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独立时代》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独立时代》经典影评10篇

2018-01-19 20:03:0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独立时代》经典影评10篇

  《独立时代》是一部由杨德昌执导,陈湘琪 / 王柏森 / 邓安宁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独立时代》影评(一):直面,杨德昌在帮华人世界针灸精神

  连续看了几部杨的电影,他的电影需要一些勇气才能看完。

  不是故事,故事是很精彩的,甚至扣住你的心弦。

  勇气是在于直面的勇气。

  突然间想到的是很多年前读鲁迅先生作品感觉

  在中文电影中第一次让我想到直面惨淡的人生,直面现实,这样的字眼。

  杨大师总是有一把解剖刀,一层层的剥开人生四季,剥开喜暖人情,剥开一个个社会背景的欲念与真相

  理峻而有条不紊

  看完他的四部电影,我产生了他是医学院毕业的念头,因为鲁迅先生也是学医的。

  查完之后,发现他是学习理科工程的,学习并不好,但镜框后的那双眼睛符合我的想像,冷静淡定又有着俗世的关怀温暖

  杨先生是天蝎座的,从其表述与婚姻看应该属于INTP类型的,追求完美且渴求真相。

  穷其一生,一一给出了他觉得的答案

  而麻将与更早的独立时代也许他还在找寻的过程中。

  总是觉得杨的电影中的人都是现实得让人觉得残酷且不健康,但可叹或是每每电到我们的是,这些人物都是生活在都市周遭的,都是我们自己影子在上面。

  麻将中不断重复的是,没有人知道他要什么。

  而独立时代则抛出了一堆问题,富家女有独立的欲求与烦恼,在一顿发泄后居然会和最好朋友的BF一夜情,而且居然会问到对方爱不爱他。

  有健康外表开朗个性的琪琪常常被误以为太假,但是从真诚的看,她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她一直在为男友为朋友考虑。

  那个导演在一夜成名后除了在重复装腔作势及潜规则,好像一无是处,但他的存在才会显得周遭人的病态。

  KING是个帅真的人,直帅的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甚至除却他的富家公子身份后有些不食人间烟火

  而那个CHARRY则是真正的道学面子,狼子内心

  有些像杨想表述或他自己的是三个人物。

  一是那个公务员,他不幸的是与最好的朋友在一家公司,最后做一件伤害朋友但却毫不知情的事情

  他善良,有世俗梦想与追求,爱家人

  也会偶尔犯错甚至出轨。

  杨通过这个人物与琪琪表述的是最普通的都市人生活。

  这无疑让人是觉得温暖的。

  我们的很多人是与他与琪琪相同的,世俗的生活,到FRIDAY喝杯咖啡,甚至吵吵架也是我们世俗生知中温暖的部分

  也许空空如也,也许没有意义,但这些却是人生最坚实的辰光。

  最后杨也给了他与琪琪一个拥抱,如同麻将中马与伦伦一样

  平凡中有希望。

  鲁迅对于普通人是痛其不争,哀其不幸。

  但杨我想是有些聪明人的嘲讽却大体上是认同的,在他的镜片后的眼睛中是带着淡淡的笑的。

  然后是MELLY的姐姐,那个曾经文学青年,又在媒体上宣扬幸福与爱的媒体人。她大体上是有见地,有担当的,也认定自己对于公众意义

  那些宣扬美的东西是否是麻醉,也是杨提的一个问题。但是如果有一个家庭有一个个人看到这些节目可以开心,可以多一些笑脸,这就是他们的意义。

  姐夫则是另一个艺术思考,他在纯文艺的线路上极端的走过两极后开始考虑中间,艺术最终是要看大众的,大众是可以治疗,还是如何引导。

  没有答案。

  就像杨的作品的意义,也许还是小众。

  就像大都文艺片一样。

  但他们的意义是用各种方式留下了他个人对于世界对于时代的思考。

  还有儒者的困顿,如果孔子再世的命题,人们将他的思想作为工具,却没人真正相信他。

  这让我想到了我们于丹同志

  经济富裕离我们越近,是否感情与真诚离我们越远。

  儒的世代,中华文明的最终是由什么来救赎。

  也许还是道吧,难得糊涂四字的处世智慧中国人在苦难中修得的精神灵药,灵药也许是鸦片,但也许可以治疗精神。

  精神与身体不一样的是,他有着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但它的健康病症是很难度量的。

