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等着你》观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等着你》观后感精选10篇

2022-04-04 03:02:1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等着你》观后感精选10篇

  《等着你》是一部由毛弘镇执导,沈恩京 / 金圣武 / 尹宰文主演的一部惊悚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等着你》观后感(一):悲剧的诞生,绝望的衍生

  悲剧的诞生,绝望的衍生

  看完后深深的震撼了我,很久没一部让我这么震撼的电影了,一部彻头彻尾的悲剧

  我对于为了正义的勇气想了很多,战胜邪恶的方法只有一个

  那是什么

  善良的人什么都不做

  作为女主角

  作为杀人犯

  活着就是为了优越感,这就如飞蛾,“飞蛾扑火,自取灭亡”,而飞蛾为什么要扑火呢?因为火是美丽的,片刻的欢愉和与美丽一同燃尽要好过活得很久却一直处在无聊之中,哪怕一瞬灰飞烟灭,也好过永远存在却不能美丽绽放。凶手以杀人为乐,这或许与小时候的遭遇有关,但这不重要,已无从考证,只知道两人少年时就已经在杀人,而且还同时喜欢上同一个女人,最终因为这个女人,杀人犯终于进入监狱,出狱的时候,因为害怕,喜欢砍的人开始诬陷他,甚至亲自出手杀他,都没成功,真正的杀人者,喜欢砍的人被女主杀了后,杀父仇人很愤怒但同时也很兴奋,因为竞争,因为优越感,女主自杀那一刻,他完全呆住了,他栽在了这个女人手里,他没有亲手杀了她,失去了优越感等同于死去,彻彻底底的败给了女主,算也是充分体会悲剧而死。对于复仇最大的定义就是让对方痛苦的活着,而不是痛快的死去。

  最后赠上印度某位诗人写的一首诗

  我正和一只飞蛾说话

  在不久前的一个晚上

  他想要闯入电灯泡里

  拥抱电线将自己燃烧

  我问他,为什么你们做这种危险的特技?

  因为这是飞蛾的本性,没有别的什么原因

  如果那是没有遮挡的烛火,而不是电灯泡

  你现在早已成为一小撮灰烬

  难道你丧失理智了吗?

  我很理智,他这样回答

  但是有时我们厌倦了理智,厌倦了常规

  而是渴望兴奋,渴望美丽

  火是美丽的,我们知道如果靠得太近

  他会杀死我们,但是那又怎么样?

  片刻的欢愉和与美丽一同燃尽

  要好过活得很久,却一直处在无聊之中

  所以我们将自己的生命揉成一个小卷

  扔出去,这就是生命的意义

  作为美丽的一部分

  哪怕一瞬灰飞烟灭

  也好过永远存在却不能美丽绽放

  我们对待人生的态度

  是来去匆匆

  了无牵挂

  我们和过去的人类一样

  在他们变得太过文明而无法快乐之前

  没等我开口争辩

  让他抛却自己的哲学

  他便转身离去,献祭自己

  于打火机的火焰之上

  我不同意他的观点

  我宁愿拥有一半快乐,两倍寿命

  但是,我同时希望

  也能有种东西让我如此渴望

  就像它对死亡的渴望一样

  《等着你》观后感(二):给司法困境的一剂解药

  在电影《大卫戈尔的一生》中,大卫戈尔呼吁废除死刑,因为司法系统难免误判好人死刑,毁了好人一生。大卫戈尔本身也是被自己学生假造证据诬陷强奸的受害人。所以和他志同道合但绝症在身的女性朋友康丝坦斯•哈拉维帮助他完成他的诉求。他们先做爱,残留精液在哈拉维阴道内,然后哈拉维自己用头蒙塑料袋的方式窒息而死。戈尔用摄像机拍摄了全过程,但只泄露哈拉维手反扣着,蒙在塑料袋内窒息而死的后半段录像带。根据此证据,法庭认定戈尔有罪而判处他死刑。在戈尔被处决后,记者才按图索骥找到前半段录像带,知道哈拉维是自杀,明白戈尔是被冤枉的。

  两个人的死只为证明死刑有可能会错杀无辜的人。

  两个密谋陷害法律的人想要法律因此废除死刑,和强奸法律有什么区别?始作俑者掌握全部关键证据,故意泄露部分导致曲解,和披露部分事实试图煽动舆论,败坏行业道德的新闻媒体有什么区别?我没有因为那部片觉得应该废除死刑,反而更倾向于保留死刑。

  我的逻辑是,错杀无辜的人和释放有罪的人,前者的危害是破坏了一个人以及TA的家庭,后者的危害是,罪犯会去危害更多的人,破坏更多的人以及他们的家庭。司法系统再完善也无法100%还原真相,确定真凶,因为真实事件不是电影,无法还原重现,只能是人根据证据尽可能保持客观地推理而得的。

