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和谐》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和谐》影评10篇

2022-03-20 11:14:5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和谐》影评10篇

  《和谐》是一部由なかむらたかし / Michael Arias执导,泽城美雪 / 上田丽奈 / 洲崎绫主演的一部动画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和谐》影评(一):远不止看到的那么多,至少比满满都是套路的脑残片好。

  直接说评价吧,虽然没有能够直观的体现出原著小说的精髓思想,就动画本身而言,画面,制作,表现张力还是很有诚意。对于直接打一星的,只能说还是不要看这一类的片子了。

  伊藤计划的三部曲中这一部《和谐》是最有社会思想元素的,本来看这动画的时候,也不是很能够理解一个和谐的社会形态为什么会让人憎恶呢?我们不是都在努力往和谐社会的方向发展吗?后来在看了以前的一些动画评论之后,稍微有点理解了。这里提一下另外一部神作押井守的《攻壳机动队》,这部作品里面的哲学思想太多太深,不做多议。提一下里面提到的一个社会现象,就是没有原版的拷贝,这种现象。就是在某种社会形态中,群体会趋向于同一性,个体的个性将会逐渐消失,是否这种现象也可以理解为个体意识的逐渐消失?我觉得和和谐里面出现的那种社会形态和价值惊人的相似。

  举一些现实当中的例子。仔细想一想,现实社会当中真的有类似的事情发生。本人在美国留学,工作生活过,也有很多朋友在这个号称自由国度的地方生根了。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美国人也讲政治正确。什么是政治正确呢?具体的一个例子就是你不能种族歧视吧,歧视就是恶对吧。我们肯定也不喜欢被歧视。可是这种政治正确在社会中变得很奇怪,比如说有个黑人同事,你不能叫别人black,要叫Africa-American。我们呢,不能叫Chinese,要叫Asian。有次有个同事,白人,悄悄地问我一个黑人同事的名字,说的时候很小声,因为我名字和脸对不起来,他反复问我说,就是那个谁,你知道的。我一脸懵逼,最后他很尴尬地憋出一声就是那个Africa-American。。。。我突然就觉得整个世界都不好了,什么时候black,Chinese等都变成了歧视的代名词了?而且是几乎整个主流社会每个人都对此非常的忌讳,人人都非常小心不要说错话。也就是说整个社会都趋同了,你的个性会被抹杀掉,你不能自由表达了。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有个美国总统候选人,叫特朗普吧,满嘴放炮确得到了很多支持,因为在一个很让人窒息的环境中,他说出了很多人憋着不能说的话。一个没有歧视的社会,不是很和谐吗,这还是自由国度吗?这和动画中所描述的很像啊。

  再说一个和国内有关的例子。G20峰会好像是准备在杭州举行吧,看网上有段子说各国领导人都很高兴啊,很期待到杭州啊,为什么呢?因为有路边小摊可以随便吃,晚上还有夜啤酒什么的,还有带小姐的KTV啊,真的好期待。结果来了之后很失望,什么都被管制了,小摊没有了,KTV也不营业了,为了表现出我们的城市治理。各国领导人吐槽到:“这和欧美有什么区别?一点意思都没有。”这虽然是个段子,可是细思极恐啊,这不是城市的趋同化吗?还有社会越发展,越多的规则,越多的管理,但是逐渐失去了活力。这是真实发生在我们社会当中的。

  所以这部动画还是很值得肯定的,当然当做娱乐大片来看的话确实就没有必要了。有没有学社会学的能侃一侃,社会发展趋同化问题怎么破?还是说发展的终极就是动画中的一个和谐社会,无法避免?

