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德州,北海》经典观后感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德州,北海》经典观后感集

2017-12-23 21:2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德州,北海》经典观后感集

  《德州,北海》是一部由巴沃·德弗恩执导,杰尔·弗劳里佐恩 / 马提亚斯·瓦格尔斯 / 妮娜·玛利亚·柯特卡斯主演的一部剧情 / 同性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德州,北海》观后感(一):理想化的同志电影

  男小主人公的内敛沉静让人感到一种莫名的吸引力,这种不用语言描绘的感情反而给人更多的感受。皮皮从小就表现出浓烈的女性化倾向,符合多数人对同性恋的想象。同时,影片中对皮皮的同性意淫刻画的近乎于病态,皮皮连沾有租客卓坦剃须膏的纸片都要收藏,很难想象如果故事结局没有吉诺的回心转意,皮皮今后会不会一路下去再意淫中孤独一生

  这部影片总体上还是导演的一种理想化的体现,在这部影片里面,没有人对同性恋有强烈的反对和排斥,甚至是相当的理解,最集中的体现在吉诺母亲临终前将吉诺和皮姆的手放在了一起。所以整体上这部影片虽基调上不算欢快,但是内容上比较圆满。同时这里面的吉诺和皮姆能走在一块儿,除了两个主人公之间的相互吸引,有个因素是不能忽略的,这就是双方的家长的非主流,先说皮姆,男主人公绝对是有一个非常不靠谱的妈,轻浮且对皮姆是放任自流,对于这样的母亲,皮姆不管选择了怎样的人生,他都没必要对他妈负责,这方面他少了一份很大的包袱。而吉诺的母亲对皮皮的包容和关怀更是默许了这段感情。电影中除了两家人的描写,几乎没有任何的第三方镜头,比如说邻居,同学等等生活因素,这也说明了导演只是在述说一个理想化的片段,而非一个真实的生活。

  《德州,北海》观后感(二):真的很喜欢这个片子

  把后冠带到头上,把美丽的床单披在身上。我觉得不要以为年纪小就不会有爱的意识。我记得我五岁时候就体验到了怦然心动感觉,而且小时候也干过把一些五颜六色东西裹在身上这种事情。对美心生向往估计是跟爱的觉醒是发生在差不多的年纪吧。

  缺少母爱和父爱的孤独童年,把自己幻想成了寂寞的美皇后,除了美丽缠身之外还有一个幻想的女仆。因为太孤独了,所以喜欢收藏一切美好记忆,而自己那个美好世界就是由这些个回忆堆砌而成的。再说这个环境啊,真是太压抑。影片里除了这几个年轻人之外就没有再见到过其他有活力的场景。那个德州酒吧里面不是老太太就是秃顶老头。可以想见,大部分人应该都跟皮姆的妈妈和基诺的妈妈一样感情不顺利。这样的渲染才显得皮姆世界的美好,以及他跟基诺的感情多么难得。

  我在看这个影片的时候,脑子里一直不由自主地想的是哈代的那个小说《还乡》。皮姆的老妈跟《还乡》中的尤苔莎一样迫不及待地想要逃离这个孤寂压抑的地方,而皮姆却天生跟这个环境融为了一体。虽然皮姆小时候也对外面的世界有过幻想,但是邻居哥哥的一块巧克力却让他觉得这里才是世界上最好的地方,因为这里有自己爱的人。皮姆只是静静地等待着,等着在外面世界受了伤的爱人回到自己身边。

  看完之后,再回味这部影片的时候,耳边回想起来的是 Diana Krall 的那首Departure Bay,忽然觉得,这个故事真的很不简单

  《德州,北海》观后感(三):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据说很多男孩本来都有机会试镜这部片,但他们的父母在听说了电影的题材后纷纷下达禁止令。有个男孩在导演面前哭了:“我爸爸不准我亲一个男生,哪怕在电影里面也不可以。”

  这样看来,导演在片尾字幕后写下的那句话未尝不代表了一种寄望:

  “献给所有父母不允许他们来出演本片的孩子,一切在变得更好。”

