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最后决战》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最后决战》观后感10篇

2022-03-13 12:47:1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最后决战》观后感10篇

  《最后决战》是一部由吕克·贝松执导,皮埃尔·若利韦 / 让·布伊兹 / 让·雷诺主演的一部科幻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最后决战》观后感(一):枯萎后希望 ——影片《最后的决战》

  这是一部没有台词的电影,但它不是默片。这也是一部黑白两色的电影,但它更不同于早期黑白电影。这是拍摄于彩色电影和有声电影诞生后近半个世纪的电影。它是法国导演吕克贝松从美国好莱坞学习电影归来后,激情拍摄于1983年的处女作《最后的决战》。 虽说吕克贝松导演对这部作品并不满意,国内外的贝松迷们也认为其不够成熟,不够完美,可是我非常喜欢。

  在当时那样每个导演都在追求电影拍摄技术的突破、画面色彩效果的精良、人物对白独特的年代,吕克贝松反其道而行之。抹掉了影片的颜色,清除了影片的对白,镜头运用的却都是好莱坞式的自然角度跟拍形式。这使影片充满了个人化的实验意味。

  影片前二十分钟的沉闷是需要平静忍耐的。无具体情节、无对白台词,只有核战争后的各个废墟中三拨完全毫不相干的人或人群做着自己的事情。而这些看似具体的动作和行为根本不能给观众提供有效的互动信息。

  第一个出现的男主角,穿着现代又复古像个战士。他生活在一间巨大的废弃的办公室里,只有女人孩子的照片。他企图练习发声说话可是不行。他一个人解决所有生理和生存的问题,他还会制造小型飞机。

  第二个出现的是一群男人,他们粗鲁野蛮,他们在漫无目的的挖掘着什么,或许是被埋葬的文明,又或许是水。他们拥有一堆根本发动不了、已经失去本质意义的汽车。

  第三男主角是两个人,住在一个废弃的城市里,一个是壮年暴徒,一个是谨小慎微的老翁,他们似乎在抢夺什么。第一男主角飞机坠落,来到这里。 情节和故事才真正开始。这才真正的感觉出了他们为了存活而互相虐杀,他们根本不需要语言,野蛮的行径已经完全取代了语言的沟通。

  我想要特别要提到的是,在第二群人从楼下上来追杀第一男主角时,用了一组后来延用在《这个杀手不太冷》中,极其相像的镜头。这组镜头是:两段空楼梯俯视,约五秒钟后,一个人出现,一系列上楼动作,约三秒后,再一个人出现,两秒后,又一个人,接着一群人接连不断的涌现镜头中。

  在《这个杀手不太冷》中,那群FBI上楼来到玛蒂尔塔家的那组镜头也是类似:长走廊的静止凝视,约五秒后,一个人持枪者出现,一系列前进张望动作,约三秒后,再一个持枪者出现,两秒后又一个,接着群人接连不断涌现。这样的镜头排列给人一种设置悬念,然后流畅且不停冲击的紧张压迫感。

  至此或许很多人都会想当然的认为,这是一部预言型凝重压抑的典型欧洲影片。当然从中我们确实可以看到现代工业枯萎了所有的文明。其实不全然!影片的后半部分,荒诞而充满趣味。

  就从第一男主角和暴徒打斗后留下的一个奇特的位于腹部中间的圆形疤痕开始。这个废弃的城市,会下些莫名其妙的“雨”。有时候下鱼,有时候下土块!老翁救了第一男主角,烧菜烧饭,一起生活,居然还打起了乒乓球!这老翁喜欢画画,他在墙上画了许多牛、羊等动物,还给第一男主角画了一张素描。两人也居然能艰难的发出了一点点类似可以交流的声音:Bonjour(法语:你好)!

  最令惊讶的莫过于当我们发现这部影中可能还有女性角色的时候。这时的女性角色简直就像是救世主,不仅救了片中的人,也缓解了观众的审美疲劳。

  而这时我们才知道,原来壮年暴徒想要抢夺得根本不是什么生存下去的食物,而是女人。一次美妙的憧憬,可以让他争斗如此许久。且一次次放弃大量的食物,只为引诱谨慎的老翁从坚固的房间中出来,杀死他,然后得到老翁保护的女孩。

  吕克贝松似乎在向萨特的“存在主义”的荒诞气息致意。 不知道吕克贝松是不是故意用这样一种方式来引起观众和影片的共鸣,让我们也处于一种对女性角色极度地憧憬之中。

  有不少人说什么从导演的这部影片中看到了绝望、悲剧云云。简直瞎说!虽然影片确实渗透着为了生存的恐慌感。但片中的黑白场景颜色协调,镜头从不长时间的偏黑或偏白,给人不安却柔和的感觉。特别是其中最后出场的两个女性,就可以说是希望,是枯燥生活的甘露。何来绝望?!就算是说女性是在人类绝望、人性沦丧后唯一的希望和治愈者也未尝不可。当然这里透露出的母性崇拜是许多男性导演都鄙视却又根本无法避免的。