  杨大师的意义也许在我们麻醉或是困顿时将我们冷醒,将我们指向现实,这其实也是一种治疗方式,这与中国独特但流传千年的一种方式吻合,它叫做针灸,用疼痛、麻酸来刺激神经

  在这个冬夜,我感谢杨德昌,也想念周树人先生。

  中国这五十年不缺少的是野心家、政治家、军事家、革命者、执行者,不少的是抱怨者,但真正缺少的是思想者,所以鲁迅可以不朽,而杨德昌也一样,相信百年之后仍有人可以记得那付眼镜后的眼光

  中国需要张艺谋这样的人物,需要陈可辛、徐克们,但也需要杨德昌、贾樟柯及原来的张元们。电影是需要文化的积淀的,杨德昌的高明比之大陆的贾、张们,不在于技巧与电影本身,而在于对于时代对于人性对于华人文化的理解期待十年二十年内再出两个这样的大师。

  这样可以华人世界针灸精神的人。

  在接触杨的电影之前,对于台北的印象只限于台湾同事们描述的都市形象,限于美丽风景,限于台北女生好听的嗓音。

  但是杨告诉我们,这三十年发生的,在上海,在北京,在广州,台北十年前二十年都曾发生过。

  杨告诉我们台北并不美好,就像现在的那些都市人们。

  世界上本没有什么新鲜事,每个生命悲观本身也许只是在重复同样的烦恼与问题中渡过。

  生命本就是一段无缘由的行走,我们不知道结局会是如何。

  甚至身边的人也很难做到彼此的了解

  但世界是有真诚有温暖存在的,俗世间有他最简单的光辉,而且这些光辉最终都是由小及大的。

  往往与财富无关,往往与阶层无关。

  带着精神的矛盾折磨,又享受整个生命给我们的简单快乐,痛并快乐着的生活吧。

  杨很少提及到宗教的东西,但事实上他一直在寻找的灵魂与精神的出口,也许最终在于信仰,即你对于生命的信念本身。

  《独立时代》影评(二):一些绝妙好词

  台湾电影里最喜欢看杨德昌导演的作品了。最爱的是《一一》,《麻将》,和这一部《独立时代》。

  看这部片子时,觉得那种讲故事的风格怎么偶尔让我想起Woody Allen呢。

  最精彩的还是那些绝妙好台词,于是搬运至这里:

  1.钱是投资,情也是投资。比如说友情,友情就是一种长期投资嘛,就像是集邮买股,就像是储蓄。亲情,亲情就是祖产。你知道文化事业像什么吗?所有这些高风险,高效率的投资,就像是爱情

  2.你不能在现在这个社会谈感情这越来越危险的事吗,感情已经是种廉价的借口,装的比真的还像,你不觉得吗?

  3.如果你真能找出治疗大众的方法,你自己生活就不会那么苦闷,那么封闭……看你每天足不出户,世界是什么样子,躲在这个小地洞,你能了解吗?还谈什么关怀大众,还自言自语是孔子在世,难道你就不是在装样子?……你会发现这个世界根本不会接受你,而且不需要你。

  所以战胜虚伪其实不是要真的去死,而是要真正诚实地活下去。……如果说到处都是真理,那些自以为自身是先知的人还有什么理由可以继续装模作样。如果我们不去规定出真理只有一个,怎么会跑出这么多假的呢?就是因为真假难分,才会有这么多人对人的猜忌,人对人的误会,彼此才会有这么多不合理期望

  4.我要你讲你爱不爱我?

  爱一个人反而会害了她,我不想害你更不想骗你,……我们能够互相谅解,互相安慰,这是非感人的……我们哪一个人不是这么的孤单,这么的可怜,可是如果你可以在这种事情里面找到你所要的爱的话,那这种事情又怎么会重复发生在你身上呢?你要我说我爱你很简单,可是你希望每天都被骗吗?受了骗之后再来怀疑别人为什么那么不诚实,你连自己都不能对自己 诚实,你怎么要求别人对你诚实呢?