  统计学中,99%的正确率就已经很高了,可是仍然有1%的错误率。怎么办呢?你是为了降低误杀率,放过可能有罪的人?还是为了不放过有罪的人,而更倾向于嫌疑人有罪?简言之,你愿意为了降低false positive, 提高false negative;还是愿意为了降低false negative,提高false positive?做数据决策的人知道,低弃真和低存误是不可能同时达到的,所以往往根据false negative导致的损失和false positive带来的成本来决定。如果判断它是对的,实际是错的,我们花了更多的成本;如果判断它是错的,实际是对的,结果我们就损失了这个对的。我认为,弃真(释放有罪的人)比存误(杀掉无罪的人)会带来更大的损失。

  看过《追击者》的观众都知道,为了降低错判的概率,警察需要有确凿的证据才有搜捕令,法官需要严密的证据才有判刑,不然嫌疑犯随时可以获释,然后继续犯案。而无论是《追击者》还是《等着你》的杀人犯,他们的共性就是喜欢杀害陌生人,手法干净利落,警察无从明确知道他们的杀人动机,更无法顺藤摸瓜地推出下一个受害者,采取预防措施。

  更可怕的是,他们深谙司法系统判刑的门道,他们擅长毁灭证据。《追击者》里即使杀人犯在警察局里口述承认他杀了多名受害者,但是缺少证据,警察只能让他在外面大摇大摆继续为非作歹,直到皮条客忍无可忍要私刑了结。更没有底线的,譬如《素媛》里那个强奸幼童的酗酒者,用木棍杵烂女童下体,只为清除自己精液的证据。最后他因为醉酒只获刑几十年,而女童只能依靠人工肛门苟延残喘。

  又由于韩国警察是出了名的无能,无论是司法系统对嫌犯的偏护,还是他们自身刑侦能力的薄弱(也许韩国电影夸大了警察的无用),导致连环凶杀案屡屡发生,凶手却总是抓不到,如《杀人回忆》里,也许那个残暴的家伙就在电影院里就在你我身边窃喜。就算凶手被逮捕,证据不足也只能让他们获刑十几年,出来后又可以继续杀害无辜群众。

  这部片诞生的大环境就是这样的。影片中,即使金圣武出狱后又杀了很多人(当然也包括有人嫁祸),但他还是用不在场证据披露给报社,引导舆论给警察局更多的压力,并且他入狱前所制造的若干命案如果没有新的证据,他所造的孽依旧无法得到法律的制裁。沈恩京为了复仇(不谈剧本多处逻辑bug),把警察和金圣武引导到秋千下,为的就是让警察清清楚楚以为“金圣武用常用作案工具狗链杀害自己”,从而得以把一直逍遥法外的罪人绳之于法。

  和《大卫戈尔的一生》一样,这是充满悖论的。警察清清楚楚看到沈恩京被狗链拴在秋千上窒息而死,也清清楚楚看到金圣武手揣利刃,身负搏斗导致的伤,站在沈恩京前面,于是就认定了这是证据确凿的犯罪,法律也最终判处其死刑(同样由于他杀死了旅馆里那对情侣)。

  就算清清楚楚看到这个场景,其实正如《大卫戈尔的一生》里一样,只看到后半段,没看到前半段,他们还是无法确定金圣武对沈恩京的犯罪事实,如果凭此就逮捕金圣武,更是对他们之前一直坚持的无罪假设的严谨司法系统的讽刺。

  一个人需要靠自杀来制造谋杀证据制裁罪犯。

  司法系统根据虚伪的证据认定一起自杀为谋杀。

  这真是司法系统的巨大无能,法律的巨大悲哀。

  面对这样两难的困境,我更支持宁可错杀一百也不放过一千的强硬做法,不废除死刑,对嫌疑犯进行最大限度的拘留,即使侵害到人权和自由,为保护好更多无辜的人,也是在所不辞的,而且清白之人往往可以得到昭雪,但社会无法承受被放出来的杀人犯继续行凶带来的损失。

  但是如果有人真的无辜被人陷害,请一定找最好的辩护律师来帮助自己洗脱冤屈。美国电视剧《金牌律师》里有句话讲的特别好,有了最好的辩护律师,相当于有了最公平的司法系统。虽然富人更可能用辩护律师来逃脱惩罚,比如辛普森案件,而且穷人根本不会有钱去申请辩护律师。所以我呼吁有良知的精英律师能通过非盈利组织提供帮助,如果你们眼睛雪亮,如果你们推理清晰,无论你们作为辩护或诉讼律师,我们可以为你们贫穷的当事人捐钱。

  《等着你》观后感(三):等着你

  很多到了我这个年纪的人。我不是说,自己已经很老的那种。至少在二十到三十岁之间,你得学会一点技能。那不是赚钱的本事,而是生活上的一些经验。譬如:我常常看到,那些会抽烟的,经常将烟倒置着,磕着指甲盖或者整包吧,在手掌上碰几下。几个欧巴桑,她们很熟练地用玻璃胶封住栗色的纸箱。一帖一扯。是先捏住了胶带的一边,然后像撕一张纸那样,猛地一下,留下器质性的创口,并神奇般地使你毫无察觉这种状况的发生。且说,像拧盖子、系鞋带这种小儿科的把戏,我也没能表现出来他们那种很有力气,干脆利索的感觉。总是一脸无辜的,柔弱不堪的形象。蹙着眉毛,张着嘴巴。我就是习惯那样了,有什么办法。

