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玉熙的电影》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玉熙的电影》观后感10篇

2017-12-31 21:5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玉熙的电影》观后感10篇

  《玉熙的电影》是一部由洪尚秀执导,李善均 / 郑有美 / 文成根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玉熙的电影》观后感(一):真挚的流氓

  最近是無法認真地寫影評的,英文作業太多,且不論寫東西需要搜集前前後後導演的知識,起碼需要先在中文世界里沉浸一陣子,都做不到,可惜看完,就是實在忍不住,要下筆的衝動。只能像這部影片一樣,絮絮叨叨,用毫無邏輯的片段,拼貼一點東西。

  1、影片導演提到的“去主題意識‘來源於讓米特里的”蘊含邏輯“,論文剛好想寫導演作者論,這個觀點像sparkle一樣讓人興奮,著急地找筆快要記錄在桌子上。最近兩三周都在迷洪尚秀的東西,以至於兩三天就看一部,又因為情節緩慢,抓不起神經,都是慢悠悠地播播停停。回想起時就會有各種交錯的感覺,小旅館,小飯店,日記本,男人女人,做愛,親吻。每一部戲都具備相同的情節,面容模糊的演員的臉,卻堆積起貼有洪尚秀標籤的表情,他們的形象統一又深刻

  2、迷李善均是從高中花癡病少女開始,還是韓劇里的優雅大叔,竟然就跑到了洪導的藝術電影里當猥瑣的偽文藝青年。當然,如果不是因為看到《不是任何人的海媛》海報里有他,恐怕是完全可能打開洪尚秀的片子。毫無美感的場景,生硬到類似故意的推拉鏡頭,絮絮叨叨的情節臺詞,李善均應屬裏面少有的賣相良好的男演員了,那些突兀奇異的配樂。敢說院裡的同學拍出來的MV片子都要比這高端大氣上檔次。可是,洪導有的是邏輯,有的是結構,有的是流氓般真摯的人性。在好萊塢工業大潮下堅守的手工作業,我想,如果不是因為有那些噴薄抑壓不住的思想火花,如何能具有熱情擁抱只有寥寥無幾的現實。

  3、電影究竟帶給你了什麽?我是前前後後三分之一輩子里都沒有想過與電影深刻沾邊的人。跟傳院混了四年頂多是個文案狗。唯一的裙帶關係只能是看看電影,寫寫影評,稀裡糊塗地去愛爾蘭讀電影課程完全是狗血的事,可是人生都是因微而起,那些一閃而過的念想,那些稍縱即逝的聲音,都有可能是上帝的訊號,改變命途的漩渦。第一堂理論課上講Realism,先播了Méliès的月球旅行記,象徵了人類在電影里超凡的想像。可是Lumière兄弟的第一部電影,記錄工廠里進進出出的人群。所以電影究竟帶我們到達另一個世界,還是認真回頭看看身處中的世界呢?洪尚秀的片子,無疑是把生活搬到了舞臺,那麼真實,又那麼荒謬。那個男孩,就像你昨天牽手的人一樣。於是看洪尚秀的影片,是得不到任何安慰的,唯一的,是恐慌,對現實生活的恐慌。有時后難過得不行,就需要找回那些美好天昏地暗的花美男韓劇腦補一下,不然生活真的太艱難。

  4、燒酒在裏面的出場率簡直比男主角還要多。配上燒肉感覺一定很爽。酒都是善意且真誠的,可人性卻是可惡的。於是劇中人物經常喝酒后就開始胡亂說話,把心窩子掏出來看,掏出來問,自私又殘忍的問句,都會遭到唾棄。因為周遭的人都是清醒,你變顯得可僧。來這裡后,曾有過失眠的困擾,想得太多太清是誘因。後來有了酒,連寫作業都覺得輕快動人起來,它對於我的身體,像鎮靜劑。

  5、洪導多部片子的女主角,都會莫名其妙地愛上那些有才有名的猥瑣老男人。用視死如歸的精神。而那些年輕的導演,都會重複著”你很漂亮“”我愛你“”我想和你上床“的句子。無賴地推倒然後如願以償。女人拋出了身體卻未必拋出了愛意。男人真摯地表達慾望又婉轉地躲避現實。用簡單來表達複雜的男女之情,是洪尚秀的拿手好戲。

  6、再這樣看下去,真會擔心把論文改成研究他了。哎!順帶貼出劇中臺詞,不能更淩厲了。

  “我真的想快点变老啊,这段时间怎么熬过去呢?”

  “别担心,很快就变老的。”

  “老师,你是怎么克服性欲的呢?”

  “谁说能克服的?又有谁克服了呢?你见过这样的人吗?还是听说过这样的人?不可能,所以就别担心这个了。”

  “为什么一定要爱呢?”

  “恋爱吗?”

  “不是,就是说爱。”

  “绝对不要爱。真的不行的话,也要试着下决心不去爱。还真的能爱上什么吗?”

  “为什么人与人不能相互信任呢?”

  “本来人就是不可相信存在。。也许你宽容点的话,说不定才能相信一些。”

  “老师,追求漂亮的女生能致死吗?”

  “有什么漂亮的,你从她身上看到了什么吗?”

  “我们究竟是人,还是动物啊?”

  “似乎知道这个了,也不会有什么区别的。”

  “应该坚信着什么活下去呢?”