  5.琪琪:没有人了解我,没有人能抱住我,我连一个朋友都没有了。

  姐夫:melly也常常跟我这样翻脸,她连自己的事情都懒得去了解,怎么会了解你的心情呢。

  姐夫向琪琪推荐自己的书:

  “《儒者的困惑》讲的是孔子再世的故事。孔子回到这个他自己发明的儒教世界里,然后发现自己成了一个受所有人欢迎的人,大家都很羡慕他四处逢源,都来向他请教,后来他才发现,原来所有人都认为她这套待人处事的办法是装出来的,没有人相信它是真的,他没有办法辩解,因为不管他怎么辨,人们都会认为他是在自圆其说,有些人嫉妒他,造他的谣,搞得他身败名裂。后来他遇到一个算命的,说他命犯桃花贪生怕死。命犯桃花?怪不得他受人欢迎嘛。其实最悲哀的是他死都不敢死,死人有什么用?死人还不是转世来到这个世界上,这种痛苦、这种命运永远这样重复下去。”

  姐夫:“刚才我坐在天桥上面,看着下面的车子,有一种…诱人的平静,一种…幸福,让我有一种冲动好想跳下去,期间我心里涌出一些过去幸福美好的回忆,最后…你的脸充满了我的脑海,我想起来,你还会回来找你的电话。你是我活下来唯一的理由,你给了我一个新的希望,过去的一切都已经死了,是你让我的生命重新诞生,你一定要答应我。“

  琪琪:我怎么能答应你,我连我自己真正要什么我都不知道。我下午才这样说过我的梦(困惑?)我怎么能答应你呢?

  姐夫:因为全世界的人都冤枉了你,只有我,我是唯一了解你的人。

  琪琪:我连我自己都不了解,怎么可能

  姐夫:可是…你是我活下来唯一的理由,唯一真正的希望,只有你才能让我觉得比死更幸福。

  琪琪:怎么好像我在见死不救?你的幸福怎么可以叫我来替你负责,替你决定呢。

  姐夫:因为你知道,你关心我…

  琪琪:怎么可以这么说。

  姐夫:不然你为什么会来这里?

  琪琪:我回来找我的电话

  姐夫:是吗?那你不该今天来啊,你关心我对不对

  琪琪:你怎么能这样乱猜,跟其他人一样乱猜

  姐夫:我没有乱猜,其他人乱猜,可我说的是心里话

  琪琪跑出门外,打的离去,姐夫追上去,琪琪叫司机停车,姐夫一头撞上出租车后窗玻璃,头破,血流。

  (司机一口山东腔)

  司机:小孩子,你是打那冒出来?

  奇怪啦,只有车前会撞到人,怎么车后也会撞到人?

  琪琪:是因为他在后面,你紧急刹车

  司机:对啊,只有在开的时候会撞人,刹车的时候,哪会撞人呢?

  琪琪:不是啦,是我叫你停车,他从后面撞上来。

  司机:开玩笑,他明知道前面是一辆车,刹车停车,他怎么能撞上来呢?

  老弟啊,谁赔谁啊?

  姐夫:他说得没有错,其实人都是跟他一样,对每件事都抱着一种想法

  司机在一旁叨咕:谁赔谁啊,是你赔俺还是俺赔你啊

  姐夫问司机:命带桃花是什么意思

  司机:好色嘛,怎么啦?

  姐夫:要是有人说你贪生怕死,你高不高兴

  司机:当然不高兴啦,那是骂人的

  姐夫:你不怕死吗?

