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西力传》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西力传》经典影评10篇

2017-12-20 21:3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西力传》经典影评10篇

  《西力传》是一部由伍迪·艾伦执导,伍迪·艾伦 / 米亚·法罗 / 帕特里克霍根主演的一部喜剧 / 奇幻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西力传》影评(一):变不成自己的变色龙

  影片的中间,Zelig混杂在德军里时,我默默的想,做一个像zelig一样的变色龙是幸福的。

  你可以被人爱,因为你和他们相同。任何人看向你就像看向平面镜反射的自己,一样的身材服装,一样的说话方式,一样的党派民族,一样的能力和无能,他们喜欢你一如喜欢自己。因为你是他们的影子

  你可以卸下责任的重负。你面对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人格,当你或厌倦或害怕或不知所措时你随时可以换个身份逃脱,没有人认得出你。自然,也没有人追着你陪修车钱、为用冰块接生道歉和养育你的孩子。逃跑是最简单的事,不被抓住的混合技使你简直无敌。

  你可以陷入幸福的集体无意识中。你混迹人群,丧失了面孔和自由,但你几乎是主动拥抱这种免除选择生活。希特勒代替所有人思考和讲话,于是你不需要表达观点更不会引起争端;人们挂起同一个表情做同样的事,于是你不必担心错误更不必特立独行。你即是他人,哪怕他人即地狱。

  于是,为了被人爱、免除责任以及摆脱思考的重负,你成了不折不扣的变色龙,与环境打成一片却忘记自己本该是什么颜色。然而,难道你得到的还不够多吗?面对安全的幸福,抛弃危机四伏的自我难道不是最好的选择吗?

  只是、、、、、、、

  变色龙不是孙悟空。他千变万化却变不成自己,而一个不知道“我是谁”的人不可能说出“我爱你”。当Zelig把难吃的薄脆饼偷偷扔进垃圾桶,他同时划定了自我的界限。这一过程,从Dr.Fletcher转换角色,逼迫他面对自己的谎言,逼他解决不能融入集体的恐慌,逼他面对自己的想法时,就开始了。

  如果说Zelig第一次复苏的原因不只是爱情的良药,那么第二次觉醒则直截了当得多。变色龙在社会压力下遗失了自己变得混沌,但爱情里不允许混沌的人存在。自我是一个绝对的问题,你可以有自我,可以没有自我,可你不能有一点自我。当危险的爱情和安全的混沌都摆在了托盘上,变色龙心理的天平倾向了爱情。

  面对温柔知性的女医生拥有自己是Zelig拥有爱情的基础;而在希特勒的会议上,恰恰是苏醒的爱情帮助他找回自己。千人一面的广场上,哪怕神志正常的人也被激情四射的演讲催了眠,Zelig却在看到爱人的第一眼不顾一切地挥舞起手臂,在人群中标记出独特的自己。

  因为没有自我的生命,就像没有脆皮筒的冰激凌,只是轮廓不清的一团奶油而已。

  在我眼中,这一幕浪漫一塌糊涂

  《西力传》影评(二):拉比告诉了我人生的意义,可他用的是希伯来语……

  (转自微信公众号yellowxiaoyellow)

  十几年前的大学校园里流行过这样一种说法:男生不可不读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读周国平。(对女性主义者而言这句话就像个笑话。)也许很多人跟我一样,最初知道Woody Allen并对其发生兴趣正是从读过王小波之后。Woody Allen的导演生涯自1969年《傻瓜入狱记》(Take the Money and Run)开始,在那部片子里他部分地使用了一些类似纪录片的技巧,虽然他本意想把它彻底拍成一部黑白仿纪录片。1969年没实现的意图,后来在1983年的《西力传》中实现了。许多评论者对《西力传》的技术部分感到意外并大加讨论,似乎完全忘记Woody Allen本人在多年前已经玩过这些技巧。Woody Allen的反应,用他自己的话说:“这些并不复杂……也根本不是新的,我的电影生涯本来就是从纪录片开始的。”