  穿拖鞋也是,爸爸说,我走路的姿势可不是很好,趿着塑料的鞋板,总是发出兹啦兹啦的声响。弓着背,活像个病怏怏的人。好吧!也许在我的内心深处,无意识的,就已经锁定了这种形象。于是,干脆就做这个唯一吧!在我,暴戾恣睢,也不是他们那样了,大声地吼出来,吓人一跳,完全地让人从脸上就能看出。某种意义上说,我认为那是愚蠢的。设若,一个人在智商方面败下阵来,那么就没什么好值得骄傲的了。我判断,也许,是他们太忙了吧!总是主动地想跟人说话,打招呼。寻常一个人擦肩而过,也要点个头。仿佛把世界归置成一个集体,他们活在这个集体里。响应同一种呼声,并在各自之间形成共鸣互相感染。由于数量之庞大,让成员们有无所不能的错觉了。

  即便那样,有些时候,我还是挺羡慕他们的。至少,他们能活着,简单重复,哪怕时有抱怨,也似乎抓住了某种依靠。当然,以上简单的结论。你是没法从人们表面上去区分的。只有非得如旋掉电视上的音量键一样,关掉声音之后,人们用肢体代替了语言才能看得出来。有些人喜欢扎堆在一起,有些人离群索居。我就是这后一类人了。在我们的心理,诠释生活可不那么片面。一些人看到小孩子,就咿咿吖吖,奶声奶气。人群面前,摔倒了,是像老年人那样,也把这类事情,归之于严重事态。我可把握不好这种爱。在我们的爱的本能,是寂静,是眼神交流,是抚摸挠痒,是一直那么看着,不害臊,不哈哈大笑的。

  于此,在我们的,也是最重要的东西。感到愉快本身,便比大多数者要保守,也更难以捉摸。而且,有时候,我认为我的那种愉快是很难得到的。需要多方配合,走迂回曲折的路线来达到不说。更是说要能主动。通往最后快感的过程里,并少不了对痛苦的再现。但那不是说,我们需要它了,在那个感知痛苦的自我里,我能清楚的觉得,从中分化出来的对象。实际上来自内心,却会从外部去找替代品。将此经验性注情地贯注到那个对象身上,再来达到控制的愉快。就像歌剧演员,始终将悲剧搬上舞台,并不为观众略去极度痛苦的体验,是以观众为自己最后的目标了。。。

  《等着你》观后感(四):这可能是一部烂片,但不妨碍它讲了一个好故事

  有些话要写在最前面,这可能算得上一篇影评,或者充其量只能被称为观后感,但这绝不是一篇安利文。说实话,即使不拿这部电影和《釜山行》相提并论,它也只是刚刚达到韩国惊悚、犯罪电影的及格线。

  看多了国产 恐怖/惊悚/犯罪 电影,《等着你》似乎没有辣么烂,但是看完全片总有一种如鲠在喉的不适感,除了演员和故事本身,好像哪里都欠了点火候。

  海报上的沈恩京,是在了解剧情前,我打算看这部电影的首要理由(次要理由是电影的惊悚题材)。小姑娘年纪不大,代表作不少。没错,她就是《奇怪的她》里那个少女形、奶奶心的吴黛丽,《阳光姐妹淘》里讲着方言、有点怯懦的任娜美,或者你还记得更早的那部河智苑版电视剧《黄真伊》,没错里面那个小真伊也是她。可爱、率真、甚至有点小抽风,沈恩京给观众的印象大抵如此。所以当看到海报上那个阴郁且带着点腹黑的少女时,忽然就觉得这样的电影不妨一看。

  故事从一场审判开始,因为前六起案件证据不充分,法官对连续杀人案的罪犯只以第七起案件量刑。斥责、怒骂、哭喊的被害者家属们,恨不能手撕了杀人犯。唯独小女孩熙珠,扑闪着一双天真的大眼睛,平静而漠然望着眼前的一切。警局外她静静听着随声听里的音乐,而即便是在父亲的被害身亡时,她也没有哭泣,反而带着生日帽为父亲庆祝生日。她的淡定超出了这个年纪的孩子该有的承受力。

  一晃15年,长大了的熙珠喜欢尼采,会幻想自己站在舞台上拉小提琴的样子,开朗又乐观,生活美好得不像是一部犯罪片。不过,想想《杀人回忆》的开场,有阳光的地方也一定会有阴暗,风平浪静之下总是隐藏着暗潮涌动。

  在所有人眼中,熙珠善良而单纯,但想要为父亲报仇的种子早已在幼年时便埋下。单亲父亲和女儿,犯罪与复仇,这样的剧情难免让人想到《七号房的礼物》。不过,和朴信惠饰演的女主经过努力通过司法考试为父亲洗刷冤情不同,本片中的熙珠选择了另一种极端的方式。

