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战排》经典影评10篇
《野战排》是一部由奥利佛·斯通执导,威廉·达福 / 查理·辛 / 汤姆·贝伦杰主演的一部动作 / 剧情 / 战争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野战排》影评(一):The reason of the beaten generation
德普叔饰演一名会说越南语的美国士兵,又温柔又有爱,最后重伤被战友留下。当死亡那么常见的时候,甚至可以为一己私欲杀死自己本该赖以生命的战友。而Chris最后那一枪仅仅是为了给Elias报仇吗?即使他离开了战场,战争会留在他心里一辈子。他们的确不知为何,为了谁的自由而战,战争本身就是丑恶的。在丑恶中,自己的丑恶似乎也被呼唤出来。有时候战争片看多了,烧杀抢掠似乎是惯常,而像Chris, Elias这样的,善良和人性是不是就视作是一类。最后Elias也落得被战友射杀,被敌军追杀,没有人为了他回去相救,被击倒再站起来,再被击倒。最后高挥双臂倒下。Chris说Barnes和Elias就像他的两位父亲,教给他人生、人性中的两面。原来阿汤哥的《生于七月四日》也是这位导演拍的,而更集中表现越战老兵回到自己的国家后价值观的崩塌。他们曾经相信的为正义与自由而战,不过是政治。不只是战死的士兵是牺牲,他们全都是牺牲,都是战争的牺牲。都是政治的牺牲,政治就像那个什么也不懂,不懂还害死战友的中尉。生在和平年代,和平国度,对战争已经不用直面,不受直接影响,但我仍祈祷,让这个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没有战火。
《野战排》影评(二):野战排
野战排最大的贡献就是直面清晰的展示了历史,冷战当前,里根政府大肆扩充军需鼓吹战争,消极情绪的充斥让整个美国对战争的恐惧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以越战为切入点却证明了一个战争造就疮痍的不变定律,又颇有些与时俱进的时代眼光,绵延十二年的越战已经可以算作现代化战争的开端,不仅体现在武器.运输工具和战术的更新换代,一些名词不经意的出现:俘虏人性化处置,战争法庭,战后创伤等等,无比真实,无比可怕,如果一战和二战是为了生存,那么此后的越战和任何一场战争就变成了赤裸裸的掠夺。
战争场面姑且不论,86年而已,资源有限至少诚意可嘉,柬埔寨实景拍摄,走不到头的雨林,数不尽的蛇虫鼠蚁,连水蛭都是真的,战争残酷,战争戏也没柔和到哪去,我真心佩服这群敢于面对恶劣环境的小伙子们!
charlie当时年方二十一,没被毒品弄残之前脸嫩的可以掐出水来, 没被香烟和酒精污染的嗓音好听到爆,听着野战排的旁白也是一种享受!意外发现了德普叔,当时的德普还是美少年,no胡渣,no皱纹,可惜戏份不多,寥寥几个镜头,中段就被流弹射杀,临死前还在叫着sheen的名字叫他不要离开他~我~又开始YY起来~~心疼啊心疼!!
总之,既佩服oliver 的勇气又欣赏他的才气,真正能够拍出震撼人心的电影的人一定是了解并尊重人性的人,战争电影更是如此,影片最后的那句:献给越战中阵亡的将士们。绝对字字斟酌发自内心,影片中出现的每一张脸,每一个镜头,都真切的证明了这一点。我想,这些血气方刚的男儿们确实是为世界和平做了贡献的!
