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蒸汽男孩》的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蒸汽男孩》的观后感10篇

2017-12-31 20:42: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蒸汽男孩》的观后感10篇

  《蒸汽男孩》是一部由大友克洋执导,铃木杏 / 小西真奈美 / 中村贺津雄主演的一部动画 / 动作 / 冒险 / 家庭 / 科幻 / 惊悚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蒸汽男孩》观后感(一):多面的蒸汽时代

  看到评论区一片不叫好,我倒反觉得看下来有很多触动我的地方

  首先是剧情,也许蒸汽男孩这个名字起得不够好,全片不是steamboy一个人命运,而是三代人交织。但我也没有想到更好的名字。

  然后是人物的塑造。steamboy的心理历程可以说是在爷爷父亲二者不同观点影响经历了 迷茫——顺势而走——产生质疑——反复思考——做出选择。一开始,爷爷的信的出现奠基了男孩的初印象,爷爷是对的,保护爷爷派。在争夺中遇见Robert一队人也站队爷爷,乍看似乎是黑白分明的剧情。而后父亲出现了,打开了新世界大门事情有了新的发展,这件事不是非黑即白的,steamboy开始觉得父亲的蒸汽城很厉害。但爷爷的第二次出现打破一切,父亲表面科学执着的和平下还有制造战争武器的面目。但令我开心的是,steamboy没有直接被哪一方带偏,而是融入自己的思考:“万一父亲被他们骗了呢。” 事物的发展本来就是螺旋上升。直到后来博览会开战,原来信任的Robert一队也有自己的小心思,也想得到球,完成自己的企图。这太符合事实了,复杂的成人世界。当他决定把Robert工作室的蒸汽球取下来不让他们用时,内心已经开始做出自己的选择了。就像爷爷说的,你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

  再说到其他的人物。大小姐是我可喜欢的一个了。五个妈妈的描述大概能推测出她高傲独立背景故事,一面对着塞门说:“不能输哦“一面执着地寻找雷。但看见机器中有真人,看到真真实实的血迹时,她的真实被激活,一如在展览馆中跳起芭蕾舞的小女孩。她的世界从来直来直去,有一说一,世界在她眼中大概除去豪门世家那层滤镜,便是最干净直接的了。

  赛门,一个典型的商人,将杀戮和战争作为一场展示给外宾的演出,直到最后关头在逃生飞艇上还不忘记推销,要买一个钢铁城么?不赶着逃命,反而慢悠悠的介绍逃生艇的姿态,一个现世的,精。

  金发小帅哥,忘了他的名字,一心向科学。出场非常圈粉,直到提起看到钢铁成便打消了对抗念头,大概他只称得上一个科学痴人吧。是非已经模糊,他就像科学的走狗,践行自己心中那一套。秀丽的皮囊,勃勃的野心

  就像我自己一直试图寻找某种客观一样,这种多面性,以及对自我的坚持难能可贵。想到《哭声》里,男主由于没有坚定信仰,随时在被不同的派别动摇而害死了自己的全家。在自己所看到的世界中树立相对客观的世界观并坚定下去,那才是属于自己的自由吧。

  导演并没有给出一个绝对答案。大家说这是商业化的后果。那倒不如说,没法给出答案吧。

  (ps写得很急 因为电脑只有7%电了不出所以果然自动关机了!急着睡觉!晚安!)

  《蒸汽男孩》观后感(二):有关科学

  昨晚刻意留了50分钟的steamboy没看完,早晨就着一碗热水泡的辛拉面给看完了。泡面泡的时间正好,软硬适当,电影也不错。不像期待中那样,实际电影里单纯的复古成分大于steampunk的成分。最后steamcity从伦敦中心再次启动时,伸出的旋转木马和脚部的雕像美得很突兀。外景其实很少,动作戏都发生在steamcity内部,齿轮之间,画面精致;感情戏都发生在steamcity顶端漂亮的操控室里。