  《和谐》影评(二):关于和谐的个人解读吧。

  同事科幻天才伊藤计划的作品吗,也忍不住让人与他的另外一本已经做成动画的《尸者帝国》相比较。

  《和谐》的深度是《尸者帝国》无法比拟的。

  其中的原因估计也只是伊藤计划在写《尸者帝国》序章的时候已经离世。

  但是后继者对尸者帝国的核心也算是比较好的继承了伊藤计划的原案,那就是人类的意识与灵魂。

  和谐贯穿全篇,无时无刻不再提的,那就是人类本身的意识与灵魂。(个人感觉这里的意识就只指人类的情感)

  雾慧图安来到的日本,是个大家都在互相模仿,连到长相都在模仿渴求着社会认同的国家,人类甚至无法控制自己的成长,人类的生活都完全的在纳米机械的监视下渡过,一旦人类出现在《虐杀器官》中出现的大灾变,生府就会夺走人类的情感,让人类变成无意识的群体,来防止灾难,而这个防止灾难本身的名字就是《和谐》,一个比起灾难更令人恐惧的名词。

  相比较《美丽新世界》,《1984》那样在这个年代可以说是难以贴身体会到乌托邦恐惧的时代。

  《和谐》可以说是再一次让人类感受到了了美好世界的恐惧。

  那种细思恐极的感觉,也正是伊藤计划的出众之处。

  那么话说话来,如果你感到了恐惧,你为什么会感到恐惧?

  是因为生府剥夺了你作为人的权利,还是恐惧御冷米阿哈所带来的恐怖袭击?

  或者是来源于自己内心,那不愿意受人控制的自我意识?

  如果你还保存着这份自我意识,而不是感觉《和谐》在不知所云,那么恭喜你,你还有着自己的意识,而不是一个已经失去了意识的行尸走肉。

  当代社会,并不是所有人都有着意识,很多人已经成为了失去意识的行尸走肉,丧失了自我判断的能力,如果你真的看懂了和谐的话,你也会对周围的环境感到恐惧。

  很多人都会对自己的现状非常的满意,那你认为他们的满意是来自于哪里?

  真的是自我的感觉吗?

  安逸,和平,只要工作,就能够活下去。

  这样的感觉,是谁带给你的?

  你的意识告诉你,这样的生活真的是你想要的吗?

  和谐非常关键的一部分,就是在这里。

  零下堂吉安就是这样没有意识,但是仍然有着情感的人。

  当然在理解这个问题之前,你先要理解什么是意识。

  那么首先的问题,意识是什么。

  意,既是自我的意思。

  识,就是认知,认识。

  意识,代表个体的独立性,它是主观存在的独特坐标。

  意识,代表了人可以认识自己的存在,可以知道发生的事情。

  可以对立与不同于自己的存在进行对比。

  如果无法理解的话,那么你可以简单的吧意识理解成。

  将自己与周边人区分开的认知。

  如果人无法将自己和周边人区分开,那这个世界会如何?

  每个人都在认真的工作,从不抱怨,人人平等。

  共产,共妻,共子。

  人类幻想中的世界,但是——

  看似美好的世界,其中的本质呢?

  剥夺了思考,剥夺了情感,甚至剥夺了灵魂。

  人类失去了情感,失去了欲望,失去了灵魂会变成什么?

  一台只会服从命令的机器人?

