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智齿》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智齿》读后感10篇

2022-04-04 03:03:3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智齿》读后感10篇

  《智齿》是一本由郑渊洁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43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智齿》读后感(一):每月一期陪伴我童年的童话大王

  郑渊洁大概是我最早知道的大作家之一,跟曹雪芹、莎士比亚谁先谁后都是一个值得考究的问题。小时候,父母最吝啬的投资就是给我买书,每年底都订一大堆杂志,其中《童话大王》一连订了很多年。那时候家里客厅同样阳台的木门上打了很多钉,用夹报表的巨大夹子分门别类地夹着不同期刊,从一月到十二月看着每个夹子越张越大,直到来年取下它们摆进书架,再开始新一年的轮回。以至于每回搬家,我家最难处理的就是书,随着多次搬家和我的长大,很遗憾那些书早已不知去向。然而我仍清楚地记得许多书里的故事,包括《童话大王》,那一本本A5大小的书就是我童年的万花筒,一个个奇妙的故事是一幅幅色彩斑斓的图案。 郑渊洁的童话很不一样,准确地说他在《童话大王》时期的童话很不一样,《童话大王》不同于他的经典之作舒克贝塔等,或许是因为《童话大王》是期刊,期刊需要保有足够的出产率,所以这时期他的作品更像故事而非传统意义上的“童话”,它们明显有别于《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没有那么多王子公主,没有那么多拟人化的动物们,它们更多的是以小学生作为主人公的一个个故事,就像是白雪公主和《十六岁的花季》的区别,这让它们看上去不那么“幼稚”。我印象深刻的一个故事是说小男孩的父亲因为被外星人绑架,晚上睡觉时会变身狼人,那个故事我无法复述完整,因为我当时看到变身的描写时太过害怕就没有看完整,就像小孩子害怕沙发背面躲着鬼似的害怕。 《智齿》号称是写给成年人的童话。看之前我很好奇写给成年人的童话会是什么样子,看完后我懂了。如同我说《童话大王》的主人公是孩子,写给成年人的童话的主人公自然就变成了大人,而且对于情爱也不再禁忌,这是“写给成年人的”。至于“童话”两个字,因为太久没有看过童话,在读《智齿》之前说到“童话”,我第一时间想到的还是王子公主和丑小鸭,读完《智齿》我不得不将“童话”两个字修订为“在现实世界中不太可能存在和发生的事”,至少是在当前的现实世界。于是我想其实这些年我看过很多童话,比如穿越小说,比如科幻小说…… 说回《智齿》这本书,全书看完再次回想,整个故事是有趣的,甚至有很多黑色幽默的部分,尤其是后半部分,梁功辰的岳父企图拔作曲家的智齿,结果作曲家死了,火葬场又碰到马抗,马抗偷牙遇上偷寿衣的……然而在整个故事的推进过程中,尤其前半部分,推进太慢,虽然有一些是不得不交代的情节,但是未必没有更好的交代时机和篇幅,至少我在看前半部分时差点放弃。 书中对孩子的描写很有意思,梁新的一部分言行在我看来脱离实际。我实在想象不出一个十岁的小女孩会参与家庭跟踪案的讨论,我以为她根本应该了解不到这样的事情才对,我也想象不出来她会独自登门拜访谭青,我不认为十岁的孩子会做出这样的事。但是,转念一想,当我还是孩子的时候我看《童话大王》,对每一个故事里身为主人公的小孩的言行从未觉得惊讶。所以啊,大人果然不够了解孩子,尽管他们曾经也是孩子,却渐渐忘了当孩子时的感觉。

  《智齿》读后感(二):预言家郑渊洁

  毫不夸张地说,郑渊洁是属于我们八零后的独家记忆,他是属于几代人的时光印记。再不了解他的人也应该知道《童话大王》、《皮皮鲁和鲁西西》,也应该看过国产动画片《舒克与贝塔》、《魔方大厦》。他是创造图书销售记录的作家,在通常的认知范畴中大概人们都会把郑渊洁归类为儿童作家,但是郑渊洁的长篇小说也是不容错过的,甚至作品中流露出来的格林童话般的气质,在这个荒诞与喧嚣的时代更能激发我们心灵中的真善美,给落寞的时代给我们普通人更多的温暖与慰藉。《智齿》是郑渊洁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它逻辑上能够自洽,情节起伏跌宕,张力十足,同时又针砭时弊发人深省,语言虽然平淡但又不是幽默,看似写劝戒的教条却充满善意,直抵内心最柔软的角落,在尔虞我诈的成人世界吹起一股弗面的清风,让人欲罢不能。