《野战排》影评(三):电影慢谈之[0131] Platoon 野战排
2012-04-21
好莱坞的战争题材无疑非常多,但这部奥利佛•斯通 (Oliver Stone)的大作是我迄今看过最自我批判的战争电影。好莱坞依旧是是世界电影的领头羊,但是在电影技术和视听效果突飞猛进的这几年,却削弱了80/90年代的批判性与残酷性,不能不说是一种无趣的方向。
1986年拍的《Platoon 野战排》,在那个时代,初出茅庐的查理•辛(Charlie Sheen)还粉嫩得像个小男孩。他手上的AK47终于还是响了,在干掉Bob Barnes的那一刻,正义和复仇的荷尔蒙肯定是充斥全身的。而被干掉的Bob,在经历表面的强大和内心的煎熬以后,终于也得到了释放。Elias对着直升飞机的方向狂奔,背后被打成筛子的镜头是经典,也是某一版海报的主画面。Elias、追逐他的越南军人、坐在飞机上的美军,当时都没有选择,他们都只是尽义务或者本能地在求生。在庞大的战争背景下,个人的喜怒哀惧甚至生死都不值一提。
美国兵给人的印象一直都是少爷兵、装备精良、投降什么的毫无羞耻感。而越战和韩战是美国军人的伤痛所在,越南的雨林和越战本身都是泥潭,在陷身于漫无边际的泥潭的时候,人性开始丧失,可以用枪托轰开村民的头颅,可以拔下小女孩的裤子,可以把枪口对着自己的同袍。这些貌似只有日本人才会干的事情,居然在号称最尊重人性的美国大兵身上发生,可见这些暗无天日的泥潭把他们憋屈到了什么程度。所有人,都只是想着离开战争这个最大的泥潭。
《野战排》影评(四):当理想陷入现实的泥淖---Taylor的越战
机舱门缓缓开启的一瞬,不知道到达之前做过多少心里准备,眼前的现实还是让新兵Taylor不禁愕然。接下来的画面基本都是越南浓绿得化不开的丛林,没完没了的雨水,肆虐的蚊虫,当然还有最少不了的激战炮火...
但是
Taylor是如此的与众不同,他是自愿来到越南参战;
Taylor是如此的与众不同,在粗野的大兵中,他显然更加文质彬彬;
Taylor是如此的与众不同,在人性泯灭,滥杀无辜,兽性勃发的战场,他仍然能坚持心中的正义...
在老兵眼里,Taylor是青涩甚至是幼稚的,他为理想来到越南,所以他能够忍受热带雨林恶劣的自然环境、能够忍受清扫厕所等肮脏繁重的琐事,他不会在战场上装死自保、他不会耍滑自戕等着退役...
排里骁勇善战的两个老兵Elias和Barnes结怨很深,性情相同的人自然互相吸引,Taylor站在了Elias一边...
直升机上Taylor眼睁睁看着被Barnes射伤,蹒跚挣扎奔跑的Elias,在丛林边缘被大批北越军队追赶、射杀,最初的理想被残酷的现实抽打、扭曲、撕裂。
最后,经过一场午夜激战,劫后余生的Taylor在晨曦中毅然决然的射杀了Barnes。
被抬上医用直升机的Taylor,从空中默默的俯瞰着坑中七零八落躺卧着的具具尸体,为了正义为了自由而战的理想,还残存多少呢?
理想是粒人参果,掉到现实的土壤里便无影无踪;
理想是颗水晶球,摔到现实的洋灰地上就磕得坑坑洼洼;
理想是个贞洁的姑娘,落到现实的魔爪里准是清白不保...
Taylor的理想和Elias一起埋葬在越南泥泞的雨林里发霉溃烂,我们的理想又在哪里在劫难逃呢?
《野战排》影评(五):真实的战争片
《野战排》比较真实的反映越战。以美国兵的角度展示了与北越的外斗,和美军自己的内斗。
搜查并破坏村庄那场戏,反映了很多美军无人性。滥杀无辜,肆意杀戮,无恶不作,和侵华的日本鬼子一样。像主演说的,不是人类,是动物。
戏里的几句台词很好:一个是主演说的大学里学不到什么东西,于是自愿参加越战,锻炼一下自己,我想,主演是聪明的,这样一场战争的洗礼,比什么大学都要有用,受益匪浅!他还说,为什么只要穷人去打仗,有钱人却不参加战争,这个人物是有思想的,于是他一个有钱人也加入了越战。伊利亚看着星空,很有哲理的说,不管是好是坏,那些星星就在那里。65年,他刚到越南,以为自己都是对的,到68年,觉得自己是错的,欺负别人太久了,会被反抗的,美军最后会失败。还有反复提的我们的敌人就是我们自己。
看美军和越军相互厮杀,都很残忍,丝毫不是手撕鬼子的神剧,是实实在在的战争片节奏。奥利弗斯通是有越南生活和越战经历的,所以他能拍出这么真实的越战。一部中上水平的反战电影。
《野战排》影评(六):战争之殇
