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好家伙》经典影评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好家伙》经典影评集

2018-01-09 20:5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好家伙》经典影评集

  《好家伙》是一部由马丁·斯科塞斯执导,罗伯特·德尼罗 / 雷·利奥塔 / 乔·佩西主演的一部剧情 / 喜剧 / 传记 / 犯罪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好家伙》影评(一):要想富,先修路

  片子还有另外一个中文翻译,盗亦有道,很贴切生动。

  “盗亦有道”的典故事出自《庄子》,跖的徒弟问,怎么可以做好一个贼呢?

  跖说,要具备五点方能成为大盗。偷窃之前,判断情况决定是否可以下手,为智;能猜出房屋财物的所在,为圣;行动之时,一马当先,身先士卒,为勇;盗完之后,最后一个离开,为义;把所盗财物公平分给手下,为仁。

  偷件东西容易么?显然不,做黑社会更难。首先你得选择一个组织去加入,要遵守帮规,不能出卖兄弟领导,及时地交纳保护费,杀人时要心狠手辣,对待家人要和风化雨……搞不定任何一条,都可能让你身败名裂。因此说,黑社会是一个压力极大的行业,没有点坚强的小宇宙,做着做着自己人格先分裂了。

  便想起电视剧《黑社会》里的那位老大,因不堪人到中年的种种压力,崩溃到去见心理医生。大约只有在看病的那会儿,他才求得一丝心安。让他回到自己真实内心世界,而不为帮内和家中的事情困扰。

  在犯罪之路上,黑社会亦会努力规避法律,在社会角色中,他们努力将自己洗白。

  有钱,当然还需要地位,他们会衣着光鲜地出现在高级餐厅,亦会参加高雅音乐的演奏会,拿品位来装点,至少让他们能够抬起头来走路。其实,更多伴随他们的,还有某种下意识自卑感。这点使得他们异常敏感,假如有人稍微触动了他们的自尊,这些人都会大发雷霆,甚至赏给你一粒子弹。

  黑社会也讲究温情脉脉的一面,除了犯罪的能力,他们跟正常人类没啥区别,有各种各样情感诉求。但在光天化日之下,这种种诉求难能实现而已。比之一般人,他们有更多无法言说的痛苦

  阳光之下无新事,一遍又一遍重复的,还是那些事儿

  《好家伙》影评(二):同样琐碎而杂乱的黑帮日常

  如果说弗朗西斯科波拉是美国黑帮题材的曹雪芹,那么马丁斯科塞斯就是美国黑帮题材的施耐庵。《教父》是绚丽沉郁的黑帮史诗,《好家伙》则是将镜头聚焦于下层街头帮派分子。虽然两者视角和格局千差万别,但这并不影响他们都被称为不可多得的佳片。他们结合在一起,就为我们完美还原了那个如烟花转瞬即逝却由无比炫丽的年代

  在叙事层面,两部电影还颇有些近似之处。

  《教父》开头,棺材老板说了一句话:I belive in America(我非常信仰美国的那一套)。

  但是在女儿受欺负的时候,他并没有诉诸美国的法律,却跑来找黑手党教父求助。这就说明了一点,《教父》的整个故事,就是对“I belive in American”这句话的解构。

  更确切地讲,是在否定“通过体面劳动、努力挣钱来成就美国梦”的那一套。真正行于世间之法,反倒是黑手党的地下规则华丽光鲜如好莱坞,鸡零狗碎如市井生活,都被黑帮的地下规则所渗透,教父总能给出别人“无法拒绝的条件”。

  而在《好家伙》里,亨利第一次作为被告人出庭之后,吉米对他说了一句话:你今天很棒,你已经学习了一个。这就是:在任何时候,都不得出卖朋友

  《好家伙》的整个故事,也是在对这条地下规则进行解构。

  吉米和保利为求自保,无法对亨利提供援助。亨利则是通过做污点证人、通过出卖朋友来保全自身。“不得出卖朋友”,是成为一名“帮派分子”的前提,至于之后怎么做,没有人能够给出答案。甚至这个前提本身,到了最后也被违背了。

