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你逃我也逃》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你逃我也逃》经典观后感10篇

2018-01-19 21:2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你逃我也逃》经典观后感10篇

  《你逃我也逃》是一部由恩斯特·刘别谦执导,卡洛·朗白 / 杰克·本尼 / 罗伯特·斯塔克主演的一部喜剧 / 战争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你逃我也逃》观后感(一):作为观众的感受

  很难看到这么讲究的电影了。演员,剧本,叙事手法都是现在电影比不了的。

  电影拍的比较有趣但并没有评论中形容的那么搞笑,

  全片没有多余镜头,镜头语言运用的异常严谨。

  演员看起来都像是功底扎实的优秀话剧演员,素质极高。

  那个年代电影都是分片段一幕幕展示,这一点不如现代电影。

  但刘别谦的叙事手法绝对超越时代的,这一点跟年代无关,无论生在何时,他都会是大师

  极力推荐学习电影的人看,认真感受镜头细节和剧本详略,必将受益匪浅

  普通观众随意感受下就好了,娱乐性是比较强的,只是分幕展示感受不到激情

  总之,真•大师级作品

  《你逃我也逃》观后感(二):划时代的作品,伟大的刘别谦

  电影作为一个工业,其自身的迭代从第一部电影火车进站开始就不停息的进行着,无论是拍摄手法,器材工具,蒙太奇效果,后期剪辑制作等等方面均是如此。所以很多人质疑IMDB榜上太多老片,感情分比例过重,甚至影响了分数计算的逻辑方式,以便让IMDB得分更加合理。但是有少数经典作品,能够冲破岁月的迷雾,直指人心,是真正划时代的伟大艺术品。之前我一直认为个人历史观影第一名无非在费里尼的八部半,伍迪艾伦的安妮霍尔和肖申克救赎中产生,直到我看了刘别谦才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两种类型的电影,一种是刘别谦玩过的,一种是刘别谦玩剩下的。

  电影本身有着浓浓的莎士比亚味道,但从一开始假希特勒巡视华沙,就奠定了片子搞笑的主体,一路上整个剧团跟德国军队斗智斗勇,各种反转层出不穷,让人意想不到,而且节奏完全不像同时代作品那么拖沓,讽刺德国的效果也非常足。如果只是这样,那么本片最多也就是我生涯十佳,刘别谦是个德国犹太人,二战爆发后逃到美国在1942年上映了这样一部电影,他究竟冒着多大的风险,见到了多少苦难,心中有多么大的愤怒,我不得而知。但是他没有这么表现,反而用讽刺和笑声作为武器武装了他最棒的电影,这一切都深合幽默这一词的含义:“苦难,加上时间”。他抓住了电影艺术的终极之一。这,就是伟大。

  《你逃我也逃》观后感(三):人生如戏,全靠演技

  9分。

  描写纳粹占领时的波兰有一个话剧团,利用他们的出色演技,揭穿了一个纳粹间谍,保护了华沙地下抵抗组织,并且从纳粹眼皮底下成功地逃脱。

  超级喜剧,很多地方比卓别林的《打独裁者》更加优秀,故事情节紧紧相扣,紧张刺激并且妙趣横生。影片表达了 Lubitsch 对二战前生活的留恋和对战争的控诉。虽然在 40 年代– 60 年代受到争议,本片最后还是和 1939 年的《妮诺基卡》被视为是刘别谦最好的电影。

  惊喜!刘别谦式的幽默在这部片里尽情发挥,本片是他被迫逃到美国后向纳粹德国开的一次玩笑,虽然开映之初被严峻评击,却无损这一部经得起历史考验的荒谬政治笑片,背景是沦陷时期的波兰,以喜戏描述手法,认真的讥讽纳粹,疯狂的以婚外情所笑料,把莎士比亚名句和希特勒把玩一番,最后剧团是大嬴家,每个人心口该刻一个勇字。

  妙绝的是片中的戏中戏,话说这伙剧团演员在戏里戏外扮鬼扮马装纳粹,人物真真假假大兜乱,试想想片中的希特勒给扮演希特勒的人取代了,然而这位希特勒事实是本片的扮演者,你说好不好玩?不过最错中复杂还是片中的男女关系,这也是整个故事的主轴,好端端一对剧团的当红夫妻,女的偷情偷得理所当然,男的在办正事关键之际还来吃醋,但说到精忠报国,各人二话不说热血无边,极道夸张惹笑之能事,再来To Be or Not to Be的偷情密玛、希特勒的小故事,假若莎士比亚和希特勒泉下有知,会否爬出棺材大笑一番?