在反映战争的残酷以及反思战争对人性的摧残方面,有两部电影给予了我最深的震撼,它们是弗朗西斯•科波拉的《现代启示录》和奥利弗•斯通的《野战排》。
那些真正参加过战争的人,我们无法体会他们到底经历了些什么,也无法估量战争对他们的身心造成了怎样的伤害。那些在战场中的士兵们无一例外都是可怜的,他们都是渴望回家的孩子。
事实上,无论有多少人在战争之后进行反思或者悔过都没有用,一个无法逃避的现实就是,只要还有人类存活一天,战争就会继续下去。这是上帝对人类永恒的诅咒,也是人类与生俱来就带着的悲剧宿命。
《野战排》影评(七):弦乐的柔板
越战这个题材被拍滥了,全金属外壳、现代启示录、猎鹿人,甚至第一滴血2和阿甘正传也来凑了热闹,这些都是很难超越的经典,而且花开数朵各表一枝,野战排如果想要超越的话,光有一个好故事是不够的。
所以,奥利弗斯通找了一个帮手,他的名字叫塞缪尔巴伯,他的作品叫弦乐的柔板(Adagio For Strings)。
从一开始,乐队就在不停酝酿情绪,重复着一个旋律,不断加大力度,深入感情,大提琴深沉的音色像是在忏悔自己的过去的错误,小提琴的纤美的音色像是在自顾自语的梦呓,当乐队全力以赴达到高潮的时候,ellis在奔跑,冲向自由,跪在地上,伸出双手。
随后是沉默。
像是无法承受回忆的重负。
真空给了回忆者短暂的安眠。
但那段旋律再度出现。
再度忏悔自己深沉的罪。
《野战排》影评(八):野战排
《野战排》是美国著名导演奥利弗·斯通的成名之作。影片在1987年第59届奥斯卡金像奖的角逐中获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剪辑、最佳音响等四项大奖。此外《野战排》一片还得到了好莱坞外国新闻记者协会的最佳影片、导演和男演员3项金球奖。
越南战争结束后不久,斯通为筹集资金拍摄《野战排》四方奔走,太多的制片厂以“太残酷”或“太压抑”为由拒绝投资。几年以后,影片虽然在英国赫姆达利制片公司的资助下拍摄完成,好莱坞仍没有把它放在眼里,连发行它的奥利安公司也对其卖座毫无把握:它太像一部纪录片,并且没有一个大明星参加演出。一开始,《野战排》只在6家电影院上映,出乎意料的是影片首映后引起了强烈反响,观众纷纷议论,各报的介绍也称得上是连篇累牍。一个半月后,影院增加到600家,并且场场爆满,而票房收入也在3个月达到了1亿美元。取得如此的收益和反响,是制片公司和导演本人都没有想到的。斯通数年辛苦换来一句话:《野战排》是迄今为止最优秀的越南战争片。
视角与主题
《野战排》讲述的是一名天真的新兵被编入一个步兵分队,在与其他战士一起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他很快就明白了一个残酷的现实:战斗的唯一理由其实是想方设法让自己可以活下去。影片是根据奥利弗·斯通自己的亲身经历创作,没有进行任何说教,也没有求助于流行的电影特技,只是让影片真实再现了战时的情景。影片以第一人称展开故事,大量的电影语言交给了画面:直升机降落时,气流吹开地上的塑料布,露出了下面摆放着的美国大兵的尸体;炸弹从天而降,正在谈笑的人突然失去了一只胳膊,笑容还凝结在脸上……令人毛骨悚然的真实感成就了这部影片。许多观众尤其是参加过越战的老兵认为,影片真实地反映了越南战争的实际情况。
影片不像《现代启示录》那样着力渲染战争的破坏性,也不像《第一滴血》那样着力刻画超人般的英雄,而是具有强烈的反省意识。战争使人丧失了理智,最恐怖的不是美国人与越南人之间的杀戮,而是战友之间的自相残杀。关于越战,影片的结论是美国人自己打败了自己,或者说是美国文化自身的矛盾导致了这场战争的失败。
2006年的戛纳电影节重温了《野战排》,斯通不禁感慨万千:虽然伊拉克战争仍在继续,这部曾经赢得了包括最佳影片奖和导演奖在内4项奥斯卡大奖的影片却被很多人淡忘了。在接受美联社采访时斯通表示:“这真是令人羞愧,因为你拍了这些影片,你就会希望人们能够更充分地意识到战争是什么。这部影片做到了这一点,当时让全世界为之震憾,这部片子改变了我们这些人的职业生涯。可是,20年后,准确地说,其实只过了10年,15年,人们对战争的看法又开始发生转化,人们忘记了战争的种种灾难,他们又站在军国主义的立场上看问题……直到伊拉克战争爆发。”
演员