  因此,这句话之于《好家伙》,正如”我相信美国“之于《教父》,是需要留心的关隘处。

  作为马丁·斯科赛斯的代表作,这部上映于1990年的作品将导演的风格体现得淋漓尽致:根据真实故事改编,扑面而来现实主义气息同时又将好莱坞经典叙事玩儿得出神入化

  马丁他们那波人,也就是1970年代的电影小子们(最杰出的是科波拉、乔治卢卡斯、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和马丁·斯科赛斯),有着一个大体上近似的起点:大制品厂时代行将结束,好莱坞对市场的嗅觉失灵,电影小子们接受了学院教育,之后被欧洲的“作者论”搞的五迷三道。

  他们在从欧洲电影大师作品中汲取营养的同时,也对好莱坞树立的经典叙事传统进行反叛。具体到马丁的作品,就是意呆利新现实主义和好莱坞经典叙事合流,从而诞生了别具风格的“街头电影”。

  所谓街头电影,顾名思义,这些电影的发生场景常常是在街头,故事主角多是社会边缘人物,影像风格带有凌厉的现实感,常常具有显著地社会批判意义。多年之后,科波拉成为一方教主,斯皮尔伯格有了自己的印第安纳琼斯系列,乔治卢卡斯建起了自己的星球帝国,而马丁则被人誉为“社会学家”。

  这部出现words吉尼斯世界纪录中出现F words次数最多的电影:《好家伙》,则正是一部这样的作品。

  影片开头采用了预叙手法,紧接着汽车飞驰的声音与如车般飞驰的演职员表,亨利、吉米、汤米三人开车赶路于深夜郊外。他们要把一具尸体处理掉。这是一个经典的黑色电影(Film noir)场景。

  随后汽车后备箱里有响动,三人靠路下车,发现后备箱里的人还没死透。

  接下来是三个人不同反应:亨利在放风。询问怎么样了。汤米非常暴躁地拔出一把刀,在那人身上一顿狂扎。在影片中汤米也是一个手段残忍、充满戾气的暴躁小个子。吉米一声不吭,对着那人连补几枪。在故事中,他也一向有“绅士吉米”的美誉。

  这个简要的预叙段落,迅速交待了人物关系、三位主角的不同性格,同时也将主人公们的命运捅破一角,为接下来的故事发展蒙上一层宿命色彩。其言简意赅之处,堪比《教父》开头的那个婚礼现场。

  有必要插个简单的术语解释。所谓预叙,就是预先讲一段故事里的重要情节(区别于倒叙),比如《伊利亚特》开头先歌唱阿基里斯的愤怒,讲讲事端是怎么被挑起来的,然后再去具体说明原委。在电影领域,这种手法有时候也叫闪前。

  预叙手法常见于黑色电影之中,比如比利·怀尔德的《双重赔偿》,一开始就是一个受伤的人在打电话,接下来上演的整个故事,就是主人公对另一个人讲述自己的犯罪故事。

  承接开头的预叙段落,影片以亨利的视角,同时配以画外音叙述(也是黑色电影的惯常手法)带领观众进入了纽约东布鲁克林的意大利裔社区。

  亨利原本是爱尔兰人,有一个生活并不如意的爱尔兰父亲。亨利从小就想成为帮派分子,很渴望那种“自己是其中一分子”的感觉,一次打零工遭遇让他接触到这个圈子。帮派分子们的耀武扬威,令亨利非常羡慕;而父亲无能改变生活却只会重责孩子的怯懦,更是增强了亨利对平常生活的厌恶。

  这部电影非常吸引人的一点就是,它对情节的处理非常可信,而人物的命运则近于无可更改。亨利并非一开始就注定成为帮派分子,是庸常生活的枯燥让他不甘于此,是家庭生活的疏离让他在帮派中更有归属感,是保利、杜迪们让他见识了真正的力量……正是是所有这些遭遇,一步步让他最终变成了帮派分子。

  与帮派的接近,同时也意味着与家庭的疏远,并最终让亨利以一个混混的态度看待父亲的殴打。

  与此同时,帮派分子则为其提供庇护,教给其人生经验,以及改变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由亨利的视角,马丁在展开地下规则的同时,也不忘对台面上的规则进行奚落。这种奚落又常常为黑帮分子们的魅力背书。比如偷窃贼吉米,善于打通各处要害关节,因此在行盗窃、抢劫之事时无须动粗。吉米甚至还为此被人们称为“绅士吉米”。

  盗窃、抢劫变成一场黑白道的共谋,所有人都是利益均沾者。通过这种处理,犯罪变得生活化,以至于妻子们感觉自己的丈夫与常人并无不同,只不过他们的职业碰巧是诈骗盗窃罢了。

