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穷山恶水》的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穷山恶水》的影评10篇

2017-12-25 20:2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穷山恶水》的影评10篇

  《穷山恶水》是一部由泰伦斯·马力克执导,马丁·辛 / 茜茜·斯派塞克 / 沃伦·奥茨主演的一部犯罪 / 剧情 / 爱情 / 惊悚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穷山恶水》影评(一):冷静的杀手和他的女朋友

  影片开头完全看不出剧情走向,不看简介大概不会猜出会跟犯罪扯上关系。Holly父亲被射杀之后,趴在还没凉下来的尸体上,轻轻说话,没有慌乱。Kit杀了老伙计,可也许真的只是去拿铲子。配乐永远那么轻松愉快,除了警察出现会有短暂紧张情绪,全片基本都是轻松愉悦的气氛,多次出现的配乐也是那么安静和活泼,就像Holly。

  马丁辛的出现让我想到查理辛,父子俩不同时代,长着同样的一张脸。另外一个很像他们的演员大概就是David Tennant了。都不止是英俊,眼睛里都有着让人看得出的敌意,却又让人想要接近。

  片中也多次提到Kit和James Dean有多相似,真是一个英俊的杀手。被捕之前也不忘整理发型戴上帽子。

  可惜James Dean英年早逝,这也是他能让世人怀念的原因之一。73年的电影怀念死在55年的人,就连新片LIFE也讲了JD的故事,只是演员的选取或许不够相似,换成James Franco或许更好也说不定。我是觉得他比Dane DeHaan更像JD。

  平静地讲了一个杀手和他的女伴的故事,看得我心率都低了

  《穷山恶水》影评(二):疯狂的假期 理解意境不理解人

  看之前对这片很有期待,犯罪,惊悚,剧情,爱情,真实事件改编。

  开始是比较像讲述小镇爱情那类的影片,茜茜·斯派塞克一头金发,虽然电影里他男友说是红发但杂看杂是一头金发。超级的朦胧,而且还穿着超短裤,感觉非常好,一下联想起罗斯玛丽婴儿里的米亚·法罗。马丁辛年轻时不次于他儿子帅,但感觉这角色要过几年让莱昂演可能更好。

  看着看着慢慢就变成了雌雄大盗,末路狂花,完美世界,天生杀人狂。

  意境非常能够理解。这是个pg级的电影,怪物史莱克4,了不起狐狸爸爸等也是这级别的。不过本片讲的可是个连环公路杀手的故事。有杀人,有烧房子,可见拍的多么冷静,多么另类。如果这片换个故事不换布景,不换风光,完全可以算史诗类田园类歌颂自然类。这片看完细想想,的确挺独特,和其他这类冷静的电影的确不同,讲述出来的故事完全淡化了的感觉却不失深刻

  人我就非常不理解了。从电影里表现出来的一点不理解马丁辛演的角色为啥就一下杀人成性了。可能也和电影的切入角度有关。更大一方面可能本身故事的主角也不知道为啥,一个茫然,天真,盲目的形象

  看过导演的细细的红线,这部作为一部处女作,拍得的确精彩,可以看到许多小技巧。

  诗一般的意境,诗一般的画面,诗一般的一对,不过故事上不算那么好看

  《穷山恶水》影评(三):用方法锻炼写电影评论

  在看《如何写影评》,有一个练习用正反的立场来讨论一部电影。借用此方法分析“电影旁白”在本片中的作用

  正方:

  对比给我印象十分深刻的《邦妮和克莱德》和《天生杀人狂》,这部电影略逊色于以上。其中一个原因是“电影旁白”的滥用。旁边在公路电影此类型上,无疑是虚弱了电影的情节性,让本来应该刺激的“正在发生”变成了“过去回忆”。《恶土》的旁白是霍里的内心独白,以一种类似于回忆的全知观点娓娓道来。是一种她的视角来展开一个内心怪异的他的描写。但是在情节上他和她虽然是情侣,但是在价值观念,性格行为上是有很多对立的,又因为她先入为主,所以观众的视角会过多的停留在霍里上,略少了对KIT的关注。在霍里厌烦了这种生活投降做飞机走后,电影以近景系列观点来捕捉KIT的心理,这个时候没有了旁白,直接审视KIT,力度比旁白介入要好,深刻。