  “活着?是你自己信什么,就怎么活。所以得你自己去找。都是你自己相信的东西决定的东西。”

  “怎样才能明智点呢?”

  “啊,明智。我不是明智的人,所以我不知道。”

  《玉熙的电影》观后感(二):电影赠你蒙汗药。

  和很多量大质优的作者导演一样,在道尽自己的那点小执迷之后,洪尚秀又回归到创作生涯的童年时期,重新沉迷于对电影表现形式的创新。所以就不难理解,在形式上再掀高潮的《玉姬的映画》,为何会走进威尼斯电影节那个励实验与创新的“地平线”单元。

  《玉姬的映画》脱胎于洪尚秀去年应全州电影节之邀拍摄的一部数码高清短片《叠叠山中》,乃短片集《过客人生》中的第二篇。《夏夏夏》之后,他暂时没有新的灵感,于是将短片中未尽的构思稍作修改,启用同一套演员阵容编排成了长篇。有趣的是,这未尽的构思遭遇的却是跳跃式的拍摄手法——每周抽空两次拍摄完成,这让他对本片失去了控制感,产生了“一种奇怪的感觉”,直到现在都没有想明白是为什么。散漫的洪尚秀决定放任不管,才最终成就这部漫不经心的开篇之作。

  和所有洪尚秀出品一样,《玉姬的映画》仍然在他最熟悉的电影圈里辗转腾挪,讲述一群充满神秘感的知识分子的男欢女爱,内容也仍然是以烧酒烤肉清谈为主。但这次他再也不满足就事论事,高深的戏中戏终于和他最爱的片段式穿越发生了暧昧。影片分为四个章节,即“祈祷日”、“接吻高手”、“暴风雪后”和“玉姬的映画”。本是四个彼此独立故事,却因对应着玉姬那两段发生在不同时间、同一空间感情故事,在现实与电影中呈现出来两种状态,再加上两位男性角色之间的特定关系,具备了种种微妙的关联,将电影与现实、过去与现在之间时而迥异、时而重合的模糊关系被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这种盘根错节的矛盾关系,还引出早起洪尚秀作品中一个有趣的命题——记忆真实的辩证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它的再现江湖,也证明了洪尚秀形式主义迎来了又一春。

  曹雪芹写《红楼梦》“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洪尚秀拍《玉姬的映画》也是满篇荒唐言,效果也是一把心酸泪,看上去艺术境界高下立见,实际上是达到了文艺中年的最高境界。而且这次洪导很给力,终于不用负责到底拍一出大圆满的结局,并且有机会通过男人和女人的嘴巴说出心里那点关于爱的见解,不用谆谆教导如何去爱才方显影片的可爱

  一脉相承的高度生活化对白就不用说了,片中四个故事,女主都是玉姬,男主一老一少。爱来爱去,都是那么点事儿。在威风凛凛进行曲的映衬下,爱显得有那么点无奈。矫情的片段不多演,洪导一开始就把生活里最本真的东西放给你看。一对夫妻,为了喝酒的事儿在巷口吵架,男人爱放个马后炮儿,女人还真就爱跟他较这个真儿。你说婚姻里面是爱大于恨,还是恨大于爱,答案都不重要。说到底,列侬和洋子那样的神仙眷侣还在少数,作为普通老百姓的我们,柴米油盐酱醋茶日子还得照样过。要想图个伴儿陪你过日子,找个差不多的就得了。

  片中李善均扮演的年轻导演,有那么点傻那么点自以为是,还有那么点好色,道貌岸然的伪文艺劲儿发挥得淋漓尽致,浸透了洪尚秀对同行的嘲讽,也是高风亮节的自嘲——李善均戏中多次出现的橘黄色羽绒服也是洪导的平日装扮,甚至戏中的小动作也与洪导如出一辙。洪导也很爱将戏中的男主影射成自己的化身,比如《夏夏夏》中金相庆扮演的导演,《你什么都不懂》中的金泰勇扮演的文艺青年。而设置艳遇情节,也是洪导电影中最有趣的一幕——公园里,李善均正坐在长椅上打鼾,被一个陌生女子拍了照,惊讶到厌恶,随聊到胡侃,聊后发现,女人早已结婚,好色的脸也变成了嫌弃。哎,艳遇就是艳遇,岂能当真?!李善均惟妙惟肖的表情在本片也是最大笑点,既可恨又可爱。就好像女人明知男人都不是好东西,但是看在你们遇色难挡的幼稚一面,怎又舍得让你一人孤单呢。

  在剧场追问里,李善均的窘态发挥极致。电影放完,观众本该散场,特定的提问就变得有点尴尬。就如同爱情本是一场游戏,你输我赢之间,却又要一直问个你死我活,不得不失去意义。只是在游戏里,痴男怨女不懂游戏规则,洪导一语道破天机——你情我愿之事,放弃又算得了什么?爱与被爱之间,用那些美好回忆作为你继续爱下去的勇气就好。一个通俗易懂的道理,在洪导的电影里,总是那么与众不同,说教的语气变成了调侃的闲谈,趣味横生。

  在第一个故事里,教授学生之间的对话,也隐晦的表达了洪尚秀的一些人生观。恋爱、性欲、衰老、信任、人与动物的区别、为什么而活都是一些老生常谈话题,其实我们都不知道答案是什么,或许洪导自己都说不清楚,人这一生,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经历了才有资格说出口,就如同你问我“人怎么才能明智点?”而“我不是一个明智的人,所以也不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看待问题方式,没有对与错、坏与好之分,与其求索他人不如自己寻找,这才是生活的意义。

