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1》经典影评集
《29+1》是一部由彭秀慧执导,周秀娜 / 郑欣宜 / 蔡瀚亿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29+1》影评(一):真的要再看的影片
虽然我还没有那么多经历,还没有那么快而立。但和女主后期一样,目前处于离职状态,一个人待久了,真的蛮容易想很多,真的不知道怎么跟自己相处。甚至出学校以后,就一直偏向女主那种状态,感觉时光匆匆而去,抓不住,整个人都在迷蒙中,不知道自己要抓的是什么,开始不爱说话不爱笑,每天都觉得累。所以很羡慕黄天乐,仿佛她真的是天生快乐相随。
我是一个记性很差的人,好的坏的通通记不住,曾经咬牙切齿深恶痛绝的东西也都记不住具体是什么,唯有那种感觉依稀存在。很开心很开心的事情,不知道是没有还是忘了,哈哈。看着黄天乐清楚铭记自己的每一份快乐,很羡慕。
算啊,再写下去要变自我剖析的日记了。就此打住,现在开始要笑,嘻嘻。
开篇,将时间定在05年,还以为05年是什么特殊时间,讲讲才知道94年才是很多事情的起点。都市里没有那么多低头族还真是不错的。不知道是镜头缘故还是其它,莫名老会觉得房东和司机都不是什么好人,都要出什么幺蛾子,实际并没有。两个同年同月同日的人,算是另一个自己吧。两个完全不同的人生,本以为要讲两种生活一如《荼靡》,特别是女主在读传记的时候身临其境的那一刻,事实也不是。所以显得有些乐趣了。但不喜欢黄天乐要张小哥摸她的胸的那一段,两人7岁相识,陪伴至今,胜似亲人了。就这样就蛮好,插入这一段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影片接近结尾的地方,抛出的很多问题已经黄天乐的很多理论,是我们常常讲却又常常忘的。
《29+1》影评(二):週期過後,重新開始
土星週期代表變動,過後,一切重新開始。
不一定是要遇到土星週期才會有變動的感覺,人生本來就充滿著不確定。大概是每個人穩定久了,都會有些乏,就會想著要變;而碰巧,大家求變的時間段都比較集中--集中在土星週期上。
兩位主角的名字里各自抽出一個字,剛好是我的名字。而兩位主角的人生經歷和態度,也剛好被我各取一半。雖不是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但或許這樣,才真的能打動人,畢竟這就是我們自己。
完全的女性視覺,瑣碎而細膩;工作、感情、生活一一道來,屬於理性的林若君,三線清晰;屬於感性的黃天樂,則因為她大大咧咧的性格而邊界模糊。每個人都有會她自己的piority,選擇了就盡力去做。看似老生常談的道理,卻只有真正經歷過的人,才懂得這句話真正的含義,才懂得如何踐行。
土星週期之前,遇到了很多的變動,工作的、感情的;還好沒有來自生活的重壓。於是我給自己放了將近一年的長假,學會了接受可能會慢慢開始走下坡的自己,學會了直面自己不現實的小追求,學會了跟自己相處。雖然還是沒有辦法回到過去的單純快樂,卻也終於學會了自己解決問題,而不是逃避問題。
重新開始雖然不易,卻也坦蕩。新的週期已不可逆轉地到來,那就好好地走下去吧。
《29+1》影评(三):与自己和解
还有两年踏入30岁。跟所有人一样,23岁的时候觉得30岁?与我无关吧,我大把世界涡。25岁之后,时间开始过得飞快,你不用自己刻意找事情,所有事情会约到一起找上你。25岁,以为自己无车无楼,洒脱自由,殊不知25岁后才知道能保障自己的只有钱。
27岁几乎有半年耗在装修上,跟装修公司斗智斗勇、熟悉报价、学习物料、控制预算...在做这件事之前,我觉得每一件事我都不可能做下来,但是现在回头一看,我觉得可以给自己一个交代了。但是,原来我的27岁是这样度过的。