  刘别谦的技俩是节奏把握得宜,笑料隐诲独到,他会把东西说得欲言又止,却让人不得不拍案叫绝,有一小幕我觉得特别好玩,夫妻拥吻道别,老公先走出房门,情夫走在后头,老公却退回来请情夫先走出去(以防他跟老婆说话),这个小细节单单用一个镜头,没有对白,却叫人发出会心微笑

  必需大赞演员的功力,尤其男女主角认识Jack Benny 这位喜剧谐星可真相逢恨晚,他演一位龟毛丈夫,有点神经质的莎剧演员,好几幕由他主导的情节就够笑倒,比如他跟那个呆头呆脑的德军将领的纠缠戏码,把纳粹讽刺得彻底,想起他演Hamlet竟有人离座,那惊讶表情都会一掬笑泪,而女主角Carole Lombard倒是此种型角色的常客,Lombard嗜演性喜剧,说话抵死惹笑,她的作风豪情大胆,却又非狐狸精型的艳女郎,真实生活的她深得同行欢迎,人缘极佳,39年才与大情圣Clark Gable的结婚,可惜红颜薄命,二战期问积极为军队筹款,42年一次筹款活动途中坠机生亡。本片是她后期演出之精品。

  奥斯卡记录:1942年提名最佳配乐

  A:你是怎么到这里的 ?

  :我出生在这里

  A:是什么让你决定死在这里?

  :他(指希特勒)

  A:你想从元首这里得到什么 ?

  :他想从我们这里得到什么?

  他想从波兰得到什么? 为什么 ?为什么?

  我们不是人吗 ?我们没有眼睛吗? 没有手吗…

  器官 感觉 尺度 影响 热情

  吃同样的东西 被同样的武器伤害

  受到同样的疾病折磨 以同样的方法治愈

  有同样寒冷的冬天 和温暖夏天

  如果你刺穿我们 我们不会流血吗?

  如果你给我们挠痒痒 我们不会发笑吗?

  如果你给我们下毒 我们不会死掉吗?

  如果你错误地对待我们 我们能不报复吗?

  《你逃我也逃》观后感(四):"To Be or Not to Be",纪念盖博的妻子

  当初买DVD的时候并没有什么期待,对刘别谦导演的喜剧,还是没有弗兰克·卡帕的喜剧那样有亲切感,中文片名《你逃我也逃》也使我感到一些轻浮;然而看过之后,仍旧给了我好些意外的收获

  首先就是观摩之前注意到女主演是卡洛尔·隆巴德(旧译卡洛·朗白),克拉克·盖博的第三任妻子,也是他一生的至爱,二战期间因前往各地推销救国债券而不幸飞机失事去世。初中时看过电影画报上一部写他们夫妻的电影的介绍,知道了他们的故事;在我心里,她是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女演员,总是怀着好奇,想看看盖博最爱的女人究竟是怎样的人物。

  影片以德军对波兰不宣而战、将华沙炸成一片废墟为背景展开,描述了华沙一个剧院里的演员阴差阳错地扮演业余间谍,与盖世太保进行一系列智斗的一幕幕喜剧,充满刘别谦一贯的讽刺意味,以及正义感人的爱国反法西斯热情。