  《最后决战》观后感(二):蛮荒、无望

  esson幻想出的是一片荒无人烟的沙漠,一座人迹罕至的废墟。在这样的蛮荒之地,看到没有来历的人,看到裸露的无奈的性,看到野蛮的杀戮,还好Luc没有让我们的希望真正幻灭,于是也看到了一丝温情。所有的这一切,在无言中进行,在黑白中进行,原本的温情,似乎也变得苍白无力了。但又隐隐触到坚定的信念,磐石般。这就是Luc,这个一心要毁灭什么,又建立什么的导演。

  影片主角的出场很巧妙也很隐喻,于充气娃娃做爱时的呻吟,翻看书本却念不出字来,冒着生命危险偷别人汽车的发动机,自制了飞机决心飞出蛮荒之地……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在描述着即将毁灭的世界,那么无望,那么死寂。人与人之间,只有利用,没有信任。所以我说Luc是在毁灭,毁灭着观者心中美好的现实,也正是不现实的现实,他看到的现实,也许才真是现实,于是,他坐着主角的飞机,也要飞出这片蛮荒地,结果,失败,降落在另一片更无望的土地……这一片无望土地确实无望,除了互相利用的人类,甚至连一花一草一树都没有,没有生命可以存活,只有自相残杀的人类而已……如此荒凉,如此无望……

  http://mazinganlan.blogbus.com/logs/5402235.html

  《最后决战》观后感(三):情感意识的浑浊

  《最后决战》观后感(四):【转】处女作都是可畏的

  这部影片实在可以看作为一部现代版的无声影片,在八十年代拍摄这种基调的作品,很明显导演是有意抛弃某些主流的价值和方法。尤其这是besson的处女作,既然是处女作,那么作者的想象力和情绪必然有所积蓄并期待爆发(这之前他已经拍过一个短篇和我不知道的一些作业)。

  但是如果说besson单纯为了某种特立独行的风格来进行具有强烈个人色彩的表达而放弃台词,我觉得未免太低估他的思想。在一个人迹行将湮灭的时空里(其实也很难再为此定义一个时空,因为这样做已经无意义),在文明已经消失、废墟林立的荒凉景况下,语言是已经失去功能的,就如教育和法律这些组织形态,否则,暴力也不会如此无所畏惧。

  二战和六十年代风波之后,西方的末世情结被反复激起并且体现于各种各样的艺术形态里。然而导演有所保留,未必如一开始所给观众的预期那样激进,并未对暴力和性欲进行强烈的正面渲染。而影片里的人物都具有知识和理性,他们会开飞机和汽车,会用试剂探测水是否被核废料污染,会存储和煎炸食物。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都对艺术有强烈的需求,绘画和音乐都在废墟里延续着寿命。大概导演对艺术的拯救功能是倍加重视的。这些人的现代特质,使我觉得他们并不如我想象的,在末日来临前夕,人类要回归最初的原始形态。虽然这时候人类所剩下的就是力量、欲望和艺术。

  在本能冲动之外,温情也被很浓重地画上一笔,这也是为什么老医生会接纳Jolivet扮演的不明身份的年轻人而拒绝Jean Reno(他扮演的似乎是一个残存的军人)的原因。被关在牢里的漂亮女人有很强烈的象征意味,她似乎代表着欲望所在,而且被囚困许久(好像除了压制也是为了保护她)。导演有意隐去她的面容,只表现她曼妙的身材和纤细的手臂。值得寻味的是,老医生在墙上画了一副裸体女图,不知道是不是为了让年轻人自己解决性欲之用。无论如何,老医生对人的本能是持有相当谨慎的保留态度的。在最后,年轻人竟然回到故地去解放被奴役的侏儒和另一个女人(两个女人都显得很白痴,几乎是婴孩般的)。看来影片又被赋予了导演对正义和人类文明的希望,但这并不是我所期盼的结局,尽管那样显得温和和正义一些,因此我只能给它四星。

  导演并没有激烈到彻底去除戏剧性,相反很重视故事的发展和表现,结构很清楚,中后段围绕年轻人、老医生和军人一温一烈两个势力及其攻守也做了很多对比和铺展。整个影片的运行还是很理性化且以戏剧性吸引人的。当然,观者肯定忘不了那样荒芜的气氛以及天上掉下的鱼。