28岁,跟伴侣也走到一个瓶颈期,所谓瓶颈期就是你觉得两个人相处好像没办法进一步也没办法往后退;工作也是马马虎虎,不够养活自己,每天好像过着数铜板的日子,为了房贷车子也不敢轻易出游,偶尔非常非常羡慕看上去好像不怎么努力就拥有一切的人;看很多书跟电影,跟自己说活在世界上做自己最重要,不需要跟别人比,但是在受到现实的打败后你才知道所有都是自说自话;父母跟你已经无话可说,即使你们彼此相爱,可是却好像永远进不到对方心中却永远无法摆脱你们之间的牵连...我进去尝试接受现在这样的自己,即使有很多不甘心,不服气,但是再跟自己耗下去,我的肉体跟灵魂永远无法得到宁静,一年前我开始接触极简主义,慢慢学习,从物质开始,再到精神,我觉得自己轻松了很多,因为接近半年都在忙装修的事情,已经很久很久没有泡茶窝在家里看场电影,刚刚过了28岁生日的我,在这个时候想起朋友推荐的《29+1》,我决定看一看。
林若君起床的情景简直就是我的人生写照,每一天我都害怕睁开眼,因为一睁眼,大脑就会不停告诉你今天要做什么,我好多次静下来的时候,都问自己到底什么时候能静下来,能闲下来,即使是一个小时,让我坐在阳台发发呆。但当我真的有这个时间的时候,我又开始忍不住计划未来的时间表,我开始害怕浪费分分秒秒。
影片中很多地方都引起我的共鸣,我好像止不住地掉眼泪,关于工作、爱情、家庭、自己,出来工作,就是为了帮公司解决问题,没人愿意听你解释;那些没办法陪伴的家人,再往后的日子中越走越远,我跟家人相处的时间还比不上跟楼下保安,我爸不会用微信支付,ATM取款也是近年他频繁出差被迫学会的,去搭地铁,坐大巴,他可能一辈子都想不到自己需要做这些事,我爸算是年轻的时候气焰很盛,什么福都享过了, 可是自己未珍惜,落得现在如此境地,一生未学会未雨绸缪,都是今朝有酒今朝醉,到头来什么积蓄也没有,直到现在还住在妈妈单位分的福利楼梯房里。我时常问自己,是不是我这个做女儿的做的不够好,我爸同年纪的朋友同事,基本的支付宝、微信都用得挺溜的,我爸到现在还不知道怎么添加好友,这次见我爸,我又想了一遍,我爸这样,肯定是我这个做女儿的做得不够好吧;还有伴侣,因为异地多年,最近感情有些问题,我才真真正正去正视我们的关系,现在的心态是,不强求,不需要做那些没用的冷战,那只会让自己不开心,要求自己,有想说的话、想分享的事,就留言,不需要对方一定要回复,一切都遵循,自己开心就好;至于自己,就像题目说的,对自己,一生的功课就是跟自己和解,也是我对《29+1》的理解,我们真的没有办法去决定自己要去哪里、要见什么人,好像世界运转就是有一只无形的手时刻推着你,你好想停、好想睡、好想看看书、好想认识有趣的人、好想爱上你的工作,好想跟妈妈一起睡、好想好好吃个早餐...原来这一切都不是你能决定的。但是跟自己和解我是能做到的,林若君老板说的那段话就是我理解的自己和解,但不是全部,我还有一些感受,但是说不出来。
谁知道呢,或者,我30岁时就知道了。
影片里面还有一个观点,也是我最近想得最多的事,“逃避问题比解决问题容易?”但是在27岁的尾巴,因为一些事情,我感知到了,关于“解决问题”的一些感知。长痛与短痛,我想我还是会选短痛。
说实话我挺期待30岁的,30岁到了的时候我会不会很平静,我应该会挺平静的吧。可能没有了28岁的烦恼,但是我还是会好好迎接30岁的烦恼,这或者就是我接下来的功课。
回到影片本身,节奏、色调、镜头、音乐、情绪、氛围都把握得恰到好处,煽情的地方丝毫没有矫揉造作,听说是舞台剧改编?那就对了,电影也可以像舞台剧那样玩啊,一切情节带有舞台剧的夸张,但是又让人觉得十分惊喜。周秀娜是本片当担,真心没想到连周秀娜的演技都能吊打国内一众小花小草了,惊喜+10086!本片所有配角都有血有肉,看到熟悉的面孔真的觉得好亲切,想起以前好看的港片。
真希望大家都不要老。
《29+1》影评(四):理想骨感,现实更骨感
我一直觉得香港导演都有这种能力,把现实生活描述得绘声绘色的,通过记述日常生活的点滴来阐述某些道不明说不清的道理,当然在香港这弹丸之地,霓虹灯下的一个个面具却如此耀眼,灯红酒绿下的人有太多需要卸下包袱!在寸金寸地的香港,贫富悬殊,很多人一直在围城中!
这个电影从另外一个话题(年龄)来展开,女主角看似事业有成、感情稳定,但是到了一个尴尬的年龄,各种问题也在生活中不断的冲突着!