  卡洛·朗白演的是华沙著名话剧女演员玛丽亚·图拉夫人,却有一个演技蹩脚的同行丈夫图拉先生年轻的影迷、空军中尉索宾斯基深深仰慕她,被获准在图拉先生演《哈姆雷特》念到“To Be or Not to Be”这句台词时,去化妆间找玛丽亚。不久二战全面爆发,因识破了军中的德国间谍塞列斯基教授,中尉秘密回到华沙,联合图拉夫妇以及剧院其他演员上演了一出斗智斗勇的反间谍喜剧。玛丽亚机智勇敢,又心怀温柔坚定的爱国心,透过她我仿佛能感受到卡洛本人身上的那种热情和精神。虽然评论对她推销救国债券的举动说法不一,有正面的感人描述,也有“爱国不落人后”这样的怀疑语气,但我情愿相信她是真的爱国忧民;为什么不往好的方面想呢?当年的形势,有点良心的人至少都会同仇敌忾的,而凭我对她不多的了解,也愿意相信其真实性。想想我们地震那会儿罢。

  我擅自揣摩着盖博对卡洛的爱,始终觉得他喜欢的不仅是她的容貌,还有她倔强性格,顽强不屈,坚持到底,不服输和充满勇气的精神。我真相信是这样的,哪怕也想过若不是她的意外亡故,盖博并不一定能与她厮守终生;但凭盖博后来的一些举动,尤其是加入空军的那些日子,我相信至少盖博曾经确实深爱过卡洛。她的去世给他的打击非常大;也许在私生活上盖博并不是一个好丈夫,但他仍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最近无意中接触到好几部都是与二战有关的电影,而且不乏正拍摄于战争期间的作品,使我很有感触思想应当怎样生活。

  说得偏出去太多了,不过还是忍不住想加几句。忽然想起很早前看过的一部《永恒的爱》,讲述一个因病昏迷了20年的妻子,后来重获丈夫的爱;对里面丈夫的话印象很深:“她的性格与当年我认识她的时候很相似。”朋友就说:“所以你再次坠入爱河。”就是这种坚强不屈的精神,至今想起仍很感动;我觉得卡洛身上就有这种精神。我相信对很多人来说,总有一个人是他(她)这一生念念不忘的。

  说了那么多“传奇”的方面,差点忘记了卡洛本身也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演员,演技很出色,很亲切。最近我对“金头发”的看法明显有了改观,她算原因之一罢。喜欢玛丽亚和丈夫充满感情的对手戏。

  这部电影是卡洛的最后遗作,还是在她去世后才上映的。不知盖博有没有去参加首映式。

  这部影片对于卡洛来说,或许有种宿命的味道在里面;心里为她感到伤心。相信她在天国会幸福的。

  《你逃我也逃》观后感(五):又名《论有一个万人迷妻子的烦恼

  那么好看的老片子都不看,看什么烂片。 电影剧作满分,很多对话都有潜台词。每个人物都让人喜爱,甚至连结尾自杀的上尉也一样。如果现实也这么温情就好了。 开场希特勒,倒叙交待原委的手法在当时也很出众。许多桥段重复运用,以增加喜剧效果。

  故事一直在冲突中进行,所以饶有趣味。开场是纳粹戏剧的演员争端,第三者飞行员的加入,战争爆发,间谍到来,飞行员投递讯息,教授与女主调情,男主、飞行员、女主的争执,教授与女主调情,教授与男主交锋,教授死亡,男主与上校交谈,(教授尸体发现)女主与上校交谈,女主找不到男主,(暴露)男主与上校交谈,发现尸体伪装,剧团的人与男主,逃亡计划,纳粹秘密营地,女主与上校,逃亡成功。处于不断的动作变化中。

  电影约三分之一处,由于飞行员的发现教授真实身份,影片进入第二幕。约三分之二时,教授死亡,影片进入第三幕。

  以下是一些有趣的对话。

  ——那张照片,他应该像那张照片一样。

  ——可那张照片就是我的。

  ——我能在两分钟内扔下三吨炸药。

  ——真的吗?

  ——那让你感兴趣吗?

  ——当然了……

  ——我不想超越限度,可是我要抓住机会。你能允许我给你看看我的飞机吗?

  ——也许吧。

  ——我什么时候找你。

  ——明天两点到我家里,不,我更希望在机场见到你。

  【德军即将入侵】

  ——这是阴谋,愚蠢的阴谋!