  时间线推移到过去,年轻导演还是学生的时候,被玉姬迷得神魂颠倒,一番死缠烂打,男人的无赖嘴脸表露无遗。才引得植物园内,从索吻到激吻的一幕。和男人上床后,不会是你侬我侬的“以身相许”,说是过客,不算无情,只是生活大多如此。不过,玉姬的运气够好,有了机会将与老少爬山之行浓缩成影像。

  一个上了年纪的男教授,一个稚气未脱的男同学,相同的地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爱好,不同的脾气,玉姬玩笑式的与他们做了相同的尝试,选择。这可以引申为一种自我对于生活的寻找。有一幕,特别心酸——玉姬恳求教授少掉些头发,因为怕对方的过早离开。这种特殊方式表达爱意,恐怕只有洪导才能想得到平凡的对话,却比那些伪善的承诺来的浪漫得多。而与男同学之间的旅程中,却少了这样温情的对白,只有心里那团热情似火的激情在飘荡,这似乎让爱情显得有些低廉。在影片的结尾,教授独自一人的背影,也让全片浸透了一份悲伤,在松树下的承诺变成了事实,让当今这个社会一直在探讨的“诚信”有了一个可依靠理由,也让我们这些在爱情苦海里挣扎少男少女们有了一个可以坚持到底的信念

  在洪尚秀的上部电影《夏夏夏》中,提出“整天把爱挂在嘴边,结果连爱是什么都不知道”这样的质疑。而此番《玉姬的映画》便给出了一个最生活化的答案,利用不同叙述视角交叉拼凑出的叙事结构,除了保有他一贯论述“记忆的双重性”的深刻,还让观众实实在在找到了全知全能的乐趣,可谓良苦用心编排“爱的教科书”,只为你懂“爱是什么”。

  JAN.29

  《玉熙的电影》观后感(三):无限近似于生活的电影

  2010年的韩片是小年,商业片代表《大叔》看起来不“大”,文艺片代表《诗》又显得太“老”。好在中国这边,这一年可以看到洪尚秀的三部长片和一部短片,它们分别是2008年的《夜与日》、2009年的《叠叠山中》、2010年的《夏夏夏》和《玉姬的映画》。显然在速度上,洪尚秀已经直追一年一部、现在失声哑火的金基德,而在质量上,他可以说是再攀高峰,继两度入围戛纳后风头再起。

  《玉姬的映画》有一个松散的四部分结构,长短不一、迂回曲折,没有标明出时间顺序,任由观众自行组接。比如刚开始看第二段,有人会突发奇想,第一段是否就是“剧场前”。最令人惊讶的是影片第四个段落也叫《玉姬的映画》,它同时还包含了两部分拼贴的内容,平行并进,最终交汇。因此,既可以把它看做“片中片”,然而它又完好地融合于剧情故事当中。如同结构上的调整,几段故事还视角不一,旁白由男人逐渐过渡到了女人,从而回归了洪尚秀早期作品风格,就好比《江原道之力》和《处女心经》。那段长达45秒的接吻戏,女人抵挡不过死缠烂打,大概也能勾起不少人的回忆。

  从日记体的变化说起,在《夜与日》中,偶然的男女邂逅、巴黎的风光情调,再加入了简单明快的古典配乐,洪尚秀俨然化身高丽版侯麦。这回《玉姬的映画》用上了《威风凛凛进行曲》,影片弃用激昂部分,截取进行曲的中段,用在了首尾部分以及段落之间的串场,反复运用却基本没有跟画面内容产生联系。这段曲子旋律优美,缭绕不息,流露出一种追忆的迷人味道。进行曲三重奏恰如舒缓的记忆回溯,拓宽了片中三人关系的电影空间,与现实完整对接(注1)。

  而如果从《暴雪后》一段说起,同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慕德家的一夜》引出了人物的内心困惑和道德难题,洪尚秀则迫不及待地开始了一场讨论:关于爱、性和死,关于信任、生命以及女人。简单的Q&A问答形式好像解决了一些问题,两名学生表现出有所感悟的样子。然而它解决不了所有人生难题,就好比一场电影放映之后的见面交流会,无论是在片子里面还是在现实当中,有时候问题与答案往往是牛头不对马嘴。洪尚秀并非好为人师者,他只是不避讳那些大而无当、无从谈起的人生关键词,毕竟它们有时候太过私密。

  如果归纳影片的核心问题,那无疑是关于爱。洪尚秀没有拍着胸口说,我是爱,这部电影是关于爱。但在末尾一段的并行时光中,一个年轻的男人,一个老去的男人;一样的地点,一样的路程。如果你细心体味,再对号入座并稍加联想,《玉姬的映画》无疑会变得极度伤感。以往的异性追逐中,总有落败退出的一方,《夏夏夏》做到了豁达,可《玉姬的映画》却是充满郁结。电影好像在说,人活世上,大家都这么失败,不自知其过。

