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唐人街》经典影评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唐人街》经典影评集

2018-01-29 20:18: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唐人街》经典影评集

  《唐人街》是一部由罗曼·波兰斯基执导,杰克·尼科尔森 / 费·唐纳薇 / 约翰·休斯顿主演的一部犯罪 / 剧情 / 悬疑 / 惊悚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唐人街》影评(一):解读Chinatown

  说下当时大环境

  从1960年代末到1970年代初好莱坞经历了所谓的“新好莱坞”或“the Hollywood renaissance” 。期间各大电影制作公司管理方式政策人员、拍摄模式等都发生很多变化。比如以前像Paramount这样的大公司都是有自己的影院的,但Supreme Court在1948年说这样违反了antitrust law。这既有好处也有坏处。坏处是制作公司没了铁打不动的银幕来放他们的片子,但好处是在上座率很低的环境下不用养着电影院。在50-60年代以Paramount公司举例,它的很多大成本制作的电影票房都一般(比如1964年的the fallen of the roman empire)。其中很大一个原因是制片公司的高层都是些20,30年代好莱坞黄金时期留下来的老头子,他们的观念很难吸引年轻人,而大学毕业年轻人正是当时最大的长期观影人群。66年Paramount被Gulf and Western Industries收购,Gulf and Western派了很多年轻制片人下来。有名的比如Robert Evans, 他制片了比如love story, 教父这样的电影。这批年轻制片人加上60年代出的影片分级制度让一部分电影的内容更加成人化,(其实是更成熟更直接更反映赤裸裸的现实,比如chinatown里面的乱伦跟腐败),因为这样的电影更合年轻人,尤其是大学毕业生的口味。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一批年轻、我必须说,伟大的电影人,比如Francis Coppola, Martin Scorsese, Brian De Palma,还有欧洲的比如Michelangelo Antonioni, Roman Polanski在好莱坞崭露了头角。这批年轻导演跟当时的观众一样很有反对权威,怀疑,叛逆思想。(越南,种族问题,各种暗杀,水门等等)。比如Chinatown男女主角之前就各自演过Bonnie and Clyde 和Easy rider这样的片子。其实chinatown的screenwriter Robert Towne也参与写了雌雄大盗的剧本。Chinatown在尼克松下台之前两个月上映。后面跟着一大片相似有关黑暗与腐败的电影,比如科波拉的the conversation, 还有all the president’s men这样的片子。

  说下电影本身。

  在1930到50年间,好莱坞很流行拍hard-boiled detective films,也就是所谓的硬汉侦探片。当然这也是受到硬汉小说作家比如Raymond Chandler, Dashiell Hammett他们的影响。(他们的书很有意思)。但Chinatown不同传统意义上的侦探小说。传统侦探小说最后侦探都是英雄,化解了犯罪,替受害者讨回公道,masculinity被大肆赞扬。但在Chinatown中主角Gittes表面上在做着这些事,但实际上他自己是被玩弄的对象。比如他讲黄笑话不知道女主在后面,被割鼻子,被果农打等等。他不再是那个传统意义上的精明的一切了如指掌比别人快一步的侦探。这里他是后知后觉的。Polanski把一个传统意义上三四十年代侦探小说里出来的侦探放在了一个更真实、更残酷、更难以捉摸的世界中。然后让他被打败。

  电影剧本被改过三次。第一稿开场跟收尾都是有画外音的(以前raymond chandler的片子都是这么拍的)。结局是Evelyn杀了Cross,Gittes救了她女儿,但Cross的地还是赚了很多钱。Robert Towne说这样写的用意是他觉得个体对个体犯了罪,比如杀人抢劫强奸之类,会被关进监狱,但对一个community犯了罪的人却会以他们的名字命名街道,把他们供在市政厅里。波兰斯基来了之后写了第二稿。画外音没了,Evelyn死了,cross抱着她的遗体哭,Gittes告诉旁边的Escobar Cross是这一切的幕后主使。第三稿的结局更加黑暗。Cross蒙住她女儿/孙女眼睛把她拖入黑暗中,没有受到任何惩罚。(这也符合波兰斯基一贯的风格,他之前的Repulsion, The fearless vampire killers, rosemary baby, macbeth的结局都是天真无知)的人受到伤害评论家说这是因为他小时候在纳粹统治下的Cracow贫民窟度过)。

  关于水的意象。

  水这个符号贯穿了全片:除了本身在海边及水库拍的片段,他讲黄笑话的时候左边的饮水机,在理发店背景中换掉冒着蒸汽的汽车报纸头条Seabiscuit Idol of Race Fans, Mulwray花园中的水池,片中的各种鱼,Echo Park, water again这样的对白,Gittes去拜访Mulwray的时候洗车的声音,Session死后公寓中滴水的龙头… 还有Noah Cross这个名字,以及他半夜放的大水(Noah and the flood),他的游艇俱乐部albacore, 他们中饭吃的鱼,Cross说Mulwray钟爱水塘,”that’s where life begins”。而剧情的最关键转折发生在Gittes在池塘中发现了那副眼镜。而眼镜代表了影片的另一个主题人类有限视野认知。开场的照片,后面Cross跟Mulwray争执的照片,他们的眼镜,Evelyn眼睛里的’flaw” ,Gittes的后视镜,他的望远镜,他的相机镜头,他第一次看到Evelyn跟Katherine在一起时候的窗子,园丁不停说的bad for the glass. 所有这些Gittes看到的都把他引向了错误判断,他以为Mulwray有婚外情,他以为Evelyn把Katherine囚禁了起来,他以为是她杀了她丈夫等等。