  -------------------------------------------------------------------

  “德州北海”是根据比利时女作家André Sollie的畅销小说“这是永远”改编的。原著的成长故事到了导演Bavo Defurne这里像变成了一个单纯爱情故事。皮姆的性觉醒早得异乎常人,并且没有任何犹疑和不坚定。他的爱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因为从小和吉诺一起长大,所以理所当然对方为爱人。这个设定既有优点也有缺点。优点是没有坠入同影常见的出柜窠臼,缺点就是看不到成长的印记。导演把皮姆的初恋塑造得非常唯美非常梦幻(帐篷里那段哟,看的人肝颤…)但这种爱就像抹在蛋糕表面的糖霜,缺少凌驾于性向之上的更深内涵——从后来皮姆对吉普赛青年卓坦的迅速移情就能看出来。

  当然皮姆的早熟也许和他的家庭社会背景有关。电影设定在60年代的中欧,二战结束后许多幸免的吉普赛人都难以融入当地社会。犹太民族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国家,而这些吉普赛人秉承居无定所的流浪传统,跨越一个又一个国界,用漂泊抒写自己的历史。这种崇尚自由一走了之的民族特质对不少欧洲本地人都构成了吸引。皮姆的母亲伊薇特就是其中之一。她也许不算是坏母亲,但她对儿子的不尽责绝对是将皮姆迅速推向成熟关键

  皮姆(和吉诺)的家庭关系是导演为数不多值得称道的剧情处理。吉诺妈妈弥留之际拿出的那张照片就像奇峰突起,让本来平铺直叙的剧情出现了一个意外的转折。它解释了很多——为什么吉诺妈妈一直这么照顾皮姆,为什么说他是这个家的一员,为什么不肯给女儿父亲相片——就像突然祭出的炸弹。在我们还没回过神来时,电影迎来了结局:两个男孩(不知为什么)再次厮缠、牵绊、纠结在了一起,让观众感到无所适从和一丝心悸感...

  总的来说我对导演的叙事和剪辑能力不太满意。Bavo Defurne最大的长处应该还是视觉画面。他镜头中阴冷苍茫的北海、随风起伏的芦苇、白色细沙的小路,都无不具有萧瑟和疏离的美感。而作为对比的是内墙五彩缤纷的装饰、男孩鲜艳活泼的衬衫、还有飘溢橘黄灯光的德州酒馆。这些元素各自拆开来看都是极美的,但堆砌在一起就显得浪费,并且造成了情节松散。如果硬要挑一个最最无用的,我会毫不犹豫砍掉“德州”,因为在片中“德州”更多是充当了一个意向化的符号,和剧情其实没有太大关联。(Bavo Defurne在接受采访时也说主要是因为喜欢这个建筑——该建筑为比利时重要文化遗产,你说扯不扯...)

  角色上皮姆算是塑造得最成功(或曰最立体)的,但让一个孩子过早承载成年人的感情,却是以牺牲人物的成长性为代价。或许我不该苛求所有孩子都从一张白纸开始,人一旦走过了那个阶段,便再也不会还原了。那么——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德州,北海》观后感(四):是的,我喜欢你,GINO