  ——不只是那样,这是犯罪。

  ——完全正确。他有一次在我演出的时候离开了。

  ——我们再也不用为纳粹戏剧担心了,现在纳粹党亲自来表演了,规模更大。

  ——没有办法阻止他们。

  【女主观察字迹】

  ——我希望你能像那个Y一样,教授。

  ——他是伟大的伟大的波兰演员,约瑟夫杜拉,你应该听说过吧。

  ——不,没有。(两次)

  ——她丈夫是伟大的波兰演员,约瑟夫杜拉,你一定听说过吧。

  ——是的

  ——战前我在华沙看到过他演舞台剧。

  ——真的吗?

  ——他对莎士比亚所做的事,就是我们现在要对波兰做的。(真损)

  TO BE OR NOT TO BE!的巧妙运用

  纳粹戏剧的对词在之后又有出现,喜剧效果更胜。

  《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经典台词的多次出现。

  教授巧妙地套出飞行员家属信息

  教授与女主的第二次调情,以及伪造遗书的方式。

  用死人作为秘密组织领导人。

  教授的尸体被发现,男主却不知道,当他知道后,立刻当机立断用剪掉死者胡子的方式调换身份,并镇定自若地先试探着问其它东西,再转到胡子。欲擒故纵

  上校对斯库兹的恨(爱)。

  结尾过于顺利地开挂,算是影片唯一的瑕疵吧。

  《你逃我也逃》观后感(六):真假希特勒

  即使二战正酣,好莱坞依然屡有佳作问世,这一部当然也在此列。

  开篇就搞嘛。希特勒出现在二战爆发前夕的华沙街头,你能想象这是怎样一副画面?直到后面舞台剧导演出场,才晓得怎么一回事。

  谁又能想到教授会是德国间谍?谁又能想到一屋子波兰籍英国皇家空军,只有那名年轻人发现个中蹊跷。

  接下来的故事就让人不断捧腹了。

  女主的表现可谓精彩,也难怪,通观全片,似乎只有女主一个女角色,这里没有女二号。而她,先后吸引了几个男性角色的目光,教授,上校,乃至上校误认为的希特勒本人,等。而女主在其间周旋游刃有余,没露出半点马脚。

  更让人捧腹的是,波兰地下抵抗组织先后几次化装成德国将军,大摇大摆进出党卫军巢穴,尤其是撕扯胡子那段戏。由此,把德军上校衬托的蠢笨如猪,哪里比得了《无耻混蛋》中第一反角的精明和狡猾。

  更扯的是,男一号每每念完那句“生存还是死亡?”,舞台下方座位上都有人离开,在华沙如此,在伦敦还如此,成心和男一号过不去嘛。

  疑问,大家伙说好不容易等来了希特勒,决定干一票,不知干成没?按说,剧院爆炸了,应该是成了吧。

  《你逃我也逃》观后感(七):《你逃我也逃》:刘别谦的电影盛宴

  在我心中,最会说故事的人是卡普拉和刘别谦。不可否认,伯格曼很大师,在《野草莓》里通过自己娴熟深邃的电影语法将一个老者心中的微妙情绪刻画的真切露骨;不可否认基耶斯洛夫斯基非常的了不起,蓝白红三部曲,两生花中隐隐透出的一种从容和淡定,让很多人迷恋他电影中的影像和其中包含的哲思;不可否认斯皮尔伯格很厉害,他可以双手玩转商业和艺术,可以在赚的盆满钵们的同时用良心打动学院派,得到梦寐以求的小金人。

  但是,有一种电影很奇妙,从影像播放的第一秒开始,你就会不自觉的迷陷在其营造的奇妙氛围之中,以至于直到影片结束,你都不会过多的去思考影片的艺术表达之类的无味问题。卡普拉和刘别谦的电影就有这样子的魅力,他会让你在最短的时间内融入电影之中,并且每分每秒的跟着电影的情绪在走,没有一秒的冷场,没有一刻的乏味。就好像是走进仙境的爱丽丝一样,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奇妙和变幻。如今《你逃我也逃》应该可以算是刘别谦的第一代表作,虽然《街角的商店》《天堂的烦恼》一样非常出色,但是相比于《你逃我也逃》而言,他们并没有让人在观影的过程中不住的拍掌叫好或是无法形容的激动。《你逃我也逃》在当时上映时并不受待见,有人指责其低俗和无趣,然而经过了几十年时间的洗礼和大浪淘沙,《你逃我也逃》越发的彰显出其无语伦比的特质。

