帕索里尼穿越时空的暗合也许是因为诗人的共性,帕索里尼用电影完美地诠释了、具象了王国维的三境界。诗性永远指导着帕索里尼的电影。

  祖玛鲁为阿拉丁所织的锦画

  帕索里尼作为一位艺术家,特别懂得将美术融入电影故事中,所以每当电影中出现画作时都应当特别小心。这一幅锦画是祖玛鲁所绣,上面画有野合的鹿群、翩飞的鸽子、闲伫的水鸟,它们代表的应当是“恬静快乐的日常”,而中间被这些鹿、鸽、水鸟所环绕的是相互对峙的牛与虎,牛与虎的情景则是表现“人对命运的抗争”,鸟、兽、草、木,萃集于方寸之中,鹿群让我想到“呦呦鹿鸣,食野之苹”,飞鸟让我想到“燕燕于飞,差池其羽”,水鸟让我想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而野牛与老虎则无疑是“匪兕匪虎,率彼旷野”了。整幅图画由多个情境组成,四周的情境都能兴发出“日常的恬静快乐”的感受,而正中的虎、牛相对的情境则是兴发出“命运抗争的紧张”的感受,当目光从一个情境转移到另一个情境时都会发生一个“陡转”,而当目光投向整幅图时则这些“陡转”都被消解了,而图画更显得自然、和谐,那些“日常生活的恬静快乐”消解了“命运抗争的紧张”,所以说帕索里展现主题的方式有三种,一种是图画、一种是语言、一种是影像。当然,如果从艺术的角度出发,则应当说是图卷、诗歌、梦境,三者既互相兴发,又互相诠释,更互相涵摄。影片中人物的对话很多都是由诗句来完成,而故事的线索则多是图卷与梦境,这让影片的神秘色彩更加浓重,也让命运的出场与消散显得更加自然与舒适。

  丹娅公主所画的画卷

  泰西王子的壁画图稿

  生命三部曲的前两部充斥着粗俗、戏谑,这一部则达到了帕索里尼诗性美的巅峰,它拍摄于1974年,是帕索里尼的倒数第二部电影,再过一年,他拍摄了惊世之作《索多玛一百二十天》,这又是他的审丑述恶的极限,如果说一定要像生命三部曲一样在他的电影里都找出背后的遥远的文学原型的话,我猜测《索多玛》应当源于但丁《神曲<地狱篇>》,据我了解,《索多玛》是一种环形的叙事,据他人分析,“《神曲》里的地狱,一圈圈下降,直到到达罪恶的中心;而《索多玛》中的狂欢,一层层上升,直到达至暴力的巅峰。越是靠近片子的尾部,人性的剩余越少,现出原形的文明性就越多。观众可以感觉到自己力量的一步步推进,自己身体里原始冲动的欲罢不能。”这与《一千零一夜》靠“陡转”而构成“链条”的线性叙事是截然不同的,这当然也是帕索里尼自身艺术生涯的一次“陡转”,可惜刚好转入他生命的终结。“生命三部曲”创造了一种“净化的”、“风格化”的性欲,它不去谴责什么,而只是蕴含一种对于“迷失的时代”的强烈的爱;但在《索多玛》中,性是对于权力与受制于权力的关系的隐喻,即如马克思所谈:通过剥削而使躯体物化,性在这里又是一种讨厌的角色;这又是一次“陡转”。但是这次陡转之后,命运的掌控并没有消散,帕索里尼终于回不到所谓的日常,也许被男妓棒杀的结局是萨德侯爵所著的《索多玛》中的生活的日常,那么这样的结局好像也让帕索里尼的生命链条更为完整、谨严,兴于“陡转”,乱于“陡转”,多么风格化、多么诗意化,于是世间再无帕索里尼了。

  《一千零一夜》观后感(五):这是部大片

  看完电影的感觉,才发现怎么一千零一夜讲的是这么些事情,也许他把一千零一夜中书中隐晦的地方都补充到了。本片越看越觉得是大片,一座座沙漠中的城市和国王的仪仗,当然这也许不是前年前的阿拉伯,但是这应该算是比较好的还原一千零一夜的生活场景了吧。沾满灰尘的双脚,和水汪汪的眼睛。以及成群成群的演员,实在是难以想象导演是如何给他们沟通的。古代故事都是智慧的结晶,而且故事总是离奇冒险而又一波三折。