  犯罪成为日常,或者说,个体生活本身变成了犯罪的一部分。他们不与外界联系,只是内部互相串门,这就更加强化了一种诡异的“正常感”,以至于如果有人提到法律的惩戒,反倒听起来不可思议

  用亨利的话说:那些进了牢房的人,都是因为受不了妻子的唠叨、主动投进牢房的。或者进一步讲,那些黑人都是在回来的车上嗑药、自己睡死在车上,从而把事情搞砸的。亨利认为自己从不搞砸,所以没理由进牢房。

  藉此,地下的规则再次被强化。

  地下规则代替了地上的规则,动物规则代替了人类规则,最终使伙伴们过上人上人的生活——当他们需要什么的时候,并不用去挣,拿就可以了。

  而所有这些规则都基于一个基本规则,那就是:任何时候都不得出卖伙伴。

  出卖伙伴意味着脱离集体,意味着背弃原来的生活,意味着将被集体追杀。这个集体不仅包括伙伴之间,更包括每个人的家庭。因此每个帮派分子还需要注意维系家庭关系——无论他们内心是否信奉这一套。

  马丁非常冷峻地注视这种悖谬之处,所谓家庭伦理,不过是隔一段时间对妻子说一遍“我爱你”。而在汤米杀死那名黑手党人之前,这套颇具实用主义色彩的规矩令伙伴们走向了巅峰。当他们从巅峰跌落的时候,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正是黑手党社团自身出卖了“不得出卖朋友”这一信条:

  汤米接到黑手党的入会邀请,吉米与亨利都为此兴奋不已。事实却是黑手党借入会的名义骗汤米参加仪式,最终将其杀死。

  其象征意味就是:既然帮派可以无条件欺骗并处死成员,成员“不得出卖伙伴”的信条也就成为了一纸具文。

  无论对地上之法,抑或是地下规则,这都不啻是一莫大的讽刺。

  马丁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中汲取营养,影像看起来就像是直接从生活中截取的一部分。没有明星光环,没有舞台化的表演抒情,即使原本应该风格化极为强烈的画外音与主观视角,也变成了让观众进一步走进人物生活场景的有效手段。

  影片中频频出现的跟拍长镜头,特别是三十分钟左右那个涉及上百人调度的无比宏伟与炫技的长镜头,强化了偷窥意味,又像是将帮派分子生活的横切面,置于实验室的显微镜下。

  但是这并不代表对好莱坞经典叙事的放弃。那些“冲突——解决”的经典模式被隐藏的更深,深到让人感觉眼前的画面只是帮派分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比如汤米讲述自己被警察殴打(就是“你认为我很可笑吗“那段)的那个段落,看似即兴发挥,却极具戏剧张力,并且将汤米身上的暴戾、自卑、戏剧化性格展现的淋漓尽致。

  同时,这也构成了故事发展的一个“小冲突”。随后汤米与黑手党徒发生冲突。与男服务生发生冲突。一步步见证着人物的疯狂,同时也营造出愈来愈紧迫的高潮段落。于是,当黑手党决定处理汤米时,固然因为他犯了规矩,实在也是因为社团愈来愈难容这个危险分子,故而冲突需要得到一个彻底的解决。

  吉米在机场大抢劫后,最初担心同伙露财暴露自己,后来索性一个个除掉他们,其在叙事层面的意义亦可作如是观。

  如果从亨利的视角看整个故事,便会发现吉米的成长之路正是一个”确立规矩——打破规矩——再确立——再打破“的过程。最初是冲破父亲的规矩,接受帮派分子的游戏规则;第一次法庭受审,是确立了”不得出卖朋友“这一规则,最后一次作为污点证人出庭,则是要指认自己的伙伴、破坏这一规则。

  保利跟他确定了”不得卖白粉“的规则,后来为了挣更多钱亨利选择了偷着卖,即是破坏这一规则。其间也是伴随着”小冲突——解决——大一点的冲突——再解决——更大冲突“的经典剧情设置方式

  最后,个人觉得比较耐人寻味的一点是:作为帮派分子的核心成员,吉米杀过人,汤米杀过人,亨利却从未杀过人!甚至”亨利没杀过人“还作为一个推进剧情的桥段——当吉米要求亨利替他除掉一个人时,亨利以”吉米从未让我帮他杀人,这次却一反平常“为判断依据,得出吉米在搞鬼、要害他的结论

  本片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亨利真的没杀过人吗?