  再说说人物,前两段的男人依然是典型的洪尚秀作品主人公,冲动冒失以及《接吻王》的沟女手段,完全就是一个模子出来的。从妻子、女学生、偶遇的拍照女人再到意外提问者,类似的人物关系网意味着什么,在劫难逃,通俗易懂。没见洪尚秀讲过男人的过去,倒是听他讲过男人的未来是女人。这一次,他描述了一个男人的未来模样:抱怨,掉头发,发脾气,宽容、无奈、爱的人只能放心里。这回的男性角力不再有频繁出现的掰手腕,而是对位和互为影子。他看到了他的过去,他就是他的未来。用女人的话来说,这不是复杂,而是反复。反复出现的许多事,反复但又出现差异的人生。

  穿着一身羽绒服的男学生,他是洪尚秀的化身。教电影的教授,他依然是洪尚秀的化身。最后女人的那一段话,她也还是洪尚秀的化身。如果从这一角度入手,那《玉姬的映画》真是洪尚秀的私人电影,远远亲于上回的统营小城。然而如果只是电影导演的无聊私事,为什么当女人转身跑进卫生间的时候,我们都明白了什么。它不是电影,它就是生命里的一部分,而且可以是每个人的生命。【北京青年报】

  注1:这个“三重奏”是专门用在进行曲里的一种称呼,和一般意义上的三重奏定义不一样,可能是指声部的不同。

  ■入评理由: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闭幕影片,韩国电影杂志《cine21》的年度五佳作品之一。

  ■推荐指数:★★★★★★

  ■一句话点评:有人说看不懂洪尚秀,原因包括画面不讲究、情节乏味云云。其实看不懂的何止是电影,有时还有生活和他们自己。

  《玉熙的电影》观后感(四):《玉熙的电影》:洪式复调

  对于他的那部xiaxiaxia

  我实在是觉得他太会拍爱酒的男人了

  一个字:爽

  可是他以玉熙为代名词来搞一场短片集锦

  我就觉得他只是觉得好玩

  当然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其实里面的那些台词真的很好玩

  就学校那些破事儿

  被用这样的方式大家都看的出来

  那种边角料谁还不清楚

  但是他拍的很有味道

  结构和叙事都是挺值得玩味的

  我还想说那种变焦

  就那几张脸一连放大几次

  不笑趴下才怪

  这个酒鬼把酒当春药了

  也许女主角长的太清秀了

  是他自己动贼心了吧

  呵呵

  四个短片个人比较喜欢《接吻王》

  因为我有恶趣味

  个人给8.0分

  《玉熙的电影》观后感(五):电影工业化的最后一个手工业者

  纵观世界影坛,在这个好莱坞模式以摧枯拉朽之势大获全胜高歌猛进的年代里,电影已经完全沦为了工业化的产品。所有的从业者都无可避免的像流水线上的工人一样按照既定的规则从事着简单而又枯燥的劳动,生产着千篇一律了无新意的产品,强迫观众去消化吸收。而观众似乎也习惯了这种快餐食物,甘之若饴的接受着潜移默化的灌输,就这样任由电影的商品属性逐渐把艺术属性挤压得消失殆尽。

  但凡事皆有例外,韩国的洪尚秀即是这样一个特立独行游离于体制之外的导演。和大陆那些因为审查制度被迫进入地下的导演不同,韩国因为实行相对合理的分级制度,不存在无法公映的问题。洪尚秀的选择只是螳臂挡车似的抵抗着电影工业化的潮流,固执的用一种手工作坊的制作方式来完成他的电影梦想。他的每部电影的成本不过十几万美元,投资基本靠国内外的电影基金。剧本自己独立完成,演员基本都是友情出演,片酬低到不可思议或者干脆就免费出演。场景来来回回不外乎就是小酒馆、小旅店或者大学校园,人物基本就是一男二女或是二男一女,絮絮叨叨聊的都是日常生活身边那点破事。发行基本依靠洪尚秀自己的电影公司,票房惨淡是常态,超过10万人次已经是意外的惊喜。但就是这样一个导演,已经凭借他的十一部作品被称为“以他孤傲的独特形式提升了韩国电影的价值”,被誉为韩国作者电影第一人,韩国目前最具实验精神的独立电影导演。最近几年更是成为戛纳、威尼斯、柏林三大电影节的常客,虽然从未斩获大奖,但还是能有一些海外发行的收入,同时也培养出了一批相对忠实的粉丝。或许有人会问,洪尚秀为什么要在体制的夹缝中踽踽独行,安于清贫,难道他没有想过屈从市场、名利双收吗?在我看来,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洪尚秀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无比热爱,把电影看做一件纯粹的艺术品,而艺术,是不能遭受金钱的玷污的。

  电影是最好的造梦机器,它可以把现实生活里面不可能发生的一切统统实现,满足我们各式各样的幻想,这是普通观众观看电影的最主要的理由之一。然而如果你走进影院,发现银幕上呈现出的就是我们身边琐碎而又无聊的生活,你的反应会怎样?洪尚秀的影片正是把真实的生活原汁原味的呈现在观众面前的典范,只不过因为洪尚秀对结构的玩弄驾轻就熟,会把一个个简单无比枯燥至极的故事讲得妙趣横生,而那些看似无聊的对话更是会在不经意间让人露出会心的微笑。