主演查理·辛凭借《野战排》一鸣惊人,只可惜星运不佳,出名不久就因涉嫌嫖妓而传出绯闻,之后在好莱坞与好人角色绝缘,只能拍诸如《反斗神鹰》和《无敌波霸》这样的搞笑片,虽然卖座却被禁锢于喜剧路线。直到近年他才凭借电视剧《政界小人物》再次得到主流认可。
该片另一主演威廉·达福几乎就没有当过一线明星,却被称为“千面人”。他所参与的影片有《生于七月四日》、《基督最后的诱惑》、《妖夜荒踪》、《我心狂野》、《身体的证明》、《英国病人》、《生死时速2》等,被称为“意料之中出演最意料不到角色的演员”。也许正是由于他始终徘徊于主流与边缘之间,才演绎了如此众多而又性格迥异的角色。
“越战三部曲”
《野战排》是奥利弗·斯通的“越战三部曲”的第一部,也是最成功的一部。另外两部是《生于七月四日》和《天与地》。1989年斯通凭借《生于七月四日》第二次成为奥斯卡最佳导演,并为主演汤姆·克鲁斯争到了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虽然最后不敌《我的左脚》中的丹尼尔·戴·刘易斯,却使克鲁斯成功摆脱了奶油小生的花瓶地位。1992年的《天与地》由喜多郎配乐,影片的音乐自是十分出色。
为了真实再现越战时的情景,奥利弗·斯通对演员的要求简直说得上是苛刻,让他们在菲律宾丛林里过了两个星期严格的军营生活。一名退伍军人带着他们挖战壕,用绳子攀上悬崖峭壁,在只能容下两个人的掩体里睡觉,晚上两小时换一次岗……经过切身体验,演员的表演自是十分生动,观众也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几乎可以感觉得到东南亚丛林地带令人难以忍受的闷热、泥泞、蚊虫、老鼠、毒蛇,体会到士兵的恐惧与战争的歇斯底里。
《野战排》影评(九):真实的战争
这是与第一滴血完全不同的视角,片中美国军人的暴行令人印象深刻,让我理解了第一滴血中的越南人为何如此残暴;但站在美国人角度,却也不乏值得自豪的闪光点,所以好的电影要有多一点矛盾,矛盾产生真实感。
该片很大程度上还原了战争中的非人性:扫荡窝藏游击队的村落、屠杀无辜、强j幼女、三光政策,但老兵们说,这就是越战,这就是在越南的生存之道,让暴行变得“reasonable”,让我们产生一种理解——这些是“战争行为”,甚至是战术需要。
回想历史,二战中日军的暴行。。。不用说了;苏联红军在波兰、在柏林的那些烂事;甚至我国对越自卫反击时使用的三光政策,也许这些都是“reasonable”的,或者也许军队中还有着相当一部分有良知的人,他们并不愿这么做。没办法,这就是战争,很难说正义或非正义。
第二点感想,片子非常真实地反映了美军的弱点。有人的地方就有政治(it's politic),不同的观念的人一起,会产生严重的内耗。美军装备牛,上天入地,但是那个中尉在用人上,完全没有注意到小群体之间的矛盾,大大削弱了美军战斗力。
再有,跟越军的反侵略作战相比,美军的厌战情绪明显,大多数人不是想着怎么去取得胜利,而是把生存和回家当做至高目标,这样的美军能有战斗力?只能做片子拍的太真实了,喜欢这种尊重人性的剧本。
TW,我是以前没看过这部片子,眼看着蜘蛛侠里的大反派Willem Dafoe演个大好人,还真不太习惯。另外Johnny Depp那时候还是个跑龙套的,哈哈
《野战排》影评(十):be tough to the world,or you'll be killed
what happened today is just the beginning,we gonna lose this war,
we have kicked other people's ass for so long,i figure out it 's time for us to be kicked.这是奕礼对当天彭杀害越南无辜老百姓后的一番话,一个越战老兵对战事的分析,队伍中间有不和谐的因素,且他无法掌控的时候。也反映导演能正视越战对美国人,对越南人民带来的苦难。本片结尾部分对战斗的对象不是敌人,而是自己,是自己的内心,这点刻画的不是太明显。整片充斥着丛林中的作战场面,tough and strug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