  但是无论怎么说都感觉这部是三部曲里面较弱的一部,还因为其中的几个故事漫长而又支离破碎,让人困顿。原本浪漫而又奇幻的故事竟然拍出来这样的无趣。

  《一千零一夜》观后感(六):睡过头耽误事啊

  男主就是因为修过头所以没有接到自己的女奴隶,

  被绑架的女奴隶把看守她的强盗给催眠了,强盗睡着了,再次体现了睡觉误事的主题.

  然后又有一段女孩暗恋表哥,表哥却暗恋别的女孩,小表妹教表哥怎么泡妞,但是第一次和女神约会男孩就睡过头了,还是体现了睡觉误事的主题.

  还有睡着就梦游了,然后就梦游杀人了,,还是体现了睡觉误事的主题.

  一千零一夜,本来就是睡前读物,所以老让人睡啊睡的,小孩睡了也就不用讲了.大人也可以睡觉了.

  所以失眠的可以看,不失眠的还是看点别的吧

  全是群众演员演的,值得一看的就是中东的建筑,古城蛮漂亮的

  《一千零一夜》观后感(七):茅茨不翦,采椽不斫——粗莽而真实

  以往对一千零一夜的想象,都是不离苏丹后宫那种金宝繁饰眼花缭乱镜像,拱券拱廊、大理石宫殿、迷石彩画、流泉异兽,外加美得屏息惊艳的中东帅哥靓女……

  然后,这片迅速让我意识到千年前的古阿拉伯不是五百年来的突厥波斯,市井百姓顶多部落酋长也不是疆域横跨欧亚的大苏丹。土垒泥砖、家徒四壁、沙尘漫漫、粗布裹体、物竭民贫、穷形尽相,迅速替代了我既往几十年华美瑰丽的假想……虽不是旧梦,但楞是觉得这更符合当年情境。一切都非常原生态,茅茨不翦,采椽不斫,演员大多歪瓜裂枣好像随便抽的路人——就如看惯艺院校花拼攒出来明艳照人的清宫戏后再亲睹清宫妃嫔冬瓜豆腐的旧照,有一种惊讶之后沉思的真实感。

  人物行止也很符合原著的描述,思维粗暴简单、举动冲动鲁莽、情感易喜易怒、时哭时笑大开大阖、憎恶异教徒、交媾和杀戮都很随性。所有人都显得没心没肺、原始单纯、无美丑观、无名利心:跳踉大喊、欢欣展颜、强索硬拽、袒阴摩阳。

  想来也是,一个以念经功课为全民职志的社会,如何从事生产积累财富,加之外部地理条件也不允许。泥坯茅房就是日常状况,坐个担架的部落长老就是国王,稍堪入目的柴妞就是公主,早婚多子念念经就是一生的功业了。

  唯一不满意的是,演员都忒不在状态,多少人台词没完就一个劲咯咯咯傻笑;这是导演专门追求的效果吗?毫无美感且让人出戏啊。

  从来不耐文艺片拖沓节奏的我,对着这部冗长且演技如渣整天笑场的片却一秒不落意犹未尽,就是安逸地享受这中古气息。

  《一千零一夜》观后感(八):一千零一夜

  一花一世界 一叶一如来

  “人生不是只存在于一个梦境中,而是存在于多个梦境中”。

  多线式的交错体现出世界的基本面目,后来许多电影都有采用到。对于电影艺术本身而言,这种多线式的交错叙述法相对于其他艺术形式,如文学,其实没有什么区别。所以这不算是电影艺术的特性,说到底也就没有什么太值得夸耀之处。

  倒是演员的表演有所说道,本片的演员毫无“演技”可言,表情动作生硬。但我认为这恰恰就是影片所需要的效果,因为本片的主旨在于“人生的交错是世界本源的一种体现”;在于每一段故事的交错。那么每一个具体小故事的内容则不太重要,既然故事内容都不重要了,那么演员的表演就更可退而求其次了,所以最好不要让“专业演员”的表演把观众带入到故事本身去。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