  《智齿》是一部“瞧这作家一家子”和作家创作谈。虽然是虚构的内容,但是作家面对创作瓶颈时的煎熬,作家的创作状态,作家的生活经历无疑都是结合了郑渊洁本人的经历,巧妙地啮合在了情节之中。谈到创作理念,郑渊洁借梁功辰之口道出:“写作本身没有任何值得探讨的地方。同行之间的借鉴和启发是写作的头号敌人。难道对生命和生活的感受还需要互相启发和借鉴吗?对生活和生命的独到感受才是文学的真谛。再说了,写作没有技巧,无须切磋。就算有技巧,最高级的写作技巧也是使用前人没使用过的技巧写作。”是不是似曾相识,刚刚去世的伟大作家安伯托·艾柯面对巴黎评论的作家访谈表达过类似的观点,可谓英雄所见略同。巴黎评论:你有时间阅读同时代作家写的小说吗?艾柯:没有……自从变成小说家后,我发现我有偏见,不是认为一本新小说比我的还糟,不喜欢,便是怀疑写得比我好,不喜欢。

  《智齿》是一部“出版社的那些事儿”。两家出版社竞争中的尔虞我诈,出版社公关作者的种种情形,出版社对作家的包装,对畅销书的营销与宣发,出版社像作者隐瞒印数创收的伎俩像一副画卷徐徐展开。郑渊洁对自己最熟悉的行业有入木三分的描写,甚至像预言家一样对现实进行的了提前描写。最近在出版界闹得沸沸扬扬的《战争与革命中的西南联大》作者饶佳荣质疑九州出版社瞒报印数;《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作者张宏杰质疑果麦文化吴怀尧涉嫌诈骗曲解印数,与路金波撕逼的大戏。这样的事情在出版界真实的,屡见不鲜地发生着,这样的描写真正达到了小说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境界。

  《智齿》是一部“官场现形记”。郑渊洁在描写主人公,梁功辰前女友马丽媛的公公一名被双规的陶副省长时,通过他为马丽媛的哥哥马抗谋求招生办主任一职的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一个活生生的贪官形象。梁功辰的妻子朱宛嘉的父亲朱冬,作为音乐协会理事长,以权谋私通过权钱交易非法获取天才音乐家的智齿,马抗谄媚的嘴脸,朱冬圆滑老于世故恩威并施的手段都跃然纸上。

  《智齿》是一部口腔科行动指南。普及了智齿在口腔中容易引起其他病变,通常被我们认为是人类进化的残余物。作者郑渊洁反其道而行之,通过梁功辰拔出智齿后失去写作能力,道出“天才之所以成为天才,是因为它们在拥有智齿的同时,还拥有连接智齿和大脑的黄金通道”。同时,“从牙齿中缝往任何一边数,第8颗是智齿”也成了本书的题眼。相信大家读完这句话都会不由自主地用舌头开始寻找自己是否有智齿。

  《智齿》也是一部怪诞新奇故事集。写火葬场,虽然着墨不多却写得入木三分,针砭时弊,鞭挞毛骨悚然的丧葬界“吃尸”行为,痛斥雁过拔毛连死人钱都被花样榨取的荒诞。写商业创新郑渊洁深刻地指出:“原先是隔行如隔山的时代,如今是隔行能登山的时代。隔行最容易登上别人的巅峰。”当下跨界吃香,玩过界玩挎刀的商业行为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成就。写农民工进城,通过小保姆之口痛快淋漓的批判城里人的虚伪。对堵车的深恶痛绝也数次出现在小说的关键节点上,可谓痛彻心扉。俯首即是的来源于生活的情节让这本书更加接地气,更加能唤起读者的共鸣。