  主旋律是不同科学态度间的冲突,科学对于人类究竟是什么,天才科学家三代人各自代表的都不同。三代人都姓Steam。祖父说,科学不应服务于战争,世界上不存在敌人人们应该友善相待;父亲说,科学是带给下个世纪的威胁感;主角命的儿子说,我不知道你们谁是对的,但我不能看到我身边的人受伤。

  里面大小姐Scarlett很可爱,人设基于Margaret Mitchell的Gone with the Wind。祖父与父亲二人尽管秉持相反的科学态度,演绎到最后甚至到了可以互相开枪射杀的程度,但两人的思维行动如出一辙。父亲在steamcity临近崩溃时对祖父说,我没有失败,当steamcity展现在人们眼前那一刻,他的梦想就已经实现了。人们被这眼前的带有巨大压迫力的存在所震慑,日后必当模仿再造出无数类似的存在。这就是科学,至少这就是科学的一面。

  影片的最后,字幕CG画面暗示了观众最后祖父发明了电的利用,并将主角引导至了自己身边将这一发明交给了他。不久后祖父去世,至此电力取代了蒸汽的地位,科学发展步入下一阶段。还记得大小姐出现时那艘写着Scarlett的船吧,CG中出现的飞机也是以Scarlett命名的,而Scarlett本人则成了飞行员。人们征服了海洋,继而征服天空。影片所涉及范围到此为止。有时还是因为有着爱与梦想让才让人们有动力推动这一切前进。

  题外话,豆瓣现在不行了。想看电影只能看运气,赶上有什么看什么了,不像以前在那么多条目里挑着看。现在只能跟着潮流盲从,看些热门片。以前混豆瓣重点在于关注些大师、隐者,他们看什么你就看什么,他们能给你打开许多门;现在则是谁有营养就关注谁,谁有源就关注谁。人格魅力什么的完全看不出,全是不正经逗贫的,或是寂寞少女卖萌的。

  《蒸汽男孩》观后感(三):从Akira到Steamboy的大友克洋

  16年过去了,日本的动画在宫崎峻那里看不到岁月痕迹永恒的风格,祈祷不变才是影迷的心声。可是16年后的大友克洋,简直判若两人。Steamboy相比16年前轰动世界的Akira,改变之巨大是难以数计的。

  但是我不欣赏这些改变,Akira的暴力场面,根本就让它脱离了儿童动画的范畴,人物特有的长方形眼睛,总是泛着阴森的白光,隔膜和仇恨,这些都是不宜对小朋友灌输的。大友克洋对血腥的嗜好,就象他是许三观的血头似的,挥洒,挥霍,几万cc到处泼。我虽然不至于推崇,但这就是大友克洋,和宫崎峻不同的大友克洋,和押井守不同的大友克洋。Akira的风格,让人理解日本必须有这3个人共同存在,才是一个实力傲人的卡通王国。

  但是Steamboy不同了,从主题上开始接近宫崎峻,温柔的,平和的诉求。画风的改变更大,细节非常注意,变态到每块铁板,每个螺钉都精心绘制过,虽然说现在运用3D作业大大提高了效率,但是这部刻意精心的电影还是花了9年才制作完成,以前那种潦草的手绘魅力早就荡然无存了,处处透着匠气的细腻。这一点也在有意无意接近宫崎峻,但是宫崎峻的细心是用在有意义的地方(比如龙猫里那一场田间大雨),大友克洋的细心则完全是为了挑战人类制作卡通的极限了。结尾处有一场伦敦全景,相比Akira开场著名的旧东京核爆,建筑又多了数十倍,而且每个细节都很清楚视野之大,气势之狂,令我震惊。当原创力薄弱的时候,制作的水准确实可以强撑一下啊。

  24亿日元造价的卡通,看个热闹也值得的(曾经我们公司香港那边请大友克洋拍过一个Sony的广告,30秒啊,造价1000多万港币,这厮真贵啊!),巧合的是片中也有个移动城堡,只不过比哈尔的那个大了不知道多少倍,形象地说?有半个伦敦那么大啊!这次如果是比大小的话,宫崎峻是输定了。

  日本的这几个人都很喜欢西方背景的故事,全盘西化在他们而言仿佛是一件极其自然的事情,从不掩饰他们对西方文化的好感,特豁得出去。脸皮面子问题可能是咱们戊戌变法没成功原因之一吧~~

  《蒸汽男孩》观后感(四):力量迷思

  在本剧的中间提出了这个问题:

  科学(发明)的存在是为了人类幸福吗?

