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你所不知道的大英博物馆》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你所不知道的大英博物馆》观后感10篇

2018-01-11 21:0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你所不知道的大英博物馆》观后感10篇

  《你所不知道的大英博物馆》是一部由堺雅人执导,纪录片主演的一部日本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你所不知道的大英博物馆》观后感(一):古埃及篇 【不算影评的影评】

  没有成型,随便感想:

  1. 对于历史的解读,NHK这篇还是带有强烈的日本特色,从日本解读的古埃及的部分也看出部分的日本文化影子,想说大家都很难摆脱主观。你是什么,你就看到什么。

  2. 从感性的角度上来讲,可以窥探几千年前的人的普通人生活,总是充满了无数的感动,会觉得历史的长河中,自己真的变成了那一粒沙,偶然的和几千年前的长河里的沙的偶遇。生活在古埃及KHK的故事和生平放在今天并没有什么不平凡,受到的教育是“不努力就会变成无用的大人”。然后在恋爱中,还是有用一生去爱她的挚言,还有女方的“又一次路过他的门前,下一次再遇见他,我一定会奔向他”这种情书,放在今天看,也仍然充满了诗意。想起诗经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几千年来,人类就是这样,周而复始。和一个普通的其他动物可能并没有什么区别

  但好歹也有其中一些较真的成分,考古都没有量的说法,取一而观全部,总会让人容易质疑,因为发现一具五十岁的人骨,并且看出她生前就得通风之类的富贵病,就判定在古埃及,人们的生活不是那么短命,且生活质量不错,都有点说不过去

  3. 大英博物馆,中国馆馆藏有3.2万,据数据显示,估计有160W的文物流落在外,分别位于47家博物馆(私人馆藏除外,数量巨大不得而知),大英博物馆数量相对最多。大多都是英法联军在清朝的时9候攻占中国中掠夺而去的。包括顾恺之的唐朝仿画《女史箴图》,也看出英国对于文物的喜爱程度,古埃及的石碑也是英军从拿破仑手里抢过去的。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作为国人,当然心痛。但是,它在英国,并不代表,文化就被抢了去。这是我们骨子里的东西

  还有个小故事,当年英国为了感谢中国解救日军之困,说拿《女史箴图》或者潜水艇二选一给中国选,当时中国选了潜水艇(形式所迫,无可奈何)。总觉得有无尽的遗憾在其中。

  4. 看历史,总觉得历史其实走得很慢,古埃及几千年前开始研究数学,修金字塔之前就开始做积累,然后将知识薪火相传。活在当下,又觉得社会走的太快,每年一个变化,每天一个变化。小时候和二十年几之后的现在,发生了质的改变,总觉得恐慌。有人讲,我们要进入工业时代,就要有工业时代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可是中国在六千多年前,发现种植业从而过上了安定的生活,我们小时候中国还以农业为主呢,这么六千年,一下子就可以进入工业时代吗?这样进入工业时代的我们,真的不会出现什么问题吗 ?中国华夏多么好的文明,夏,以礼仪之大,华,是文章之华,多么高尚精神追求,这是初心,可现在呢?大家急急忙忙的步入工业时代,去学习科学,这当然不是坏事,只是唯恐怕丢掉东西,心痛不已。大家都在急切的探求事物本质,追求真理,不要忘记生活和文化的传承。

  5. 历史太伟大,我们太渺小。任何生命或者文明,可能都是其中的一小小小粒,以敬畏之心求发展,以求正道之心享受现在。

  《你所不知道的大英博物馆》观后感(二):记录

  大英博物馆向外展出的只占全部馆藏的1%

  埃及篇 平民木乃伊

  罗塞塔石碑的破译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774349/answer/41256347

  与其他国家相比,古埃及人非常注重精心保存历史资料—纸莎草,也非常重视将其流传给后代。这是古埃及延续了3000年繁荣的的原因之一。

  古希腊被认为是纯白的雕像,实际色彩鲜艳多姿。

  米隆所作掷铁饼者已经消失,现存27座仿制品,位于罗马国立博物馆的雕像与大英博物馆的雕像脸的朝向不同,罗马国立博物馆的雕像是原物出土,而位于大英博物馆的雕像出土时是没有头部的,修复时使用了和【掷铁饼者】毫不相关的头部,这一错误被广泛流传后,雕像的真是模样也就被人们遗忘了。

  在西方工业革命时期,西方国家开始需要使其在世界处于优势地位的历史根据,被认识是纯粹且高度发达白色文明的古希腊作为欧洲的起源确实比较合适。而教育便是途径之一,十九世纪,德国就进行了把古希腊语作为必修课的教育改革。而古希腊的原本面貌渐渐被人遗忘。

  被人们称之为瑰宝的帕特农神庙上的埃尔金大理石雕,在大英博物馆内被粗毛笔和铜质的刮刀洗净。这项工作是由原大英博物馆赞助人杜威恩提出进行的,使用和金刚石同等硬度的工具不断打磨,很多雕塑的表面受到了严重的损害。

  《你所不知道的大英博物馆》观后感(三):《你所不知道的大英博物馆》笔记

  大英博物馆建馆于1753年,至今藏品约800万件。其中99%都不为人知存在收藏库中,展示于众的只有1%。

  Tips:

  1. 所有外景没有堺雅人出现。老堺只是时而面带微笑时而故作深沉,穿着西装在大英博物馆里边走边说串场词而已……

  2. 真人表演、日语配音的场景真是太雷了

  【Ep01: 古埃及 民众所创造的3000年繁荣】

  古代埃及文明诞生于距今约5000年前,持续约3000年。然而我们对埃及文明的印象仅仅停留在占历史容量一小部分的法老身上,对民众却只有穷困且备受凌辱的想象。然而大英博物馆的藏品却颠覆了这个想法,并揭开埃及平民的真相

  大英博物馆的埃及藏品大约有15万件。令人意想不到有关平民的藏品包括:

  - 小麦面包(主食、工资

  - 眼睑膏瓶

  - 多数平民也会被制成木乃伊

  - 记录着各类人生格言、数学问题和解题方法、金字塔建造方法、拉美西斯三世统治下商人因拖欠工资而罢工的纸莎草纸。

  外景 1:阿玛纳城西住宅、坟墓遗迹(大英博物馆自2008年起在此进行挖掘调查):

  - 8米高围墙的城市中,生活着约400个人。工作方式是在肥沃土地上耕田。

  - 平民不止喝啤酒,富裕的也会喝葡萄酒。

  - 市民直接从房间里把垃圾街道上丢。等积攒到一定程度,就在垃圾堆上重建家园。

  - 深约2米的墓穴埋葬没有被制成木乃伊的平民骸骨。同一族群埋在同一墓穴。

  —— 通过对骸骨的研究,发现:平民食用小麦、牛羊肉等均衡的食物,因此“忍受饥饿、生活不健康”的认识都是错误的。

  外景 2:路克索城、劳动者之墓。通过书信、教科书、会计账本等上的民众文字解读一位埃及普通民众Ken-her-khepeshef的生活:

  - 鼎盛时期70到120户人家,大约400人在此生活。

  - 孩提时代被教育要好好学习,不然会成为无用的大人

  - 青年时代写情书记录自己的恋爱心

  - 在被委任修建帝王谷时,遇到和上司相处的很大压力,部下还会以各种理由请假。

  - khepeshef当了43年文书(平民所能担任的最高职位)后,死后被葬在这个城市。

  外景 3:科翁布神庙,记录:

  - 365天的年历。

  - 医疗器具、药房、医疗信息

  【Ep02: 古希腊 ”白色文明“的真相】

  古希腊文明始于公元前七世纪,历经了500年的繁荣。帕特农神庙白色大理石雕像让我们认为希腊是一种“白色的文明”。然而现在,这个常识被颠覆了——被认为是白色雕像的原貌实际上鲜艳多彩。

  大英博物馆开发的、2007年起启用的特殊摄像感应系统,可以对雕像的附着过的蓝色进行感知。经过现场测试,伊瑞克提翁神庙的天花板曾被点缀过蓝色,这种蓝色被取名为埃及蓝,是从古埃及经过长途跋涉到达希腊的。除了埃及蓝,还有一些色彩来自波斯。根据最新研究成果事实上无论是神殿还是城镇都曾被涂上缤纷的色彩。

  【Ep03:日本 巨大古坟之谜】

  大英博物馆藏有许多日本古墳時代(3世纪中叶至7世纪,介于弥生和飞鸟时代之间)的藏品。古墳時代的特征就是建造了大量钥匙孔形状的、前方后圆的坟墓,从东北到九州,全日本约有4700座古坟。

  对于国家尚未统一的当时来说,支配着各自领地的豪族们在全国建造前方后圆的坟墓这一做法,被认为是为了构建一个缓和稳定的联合体。最早的巨大古坟是建于3世纪中叶的奈良县樱井市箸墓古坟。而最大的仁德陵古坟位于大阪堺市,建于5世纪中叶,与埃及的胡夫金字塔、中国秦始皇陵秉承世界三大坟墓。

  大英博物馆在2011年与日本学者组合了联合调查会,致力于通过研究Gowland's collection(英国学者,在明治时代初期起的16年间走访了400座以上的古坟)、他所拍摄200多张照片、记录古墓藏品的列表来推测古坟内部的情况

  《你所不知道的大英博物馆》观后感(四):日式小清新纪录片

  大英博物馆去过了才看到这部纪录片,懊恼。在英国,大英博物馆和女王的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有两个比较明确的定位,前者是:抢来的,后者是:自家的,好在两个博物馆都免费参观,去十次八次都不用担心票价。

  大英博物馆最为震惊世界的是它的埃及收藏,而NHK的选材角度却没有复制其辉煌,反倒在一些细节做文章,记得古代埃及篇有三个细节很是有趣,第一它还原了古代埃及人的生活,不像后来人们想象的那样民不聊生,而是做面包做啤酒放羊养牛很是富庶;另一个细节是还原了一封三千年前的埃及人情书,缓缓念来很是动人经历世界沧桑变化,人类的爱情千古不变。还有个很小的趣味点是埃及人都爱往街上扔垃圾,垃圾实在堆太高了,就把地基抬高在垃圾堆上生活。

  古希腊那篇则表述了希腊雕塑都是彩色的后人推崇白色才把他们都刮白了,看着刮刀其雕像上划,不知怎么的有种想要摔掉从前历史书的冲动

  这部纪录片的历史观并不宏大,英伦傲娇也变成了日本小清新,喜欢细节的观众的欢迎观看。堺雅人的解说褒贬参半,感觉不是很协调。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