  反方:

  某种程度上,公路电影带有逃亡的悲剧宿命感,有一种压抑窒息人的境遇感,而在“现在进行”的情节上,加上一种凌驾于人物的全知旁白,更加重了宿命感窒息感这种气息。就像夕阳给傍晚的云抹上一层金边。或多或少,KIT和霍里的人物,有令人讨厌的地方比如说霍里的冷漠,比如说KIT的土老帽般的自大,而旁白的运用,拉近了人物与观众的心理。在另一种程度上,电影旁白的运用,让观众的视点从公路电影的刺激上转移到对KIT的性格关注,从一种感官的刺激到了心灵的反思,提高了电影的深度。

  《穷山恶水》影评(四):《恶土》小梳

  1. “Tired?”“A little.”每次上路都会问,然后启程下一段命运。最初,还很新鲜,感觉像是一场青春的冒险。配乐也没恐怖或悬疑的味道,贯穿全片都是谐趣之意。不过,Kit 和 Holly 在别人的屋里越发坐立不安,且每到别人家不久,就有人来访,留不长。(仿佛他俩闯入别人的生活,即使别人自己不揭发,也有别人在世上的其他关系来打断 | 别人并不孤单,好像就他俩孤身逃亡)到后来,Holly 坐在凯迪拉克上说“我想离开这儿”,Kit 回“总要等我启动车子吧”。做了什么累?又是离开哪呢?

  2. 从 Kit 把秘密放在红气球里飞开始,不时画面就有些幻,尤其是在 Badlands 上奔驰的时候,仿佛若有光。为搜捕做准备时,画面转入黑白,那感觉,用片里话讲:“感觉就像苏联人入侵”。他们两个人挑起了全国的神经,似乎这样的人对国家来讲,都如临大敌,任何两个这样的人。不是,这两个到底是什么人啊?整个画外音都是 Holly 在讲述,我们没有直接进到 Kit 心里去看他是怎样,我们是 Holly 一直静静跟在他身边,感觉特别好。Kit 那件牛仔夹克也特帅,他有喜欢的事,有他的个性,并不是不喜欢人们,“他们挺好的,我就想犯个罪玩,没想这回玩大了”。不过,我们是 Holly 吗?还是 Kit?

  3. 沿途借油管道漏的油来为逃亡充能。Kit 觉得,“漏油”成为了这个国家的一部分。而他自己,就像这“漏油”也是国家的一部分。一开始不晓得自己能做什么,途中逐渐感觉,自己可以去加拿大当骑警,开车扣枪我都会啊。之后坐车上,看见州警的帽子,够酷,“是我也想要一顶”。Holly 不愿再走了,他一个人再跑也不好玩了。他被抓到的时候,也是发现自己能干嘛的时候,和两个警察坐一车,都脸带笑容地聊着。他说“警察像个英雄样诶”,我觉得那一刻他也是一名英雄。用石头堆下标记,就像和 Holly 河边约会,想要留块石头记住;沿途也埋下好多东西,说不定哪天还会回来看看呢,Holly 觉得不管自己来不来,多半还是会被别人发现吧。自己,被别人发现,你还在呼吸,但埋在土里,多半还是会有人发现吧?

  《穷山恶水》影评(五):第79名:美国影片《穷山恶水》——影史100部反类型片全盘点

  美与恶:二元对立及统一

  《穷山恶水》 Badlands 年代:1973年/ 类型:反犯罪 / 导演:泰伦斯·马利克 / 主演:马丁·辛、茜茜·斯派塞克

  一句话评价:没有天生的杀人狂。

  泰伦斯·马利克是个低调的导演,近30年来,他只有五部作品,但每一次出手都颇受好评。《天堂之日》中的柔美景色、《细细的红线》中的残酷战争,再到《生命之树》中的人性关怀,泰伦斯·马利克都事无巨细的将其呈现在观众眼前。泰伦斯的另一个身份是大学哲学老师他喜欢思考世间万物背后的哲学原理,所以他的每一部影片都可以看成是他在哲学上思索方面的产物。