  司机:活得好好的,想那么多干啥

  姐夫(自言自语状):这就对了嘛,哪个人不贪生怕死,不热爱生命?为什么我们不把好色解释成对一切真善美的欣赏和感激呢?其实我们都跟他一样对真善美根本没有办法辨识,那我们还怪他干嘛?这样说起来我们看到的这一切,一定还有更多新的面貌等着我们去发现。当我们每天对真理有新的发现的时候,活着才有意思啊。从这一小小的车祸,到每一棵花草树木,每一个活生生的人,到处都暗示了我们可以更幸福的活下去的新希望啊。所以战胜虚伪其实不是真的要去死,而是要真正诚实的活下去。我实在太笨了。如果说,到处都是真理,那么自以为自称信实的人,还有什么理由继续装模做样。如果我们不去规定出真理只有一个,怎么会跑出这么多假的呢?就是因为真假难分,才会有这么多对人的猜忌、误会,才会有这么多不合理的期望,说不定他才是真正的孔子再世。

  (司机旁边插一句:“神经病啊”)

  姐夫:只是我们不但没有给他任何机会让他表现他的才华,反而假借孔老夫子那套标准答案,把它规定成这副封闭的样子,让他变得这么盲从,这么空虚,空虚到拿我以前写的那些书当成麻醉品来服用。难怪他会猜疑你的天真善良是一种伪装,他就是再有领悟真理的才华也会退化。还来得及,这几本书我一定要重新写过,我写作浪漫时代早已死了,我的悲剧时代也到此为止,从现在开始就是我的……就是我的…….(渐走远……)

  《独立时代》影评(三):说几句

  杨德昌的电影里看不出好人坏人,各人有自己的标尺,自己量了心里自然明白

  《独立时代》在情节上不如《一一》扣人心弦,但是意义却依旧重大。

  这个社会上,数不清的人是琪琪,也有数不清的人装成是琪琪。伪装是痛苦的,被误认为是伪装也很痛苦。但没有足够勇气的人,是不敢站出来大声叫骂满嘴粗口的。在这一点上我觉得melly做得特别到位特别爽心悦目!

  琪琪与melly两人性格截然不同,却是至交密友,只因两人都很真。其他那些人物们诸如小明、Larry、小凤、姐姐、主任等等,纷纷令人倒胃口。尤其是小凤,一副精明得要死的样子,被fire了还神气十足,简直就是《查理和巧克力工厂》里面那个嚼口香糖冠军的蓝莓妹的成人现实版!

  但是阿king这个人物我也很喜欢。他是个头脑看起来很简单脾气看起来很孬种的人,但他的冲动他的软弱都是真真实实的,他的心地善良那也是天地良心的。姐夫这个人物本来还很好,一个从浪漫时代过渡到悲悯时代的过气作家,但是后来风急火燎地开始向琪琪表白让我很受不了。小波这个所谓艺术家,其实内心相当地矛盾,他担心自己的创意和才华,惧怕这个以票房说话的商业怪圈。

  我喜欢许多台湾电影里的人物爆粗口,当然是有理有据地爆,不是闲着无聊。我喜欢人活得血性一点、自在一点。有不满就发泄,即使找不到人骂骂墙角也好。最恨什么事憋在心里外面还要装好人,完全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所以杨德昌侯孝贤的不少片子都极对我胃口,不要包装后的“高尚”爱情,也不要伪造后的奋斗史,TMD现在生活都不容易,我花了时间花了精力来看片儿你还跟我来这套?!

  《独立时代》影评(四):他在说什么?

  2006年10月10日

  最近在重看杨德昌的作品集。

  看黑泽明的时候,也是如此的状况,没有声响的完结,没有惊心动魄的震撼,余音缭绕渗透到你的言行你的思想你的生活姿态。然后,至少你在短期内会不断的用他的画面、他的思考、他的情绪去回答那些苦惑着你的问题,然后你说:原来如此。

  喜欢杨德昌的人,习惯把每部片子反复看。如此才能逐渐清晰那些含混没有主语的台词,那些潜伏的叙述模式是要告诉你什么。就像第二次看〈一一〉才看清,呈现在你面前的,是一张巨大世态油画,色彩鲜丽,笔触细腻,结构庞大却精致细妙。然后,你仍无从下手去剖析些什么,你用各种角度,各种联系方式,各种思维习惯去看,看到不一样的生活,不一样的思考。

