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我是怎样度过这个夏天》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我是怎样度过这个夏天》经典观后感10篇

2017-12-19 21:4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我是怎样度过这个夏天》经典观后感10篇

  《我是怎样度过这个夏天》是一部由阿列克谢·普斯科帕里斯基执导,Grigoriy Dobrygin / Sergei Puskepalis / Igor Csern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是怎样度过这个夏天》观后感(一):弱鸡男强行加戏

  弱鸡男得知猛男妻女车祸身亡,并没有告知猛男,原因一是:平时相处不是很融洽,年长者表达爱是动手动脚,表达什么都是动手动脚。原因二是:善意的谎言,打着保护猛男玻璃心的心态,推迟几天,等船来再告知猛男。

  分岔路口选择完就要面对结果,弱鸡男对猛男对妻女的柔情不忍直视,只能自己撕扯。

  纠结两天后弱鸡男决定告诉猛男,结果猛男不出意料暴走(期间弱鸡先开的枪)一场北极追逐开始。

  其实没有飞车,没有碰撞,都是发生在弱鸡男内心的加戏。被迫害妄想症,总觉得猛男要xxoo自己。

  经过弱鸡男的投毒计划,终于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俩人和解。

  本片起因是弱鸡男强行给自己加戏导致玩脱,还得猛男填坑抡圆。弱鸡男全身而退,心理素质不过关就不要安排到这种岗位了好吗?但……谁在乎呢。

  不要瞬间低智商的善良,不要提对方承担压力,你的好心可能办坏事,善花开恶果,一切都是因为程序不正义。

  没有金刚钻就别拦瓷器活,艺高人胆大是因为有能有承担后果,弱鸡男撑不起主体,主体就坍塌了。

  弱鸡男出发点是善意的,小聪明不够,无线电领导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五六七要求对话,弱鸡男依旧决定独挑大梁

  的确只有两个人,但是斯德哥尔摩和地理学家枪杀并不能解释弱鸡男的心理。爱玩游戏,爱听音乐,这是暗示他沉溺于虚拟世界,而不能处理现实问题

  弱鸡男的心理你别猜,猜来猜去他给你吃烤鱼……

  《我是怎样度过这个夏天》观后感(二):开始学习的夏天

  叙事稍有问题,画面极其美丽

  这电影会让人发呆: 湛蓝的天空,深蓝的海冰,浅蓝的水花,是的这些都常见,但令你忘却呼吸的,是一眼望去没有边际的北极。

  核辐射的测量,愈发尖锐的辐射报警声,然后就是在凹凸的冰块之上奔跑着的脚步,还有摇滚音乐,还有脚步在朝阳面前的光晕。

  脚步带你走进一个故事:一个失去了家人老人和一个听摇滚打cs的年轻人相遇,在枯燥的气候站重复机械的工作故事

  于是,你望着空气变得多雾,你发现海面上还是那么多得蓝色的冰,你后知后觉老人抓到的鳕鱼已经被晾干到可以吃,你庆幸核发电机终于被转运。

  当你踏着摇滚音乐时隐时现的那条线,走完刚刚开始意识到责任生命的毛头小子的夏天,你发现这从来不是惊心动魄的故事片。她就是一段生活剪影,但是有杰出的画面和摄影,你意识到,时间在走,而我们面对那些坚强的心,还有很多要学的——我们这群毛头孩子

  《我是怎样度过这个夏天》观后感(三):《我是怎样度过这个夏天的》与《流浪狗》:满拧

  昨夜无事,看了两部影片,一部是俄罗斯的《我是怎样度过这个夏天的》,一部是伊朗与法国合拍的《流浪狗》。不过,观影的体验却并不愉快。影片应该说拍得都还不错,俄罗斯的这部影片还在柏林电影节上拿过奖,讲述的故事也是我所喜欢的,慢悠悠地,讲述了一个我所不熟悉的故事。但看完后的不愉快感却很强烈,特别是《我是怎样度过这个夏天的》,甚至中间中断了两次,方才将它看完。当时只有一个词能说明我当时的心情,就是北京话的“满拧”二字。