  源自现实

  真实的力量总是难以估量,本片也是改编自一个真实的故事。1958年1月,年仅19岁的查尔斯·斯塔克韦瑟与他14岁的女友卡罗尔·富盖特一起疯狂地杀死了10个人。被捕后斯塔克韦瑟被处以死刑,而他的女友富盖特则被判处终身监禁。事实上,动荡的50年代孕育了很多犯罪的鬼胎,同样是50年代,邦妮和克莱德这对雌雄大盗犯下的罪行更加罄竹难书,也更臭名远扬。后来他们的故事被搬上了银幕,也就是犯罪公路片的经典《邦妮与克莱德》。它与《穷山恶水》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都对盲目的暴力旅程做了令人不安的表现,充满了宿命论式的探究,但相比之下,《穷山恶水》显然是更具影响力的Cult电影。它的视觉之美更加简朴,技术上并未有过多的雕琢,看起来更浑然天成,也更接近写实的风格,人物性格更有活力。从长远来看,30多年过去,《邦妮与克莱德》已经成为无可匹敌的经典,但《穷山恶水》知名度没有它高,不过两者是不分伯仲旗鼓相当,至今全都远未过时。它们都有种不受时间影响的品质,在这个十分喧嚣浮躁、基本找不到纯真本位的时代,它们的存在显得越来越有现实意义

  超越纯真

  影片在表现犯罪企图时,带有无意识性的天真。吉特是个垃圾工人,在长期接触中,认识被父亲严厉管教的女孩荷莉。他们的相识相知简单平淡,无非就是坐在树下你侬我侬而已,况且他们年纪那么小,恐怕连什么是爱都没大搞清楚罢。爱情遇到阻碍,往往就会坚不可摧起来,所以当荷莉的父亲对他们的关系强烈反对时,吉特就一把火烧了庄园,带着荷莉逃走了。其实吉特这么做,就是出于自己骨子里的一种自我英雄式的自恋情怀。他狂躁易怒,却梦想能成为詹姆斯·迪恩那样的英雄,等梦醒了还得去捡垃圾。现实和梦想的反差让他随时在寻找一个突破口,以此发泄他对梦想的渴求。荷莉被父亲的不公平待遇让他找到了机会,所以他做了他所能做到的最出格的举动——他真的是出于爱荷莉吗?我说过了,他们恐怕连什么是爱都没搞清楚。他们稚气未脱,充满孩子气,踏上逃亡之旅这种事,就像是小孩子犯了错误之后跟大人赌气发誓不吃饭一样单纯和傻气。

  他们在棉花园里搭建了一个树屋爱巢庇护所,这总会让人想起亚当和夏娃——他们跟亚当和夏娃一样,身上带着原罪。而他们想为自己洗脱罪过的方式,竟然又是一轮跨越全国的肆意杀戮和追捕。而他们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不以为意,甚至画外音,也就是荷莉还在说着:“我不能否认,我们过得很开心……别人哪里知道呢?”一个看似平凡的妙龄少女居然对一个反社会的人如此恭顺,简直令人惊恐,或许是因为她实在想不出别的主意而已。而在暴利之余,影片也用大量的细节来体现时代特征,让人看了之后得以喘息。比如这对伴侣对自己的处境毫不在意,像无忧无虑的孩子一样,和着米奇和西尔维娅的歌曲《Love is Strange》在外面跳舞,他们还和着纳京高的歌在车灯前面起舞,宛如梦幻。而当警车几乎追上吉特时,他还在对着镜子检查自己的头发,还有他们高高兴兴的朝追捕者扔纪念品。美轮美奂的美国中部风光,与他们破败的住所、乏味的生活、俗气的梦想相对比,意思很明确,你懂的。

  幕后推手

  泰伦斯·马利克毕业于哈佛大学,曾经是领取罗氏奖学金的高材生。他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对美国电影业的成规和注重实际利益的做法毫不在意。在1970年代,他只编剧、制作、执导了两部电影,随后在争议声中隐退,隐居时间长达20年之久,成为一名备受尊重的传奇人物,同时也是这段时间美国影坛的重大损失。

  泰伦斯·马利克从不会缺少对美的追求。他通过巧妙的文字,使得暴力化的场景被拉开了距离,这一设计十分出色。而画外音里,荷莉笨拙地朗读着听起来很浪漫、但内容却很俗套的日记内容,为两人无法无天的行程平添了一份哀婉。马利克意蕴深长、忧郁的风格,长期以来对“逃亡旅途中的爱”这类题材影响不断,直至今日。