  影片"以亨利的主观视角展开叙述”的这一设置,令这一问题显得更加意味深长

  《好家伙》影评(三):或者,我们应该从好莱坞的电影中学到点什么。

  马丁斯科西斯的《好家伙》,又叫做《盗亦有道》,也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由罗伯特德尼罗,乔佩西主演的,联邦调查局把污点证人秘密送到了加拿大某地,并从此更名改姓后开始了新的生活。

  好莱坞“污点证人”的影片很多,例如《美国黑帮》,两大影帝丹泽尔华盛顿和罗素克劳出演的,根据真人真事改编。影片讲的就是一个毒枭,因黑社会,毒品交易被判处70年监禁,后来因为指证当时腐败的纽约警局,当时的70名警官中有52名被指控或投进监狱,因此他的刑期被缩减到了五年。《逍遥法外》,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从一个流浪汉化身为民航飞行员、医生、律师、大学教授和骗取数百万美元的传奇经历,最终却变成一部反转剧。

  从两部影片可以看出美国的证人保护制度堪称典范。所谓“证人保护计划”,是美国联邦及各州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制定的一系列关于证人保护的立法。一位美国法官曾深有感触地告诉笔者:“没有它,很多证人在审判结束后将会永远消失,大量证人要么不会出庭,要么被杀害!”

  证人出庭作证是有成本和风险的,小到打车费、误工费、食宿费的损失,大到自己乃至家人的生命受到威胁。

  那么怎么样才能使证人大胆出庭,开口讲话?光靠法律强制和思想工作是远远不够的,好莱坞大片《蒸发密令》中施瓦辛格饰演的联邦证人保护组织成员竭尽全力帮助证人隐藏真实身份,甚至不惜使其“人间蒸发”,隐姓埋名开始新的生活。此片虽然是虚构的,但其反映的制度确实是联邦证人保护计划中最具特色的措施。

  “你为国家冒着危险,国家应该保护你!”

  不再累赘N多符合国情的例子,死亡可以带走许多秘密,留下了一个又一个无法解开的疑团。人生悲剧是因为贪婪的自身造成,自食恶果并无什么说法,可是就这么“轻轻的我走了,不带走一片云彩”,给国家留下多大的损失,又保护了多少硕鼠,又隐埋了多少危机……

  或者,我们应该从好莱坞的电影中学到点什么。

  《好家伙》影评(四):另一个社会

  一部绝世经典,一部继"教父"之后,终于又能够迈入美国黑道经典电影的殿堂中的大作,终于在上个世纪90年代横空出世.

  这部纪传体式的电影,以亨利为主线,从50年代开始到90年代结束,横跨整个美国最为动荡的那段岁月,你仿佛就象走在博物馆里,看着那个时代,另一个社会的生存方式.

  我们在看一些类似吸血鬼之类的片子时,总是对里面那些狰狞的吸血鬼或者其他怪物的生存地方充满了畏惧感,殊不知,那些不仅仅是只有在科幻领域存在的想象物,他们的确存在于我们这个世界,我们这个平时走在阳光中的世界,只不过他们以另一种不为我们所知的状态生活着,有着他们那个世界的生存方式和行为准则,而更与吸血鬼那样的幻想怪物不同的是,他们也是我们的同类.

  quot;好家伙"就为我们展示了那样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你可以为所欲为,你可以在缺钱的时候就拿出刀子或枪去抢,你可以看谁不顺眼就把那个小子痛扁一顿甚至是随手就杀掉,你可以停车不怕罚单,你可以做什么事情都不用排队,总之你可以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情,逍遥自在到仿佛这个世界你是主人一样.在这个世界里,你可以不用尊重辈分,只要他不够实力,你就可以在别人不知道的情况的下把他杀死并埋掉,他们尊重的只有实力.在这个世界里,帮派的成员仿佛一家人一样,不,比亲人还要亲,可是当你不得势的时候,记住,没有一个人可以相信,甚至第一个对你拔出刀子的就是他们.你为之干一辈子的人给你的最后一笔养家钱,连买棺材的钱都不够,可这在我看来甚至已经是仁慈的了.就是这么个世界,与我们的世界并行,与我们同存于这个星球的世界,导演马丁,西可塞斯用一种诙谐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这一切,向我们展示了同一片天空下,我们正常学习工作的生活外还有这样一个的社会,他们平时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可如果他们的利益与你发生交集,或者你有意去接近他们,他们就会出现在你的面前.