  贴满便签的房间,藏着资料的地板,雨夜街头,隐藏着自己身份的熙珠,如躲藏在树丛中的小兽,等待着猎物的出现。她收好准备去看音乐会的化妆品与小礼服,丢弃了仅剩的那点少女心。一面天使,一面恶魔,没有人懂眼前这个小姑娘心中的苦,大家以为不去触碰,曾经的伤疤便不会痛。只有她自己知道,“和怪物作对的人,要小心变成怪物”。

  而电影中最先出现的那个怪物,便是最初审判席那个只被判了15年监禁的杀人犯。这样的人通常都很冷静,又可怕地坚持着他的原则。比如杀人的方式只喜欢用捅,比如撞到路人会扶起来,比如劫持受伤的警察居然还不忘给他系上安全带。他可以镇定地给自己伤口缝针,也可以冷静地计算杀了多少人。唯一的败笔是,他与同伴间的纷争以及他们的杀人游戏竟然是为了一个女人。导演,你能再肤浅点么?!

  其实,不知道韩国的警察是怎么得罪了导演和编辑,半数以上的韩国犯罪电影中,警察侦破能力和智商下限一再被刷新。所以,当女主已经察觉到凶手其实是两个人分别犯案时,警察还在奔着另一个错误的方向而去。脸被打得啪啪响,连一个普通网吧老板都已经认出了凶手,警察却还不明所以。

  电影开始没多久,观众就看出了端倪,所以,破案本身已经不是重点,女主的心理转变才是看点。偏偏演员和观众都喜欢尝鲜,总会对突破银幕形象的角色充满期待。

  沈恩京的演技有口皆碑,坦白说,如果没有看过她之前的作品,这样的演技你可以给她32个赞(真的比国内那些所谓的当红小花旦要好太多)。偏偏她之前的作品已经让我们提高了对她的演技评判标准,所以这一次只能给70分,不能更多。

  用假装木讷来掩饰内心黑暗,但没能完全表现出女主的性格反差。以至于,除了杀人的场景,你仿佛又看到了那个畏畏缩缩的少年任娜美。

  电影演到上面为止,除了剧情,我只看到了各种bug,如果没有结局的那一场出乎意料,大概会有人想给编剧和导演“寄刀片”了。

  “邪恶能胜利的唯一原因,就是善良的人无所作为”。十五年前,熙珠就意识到,法庭的审批,并不能给这些怪物带来致命的打击。所以“还是需要怪物的啊”。

  她解决了其中一个杀人犯,并在另一个杀人犯面前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为的是让警察认为,所有的一切都是此人所为。

  永远迟到的警察,一脸懵圈的凶手,和之前温吞无力的剧情划清了界限。大家为熙珠的“被害”而痛心,凶手终于被判以死刑,也许这是故事最好的结局。

  最后的最后,当黑幕再次亮起,熙珠的家中,警察大叔终于发现了这满屋子的秘密,它记录着一个女孩可怜的二十年人生。对于善良而无助的人来说,这是她战胜怪物的唯一方式……

  ©特立独行MissK

  更多影评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特立独行MissK

  欢迎各种批评与交流

  《等着你》观后感(五):《等着你》综合短评

  #等着你电影# 2016年 #韩国电影# #毛宏镇# 执导 #沈恩京# #尹济文# #金圣武# 主演的 #惊悚电影# 如果你是追求惊险刺激的,这部片没有吓到我(博主我坐云霄飞车是不叫的)。如果你是想要了解 #犯罪心理# 的,这部片还不够深。如果你是想看人性黑暗和劣根的,这部片有点小儿科。如果你是想看社会正义伸张的,那么那句老话会刺痛你如果你敢于自省的话。如果你是想看精湛演技的,那么这部片不会令你太过失望。

  主题很明确 - “我对关于正义的勇气想了很久,邪恶能胜利的唯一理由,就是善良的人们无所作为。” 为什么社会上发生了那么多的 qiang 击案,在大学里, 在电影院里,甚至连幼儿园都不放过。为什么有人选择加入了中 东 XX组织,为什么大规模的伤害事件总是无辜的百姓受伤。。。这方面的纪录片及电影,欧美日韩都做了很多。每一个案件都必须个案分析,但有一些共性:往往是被害人变成了加害人;加害人幼时的经历,对未来的成年所埋藏、施加的蝴蝶效应。很多时候,幼时过早承受了人性的恶劣,内心还没有学会排解、缓和、和自我疗伤;也没有人看透那些平和的表相,快乐的假装,也没有人在怪物奔溃的边缘伸手援救。漠视也是一种罪恶,这便是理由。。。最终结局我是猜到的。善良有时能战胜邪恶的方式,就是善良的人群拥有无私付出和牺牲自我的觉悟。但是人性往往是双重标准的,一面义正言辞,一面‘贪生怕死’。更多的时候,人们都希望别人充当领头军冲头阵,然后自己轻松地搭上顺风车,省过无私辛劳的付出、奉献、和牺牲(这是团队合作中最常见的一种生存模式, #奶酪陷阱# 里的韩雪已为我们演绎过了)。有时觉得,也许我们该庆幸还好人脑只被开发了7%不到。否则,世界就不会这么单纯平静了。