  先看的是《流浪狗》,我是伊朗电影迷,伊朗的电影曾经能搜索得到的,都挨个看了个遍。更何况此片讲的是阿富汗的故事,背景放在了美军剿灭本·拉登,将塔利班赶下台之后,反映普通阿富汗人的生活。说实在的,影片的故事还不算太坏,很简单的故事,却通过两个小孩主眼睛表现出来,还是能打动人的。里面的两个小演员演得也很不错,特别是那个小女孩,她的眼睛会说话。当然,电影中的故事有些过于刻意,刻意地要往政治上引,刻意地制造出种种的巧合,反而让故事变得有些不可信了。你所想要的元素,影片的故事都能涉及到,似乎影片就是拿捏着国际影展的喜好,你想要什么就给你拍出什么来。这也是近期小国电影的一种倾向,特别是那么已在国际影展屡有斩获的国家

  不过,我最不喜欢的,是影片中所表现的那种执拗,那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劲头,那种故意拧着观众来的拍法。其实,影片中角色很拧的性格,在中东电影特别是伊朗电影中,比比皆是,甚至成为了那里电影的一种风格。这种拧,也让电影中的人物充满了鲜明的个性,让人印象深刻,许多在国际上拿奖的西亚或者伊朗影片中,差不多都有这种有着一股拧劲的角色。但这样的电影看多以后,就有了一种审美的疲劳。角色性格的拧,是与观众的心理预期相矛盾的,观众一方面同情着角色的遭遇,另一方面却又在想,他们悲惨的命运是不是与他们这种拧的性格,多多少少有着一点儿关系

  《我是如何度过这个夏天的》其实拍得也很不错,最少风景绝美,那是你我很难涉足的地方,位于北极的一个小岛上。电影所描写的人物,也是我们平时很难接触到的,两个长期在北极小岛上做观测工作的工作人员,他们只是通过一个电台,每天定时与外界联系。说每天其实不对,很难说是哪一天,这是北极之夏,太阳永远盘旋于你的头顶。这部影片极似塔科夫斯基,镜头缓慢而富于诗意,一个个悠长的镜头,展现着大自然之美,刻画着人物的内心。这样的影片,你只要有耐心,沉醉于那种与我们不一样的生活与景色中,慢慢地听导演悠悠给你讲故事就得了。

  不过,我却沉不下心来,甚至数次起立离开。镜头很美,故事也很有张力,虽然电影中只出现两个人,不过故事的织体很绵密,情节也很紧张,充满了悬念。让我不愉快的,不在于电影的流畅,不在于情节的可看,而在于人物心理的拧。而这种拧,却又正是整个故事发生的基础。特别是年轻员工的心理,让人觉得不可理解。本来一个关于同事亲人的消息,直接告诉同事就行了,不管是好是坏,出门在外,最让人牵挂的就是亲人的安危。然而在电影里导演却让年轻员工将这消息东藏里躲,迟迟不肯泄露,最后酿成大祸。想一想,有必要吗?不知年轻员工隐藏这则信息出于何种心理,也许北极的环境会让人的心理变得扭曲?最后老员工的谅解也很让人费解,虽然展现了这个老气象学家的宽容与大度,但对一个未能让自己见濒死亲人最后一面,并且还故意让自己受到核幅射的人,怎能用拥抱轻易原谅?导演在这里沉浸于他的故事与哲学之中,却让观众感觉到这部影片满拧。

  《我是怎样度过这个夏天》观后感(四):害怕寂寞

  一部接近真实却也有些疯狂的影像

  只有两个人的世界自由却也禁锢

  俄语片的印象向来令人过目不忘

  但是那份寂寞真的是可怕啊

  它也让我想起了风格迥异的《南极料理人》

  缺失的和完满的,都是美的

  我很想知道为什么

  人与人之间怎么就不能维持的久点

  也许和尚们也会彼此较劲

  人类本就是群居的物种

  一旦自命清高必将万劫不复

  可怕的和可贵的那份偏执终将毁灭原始的内心

  可敬的也是可笑的坚持也会让人望而却步

  也许大家都渴望永远不老的那种青春

  可是夏去秋来,

  人类的潜规则让人忙于收获,

  但忘记了播种.......

