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灾星》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纽约灾星》是一部由安德鲁·杰瑞克奇执导,Chelsea Gonzalez / Jeszenia Jimenez / Dillon Mathe主演的一部犯罪 / 纪录片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纽约灾星》影评(一):“He's stuck in a rut that began when he was a child”
The Jinx: The Life and Deaths of Robert Durst
作为一个连环杀手嫌疑犯的犯罪案件纪录片,片中很少有涉及到恐怖或者血腥的镜头或者画面,但层层推进,半客观半主观揭露的真相让人心惊。
一、Plot
纪录片记录的是一段连环杀人犯的故事。主角身份的特殊性让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情以及他所为的一切更引人注目,并引起舆论讨论。
故事的主角是美国纽约排名前几的富豪家族企业Durst的长子Robert Durst。他成为以下三个案件的嫌疑人:
妻子Kathleen McCormack Durst的失踪案;密友Susan Berman的谋杀案;邻居Morris Black的谋杀肢解案。
作为观众,在并无法掌握案件所有材料和全部真相的基础上,在纪录片所记录取证的材料和它所引导的观点上,我们无法完全认为Robert Durst杀了他们,虽然有很强烈的倾向性认为应该就是他所为。
甚至在纪录片最后一集中,当导演将两份笔迹相似的地址放到他面前(一份是Durst寄给Susan Berman的信封上拼错的地址,一份是凶手寄给警局写了"CADAVER"尸体位置的信封上同样拼错的地址),无法辨认甚至找出合理借口的Durst到洗手间,还带着mic小声自言自语“You are caught...What the hell did I do?...He was right, you was wrong...Kill them all, of course.”听完这些不禁让人脊背发凉。
二、Durst
这是一个特别复杂的人。面目冷峻,看似普通甚至有些帅气儒雅的白发老头,完全无法将他与一个“杀死”妻子、“杀死”至交好友、“杀死”并肢解了邻居的devil联系在一起。也许真正的恶魔就是长了一张普通人的脸。
在七岁之前,他的童年如同他所说是充满了"happy, happy, happy"。但有一个晚上,他被他父亲带到窗前,看到自己的母亲站在楼顶,他冲她招了招手。后来他的妈妈自杀坠楼而亡,没有人知道她自杀的原因,豪门里看似浮华的背后谁能知道一个女人面对了什么。Durst参加了母亲的葬礼,看到母亲被装在盒子里下葬,他痛苦挣扎,在采访里说"绝对不要带一个小孩去参加葬礼",那简直是灾难。自打那之后,Durst开始与父亲、家人冲突,反叛、孤僻、独来独往。也许正是亲眼见证母亲的死,以及家庭温暖的缺失导致他人格上的缺陷。
用采访中纽约时报一位编辑的话,我觉得是很好地概括了他的心理。"His whole life, he's felt slighted, and underappreciated, and smarter than other people, and he wants to let this across. He doesn't feel like justice has been done, even as people peel away and want little to do with him. He's stuck in a rut that began when he was a child."
婚后和妻子不断争执,甚至被提出离婚;在家族企业中,虽然他作为继承者、百万富翁、有花不完的钱,但却是一直处于不被重视的地位,他感觉一直在被人抛弃,他缺少爱,渴望爱,希望被关注,这从纪录片中由Durst自己主动提出要接受采访,即使这会面临极大的风险,也可观一斑。也许也正是这样,当妻子提出离婚,他“杀心”就起了(虽然此案目前没有证据,没有妻子的任何踪迹甚至尸体,无法证明妻子是自己离去失踪了还是被Durst所杀),而后因为可能知情的Berman被重新询问,Kathy的案子面临重新侦查的情况下,Durst又将Berman“杀害”。
Durst是凶残、冷漠、聪明的,自认为能够逃脱制裁,在采访中他甚至露出过一次狡黠的似有似无的笑,但实际上他一直stuck in a rut that began when he was a child.
在真实采访镜头的背后,这么多年,他是怎么过下来的,侥幸?愧疚?习惯性的自言自语,往往透露了他内心最真实的心理,靠和自己说话来不断暗示自己,反复强调了三遍"I did not knowingly purposefully lie."然后说"Nobody tells the truth."