  女主的房间布置得很有象征意义。墙壁上都是手抄的名家名言,积极的力量和温暖的涵养,用亮黄的小贴纸;地上却是过往15年的案件线索,被害人照片,各类信息收集等等。小贴纸是很容易掉落或剥落的,预示着美好生活的脆弱(无论是受外力的摧残,还是内力的消毁)。而地上的信息却必须用刀来割除才能移动(父亲也是被刀所杀,她努力地练就刀法,预示着人生不可避免的残忍和黑暗)。女主就这样,被有时目不能及的,脆弱的,温暖包围;但是眼里终日充斥着刻骨铭心的,强烈的,复仇暗影。她一直未曾搬离和父亲曾经住过的屋子。某一天早上起来,看到浑身是血的父亲躺在身边,而那天正好是父亲的生日。7岁的女孩,就这样在这间屋子里度过了15年。她的屋子里没有床,所以她睡在地上,连同那些冰冷的信息图片,就连睡觉她也不放弃复仇。平时,女主很乖巧,听话,温暖,纯真(而这样的面具很容易伪造,直到内心再也无法压抑和承受),每天都一定会看会听暖色振奋的音乐,进行修养自习,但她大部分的时间总沉浸花费在分析、思考、和复仇。

  这部剧无论是一开始就死翘翘的小角(居然可以做到左眼冰然不动,右眼拖沓骇人!!!),安静哭泣的小女孩,还是主演的 #金圣武# 和 #沈恩京# 眼神都是很赞的!#沈恩京# 的那段小提琴演奏气势上明显压过了伴奏的钢琴,钢琴到后面只能很勉强地跟上伴奏的速度!想起了 #四月是你的谎言# #金圣武# 真是很久没见了,他的演技愈发成熟邪魅了!他很瘦,没肉也能练就一身肌肉真是不容易!他目前出演的角色涉及面很广,善恶呆帅都涉猎过。博主好想去韩国旁听演绎课啊,怎么能培养出这么多外形不抢眼但一入戏立马就变个人的教程啊!!!

  《等着你》观后感(六):何谓“正义的勇气”

  我看的字幕翻译:我对关于正义的勇气想了很久,邪恶能胜利的唯一理由,就是善良的人们无所作为。

  只有理解谁如何无所作为,才能理解女主所说“正义的勇气”。

  (一)韩国_警_察_无所作为

  所有人都知道谁是连环杀人犯,所有人都知道这种人应该判死刑,实际呢,完全拿他没办法。要不是兄弟反目把证据摆到警方面前,他不会被抓,甚至连 15 年的牢都不用坐。看片头杀人犯离开法庭前的藐视眼神,他充分明白这点。

  后面的剧情充分实证了韩国_警_察_自上而下无所作为:

  1. _警_察_署长被领导骂了之后,才出来训下属,要不是为了职位,恐怕再死几个人也不会上心

  2. 现任班长上司斥责他:干嘛要监视刚出狱的杀人犯,虽然我们心里都知道,但没有证据,不要惹事

  3. 班长进网吧前,让新丁待命,新丁对“待命”的理解就是坐在车里等,等不耐烦了电话聊天还不看网吧方向,有这样配合上司抓捕杀人犯的吗?作为新人,特别在前辈、上司如天大的韩国,照常理唯恐拍主动积极表现不及,如果不是受周围同事影响,他对于“抓杀人犯”的意识、行为会是这样吗?

  4. 杀人犯从网吧出来冲向新丁,枪都瞄准了新丁楞是没开枪,还被人家连击技直接KO。饭桶!这么远的距离,这么长的时间,普通男人也开过一枪了,先不论有没有射中,他训练了啥?这样的人怎么通过了层层考试当上了_警_察_?

  5. 新丁的事迹暗示警局里的人都这么过来的,水准差不多,包括女主老爸。晚上陌生人接近没有一点_警_察_职业习惯性的警觉,被割喉后人都闪了才“哦,我的脖子”,班长的职业水平?

  6. 杀人犯驾着班长的车,进了警局,副驾还坐着被捅了一刀昏厥的新丁,门卫直接放行,直接放行。发工资当天敢在大办公室里叫下属交钱的班长,如此霸道角色,门卫会不认识他的人和车?这算哪门子门卫?

  7. 杀人犯找值班_警_察_查女主的住址,面对陌生面孔,毫无防范意识,人家说啥他做啥。

  8. 女主初战告捷,杀人犯被重创,杀人证据也摆好在床上,只等_警_察_上门提货了。把杀人犯送到救护车的_警_察_,救护车里的_警_察_,假如任何一人看过他的画像,怎可能由着他金蝉脱壳?