  〈一一〉有纵横交错的线条,但是线条却明晰可见,且每条线都独立的往外延伸,构成一个家庭单位下的生活构图,再细微分解到每个人物的人生描述。而〈独立时代〉庞杂的线条每每交错,线线相扣,谁也说不准每根线条间在画框外还有什么样的媾和。却也恰合了中国人的社会构图。然后,你看杨讲述社会与个人,时代与生命,你看他们冲突、挣扎、妥协、相依相偎、相利相悖、相欺相助,再然后你看见社会个体、人生整体在与一个庞杂的中国式社会构图的碰撞中无奈、无助、挣扎、嘶喊、呻吟。你看见绚丽的矛盾,看见了肮脏软弱的和谐。

  如此,你明白,他每一次都在用极端的视角呈现这个正在病态着的社会。诚如有评论家说过,侯孝贤与杨德昌,前者以痛的方式爱着台湾,后者以恨的方式爱着台湾。

  他问出的是,我们怎样生活,我们顺向着时代还是超脱着个体?情感也能作为投资的“大同社会”下,我们坚持着自己的什么,或许,根本,我们什么也无法坚持?

  我们,或许常常像MELLY那样犯着错,她的错不在横冲直撞不在不慎不稳,而是在忘记思考自己。我们也常常,在纯澈的最初设立我们的人生、我们的理想、我们的支点、我们的走向,企图把握住人生。我们在“大社会”的行走中,横冲直撞毛毛燥燥,然后在疼痛中,一步一步妥协、Low down,却忘记思考自己,直到人生蹉跎到底线以外,以为尊严只是妓女的外套。

  《独立时代》影评(五):我眼中的即是真相

  当我俯视着整个电影,看着每个人自以为是地构筑着周围的世界,和自己。

  你会这么看着我吗?你会比我要了解我吗?

  从小就接受着正统得不能再正统地教育,现在想来,那是最正统的儒家教育,以至于尽管我初中就开始抽烟酗酒,和男孩子鬼混,但饭桌上还是毕恭毕敬请长辈先入座,和师长说话是一套一套的敬语体,不是什么,只是习惯了。

  我尝试着从别人臆想的温婉贤淑中挣脱出来,可是总是还有什么放不下。或者,别人比我更了解我,我就是一个俗不可耐的和满大街的女孩一样的人。

  电影里面不停的提到民主,匆匆掠过,不甚理解。马克思所解释的民主的其中一方面就是保持个人的独立。在人类社会发展中,人对于群体生活的依赖应该是越来越小,人应该能成为一个个体自由的出入于社会。一个民主的时代应该是一个独立的时代。已经好几个人跟我提过这个译名,孔夫子的困惑。其实,这是一个孔夫子的时代,人人按照孔夫子教的礼节待人接物,谁也不想被那张关系网落下,独立真是一个大大的笑话。

  所以,这部电影被分到了喜剧片吧?

  最近在找他的其它电影来看,这部电影里,他还是说的有点多,电影本身是好的,力度就有点不够。

  未能细看,信口胡说罢了。

  《独立时代》影评(六):独立时代

  前段时间,听到杨德昌过世的消息;如常,很想把他的电影翻出来再看看,先后下了几部片子,放在那,却似乎总找不到心情来看,倒是新出的片子乱七八糟看了不少,除了部《儿子》其他也就哈哈一笑;就如不久前小波十年祭,翻出他的小说,却只把《红拂夜奔》看了半部,对比十年前在长途大巴上通宵看《黄金时代》,王小波的书没变,应该是我变了吧。这一年心情很是浮躁,总不能安心下来做点什么,不论是学习还是娱乐,于是乎,学没学好,只考上了个二流商校;而书也更是未读一本,虽有身在国外买书不易之实,可看看硬盘里下的书实在不少,更别说internet上无尽的源了.度假归来,心却还未收下,终于还是把杨德昌的电影翻了出来,选的却是一部以前未看过的《独立时代》。