  《西力传》的核心创意很简单,影片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主人公Zelig为了被别人喜欢、为了安全起见,完全放弃自己的个性、思想及感受,在与别人接近时总是变成与对方相同的那一类人。同社会名流在一起时他就操一口波士顿上层阶级的口音,热心地赞成柯立芝与共和党;一小时后同普通劳工相处时他又自称民主党,甚至口音也变得与对方相似。这种与他人保持一致的努力湮灭了他自己独立的存在,以至在影片后半部分使他一度成为法西斯极权社会里的民众之最佳构成材料。当然,作为段子手的Woody Allen在影片进行过程中自然不忘顺手讽刺些别的东西,比如大众舆情之反复多变,刻板印象以及媒体访谈对刻板印象的筛选加固作用(对Eudora Fletcher老母亲的那个访谈片段),商业社会里人情的淡漠与过度的娱乐化、商业化(Zelig被家人接走并成为供大众消费的巨大商机,其本人的痛苦则被不闻不问),永远互相掐架各说各话的专家学术观点等等;此外,影片中还时不时穿插一些典型的Woody Allen式小段子,比如“我得赶回城里,有个有趣的案子等着我诊治,是两组有分裂人格的暹罗双胞胎,这样我就可以从八个人那里收钱”……撇开极权社会的形成及维系(无疑有更多更复杂的原因)不论,努力与人保持一致似乎是一种普遍的人性,《西力传》无非把这点小小的念头无限放大,以成就一个新奇的故事和一部仿类型片佳作。说起来,Woody Allen在铺演一个小念头这一方面确实很有成绩,比如1985年那部《开罗紫玫瑰》(The Purple Rose of Cairo),从简简单单一个“剧中人走出银幕”的念头——类似的念头曾被Buster Keaton在1924年的默片《福尔摩斯二世》里用过,但Keaton借其炫技的意图似乎多过借其推动剧情或主题的意图——发展成对理想现实、电影本体论之类的探讨,奇思妙想令人惊喜。

  Gordon Willis是《西力传》的摄像师,在此前与此后都同Woody Allen有多次合作,他曾为《教父》三部曲掌镜,对光影的使用隐隐有伦勃朗之风,《西力传》为他赢得了第一次奥斯卡最佳摄影奖的提名。这部片子也是Mia Farrow与Woody Allen的初次合作,拍摄过程中她很有些紧张,唯恐令导演失望。不过,从Woody Allen的角度来看,《西力传》确实是一部有难度的片子,但难点并不在以假乱真的伪纪录片效果,更不在与初次合作的演员的沟通交流,难点在于影片的形式注定了在其中不能使用Zelig及与Zelig交往的人们的任何私人生活片段。所有的内容都必须是能出现在新闻片中的素材,即必须通过非私人的片段讲好一个个人的传奇故事、爱情故事。Woody Allen把这个故事讲好了吗?我想是的

  值得一提的还有前来客串的各个当代文化名人,比如Susan Sontag,Saul Bellow,Bruno Bettelheim……当影片播放到第三个镜头,Susan Sontag在一片深蓝色背景中跟你正对而坐、从容潇洒侃侃而谈,右前额一抹白色的鬓发,脸上挂着若有若无的笑意,你一定一边暗乐一边从心底里笑骂一句:伍老头你……真是够了!

  ---------------------------

  影片信息:《西力传(Zelig)》(1983) 导演:Woody Allen

  推荐指数:8.5/10

  《西力传》影评(三):原来这就是伪纪录片

  第一次听到这个导演的名字是在《圆桌派》节目中。挺顺口。

  第一次鼓气勇气看这个类型片子是在这个寒假快要结束的时候。收拾吃喝完毕,静静地坐在床上,然后开始看。一开始实在无聊,要不是看见片子只有71分钟,恐怕还没开始,我就会放弃这个片子。

  渐入佳境,中间虽暂停几次,但依然不妨碍它的流畅性。片子变化冲突,层出不穷,让人的三观在重新建立之际又被刷新。结局是圆满的,带着这片子所给我的奇幻体验,幸福地进入梦想

  最大的体验在于不断刷新的三观。一开始介绍男主可以变化各种外形和姿态,让人接受不了,新奇又可怕。进入医院之后,对他进行研究,大家的思想,也随着医生的分析、解释而逐渐放开,最后都接受了这样一个“变色龙”人。并且成了一个大众选择的明星。受欢迎,说明他的超能力已经被大家所认可。从某种意义上说,我是羡慕的。他姐姐接他去赚钱了。各种周边和走穴,观众意识到,男主似乎没有自己的人格和皮囊了,不免流露出同情。戏剧性的是他贪财的姐姐和姐夫互相伤害死了,辗转反侧,他又被接回到当初的女医生那里治疗。她是唯一一个关心他本身而不是他的各种面孔的人。大家这才开始关心起男主的内心世界,才发现这其实是种病,无发控制的行为,没有独立存在的人格,完全依附于周围的人,对他们开始怀有无比的同情。