  老爷子把科学当做探索宇宙奥秘的手段,也认为科学应该带给人们幸福。

  大叔则认为科学(发明)是要确确实实地融入到人类生活。这的确是科学发展某一方面的趋势。(在另一方面,科学虽然代表人类的知识极限,同时那个极限远远脱离了人们的生活。)

  在剧尾,大叔说,蒸汽城象征着力量;由于这个蒸汽城的出现,即使这次失败了,人类将会将它重现,并在一定时间内代表科学的最前端。对此老爷子认为,人类还没有做好使用这么大力量的心理准备。而大叔认为,环境造就人类,先把力量拿到手再说。

  这就提出了第二个问题,内心和力量,谁先谁后?

  这个问题从理性分析,毫无疑问应该先让内心成长起来,这样使用力量时候才不会滥用。可惜,纵观历史,所有的事例都偏向了大叔的观点。最典型的就是工业革命(力量)和世界大战(滥用)的关系,这关系我也解释不好就不说了。滥用的源头,是新力量的出现。科学的发展,终究是随着时间的推进的,不是人类能决定。那么,当新的力量出现时,追求着力量的人们心中怎么可能会有节制使用的念头呢?只有当力量的使用出现了恶果,人们因为惧怕其重现而开始畏惧力量的时候,力量才能被正确地使用。在另一方面,人类这个群体各有各的思想,并没有统一思念体,所以,只要能接触到力量的一个人心中有歪念,力量就有可能被滥用。而恶果后,人们之间也开始制定每个人和力量的必要距离,并用律法、道德加以规范。说到底,从整体看来,人类这个群体就是这么不见棺材不掉泪的物种啊。

  说回剧情。在最后,蒸汽城在三代人的合力下移回泰晤士河。巨大的机械猛兽,在它的死亡之时,为了不殃及城市里的人们,步履瞒珊地移动脚步。启动了游乐园设施,响起了游乐园的音乐,原来一开始的愿望是这么的纯洁和美好。蒸汽球爆炸,整城堡和周围的空气都化为冰晶,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是因为觉得漂亮吗?小孩子手去触碰冰晶城堡的一角,“呯”的,冰晶瞬间碎裂,露出在泰晤士河中央的蒸汽城残骸。

  不知为什么呢?我觉得可以理解大叔口中,蒸汽城的美——为了不牵扯生者而离开的死者,美丽得耀眼。

  另外,还有一些细节。

  蒸汽男孩抱着斯卡雷特在空中划过,这个景象映在了窗边的小孩的眼中。这意味着什么?我觉得这意味着蒸汽男孩的行动成为那个孩子的梦。这个和大叔说的“人们看到这个蒸汽城后,多少次都会再努力重现”的道理是一样的,只是,孩子的梦感觉要美的多不是吗?