  作为郑渊洁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本书是非常值得一读的。这次中信出版集团再版此书,可谓功德无量,世界需要郑渊洁为小朋友带来童话,也需要郑渊洁给大朋友带来黑暗凌冽的成人童话,作为预言家郑渊洁,愿他美好童趣的预言都实现,愿他担忧警示世人的预言都只出现在小说中。愿老郑笔耕不辍,为大家贡献更多更精彩的童话故事和小说作品。

  【刊于《华西都市报》,发表时有改动,谢绝转载】

  《智齿》读后感(三):现实里的科幻,科幻里的现实

  看到这本书推荐的时候恰逢自己的一颗智齿在发炎,那是一颗经常发炎的智齿,由于长的不是很好挤压到了旁边那颗牙,三年前拔过一颗智齿带来的阴影至今残留。

  当时在豆瓣阅读里有推荐这本书,又可以试读,大概两个章节吧,小说的剧情引人入胜顿时一发不可收拾,立即上网买了这本书,花了两天时间把它看完,小说的人物关系衔接的比较紧密,不得不佩服童话大王郑渊洁的想象力和写作才华。小说的情节发展承前启后让人欲罢不能,跟生活中一样处处充满的变数,每个人物性格都透露着作者要表达的深意。

  最让我印象深刻和感动的一个事件是梁新被冤枉偷钱包时梁功辰的处理方式,这是我们当代教育的一个很严重的问题,社会中扭曲的价值观造成对孩子的教育比较功利性,而忽略了最基本的道德品质教育。

  书中出版社印刷发行等事件,马丽媛丈夫失去靠山后的种种都反应着现实生活中的不良风气,但作为群体性存在的人类,确难独善其身。

  最后的结局比较圆满,但也是充满反转。描述徐得忠那段寓意深长,善恶在一瞬间,哈哈。

  天才之所以被称为天才除了他与众不同的天赋还有不可预知的契机。说不清道不明,也许潜能会被激发,也许没有信念会断送天赋。

  《智齿》读后感(四):针砭时弊的愤青童话

  四星半。

  郑渊洁即使在写儿童童话的时候,也是一股对社会陋习不满的冲劲,是不是要批判一下才行,而到了这部给成年人阅读的小说里,自然更是这样。

  总体来说这仍是郑渊洁喜爱的模式,主角以外的超能力,以及超能力以后身边的事情。但篇幅比从前更大,所以谈的方面也就更细致,形形色色的人,林林总总的事,都一一展现在小说当中,不变的是郑渊洁想当然的儿戏文笔,可这也不算什么,毕竟整个故事是吸引人的。

  有一些小地方有拖沓,不多,大约两三章,其余的地方都是非常适合一口气读下去的,当然,并做不到他故事里作家主角梁功辰那样让人抬起来就放不下的水平,可是也很不错了。

  这本书有意思的一点是,没有单纯的好人跟坏人,虽然这是一个塑造立体人物的必需品,但似乎很多流行小说都忽略了这一点。而在这本书中,这一点体现的很明确,几个做坏事的角色在很多方面,或者有悔悟之心,或者有怜悯之情,都不是铁板一块,而正面角色,比如主角的前女友,也会因为嫉妒之情将情敌的父亲举报入狱,这点很现实。另外书里许多借人物之口说出的针砭时弊的话语,看得出郑渊洁很爱干这种事,甚至一说可以连续说几页篇幅,这点让人有些尴尬,因为相比于他的精彩故事能力,这种批判性的讽喻我认为并没有太大意义。

  但即便如此,整本书实质上还是一个童话,这可能也是郑渊洁所说的成人童话的意思,因为结局是非常尽如人意的,即便是在小说里,也算是相当团圆的大团圆结局了,这对于读了一晚的我来说,觉得很欣慰,毕竟在喜爱一本书的时候,追求那个快感之余,很容易把所谓的艺术性或是现实意义抛向一边,只要里面的角色好,就好了。这是童话的局限,却也是童话的意义。