  这就是乌托邦。

  没有疾病,没有抱怨,人人平等的社会所构建出来的代价也就是如此。

  违背了人类的本质的美好世界。

  人类之所以能够继续存在下去,就是因为在不断的竞争和搏斗,人类的意识并没有从我们周边离开,我们也没有放弃对意识的追求。

  本作中的哲学深度或许会有很多种理解。

  毕竟一千个人,一千个哈姆雷特,人类的不重复性才注定了人的未来。

  在如今,三体那种地摊文学也能够成为现象级IP的时代,也代表了中国文学圈的断层是有多么的巨大,毕竟阿瑟克拉克在国内并不出名,《童年的终结》也没有多少人看过。

  在这个高仿能成就《三体》的时代,这样杰出的传递着自己意识,让其他人备受启发的作品真的不多见。

  但是与动画整体节奏相比,和谐我能给的评价也只是推荐。

  但作为并非是硬科幻,主题依旧是人性的文学。

  却是可以给个非常的高评分。

  如果十分的话,这部作品可以给上八分。

  而尸者帝国,我会给四分。

  而三体,我会给两分。

  《和谐》影评(三):和谐

  《和谐》影评(四):反乌托邦的恐怖

  反乌托邦作品所描写的恐怖之处就在于当体制通过高度发达的科技完全渗透到社会系统的每一面之后,个体就几乎完全丧失了反抗体制的能力与立场。任何对于改变体制改革努力和尝试一方面被体制牢牢控制住,几乎不可能会发生;而另一方面是,即使这种改变得以发生乃至成功,其代价则是要彻底颠覆毁灭由体制本身所构建的社会系统,引发灾难性的社会瘫痪。而这种结果同样是不可接受的——换句话说,等于是体制完全绑架了社会个体,毁灭意味着同归于尽。于是激进的反抗者会成为恐怖分子,通过足以引起社会恐慌的恐怖活动来向体制和系统宣战,然而这种宣战本身是徒劳的,其既不可能直接改变体制,亦难以胁迫体制自身作出改变;而温和的反抗者则会在改革者和体制帮凶这两种角色间徘徊反复,他们不满于接受体制所安排的社会生活,却也无法接受由反体制派的恐怖分子的激进理念。他们一边努力逃离体制的监视,一边又努力帮助体制排除那些过激的不安定因素,防止体制崩溃。这种自相矛盾的行为难有尽头,最终他们自己会被体制所吞没,完全成为体制的一部分。

  《和谐》影评(五):看完简直煎熬

  2015年,百合动画电影《 和谐 | ハーモニー》

  挺糟糕的动画电影,完全被骗了,抱着既然点开了就要看完的心态。。但是确实是太煎熬了。本以为后面会有些起色。。或许是这个电影太不对胃口了。

  这么高的评分也许是一些粉丝吧,可能是小说粉丝? 倒是全3D效果倒是值得一提。但是剧情能不能走点心。。

  开头还以为会是挺不错的电影。。但是这种叙事方式 加上无端出现的碎碎念一般的回忆杀。。简直破坏节奏。。全篇还是2个小时。。真是让我坐立不安。。

  (╯‵□′)╯︵┻━┻, 这简直是折磨。。

  ----我是折磨的分界线----

  推荐指数:★(2/10分),啪啪啪产生出来的意识。。无病呻吟的主题。。看的我浑身难受。

  《和谐》影评(六):个人与社会,我选择你。

  一个失败者的故事

  逃亡者的故事

  失败者是向世界宣告我不要成为大人的失败

  逃亡者是失败后不愿认输的妥协

  粉白两色的基调,充满现代感的设备,谜之etml语言和心跳般机器运转的声音以近乎宗教仪式的催眠方法让人静下心来,进入这个温柔的乌托邦世界。

  全片几乎一刻未停的独白与对话可能对一般观众而言有些难以接受,但从艺术效果来讲,这样的叙述方式确实让观众以一种浸泡的方式深层地带入主角雾慧的精神世界。观众通过她的眼睛感受刺眼的阳光,炫目的向日葵,通过她的意识认识的ミァハ。雾慧记忆中的ミァハ是完美的。神秘,孤独,独立,具有同龄人所不具有的知识与智慧。她是世界的反叛者,她散发着理想主义的光芒引领着雾慧当时幼小的灵魂,她告诉雾慧,你还可以选择死。

  可在全片的末尾我们终于知道,这一切都是假象。

  真实的ミァハ最早不具有所谓的“意识”(本作中的“意识”更接近一般意义上的情感与灵魂)。当初吸引雾慧的ミァハ的“意识”仅仅是一个由大脑其它区域模拟出来的假象。而这个提出抗争身体所有权的人曾经被他人蹂躏,即便以死相抗却仍然无法挣脱这权力的束缚。所以长大后的ミァハ背叛了曾经的宣言,在实验中重新经历了儿时的无“意识”之后,她终于看到了一个出路:既然欲望如此丑陋, 不如让一切重归虚无的和谐。

  我一直在想,ミァハ个人的转变,在一直以ミァハ为信仰的雾慧心中该是如何难以接受。动画并没有对此进行非常有戏剧冲突的刻画,以至于在我看到雾慧轻易答应ミァハ一起进入和谐的世界时完全无法理解。