  扮演吉特和荷莉的两位演员,都是新人。马丁·西恩当时三十出头,不过因为显得更年轻,所以演个未满20岁的少年也挺合适。茜茜·斯派塞克当时已经24岁,但令人信服的演绎了十五岁少女。年龄的反差之大也可以看做是影片的一大特色了,与现在电视剧里普遍装嫩有着天壤之别

  反类型指数:

  ★★★

  适宜人群

  所有人

  在线观看地址:

  没有

  《穷山恶水》影评(六):暴力田园散文

  其实说实话,电影并没有让我很沉浸进去,感觉自己的情绪只是浮在面上。

  可是回头想想,竟觉得有好几个地方,都隐隐觉得很美好/很可惜。

  喜欢他们在树林里的那一段,树屋,自给自足,就像一个世外桃源,特别希望悬赏猎人不要来,一下子就打破了平静;Kit打死Holly爸爸的时候,感觉特别可惜;看见Kit打死农场上的朋友时,感觉到了他的无奈,但也觉得他不得不打。有意思的是,这种“不得不”的揪心感觉,马上被Kit看起来随意的态度所掩盖。

  这部电影整个的调调就是这样,缓缓的。两个角色也是不太把情绪写在脸上,淡淡地。尽管有很多暴力和追逐,却一点也感觉不到紧迫感。最紧张的地方可能就是Holly的爸爸背打死之后,可以感觉到Holly的纠结选择。整部电影的叙事感觉缓缓的,像Kit一样随意,像一首田园散文诗。

  喜欢他们在打死爸爸之前,在树林里,两个人坐在河边,像一幅油画;在最后的油罐旁边,Kit俯看Holly的时候,Holly的POV镜头应该是一个电影经典,似乎以前在哪里看过。整个再看一遍,发现里面很多镜头,尤其大景别,随便截一帧都像一幅油画。

  确实,整部电影里,很少有特写镜头,大部分都是中景和远景,很多cut away渲染情绪。这样的较远的景,放缓了紧张情绪。再加上音乐,或灵动或空灵。再加上Holly的旁白。虽然死了7个人,但整个故事看起来却像是两个不懂事的年轻小孩的游戏。

  我一向不喜欢混混这样的角色,但Kit尽管有些暴力,可是并不让人觉得讨厌。反而因为他对Holly的专一,还有一些小小的细节,让我觉得他有一点可爱,比如私奔之前,他让Holly专门回学校拿书,说这样她不会落下学习,比如他在树林里的各种技能,把树林里的书屋弄成像模像样的一个家,桌上有台灯,墙上有挂画。

  也许下一回再看这部电影会更喜欢吧。

  《穷山恶水》影评(七):善的对立面不是恶,是冷漠

  前20分钟我以为这又是一部无聊的烂片:整部影片男女主人公丝毫彰显不了人性的表演让原本简单粗暴的一个逃亡故事变得非常怪异。空洞的眼神,没有表情的脸,没有情绪的台词和似乎在陈述别人的故事的Holly念出的捕捉不到任何情感的旁白,甚至整部影片可是说是没有高潮。如此平铺直去的表现方式,人偶似的表现形式,不禁让人感慨影片又无聊,又让人摸不着头脑。

  主角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和心态?例如当Holly看着Kit开枪打死了自己的父亲,却不加以阻止,确定父亲死后,Holly出乎意料的淡定,没有哭泣,没有颤抖,更没有伤心,如同没有灵魂一般,面无表情的她用她那一贯平铺直去的语调,带着一丝丝征求性的表情和语气询问Kit:“我们最好叫医生”、“听着,或许应该让其他人知道这件事。”“也许邻居听到枪声了?”两个人无比淡定地坐在家里聊天一般不咸不淡的谈论着如何处理父亲死去的后续,甚至没有一丝慌张、伤心、害怕、后悔。作为观众看到这里非常的愤怒和不适,对于父亲的死,女主角有违常理的表现让人感觉她根本就是在状况外,没有灵魂可言,人物形象扁平。无力吐槽Orz...