  《智齿》读后感(五):我的郑渊洁

  现在都还能记得很多年前,在爷爷家的旧书柜里翻到了当年姐姐留下的旧书。其实有很多书,大到鲁兵逊漂流记,小到封面是浓妆艳抹的稚嫩范冰冰的娱乐杂志。但是当我翻开十二生肖的时候,真的好像是进入到了一个新世界。十二生肖应该是郑渊洁最早的作品,应该是九十年代时候出版的,是一个系列。好像每本书都包含有一个跟那个生肖的动物有关的故事。那些神奇的世界好像是真的存在一样,就是再不可思议,再天马行空,郑渊洁总能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让你情不自禁的相信,沉迷于他的想象世界。这就是他的魔力,童话的魔力。我记忆最深刻的一个故事,忘记了叫什么名字,应该是讲的一棵苹果树被外星人浇了不知名的液体,从而吃了这棵苹果树上苹果的人都能成为某一方面的天才,说起来这个智齿还有一些异曲同工之处。我记得有一个成绩不好的孩子一边忧愁着自己的成绩一边吃了苹果罐头后,瞬间变成了超级学霸,最后成为了顶尖的数学家,小时候是羡慕他的,为什么吃苹果的不是我!还有一只狗吃了苹果后变成了一个超级演说家,最后成为了全民拥戴的市长。我的天,这种情节也只有郑渊洁能写出来。后来,苹果的秘密被发现了。那棵可怜苹果树被人们疯狂抢夺,连苹果树底下的土都被人抢着吃。地球出现了混乱,最后外星人坐着飞碟出现带走了所有被苹果感染的生物,离开了地球,这个世界才恢复了平静。这个故事太吸引我了,除开羡慕他们能幸运的吃到苹果,也害怕这个世界真的出现这种苹果,让有一部分人变得非凡,让其他人都变成被嫉妒吞噬的魔鬼。

  后来,能够自己去书店买书的时候,皮皮鲁的一系列都被我带回了家里。小时候陪伴我最久的不是小伙伴,而是皮皮鲁。甚至现在书柜里都有两层放的是当年买的所有的皮皮鲁。我还记得其中一个故事,一只蚊子再吸过一只狗的血之后发现,咦?这个男孩的血好像更好喝一些,于是把狗的血注射进了男孩体内,重新吸了男孩的血。男孩于是有了狗的基因,喜欢吃臭的东西,跑步特别快,喜欢在柱子下撒尿等等。男孩变成了天才级田径运动员,所有的领导都来家里劝说让他进国家队……那段时间看过这个故事的我天天都想着,会不会哪只咬过我的蚊子把什么基因注射到了我的体内,然后我就多了一项技能。事实证明,从小到大,蚊子一如既往地钟爱我的血,但是从来没有给过我什么新技能。

  郑渊洁童话有一种魔力,就是你会相信他的胡说八道,即使现在在能够读王小波的年纪里,你还是会相信他的胡说八道,你还是会情不自禁用舌头数你的智齿,想着你的智齿是不是是某一种技能23333。应该说是每个平凡的孩子心中都有一颗向往不平凡的心。希望某一天,自己也能变成超级英雄。其实,与其说这是一种希望不劳而获的人的不切实际的幻想,不如说这是现代人在忙碌中仅存的一点童心的想象力。与其看完这本书,不屑一顾地说:怎么可能会有这种事,太假了。不如看完这本书,感叹一下,郑渊洁脑洞太大了。好像真的一样。

  至于另外一件事,讲郑渊洁喜欢通过人物说教式的传达自己的世界观这点,我想说,一本书的精髓就是作者的三观。只要作者的三观能够给你一丝启发,你管他是从谁的嘴里说出来的呢?能够将自己三观融入文中的作者一定是看问题很透彻的人,他坚信他自己所相信的,并愿意与你分享。只是说也许不同的作者带给你的感觉不同,有的作者的三观传达能让你如沐春风,醍醐灌顶。有的作者能让你觉得黑云压城,世界黑暗。只是看你的三观能不能和作者契合罢了。

  陪伴了我二十年的郑渊洁,属于我童年的郑渊洁,没有朋友,没有兄弟姐妹的童年,我仅仅有的就是一本本的郑渊洁。我希望,我能永远都有那一份心情来读你的童话,我希望你的童话永远都是那么天马行空,脑洞大开。