  《我是怎样度过这个夏天》观后感(五):注定

  年轻的他来到北极实习,可能只是因为新奇与好玩儿,反正不管怎样,仅仅是一个夏天而已。

  当他得知不知在北极已经兢兢业业的呆了多少年的他的妻儿死亡的消息时,彷徨地选择了隐瞒

  隐瞒,是令人崩溃的事情,特别是听说隐瞒可能招来杀身之祸,他害怕地逃走。

  出逃的失败迫使他说出真相,竟沦落至与得知真相的他拔枪相向,再一次地逃走。

  种种恶劣的环境,他不得不归来。他没想到的是,等待他的只是谅解,谅解一切。

  对于年轻他来说,这儿的生活仅仅是一个夏天。

  而对于丧失妻儿的他来说,他注定是要一个人呆在这里一辈子。

  他,早就知道自己注定是一个人,无论妻儿是否去往天堂。

  这,就是他的工作,他的选择。

  《我是怎样度过这个夏天》观后感(六):觉得逻辑有问题的人是不是情商有问题

  我觉得剧本没有任何问题,至少我看的时候没有任何情感反应不自然的地方。在一种绝对的条件下,两人心理的异变或扭曲都说的通,导演想把环境对人造成的绝望恐惧慢慢剥离出来,人之间的误会或事实,都是这些引起的。美好风景下的冷峻,控诉着当代人对城市生活和现代秩序的依赖,一旦这些消失,人遇到状况就会下意识的产生疑虑和不安,是因为人类离开自然太久了。以上是哥措词严肃的正文评论。以下我就展开说个一二三。

  前几天我还和一哥们讨论,如果一个人有长期徒步的计划,需要注意点什么,然后就什么帐篷装备一大堆,又是这个银行卡又是那个手机怎么充电,说古代人就不会碰到这些问题,裹个包袱,带点盘缠就出门了,顺手拿根棒槌当拐杖,晚上睡觉还可以打打狼,碰到也是行路人,互相回个拱手礼,遇到难走的路,在当地人好心修的凉亭里歇歇脚,还能上人家里吃点东西,碰上个绿林好汉,还能买个人情。说到这里,我俩就感叹起来,这反映的不光是古代人在自然条件下比现代人生能力强,而且他们之间还有一种隐性的秩序,大家都会遵循的那些不成文的规矩,即便在法律不健全和社会条件欠缺的情况下,大家也都互相尊重,求个安心。这个电影很强烈地把现代社会和原始生活做了个对比,包括生存上的和心态上的,可不就是一直在拍这些吗,这从另一面说明了现代社会的一些东西导致另一些人类文化本原的东西消失了。要是有天科技和文明没有了,大家突然间又过起了刀耕火种的生活,那估计瞬时间个个都是草寇,因为他怕呀,有人管的秩序没了,这没人管的隐性秩序又还没形成,上个茅房都得带着刀,随便去个地方都感到不安,就成电影里这两哥们这样了。你看凯文科斯特纳几部电影里不都是讲这些个破事,什么《未来水世界》、《邮差》。意思是这么个意思,扯的有点远了,还有很多人纠结小伙行为出发点的逻辑。下面哥给你讲讲这个逻辑。

  简单点说就是,你要在大街上或者单位里发生点事儿,他能把你怎么样?即使他想把你怎么样,你还可以明着对抗。就算你不对抗,你也有地儿躲,有东西吃,对不,也不会搞到时时提心吊胆,追的再紧,你三两天安心日子至少还是有的。实在不行,你还可以报警嘛。在这么个没人的地方,谁把谁干了都不会有人知道,到时撒个谎说你掉海里找不到了,要么说被北极熊吃了什么的,死无对证,多简单的事。而且那大爷在这个鬼地方呆了那么久,成天说什么以前的同事被熊吃了,什么没有老子你出不了这个气象站给我好好工作,什么你不能骗我数据,以前因为这种事一个科学家把另一个崩了,没事打你几下,又淡水不够用了,高兴了就教你晒个鱼,带你洗个澡,阴一阵阳一阵的,长期一个人压抑,心里还有事,你一点刺激,保不准他就能干出点什么事来,而且你刺激的还是他心里那个事,他全家在地球的另一边挂了啊。这么些铺垫还不够?这是小伙子一直顾虑的地方,也是直接影响他后来行为的主要因素。或许他只是误会,大爷只是叫他回家吃饭,但观影当时追究这些没有意义了,对么。这就回到我开头说的了,一个社会秩序约束不到的荒郊野岭,有了点事谁都不会安心,碰到的还是这么个大爷,小伙从前就一直下意识地防着大爷,出了点事难免对大爷判断失误,所以兔子急了,也不管对方是要喂你胡萝卜还是要烤了你,为了安全只能咬人,大爷为自保自然就得防着小伙,即使他后来的每次行为也许是想化解小伙的顾虑,但误会已经形成,惊恐的小猫仍然不知道他为何而来,所以矛盾只能继续积累,大爷只好等机会,这个机会,导演在剧作上给了小猫饿的时候,还不能让他那么容易吃成,经过几次戏剧冲突后,机会的出现才显得自然。所以从逻辑上说,每天都可以对着大海撸管的地方,拉屎都不带同一个坑的,你还纠结什么爱恨情仇的逻辑,这可是在北极,电影的场景就已经点题了,多容易理解,都是睁眼瞎。