  各层级_警_察_如此货色,不难理解杀人犯为什么敢于一直嚣张,甚至全城通缉的当口大摇大摆进警局。

  讽刺的是,除了女主,另一个有作为且有斩获的是另一个杀人犯,班长有行动但事实效果等同“无作为”。

  (二)其他受害者家属无所作为

  片头庭审宣布完判决结果,只有班长冲上去揍杀人犯,其他受害者家属就会干嚎几声。

  看到班长带头了,也只有个别男人受到感染冲上去,而镜头中多数男人同在场女人一样,除了哭还是哭。

  我不知道他们有没有长过卵蛋,或曾静拥有后来被阉,我觉得多数男人处在现场的氛围不可能坐得住,不干死这王八蛋!

  没有血性的一群羔羊,杀人犯出狱后没一个露面,至少在导演的剧本里啥也没做,都往事随风了。

  战斗民族、西部牛仔、黑帮老大会接受“杀父/母/兄/弟/姐/妹的仇人坐牢15年一笔勾销”吗?何况杀人为乐的恶人!

  撇开时代、文化、道德等差异,做与不做,差异显著。

  (三)无人作为的背景下,女主独自复仇

  女主与父亲生前吃饭对话,可见从小有独立且远比同龄人深刻的见解。

  而后看尼采的书,哲学著作啊,进一步深化自己的思维与观念,已超越常人。

  这样的女主,每天见闻父亲同事远多于我前面列举的行为,加上深印脑海庭审受害者家属(后简称VF,Victims Family)的反应,自然认识到_警_察_和VF靠不住,唯有DIY。

  班长有情有义,供养“小公主”,不过从未深入了解过女主的生活和想法(女主死后才发现房间里的秘密)。假如女主找他商量,按韩国父辈对下辈的常规,极大可能第一时间被否决,进而严密看管,所以女主跟班长情感上亲近,但思想上隔离保密。其他的父亲同事,也是好人,不过没有能力甚至无意愿助她复仇,更别指望了。

  其他VF,跟_警_察_相比能力弱点就算了,同样经历痛彻心扉却无人跟自己一样的报复冲动和想法……

  因为感情因素,女主才对班长说出“善良的人们”一词,将_警_察_与VF归类为“善良的人们”了。从我的角度,则会用“无能”、“没血性”之类的词。

  当充分认识到作为保护人民角色的_警_察_没有能力将坏人绳之以法、无VF同心同德,一个花季少女独自筹划复仇计划十多年并一步步实施,所有一切深埋心底不曾向任何人透露分毫,这十多年过得怎样的悲凉与孤寂!片尾曲,日常心情写照。

  (四)为正义,敢拿命拼,此谓“正义的勇气”

  虽然女主动机为复仇,从事实效用的角度讲,除公害,此举正义。

  不谈虚的“诉诸法律”,片中正规法律途径已证实走不通,我真心希望生活中多些女主这样的人。

  力量、体能不用说了,对手拥有多年跟踪、格斗、杀人经验,女主有何优势?均落下风。虽然女主平时有锻炼,也能从班长那帮人学几招,但战场上活下来的老兵与第一天上前线新兵,差了两个档次。女主是聪明人,自然想过,自然明白,只有搏出其不意 + 对方轻敌,等同于搏命。

  想想,一旦出手唯有你死我活方能结束,想想,刀插在你身上这货贴着你的脸展露出邪笑,需要多大的勇气?需要 Ripley 在《异形2》结尾离开前主动重回异形老巢大战一场一样多的勇气,一样面对异常强大的怪物,一样了然此去凶多吉少,依然义无反顾,这,就是勇气。

  为了无能_警_察_拿到杀人“铁证”让仇人正法,秋千上飞出一道弧线了结自己性命,需要多大的勇气?从家门口到秋千,途经山路、木桥、石滩,任何一处被逮到就可能白白丢了性命,高赔率照样赌命,需要多大的勇气?

  普通人怕痞子,痞子怕流氓,流氓怕不要命的,不要命的怕疯子。

  杀人犯从到达秋千开始进入蒙B状态,一直以为一个普通女孩怕得要命垂死挣扎,享受着猫戏老鼠的游戏,谁想是个不要命的疯子,按人家剧本演到老鼠被夹住了灭鼠人群适时现身。

  (五)现实生活中“正义的勇气”

  高中生见义勇为,类似的新闻,当事人绝对有正义感,是学习的楷模。不过,没有尝过生存压力的,不一定全部有“正义的勇气”,初生牛犊不怕虎不需要勇气。

  上有老下有小家里不富裕自己又是经济支柱,一旦出事全家天塌,仍然见义勇为,在我看来,这样的人才是“正义的勇气”的代表。其次,才是女主这样的。

  受点皮外伤无所谓,残了还有跟以前收入差不多的工作么?万一死了,家人怎么办?