  女医生通过对种种创新大胆的方式,使得男主的病有所好转,并且两人相爱。

  女医生教他怎样做一个健全的人性格和品质。观众不禁赞叹起他们美好而又独特的爱情。

  女医生终于治好了他的病,这又是人类的一项奇迹。他们两有火了,周游世界。她们礼貌知性,所有人都很喜欢他们。

  由爱生恨。见不得别人好,越来越多的人表示和男主有关系,男主对他们做过对不起的事,并向他索要一切。男主被迫答应,情绪很受影响。对于这种丑闻,男主在大众心中的形象又被拉入深渊。男主的病复发,有趣的是又开始易容变身。

  继续治疗,医生带着他治疗,踏入平静的隐居生活,完全治好了他的病。

  由此看来,电影叙事的角度不是纯客观的。是以旁观者的角度来偏向性地讲述故事。讽刺性程度增减。并加强了主题:别人眼中的自己。正因如此,电影镜头中的媒体,如电台,报纸,广播占主要部分。

  1981年,却用黑白画面来突出故事的夸张和荒诞。长短镜头的变化,简单明了又突出,观感因此也十分舒适。

  总之,是不可多得的观影体验。

  《西力传》影评(四):人生如戏,我没演技

  你得承认,那些表演能力强的人,的确是比较吃香。他们有一种在不同的场合随意切换模式的特殊技能。无论和谁打交道,他们总能总能说恰当的话,摆恰当的表情,做恰当的动作。这种人有两点特别值得我佩服,一是特别能忍别人,二是特别能忍自己。

  但是我就不行。上小学第一天,上数学课,老师在上面讲一些在幼儿园早就学过的东西,什么几个苹果几个梨之类的弱智题目。别的孩子都还手背后腰板挺直强忍着没让内心奔跑的草泥马跑出大草原的时候,我已经受不了了。我一忍不了傻逼,二忍不了装逼。台上的数学老师恰好是在以一种装逼的姿态讲着傻逼的题目。后来我回头想想,她是一个刚从师范学校毕业的年轻人民教师,在我们国家的大学里受到了不太正常的教育,进入社会以后又急于证明自己,所以这种装逼和傻逼也是可以理解的,但也只是可以理解而已。她在台上讲着,我就在下面和旁边的小女孩聊上天了,她明显不高兴,把我叫起来问为啥上课聊天,我怒刚了一波正面,当然,结果只可能是我被请家长。后来我在学校就再也不说话了,每一任班主任老师对我的印象都是“这孩子不会是有毛病吧”。我只想说你们懂个毛,手机电脑还没有节电模式的时候,我就已经进入节电模式了。

  Zelig和我完全不同,他就是一个演技冠绝宇宙的神人。在菲茨杰拉德出席的宴会上,他可以带着波士顿口音和贵族侃侃而谈共和党的总统有多好,而转身和酒店的厨师佣人在一起时,他又瞬间变成了下等人,带着粗鄙的口音声称自己是个民主党。他可以混进洋基队打棒球,也可以加入乐队成为演奏家,甚至到了唐人街,还能说一口像那么回事儿的中文。 和胖子在一起的时候他就变胖,和黑人在一起的时候他就变黑,和女心理医生在一起的时候他甚至也变成了心理医生。一句话,他就是一只“变色龙”。

  伍迪艾伦先是借这部影片好好“抒发“了一下他对美国传媒娱乐业的见解。报纸的总编只要抓人眼球的”奇闻轶事”,置社会责任于不顾。女医生的亲戚从事娱乐行业,借Zelig大发横财,不仅给Zelig编了歌曲和舞蹈,甚至还推出了各种周边产品。一个活生生的人就这样变成了精心策划“摇钱树”。不知道最近再次受到关注的庞麦郎看了这部影片会不会从里面找到一丝自己的影子。还真是太阳底下无新事,伍迪艾伦那么早就预言了今天中国发生的状况,让人唏嘘不已啊。