  我叫PIM。

  我小时候就表现出于常人不同性格,我会穿上妈妈的衣服,妈妈的皇冠,在镜子前看着自己。

  可是,为什么呢,我问我自己。

  我想,也许是我没有爸爸,有个不负责任的妈妈。

  因为这个家庭背景,所以我更早的成熟。

  我从小便于GINO一起长大。是的。他是我的好哥们。

  在车库里,他教我打飞机。

  在一个巧合的夜晚,我们一起睡在帐篷里。

  那一夜,他夺走了我第一次。

  在他眼里,这仅仅只是一个游戏,在我看来,这却是我的爱情

  后来他找了女朋友,是的,因为我只是他的有个玩偶。

  在我心中,他一直都是我的男朋友

  所以我无法对别人动情。

  我的妈妈渴望自由。

  是的,知道GINO妈妈走的一刻,我才知道,

  原来GINO的爸爸也是我的爸爸,是的,我们是兄弟

  可是,为什么GINO妈妈一直都不让他们知道他们爸爸的照片呢。

  是的,我想可能是我那样的妈妈夺走了GINO的爸爸。

  在某个夜晚之后,于是有了我。

  是啊是啊,

  GINO,

  你是的我的爱人,你是我兄弟。

  你是我的一切。

  一切都是暂时的。

  我不求永远,

  只求在此时此刻,有你在我身边。

  《德州,北海》观后感(五):为什么我就喜欢这种调调

  海报吸引了我。

  温软的画风,很像台湾的风格。

  画面美好,布景华丽。

  青梅竹马

  终成眷属。

  一切都那么美。

  虽然情节设计有那么一点点差,

  不碍事。

  最后的歌真好听。

  最爱的还是皮皮。

  对自己的认同没有一丝一毫的怀疑和犹豫。

  坚定,努力,拿得起,放得下,往前看,也宽容

  很多人说看的好压抑,

  可为什么我没感觉到

  很多人说很无聊

  可为什么我看的津津有味

  就连捡烟盒这种小动作我也会心微笑

  最后,感谢皮皮和基诺的父母同意他们来拍这部片子。

  导演说,一切都会变美好的~~~

  《德州,北海》观后感(六):童年•迷失•希望•真爱

  当我看完这部片子的时候,我心中顿感欣慰。回想起童年的故事,亦真亦梦,感慨万千。心中总有一种情感让人想到曾经对童年的怀念,对童真的憧憬,对儿时伙伴的念念不忘。影片远没有同类片子的激情四射,却充满着一种迷失中寻找希望来的感觉。这种慢慢的节奏让我陷入男主人公pim时而高兴时而苦闷的感觉中不能自拔。从他与gino在一起的快乐时光到此后的分离再到他母亲与他的暗恋发生性关系,还好最后有一个让人欣慰的结局,他童年的经历实在是不容易普通人可能难以体会到,但是就是在这种朦胧中寻找真爱的时候,同时有不被社会所认可的时候,每一个秘密都是这样的痛苦,难受,痛在心里而又难以哭诉。这种童年经历是让人不能忘怀的,让我回想起来则更是百想交集,欲罢而不能忘却。而能够完美的体现这种"超越最好伙伴"界限和在寻找真爱中荡漾的情感而让人深深感触的效果实在是让我有一种由自内心感动

  《德州,北海》观后感(七):橘黄夕阳中的芦苇荡、荡、荡、荡……

  嗯……,发现导演是枚帅大叔,并且听说还是已经出柜的好基友,看来我要嘴下留情了。开玩笑的啦:),还是会尽最大可能平衡客观与主观的比重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当然最终还是会以片子本身为基本考量。

  听说导演起名字的时候因为喜欢 Texas 酒吧把“Texas”加入片名,有人认为很雷,我觉得可以理解,试想导演喜欢这酒吧证明它有特别的地方,导演也就会认为能给Pim提供一个画画的好环境,不是当事人,说不出“好”在哪,不过我猜酒吧和家对Pim一样,都是被冷落一旁,自然要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了,能在家画自然也能在这里画了。当然,单凭这一点就能够作为片名吗?嗯……,我只是说导演这么安排也没想象中的那么没凭据,仅此而已。虽然“北海”这个形象也不是很突出,唉:-(。

  影片是中规中矩的90分钟,按说也够时间能说明事情了,但导演似乎想把尽可能多的细节都一一陈列出来,导致影片显的过于紧凑,甚至有的情节我都怀疑是不是给硬生生剪掉了,譬如pim给“啄蛋”拿浴巾那场,安排好的话,应该起到给片子加分的效果,但却在pim起身拿浴巾时就没了?!可惜了。由于太紧凑的原因,故事有些赶场的感觉,每段情节都很简洁,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人物塑造也确实显得着墨不多,如果把人物比作立方体,那大多数人都只有一面儿,而且有的还有些残缺,好像新手的作品,当然这也与演员表演有些关系,从拍摄背景来看,选角貌似还不太顺利,可能也有一定关系吧。