  直到雾慧说:但我唯独不允许你被和谐。

  即便你的“意识”是模拟出来的,即便你背叛了曾经的我们,我仍会无条件的追寻你,但我不允许“你”被玷污。让我来给予你“死”的权利,让我来帮你摆脱你摆脱不掉的权力。

  我不介意整个世界来为你的任性陪葬。

  至少我成全了你的完美。

  而这是否是一个失败的逃亡的理想主义者为了理想所能作出的最高牺牲呢。

  「权力所能掌握的,正是活着这件事。以及活着所引发的一切结果。死是权力的界限,是摆脱权力的瞬间。死是所有存在中最神秘的点。最隐私的点。」

  「这是谁说的话?」

  「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

  你所抛弃的,让我来继承。

  如果一切个人对社会的抗争终将以失败告终,那么即便世界都成为一片和谐的蓝色汪洋又有何不可。

  这真是我看过的最充满理想主义殉道之美的中二病。

  于是我要去读福柯了。

  《和谐》影评(七):Harmony——科幻小说与动画擦出的绚烂火花

  (长文预警,内含大量杂谈和主观意见)

  (主要评价动画,至于更多主旨等内容,个人让给原作书评)

  这部由科幻小说改编的动画电影《Harmony》(中译《和谐》),讲述了在人人生来便由政府植入医疗健康系统“Watch me”,不再有病痛的未来日本,两位女主雾慧和御冷与命运抗争的故事。设定上颇有些类似之前同为反乌托邦题材的的《心理测量者》,人设有点像《罪恶王冠》,主题曲由EGOIST演唱。

  这部片子的元素很多,作为萌豚,可以看两个女主百合,外加各种福利镜头;对于喜欢原作、硬科幻的观众来说,原著小说得过日本SF大奖,丰富考究的设定和庞大的世界观十分引人入胜。话说这么黄暴血腥的片子竟然是全年龄……我作为一个成年人(?),看到女三号捅自己脖子的时候都受到了极大的震惊(那演出真是赞)。

  影片开头有一段非常精彩的女主一行沙漠飞车击落飞机的场面(机体设计都非常棒),令我有种要开启好莱坞大片模式的错觉。然而之后并没用什么恢弘的大场面,结局高潮甚至给我一种文艺片的感觉。想想某只能成为粉丝片的《业火的向日葵》,以日本现有的特效技术与资金水平而言,想和好莱坞大片抗衡暂时还是天方夜谭。Harmony的作画对于剧场版动画来说虽然只能算中规中矩,但靠日本电影细腻的传统,在原作扎实的基础上发掘了一些哲理,好好讲完了故事。

  如果将来这片子放到B站之类的地方,一定会有很多观众出来说“看不懂”(当然我很希望被打脸)。诚然,Harmony有其晦涩的地方,但作为一部商业影片,剧情绝非超出了一般观众的理解能力。这也与某一两个视频网站无关,从《泰囧》到《港囧》,以及看似特效片实则喜剧片的《捉妖记》,上个季度B站最火的番竟然是《不存在黄段子的无聊世界》(对影片本身并无否定的意思,仅为分析市场现状举例)。虽然个人对于这些挠痒痒让你笑的所谓“喜剧片”越来越难以发笑了,但它们市场的扩大有其社会历史原因,很难去批判。但另一方面观众对于严肃电影的审美水平下降确实值得警惕。独立电影导演贾樟柯说道,《山河故人》里有一个情节是多年未归的儿子回来给姥爷奔丧,下跪的时候反应有点慢,母亲一下子把儿子推到地上,有观众就不理解,说这么多年没见了,妈妈应该很爱护他才对啊?这就是对复杂一点的人的感受麻木了。孩子回到家都不叫她妈妈了,妈妈又启发又诱导最后他才用上海话叫了一声妈妈。作为一个母亲她可能没有抱怨吗?这里要分析的话就不是一篇文章的事了,可以从现代社会单向灌输给人的slogan说,可以从我国年轻人的横向情感缺失说,等等。但我要强调的是,某些看番只看几部人气排名高的番,什么都看不懂,阅片量没几十部的伪宅,却天天叫嚣动画药丸,这是一种什么心态?痞子说五年动画现有的制作模式要维持不下去了,却被他们说成预言动画药丸,这和说玛雅人预言世界毁灭有什么不同?(抱歉离题了)