  电影最后又回到传统的情节上来,人性为主。最后两人化解了误会,科学家和艺术家一样,都是有偏执狂的,小伙每天工作不认真,忽悠人,对科学不严谨,那你学这个干嘛,这是让大爷非常生气的地方,回顾从前,小伙似乎也意识到了这点,对大爷的严谨肃然起了敬,表示不想走了,并且一定认真工作,因为同情和内疚的原故,提议让大爷回去,而大爷则因为家庭变故的原因想一直在这个地方待下去,对小伙抛下一句“你懂的”,然后两人紧紧地拥抱在了一起,诉说了一个爱的故事,折射出人性的火花,倒映着北极,海天俨然一体。然后就完了。

  镜头和调度就不说了,太久前看的,不过我挺喜欢这人少的场景。戏剧冲突合理,谁能就这么个题材和场景想出这么个故事来,花这么点钱拍成这样算不错了,制片上应该没什么难度,可能就找熊花了点时间。其他的,想到了再说。这篇严格来说不算影评,只是个随笔,仅为分析剧作上的逻辑漏洞与否,想到即说,抱歉措辞和文风上的有失严肃,权当娱乐消遣即可。

  《我是怎样度过这个夏天》观后感(七):这世界是面镜子

  《如何结束这个夏天》是俄罗斯导演阿雷克西-波格雷比斯凯的第三部电影长片,在2010年的第60届柏林影展中,拿下杰出艺术成就奖以及双料影帝奖。这部影片多少有些毁誉参半,部分观众热烈喜爱,部分观众则觉得沉闷无趣,毕竟这部电影长度超过2个小时,里头却只有两个男性演员,背景还落在荒凉清冷的西伯利亚北极圈。

  《如何结束这个夏天》在剧情的过度转折上不乏一些瑕疵,但是我自己却很喜欢这个故事的架构。这部电影讲述一个大学毕业生到北极的观测站实习,担任当地一位观测员的助手时发生的事情。两个人当中,一个青年、一个壮年,一个活泼、一个沉闷。在冰封万里、凄寒匮乏的天地之间,两人那南辕北辙的性格差异不免产生碰撞与摩擦。结果年轻人一个好意的举动,却因为隔绝孤立的环境和有失恰当的处理方式,最终几乎走到无法挽回的境地。

  ■在影片的一开始,年轻人和中年人已经独自待在观测站,在空旷无人的境地当中,两人对外唯一的联系方式是无线电。两人唯一的工作是持续地记录观测站外头的各种数据,然后透过无线电将数据传输给远方的人员。从一开始,两人性格的差异就显露无疑,年轻人爱听摇滚乐、爱玩电脑游戏,时时试着从无聊的工作中找乐子。中年人则是单板严谨,恪守着工作的所有规定,不能忍受任何轻佻不负责任的态度与行为,如果说有什么事情让这个中年人显出人味的,那就是他对妻子和儿子那腼腆害羞的深情。

  由于年轻人似乎对工作有了一定的熟悉,中年人便安心地离开观测站,驾着小船去为妻子捕捉北海鳟鱼。结果就在他离开的这段时间里,一个不幸的事情发生了。远方的工作人员透过无线电送来一个坏消息—中年人的妻子和儿子在一场车祸中双双亡故。由于中年人不在观测站,远方的工作人员只好要求年轻人代为转达这个坏消息,并叮嘱他要注意中年人的情绪变化,直到补给船五天后抵达为止。

  在经历一段忐忑难安的情绪起伏后,年轻人终于等到中年人驾船回来,然而中年人那兴高采烈的神态、以及谈及妻子与儿子时所洋溢的幸福,让年轻人无法将坏消息说出口。于是年轻人私下决定,既然补给船五天后会来接中年人回去,就把这个坏消息保守到那个时候,毕竟伤心的日子少一天是一天。为此,年轻人还偷偷地将糖果纸塞进无线电设备中,让远方的工作人员无法和中年人通话。