  影片到了结尾,我才看懂:马利克正是为了表现人物对生命彻彻底底的漠视,才会让Spacek以看似平淡没有情绪的表现方式去诠释Holly这个人物形象和心理。

  Holly,一个彻头彻尾的反人类的极端冷漠分子,仅凭动物般的本能行事,和男友一起毫无目的性和方向感的逃亡。他们并不知道终点会在哪里,Holly并不仅仅对父亲的死无动于衷,最后Kit被捕后,两人在飞机里对视时,她不禁嘴角微微向上,好像对他俩的宣判,也并不在意。

  “我怎么也没有想到小镇街巷的事情最终会在蒙大拿州的穷山恶水上结束。”自始至终,Holly都是一个没有心的人,甚至无知,整个人空洞冷漠得异常可怕,丧失了作为人的本性,只是把整个事情当做了一次华丽的冒险。旁白说她最后嫁给了自己辩护律师的儿子更是加强了女主角没有人性的特点。Holly的邪恶的一面跟Kit不同,她不杀人,但也不阻止Kit杀人,她就在旁边看着,好像在欣赏一幅画似的,与自己毫无关系,侧面表现了Holly内心与社会伦理道德是脱节的,她以旁观者的身份去观赏死亡这件事。

  不仅是两位主角,就连Holly的父亲也是一样,因为女儿不听从自己的教导,偷偷和垃圾工Kit在一起,作为惩罚,射杀了Holly的小狗,马利克想要表现的不仅是主角两人对生命的轻视和漠然,而是那个时代背景下,人们都缺乏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讽刺了中年(父亲)、青年(Kit)、少年(Holly)各个年龄层的人对生命无所谓的态度将得到报应,最后自己都会被自己给作死。

  马利克用这种独特的表现手法成功的塑造了主角残忍冷漠的反人类反社会的个性,还带着一丝浪漫无知的天性。也算是一种暴力美学了。

  《穷山恶水》影评(八):爱于盲目,死于天真

  好奇怪的电影,我边在看《恶土》的时候边在想。且不说公路片的特性,就单叙事来说,就让人想得很多,因为全片的对白并不算多,相对其他电影特别之处在于女主内心的独白。事实上剧情的带动就是由女主霍利的内心独白来担当的,它为影片构建了一个骨架。

  但如果单凭这点,其实上是算不上奇怪二字的,因为全篇独白的电影也不是没有,如<告白>这种电影,已经与普通电影明显的区分开了。而《恶土》更让我不解的其实是片中人物与人物之间的一些微妙的东西。

  文章讲述的故事很简单,不过是男主基特(kit)杀了女主霍利(holly)的爸爸然后带着女主私奔最后被抓住的故事,看着就挺狗血的,但kit对于holly担任的并不是个救世主的角色,因为女主和他爸爸的关系十分的要好,日剧里的鬼父是不存在的。毫无疑问是,女主holly是爱kit的,不然后来也不会与kit私奔了。这也许就是马力克对爱得理解吧,纵然你弑了我父亲,但我还是会跟你走。爱情就是这么盲目,让两个年轻人都深深的陷入,走进了盲区,做了错事。

  其实当男主开始说出第一句台词时,就能感受得到男主的冰冷,语气起伏很微小,也许如今看会觉得毫无戏曲应有的语言张力,但从这个影片的基调来看,似乎这就是男主的性格所致。一种美式的直男癌的感觉,不论我做什么都是有理由的,也许这个理由只是你不让你的女儿跟我在一起。而holly在看见爸爸被心爱的男孩杀死后,有难过,但也有种释怀,充斥着漠然,毕竟她是想跟kit在一起的,而阻止他们在一起的事物就是他爸爸了。holly追求的是爱情,这是她一生中都没有经历过得事情,她长得不漂亮,当kit出现在他面前的时候,她便觉得这辈子就要跟他在一块了。

  不得不说那时的美国人民,在影片中都表现出现在看来莫名的质朴,如当kit二人逃难到kit的朋友家时,kit发现朋友有异样,二话不说便对其开了一枪,而中枪后,却又跑上前去扶他进屋,朋友受伤坐在床上一言不发,也许若有所思,背叛朋友并不好受,如今也是罪有应得了,我替他这么想。而后kit打劫中产阶级时,富人对kit的要求很是配合,不卑不亢,也没有抵抗,kit二人有什么需要便满足。并没有印象中资本主义视钱如命的。