  Zelig成为变色龙的原因,是他希望在人际关系中获得安全感:被人喜欢,成为群体的一部分。他放弃了对自己内心的照料,转而从外界寻找生活的意义。而女医生对他的治疗让他逐渐开始打开心扉面对自己的过往和潜意识,专注内心的感受,变成了有自我意识和观点,甚至有点固执己见的“正常人”。当Zelig被“治愈”之后,他被邀请对这个国家的孩子说点什么,“你们一定要做自己,你知道,你不该装成别的人。你自己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学会大胆地表达,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说。也许在其他国家,他们不允许这么做,可这是美国人的行为方式。”因此,你可以把这部电影看作是伍迪艾伦对美国社会的嘲讽,每个人都在试图通过他人和社会的认可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而不是追随自己的内心。生活在现代社会,我们有两种选择,要么做一切合法非法的事情去满足社会主流评判标准,要么按自己的标准去生活。显然,更多的人选择了实现起来更加简单的前者。毕竟我们都是被这么教育的,好好读书,上个好大学,读个好专业,找个好工作,讨个好对象,然后一辈子就这么安安稳稳顺顺利利地过去了。甚至在大学毕业的时候,大家的路都被画好了:“考研、出国、找工作。“现在回头想想,我凭什么非要走着三条路之一呢?语言限制思维,多少好孩子因为长辈们善意的帮助走错了路。除了他们说的这三条路,人生还有无数种可能性。年轻漂亮的小姑娘可以直接找人结婚,精明能干的小伙子可以找好哥们一起单干,为什么一定要走所谓的“正路”呢?难道看着企业排名顺着往下数,投出无数份简历,挑一个薪水最高,离家最近,事儿最少的工作就是我想要的全部了吗?永远记住,别让薪水成为你收入的唯一来源,更不要让打工成为你生活的全部。因为打工其实就是在演戏,你演的有多好,就能拿多少钱。但是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都不擅长演戏,我们做不到跟领导同事假装亲密,做不到“客户虐我千百遍,我待客户如初恋”,没法像向日葵一样面对像僵尸一样排队办事儿的人。做不到,不是你的错。你的错,在于做了不适合自己的选择。好吧,我承认我又他妈激动了。

  当Zelig被治愈,女医生和他的感情日益升温,即将走入婚姻殿堂时,国内却出现了无数的人声称Zelig在变换人格的时候毁了他们的生活。为了躲避“追债”的人们,Zelig逃到了德国加入了纳粹。这无疑是伍迪艾伦设计的又一个讽刺桥段。Zelig因为社会的压力,从简单的“寻求安全感“逃向了疯狂的“集体无意识”。女医生对他之前的治疗前功尽弃了,他又躲回了面具之下。万人合一,宏大的共同目标,伟大而英明的领袖,这一切都是能让人感到“生活有意义”且轻松的。一个刚刚回归人性的存在就这样又成为了一部机器的部件。你有没有想起来《V字仇杀队》呢?人性真的是太好玩的一件事了,利用人性弱点的人真是太牛逼了。

  最后还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解救了Zelig,在女医生的款款深情面前,他终于从集体无意识中清醒了:原来我的存在并不只有依附于某个强大的力量才有意义,原来我有这样的力量让一个人跋山涉水跨越千难万险,原来对另一个人来说,我就是整个世界。这么想来,爱情还真是一款最伟大的游戏,明确的行动目标,确立已久的游戏规则,极其灵敏的反馈系统和最具诱惑力的奖励机制。那句词怎么说的来着“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连刀塔都不玩了”!但我的问题是,在现有的社会规则下,作为1P的你,怎么选定最合适的2P呢?毕竟,3P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啊!