工作
女主的工作有序的进行着,得到了公司老板(同时也是崇拜的对象)的赏识,晋升了职位,在新的岗位,貌似是职位带来的不适应,其实是由于年龄带来的隔阂,与同事少了一些交流沟通,多了上级的威严!
爱情
有一个貌似稳定却随时可能爆发危机的感情,她的男朋友要经常出差,需要女主对他的屋子、宠物各种照顾,然而对于很多女生而言,最需要的其实是随时随地的关怀与关心!
《29+1》影评(五):三十而立,我很快乐
当你的生活被工作塞满,甚至忘记了如何独处。
当你每天只能喝红枣水养生,却不敢尝试红豆冰的爽感。
当你清晨起来又发现多了一条皱纹时,你觉得整个人生都完了。
这是三十而立的女人都会面临的问题,同样,这也是电影[29+1]探讨的主题。
《29+1》影评(六):从零开始的勇气
在电视机上无意点开的一部电影,影片开场确实相当惊艳,短短几分钟:女主起床洗漱化妆到打扮完毕出门上班,这是标准的OL日常。女主的生活一切还挺不错:有一份不错的工作,老板也很看重,还很快升了职。一个谈了很长的男朋友。有一众闺蜜。家里人也很记挂着。
在即将迎来30岁人生的时候算是一个还不错的局面。
开场之后的一个镜头很有意思:在女主搭乘小巴上班路上遇到了大学时代的经济学课程老师,现在改行做了保险经纪,并向女主推销一份针对单身未婚女性的保险计划。
影片开始就一直笼罩着一丝焦虑。看介绍说电影改编自同名的舞台剧,有不少舞台剧面向观众的独白,特别是开场那段,让我也能感受到林的悲喜心情。
西语中有一句 when it rains it pours。林的变故接踵而至,工作上压力重重,与男友的关系若即若离,父亲病故。心力交瘁的女主辞去工作,承受着亲人离世的痛苦又迎来爱情的触礁。卸掉了都市白领的硬撑,疲态尽显,满是脆弱。尤其喜欢的两个桥段:女主被男朋友家的猫抓伤一边拿着棉签清理伤口喷药一边和男友通电话。和后面再 搬家之后男友来看她,两个人都坐在地上,男友摆弄着架子上的唱片,若有若无的谈话,回想起十多年前新年夜里男友为安慰当时失恋的她唱的 黎明的那首《对不起 我爱你》。
这是一部关注女性的电影,个人感情上着墨更多。工作的异化对大部分人是无可奈何的事实,意义早已退缩到打一份工糊口,失去了创造的豪情的和自我实现的乐趣。大部分的人会选择退回自己的天地里耕耘小小的幸福。
这部电影里女主周秀娜的表演真的很走心,演绎了一个都市女白领的感觉:人前的死撑和卸下面具后的疲惫脆弱。
另一个平行线 郑欣宜饰演的黄天乐,乐天派得有点过分了,作为与林若君截然相反的人显得有些缺乏真实感,矫枉过正也是不得已。
就像电影里黄天乐所说的:原来很多事情不逼你到死角,你都不知道好好为自己打算,究竟自己想要什么。
当一切似乎失控,你是否想过从零开始,是否有勇气从零开始。路最后还是要由自己选,这一点还是自由的。
.电影中有一个小bug,在影片快结束的时候。住在去巴黎旅行的黄天乐房间里的林若君遇到了黄天乐的朋友张汉民,张汉民称呼面前的林为黄。为什么呢?原来在舞台剧里,黄和林是双生花,长相相同生日相同。郑欣宜和周秀娜反差这么大,竟然会弄错,原因是沿袭了舞台剧的脚本。
《29+1》影评(七):台湾温情片像柠檬水,港式温情片像茶走。
有爱有诚意有温度有情怀有笑有泪的生活小品,中后部最佳。散场时听有人吐槽演员的演技带了舞台剧的浮夸,我是觉得恰恰浮夸得很可爱,可爱就是需要一些夸张和做作才真实。 数年来头一回坐最后排,小厅只有66的六个人,分散各排互不干扰。趴在倒数第二排的靠背听张国荣beyond,每一首都听进耳朵里掉进心里面再落到地上。一切都刚好,流行歌刚好适合恋爱,不要谈理想和人文科学,只谈谈我怎么这么傻,谈谈那个男明星或者这杯茶。