  当然,也还是有好的方面的,导演很会表现画面的美感,比如开头小pim推开窗户的时候就很有……,梦幻的感觉,还有就是下午的芦苇荡,温暖柔和的太阳透过芦苇的稀疏处照进芦苇荡,芦苇荡所围绕的湖面也泛着温暖的黄绿相衬的光;迷蒙的夜色中,放眼望去远处楼房点点光耀嵌在夜景里,可以隐约分辨出地平线的位置,夜色越往上越深,一切都显得静谧非常;还有被明亮月光覆盖的沙滩上麟光闪闪,接着是月光下翻腾着一股股前进的浪;最后海面呈一条带子状贴在宽宽的沙滩带上,最上层是蓝天,三者构成了一副宽阔的可以容纳一切的空间,等等。

  还有配乐,尤其是悠扬婉转的女声,每次出现都给画面情节度了层亮色。还有就是当两人独自在一个屋子里打手枪时有微弱的类似风铃的声音,仿佛在记录这美妙的时刻。还有一首很逗的歌“teach me,tiger”,还有就是没见过那么小的胶片和唱机,好可爱;-)。

  喜欢影片安静的氛围,没什么特别突出的地方,整片过渡平缓,所有人都好像不舍得多给一份力,最卖力演出的就只有小狗了,卖力的叫,卖力的咬,卖力的伸头(当pim妈第一个肥肥的男友来时狗狗又是叫又是咬的,当“啄蛋”抱着它时它却乖乖的,头还一个劲儿的伸向pim,话说狗狗是幸福的晕了头了吧,被帅哥抱却伸头想舔pim,也太花了,呵呵^v^)。

  至于情节,首先,pim很小的时候就有想亲近帅哥的欲望,又幻想自己是有丫头伺候的小姐,又幻想自己是beauty queen(让我想起了《c.r.a.z.y》里那个小孩纸)。那么小的脑袋里究竟有什么概念?那样就能表明一个人就是gay了吗?从那么小就能有力表现出性向这么复杂的东西吗?难道不能看做小孩子单纯的玩耍吗?如果小时候就有征兆,那现在的人岂不是活的很明白,过的很赤裸,因为家人心里早就有数儿了,囧。但是pim的母亲好像丝毫没往这方面想,想必那时那地一定民风淳朴。

  另外这个小孩纸是单亲家庭的,而且母亲很不负责任(从小到大几乎没见过她做饭,都是pim自己凑活着给自己做)。这些看来应该是决定一个人成为基友的必要成因。但也许基因已经能说明一切了,我的意思是不管外在环境怎样,身体内起确定作用的基友基因才是根源。可是,我也相信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基因,所以……,算了,不谈这个了。

  其实母亲这个角色还是有些着墨的。她虽不是个称职的母亲,但却有自己想法。喜欢演奏风琴,还渴望周游各地,认识不同的人。最后出走应该是想活出自己吧,把不称职进行到底(不过想想是有点雷,这当妈的也忒不靠谱了)。

  “啄蛋”这个人让我想起了奥兰多布鲁姆,他们长的很像啊,而且《阿戴拉的非凡冒险》里有个路人甲也很像奥兰多,以前也听奥兰多在接受采访时说自己是大众脸,一直以为他是在谦虚,原来还真是的啊~~~^v^。

  再说下故事的发生地,比利时,呵呵,也让我想起一部电影《杀手没有假期》,里面就让我觉得比利时是个安静的小地方,果然,这部片中的小村庄就很符合这个特点,两家人相距不远了,小孩纸却到最后才知道他们是同父异母,可见应该是民风纯朴,无人闲话。在性向认知上两人也只是自己在做心理斗争,其他人都没意识到有什么不妥,直到小女孩发现画的秘密,然而境况也没太多变化。好像全片基情部分其他人都没有直接插手干涉,都各自做各自的事情,导演让两人自己决定是否继续走下去,欣慰的是最后两人走在了一起。