  最后还是提一下与影片主题相关的东西。影片附赠了一张卡片,用手机扫描之后能看到泽城美雪姐姐(雾慧CV)朗读一段原作的短片。看完我才清楚,最后女主雾慧并没有和御冷殉情,而是为了“保留ミアハ(御冷)原来的样子”杀死了她,自己选择了和整个世界一起失去了个人意志。 Watch me系统里雾慧的石碑上显示了她最后的意识:

  再见了,我自己。

  再见了,灵魂。

  我们已经再也没有相见的机会了吧。

  主题曲响起,观众们沉浸在悠久的余韵当中。社会、个人、意识、死亡……无数的疑问交织在脑海。最后这个故事究竟是反乌托邦还是乌托邦呢?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看,你不喜欢被洗脑,却主动想要接受所谓“中心思想”和slogan。作者成功地向我们抛出了问题,他的任务已经完成了。作品也完成了一半。

  啊咧,那剩下一半呢?

  《和谐》影评(八):《三体》都捋不清楚?这片劝您老甭入!

  随着近期《攻壳机动队》预告片接连不断的曝光,3D制科幻题材成为原著党们热血过冬的燃料。

  不过说到日本科幻未来的大师,恐怕唯「伊藤计划」的江湖地位不破。

  虽然这位科幻小说天才,09年不幸因病去世,遗作仅《尸者的帝国》《和谐》《虐杀器官》三部曲。

  《和谐》影评(九):在乌托邦社会中追求自由的抗争

  不仅仅是如此,在这样的社会中,隐私也仿佛消失了一般,透过「扩现隐形眼镜」,就能看到路上遇到的陌生人的名字,生日,职业,社会评价等等。是不是觉得很美好?在没有了隐私之后,人们还是能和善相处,每个人都是那么礼貌,并且为人着想。然而回忆中米亚哈引用福柯的一段话,却揭下了这虚伪的仁爱社会的假面。「权力所能掌握的,正是活着这件事。以及活着所引发的一切结果。死是权力的界限,是摆脱权力的瞬间。死是所有存在中最神秘的点。最隐私的点。」在过去的君主专制时代,权力的体现是「使死」,是统治者让你死你就必须死,没办法活。而现在的民主主义时代,权力的体现却是「使生」,让你活着就必须活着,想死都死不了。仔细想想,虽然人们害怕死亡,但死亡的主动权却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而在作品中的坚持生命主义的社会,为了健康和长寿却要牺牲掉自由,连死亡的权力都被剥夺了,你被灌输着这样的思想,你的身体不再仅仅属于自己,而是更多的属于社会,是一种公共资源。也就是说,人们不仅要为了自己而活,更要为了别人,为了社会而活。听起来确实是一种值得肯定和弘扬的,挺政治正确的价值观,但其实现却是靠强迫每个人。强迫与人的善意与恶意并无区别,所以这样的善无疑是虚伪的善。于是,这部作品反乌托邦的基调由此奠定下来。

  其实,如果不是生活在「生府」圈内,生活在WatchMe的监视管理之下,强迫着为了别人而活,也许有一天她会发现快乐也说不定,追求无意识状态只是一种无奈之举,如果她没被植入WatchMe,能够生活在「生府」圈外,也许能克服过去的痛苦,成为一个快乐的女孩子也说不定。。。所以结局无疑还是在控诉这虚伪的乌托邦社会,就算「和谐」程序没有发动,这种剥夺了人类基本权利,使人们都处在监管之中,并且个人意志都被统一服务于社会意志,甚至可能是统治者的意志的社会,而不再重视个人意志,这与失去了个人意志有何区别?

  总的来说,受限于动画这一载体和本身剧场版的时间太短,我对这部作品的理解还很浅显,也许应该去啃一下原作的书本了。

  《和谐》影评(十):objection(异议)

  lt;%@ page language="java" contentType="text/html; charset=UTF-8" pageEncoding="UTF-8"%>

  lt;!DOCTYPE html PUBLIC "-//W3C//DTD HTML 4.01 Transitional//EN" >

  lt;html>

  lt;head>

  lt;title>objection(异议)</title>

  lt;/head>

  lt;body>

  lt;div id="anime">

  lt;density>惊艳的动画效果</density>

  lt;p>

  四度难得做一部商业动画,自然得要好好期待一番,这部动画作画和3DCG的表现都可圈可点。留给我最深印象的,还是吉安自尽的一段,那种震撼的表现力表明着四度依然是那个四度。