三、Others
纪录片还采访了其他人,涉案的警察、探长、检察官,为Durst辩护的律师,接受采访的Durst亲戚,失去了Kathy的家人和朋友,说自己dance with devil的Berman儿子等等。其中印象很深的是警探,红了眼哽咽着说:"As a homicide investigator, you work for God, because the victim's not there to tell his history. You're there to represent the victim. You're there to tell his story. You're doing that for God. "
但在Morris Black的谋杀案中,最后在由Durst重金聘请的强大律师团的辩护策略下,陪审团最后判了Durst"Not Guity." 根据纪录片,辩护律师主要的辩护策略和手法如下:
1、关于Durst的潜逃行为原由,律师用的辩护策略为在陪审团面前将地方检察官Jeanine Pirro树造成一个野心勃勃、浓妆艳抹、有政治企图的女人,通过重启Kathy的案子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人们很容易被自己先入为主的情感而非专业判断所影响,而辩护律师正是利用这一心理,将Durst潜逃到德州的行为解释为受到女检察官Pirro的迫害。
2、转移焦点,一是将公诉方所控诉的内容仅限于murder行为,而非之后处理尸体的dismemberment,二是将“谋杀”解释为“自我正当防卫”,转移举证责任。这里非常重要的证词来自一名警察“It's the prosecution's burden, once self-defense is raised, to disprove self-defense.”也就是说一旦当辩方主张控方所起诉的murder行为实际上是被告的self-defense正当防卫行为,那么控方就要承担其行为不是正当防卫的举证责任,但在该案中,因为缺少关键证据--即被害人Morris被肢解的头部,仅从现有尸体上的伤痕无法判断由Durst造成,给Durst留下了用正当防卫抗辩的余地。
对于那些认定Durst有罪的人来说,Durst的律师团的行为等于是放走了一个Devil,正如当年辛普森案一样,几乎就在大众认定辛普森有罪的情况下,辛普森的黄金律师团利用“疑罪从无”的原则对证据提出了质疑,最后陪审团判定辛普森无罪,在Durst案中,似乎历史又重演了。
四、Documentary
关于纪录片本身,对于纪录片作者如何保持客观、克制、冷静,是否应当介入事件或者所记录的人物,有着多种理论。实际上作为创作者很难保持绝对的冷静和客观,就像该纪录片的导演Andrew Jarecki一开始还相信Durst是无辜的,甚至有点喜欢这个人,直到他发现笔迹相似的两份信件,他的观点开始发生了变化,在最后一集向Durst提问两个相似笔迹时看得出他的手因为紧张都在颤抖;在纪录片中也随处可见制作者的主观态度,尤其在最后一集中详细记录了制作团队第二次采访Durst的准备过程和心理活动;另外,纪录片的创作者已然介入了案件,甚至还扮演了一部分控方的角色,发现新的证据,对两份笔迹进行鉴定,甚至记录下了Durst小声低喃时的“自认”。纪录片本身引发公众后续的广泛讨论,甚至间接推动了Berman案件的重新启动,其扮演的角色已经绝非客观的记录者那么简单了。
《纽约灾星》影评(二):剧透:大结局播出之后 CNN后续报道跟进 (更新至北京时间3月24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楼主更不动了
- 导演在ABC早间节目接受采访时说,最早是剪辑师发现笔迹有问题的。厕所录音是在差不多两年前就有了,也就是说那时剧组就已经把录音交给警方了,但是导演也不知道警方调查到了什么程度,直到大结局播放之前两天都担惊受怕的;