  Molly,琪琪,小明,Birdy,小凤,姐姐,姐夫,人名无关紧要,故事情节无关紧要,从哪开始无关紧要,到哪结束更是无关紧要;重要的还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无论是亲情关系,爱情关系,还是友情关系;可在每个人都不能诚实地面对自己的情况下,又怎么可能在相互之间建立真诚的各种“情”关系。无论是主动带着面具,欺骗着生活的人,还是自认为真诚地面对他人的人,又或是过着随心所欲生活的人,最终在这个大的社会框架下都在主动地虚伪生活,或者被动的不自知的虚伪生活,不相信他人实际上也就是不相信自己,用影片中的话说“感情也是投资”,片子所有的感情关系都是破裂的,夫妻之间,好友之间,父子之间,同事之间,无论是努力去维系的,还是自认为牢不可破的,最终都证明是脆弱无比的。影片的英文名《A Confucian Confusion》(儒家的困惑),儒家思想在这个物质高度发达的时代,是造成社会现状的因,还是根本被这个社会所错误地理解。作家姐夫高喊着要进入独立时代,可真正存在这样的时代吗?

  看杨德昌的电影,看到的不是一类人的生活,是在一个社会中不同层次的人的生存状态,他把时间的长流象切长棍面包一样切了一下,把这个横切面展示给我们看,但可悲的是正如《一一》所表达的实际上所有的人本质上又是一样的,无论你处在社会的哪个层面,根本上的人生是一样的,孤独而又无助的。

  片子里有很多很多台词,杨德昌用这种最直接的方式表达思想。

  《独立时代》影评(七):一部关于“真”与“假”的严肃闹剧

  大学时看杨德昌的《麻将》、《一一》,20岁出头的我看到的是一个光怪陆离的台北,和那些遥远的人们所上演的琐碎生活。行将30岁,我看《海滩的一天》、《独立时代》以及时不时拿出来看看的《一一》,看到的是就在我们身边发生,并且正在经历的一切……

  1994年,属于《独立时代》描写的年代,距离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还有3年,那时的台湾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发展,从八十年代以来积累起来的巨大财富让一大批人迈入社会中层,他们在物质的极度丰富中迷失,金钱抽空他们的精神世界,在浮躁的外表下越陷越深,而杨德昌就这样冷静地将镜头锁定到这个群体,他们是在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夹击中撞得东倒西歪的人。如今之所以能愈加深入的了解杨德昌的电影,是得益于内地经济的发展,现在的我们跟当时导演描写的那个台湾社会十分接近了,除去信息化和互联网,电影里描写的那些基本的社会物质条件和环境,我们也开始经历和体验,因此也能更容易地带入到影片中那些人物的状态中。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论语•子路》)

  这是《独立时代》在开始时引用的论语中的一段,意思是人民需要先富起来,然后便需要教育他们。在杨德昌看来,台北已经“富之”,“既富矣”了,那么就应该再进入“教之”的阶段。先富再教,而他就希望通过他冷峻的镜头,达到“教”的目的,“教”我们什么?或许是教我们看清自己和周围,然后学会真正的独立吧,也或许杨德昌自己是持着悲观的态度来看待这一切,他所做的无非只是让我们看看,“自己都在做些什么?”。

  尔虞我诈、虚情假意、适者生存……影片的每一个片段都充满着假与真的冲突,片中大部分的配角都流露出令人厌恶的个性,他们或阴险狡诈,善于在背后推波助澜;或厚颜无耻,自负清高地玩弄大众;或不择手段,为利益和地位出卖灵魂;或掩饰是非,活在自己营造的荣誉牢笼之中……剧中的每一个人都在掩饰真实,他们不以自己本来的面目示人,处心积虑地去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感情和财富。可这一幕幕的发展就如荒诞闹剧一般,人们不断地说话,不断地发表自己的看法,用言语来编制一张张蛛网,把自己包裹在里面,需求安全感。这一个阶层的人流露出混乱与无助,就如同在其后的《麻将》和《一一》中,杨德昌反复提出了一个观点:“你知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这个问题在人们为生计而打拼的时候很好回答,但在丰衣足食,生活静好后却变得越来越深奥。杨德昌电影里的人几乎不会为生计发愁,但他们会常常显露出这样的困惑,属于这个阶层的困惑。《一一》中NJ的老婆在台北夜空中的哭声将一种空虚和迷惘表达到极致。同样在《独立时代》里,小明的继母在医院失声痛哭,那种突如其来的宣泄让人倍感无奈和同情。