  尽管出发点是好的,但不一定能抵达好的终点,这当中还需要坚定的决心和责任感。中年人并不知道年轻人内心的挣扎与决定,倒是发现了年轻人曾在工作时间睡过头,并因此胡编乱造了一组数据。中年人为此大发雷霆,在他的心目中,这份工作虽然枯燥,但代表着许多人多年来的研究努力,一个无心的疏失,就可能让这些努力付诸东流水。中年人不仅厉声地责骂年轻人,还告诉他多年前曾在观测站发生过杀人事件,而事件的起因就是这种轻忽散漫的态度。

  年轻人后来还是将坏消息告诉中年人了,但却是在愤怒中恶毒地说出来。由于无线电失联,中年人决定再次驾船去捕鱼,为妻子带回更多的腌鱼。就在这段时间里,年轻人修复了无线电,并得知远方的工作人员通知他去等候替代补给船的直升机,结果因为大雾的关系,年轻人没能和直升机联系上,还因此遭遇北极熊、跌落山坡。当中年人看到年轻人的狼狈惨状,很自然地出言奚落,而这便导致年轻人爆发出情绪,愤怒地说对方的妻子和儿子已经死去,就是因为这个才害得他受伤遇险。

  当一个人心里充满着愤怒和罪恶感时,看到的事物不免也都透着邪恶的色彩。由于恶毒地说出中年人失去家人的消息,年轻人觉得中年人的举手投足间都透着疯狂的愤怒以及伤害自己的意图,于是年轻人开始四处藏匿,并将中年人对自己的呼唤视为诱杀自己的伪装行为。结果年轻人在躲藏的过程中受伤受冻,并在发烧梦呓、神志不清时,走向附近放置原子炸弹的地方,受到辐射线的严重污染。当年轻人清醒过来时,他对自己的遭遇愤怒至极,决定偷取观测站外吊挂的腌鱼,使之经历辐射污染,然后让中年人吃下,以此报复自己所受到的伤害。

  当年轻人躲在观测站外,透过窗户偷偷观察中年人是否吃下污染的腌鱼时,中年人也看到他,中年人微微地晃了下脑袋,示意年轻人进屋来。年轻人安静地进屋并缓缓地在中年人身边坐下,中年人则是不发一言地将吃剩的腌鱼递给对方。由于中年人的态度平静而友善,年轻人只好说出腌鱼已经被辐射污染。中年人听后立即冲进洗手间呕吐,他已经把大部分受污染的腌鱼都吃下肚了。从洗手间回来后,中年人只是平淡地说,这件事情没有必要说出去,他也不会告诉任何人。

  补给船终于到了,但是只有年轻人随船离去。在临别前,年轻人请求中年人随他一同回去检查身体,他愿意将自己做错的事情坦承说出并承担相应的责任。但是中年人给了年轻人一个大力的拥抱,并咬着牙根说:你还不明白吗?我只能一个人在这里单打独斗了。

  ■《如何结束这个夏天》最大的特点是只有两个角色,全片的焦点就在这两个角色之间的行为互动与情绪起伏。更进一步说,这部影片的观察重点落在年轻人身上,呈现出的是一个人如何因为自身的行为与情绪而扭曲了对外界的理解,进而因为对外界的错误理解而扭曲自己的行为并犯下重大错误:

  年轻人因为好心却没有从中年人那里获得好报,于是产生愤怒的情绪,并因此出言伤害对方,结果自然是激起对方的愤怒情绪。面对中年人的愤怒,年轻人感到害怕、觉得对方可能会伤害自己,因而主动开枪阻挡对方。当对方为了自保开枪予以反击时,年轻人却以此坐实对方想伤害自己的疑虑,进而将中年人出来寻找自己的善举理解为恶意,更将自己为了躲避对方所受的伤害和痛苦都怪罪在对方身上,最终结果便是恶毒的报复和难以挽回的悲剧。

  在此之间,中年人始终处于被动反应的状态,除了最初的愤怒外,他对年轻人从未有过恶意,即使在得知家人的噩耗后,他也控制着自己的情绪,承担着自己的责任,还外出寻找年轻人的下落--世界是一面坚硬的镜子,在里头,如果我们看到美,那美是来自自身,如果我们看到丑,那丑也是来自自身;当我们向它扔石头时,这石头终会反弹到我们自己身上。