- 现在robert durst是在路易斯安那被抓的,据说他当时身上持有一堆假证件被怀疑准备逃往古巴。目前他不同意被引渡到加州,如果在路易斯安那开庭,那么他就又可能逃脱了。当地时间23号,在路易斯安娜进行相关的听证会。
- 加州州检已经提交了罪名为谋杀的公诉,表明加州尽力让此案在加州开庭;
- 德州警方目前在争取许可,搜查robert durst在休斯敦的住处;
- 另外还有一个十六岁的女生,1997年11月在robert durst加州住处不远的地方失踪。这个女生是当地活动中心的志愿者,也是robert durst当时c常去的地方。据目击者描述的那个女生最后接触的人,画出肖像来跟robert durst差不多。 目前,此案也重新开始调查;
------以上是北京时间3月20号晚更新-----
- 2003年主审robert durst谋杀公诉的法官susan criss,在最近接受CNN采访时说:2006年6月傍晚,她下班回家时在门口发现了一只被分尸的猫,怀疑是robert durst“送”给她的;
当时那只猫明显是在其他地方被切割地非常“完美”,然后才放到她家门口的;之后法官把这只猫送到实验室,检查是否有DNA等线索,结果什么都没有发现。
- 另外他弟弟曾在接受采访时透露,robert durst有“练习”杀宠物狗的习惯。他曾经拥有多条哈士奇,每条都死于非自然死亡。这些狗都取名为“igor”,当robert durst想解决下一个目标时,他会说“igor”谁谁谁;
- 2001年robert durst在宾夕法尼亚被捕时,他在狱中跟他现任妻子Deborah通电话时说,他曾经在逃亡途中经过他弟弟的住处,里面正在举行宴会之类的,他当时想做一次“igor”。Deborah听到这里赶紧说,停停停,这电话有录音的!显然他的妻子明白他在讲什么。
- robert durst的律师在接受CBS新闻采访时说,就在这几天他的在新奥尔良被关押的当事人,被LA警方派来的警官进行了三个小时的录音谈话,而且是没有律师在场的情况下!【律师已疯。
- 目前robert durst已经因为“自杀倾向”被转移到医院就诊,他的律师带来他的心理医生进行相关评估。
- 23号在路易斯安那的听证会主要是解决一些”携带武器“之类的指控。robert durst这次能否保释成功?
------以上是北京时间3月21号更新-------
- ABC新闻:在23号的听证会上,robert durst(意料之中的)以潜逃风险为由被拒绝保释。
- 检方在庭上出示了另外一件1971年失踪案的证据:
C新闻:1971年左右,robert durst在佛蒙特长住的同一时间,middlebury college的一名女学生被报失踪。当地警方一直怀疑这起失踪案跟robert durst有联系,但是四十多年来一直没有搜集到足够的证据起诉。目前佛蒙特警方拒绝向媒体透露此案更多的细节。
- 本次听证会之后,robert durst继续被新奥尔良当地精神病院关押。
------以上是北京时间3月24号更新-------
《纽约灾星》影评(三):如果你是他,你会怎么样?
他是如此地冷静。
那些试图从微观表情解读人们情绪的方法在他身上已经不够用了。
这就是聪明人。
他的魅力在于:我杀了人。但是你能证明我杀了人吗?
冷静;独立;徘徊于规则之外;
他对所有事情的承认,让人对他产生同情。
我们会倾向于用情感而非理智看待他。
不幸福的童年,目睹母亲的死亡,冷漠的父亲与家人。
在庞大的商业帝国里他找不到自己的归属。
他在追求权利吗?
一次次地徘徊在弟弟的楼下,这是什么样的复杂情感?
他是杀人狂魔吗?
对于这样的可怜的银发苍苍的老人来说,你会相信他是杀人狂魔?
总是在自言自语?
有的时候你不禁会想,他错了吗?
如果你是他,你会怎么样?