一七年我二十八岁,担心自己变迟钝变得太科学而不自然,没什么特别的唏嘘和遗憾。我迫切想要变老至少看起来成熟有力量,现在还不太够。
今晚很潮湿,散场后我走在影院的消防楼梯上上下下找不到出口,有一层的墙壁画了一只小鹿在花丛里,下一层的墙壁和地面满是黑油渍只有油渍。有一层楼道摆了一个某某歌厅的褪色展牌,印着一个很像张学友的人像。
那会我想在有黑油渍的那层坐下来听听歌,空气会脏得温热,可是现实是我得握紧自己最后一点点手机的电量打车回家,换下牛仔裤好好洗漱一下,明天再去买一堆花的尸体摆在没有营养的自来水里,一口一口吃掉她的生命力。
我不怕失去时间,时间太多记忆太短,无论如何都只是虚耗了的。我怕失去我自己。
《29+1》影评(八):三十岁的女人
“我叫林若君,今年二十九岁,很多人说‘女人三十’是一个关口,不过我二十九岁,有一份很好的工作,有一个谈了很多年,感情很稳定的男朋友,我很努力的做好每一件事为自己的将来打算,人生所有事都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三十岁……其实有什么可怕的。”
—— 《29+1》
在某歌唱节目里,原本的“零差评”民谣歌手赵雷因为一首《三十岁的女人》触怒了一众三十岁的女性,一夜之间成了价值观错误的“直男癌”代表。也不知是从什么时候起,“三十岁”成了女性一个不愿被贴上的年龄标签,在这个年龄范围里,不婚=剩女,衰老=变丑,“三十岁”仿佛是巫婆给所有女性下的一个魔咒,时间一到你就要立刻从公主变成灰姑娘,“三十岁”,真的有这么可怕吗?
电影《29+1》讲的就是一个马上要迈入三十岁大关的普通女性林若君,在这个“紧要关头”,她非但没有时间焦虑自己马上要“变老”的事实,反而命运一次次的跟她开着玩笑——男友出轨离去,父亲意外去世,房东毁约收屋,唯独工作没有抛弃她,可是她却无心再工作,三十岁,她一无所有,直到,她遇到了那个未知的自己。黄天乐,安安稳稳、天天快乐的度过了二十九年,三十岁,她得到的却是乳腺癌末期的通知书,她辞去了工作,离开了挚友,终于决定去看一眼自己梦想的巴黎铁塔。在这个三十岁的拐点,两人奇幻的相遇在铁塔下,大家才明白,那个不幸却又乐观的女孩不过是林若君渴望变成的另一个自己。
其实电影和现实的重叠也是有趣,片中的主演周秀娜和郑欣宜也是刚刚迈过三十大关,周秀娜嫩模出道,是很多女性厌恶的以“卖肉”吸引男性观众的那一类女明星,如今转型文艺片开始磨炼演技。郑欣宜在出道初期因为肥胖的外表总是被吐槽,所以极端减肥,暴瘦后虽获得了一致好评,但身体的苦和痛只有自己知道,一味的迎合最终是身心的双重伤害,于是她如今又恢复到了之前肥胖的身材,但开辟了音乐事业上的高峰。片中三十岁的她们,主动或被动的放弃了一些东西去追求未知的自己,现实中的她们,在三十岁的关卡,亦是在自己不熟悉的领域重新开始。
电影改编自导演的一出自编自导自演的独幕舞台剧,女性独特的视角更能表现出那些微妙的心理状态,“三十而立”已经不再单指男性立家立业,现代女性一样需要“立”,可是女性三十岁要“立”的是什么,我想大部分女性的焦虑、迷茫和愤怒都来自于此。
三十岁要结婚——我不愿结婚!
三十岁要生小孩——我要当个丁克!
三十岁应该有个三十岁的样子——我还想当个朋克少女!