  影片的故事发生在二战时的沙特,德国的进军让百姓人心惶惶。一个剧院的演员意外的发现了德国间谍的行动,于此为了国家的利益他们和纳粹进行了一场滑稽有趣的较量。老实说,对于这部影片的剧情说的越少越好,然而事实上你也很难从一个角度去叙述这部电影,或者这么说,我根本没有能力去复述好这个故事。脑子里塞满了的是对刘别谦完美指导,演员完美群戏,编剧完美剧本,影片之中透出的幽默,聪明,机智和嘲讽的赞叹。然而也正是刘别谦指导下演员的出色以及影片精彩的剧情和台词让这样一部喜剧展现出了不一样的层次。单单演员的表演,影迷就有足够的理由珍藏这部影片,从影片最开始剧院的排练,到之后真正的为了国家利益为了生死存亡的表演,每一个演员都赋予了角色最鲜活的个性。无论是戏中戏,还是惟妙惟肖的模仿,亦或是时不时的吐出令人冷峻不惊的台词都让人深深的陶醉和沉迷。

  影片的剧本更是非常的讨巧,这样一个沉重的背景却用以表达一个如此充满了隐喻和讽刺的喜剧,在产生巨大反差的同时也增添了讽刺的意味。而这一切的优势都掌握在刘别谦的手里,他将其组合拼装出一部充满了滑稽桥段,精彩台词,夺目群戏的喜剧,而最重要的是,影片结束之后,你不仅仅会回味那无比美妙的观影经历更会直观的感受到导演对战争对纳粹对希特勒的嘲讽和批判。影片没有血淋淋的场面,没有负伤士兵饱含辛酸的目光,却在大段大段喜剧之间隐隐的出现一些令人沉默的场景。这或许就是刘别谦的选择,以喜剧的方式表达战争,用一颗热忱的心讲述着故事,而这种热忱会让人感到喜剧之下隐含的嘲笑和愤怒。这或许就是喜剧的最高境界,欢笑之后留给人的不仅仅是充满了快感的回忆,还有一种坚定的信念,一种执着的价值观念。

  刘别谦的电影很典型,很有刘别谦的风格,无论是这部《你逃我也逃》还是《街角的商店》亦或是他的其他电影,他们都在告诉我们同一个事实,这个导演很会说故事。刘别谦的电影不艰涩,不隐晦,而是用台词很直白的展示给我们看,什么叫做妙笔生花;用演员告诉我们什么才叫黄金时代;用自己本尊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电影大师,不是那喃喃自语不是不可亲近,而是让观众很本能的爱得死心塌地。就像特吕弗说的一样,刘别谦是一位真正的王子。纵使现代电影技术再怎么进步,事实是近十几年来,没有几部电影可以和刘别谦的,卡普拉的喜剧相提并论,绝对一点说,是没有一部。是的,电影是需要不断发展的,但好的电影的基本需要是不会变的,表演,剧本,指导,这些不是随随便便或是满心敷衍就可以磨得出来的,可惜的是现在很多的电影并不在乎也不想在乎。

  《你逃我也逃》观后感(八):我老人家说说这个片子

  在豆瓣,我发现写影评的,和搞文学评论的差不多,都是“从……说开去”,扯不完的外部知识链接或各种意义。就是不直奔被评论之作本身进行评说。故事片故事片,故事好不好,好在哪?为何好?

  这个片子,先别管刘别谦还是怀尔德,那样说起来固然显得见多识广,却也乏味。只说它的故事吧,其中一些情节,用现实中的逻辑来推论,多少都有不合理的地方,但观众原谅这些了。原因是片子在铺垫好前面之后,后面大部分的戏,有悬念且紧凑,当然了,做为喜剧片,更主要的还在它让观众笑了,引发观众大笑的原因,在于他有正宗的喜剧手法,即身份的谎言和误认。