  《玉熙的电影》是洪尚秀的第十一部作品,像他以往的作品一样,这部作品也被分成了四段,三个演员在四个片段里面分别扮演了名字相同的不同人物。看似毫不相干的几个片段之间却隐藏着内在的联系,让本来相对简单的剧情变得复杂异常,如果非得要把剧情梳理得条理分明,那注定会成为喜欢解析剧情的影迷的噩梦。在第一段《念咒文的日子》里面,李善均扮演的振久是一个大学里面教电影的老师,同时还是一个不知名的导演。他的婚姻生活早已经失去了激情,无谓的争吵和许诺更是家常便饭。似乎有勾引女学生的意图,但不知为何事到临头又放弃。为了等待一场毫无意义的聚餐,宁可在寒冬腊月瑟缩在公园的长椅上消磨时光也不愿回家。对待前辈宋教授的态度更是毫无主见,轻易就受到他人的左右,唯一表现出一丝强硬的时候是在观众见面会上,或许那个时候的振久恰好成为了洪尚秀的化身。在被问及他的电影总有很复杂的结构,到底导演想表达的主题是什么的时候,振久说其实电影没有大家想象中那样复杂,也没有必要一定去追寻所谓的主题,只要去看去感受就好了。是的,洪导的电影表现的就是生活本身,普通人的普通生活,这样的生活存在本身就是意义,又何必再问生活背后的意义。在第二段《接吻王》里面,振久又化身成了电影学院的学生,拍了一部短片参加了学校的电影节评奖。然而振久的心思似乎压根没放在电影身上,他的全部时间都用在了对女同学玉熙的锲而不舍死缠烂打的追求上面。虽然凭借着苦肉计最终一亲芳泽,但我们也可以看到,玉熙其实内心另有所属,在做一个已婚男人的地下情人,玉熙是否真的喜欢振久还未尝可知,或许和振久在一起只是一个掩饰罢了。第三段《暴雪后》似乎成为了老师宋教授和学生振久、玉熙仪式化的探讨,关于爱与性、生与死、关于生活。然而最后也没得出什么结论,是对于生活本身,教授也不了解。或许影片在前面就给出了答案,“只要去看去感受就好了”,生活不是真理,越辩越明。第四段《玉熙的电影》是一段戏中戏,是玉熙这个主人公拍摄的短片,用平行结构讲述了玉熙分别和振久以及宋教授在不同时间游览同一地点的故事,内容是关于爱,关于感受。在年轻的振久身上,玉熙感受到的是激情,他们在山上不止一次的拥吻。在中年的宋教授身上,玉熙感受到的是沉稳和体贴,以及岁月逝去的悲哀。他们分别在山上做着几乎同样的事情,却给了玉熙不同的感受。或许宋教授的身影就是振久的未来,或许不是,生活本来就充满了各种偶然性,在不经意间塑造和改变着我们的人生。

  四个片段,洪导没有给出时间顺序,观众可以随意拼贴,甚至角色也都可以互换。振久和宋教授或许只是人生中的两个阶段,而玉熙和学台词的女学生似乎也都在扮演着相似的角色。宋教授的为人高尚或是卑劣,似乎也没有太大的意义,不过是利益冲突下个人的观点不同罢了,生活本来就是庸俗不堪的。洪导在表现这种真实不堪的生活的同时,也不忘了借剧中人之口表达着他对电影工业化的担忧,“钱毁了一切,电影作为一门艺术就这样完蛋了”,在洪导心中,电影是他心中唯一一块净土。然而这块净土是不能凭空存在的,它毕竟还需要金钱也就是资金的支撑。他无奈的坚持着,虽然他知道终有一天工业化的浪潮会将他这种落后的手工作坊式的电影生产方式席卷殆尽。所以洪导又说,“在这个逐渐烂掉的世界里,就只剩下书籍能够拯救我们了”,在当今的艺术门类里面,似乎也就只有写作与读书还可以个人独自完成,不太受金钱的羁绊。或许洪导考虑过在对电影心灰意冷之后,转行去做专职作家。然而洪导似乎忘了,在市场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在快餐文化和畅销书大行其道的时代,真正的有良知的作家生存环境未必比电影导演好到哪里去,对于普通的老百姓而言,读书已是一种奢侈,何况是基本不会产生任何经济效应的写作?不管怎样,洪尚秀,这个固执的手工业者,还在坚持着用简陋的影像精巧的结构忠实的反映着现代人特别是知识分子的真实的生活。我们可以不喜欢他的电影,但是,对于他的坚持,我不得不肃然起敬。

  《玉熙的电影》观后感(六):生活本就是一场灰色

  洪导的第11部作品,四个独立的小故事,篇幅长短不一,事理曲折迂回,四个女主角都叫玉熙,男主角却不变,然而故事彼此间并无必要的瓜葛。总体来说,故事的讲述和夏夏夏一样,就是靠主角们垄长的台词来堆砌的,夏夏夏走向夏日的欢乐,终是有个愉快的结果。而玉熙走向无尽,就是生活就是这样了,你以为有多么多么惊艳的浮华吗。一如角色们的服装和妆容,都几乎是一成不变的。

  生活本来就这样,你以为会有多惊艳美丽呢。

  很喜欢海报的灰色调,一如生活本身。估计到了洪导这个年龄,看什么都是以中间地带来思辨了吧。没有那么多的小情小调,唯美靓丽,最多回忆起往昔,浓浓的怀旧味也无非是一场灰色。