  《智齿》读后感(六):夹带的私货 - 金句王郑渊洁

  有智齿的人不一定是天才,但天才都有智齿。

  loc. 4

  他在20岁后猛然发现上学的过程其实就是老师用宽胶带捆绑学生的过程:小学捆脚和腿,中学捆身子和手,大学捆头。从头到脚捆得你不能动了,再发给你一张证书。

  loc. 8

  天才和非天才的区别之一:天才眼中看到的都是谬误,然后纠正它。非天才眼中看到的都是真理,然后盲从它。

  loc. 8

  天才和非天才的区别之二:天才对人际关系无所适从。由于天才的思维与行为都与众不同,由此他们和普通人不可能融洽相处,只会格格不入。人类历史上的天才几乎都是孤家寡人的个体户,天马行空,独往独来。

  loc. 9

  “作家应该多和非作家交往,就像企业家应该多和消费者交往而不是光和企业家交往一样。写作本身没有任何值得探讨的地方。同行之间的借鉴和启发是写作的头号敌人。难道对生命和生活的感受还需要互相启发和借鉴吗?对生活和生命的独到感受才是文学的真谛。再说了,写作没有技巧,无须切磋。就算有技巧,最高级的写作技巧也是使用前人没使用过的技巧写作。”

  loc. 17

  “人这一辈子,说穿了只干一件事:想方设法从别人手里拿钱。方法五花八门,从诺贝尔奖金到拦路抢劫,应有尽有。”

  loc. 18

  很奇怪,有些错字,校对时死活发现不了,可只要书一印出来,随意翻阅的头几页准能发现错字。”

  loc. 24

  “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唯一方法是处于事业巅峰时急流勇退。”

  loc. 27

  说,“原先是隔行如隔山的时代,如今是隔行能登山的时代。隔行最容易登上别人的巅峰。”

  loc. 29

  “永远保持年轻的唯一方法是在年轻时辞世。比如雷锋,比如黛安娜。”

  loc. 30

  “给我个经商的创意吧。”朱婉嘉开玩笑。 梁功辰煞有介事地思索。 “你办一家租赁公司。”梁功辰说。 “租赁什么?”朱婉嘉饶有兴致地问。 “租赁外国人。” “你让我当人贩子?蛇头?” “你参加过企业的开业庆典吗?” “门口摆好多花篮停好多汽车那种事?” “对。” “路过过。没参加过。” “企业搞开业庆典,除了以能请到官员出席为荣外,还以能请到外国人出席为荣。” “请外国人干吗?” “你想呀,外国人出现在企业的开业庆典上,能给旁人何种信息?往大了说,意味着该企业是跨国公司。往小了说,公司刚成立,就受到了国外企业家的注意,日后生意能不红火?银行争先恐后放贷吧,错不了。” 朱婉嘉听傻了。 梁功辰说:“你去美国街头找些纯种美国流浪汉。” “我没听说过有纯种美国人。”朱婉嘉打断梁功辰。 “别抬杠,我的意思是纯种欧美人,大鼻子蓝眼睛那种。”梁功辰说,“你设法将你选中的流浪汉和流浪女弄到国内来,把他们洗涮干净再包装上西服革履。哪家企业搞开业庆典,就到你的公司来租赁外国人。” 朱婉嘉笑得特开心:“企业老总怎么向来宾介绍租赁来的外国人?说是美国流浪汉?” “当然不能如实说,要这么说,”梁功辰模仿企业老总的神态,“这位嘉宾是美国贸易代表罗斯福先生。这位是美国JKJG公司副总裁史密斯先生。这位是欧盟商务参赞罗伯思小姐。”

  loc. 32

  loc. 36

  有三种人剃光头,犯人、专职佛教徒和名人。前两者是必须剃光头,只有后者是自愿剃光头。在自愿剃光头的人群里,百分之八十是名人。没有任何装饰的头颅最体现个性。而彰显个性是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的不二法门。