  《西力传》影评(五):每个人都曾是变色龙

  《西力传》。够犀利。

  并且戳中了我长久以来一直挥之不去的自卑来源:一个没有观点的人。

  Zelig病情好转的那段时间,他开始对外界信息给与自己的观点。被采访者说虽然他的观点不能算得上高明,但他至少有自己的观点了。这是好事。他不再因周围的人群而变换身份,适应环境。他具有了独立的人格,与其他人无关。

  在这个过于多样化的世界,不同的声音会将自己的声音埋没。但我们生来不可能嘴里就含着对于世间百态的独到观点。所有我们如今坚信不移,视为人生真谛及原则的所谓观点看法,都是成为变色龙之后又痊愈的结果。

  所以变色龙的过程是我们都必须经历的。我们需要偶尔乔装成我们想要成为的人,感受身在其中的滋味。需要被动接受更多,从而失去自己。

  史密斯说:如果你要作诗写歌,你的每一个字都应该是自己的,不能剽窃或者借用。

  但谁没有在自成一体前借用过?连摇滚这么具有个性的东西,都难以避免模仿,消失,最后重生的过程。

  重要的是,变换尝试更多的颜色,好好珍惜变色龙的时期,痊愈之后,你就只是你自己。

  《西力传》影评(六):《Zalig》哭笑不得的两段词

  Zalig说:

  “我哥哥打我,

  我姐姐打我哥哥,

  我爸爸打我姐姐和我哥哥还有我,

  我妈妈打我爸爸和我姐姐,还有我和我哥哥,

  邻居们打我们家人,

  下个街区的人打我们的邻居和我们家人……”

  “我们唯一知道的是,伦纳德•泽里格是一位名叫莫里斯•泽里格的演员的儿子,他的第二段婚姻以持续不断的激烈争吵为特征,他们吵得如此不可开交,以至于尽管他们一家紧挨着保龄球馆,反倒是保龄球馆的人嫌他们太闹了。在孩提时代,伦纳德经常被那些反犹的孩子们欺侮,他的父母从没支持过他,反而与那些反犹的孩子们站在一边,不问青红皂白地斥责他。他们经常惩罚他,将他锁在一间黑暗的储藏室内,要是他们实在气不过,就和他一起进入那储藏室。临终之前,莫里斯•泽里格躺在床上对儿子说:生活就是一个充满苦难的、毫无疑义的噩梦,他给他唯一的忠告是,让他多搜集绳子。尽管他哥哥杰克精神失常,他姐姐鲁思成了小偷和酒鬼,但伦纳德•泽里格似乎没受影响,适应了生活。”

  有一瞬间,我确信《西力传》有种把所有人都卷进去,让人苦恼又高雅的伟大气质。

  《西力传》影评(七):伍迪艾伦的《变色龙》教会凤姐的那些事

  来源于微信公号电影变色龙

  凤姐当年做了那么多搏眼球的事情,赚够了去美帝的资本,事实上,伍迪艾伦的《变色龙》早就教人这样成名了!

  “9岁起博览群书,20岁达到顶峰,智商前300年后300年无人能及;论交际,论人际关系,论工作能力,实在是不但女人,就是男人,也很难和我相比;爱因斯坦发明了电灯,他宏观上是不如我,比我差远了。”前几年红得发紫的清纯美女凤姐,不仅是各媒体争抢报道的对象,而且还与德艺双馨的苍老师同台亮相,搏杀眼球。

  但是,在凤姐投奔美帝后,就Duang的一下消失在各位群狼的视线。凤姐本人也只能发发对思聪啊更新啊来忆苦思甜。近日,她却一不小心被某校的政治老师看中,进入了政治考卷,老师向学生们普及了凤姐的生平后,跟学生提问到,那么问题来了,1、你认为这个凤姐有自知之明吗,为什么。2、假如你是“凤姐”的网友,告诉她如何正确地认识自己。看到这份考卷,大洋彼岸的凤姐也hold不住了,毕竟博览群书的她通过自身努力,虽然没变成白富美,嫁给CEO,但是也移民到美帝不用再在帝都吸霾了。于是凤姐再次使用魔力,她随手一转,万人路人转粉。

  无独有偶,32年前的一个清晨,一道亮光划过夜空,一个矮小瘦削、满嘴胡言乱语的导演伍迪艾伦在未经本号的允许下拍了一部同名电影,名为zelig,中文译作《变色龙》或《西力传》,相比诸如《安妮霍尔》这样牛逼轰轰的获奖电影,《变色龙》可谓是无人问津,黑白的镜头将我们带到了美国光怪陆离的30年代,伦纳德·泽里格(西力)是一个很奇怪的人,他有一种特异功能,可以根据周围的环境改变自己,就像他的名字zelig(变色龙)一般。他可以变身成为棒球场里穿着制服的球员,如果他的周围都是共和党人,他会变成一个共和党人;如果他和民主党人交往,他又会把自己变成一个民主党人。他还会把自己变成黑人乐手,或者在唐人街里变身成为一个东方面孔的模样,更神奇的是,除了不能变成女人外,把两个胖纸带到他身边,“嗖”的一下他就增胖250磅变成胖纸。