  威风凛凛进行曲穿插于每个片段的衔接处,这音乐落落大方,却道尽人世间无穷的苍凉劲儿。

  影片的开头。

  他和她在马路边吵架,就为了喝酒的事,夫妻之间多少这样的承诺,本就是马后炮,男人总是洋洋答应,女人总是斤斤计较,熟知爱与厌恶都是这么各自滋长着,蔓延了。

  婚后的生活,也无非就是如此。无非一场灰。

  公园的邂逅。

  他在长椅边发呆,被一个陌生女子拍了照,惊讶与厌恶,随即又瞎聊,聊儿后发现,对陌生人是能说出那么一两句真心话的。因为毫无压力,连尴尬都免了装饰。

  “我不喜欢被拍。”“我已经删掉了。”

  对于人生的无数或美好或糜烂的邂逅,发生时,欣欣嚷嚷;结束时,一笔带过。生活也就是这样了,谁也不是谁的谁。

  剧场的追问。

  电影放映完毕,一个女观众问他,你忘记她了吗?

  谁?

  四年前,她为了你放弃了她的他,一个本来都要结婚的男人。

  我不记得了。

  关于婚外情,或者其他正在恋着的又突然萌发的情感,很多人都有过体会。

  非2里也说了,这年代,谁动感情,谁完蛋。

  生活就是这样,没有那么多的神马,最好的时候,遇见最美丽的她或他,在你最美的年华。

  有时,突然就会出现,你陶醉也好,你沉迷也罢。

  但是,请别忘记,它突然也会消失,那你做好准备了吗?

  教室里的盘问。

  暴风雨的第二日,没人来学校,终于来了一男一女两学生,他们与老教授的对话。

  “我真的想快点变老啊,这段时间怎么熬过去呢?”

  “别担心,很快就变老的。”

  “老师,你是怎么克服性欲的呢?”

  “谁说能克服的?又有谁克服了呢?你见过这样的人吗?还是听说过这样的人?不可能,所以就别担心这个了。”

  “为什么一定要爱呢?”

  “恋爱吗?”

  “不是,就是说爱。”

  “绝对不要爱。真的不行的话,也要试着下决心不去爱。还真的能爱上什么吗?”

  “为什么人与人不能相互信任呢?”

  “本来人就是不可相信的存在。。也许你宽容点的话,说不定才能相信一些。”

  “老师,追求漂亮的女生能致死吗?”

  “有什么漂亮的,你从她身上看到了什么吗?”

  “我们究竟是人,还是动物啊?”

  “似乎知道这个了,也不会有什么区别的。”

  “应该坚信着什么活下去呢?”

  “活着?是你自己信什么,就怎么活。所以得你自己去找。都是你自己相信的东西,决定的东西。”

  “怎样才能明智点呢?”

  “啊,明智。我不是明智的人,所以我不知道。”

  教授,最后也是说不知道。生活是什么呢,自己去寻找吧。

  于是,隆重推出最后一段故事,她和两个人,分别逛某某山。

  一个是年老者,一个是年轻人,他们与她性格,爱好,脾气都各有不同,她做了这样的尝试,比较,选择,就是一种自我的寻找吧。

  洪导借助一个女孩对不同男人的选择,是要给我们以暗示,我们也该以一种实验性的心态,去寻找自己的生活吗?

  不管怎样,大家都好自为之吧。

  《玉熙的电影》观后感(七):庸俗之前

  影片中的南老师说:“我的电影,和人见面的过程差不多。今天你见到一个人,有了一个印象,然后下一个判断。但是明天,你又见到这个人,看到其他一面。我希望,我的电影也能像活物一样,有那种复杂性。你要是以一个主题意识来看我的作品,那是行不通的。我们又不是因为什么主题意识去看电影的……去看、去接受、去感想,不是更好吗?”

  我认为这恰是导演对这部电影最好的注释。

  这部电影分为四个小故事,分别是 “念咒语的日子”、“接吻王”、“暴雪后”、“玉熙的电影”。从时间顺序上看,“念咒语的日子”发生得最晚,其时宋教授已是大学里的当红教授,振久也早已结婚,成为拍电影的南老师;“接吻王”发生在多年以前,振久还是大学生,正在热烈地追求同学玉熙,并希望刚拍的电影能够得到宋教授的青睐;“暴雪后”发生得更早一些,宋教授还只是宋老师,振久和玉熙是他的学生;而“玉熙的电影”则发生在“接吻王”之后一点,从玉熙的视角平行观察了她和宋教授、振久之间的关系。

  当我们看第一个故事“念咒语的日子”时,会感觉到宋教授是一个说一套做一套的伪君子,他和南老师(振久)聊天时,曾一脸正义地抨击这个社会只讲钱,实际上呢,他自己却在偷偷收钱贩卖职称(这一点从后来南老师在酒席上向他和当事人寻证时俩人暧昧的答复上可以猜到确有其事),还打击报复揭穿他的人(在南老师反复询问他是否听说传言后,宋教授沉下脸说“他下学期不会在这里干了”)。而南老师(振久)呢,一方面猜疑妻子背着自己有婚外情,一方面约自己的女学生喝酒、勾搭陌生女人、还在自己的新片发布会上被指几年前曾与自己的学生发生婚外恋又抛弃别人。