  整个片子拍的可谓酣畅淋漓,没有半分多余或者不足,里面的台词动作情节的设置都有其用意,却又好象都没有意义,只是让观众看到这个社会的真实一面,而且有几个地方很令我感兴趣,第一个是汤米的被杀,我以为亨利和吉母会为他报仇,可他们除了悲伤只有忍气吞声,甚至连报仇的一丝念头都没有,这让从小看香港黑社会片子长大的我感觉很意外,习惯了香港黑道片中的义气,却忘却了这个世界是一个现实的世界,不能说一定没有义气,但更多的恐怕还是象好家伙影片所展现的一面更为接近事实,也许美国的黑道和香港的黑道还是有所区别的?呵呵.

  另一个我感兴趣的地方就是,这个影片验证了中国的一句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没错,亨利从小就是期盼自己是一个黑道分子, 他应该是个彻头彻尾的适合生存在另一个社会中的人,我要说的不是他,而是他的妻子,嘉利有着良好的出身,富裕的家庭,住在富人区,她就象我们一样,生活在阳光下,本应该有着和我们一样的平凡生活,正常的生活,却由于认识了亨利而人生轨迹发生了改变,并且当初她不是没有机会远离这一切的,当亨利暴打了她对面的邻居后,并且把枪交给了她,她可以象别的女孩一样,完结这段感情,可她却没有,而是与亨利结婚了,在这个时候,两个人之间的彼此影响将绝对日后的生活方式,但很显然,我们预期中的好影响坏没有发生,而是反过来,当一个曾经与我们一样的女孩慢慢变化,逐渐成了一个共犯之事,我们就象是在看着一件本来非常好看的东西慢慢被恶劣的外界所腐蚀,所摧残,直至最后的破碎,在看到她慌乱的拿起毒品并且把它们倒入马桶,并且把手枪放进自己的内裤中时,我突然有种很心疼的感觉,如果没有认识亨利,也许她享受不到那些特殊的待遇,那些不用排队,不用早来却能享受到最好的座位,那些美丽的首饰,那些平凡人很难想象的奢华生活,但至少她能够过一个正常人都能过的上的平凡生活,可这一切却都不可能了,成为了一种很奢侈的梦想,当然,如果她此时还有这种梦想的话.

  所以说这个社会在我们平常人看来可能很酷,可能有很多诱惑,但不要忘了,在我们这个星球上,无论你做什么,都要无时无刻遵守这样一条定律:那就是你所得到的和你所要付出的永远都成正比.而这条定律幸运也不幸的同时适用于我们这个平凡人的社会以及另一个不平凡的社会.

  文 6/01/2008 8:25:42 p.m.

  《好家伙》影评(五):平淡但是却又是激昂

  同所有黑帮电影一样,陷在里面的人都直接面对生死问题,在这种紧张中又靠疯狂来宣泄,即使在厮杀中苟活,内心也一步步走向黑暗。最终没法相信任何人。这也就可以理解老毛这批人为啥这么癫狂了。黑帮的紧张来源于生死,关系自我存亡。“虽然我对他很生气,但是他对我还是有吸引力,我没法想象离开他,谁说一定要她赢我赢…” 完全没想到会是跟《美国往事》完全不同的逗比黑帮片,而且全程高能,毫无尿点,2个半小时轻松愉悦,尼玛也太好看了! 平铺直叙纪录片似的黑帮片,描述了一个小混混的堕落史,不过结局还算光明。一个从后门进入厨房再进到大厅的不动声色的长镜头,就注定了一部经典的诞生。

  《好家伙》影评(六):Goodfellas(好家伙)

  唉,怎么说呢,Martin Scorsese不能算是我喜欢的导演,对于黑帮对于兄弟情谊,也许是从小受港台黑帮片的影响太深,总觉得那才是最nice的,当然Martin的影片探讨更多命运,英雄也多是悲剧命运,但动辄两个多小时的影片实在感觉有点拖沓,描写一个人的一生绝不是两个多小时的电影可以表现的,即使只是一个小混混,总觉得他们的生活应该更多、更多。

  而就像他片中的主人公一样,Martin的命运也悲剧的可以,一直都没有得到奥斯卡的青睐,直到那部无间行者,唉,竟然是这样一部翻拍影片成就了Martin,可在我们看来,这实在是有够滑稽,可以说如果不是因为无间道,我根本不会认为这部影片有多大的魅力可言,而无间道的成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nice。