  总之整部片子都会让你有种刷新三观般的感觉,而不变的是,梦想总是比现实显得残酷得多。在马力克的电影中,男孩总是显得很努力,很亢奋,他们不在乎金钱的多少和物质的好坏,追求者理想的生活,但女孩不同,他们追求爱情,但更容易被现实的残酷打败,发现安逸其实才能带来安全感,而后holly便慢慢开始厌倦逃亡的生活,kit也浑然不知,认为在一起便是好的。说到底大家还是太年轻,太天真了,现实的是一片恶土,它的残酷让你以为的事情是你以为的样子但其实早就不是当初你以为的你以为了。

  《穷山恶水》影评(九):影评选转 - Badlands - 《被抛弃的不成熟》

  幸好马力克逐渐找到了自己的路子,否则要是一直以这部处女作的方式拍下去,不仅观众会疯,他自己也会如此吧。全片弥漫着一股极不负责和混沌的气氛,要说这是对于叛逆和反社会思绪的诠释,倒不如说是他生涯初期的一种举棋不定和不明所以。我曾说过《天堂之日》除了画面什么都没有,但现在看起来它至少还包含了一种逐渐成形的思想和若隐若现的反思与悔恨,但这部处女作则过于信马由缰,失去了控制,只管展现,不顾思考,令人感到乏味和反感。它就像狄更斯笔下的斯金波,一味声称自己是个孩子,不懂也不屑于懂一切人情世故,殊不知这其实只是一种老练的逃避,一种虚伪的冠冕堂皇。这种人是不配拥有伊甸园的,再美好的景致都不能洗脱他的罪孽,因此在片中段二人露宿野外的桥段中,我们看不到一丝纯朴与美好,只有讽刺与可耻。好在马力克永远抛弃了这种不成熟的思想,并开始在之后的作品中一再批判这种极端自我的做法。我们甚至不妨留意本片和《生命之树》,两部作品拥有完全相同的舞台,甚至还有相似容貌的女主角,但二者却诉说着天差地别的故事,阐述着南辕北辙的道理,经过这种对比,我们大概就可以看出马力克完全不同的心态罢。

  《穷山恶水》影评(十):堪称完美的电影

  创作拍摄一部人物稀少、故事情节简单的电影却又不让观众感到冗长乏味相当不易,个人一直对这类电影中的上品情有独钟,而这部电影可以说是完美。

  1、画面和音乐极具美感,单是这两点就足以让这部电影成为大师作品。但是我看过不少画面音乐美丽,但其他方面让人感到空洞或者缺乏的电影,'Badlands'除了艺术性,还有更突出的地方。

  2、一个本是异常黑暗的故事用充满美感和诗意的方式叙述出来,这样的电影不少,但真正做到自然,无做作感的却不多,’Badlands'不仅做到了,还有数处幽默风趣,让人忍俊不禁的细节和台词。做作的文艺片往往让人反感,但本是悲剧但拍得聪明、有喜感的艺术片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

  3、另一个让人很舒服的地方在于,两位主人公以及他们的所作所为必然会引发道德思索和争议,但导演的笔调始终是中性、超然的,而不是将他个人的道德观传递或者暗示给观众。王尔德认为的艺术和道德无关的创作理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有理的,艺术和道德的分离既然不是“不道德”也不是“道德”,而是创作者应该尽量避免将ta个人的道德观灌输给观众或读者以及读者或观众不应该将道德观作为评价一部艺术作品的标准。

  4、女主人公Holly(Spacek饰)是亮点。导演在选角上十分犀利。虽然男主人公是终极罪犯,女主人公只是随波逐流似的跟着他,没有任何侵略行为,但其实她才是真正的psychopath,而且非常符合现实生活中真正的psychopath(大多电影里的psychopaths都不符合真实的psychopaths),Spacek本身的形象和表演都可称完美。另一妙处在于,她不同于大多电影屏幕上的女性角色,而且是反传统伦理界定的女性形象(比如认为女人应该具备更多的感情、同情心等),她是一个彻底冷血无情的女孩,但又不是屏幕上常见的“坏女人”,“女boss”类形象,她的行为动机亦不是出于感情(大多影视和小说中,一个女人“变坏”往往是因为情爱),这点非常有趣。她的表情、动作和语言是另一个这部电影让我着迷的地方。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