《纽约灾星》影评(四):真实的恐惧——THE JINX
我们不是参与者,而是旁观者。观看这部纪录片的过程中,我感觉被一阵阵寒气层层包围,直至窒息死亡。
以下我将按时间顺序记录德斯特。
1、 母亲之死
片中讲述德斯特幼年丧母,我不理解父亲引导他观看母亲的自杀是何用意。因为丧母这个关键,德斯特变得孤僻、与众不同。
2、 妻子之死
82年,凯瑟琳失踪。他的证词有几个漏洞,比如送妻子回家后与邻居饮酒、与妻子
关于孩子的问题争吵等等。
门卫的证词和凯瑟琳上课请假的电话证明她的确已到达纽约。但根据采访德斯特当时雇佣的侦探得知,门卫的证词不成立,却不能否定凯瑟琳电话的证据。
因证据不足,法院两次都没有成功起诉德斯特。
3、密友之死
00年,重启凯瑟琳的调查。这次引出了伯曼的出现,这个密友于82年作为德斯特的spokesperson,帮助其度过难关。
警方计划这次询问伯曼,但萦绕脑中的问题是为何82年不询问她,而在18年后才想起这个问题,德斯特家族在本案中的背影渐渐显露出来。
伯曼还没说出什么时,在平安夜前夕于家中被害。离奇的是,她被害的前一天有一封寄给警察局伯曼被害的信。
她的死让人们的视线又一次注意到了德斯特身上。
德斯特的车辆记录证明他当时就在死者居住的州内。在死者资金记录中,发现其中有德斯特的名字。让人怀疑是否是伯曼威胁他,后被灭口。
但仍无切实证据,他无罪。
4、邻居之死
01年,德斯特欲逃离公众的视线,伪装隐居了起来。因杀害并肢解邻居布莱克被起诉,
他交了保释金之后逃跑,却因偷了几美元的东西被抓,首次进入审理阶段。
他用了最好的律师,为其进行自卫辩护。
被披露的杀人故事无法证明真伪,陪审团not guilty,无罪释放。
现在来到了记录片拍摄阶段。
1、 德斯特接受采访的缘由
我不是德斯特,只是猜测。描写他的影片上映了,他感觉还是有出入。他联系片方,
要求进行采访。他想把真正的自我表述出来,仿佛是在炫耀,“我杀了人,但我无罪。就算抓到我,我也是自卫,你们谁都奈何不了我”。
2、 第一次采访
第一次采访其实没什么意义,德斯特只是死板的回答问题,滴水不漏。但他有个怪癖,在采访间歇,他居然自言自语练习怎么去回答问题,连说了几次。律师过来提醒,他表示没问题。
3、 第二次采访
高潮来了,伯曼的儿子在遗物中找到了德斯特寄给母亲的信,关键的地址拼写错误与
寄给警察局的信一致,引起了片方的无限遐想。他们找来了笔迹鉴定专家对所有证物中德斯特的笔迹与警察局的信进行比对。
第二次出现了问题,既然德斯特是嫌疑人,00年为何不进行笔迹鉴定?
这次采访很艰难,片方主动联系,但德斯特仿佛觉察到了什么,多次拒绝。
但因为弟弟的控告,需要片方帮忙,所以德斯特接下了这个死亡采访。
采访开头只是看看照片而已,当主持人拿出他写给伯曼的信与警察局的信这个重磅炸弹时,他用双手捂住了自己的脸颊一秒钟。
采访结束,他带着话筒,依然录音。
他去了洗手间,最恐怖的自言自语一幕出现了。
There it is.
You’ve caught.
You are right,of course.
ut,you can’t imagine.
Arrest him.
I don’t know what’t in the house.
Oh,I want this.
What a disaster.
He was right
I was wrong.
(伴随着一声低吼)
I’m having difficulty with the question.
What the hell did I do?
Kill them all,of course.