  《如何结束这个夏天》片长较长,在前半段的铺垫部分,导演拍摄了许多琐碎细节,以此烘托两个角色的性格差异,然而在后半段的几个情绪转折的关键事件上,却没能顺利过渡,因此给人一种情节变化过于突兀的感觉。无论如何,就影片所要表达的意图和演员的表现来说,这部成本不足三百万美元的作品给人眼睛一亮的惊喜。

  《我是怎样度过这个夏天》观后感(八):《我是如何度过夏天》简评

  虽然时长为两小时,但很耐看。不用说,观测站的日子是很枯燥的,无论是在冰天雪地还是在内陆地区,人的休息总会被打断,因为除了固定四个小时的发报外,其他小时也要进行相关发报。显然,我又说偏了。故事的前半部分颇为轻松,后半部分像逃亡和谋杀,一个冰冻世界里,导演要扩大这种绷紧神经的张力,开始失败了。我还以为他们会坐下来聊一聊,谁知,解决方法是那样子的突然。也正是这种没有苗头的沟通方式,突显了这样一个缺乏交流和消遣的环境下人与人应该并且可以做到的一种自我保护心态吧。最后,一切都好像冰释前嫌,一次突然的外因,就这样结束了两个人的夏天。

  《我是怎样度过这个夏天》观后感(九):寂寞寂寞就好

  总体来说这是一部非常沉闷的片子,除了北极静止的风景之外,其他简单到了极点。两个驻守北极的研究者因为沟通的问题产生了矛盾,他们一个追一个逃,最后和解而已。

  也许天天住在大城市里的我们不能理解,为什么不能好好沟通呢,如果年青人早点把家人离去的消息告诉年长者的话,就不会伤及感情及身体。但只有你经历的寂寞的环境你才能理解这个故事的意义

  登山的搭档告诉我,曾经他们2个人去登山的时候遇到坏天气,在大本营里休整,于是开始互相讲小时候的故事,然后工作后的故事,然后开始讲其他道听途说的故事,朋友告诉我他们把一辈子的事都快聊完了。然后呢,这样讲了几天就只剩下沉默相对,看着帐篷外面发呆,再然后就会因为一些小事情吵嘴,这不是他们的错,是寂寞惹得祸。

  7月份我跟合作伙伴到塔里木油田的一个小镇办事,整整呆了一个月的时间,荒凉的环境,没有任何娱乐设施的小镇。前几天我们还能说说笑笑的一起吃饭,看电视。一周之后也就变成了相对无言。住在一个房间里,每天的话加起来不超过10句。心里空虚无聊,总想找个爆发点却找不到。

  今年10.1攀登梦柯冰川东峰的时候,又在中科院的冰川保护站见到了那个年轻的研究生,在雪山脚下一呆就是3年,每天的工作也就是抄数据,整理数据,发送数据。陪伴他的只有一部收音机而已,他见到你总有说不完的话,不停的说。

  前几天看新闻,今年的公务员报考又出现了井喷,热门岗位2000比1的竞争关系,而海事等部门却没有一个人报考。因为不是任何人都能忍受的了那份寂寞。在当今这个浮躁的社会,我们都想着快点赚钱,快点出名,几乎没人有去坚守那份孤独。

  这让我想起了一位科学家,丛林里的特雷莎修女——珍-古道尔博士,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人对古道尔一无所知,但知道她的人都会对她崇拜有加:美国《时代》称其为20世纪“世界最杰出野生动物学家”,曾获联合国颁发的马丁·路德·金反暴力奖(此前该奖项仅有两位人士获得过——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和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美国"9·11"事件后联合国评选出11位和平大使,唯一一位环保界人士就是珍·古道尔。2010年是76岁的珍·古道尔致力研究和保护黑猩猩的第50周年,她被英国媒体冠以“奔走的特雷莎修女”之称,生物学家史蒂芬·古德尔说:珍的事业,是西方世界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当今中国,我们的学者,研究者们有几人能够坚守的了自己的研究事业,要么学术造假,要么为了利益集团成为了砖家。

  影片的最后,老研究员原谅了年轻人的错误,一个人留在了北极,继续那份孤独的坚守。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