  顾虑太多,我就没有“正义的勇气”,陌生老人倒在面前都不敢扶,唉,惭愧,不说了。

  《等着你》观后感(七):电影《等着你》

  电影《等着你》,最近的韩国惊悚片,简直了,有剧情,有深度,有演技,水平很高啊,这部电影可以说不是故布谜团那种,开始可能还好奇男主角金基范是不是真的杀了7个人,不过看了喜欢,男主朋友敏秀(很宅男的样子)出现后就知道了,凶手有两个,两个人都是孤儿,是朋友,同样是变态杀人狂,而女主角很令我惊讶,本来以为父亲被杀后会坚信正义战胜邪恶,惩恶扬善,可是万万没想到女主也心理变态了,还是比男主角更可怕的,外边小绵羊内心大灰狼的暗黑系复仇者,特别是杀死虐待母亲的男人开始,已经看出来了,女主角是非观扭曲了,再到后来模仿男主杀人方法杀死敏秀,简直了,能力爆表,一车碎玻璃,通电就杀死人,虽然不知道什么原理,不过这个部分很精彩,还有女主的房间,墙面是正能量摘录语录,地板上是杀人简报,可见其人格已经分裂,只是将复仇作为解释自己行为的借口。 一般来说,见到父亲尸体躺在自己家中,在女主儿时的那个年纪其实已经能知道发生了什么,但是她没有哭,反而给父亲戴上生日帽,点起蜡烛,抱着父亲尸体,从这个时候其实女主已经心理扭曲了,可能是周围的人忽略了,所以造成之后的惨剧。 这个故事最让我惊讶的是结局,我以为会像一般电影那样,终极决斗中,女主凭借毅力和运气。险象环生,制度凶徒,被解救,没想到的是,最后竟然使自己用狗链,荡起秋千,吊死自己,嫁祸给男主角,平心而论,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的方法啊,跟出乎意料,而最后男主角没有反抗的承认法律裁决,我觉得也是被震撼到了,谁能想到,一个外面人畜无害的女孩,会如此心思缜密,步步为营,所以…… 真的很不错的电影,情节很意外,没想到把女主角恶魔化了,故事架构也不是从开始就设置一堆谜团,反转再反转,而是,前面铺垫,最后PK部分,一击即中,给观众一个不可思议,超棒的电影,值得看

  《等着你》观后感(八):评论等着你

  看完了影片之后,心情很复杂。按理来说已经到了可以用理性来分析或者理解一切了,但是不得不承认面对影片中那个女孩的机遇以及18年中所经历的一切,想象起来令人感觉十分痛苦和不可思议。试想一下,一个人为了复仇用柔弱的身体和稚弱的心灵去感受去准备。可以讲这个女孩是在父亲朋友同事的呵护下长大的,但是他没有父爱和母爱。母亲在父亲离开之后即刻嫁人,当然嫁人不淑最后还要女儿出头。所以在女孩的心里,刻骨的是父亲的爱。当然,这种爱被无情和残忍的夺走之后。为父亲讨回公道,以及对社会的极端看法,催使他最终走向毁灭。罪恶为什么会战胜正义?因为善良的人们面对罪恶无所作为。尼采的这句话被奉为人生主题师,对于社会将是混乱,对于个人而言,一定会是以暴制暴。无论怎样都是悲剧。这是毛洪镇的处女作,直指人性罪恶与不幸。最后用生命去完成复仇和解脱,一方面令人痛心无比另一方面有令人大快淋漓。同时,沈恩京、尹宰文、金圣武的表演可以说淋漓到位。尤其是金圣武,那种形体和外表上的惨怪的恶性,让人从一见面就有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坏料表演的绝品。

  《等着你》观后感(九):邪恶能够胜利的唯一理由,就是善良人们的无所作为

  本应是出去玩儿的十一假期,却因老板的一句话,在公司待着上班,在此,省略吐槽老板的1000个字.....在办公室待着无聊,找到了这个电影来看,虽说是无意间找到的,但是看完真是强烈推荐。开始以为主角是河智苑,因为昨天刚看过许三观,所以就想着看看吧。

  整个电影都是很黑暗的色调,甚至在熙珠的父亲遇害时,只能听到声音看不到画面。静静的站在一群哭闹的家属中间,定睛看着那个杀人犯的小姑娘,然后慢慢退出,独自一人蹲下的小姑娘,包括镇定的抱着已经去世的父亲的小姑娘,那么让人心疼。以为这个一个被悲伤笼罩这的孩子,笑容应是什么样呢?不得不说韩国的小演员们,演技真的很好,后来在回忆中,小姑娘笑着夸赞父亲做的饭很好吃的样子,真的,太生活化太自然了太可爱了,小小年纪,两种感情都表达这么到位,真是国内某些小“演”员们不一样。