  在结尾曲中有老爷子病危托付电灯(可喜可贺的电气时代)、战争、还有蒸汽男孩当上飞行员的照片

  《蒸汽男孩》观后感(五):《蒸汽男孩》观后感

  前半个多小时感觉这部片子基调是比较严肃的,但是后边开始“夺球”的时候,就感觉有点stupid了,一个财团跟一个孩子一个老头纠缠半天搞不赢,直到后来打仗的时候,一种感觉就是整部片子从理智开始发疯。一个细节:打仗的时候,潜水部队登场,第一个潜水兵上岸登台阶居然很滑稽的滑了下去。这个小情节的设定让我觉得有点儿跌眼镜,这不成喜剧了吗?整部一小时二十分钟,看到八十分钟,我已经对结尾不怎么兴趣了。有位老师说,写小说的时候(电影电视都一样,就是你讲的故事),开始的部分就应该奠定了你的基调,与观众就订立了契约。不是说情节不能跌宕起伏,比如写一个悲剧,前面可以用一些很温馨的开头来做铺垫。但是,大基调起码是一致的,不能前边严肃后边变成了荒诞。好比开始写的温馨的校园爱情故事,后边发现这女的是火星公主拥有能力结果火星国王和地球开战了,最后少年获得奇异的能力,打败了所有坏蛋统一了宇宙。这样至少给我有种不伦不类的感觉。

  再者这里边小男主人公的情人斯嘉丽,不论她欧式的小贵妇造型还是高贵傲慢又有点儿调皮天真的神态,仿佛都在暗示着编剧是个费雯丽的铁杆粉丝,再以此向《Gone with the wind》中的斯嘉丽致敬。可惜,这部片子里唯一的一点儿爱情元素被刻画的非常苍白,小女孩儿总是挑着眉望着天,一副小公主的派头从头到尾,内心感情空洞,难以让人共鸣。

  情理上,爸爸跟爷爷之间血腥的斗争也无法让观众自然的接受。还有他们争来争去的那个铁玩意儿,总感觉像蹦爆米花的黑铁桶。只不过圆了点儿,短了点儿。 70分钟之后基本已经不存在什么逻辑了,千万不要追究为什么外国的军队直接在英国内部就打仗了,不要追究都打仗了英国方面还只出动了警察而不是军队,不要想为什么那么多武器装备和部队神不知鬼不觉的进入到英国本土,而且还是伦敦市中心繁华地段而没被发现。

  承认片子的主旨还是好的,应该是科学应该为人类造福,反对战争。但是表述的手段未免太过头了,以致损伤了艺术作品本身的艺术性。就好比陈凯歌以前导的情癫大圣,当时骂声一片,凯哥说十年以后你们就懂了。从他这句话可以推测他的情癫大圣还是寄予了丰富的观点和理念的,但是这并不影响情癫大圣是部烂片子。

  百度百科说:“《蒸汽男孩》是日本动画大师大友克洋的最新力作,这部电影创作历时长达9年,耗资高达24亿日元(折合人民币1亿8100万元左右),总共绘制出的图片就有18万张之多,更包含400个3D段落,成为了日本历史上历时最久、制作最昂贵的动画电影。”因此带着满心的期待来观看,其中有些静态的镜头确实很精美,而且能感觉到有3D的效果。但是抱歉,也许你投入最高,历史最久,但从这部片子我感觉不到艺者对艺术太多的真诚。

  《蒸汽男孩》观后感(六):STEAMBOY

  初次知曉這部影片是在《漫友》2003年的某月刊上(寫到這裡一下子回到了初中一年級,那個每月必買<動感新勢力><動畫基地><動漫前線><動畫時代>的日子,癡迷於各種原畫集),一張B5的銅版紙上滿是天空藍,一個戴飛行帽穿連體服抱著金屬球的男孩站在工作台,“SteamBoy”的大標題在版面上三分之一處,然後我看到了大友克洋的名字。當時剛看過他的成名作《Akira》,所以對スチームボーイ蒸汽男孩比較期待(當時簡介寫得超好,雖然不記得具體,總之搞得我好想看)。但是一直找不到啊,後來各種TV新翻+劇場也就沒有再堅持,8年之後的今天下載到高清英字的《スチームボーイ》還是著實令人血熱的。

  泛泛講講先,畫面和分鏡做得都很到位,人物設定和劇情也很豐滿。

  很興奮在故事開篇不久看到了不列顛小鎮的風光,主人公雷的家很有蘇格蘭傳統建築的影子,隨後劇情帶來的蒸汽時代感頗為濃厚。蒸汽閥,齒輪,金屬,當然還有工業革命時期的財團,戰爭,武器倒賣,這些是大友克洋首先告訴我的。

  隨之而來的是蒸汽金屬球的爭奪還有父親與祖父之間的分歧,一個迫切要實現理想而不計一切的爸爸和一個看穿陰謀寶刀不老的爺爺,該聽從誰的言語?而這背後就是戰爭和殺戮,對於雷,也許有密切關系,也許事不關己,這種事情說不清對錯,我只能說,讓一個孩子面對這個抉擇未免過於沉重了...