  我们该如何完成救赎?既然这个社会都已如此,它还有救吗?杨德昌在《独立时代》中为我们探讨了几种救赎方式。1、让大众都处于同样的文化和认识之中,一样的价值观,一样的生活方式,一样的思维。从而形成一种稳定的状态,彼此都不会引发冲突2、让古老的儒家文化再次发光,给社会灌输符合道义的礼仪制度,实现社会净化。3、任由社会发展,不去改变现有的价值观和生存法则,而是让身处其中的人们自我认识,自我觉悟,自我独立……很显然,我们大家包括导演在内都倾向于自我独立。最后,琪琪和小明在电梯口深情拥抱,让电影有了唯一的温暖,就如同《麻将》的结尾,男女主人公在街头忘情亲吻,让这个社会好像还有些希望。在表演完人与人间那些虚情假意的剧情后,一个简单的拥抱就显得无比有力,像是对社会现状的有力回击。电影的英文名翻译过来是“儒家的困惑”,社会经济的井喷式发展让传统文化受到巨大冲击,中国几千年来积淀下来的文化余温似乎都在短短的几十年内被蒸发殆尽,儒学思想还能挽救我们吗?

  《独立时代》既有深层的思考,也有无情的戏谑。很多人说《独立时代》就如同一个巨大的话剧,电影人物大部分时间都在吵吵闹闹。这也使得电影不再那么“闷”,快节奏的剧情开展和清晰的情绪冲突利于观影。“大师”小波一边玩滑轮一边对着记者发表令人啼笑皆非的涛涛大论,一边谈着高雅的艺术一边明目张胆地企图潜规则演员,阿King夸张的闽南语表达和爽朗傻气的性格都让片子变得轻松有趣,甚至是阴险狡猾的参谋军师Larry也是那么的滑稽可笑。更为夸张的是,杨德昌还把那个操山东口音的龙套出租司机的扮演者的名字,赫然写上——孔子。但深层的思考也贯穿在一次次的对话之中,影片最后姐夫、二姨妈、小明、琪琪甚至阿King都完成了自己的顿悟,荒诞之后是再次平静。《独立时代》,一部严肃的闹剧。

  如今,我们所面临的很多问题,在杨德昌的电影中早已出现。这就如同一个无法改变的轮回或因果过程,在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便必然进入这个过程之中。我们和那个时代的人们面临同样的困惑,同样的困局。这便是杨德昌最难能可贵之处,他一直在告诉我们生活的难处和看不见或看得见的道理,孜孜不倦,直到离开人世。若他能活到现在,他对生活的敏锐观察,肯定能让我们一次次地看清自己,在人生每一个迷惘的阶段完成自我独立。只可惜,这个骄傲的引路人,已经离开我们八年了……

  《独立时代》影评(八):标题自己思考去

  我看到了生活,更看清了生活,看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每个人都想了解不知道的事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有的活得轻松,有的活得快活,有的活着是个悲剧,都有什么的都有,无法用太多的言语去述说,我们去观察,去发现,生活不过如此。看电影去成长,看书去成长,原来都是这样。但我不迷茫,我只是困惑,有人叫我不要想太多,我可不想这么做,只要思考不影响你我大家的生活,在这个青春身不由己的,思想可不被限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理想,某个人的话就把你敲醒,说什么呢。电影很好,矛盾的言语困惑的问题慢慢的去找到答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哲学道理,这世界可真奇妙,真快乐,轻松,心里怎么看世界,眼里就有怎样的世界。脑子里心里感觉里有一种知道了但是无法述说出来的感觉。努力奋斗!问题只有自己找出答案才有意义。

  《独立时代》影评(九):盒子里的世界

  我对杨德昌的电影有种十分独特的感受,他的电影从音效、取景到设定都像是一个被人俯观的盒子世界,他不像小津安二郎的“镜头既是眼睛”,也不像侯孝贤把澎湃的感情宣泄到镜头中的山水,他的电影就像一个越演越压抑的盒子,而且在这个盒子还没有被压扁,被分崩离析前我们可以很分明的看到一些真实生活的脉络。