  鉴于上述优点,即使有些不合理处,观众也原谅了,或者说,压根就没有时间顾得上推敲。这也是好戏的一个特点。

  《你逃我也逃》观后感(九):别说你爱我,遭遇战争OR情敌你试试

  没事搜罗喜剧电影,发现了这部《你逃我也逃》,查看简介,发现是有关爱情有关战争的电影。另外的惊喜是,它将战争与爱情两者主题进行了有机的融合和统一,战争中人的第一要务是保家卫国不受外族侵犯,爱情,亦是自私自利无法与人共享的,这部剧,让我在为剧情的巧妙设置哈哈大笑之时,仔细品味导演的意图更让人觉得兴趣盎然,回味无穷。

  扮哈姆雷特的演员丈夫每念“To be or Not to be”这句开始,空军飞行员就去找她的老婆,演员丈夫失去自信,以为是自己演的不好导致的观众离开,他痛心疾首的样子让我哈哈大笑的同时又好可怜他,这个笑料简直屡屡得逞!明明别人的原因,我们往往总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反省,唉妈,这真的是重重撞击到我的小心脏,我就是那个常常反思自己反省自己的小傻瓜,把所有的错都大包大揽。

  他扮奸细教授时的笨拙和勇敢,又是让人啼笑皆非,尤其是听到空军情敌给自己老婆传口信时,一时忘了自己身份气得火冒三丈。这种呆萌可爱与他那种粗线条的性格是绝配。面对情敌,大义当前,同仇敌忾。发现老婆与空军的怀愫,并没有你死我活的责怪老婆打杀情敌,仍然深爱老婆,只是更加的提防这个帅气小伙,用言语来刺激老婆,来表明自己的立场。这种大气和理性,这样的塑造人物,不让我喜欢都难。

  美艳老婆在深爱老公之际,其实也喜欢小鲜肉空军,大敌当前也可以和内奸教授KISS,机警、随机应变,在大敌当前的恐怖形势下,用自己的机智一次次化险为夷。导演将沉重的战争之险、之苦、之罪,用看似轻松的状态表现出来,这是在保护我们脆弱的小心脏,同时也是编导伟大的乐观主义精神和态度。波兰所遭受的劫难其实在影片中也展示很多,断壁残垣,满目疮痍,这些镜头一闪而过的同时,更加深了这群演员在与德国军官和叛徒斗智斗勇的危险系数,我们较之亦更能感受那分危机四伏。

  在最后的高潮部分,演员们引用了莎士比亚戏剧中犹太商人夏洛克法庭上的台词,来对纳粹进行控诉!这些台词在看书时并没有太多感触,而此处因为有着之前之后的呼应,不禁让人落泪。在带着钢盔和刺刀的纳粹官兵面前,在希特勒包厢后面的走廊上来控诉纳粹的罪恶,以喜剧的形式来包裹这份对纳粹的愤怒,欢笑之中,真的让人充满无限伤感。

  对于一些悲情的沉重的题材,我更倾向喜欢这种喜剧形式来表现。所以《你逃我也逃》让我一见倾心。大量的隐喻和讽刺,将沉重的民族战争,将关乎幸福的爱情战争,用戏谑的喜剧来演译,不仅产生了巨大的反差,也增添了无限的讽刺效果。常常看到一些电影中大量的喜剧段子消解了故事的庄重和情绪,常常让我感叹,还是喜剧和悲情不能相融啊,而观看了《美丽人生》和《你逃我也逃》之后,这种观点早就让我打到九霄云外,喜剧段子不是不可以表现悲情,而是看你怎么来表现,融得好成为经典,成为最高形式的悲剧;融不好,可能就成为荒诞得一塌糊涂的笑话。

  《你逃我也逃》观后感(十):以搞笑的方式,反纳粹

  影片的剧情结构其实很“好莱坞”,一群其实并不怎么出名的波兰戏剧演员(除了影片中的女主角),忽然获得了成为波兰民族英雄的机会,他们居然还成功了!?

  影片中的笑料实在是层出不穷,(大多还值得细细品味),且通过导演本人对于影片情节进展的精确把握与设置,达到了让观众们笑到“喘不过起来”的程度。

  它让你不得不由衷的赞叹,Lubitsch不仅是个伟大的导演,确实还是一个伟大的剧作家。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