  于是,他很快变成了怪兽异类,供当时一等一的“砖家”研究,有人说他有脑瘤,有人说他脊椎有问题,群众们也纷纷表达了对变色龙这一特技的向往,女医师弗莱彻对把他当人看,通过催眠疗法,她从西力口中得到他变化的原因:“安全,与其他人一样就安全了……我想被别人喜欢。”与动物界的变色龙一样,西力的变身特技是为了安全,继而就是在社会中被别人喜欢,渴望爱,渴望被别人接受,这就是泽里格善变的缘由。弗莱彻将这种现象称之为“人类变色龙”。

  后来的后来,西力四处走转,遇到了麻烦,成了英雄,王子和公主从此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不过,其实故事怎样不重要,伍迪艾伦在这部片里用的是伪纪录片的手法,报纸电视各种一本正经地胡编乱造,接受采访的人也一本正经地似乎人间真的有过变色龙。有点像《阿甘正传》里的各种神奇桥段,也正是伍迪艾伦这部冷门佳片有意 思的地方。

  胡诌了一圈,到底跟凤姐有“咩”关系呢?凤姐在知道自己被政治试卷“开刷”后微博这样回应: “我出身于一个单亲家庭,自七岁就被我父亲抛弃。初中毕业后,因为家贫,我读了与自己理想和抱负相差极大的师范学校。毕业后,我在职场举步维艰,多年怀才不遇。作为一名沦为蚁族,只租得起一张床的屌丝,我发表一些对生活境遇不满的言论是完全正常的。”

  同样,伍迪艾伦伪造的这个变色龙,童年的小西力也是极度不幸的,父亲是默默无闻的小演员,后母和生父吵架声如雷反倒是被隔壁的保龄球馆投诉、被反犹的小孩欺负父母反倒是再关他黑屋子,他们都是极其相似的,渴望安全,所以表现得怪异。

  只是西力通过求同获取了短暂的安全,凤姐通过极端的求异冲出了她所无力改变的现实。“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当我们嬉笑怒骂时,我们也渴望变成变色龙,作为屌丝的凤姐已经一条路子走到黑顺利到达了万恶的美帝,在CCAV里,那里的人民虚伪奸诈伪善,生活在一片水深火热之中。

  (更多相关内容可关注微信公众号电影变色龙,搜索“bslmovie")

  《西力传》影评(八):他人即地狱 他人即天堂

  《西力传》不过79分钟,却高潮迭起、惊喜不断。在由访谈、影像、新闻稿等元素营造出的纪录片风格中,伍迪·艾伦虚构了一个颇具象征意义的故事,它荒诞、充满戏剧性,却又刻骨地真实,片中人物的恐惧与安慰,我们似都感同身受。

  影片的剧情大致可以划分为三段:

  1.Zelig的“变色龙”病症:乐手、医生、学者、中国人、印第安人、非洲人...从生理特征到行为模式,他可以迅速转变成自己正在接触的人群的样子,原因是:“It's safe.I want to be liked”.

  2.尤朵拉医生对他的精神治疗,二人互生情愫,Zelig康复;

  3.Zelig在丑闻曝光后不堪重负,再度病发,从公众视野中消失;尤朵拉在纳粹队伍中找到Zelig,二人架机逃亡,Zelig成为完成飞越大西洋壮举的英雄,与尤朵拉终成眷属。

  伍迪·艾伦以一种非常具象的方式表现出了人们普遍的困境:我们渴求被他人接纳、被爱、被认同,但为了获得这份来自群体的安全感,我们不可避免地要抹去一些个人的特质,把自己烙进由外界价值体系与评价标准构筑的模具里,在不同的环境和对象面前,呈现出不同的面孔与状态,从而完成对群体的迎合。