  两人帐篷那段是最有爱的一段。虽然可能也只是打打飞机,但酮体触碰,亲吻,爱抚,缠绵在一个小空间内,分享着只有他们自己知道的秘密也是很刺激的。

  画画,应该是寄托思念最简单的方式了。

  收集喜欢人用过的所有东西,有点那个,不过可以看做是释放过度渴望(渴望占有对方?)的一种方式吧。

  其实我有些怀疑,他们的事情有些类似背背山那两个,都在帐篷里缠绵,随后也找机会去人烟稀少的地方偷欢,海滩散步时Gino提出了妥协的想法,建议大家都过“正常”安稳的日子。秘密也被妹子发现了,但最终没给捅破。烧掉以前的回忆。 挣扎着推到墙上接吻。有人死了。 脱衣服入水等等桥段多多少少有些借鉴(或致敬)意味在里面。

  其实里面的人物对pim的生活多少都有影响,只是貌似都淡化掉了,越发显得他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连母亲都不了解他的想法。

  本片表现出一种孤独感,pim从小到大都生活在自己的秘密世界里,直到某人决定留在他的世界里才算有了个美好的结果。虽然导演功力欠缺,演员也不咋给力,但那种简单快乐到永久的感觉值得回味。

  《德州,北海》观后感(八):无题

  那些海边的风吹着法国的国土,也吹着少年的青春。正像少年的成长过程,有很多事情的发生都有他的根据,却似乎找不到任何理由。pim生长的环境只是一个固定的小乡镇,但在小乡镇里,想做的事情总是有的。

  从小就喜欢披着穿单当公主,喜欢收集自己认为珍贵的东西在一个黑盖的白鞋盒里,里面有母亲年轻时选美获胜的后冠、初恋gino打飞机后擦身的手帕、gino给的巧克力的包装纸,那些都是他迷恋的东西,正像我们也收集过那样。他喜欢在阳光灿烂的午后打开窗户,面朝阳光,一切都是美好绚丽的色彩。

  母亲是个不怎么尽责的母亲,整天只想着在众人面前炫耀自己的手风琴技艺,经常和中年男人厮混在一起,这些都是pim从小到大沉默寡言的原因。不知什么时候,反正是很小很小的时候,他就喜欢上了比他大3岁的gino,他的眼里只有他。还没有满15岁的pim在生日的前一天将童贞献给了gino。那个晚上,在灯塔下的荒地里,在点着油灯的帐篷里,年轻的肌肤相互贴近,那么贴近,这正是pim所想的,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可是gino在不久之后在边境遇上了让自己沉迷的女生,这才让pim忽然醒觉,gino只是在玩弄自己,投入感情的他怎能承受这么大的打击?

  gino离开以后,吉普赛人zoltan进入了他的生活,充满男性荷尔蒙的zoltan向pim投去了友善的目光。年少的pim怎么会分辨什么是真假呢?他迷恋上了zoltan,这个四处流浪的吉普赛男子。当他决定有一天走进他的卧室,与他亲密之时,却发现他的母亲比他先下手,与zoltan纠缠正酣。完全绝望的pim再次奔向了gino家,并决定在他家常住。gino自从与那个女生好上以后,再也没有回来,直到她母亲去世,而这时两个人的关系似乎又开始重燃了。

  暗夜里的乡间小径,被海风吹拂的野芦苇,pim走过多少次,看过多少遍了,但那些压抑的情感还是在心里涌动,很少有宣泄的时候。或许他从小就缺乏来自母亲的关心和照顾,所以遇上gino时,他会毫不犹豫地献出他的一切。那么小的年纪就要面对这些情感的选择,有些残忍,但被关心的那一刻的价值还是胜过孤独生活的味道。pim和gino是年少的一对,多希望他们最后真的在一起。

  那些关于意境的镜头,还是看不明白。pim在母亲的房间,闭上眼数着ABCDEFH...那是什么意思呢?“我的左手是女仆”是不是说明pim从小有些异装癖?