  《独立时代》开篇引用《论语》子路篇的一段话: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这段话的大意是先让人们福起来,然后再教育他们。94年的台湾就像当下的大陆,他们富了起来,也不再需要让人去教,每个人都觉得在致富的过程中他们掌握住了真理,我们富有了,对孔老夫子的教育也了然,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的“独立”、是“民主”。此时杨德昌引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儒家的疑惑”,我们文化的根基在于“解读”,每个时代都会出现一批知识分子,他们根据时代的需要重新诠释、解读古人著作,穿越的孔子置身儒家的社会,却也不是儒家的社会,一下子他就迷惑了,理想、追求和装B联系在了一起,不仅是孔子疑惑了,就连生活在当代的人也迷惑了,只能让别人意淫成很幸福的大姐,觉得艺术就是前卫、就是掉马子的小波,阴险、倒霉也必将成为女强人的小凤,避世、神经失常到快要成了疯子的作家,似乎每个人都觉得掌握了一种生存于世的法则,世间的一切都在向他们的准则靠拢,都在诠释他们的哲学,就像电影开头被随意曲解的“民主”。

  物质世界的富裕是所有贫困时期哲学家的憧憬,他们把富有当成了一种目的或者基础,岂不知富有就是思想家们善意揣度的乌托邦,可想像,却不可施行。在我们这样一个即将迈入富有的时代,传统文化早已被随意曲解,每个人取与己有益的一面,似乎我们的传统就真成了一个庞大的关系网进化。“人情就是这真实生活的脉络!”靠关系的富二代,官二代几乎笑了出来。而电影的后半段又恰恰偏离了这个主题,关系时代开始越来越混乱,各种情欲关系网在这个原本的网上肆意破坏穿插,一个主题也似隐未显————孤独。孤独、空虚、寂寞其实都是一类词,人处的“网”越大,他的价值就越模糊,最后回到起点,还是要把目光拉回到当下,拉回到自己的身上,回到一个作为独立个体的问题上,独立时代这部电影其实还是讲的一个个体与社会的问题,在杨德昌的盒子里,我似乎看到了一种社会进步中,必定会孤助无援的个体的心酸与无奈。

  2011.9.24

  http://blog.qiaoy.net/?p=41

  《独立时代》影评(十):你想要什么?

  一直很喜欢安妮宝贝的书,里面有一篇文章叫《暖暖》,那个女孩总是游离在生活中,因为她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这是个难题,谁能知道自己的目标在哪里。昨天和一个朋友打电话,他说他很累,我说因为好像一个没有终点的运动员,一圈一圈,直到累死。

  电影里面的人,琪琪,小明,小波,king,melly,作家,都在忙碌,却不清楚自己的终点在哪里,想挣脱某种现状,却又不知该去向何方?这样的人是暴躁的,情绪化的,因为他们对于未来是惊恐的。

  而片子里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小凤。这个女子辗转于几个男人之间,她会用自己的隐形眼镜博取男人的怜爱,她会用自己的智慧帮助暂时主宰他的男人,她也会冷峻的目光看着男人的神魂颠倒。她是强大的,不可摧毁的。因为她目标明确,每个人都是她梦想的垫脚石。同样,这个人也是可怕的,不达到目的是不会停下来的。因为她就是为了自己的目标而存在的。

  而想要的人生就是一盘菜,你没有吃过,怎么知道自己想不想要?里面一句话记忆犹新。melly对琪琪说,其实也不是很想经营这个公司。琪琪回答,起码你知道自己不想要这个就好了。

  经历过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没有哪个人生来就知道自己的方向在哪,而这个选择想要的过程才是真正的生活。就像思嘉用了那么多年的时间才知道自己喜欢的不是艾希礼,而是瑞德。

  喜欢,或者不喜欢,都是不能避免的。在这个过程中迷茫,犹豫,抉择。还好,最后,小明和琪琪找到了自己的面孔,也找到了丢失的爱情。这是一点希望。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