  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可以保持个性的完整与真实,却难以在与他人的互动关系中“独善其身”,这是为什么尤朵拉要将Zelig封闭在一个几近与世隔绝的乡村小屋里治疗,也是为什么面对铺天盖地的审判、指责与流言蜚语,已经康复的Zelig会旧病复发。

  自始至终,Zelig都是一个被观看、被诠释、被对象化的客体:在大众眼里,他是茶余饭后的谈资,是对猎奇心理的满足;在商人眼里,“changing man”的表演及其衍生的产品,可以带来巨大的商业价值;在医生眼里,他是一个罕见的病例,一个或许能助他们名扬四海的研究对象;在媒体眼里,他时刻牵动着舆论的神经,对他的报道占据着头条;就连以访谈形式出现的那些响亮的名字:索尔·贝娄、苏珊·桑塔格,他们的言论又何尝不是Zelig所面对的“他者”的一部分。

  Zelig不仅被观看,也在被塑造——被外界和他人塑造,也被自己塑造:他不断“变脸”,强颜欢笑、言不由衷,试图迎合身边的每一个人;丑闻曝光后,他由“当红明星”堕落成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破坏者,一个臭名昭著的流氓、罪犯;而驾机逃亡后,他又一跃成为飞行英雄,接受市长的接见,光荣地乘着小轿车向街边热情的人民挥手致意。

  所以,当尤朵拉在新闻片里发现纳粹队伍中的Zelig,我们叹服于伍迪·艾伦的精巧设计,却又同时感到这在意料之中:当一个人无法承受自己被驱逐于群体之外的压力时,他只能选择将自己完全熔入集体之中,成为链条中的一环。对群体认同感和安全感的渴望让人“逃避自由”,成为“乌合之众”,甚至犯下“无意识的罪”,像是在电影《浪潮》中,唯一清醒的女主拒绝穿作为集体象征的白衬衫和牛仔裤,她因此被驱逐,而其他人则陶醉在集体的幻象中走向疯狂。

  在群己之间,要么湮没,要么放逐,要么在二者的边界上被疼痛地撕扯。被接纳的代价是自由,自由的代价是孤独。他人即地狱。

  《西力传》影评(九):台词精选

  The Narrator: Who was this Leonard Zelig that seemed to create such diverse impressions everywhere? All that was known of him was that he was the son of a Yiddish actor named Morris Zelig, whose performance as Puck in the Orthodox version of "A Midsummer Night's Dream" was coolly received. The Elder Zelig's second marriage is marked by constant violent quarreling. So much so that although the family lives over a bowling alley, it is the bowling alley that complains of noise. As a boy, Leonard is frequently bullied by anti-Semites. His parents, who never take his part and blame him for everything, side with the anti-Semites. They punish him often by locking him in a dark closet. When they are really angry, they get into the closet with him. On his deathbed, Morris Zelig tells his son that life is a meaningless nightmare of suffering and the only advice he gives him is to save string.

  Leonard Zelig: [in a hypnotic trance] My brother beat me. My sister beat my brother. My father beat my sister and my brother and me. My mother beat my father and my sister and me and my brother. The neighbors beat our family. The people down the block beat the neighbors and our family.

  The Narrator: That Zelig could be responsible for the behavior of each of the personalities he assumed means dozens of lawsuits. He is sued for bigamy, adultery, automobile accidents, plagiarism, household damages, negligence, property damages, and performing unnecessary dental extractions.

  House-Painting Victim: He painted my house a disgusting color. He said he was a painter. I couldn't believe the results. Then he disappeared.

  《西力传》影评(十):这是一条隐藏到背景里的标题

  以假乱真的形式表现着黑色幽默 讽刺 荒诞

  Zelig为了融入整体丧失了自我 却成为舆论焦点 好不容易恢复成常人 却遭受各种指控 当他再次发病却创造奇迹飞跃大西洋 人们的态度再次改变 他又成了英雄

  人们态度变化地如此剧烈 同步 就像一个人 难道得病的只有Zelig吗 人们为了自己的安全隐藏着自己的想法 想方设法的使自己受环境喜欢 浑浑噩噩地混过一天又一天 假使一天康复了 他们是否和Zelig一样对之前的发生毫无记忆 就像那根本不是他们生命中发生过的一样

  电影形式也很独特 以纪录片的形式叙述一个虚构的故事 黑白的相片 模糊的录音 正式的采访 独特有趣~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