大部分现代女性都不愿活在老旧的价值观里,可是我们也不能自己营造一个错误的价值观还把自己关在里面不出来,大部分人听到这些陈词滥调是捂起耳朵来排斥、违抗,革命一般的坚定,可是很少有人换个角度去看,你可以不结婚,可以当丁克,可以继续美美的当个少女,但是你必须具备一样特质,三十而立,要“立”的是——独立。
三十岁,不代表衰老,代表成熟,我们要开始慢慢接受离别和背叛;三十岁,是开始,不是终结,我们要学着成为独立的个体而不是凡事的依赖;三十岁,不是改变,而是看清,能够剖析真实的自己,能够明白自己所需。
所以三十岁不是可怕的,而是由零开始,我们拦不住时间在脸上发生的变化,可我们控得住自己在未来的方向。
《29+1》影评(九):静静的看,静静的笑
我是在对这部电影没有任何认识之下看的。虽然之前有看过彭秀慧导演写的其他作品,但是却也是她第一次的主导电影,感觉一种熟悉却又清新的感觉。最初是看到蔡瀚亿才选择看这部电影。意想不到的的是被周秀娜和欣儿的演出所打动了。看完电影可以说是周秀娜遇到了林若君,也是林若君注定了周秀娜。 这部电影并不是最普遍的剧情片,因为它是基于舞台剧改编的,所以当中加入了一些面对观众的对话以及琳若君内心的独白,这些都有强烈的加强戏剧性的效果,会让整体故事发生一些微妙的效果。而电影本生就拍了十分的情怀向,无论是迷恋“哥哥”的黄天乐,听beyond的演唱会,张国强的幻想戏,还是林若君在除夕夜听男朋友模仿黎明唱歌和旦哥的友情客串都可以看出导演所想带出的香港情怀。虽然现在越来越多打着情怀却拍得不伦不类的烂片,观众也开始对“情怀”二字产生疲劳。但是,当这些旧时的回忆再次出现在眼前,还是会想起那段岁月,那段回忆,那个人。 在剧情上也也颇为特别,周秀娜的前半段上班情节和那段重复戏码看得很是过瘾,简直是把现今的一线城市里的人描绘出来,每天为了在这城市中活下去,活的更好。重复做着一样的事情,不知道生活强迫着你,还是你强迫着自己。直到做着和别人不一样的事情才会发现这其中是多么的可悲。而从阅读日记开始,整部电影的情节开始发生了变化,和前一段的轻松简单转变成了一种抒情。林若君从日记中了解了黄天乐,我们也从林若君的线转到了黄天乐身上,从一个枯燥白领转到了乐天中女。在黄天乐的工作,生活,回忆中我们看到了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即使简单也能在生活之中寻找快乐。这时就可以看出林若君和黄天乐是两个世界的人。一个貌似拥有许多却可悲,一个看似简单却快乐。 影片去到林若君父亲离世这个高潮点,整个情绪和气氛突然爆炸,一股强烈的失落感从屏幕涌到观众心中。或我们会像许影片之中一样,突然有天亲人就会离去,而我们却什么也还未做,只有遗憾和泪水。整部影片的基调从这一刻发生了变化,从一开始的轻松欢快一下调转了悲情,哀伤。观众们都想像林若君的想象一样对着难以侍候的明星破口而骂,抒发自己的感情,却都会想真实生活那样强忍着自己,因为这是生活所练就的你。 当林若君倒在屋子的时候,在海边独白时说的那样,就像走在一条楼梯上,突然踩空了,不知道掉到哪里去一样,能感觉一个一无所有的人的绝望。可是她还想了有一个女孩,永远带着快乐的女孩,或许能拯救自己。当她再次打开日记却看到黄天乐最好的朋友张汉明出现自己的面前,揭开了故事的谜底。原来在黄天乐患有了癌症,原来黄天乐也像其他女人一样想要爱,原来她也是一个“一无所有”的女人。还好她还有张汉明陪了她这么多年,等待她回来,也有小明陪她一起看世界,最后还是带着快乐面对着倒计时的生命。而这时林若君也明白了原来并不止有自己一个是“一无所有”的,也许只是自己还未有找到那份快乐。 影片最后开放性的结局,让我们都感觉很突然,没有交代后面的事情,只是让我们看到两个交织的女人相会在一起,有真实也有想象,但是到底是真是假也并不太重要了。这部电影虽然不是那种很经典的剧情片,却是一部能让人感动,内心颤动的电影。因为它是真实却是美好的想象。两个互相交替剧情的拍摄手法,两种互相交织的感情都让我对这部电影感到特别,它不像《七月与安生》那样那么直接的区别了两个女孩互相的相似,不合。而是通过剧情来带动了她们之间的不一样,这是最为好的一点。相信这部简单的电影会看完之后对待生活有一丝不一样。
《29+1》影评(十):来自23岁女生的感动
我感觉这个电影我没有很深的看懂,可能我的年龄还不到30岁,体会不到那种感觉。但是看完后满满的感动,因为一直以来都像林若君一样,想在工作上有所成就。喜欢那种强势的女强人感觉,然后慢慢的从今年开始,越来越能感受到自己的内心,好像真的没有那么大的野心。反而更想过慢节奏的生活,想开开心心的生活。
我觉得我们健康的人总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听妈妈说过,姥爷在临走之前,一直备受癌症的折磨,疼到只能打精神类止疼针。我还认识一个姑娘,从小天生瘫痪,没有行走的能力。她从小刻苦学习,为的就是将来能有一个好的假腿让她体会站立的感觉。而这些,只是我们健康的普通人最基本的生理能力。所以,开心的好好活着。
不管是什么年龄,20,30,50?都是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