真实的恐惧,让我不敢入睡。
:
1、01年邻居的案子如果在中国宣判,就算有自卫辩护,也会背叛伤人、侮辱尸体罪至少十五年。陪审团制度有缺点,但律师的辩护仿佛让我感受到了——有钱能使鬼推磨。
2、最后他的自言自语如果按照两个人对话的方式去看,仿佛证明他是双重人格,但我感觉不太像。
《纽约灾星》影评(五):人的一生更加五味杂陈,冷暖自知
killed them all, of course.最后轻描淡写的一句话让人背脊发凉。倒不是说没有听说过如此杀人狂,各种民间传奇里、电影里杀人不眨眼的主我们听说的太多了,而是这个老头就像个普通人一样,从服务员手中接过饮料会说谢谢,出席庭审还会对妻子的朋友Schwank微笑(Schwank: He looked at me gave me this little smile, it wasn't a melicious harm gonna get you a next smile. It was just kind like this little smile of recognition)就是普普通通那种冲认识的人的微笑,不是变态狂那种笑,关进监狱他觉得自己收到尊重,感慨别人都是自己挣来的自己的生活,采访他的导演甚至说过 I like him,当然不是说导演喜欢这个murderer, 而是Bob交谈时你感到他确实就普通得和所有人一样。
纪录片为我们展露了众生百态,正义的警官,意气风发的女检察官,手段高超但可能并不明真相的律师,神秘的大亨家族,被遗忘的普通家庭,孤独古怪的邻居,富有人格魅力的作家,当然还有不懈努力拍出the jinx的制作团队。但只有一个人被描画得最立体,Robert Dusrt。
有人提到最后导演抛出关键的字条问题给他的时候,手抖得厉害。为什么?因为当时的情况不是蝙蝠侠打坏蛋那样惩恶扬善,不是真探里Rust一句He deserves it或者So fuck him,导演面对的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自己一直用普通的社会身份去交流的人,而不是一个纯粹的邪恶的意向与集结。人与人之间或多或少都有压力与制衡,而这种情况之下,导演的压力可想而知。
但他并不该紧张,因为紧张的是Bob,一直打嗝,支支吾吾,而不像我们和导演一样担忧的这个murderur会爆发出什么。他杀了人,他是心虚的那一个。
Rob很聪明,当他谈论一件事的时候,总是避免从自己的角度去谈论,而是用最客观最理性的角度来叙述,当导演拿出最重要的字条给他看时,他说这东西给警察的话他们就会好好利用这个对付我,他不从自己的角度去说这件事,从说话上已经密不透风。当他第一次对着收音器自言自语的时候他反复说道,我并没有故意地去撒谎,我只是没有说出全部事实,没人会和盘托出所有事实。他在给自己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表达的句子打着草稿,仍然是事实。
有人说这片让人想起凯奇的8mm,那些反人类的罪犯们有家庭,有要好的亲人,有体面的生活,但他们就是想要一些东西来满足自己的变态欲望。我觉得这部片更让人震撼的是,Bob可能甚至没那么变态,他有老婆,有朋友,说话间会提到来的路上发生的事,而就是这个人杀掉了自己的妻子,好友,邻居,甚至肢解了尸体,妻子的处置则永远不为人知。我们不知道那些时候发生了什么,魔鬼占据了上风。
他妈妈从房子上掉下去时让人心头一颤,因为我们都知道在这之前小Bob的记忆是"Happy, happy, happy", 然而他的生活却经历了不大相同的轨迹到了如今。而他真正的生命远不止母亲跳楼变成杀人犯这个过程这么粗暴,人的一生更加五味杂陈,冷暖自知。想想每一个英雄,庶民,暴君,罪犯都曾是赤条条来到世上的婴孩,这其中过程是多么奇妙。
当Kathie的侄女出现在镜头前着实让人吃惊,这活生生就是Kathie啊,但亲情血脉与记忆却以一种奇怪的方式继续着。Kathie从不和人谈论他的Bob之间的矛盾,生活在暴力威胁下却并没有要脱离(或许这也是她的死因呢?),或许她就是比较顺从,是个擅长交往,心好的姑娘。但正如她的侄女所说,包括她,包括她的家庭,他们只能渐渐被人遗忘。
the Jinx不可否认是一部比较主观的纪录片,但其间展现的真实内容和人生带来的震撼却超过我们在杂志上读过的,荧幕上看过的任何都市传奇都来得更古怪和引人暇思。
《纽约灾星》影评(六):说是纪录片不如说是惊悚片,过度渲染而缺乏逻辑