  这是一部“废话”过多的动画,对话是推动剧情发展的主要要素。在动画里如何通过画面传递语言其实是一个很大的难题,静止场景的大量运用会使的观众很无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这部动画使用的方法和新房十分相似。

  当然我说的不是45度回头,而是镜头的运用。

  本作的对话镜头总是移动的,比如图安和吉安对话的那个场景,镜头绕着两人不停地打转,其实两人的动作幅度是很小的,但由于镜头在不停移动,所以不会让你太快产生疲倦。而吉安自尽一段的镜头也是十分巧妙。

  当时的镜头是停在图安手边的杯子上的,最开始血滴进去的一个画面会让观众下意识地以为是血液是图安流下的,但是紧接着画面切向的是图安惊讶疑惑的表情,表明她并没有受伤,发现与预料不相符的情况使得观众心理出现了落差。紧接着是血液溅向服务生的场景,这时我们可以猜到是吉安撒出了血,在通过这一长段铺垫之后画面才扭向吉安。而图安刺进WatchMe的场景作画也非常优秀,一瞬间的爆发力可谓惊悚。

  这个场景与观众的惯性思维明显是相逆的,这种场景的运用手法提高了观众的心理期待度,所以在最后表现出来的效果就显得十分震撼并具有压迫感。

  这部动画中的叙事始终保持了这种高水准,实在是厉害。

  四度的作品一向拥有着极高的美术性,本作也不例外,3DCG的运用使得动画用了一种全动画的流畅感,整体的3D也保持了高水准,完全回应了期望。

  lt;!--真感人。-->

  lt;br/>

  redjuice的人设我很喜欢,金属感和现代感都非常适合科幻的背景而动画的还原度也非常高。虽然米亚哈总让我出戏到樱满真名和楪祈,不过这并不是很重要。

  声优的表现极为亮眼,美雪太太的音色太具辨识度,本来我以为会对我的观影体验产生一定的影响,不过最后给我的感觉却是相当契合的。上田丽奈的表现更是让人惊喜,米亚哈朦胧神秘的气质表现的十分到位,你怎样能想象在另一部带有科幻要素的动画《Dimension W ~维度战记~》里她是那个萌妹子机器人米拉?aya呸的演绎也十分到位,虽然这是三人中最普通的那个女孩,嘛。

  本作的音乐依然十分合适,池赖广做这类动画的音乐也不是生手了,没有喧宾夺主,而且并不枯燥烦闷。

  lt;/p>

  lt;/div>

  lt;div id="story&character">

  lt;monster>说谎的孩子</monster>

  lt;p>

  这不是这部作品以及这篇文章的讨论重点,不过“伊藤计划”已经出来的两部作品中都有牵涉到这部分的内容。

  在吉安和图安的对话中,吉安提到米亚哈接触图安是因为“她想找到朋友”,而图安回应“她想找到的不是朋友而是同志”。

  从这里可以很明显的感觉出来,图安对米亚哈是有着观念上的认同的,再加上作品里反复重复的“自己被抛下了”,“无论是吉安还是米亚哈,都没有来这边呢”这类台词,可以推论出图安对米亚哈是有着愧疚心理的,并有着跟随米亚哈的倾向。米亚哈对于图安来说是“信仰的对象”。

  而那时的米亚哈是什么样的?她向图安与吉安灌输的是“死亡才能从理性社会中获得自由”,“搭建在WatchMe基础上的社会根基非常脆弱”的这种颇为消极并且具有煽动性的思想,而她大量引用的书籍与合理的理论只是在将自己的行动合理化。