  loc. 40

  距离真理最近的,是无知。距离真理最远的,是有知。无知者无畏,无畏才能创新。

  loc. 90

  “我们怎么审?”梁新问爸爸。她很兴奋,自己竟然掌握了对作家的生杀予夺大权。作品是作家的生命。 梁功辰弯腰从地上拿起一本书做示范:“随便翻开一页,看5分钟。5分钟后,如果你还没被吸引,就扔到椅子那边去。好书首先要好看。不好看的书绝对不是好书。” “好看的书都是好书?”朱婉嘉担心漏掉天才作家。 “好看的书不一定是好书,但好书肯定好看。”梁功辰说,“咱们包产到户,一人一堆。” 王莹用脚将书分成四堆。 梁新先拿起一本,她惊呼:“这是大作家,我们的课本里有他的文章。爸爸你看看他行不行。” 梁功辰接过“大作家”的书,翻开看。 梁功辰皱眉头,他问女儿:“你们的课本里有他的东西?” 梁新点头。 “误人子弟。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写的是什么。”梁功辰将书扔到椅子那边。 “他不是天才,但应该算是大作家吧?课本上说,人家是哪个省的作家什么会的副主席呢。”梁新说。 “一流职务,九流作品。”梁功辰嗤之以鼻。 “抓紧看吧!”朱婉嘉提醒家人不要耽误时间。

  loc. 93

  他说老百姓有多少财富不重要,重要的是老百姓对国家大事有多少知情权。知情权越多,财富越多。反之亦然。”

  loc. 100

  成功人士成功后最爱干的事是胡说八道。”朱冬深有体会地说,“人不成功是不能胡说八道的,只有成功后才获得了胡说八道的权利。”

  loc. 103

  少数服从多数是人类最大的误区。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loc. 182

  她想起了数年前公公没有如愿以偿转正当省长后对她说的一句话。公公说:呼声越高,越当不上。

  loc. 219

  世间万物由阴阳五行金木水火土构成,家庭也不例外。夫妻组成家庭,夫阳妻阴,没有阴就没有阳,没有阳也没有阴。夫妻既是共同体,又是矛盾体。矛盾、平衡、互相牵制,互相依赖和争权夺利是一切家庭的实质。没有矛盾的家庭不是家庭,是坟墓。

  loc. 221

  有什么也不如有个好爸爸。现实生活中,这种实例还少吗?”

  loc. 240

  当天下午,张锐向孙晨递交了辞职报告,自此不知去向。日后有用公款为国家假日经济增砖添瓦去五台山旅游的同事回来说看见张锐削发为僧出家了。此乃后话,不表。

  loc. 264

  梁功辰写疯了,他已经15天没离开写作室了,吃住均在写作室。写作室虽然有卫生间,但梁功辰为了节省时间,穿上了成人纸尿裤。他可以一边写一边尿,争分夺秒。

  loc. 414

  “请问梁功辰先生,您在《影匪》里写了男一号生活在农村的父亲收了一大堆白条的情节,您对白条怎么看?” “白条是政府工作人员造的假币。”梁功辰掷地有声。

  loc. 418

  《智齿》读后感(七):这是一本长销书

  在印象中郑渊洁一直是创造《舒克和贝塔》、《皮皮鲁和鲁西西》的童话大王,一直以来他的作品都是都过动画片或者绘画本的形式出现在我的视眼中,以至于很多阅读者都会有疑问郑渊洁还会写长篇小说呀,而这本《智齿》还是他在2001年创作的作品,15年的时间过去了,依然还是有出版社愿意再版这本图书,足见其个人作品的影响力。

  《智齿》文中的主人公梁功辰的生活圈在一定程度上和作者郑渊洁有些相似的,他们都是畅销且长销作家,是出版社社长愿意亲自花时间去洽谈的炙热摇钱树,同样的才华横溢,立志做一名长销书作家而非畅销书。在文章一开始使用了一颗智齿的角度展开了故事,说实话在那一瞬间我是相信的,原来“天才之所以成为天才,是由于他们在拥有智齿的同时,还拥有连接智齿和大脑的黄金通道”,在一个近乎未来科技感的怂恿下,我抱着应该是敬畏智齿的心情阅读完了这个故事。

  也许是作者所要宣扬的价值观是我们所熟知的,所以在故事的中间段就已经猜到了结局,一个不依赖一直以来所信仰的,是一个人的认知的颠覆,关于这一点主角梁功辰的女儿梁静的每次感悟都高于在名利追逐中的成年人更清晰,不过有些道理在于领悟而非说破,当然关于一场关于智齿的疯狂追逐让原本有梦想有目标的人,一再迷失最终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人一生中有很多的无奈,无奈生活的艰难,于是我们开始学会抱怨,可在机遇来临的时候选择一个正确的努力方向也十分重要,坚持自己的爱好,也许我们就是那些不为人知的大多数,但我们还没放弃,这样就很好。