  不得不赞扬男主角那么小年纪就接这部电影。作为一个还没有成年的男孩,来自家庭、来自身边的人看法是他就这部电影的阻力,他却成功演好了,确实很佩服。

  《德州,北海》观后感(九):A B C D E F G, Gino

  quot;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open your eyes."

  一头柔顺的金发,

  高挺的鼻子,

  纤长的睫毛,

  小巧的嘴,

  还有无论何时都像小鹿般无辜的眼睛,

  就是眼前的小孩了,

  他叫Pim。

  他是单亲家庭的孩子,

  和妈妈生活在海边的一个小镇里,

  妈妈每天都要到酒吧里拉手风琴,

  没有人陪他玩。

  他不爱说话,

  他喜欢画画,

  他喜欢一个人玩角色扮演游戏,

  喜欢把对自己有重要意义的东西收集在一个小盒子里。

  直到遇到一个男孩,

  他的初恋产生了,

  他的盒子里多了那个男生自慰后擦拭私处的手帕。

  quot;A B C D E F G, Gino"

  爱上Gino之后,

  每每数到G他就再也无法数下去,

  他总是会想起他爱的那个男孩。

  然而青涩而懵懂的恋情很快就结束了,

  Gino和别的女孩在一起了,

  Gino对他说,

  小时候只是不懂事玩玩而已。

  他伤心透了。

  后来,

  家里来了位帅气的吉普赛人,

  im对他产生了某些微妙的情愫,

  而就在一个夜晚,

  im打算悄悄溜去吉普赛人的房间,

  却发现,

  他正和自己的母亲做着爱做的事,

  再一次的,

  他失恋了。

  接近片尾时,Pim把收藏多年的盒子带到了海边,想要全部烧掉。

  渐渐地,

  火苗快把盒子里的一切吞没,

  包括Pim过去的回忆。

  这时候,

  他褪去身上的衣服朝大海跑去,

  数着,

  quot;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数到Z,

  代表他已忘怀这一切。

  结果,

  他还是忘不了Gino,

  当Gino来家里找到他,

  把他按在墙上的时候,

  im开口说道:“我等过你”

  Gino把那条手帕拿到他面前,

  说:“收好他,我给你的就是你的。把它系成结,你就永远不会忘了我”

  终于,

  堆积已久的情绪一刻爆发,

  两人情不自禁地亲吻起来,

  其他的,

  都已无所谓了。

  只要我们在一起,

  只要我爱你,你也还爱着我。

  [ 电影的每一桢 每一个场景都美得不像话 处处充满了文艺气息

  那些意境的景象 野芦苇 潮汐 野草 幽暗的乡间小路 无不令人沉醉 ]

  至于电影里Pim口中时不时出现的A B C D

  我想也是一种意境的铺垫吧

  儿时数到O 接着就是Open your eyes

  爱上Gino后 数到G就无法数下去 因为Gino

  接近片尾最后一次数 他数到了Z 不过是为了表达他已释怀而已

  总的来说 是一部值得看的片子。

  《德州,北海》观后感(十):影评

  60年代的比利时,小男孩皮姆和单亲妈妈伊薇特住在北海边的凋敝小镇上,当地最繁华的场所是家叫做“德州”的酒吧。皮姆从小就很特别,他喜欢玩公主和侍女游戏,喜欢绘画,喜欢漂亮大男孩,喜欢收藏心爱人的物件。邻家男生吉诺和妹妹萨布丽娜跟皮姆是青梅竹马的玩伴,皮姆和吉诺偷尝禁果后衍生出一段暧昧与苦涩掺揉的初恋。[www.33vcr.com]而当英俊的吉普赛青年卓坦意外出现,皮姆的生活就此发生无可挽回的改变…这部讲述男孩的成长、觉醒与同性之爱的比利时电影改编自女作家André Sollie的小说“这是永远”。导演Bavo Defurne是位公开同志,他的短片多次在国际上获奖,其视觉效果尤被誉为“有着超脱世俗的顽劣和清新之风”。“德州北海”是他的长片处女作,“一般来说,成长电影往往结束于主人公找到自己的身份。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