看了《Making a Murderer》意犹未尽,被安利来看这一部。
看前四集的时候,我想给出一颗星。
我的感觉是,与《Making a Murderer》相比,这部纪录片制作得太戏剧化了。
首先把最惊悚恐怖的情节放在开头,虽然足以把观众吓个半死或者吸引住,却没有帮助到观众理清楚时间顺序和因果关系。
然后屡屡通过图片和言语一而再再而三提分尸的过程,却极少有分析论证的过程,让人不得不怀疑导演只是借这个噱头来营造氛围。令人恶心又厌倦。
其次被采访的人一而再再而三说着既不推动情节又不展现分析的废话,完全只是在渲染情绪,节奏无聊得令人只想快进。
找来演员“还原”可能的案发情形,很有电影效果,可是让人觉得非常不客观和儿戏,类似惊悚片的手段。
可能我是用《Making a Murderer》的水准来期待它的吧,所以不得不失望。从这个角度来说,《Making a Murderer》的材料之充足、叙述手法之行云流水和清晰逻辑,真称得上是神作。
但不得不承认,《The Jinx》在调动观众心理和渲染恐怖气氛上真是很有一套。
第六集最后,即便我已经被剧透了结尾,但在导演Jarecki拿着信封笔迹与Bob Durst对峙时和Durst在卫生间说出那番话时,我还是忍不住整个身体都在控制不住地发抖。音乐效果真像有魔法似的,抓着我的心跳起恶魔之舞。
但如同这部片子被用“反转”的名誉褒扬一样,看到第五集我觉得可以给三颗星了——冲着导演的勇气和贡献。勇气在于,看着这镜头前反反复复神经兮兮冷血至此的Durst,我觉得跟他出现在同一场合都会害怕得发抖了,别说坐在他一臂距离的地方面对面谈话,并且对此约谈。贡献在于,随着拍摄推进,两封字迹极其相近的信被发现,而这很可能成为新的突破口。就连Durst自己都自言自语:“拼写错误出自不同人之手不太可能。”(如果我没有认错是谁说的话)
最让我寒意丛生的是Durst这个神奇的存在,一会儿特别狡黠精明,一会儿似乎愚蠢至极;一会儿可以把任何谎话圆过去,一会儿说漏嘴但依旧保持一脸与己无关。时不时感觉到,他说起Bob Durst似乎是在说另外一个不相干的人。
The Jinx这个电影名,其实出自Durst对孩子的评价,他不喜欢养孩子,认为孩子会是他的灾星(the jinx)。如果他也不曾诞生在这个世界上呢?
《纽约灾星》影评(七):不可爱的老头-评《纽约灾星》
最近在学做菜,那天去超市时,卖肉的是个很和蔼的老师傅。我还在纠结应该哪块时,他已经自顾自地给我选好了,嘴里还絮絮叨叨说,这个肯定好!告诉你,你做红烧肉就是要选这种,切成一大块一大块,先放油锅里炸一遍,再……我正愁不知道怎么做,老师傅已经把他的菜谱都告诉我了,末了还加上一句,这样做出来肯定好吃,我以前是XX酒店大厨!
这是个可爱的老头,我心里老人就应该是这样的。不管他们曾经什么样,都是英雄迟暮,在他们过去的几十年里,总有那么一两件事情,在他们渐渐模糊的记忆里,依然鲜活。所以他们会翻来覆去地念叨这些事,不厌其烦地告诉年轻人他们的故事他们的人生经验。
Dust是个什么样的老头呢,第一眼感觉很普通,像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图书管理员,依稀能看出来年轻时的他应该是帅气的。当他开口讲他的故事他的人生经验时,他完全不像个和蔼的老人了,他能够教给我们的不是人生经验而是一个个惊悚的故事。
70多岁本应该是退休养老的年纪,此时的Dust面临着最严厉的指控,全世界都觉得他杀了自己的妻子好友和邻居。他却需要还要拍纪录片为自己洗白。可是这样的欲盖弥彰有用么?妻子最后见过他后失踪,好友死后警局收到一张字迹跟他一模一样的明信片,他的邻居之死倒是却能证实出自他手,可是他很幸运出生一个有钱的大家族,所以请得起可以为他翻案的大律师,一件谋杀案最终以自我防御结案,他又一次成功逃过严酷的刑罚。
除了钱什么都没有这句调侃的话,放在他身上是如此地恰如其分。他的孤独显而易见,整个纪录片中所有采访的人,包括他自己的妻子,他的弟弟,都看不出对他有任何亲近之意,他甚至不被允许接近他弟弟家门,什么样的矛盾才能让本该亲密的兄弟疏远仇视到这样的地步。他用他儿时目睹母亲跳楼自杀的经历想要博取同情,如果他还是个叛逆不羁的小年轻,可能会让人理解同情他的离经叛道。可是,这么多年后,已然年迈的他曾经有那么长的时间可以反思可以成长,他却还是那个不成熟并且试图推卸责任的样子。