  在豆瓣上这片子多数人都给了4星、5星,这是一部不错的片子,但我还是只能给3星。

  《好家伙》影评(七):盗亦有道

  电影叫好家伙,它也有另一个译名叫盗亦有道,我还是觉得盗亦有道更能突出导演要说的话。

  henry从小的梦想就是参加帮派,向往那种自由,不受拘束的生活。当然,他的梦想在他十几岁时就实现了。他帮着帮派偷盗,抢劫,第一次被抓到警察局,没有吐露任何人的信息,帮派的人出来告诉他,为他骄傲,为他自豪,似乎也得到了更多的信任,似乎之间是有兄弟情的,盗亦有道,这也似乎是全片的拐点。

  汤米为了一句话杀人,杀人对于他而言,只是日常的一件小事;吉米把帮自己抢劫惊天劫案的兄弟都杀死,只是为了自己独吞钱财,没有任何道义;henry住在监狱后,paulie不管他的家人,让他自生自灭,henry只能贩毒维持生计,出狱后,paulie却出面不让henry贩毒,只是怕连累他。片中的所有角色看不到任何一点人性,全然只为了自己。

  教父和好家伙都是描述黑帮的故事,但是完全不一样,教父是一派绅士作风,站在背后运筹帷幄,好家伙是没有一点人性的黑帮,人与人之间没有一丝信任可言,只是为了利益互相拼凑在一起。henry的开始是为了自由,为了过上纸醉金迷,为了不受拘束的生活进入帮派,最后他是为了不被这些利用他的人杀死,而转向了污点证人,但是他还是喜欢帮派生活,朝九晚五并不能让他纸醉金迷,但是真正的帮派又何谈自由呢,连性命都无法保障。

  《好家伙》影评(八):黑帮从业指南

  作为大师级的导演,马丁·斯科西斯钟爱另辟蹊径,游走于艺术与商业之间,且游刃有余,对于不落窠臼的马丁·斯科西斯,黑帮题材是他的最爱,但是有经典如教科书的《教父》系列珠玉在前,史诗性的作品已然没有过多存在的空间,于是《好家伙》便切换了视角应运而生~

  《好家伙》和《教父》系列是硬币的两面,都是时间序列的叙事架构,讲述了意大利裔的美人,在美国黑帮创业兴盛、发展、衰落的历史轨迹与心路历程,不同的是,《教父》系列采取的视阈是黑帮金字塔的顶端,刻画的是黑帮老大和黑帮家族,而《好家伙》则将镜头对准了一个黑帮马仔~

  从叙事来讲,《好家伙》其实泛善可陈,毫无惊喜,编年的发展脉络,在后半段的描绘中加速了叙事节奏,由于马丁·斯科西斯对节奏的高超把控,使得受众很容易厌倦和乏味的故事,在高速运转中一笔带过,但带来的问题是,电影的故事过于细节与碎片化,流水账的记事性叙事过多,而对一个一个犯罪的深挖有限~

  镜头语言是本片的亮点,在叙事上很难开拓的马丁·斯科西斯,在镜头语言上下足了功夫,影片中多次出现长镜头,用来叙事和交代背景,其调度的手腕可以匹敌昆汀,更别说《好家伙》要早于《低俗小说》几年,所以马丁·斯科西斯虽然拍的片子虽然题材常常陈旧,但是他的意识始终是超前的~

  电影是马丁·斯科塞斯和罗伯特·德尼罗再一次合作,然而对于两个年事已高的大叔,电影依然充满质感,但还是欠缺了《出租车司机》时代的风华与尖锐,影片基于尼古拉斯·皮莱基的小说,对于一部黑帮作品,对社会的批判一笔带过,荒诞有余,却有失深刻~

  《好家伙》影评(九):恶世界·恶之花

  纯属巧合,在今年SIFF连续看了《青春残酷物语》、《Goodfellas》和《美国往事》之后,我发现自己不小心掉进入了一个“恶世界” ,有机会从一个极少数派的角度去重新观看这个世界,发现其动人之处强烈到直渗血骨。