  如果说第一个故事让我们对这两个人产生了恶劣的印象,那么第二个故事又让我们看到了他们身上的不同方面。——原来在这之前宋教授与他的学生玉熙发展了秘密的恋情,出于妒忌,他没有让情敌振久的电影得奖(这点从第四个故事中宋教授要求玉熙不要理会振久的追求,还说他忍不住对振久有敌意可以猜出)。而当时的振久刚刚拍出了一部满意的电影,得到宋教授的赞赏,心里满怀能在电影节上得奖的希望。他热情又执着地追求着玉熙,虽然有时有点愣头愣脑,但最后终于用百折不挠的真情打动了玉熙。

  紧接着,发生在这之前的第三个故事“暴雪后”则让我们对宋教授刮目相看。原来,在他还是“宋老师”的时候,他曾经有理想、有抱负,不想待在学校的体制里混时间,想好好拍电影。他和在大雪之后唯一来上课的两个学生谈论人生和爱情,启发他们思考,和他们一起喝酒长谈。这时候宋教授的形象似乎和青年时的振久重叠起来,甚至和导演本身重叠起来,原来他们曾是一样的人,对人生充满了理想,面对现实又满是惶惑。

  “玉熙的电影”和前三个故事不同,它没有遵循时间顺序,也是唯一从玉熙的视角出发的故事。它让我们冷静地观察了这两个男人和玉熙之间感情,补充了之前未明确交待的人物关系,让故事更加丰满。

  这部电影基本上说,是在倒着讲故事,先把结局告诉你了,再倒回去讲之前发生的事。而正如导演说的,每看一个故事,我们就看到这些人物的另外一面,只有把这些面都重叠在一起,这些具有让人着迷的复杂性的人物才会真正活过来。

  同样是把悲伤的故事倒过来讲,这让我想起另外一部韩国电影“薄荷糖”。——在荒唐可笑的结局之时,回想最初的纯净美好,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

  王小波说“一切终将走向庸俗”。

  而庸俗之前是什么,你还记得么?

  《玉熙的电影》观后感(八):无主题的叙事诗

  这是一部完全违背传统叙事原则的电影,观众无法感知到一个必然走向结局、走向解决的符合逻辑的过程。影片由四部短片组成,它们分别是“念咒语的日子”、“接吻王”、“暴雪后”、“玉熙的电影”。笔者认为,造成观众“观影障碍”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这些短片之间存在着大量的留白,观众始终在似是而非之间,追随着“讲述者”的内心独白流转在时间轴(情节节点)的校对之中。就好像影片中宋教授对南老师的忠告,“你要去多读一些逻辑学的书”。整部电影,完美地通灵了让•米特里(Jean Mitry)的“蕴含逻辑”。

  《综艺》的Jay Weissberg说,“那耐人寻味的结构,就好像音乐的变奏,叫人深思那些角色的连续性以及不可预测的命运。”大卫•波德维尔说得更为简明,“每个短片,都有其假设性的变奏。”笔者认为,《玉熙的故事》根本就是洪尚秀电影主题“利用影像形象化地表达不可触摸的思想”的进一步探索。影片中的南老师就好像洪尚秀的灵魂附体,说道:“我的电影,和人见面的过程差不多。今天你见到一个人,有了一个印象,然后下一个判断(推)。但是明天,你又见到这个人,看到其他一面。我希望,我的电影也能像活物一样,有那种复杂性。你要是以一个主题意识来看我的作品,那是行不通的。我们又不是因为什么主题意识去看电影的……去看、去接受、去感想,不是更好吗?”

  让观众在影片的放映中去自觉地理解和体会,不正是让•米特里(Jean Mitry)的“蕴含逻辑”吗?

  影片开场就是一个“来自故事世界”的出门镜头。那扇门,以及短片一“念咒语的日子”A Day for Incantation里的那段咒语,好像启动了整部影片的神秘细胞,抖擞出了串联在各部短片中的公共角色的暧昧性以及液态时间的流动性。这两点,正是造成四个短片叙事歧义的关键点。短片一,建制了随后各短片相继登场的主要人物,这些主要角色后来都将成为了“讲述者”。

  随着第二部短片启幕阶段的字幕(演职员名单),短片二“接吻王”King of Kisses开始,一上来,画面中的电脑正在播放“另一部”电影的结束字幕(演职员名单)。观看这部影片的某某和某某,正是前一部短片的南老师和宋教授。只是,在这部短片中,同演员扮演的南老师变成了振久(后文可知)。尊称的改变,以及振久对玉熙的许诺——我以前“从来”没有与其他女生交往过——观众会自觉地以为,短片二发生在短片一,之前。

  短片三“暴雪后”After the Snowstorm的“讲述者”成为了宋教授,他背后的黑板写有——永远的谜题:女人的心。至此,影片的母题呼之欲出。洪尚秀电影里的女性,往往都能运筹帷幄于各色男人之中。她们的内心隐秘,更加凸显了那些口口声声说着“我爱你”的男性的忧谗畏讥。电影里的宋教授和南老师,都在面临流言的中伤。且,从振久问宋老师(称呼再次改变,随后他辞去教师的工作,在路边呕吐出刚吞食下去的活章鱼),“我有没有拍电影的才能?”观众又自觉地以为,短片三发生在短片二,之前。