  所以图安接触到的米亚哈只是假象。

  为什么这么说?在结尾处,图安见到米亚哈的时候,她才发觉“米亚哈并不是想报复人类”,这时她认识到自己对米亚哈有着认知的错误。

  米亚哈的目的是“人类的和谐”,但她在之前的行为却是有着“毁灭人类”的暗示的,两者之中必有一者是虚假的,或者两者都是。

  米亚哈在日本的时候,她自杀的行为是对理性社会的反抗,而其本质是逃避。

  而米亚哈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吸引“觉得自己没有归宿”的图安的行为是其本能地追求认同的行为,在这个过程中其实米亚哈也追求着社会性的人格,米亚哈通过伪装来获取安全感与认同感,也是一种逃避。因此,无论是米亚哈颇具神秘主义感的言行以及诞生的“百合”的情愫,都给我一种孤独得幼兽互相舔舐来获取温暖的感觉,米亚哈本人的幼稚、孤独以及以“不想长大”为名义对理性社会的社会性塑造的反抗都因为追随者的存在而显得合理。

  而米亚哈想要通过脑科学技术想要让全人类走向“和谐”,其本质还是逃避,相比之前来说,这时她的行为明显表示出了对个人“意识”的否定,“和谐”将人类塑造成为完全“公共”和社会性的理想公民,对于一直在孤独地逃避的米亚哈来说,让全人类陪同自己一起回归“无意识”毫无疑问是比自己一个人走向终结更具吸引力的选择。

  米亚哈足够聪明,所以她呈现在她的“信徒”面前的只是一个假象,这个假象经由他人的认同感与想象力的修饰,而变成了比现实更加真实的“chrisma”式神性存在。

  lt;!--那么想象和现实哪个更真实?-->

  lt;/br>

  正是因为一直在逃避,所以才显得如此孤独。

  这个故事很单纯,就像一开始的系统上所显示的文字那样——“这是一个失败者的故事”,“这是一个逃亡者的故事”。

  lt;!--那么究竟谁才是那个失败者和逃亡者?-->

  图安?

  lt;!--还是米亚哈?-->

  lt;/p>

  lt;/div>

  lt;div id="sciencefiction">

  lt;p>

  最近几年,日本动画中的商业科幻作品还是挺多的,就拿题材相似的来说,剧场版《壳中少女》系列、伊藤计划,TV的《罪恶王冠》、《psycho pass》以及今年可期的《铁甲城》等等作品都有着同质化的倾向。

  要素涵盖蒸汽朋克、赛博朋克和反乌托邦,但这些作品无论是原创还是改编,最后都没绕出《美丽新世界》、《1984》和菲利普·迪克几十年前就留下的圈子,最后能决定作品成败的重点,还是被压在了作画和剧情上。

  所以讨论这些商业科幻动画的深度远远不如讨论它们好不好看实在,毕竟押井守和大友克洋水准的片子还是可遇不可求的,而且即使是大师,也难免会有“形式大于内容”的毛病。

  《harmony/》是一部台词过多而显得冗赘的动画,而且流程过于单调,插叙很多。虽然镜头语言和爆炸的信息量很大程度上掩盖了这些不足,但就作品的完成度来讲,实在不算太高。

  毕竟,除了科幻粉丝,谁会愿意花两个小时坐在电影院看一部既没什么打斗和爆点又全篇都是对话的枯燥电影呢?

  圆城塔在提出伊藤计划的时候一定是有自己想要推广旧友名声的野心的,但是最后做出来的作品却显得很尴尬。

  作为商业作品显得过于枯燥或者晦涩,作为科幻作品又显得有些潦草。

  《虐杀器官》还没出来,不过manglobe社在倒闭之前做过的科幻动画(《Ergo Proxy》)十分的硬核,是典型的“不想卖钱”的作品。作为科幻粉丝,我是相当期待《虐杀器官》的,但是m社的作画比wit和四度差一筹也是不争的事实,再加上亏到破产的惨烈事迹,这部作品在商业上能取得什么样的成绩实在堪忧。

  因为某些作品和公司的先例,现在观看各种日本商业科幻动画总是让我提心吊胆,因为我总是对作品充满了期待的,但最后的结果常常都并不如意。谁知道再过两年,那些还坚守着科幻动画作品的人和公司会不会改变呢?是会更好,还是更糟糕?

  lt;!--毕竟只有创作者存在,才有作品。-->

  lt;/p>

  lt;/div>

  lt;/body>

  lt;/html>

  (P.S. 本文用的是用的是仿照标签语言html的伪代码格式,不能通过编译。)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和谐》影评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