  提笔前,脑路最快速地自动检索到同样以黑帮为题材、同样改编自小说的经典电影《教父》系列,这么比的话,没什么好比的,《Goodfellas》显然没那么史诗巨作,但它更侧重个人的视角,完全以恶的准则将人带入,也因此《Goodfellas》更能让我完全沉浸在黑手党的世界。

  这也引出了第一个问题:关于电影的立意。

  也许这应该是每一位导演在筹备每一部电影之前就要思考好的问题,拍它的用意是什么?尤其是这样一个以恶为美的世界,它究竟要将我们这群观众带到哪里去?在这部片子里,马丁爷爷选择了从一开始就让观众带上evil eyes,展开一场三好公民们永远也不可能体验得到的犯罪之旅,同时,马丁爷爷在这146分钟里已悄悄地撒下恶之花的种子。

  在Henry的世界里,从小就认定成为黑帮好家伙就等于什么都可以拥有,霸王餐、不受欺负、有比同龄人更多的钱,以及威风凛凛的感觉,童年的他早已形成追求恶的世界观。

  意大利黑手党的家庭伦理观在Henry长大后逐步深刻显现,紧密的人际关系,互相扶持的家族氛围,称兄道弟的好家伙们,这些短暂闪现的美好恰似恶世界里长出的恶之花,多少为这个黑暗的角落带来了芬芳。

  但好景不长,这里大多数的人始终遵守不了公正、道义,只讲利益,时刻充斥着为了私利而背叛的关系,你没有任何稳定的信念,你也无人可依赖,你只能因生存和欲望而和他人结合,当他人不需要你的时候,你自然面临被抛弃、被消灭,它就像原始森林一样的兽类动物世界。

  和这生猛的原始世界一样,看似闲散的叙事结构,但马丁爷爷对《Goodfellas》的剪辑将节奏控制得异常紧凑和爆裂,带给观众一波又一波的视听爽劲儿,甚至有好几处都感到心脏在加速度。里面所展现的马氏暴力美学和昆丁的、吴宇森的亦大有不同,《Goodfellas》里好几处都将暴力隐藏在玩笑当中,当你以为是just kidding的时候,那家伙真的开枪杀人了,顿时将暴力的荒谬性和任性感展露无遗,每个在恶世界里的人,无论你是酒保还是好家伙,统统处于危险边缘,无一幸免。

  只能说马丁爷爷不愧为“电影社会学家”,看完《Goodfellas》的瞬间,我是无法端平三观的,甚至有些价值观的新困惑出现,因为这种恶世界,太正常的人甚至连想象都不敢,更何况以之为价值取向。也许,波德莱尔的《恶之花》能为这个恶世界做最后的自我陈词:

  罪孽、吝啬、谬误及愚蠢,

  纷纷占据我们的灵魂,折磨我们的肉体。

  … …

  每天,我们都逐步向地狱堕落,

  穿过臭不可闻的黑暗也毫不心惊胆战。

  … …

  倘若凶杀、放火、投毒、强奸,

  还没有用它们那可笑的素描,

  点缀我们可怜的命运这平庸的画稿,

  唉!那只是因为我们的灵魂不够胆大。

  ———— 选自波德莱尔《恶之花》·致读者

  《好家伙》影评(十):并不天长地久

  中文名看着有点奇怪,按剧中的意思,应该是好朋友、兄弟的意思。

  对于这部片子我其实算无感的,就是那种主角死了都没感觉的程度,完全没有情感上的共鸣。算三个主角吧。作为影片线索贯穿的人A就是一具有冒险精神的街头混混,另外的B/C和他一起做些违法犯罪的勾当。他们的存在比传统的黑手党在黑道级别排行上要少一级或者几级。

  ABC中有个人类似狂躁症,经常随手杀人,然后另外的两人帮忙擦屁股。

  虽然不算很感兴趣,但因为影片的叙事节奏还算紧凑,所以并不会让我有种艰难看完一部电影的感觉。

  比起ABC那些我看着仿佛另一个世界的行事风格,对着女主我更有感觉。当然也并不理解为什么她坚持不离开A,看尾声,在过上了平静生活后她反倒离婚了。想起A给她枪的时候,她没有采取一般手段而是把它收纳了起来,也许她比A更喜欢冒险的生活。

  听说三大黑帮经典里有[教父][美国往事][好家伙],看过的两部都比较无感,以后有机会看看[美国往事]。就这两部来说,如果说[教父]会让你有种黑帮也不错的感觉的话,[好家伙]会让你觉得这都是些什么和什么啊?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