  《最后决战》观后感(五):我不只是一只野地动物

  这是一部黑白无声电影

  是在一片荒芜的地表

  沙漠 大楼 废墟

  你可以想象那是在战后

  或是在远离文明社会的与文明社会同步前进的野地

  总之这里

  没有几个人

  是一片广阔的荒芜

  与

  一些想要活下去而追寻食物与领地的生命

  那是一个个强大的人类

  一个个强大的不只是想要食物的动物

  这个电影中人的欲望与野地动物一样

  他们仅仅为了食物可以去杀死其他生命

  仅仅为了领地可以去抢劫烧杀

  他们运用智慧促使杀戮获得成功

  这里没有所谓好人坏人 对的 错的

  只有生命所特有的爱与欲望

  我要活下去就必须将你杀死

  并夺得食物 与 地盘

  最直白欲望的就是获得食物与领地后对性的欲望

  手淫会满足那一瞬间的欲火

  最直白的爱就是看见你受伤后为你养护 给你食物

  分享会让生命获得那一瞬间 或者是很久很久的满足

  让彼此充满信任

  从而要活下去 或者是要战斗的不再是一个人

  而是两个人

  两个男人

  女人在最安全的地方

  一但男人战死

  女人将面临奸淫与死亡的威胁

  她们是脆弱的

  这个男人在与另一个男人的决斗中胜利了

  他接下来去找那个收留他并治愈他之后被乱石砸死的男人一直以来养护在秘密地方的他被蒙面送过几次食物只见过一面的女人

  当他看到女人已惨死在她的屋子里时

  他痛苦的一声闷哼

  他要离开了

  或者说要回去了

  他回到了最初他逃离的地方

  他在那一群人中找出首领并将他杀死

  然后让那个被首领关押在汽车尾车库里

  只有为了在细长的矿管里找出水源时才会被拉出来重见天日的矮个小男人重获自由

  那一群人也在拿到首领的手指后随即离开

  矮个小男人为了报答他

  带他去了一个房间

  他进去看见一个女人

  他看了一会

  千万复杂的思绪一闪而过

  他随即笑笑(或许是一种无奈的笑,面对生命所特有的欲望的无奈还是什么,很复杂)

  那个女人茫然了一会

  也随即笑笑(就象是在换了新主人后,一边失落于自己命运太苦,一边却要讨好的礼貌的笑)

  两种截然不同的笑出现后

  影片结束

  我很喜欢这部电影

  这里面没有好人 坏人

  只有心中有爱的人 有恨的人 有欲望的人

  仅此而已

  异常简单

  《最后决战》观后感(六):【转】《最后决战》——最初的吕克贝松

  一直认为一部小成本独立片一定要风格化,如果不巧这又是你的第一部电影长篇就更要风格化。其实我们看到的许多成功范例也正是如此。

  吕克·贝松的第一步就风格化的很够劲。故事背景被设定在一次全球性的核毁灭之后,不必关心具体是在下个星期三还是70个世纪以后,反正这个星球已经他妈的成了一堆核导弹的炮灰。于是,吕克·贝松很顺水推舟的选择了黑白摄影,而且放弃了人工照明这一使黑白画面视觉饱满的王牌。采用自然光的下场就是影片中光亮的部分有阴影感,而黑色的部分缺乏高光有混浊感。基本上可以说电影中的颜色不是黑白而是深灰和浅灰,这样的效果倒是绝妙的符合电影的基调。

  这是一个疯狂的时代,在所有的秩序都被几缕鬼魅般的核辐射死亡凋零之后,这是一个前现代和后现代交相辉映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里,有一群人居然活了下

  来,这大概是一个最大的悲剧——对他们自己,也对这个世界。

  电影的开场镜头是在一个空荡荡的公寓中,一个年轻人和充气娃娃做爱的场景,在后面的情节中不断穿插的他自慰的细节强调了在这种环境下,女人已经成为一种战略资源这一事实,也为后面的剧情做出了铺垫。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导演显然在这个外来年轻人身上投注了自己的浪漫情怀。他在小酒馆里安家的时候,还忘不了找一幅画装饰他的家。在一段超现实主义的天上下鱼的短暂喜悦之后,年轻人不慎闯入让·雷诺的地盘,重伤逃脱,被老医生救了下来。在这里诞生了电影中最温情的段落,两人吸氧后艰难的吐出含混不清的两个字“你好”,他们没有了沟通的能力但至少还有沟通的欲望。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逃离孤独的幻想,当信任已经成为一种传说的时候,相依为命就更加弥足珍贵。老医生在诊所的墙上,图腾般的画下一个女人的肖像。我们不知道这是他的女儿还是别的什么人,我们同样不知道她被关在那个见鬼一样的九曲回廊的尽头是为了保护她,还是她收了辐射。但看到每天老人送饭时那些缓慢而又小心翼翼的动作,一股彩色的暖流涌上我的心头。悲剧总是在最温暖的时候作出一些疯狂的事来,一次祸从天降的天上下石头砸死了老医生,同时野兽般的让·雷诺冲破了诊所的两道铁门。年轻人凭感觉终于找到了女孩所在的密室,但让·雷诺已经等在门外了。这一场绝望的打斗中,年轻人在救生的本能和复仇的荷尔蒙的双重刺激下小宇宙爆发打死了让·雷诺。当他欣喜的奔回密室时,却只能用一声悲凉的嚎叫面对已经被奸杀的女孩横陈的尸体。

  哀莫大于心死的青年坐上他的飞机,带上一把发射信号弹的手枪,回到了他来时的地方。他手刃了汽车党的头领,他用释放受奴役的侏儒的行为,表达出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悲悯。

  影片的最后,年轻的吕克·贝松用他悲天悯人的情怀,给了我们一个笨拙而又美好的结局。被解救的侏儒把年轻人带进一个洞穴然后走开了。洞里关着一个金发裸体的女人,女人脸上惊恐而有诧异的表情,和青年一低头羞赧的微笑,让我们想象出另一对亚当和夏娃的故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