Killed them all?Of course!他最终说出了这句话,特意去查了下他最近的新闻,他面临的指控是谋杀他的朋友Susan Berman,目前被关在处理严重精神病犯人的路易斯安那州立监狱。希望能见到一切大白的那一天!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可恨之人必有可悲之苦。
《纽约灾星》影评(八):第5集结尾开始才是正片好么
怎么说呢,一分钟前才刚刚看完,心情好沉重~看的胃痛想吐Orz~
——————————————正文————————————————
其实前面感觉挺无聊的,除了肢解尸体有些恐怖,以及“正当防卫”后肢解尸体这种丧病行为居然被判no guilty(!好想知道陪审团都是些什么人。。),说实话没什么太大触动,甚至觉得一个老人还被这么折腾挺心酸的~
直到第5集出现高能!!!心情就开始激动起来了~看第6集的时候整个人简直兴奋的要灰起来了(我这是容易入戏咩Orz)~真的是感觉我当时就和Andrew在一起紧张啊!!!
Durst进来赴约的时候,觉得特别心酸,看上去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人嘛!QAQ(但是Durst各种推脱Andrew的时候很明显真的是个好有心机的人!!!不能被沧桑的外表欺骗!!!)
然后,Andrew把两个签名给Durst看的时候,Durst还一直找借口,我就真的是一点可怜他的心思都没有了!!!最后Andrew那个大反击简直酷啊,Durst大脸巴子直接piapiapia被打脸~(整个过程Andrew都好淡定真的好帅嘤嘤嘤)
不过最后听完Durst在洗手间低声说的话真的好想哭QAQ~啊不说了胃又疼了~
《纽约灾星》影评(九):为什么证据凿凿依旧可以逍遥法外
这篇算不得剧透,看完跟老黄进行了稍微跟法理挨点边的讨论。
我觉得与其鞭笞法律会因为天价律师团而开恩,我更感兴趣的是一个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谁应该被惩之于法的案件是如何最后演变成凶手逃之夭夭的,法庭上发生了什么,除了金钱堆积的恶之外,法理为什么站在了凶手“自当防卫”这一边。
有一阵子一连看了七八本有关美国民主与法治的书,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阐述,民主与法律所付出的“代价”(此处应加粗)。Durst的逍遥是这代价的一种,无罪推定的、严密的司法体系,的确会因为尖端律师团找出的刁钻的切入点而放过一些人。
想起很喜欢的一部美剧《Justice》(可惜不长寿),检察官往往看似站在正义的一方,J片中的主角们正是那些收费极度高昂声名远扬的专为富人“开脱”的金领律师。J片的隐含的观点表达的是,真相是罗生门,有时候,真真确确的会出现“我抽烟喝酒打架,但我是好女孩”的情况。而严密的法律付出的代价是,宁放过一千,不杀错一个。
这也是为什么替天行道的“民间法官”的故事一直是平民心中的包青天,这类故事一直需求旺盛的原因。
法律背后的隐忍负重、少数的正义无法声张,这才是成人的世界。少儿包青天的故事其实是一部卡通片。
《纽约灾星》影评(十):无可逆转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论
大多数的观影者都在强调Robert的聪明或者有钱才能让他这么逍遥法外。
首先大家需要理解,,每个人被被定罪之前都要做无罪推论,这也是为什么Robert在Moss案件中无罪的根本原因。(还不了解为什么的推荐大家看看 12公民 这部电影 可是稍微了解一下这种制度)
目前为止,没有直接证据表明他杀了这三个人,他只是有非常大的嫌疑,加上完美的律师团队完全带着陪审走,才会是今天的结果。至少在我看来,肢解一个人的尸体,如此残忍就是有罪的。
接下来对他的有罪推论,纯属个人意见。
可能是年代背景问题,我并不觉得他有多么的高的IQ,相反我认为他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情绪认知障碍和人格分裂,觉得他的一切所谓顺利逃脱来自:受害人的无依无靠+个人冷静和残忍+家族的权势+年代刑侦技术落后综合因素等导致的。
1)受害人的共同之处
这里有一点非常不能忽视,目前我们已知的三位受害者都有一个共同点——并不富裕,社会地位中等甚至偏下。
这意味着什么?