  人性,是永远无法猜的透的。两种对比,南组长去世之后的多年,整个警察局的警官,都对熙珠照顾有加,都把熙珠当做可亲的小辈,而每个月每个警员都拿出工资给熙珠却毫无抱怨,每个人都对熙珠很亲切,以至于后进的职员都很喜欢这个姑娘,得知变态一号去了熙珠那里,整个警察局都出动了,并且在大街上警车拦住行人的与接到电话立刻掉头的大批警车的样子,着实让人感到有些热血(别问我为什么用热血这个词....因为这就是我看到场景时的感觉),这是善;变态一号与变态二号,肆无忌惮的夺取人命,把生命当做儿戏,杀人手法及其残忍,极其凶残(此刻,请带入余罪脸,蟹蟹~~)因为一个很小的事情,便致人死地,甚至有时,没有原因的便夺取人性命,他们的心中,不曾有那么一点点的善意,喜欢鲜血喷涌而出的感觉,这种反人类性格的人,如果现实生活中存在,那将是一场什么样的灾难?这是恶,是大恶。

  小姑娘一个人带着仇恨生活着,有母亲,却不能和母亲在一起,带着仇恨等待着变态出狱期间,自己也因追杀妖怪而变成了怪物,恩,看便利贴贴的样子,应该是处女座啊,很严重的强迫症啊。在警察大叔们面前,熙珠是个软萌的小姑凉,可是回到家,小姑娘躺在满是报道的地上,不住的盘算着计划,整理着思路。而直到她被不知情的变态一号撞了一下,我才发现,这姑娘,是演了阳光姐妹淘的小傻妞啊,真是演技很棒啊!那疯狂洗手时候的眼神,真是很渗人啊.....计划杀了变态二号那会儿,我真是觉得,手下的太轻了,怎么着,也要更狠一点才对.......

  最后的一段追逐,也是让专注看剧的我心脏提到了嗓子那儿,想着之前对变态二号速战速决来着,现在遇到了变态一号,那一定要安全的等到警察大叔来救啊。看到她在那儿荡秋千,还在想,手里拿着的狗链应该是用来对付变态一号的,可是熙珠在那儿荡来荡去的,怎么把狗链套他头上?难道熙珠是荡到最高的时候从上面跳下来套变态脖子上?完全想不到,结局,会是完全出乎我的意料,熙珠说:这些人,都是你杀的,包括我”我瞬间明白了,可是还是阻挡不住最后一幕的出现,毫不夸张,鼻子酸了,想哭了...真的。被害人的遗属,以这样的方式,达成了为亲人报仇的愿望,以牺牲自己为代价,这是一种怎样的悲哀?变态一号,也是一种懵逼的状态,我觉得他的心理活动应该是:卧槽!啥情况?在我这个杀人魔面前自杀?逼迫我?这姑娘,怎么不按套路啊....但是,他没有跑,只是呆呆的看着这个年轻女孩,任由警察逮捕他,以现行犯额身份逮捕他。我更多的是期待着,这个女孩以这种方式把他送进监狱,他,会有那么一丢丢的感触....其实,这是电影,都是虚构,有没有愧疚都无所谓,但是那一刻,我期望即使是虚构,也希望会有一些除杀人,鲜血之外的感触吧

  最后的法庭上,所有人带着熙珠织的围巾,听着对变态的宣判,死刑宣判的那一刻,其他被害人的家属,都喜极而泣,而换来这审判的熙珠,却看不到了,不过,决定结束自己生命的那一刻,她应该能够预想到这一幕吧。看到有人说,熙珠最后死了很可惜,可是,要是她活下来,应该会很痛苦吧,毕竟,她已经过不了普通人的生活了,因为,她知道自己,也已经成了一个怪物了。那个试用睫毛夹、可爱的内衣以及唇彩的姑娘,那个喜欢音乐的姑娘,那个欢喜的织围巾的姑娘,却永远留在了过去,那是些仅有的,像一个小女孩一样的生活中了。

  邪恶能够胜利的唯一理由,就是善良人们的无所作为。而熙珠,却不愿无所作为,她选择主动出击,代价,就是失去性命。

  很好看,推荐。

  《等着你》观后感(十):永远的小女孩

  从开始都结尾都被小女孩熙珠的眼神震惊,冷静到让人窒息,恨意使然吧,随着时间的流逝,恨意也剧增,熙珠也慢慢变得强大,强大到敢于直面邪恶,恶劣对待母亲的继父、肆意屠杀的屠夫、直到最后的杀人魔变态狂,都无所畏惧,最终为父报仇。最后那个情节,女孩自杀时忍不住流下眼泪和那绝望的眼神,才让人觉得她虽然经历了那么多不好的东西,促使她暴风般的成长,但不要忘了她的内心仍然是一个可爱,渴望美好事物的小女孩呀,她的离去虽然帮助完成了使命,但还是让人心疼惋惜。而男一号杀人魔扮演者眼神、表情、动作都很到位,特别是眼神,哪怕是随意的一瞥也带着满满的阴狠,看了一下就感觉身体一冷,可怕至极,金圣武挺适合演这类的,越坏越耐看啊^_^(演技的迷妹)越能体现演技。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