  到了短片四“玉熙的电影”Oki's Movie,“讲述者”成为了玉熙,她开明宗义地将二段交错在不同时间维度的二次登山,做出平行叙事。这里,宋老师也罢,振久也好,他们都变成了一种男性生理(兼有心理)的符号性代表——老年人&青年人。通过不断地对比——上厕所、过桥、休息、看树——玉熙缓缓地道出她对于两个男人的内心隐秘。一个看似寻常的横摇镜头,光斑洒落下来(魔幻时刻),老年人与青年人同时处于运动镜头的起(景框外)、终两端。令人悲伤的忧沉与使人尴尬的讽刺,跃然银幕。什么是爱情,什么是生活,什么是命运,我们只有自己去看、去接受、去感想……

  :四部短片都发生在不同时空的冬天,且都以音乐[Military Marches,Op.39,“Pomp and Circumstance”-I.No.1 in D major]作为收尾。影片开场,南老师从“故事世界走来”。每到结尾处,人物必定走向银幕深处,重新“回到故事世界”。有趣的是,短片一里面的女子并没有名字,而他们一同走出的门洞又恰恰是以前玉熙的住所。这个女子会是婚后的玉熙吗?

  《玉熙的电影》观后感(九):愛的教育

  洪尚秀大概是近兩年創作力最旺盛的韓國導演了。有點像四五年前的另外一位韓國導演金基德,一年兩部,而且都能入圍戛納,威尼斯這樣的頂級影展。不同的是,洪尚秀的作品情緒變化極大,上半年的那部《夏夏夏》可以說是洪尚秀最為流暢最為歡快的作品,而下半年這才上映的《玉姬的映畫》,則又有可能成為洪尚秀最為詭異最為悲傷的作品。洪尚秀的作品以精妙的結構而著名,在《玉姬的映畫》中,他僅用三名演員又給觀眾了帶來了一部充滿著“反復與差異”的好戲。

  《玉姬的映畫》由四個看似毫不相關的短片組成,文成根,李善均,鄭由美,三位演員在這幾個短片中輪番出現,前三個短片又都已愛德華埃爾加的《威儀堂堂進行曲》開場。在幾個短片的交互之間,真真假假,虛虛實實,觀眾雖很容易進入每一個短片之中,但以整個影片的角度去看的話,究竟是戲中戲外,很難摸著頭腦。這樣一說,可能大部分觀眾都會想到那部讓洪尚秀的電影結構聲名鵲起的《劇場前》,但《玉姬的映畫》的結構比《劇場前》還要複雜,完全不給觀眾一個走出戲外的喘息空間。《玉姬的映畫》以電影系的學生為中心展開故事,而洪尚秀目前正也是任職于韓國建國大學的電影系。像《懂得又如何》裡的具導演一般,洪尚秀再一次借劇中的電影導演角色,傳達出了自己的電影創作理念。“電影不是什麼深奧的東西,只要去感受它就對了“。《玉姬的映畫》便是這樣一部越深究越搞不清楚的電影,不能像看《盜夢空間》一樣去層層剖析,去感受就對了。

  《玉姬的映畫》延續著《夏夏夏》裡某種情緒,對於愛情,或者那種男女之間那種感情的肯定態度。最後一個短片與整部電影同名,為《玉姬的映畫》。三位演員不動聲色地給觀眾演繹了一場”穿越“愛情劇。女學生玉姬徘徊於一老一少兩名男性之間,通過分別與兩人的登山經歷,玉姬領會到了何為愛情,何為人生。其中有一個細節,可謂畫龍點睛,也正是洪尚秀電影所強調的”生活的發現“。玉姬看似無理地懇求作為情人的老教授不要再掉頭發了,因為怕他過早離開她。以勸對方不要掉頭發而表達愛意的場景,估計這在所有電影中都是頭一遭。但如果你仔細回味一下自己周邊的人與事,這一細節雖很平淡,但卻極為真實,這樣的話估計在日常生活中也只有對於真正深愛的人才說的出來。

  .s.几篇相关日志

  http://www.douban.com/note/91277884/

  http://www.douban.com/note/92999820/

  http://www.douban.com/note/98420274/

  《玉熙的电影》观后感(十):不是创作作品而是一直创作

  怎么说呢?你可以将这个理解成一种敬业精神。

  这不是贬低洪尚秀,恰恰相反,你的贬低同样是对他的关注。这句话用在大师身上也许不合适,但真正的大师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不是?

  洪尚秀借片中人物之口说出自己的创作理念,“就像我们今天认识一个人,对他产生一种看法,我们明天再见到他又会产生另一种看法,我就是想拍这样的电影,我想让自己的电影看上去是活着的。

  是的我们能够从洪尚秀的电影里看到很多他对于电影这种形式本身的了解,能够让我受益匪浅。

  这部电影玉姬最后的一段旁白更是表明了洪尚秀自己的创作理念。

  他不是在拍一部电影,他是在不断的拍电影,起码它能够给我们这种印象。你几乎从别的导演那里看不到他们在自己电影当中展现自己的创作过程所想的,是的,不是只是创作过程,而是在创作过程中的思考。

  就像玉姬最后的一句话,“我在选择演员的时候会注意选择那种接近生活真实的面孔,但这种面孔又对我表达的内容产生了局限。”这甚至不是他思考的结果,只是一个过程而已。

  他敢于把这个展示给观众,根本上你可以认为这个导演意已经对于电影死心塌地了,就如同一个绝症患者对于药物的依赖一样,也可以说他是电影机器的螺丝钉。

  “我不明白这种不断重复的生活为何会时刻的不经意间表现出差异,我只能通过自己的手表现这种生活,然后好好看一看。”这就是他最真实的创作状态。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