-Kathie的失踪案件中,警方连家都没有进行过搜索,真的只是单纯的渎职这么简单吗?
对于一个唯一的证词提供人,前后多次矛盾的供述,也没有人进行怀疑吗?
我们所有看得见的行为只有Kathie的家人朋友自发进行的调查,并且在得到一件可疑的证物之后依然是警方的都沉默。Kathie的家人甚至没有能力买下这间别墅,他们都知道这可能是自己女儿生前最后呆着的地方,都知道这里可能是唯一可以找到突破口的地方,于情于理都没有转手与别人的理由,那么就是很简单的——没有钱,活人也要过日子吧。
整个家族的悲痛,也没有提及雇佣过私人侦探去调查这件事,倒是Durst家族花重金雇佣过专业人士,那么他们的雇佣侦探如果查到了什么,这个家族又会如何利用自身的能力进行合法的抹杀呢?难道把得出的结果进行双手奉上吗?
-Susan
同样的,经济条件极差。
相比之下,我个人觉得Su的案件是Robert最大的败笔。相比Kathie还有这一群"难搞"的家人,Susan简直算是好处理的了。欠债一堆/黑帮背景/即使死了警方也只能勉强找到她的继子?收遗物,用中国人的话来说,连个收尸的人都没有。没有经济势力/没有家属压力,谁还会在意一个欠债累累的独居女人之死?
凭借他的经济实力和不笨的头脑,我甚至怀疑是冲动作案,太多的破绽,比如Robert很擅长这种封闭式作案处理尸体,Kathie没有尸体,Morris被分尸抛尸,只有Susan 后门大开/尸体横躺/死因明确,一封满满他自己笔记的信件。
-Morris
一样的社会地位低下,没钱,死了以后连个家人朋友都没见过。
既没有人在开庭前几天抓住风口用媒体造势,也没有什么大律师团给他声援,死人是不会开口说话的,但是他的尸体可以,可惜他的尸体不够完整。至今他的头颅下落不明。
-综上所述,这几个人加起来也不及这个家族随意的动动手指。
轻易的向当地警方进行施压,介入审查,大律师团到处钻空子,教Robert如何合理的规避不利的控诉,这些是我们能够看到猜到的,那么我们看不到猜不到的呢?
这样还能说他的家族没有在背后做什么吗?这样还能说走到今天完全是他自己的能力吗?片中很直接的说到了,在任何公共场合,他的家族表现出的是一种近乎冷漠的不关心,一种明显有违常理的不关心。整个家族在背后到底做过什么,怕是只有这几个人知道了。
2)个人的冷静和残忍
他的作案方式和情绪一次比一次熟练。
他在法庭上和采访中对于情绪的把控让人惊悚。我甚至怀疑这个人患有一定的情绪认知障碍,他根本分不清恐惧愤怒与不安。
你甚至无法相信他是真的有罪,我个人一直是抱着无罪的推论在看的,一直到最后一刻信件和kill them all的出现,让我浑身起了鸡皮疙瘩,这一次凶手的笔记绝对是好的证据了,如果是这样,只剩下Kathie的案件没有结果了。
3)家族的权势
我还是那句话,这个家族绝对做了只有我们想不到猜不到的事。
4)刑侦手段落后+年代背景
如果DNA等技术可以早出现,如果电子和监控可以早出现,就是再高明的律师,也不可能让他就这么安然无恙地走出去。
-其实一切的案件都像是一句老话:起先你只是撒了一个谎,后来你不得不用更多的谎言来圆这个谎。
起先他杀了自己的前妻,后来或者是为了封口或是为了潜逃不被要挟发现,他就这么一个又一个的杀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