  後半段當雷的父親身處雷的祖父槍下的時候,淡定的講“當這個蒸汽塔起飛的時候,我的夢想就隨之實現了”,而非要在有一個奢望,那就是由兒子來繼承這個巨大的蒸汽機械。那一刻我對這個不稱職的父親突然理解了:夢想,很簡單;愛,很簡單。

  有時候會覺得自己為了所奮斗所珍惜的東西放下了放不下的,忍受了常時忍受不了的,一番滿足之後發現,內心所想的其實本來就在那裡,沒有當初想得那麼復雜;再一番陶醉之後,想想這一切的背景是什麼,有多少人借你的手做了多少事,好事還是壞事,而你又無意傷害了多少本無心傷害的人...

  打住咯,對於一部動畫,我想到這裡,就好了。

  最後想說,隔了8年,有點長...

  《蒸汽男孩》观后感(七):那一抹笑在脸上

  从上海回深圳的火车上,对面是一位阳光大男孩。那个年纪的人,怎么还会不止一次得买列车员兜售的充电器、弹球,还玩儿得那么开心呢?第二天早上,得知他是画动漫的。

  谈及国内的漫画远不及日美,谈及在上海画了5年月入不过5000左右,却仍无法消泯他在提到画稿被导演验收通过时脸颊掠过的那一抹微笑。那样淳朴而会心的笑,再好不过得解答了我关于他收入与付出的疑惑,解答了他为何能在画动漫的道路上坚持下来。

  让他谈下国内外动漫的差距,他提到了这部影片:“人家日本人可以用(十)几年的时间画一部动画,画稿改了好几遍,画的精细程度是国内没法比的,国内只是为了赚钱!”

  这样的一部动画,又怎么能错过呢?

  回来后立即下了下来,没看几分钟就抛在了一边——无法感受到他所说的精细,也不觉着有什么好看的。

  因为对他印象的深刻,以及一探何为精细的心理,促使我重拾这部影片。整体来说,还是感觉一般般。科幻色彩可以有,但诸如把自己连同球一起抛出去这样明显反常而幼稚的构思,实在显得有些拙劣。然而,这部影片还是能引发思考。

  结尾时,想的是科学的意义、个人的梦想。无论科学是为了人类的求知,抑或满足某些人称霸的野心,又或者,为了带给全人类更加美好的生活;之于我,在想要写这篇文章、在回想起那个大男孩的时候,一切的意义,都不及他澄澈的笑容来的真切。

  人生百年,推动人类进步的目标对于平凡的我过于宏远。但我想,无论是追求科学巅峰的巨匠,还是如那个画动漫的大男孩一样的普通人,只要在谈及自己的工作时,能自然地流露出会心的笑容,那样的快乐与成就感,之于个人,便是莫大的满足。

  影片中,有一处满惊喜的:当爷爷启动尘封多年的控制中心后,充满杀气的蒸汽城俨然变成了一座游乐场。同是追求科技的进步,与爸爸的野心完全不同,爷爷的发明,可以带给他人快乐与幸福。

  http://movie.douban.com/photos/photo/1027448233/

  对于绝大多数的人,也许无法推动整个人类的进步,更不会有机会酿成世界性的大灾难,但却可以像那个大男孩一样,不在乎报酬,只为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用内在的满足感、阳光的笑容,来诠释人生的美好。