  还和家人在一起,没有为了心中难以填补的欲望走失了方向。

  《智齿》读后感(八):还是当年老郑

  实不相瞒在九十年代前期的确迷过老郑,那时应是他最好的年代,一个人写一本杂志。而当时的杂志上还有个宣传语,大约是说适合六到八十岁的读者,我那时真以为我会读到八十岁。

  后来,不知为什么就不再买他的杂志了。再后来在图书网站见到这本《智齿》在打折,并称说是郑的最好长篇小说(是说小说没有童话)。以为老郑改写小说,而那有如黑洞加黑客帝国那样的封面让我误以为是蔡骏那样悬疑小说。

  谁如一看之下竞也是童话,竟是几十年前杂志看到的文风一致的童话。老郑原来还是那个老郑。“反社会”的风格依旧,文中抖机灵的段子还在。只是时代变了,网络时代“反社会”的东西多了去,网络时代段子手并不缺。而他写的还是童话,而我已长大。

  老郑还是当年老郑,我已走远,虽然以后未必再迷他的书。不过他的好故事我会说给孩子们听。

  《智齿》读后感(九):请不要冷漠无视这个世界的惊奇

  我一共长了4颗智齿,记得好像是十八九岁的时候长了第一颗智齿,小脸肿的吓人,因为妈妈从没长过智齿,所以就认为我只不过是上火引发的牙疼导致脸肿。因为肿的时间过长,妈妈才带我到医院做了检查,才得知我长了智齿,多出来的牙尖扎到了肉,所以会疼。 那个时候我知道有智齿一说。再后来去外地上学,牙疼的整晚整晚的睡不着觉,去专门的牙科医院检查才知道自己的第四颗智齿在用力生长,挤压到了我正常的牙齿。医生建议我拔掉智齿,毕竟它们影响到了其他正常的“群体”。疼的没有犹豫,离开跟牙医约好了拔牙时间。 三颗智齿成功的从我的口腔消失。最终只剩下一颗智齿,我却开始犹豫了,真的要都拔掉吗?据说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长智齿的。冷静的思考了好多天后才决定留下最后一颗智齿。 所以当我看到名叫《智齿》的书时,莫名的亲切,更何况这本书还是郑渊洁写的。果断买了读完,越读越觉得奇怪,倒不是内容奇怪。是因为我一开始误认为这本书是郑渊洁新写的书,可是读着里面的内容又觉得不像当下的社会和生活,后来一查找才知道这本书不是新写的,只是重新出版了而已。 故事很有趣,围绕着伟大的作家开始。可能太迷东野圭吾了,竟然把他跟书里的人物联系到了一起。 很喜欢书里的那句,“无知者无畏,无畏才能创新”。 惊奇:让我多些惊讶,多些感慨,而不是担心别人觉得自己无知。正因为无知,我才如饥似渴地观察着这个世界上所有的陌生,而不是默然以对。

  《智齿》读后感(十):本世纪初的黑色幽默

  小时候错过郑渊洁,应该是一大遗憾。

  真本书跟the wrong mans概念太相似了,就是一个小点往后引发越来越不靠谱的荒诞故事。不过这本书的情节延展太开了,几乎每个人物能够延伸出去的支线都展开了。所以毫无留白,啰啰嗦嗦。

  前段时间还看了个日本小说,讲的是一个人的怒气值可以转化为金钱,这种小创意故事最可怕的就是篇幅撑长但自己圆不过来。郑渊洁的逻辑滑溜溜的顺畅,一看感觉数学特别好,逻辑很清晰。

  不过这真不是一口气能往下看的书,胜在稳当,没那么精彩。

  另外,这篇故事里夹了不少作者本人的情绪,其实看起来挺跳戏的。跟当时看老炮儿一个心情的跳戏,就是作者突然跳出来讲讲自己的价值观。尤其明显是女儿被冤枉是贼的情节,太跳了。

  作者一定很善良,对很多人物的塑造都笔下留情,不愧是写童话的,故事圆满成这样。

  看完全文,竟没有一个最嗨的情节,也是蛮可惜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智齿》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