  当蒸汽时代远去、火车以电为动力,行驶得越来越快的时候,每一个个体对于快乐的体验,与先前又有什么区别呢?快乐与不快乐,自在日常的欢笑与踌躇。

  《蒸汽男孩》观后感(八):高科技下人类自身的自我反思

  说实话,看到电影海报的第一眼我猜想的情节和片子本身所表达的差别很大。我以为影片所要表达的只不过是说主人公如何如何的喜爱蒸汽机,可能是一部励志片,但看完后我才发现,导演所要表达的内涵大相径庭-高科技下人类自身行为的反思。科技的发展不断满足人类自身欲望的同时也在把人类带向自我毁灭。可见导演是站在另外一个高度上去描写影片,立题表意的,这与大师宫崎骏和细田守的作品相比,从立意的深度上也是很见水准的。很有讽刺意味的是影片选择的背景时代恰恰是被人类认为是蒸汽机广泛应用的产业革命时代,我们在背诵产业革命伟大意义时可能忽略了一点,蒸汽机同样是一头怪物,他点燃人类的控制欲和改造欲,往后人类大多时候只能臣服于这头怪物,虽然我们以为主宰着它。事件选择了英国举办的万国博览会上,美国财团和英国之间的新式武器对抗。这倒是无可厚非,本来西方的科技发展就远强于东方,而且老牌英国和新兴美国之间的对抗听着也很有意思。另外关于人物的设定和情节的安排上导演还是显示了较高的控制力,人物鲜明,情节张弛有度。以及各种夸张的蒸汽兵种的想象都很精彩。

  《蒸汽男孩》观后感(九):吼吼~大片的动画片

  这个片子,讲述了三代人对于机械的不同看法,男孩雷很崇拜爷爷,但是他的父亲却和爷爷有分歧。总体来说是人类与工业文化之间的斗争。当看到雷拿着蒸汽球逃跑时,一路上被追赶的场面,有看到美国大片的感觉,惊险,刺激的画面给影片添加了不少色彩。雷在火车上遇到史蒂文森时,在交谈中,无意中被坏人也就是财团的人们抢球,场面从安静突然接道打斗的激烈场面,音效起,加上音乐的配合让观众又一次领路了动作大片的感觉,看得很过瘾,看完这部片子后,我都非常迫不及待的推荐给以前的好朋友,让他们也去看看,其实动画片也是可以拍出大片的感觉的,打破了人们,特别是大部分中国人认为动画片就是小孩看的教育类或者说幼稚的题材和故事情节。

  印象还比较深刻的是雷的爸爸埃迪出场的那一幕,“埃迪”这一名字让我想起了“爱迪生”,肯定也是搞发明很厉害的人物,更何况还有那么厉害的父亲了。他的出场像《红楼梦》里的王熙凤出场,先闻其声再见其人,先是重重的脚步声,然后带着面具,头发稀疏的有点可怕的形象出现。看完这部片子很思考过,到底科技与工业是给人类带来福音还是灾难呢,应该是两者并存吧,要不然政治课怎么会说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呢。我们应该好好的利用科技,而不是为了一时的个人的好处而忽略的长远的利益。

  《蒸汽男孩》观后感(十):一个超级英雄的诞生

  据霓虹国著名的超级英雄传记作者大友克洋考证,历史上的第一代火箭人和他的宿敌是儿子和父亲的关系,他们都来自英国一个研究蒸汽动力和机械装置的科学世家。本片就是根据这位超级英雄的成长经历改编而成。

  吐槽完了。

  ---------------------------------------

  看大家的评论,这片子的评价还真是两极分化啊。

  其实作为商业片已经尽到了自己的本分。

  主人公的一家三代刻画得蛮好,不平面。其他人物稍水。剧情紧凑,其实是太过紧凑,高潮太多,野心太大,结果整体就平了。

  试图表达的价值观可以很浅显,不过故事的容量很大,用一个剧场版来表现有些局促,更适合多弄几个OVA。结尾字幕音乐的背景画面交代了人物的一些后续走向,可以看出做了很大的架构,没办法出续集其实很可惜。

  还有,这片子又是暴力又是早恋,十二岁以下的儿童请在家长指导下观赏。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