  关于片中的双关语(puns)。

  开场的第一句” You can't eat the Venetian blinds.”跟”blinds” ,侦探和所谓的”private eye”,以及贯穿全片的”water and power”。这些意象与双关语反复出现,串联了全片。

  一些问题(Garrett Stewart):

  为何一般都是切好端上来而Noah要吃整条鱼?这和他叫诺亚有关么?Evelyn为何眼镜里有“flaw”?她为何最后一只眼镜被射穿?为何他跟果农打完架只剩一个镜片?Curly老婆的黑眼圈?Albacore被错写成apple core, grass glass? Gittes为何注定像Mulwray说的那样”make the same mistake twice”? Stewart说这是个没有唯一答案的谜语,一个未设定寓意的寓言。他进而推测这是“oriental inscrutability” ,而这也正好和”Chinatown”呼应。

  整理了一下Syd Field, John Alonzo, Steve Neale, Garrett Stewart, 几个人写的影评。可能语言转换之间有点别扭,看懂就好。

  《唐人街》影评(二):唐人街

  《唐人街》

  这部产于1974年的美国电影,大获成功,不仅得到主流奥斯卡奖的认可,也获得欧洲艺术奖项的认同,所谓评论界暗黑电影的开山之作,犯罪,悬疑,揭露人性的阴暗面,这些交给经历丰富的大导演罗曼-波兰斯基来执导,似乎无可厚非,可是无论如何,也喜欢不来这部电影。作家石康在书中评论波兰斯基,斯皮尔伯伯之流,是电影行业的伪艺术家。虽有夸张调侃之意,但也说出了波兰斯基电影的本质,那就是故弄玄虚,从那部情色经典的《苦月亮》便可见端倪,后来的波兰斯基,大多改编名著和小说,奥斯卡最佳电影《钢琴师》,出自于真实的故事,而他童年的也有此经历。波兰斯基的一生充满传奇与争议,1969年,他在美国的豪宅惨遭血案,怀孕八个月的妻子与家中五人,被杀身亡,枪击,用刀砍了一百多刀。1977年,波兰斯基强奸十三岁的女模特,至此开始了长达三十多年的逃亡,定居法国巴黎,从此未能踏上美国这个国度。关于这部所谓名片《唐人街》,我感觉乏善可陈,除了故弄玄虚的技巧整体沉闷至极,导演只是用了一种更为真实的体验拍摄,让观众感同身受可惜点到为止,故事在男主角杰克-尼科尔森的带领下一步步解开故事的真相,最终,女主角并非惯常的毒蝎女人,而是一个惨遭父亲非礼,生出女儿的受害者,最终变成男主角为了女主角的爱情挺身而出。一部平庸又值得玩味的电影,说是名作,实在有点抬得过誉了。

  《唐人街》影评(三):黑暗中的笑声

  影片的最后,杰克的身影失落的隐没在黑暗里,镜头拉远,里面是唐人街里冷漠好奇居民们,这是电影中的一个经典镜头,暗示了罪恶和不公不是只发生在杰克一人身上的特例,它像黑夜一样,笼罩在每一个人的头顶,包括屏幕前的我们,而杰克的离开和那句“as little as possible”,似乎是我们对此最好的态度

  黑色电影,通常用作指代一种特殊风格的犯罪电影,导演关注的,往往不是案件的真相,而是其中性与道德的腐化,及其带来的思考。《唐人街》有一点点黑色电影的味道,私家侦探杰克曾经是一名警察,一次,一位自称莫拉雷太太女子找到他请他调查丈夫的外遇,正当杰克发现了莫拉雷同一年轻女子偷情的证据时,真正的莫拉雷太太出现了并要求杰克停止他的调查。杰克觉得此中另有玄机。就在他着手调查的当口,莫拉雷被发现溺毙于一条几乎干枯的河床之中,而警方居然认为他死于自杀,警察的本能让杰克无法对此坐视不管,渐渐的,杰克发现自己似乎靠近了一个极为丑陋的真相,而这个真相正在威胁着他的安危。

  主角杰克由杰克尼克尔森扮演,他那被影迷津津乐道的“鲨鱼笑”注定了他无法饰演一个彻头彻尾的正派人物,看看他的履历表,《闪灵》、《飞越疯人院》、《逍遥骑士》、《尽善尽美》,不是彻头彻尾的疯子,就是狂妄不羁带着点邪气的独行侠。正是尼克尔森这种独特气质成就了《唐人街》里的黑色气氛

  私家侦探,说白了就是靠挖别人的隐私发财,怎么都不算是个光彩职业,而其中隐藏的各种不择手段,更是给这样一种职业蒙上了灰色的面纱,但在冷硬派推理小说中,私家侦探却是一个热门抢手的职业,片中的杰克就有点像布洛克笔下的马修斯卡德,背负一段黑暗的过去,游走在善恶之间的灰色地带,他想要摆脱职场上腐朽的风气和令人作呕的罪恶,却发现自己一次又一次的不自觉的被卷入了一场场丑陋的阴谋之中。

  《唐人街》里没有善恶,硬是要分的话,杰克勉强能算是正义的那一方,但这种正义,顶多也就是“不那么邪恶”罢了,他接连抽了费唐纳薇近十个耳光的那场戏,看得我现在想来都觉得心惊胆战,一个正派男人怎么能打女人,何况这个女人还跟他上过床呢。

  影片名叫Chinatown,但只有最后的一场戏是真正发生在唐人街里的,更多的时刻,它是一种暗示,是藏污纳垢无法无天之地的代名词,又是一种无法改变的制度的象征。杰克的助手对他说:“Forget it, Jake. It’s Chinatown.”,似乎这就是全身而退的最好借口。曾经,杰克正是因为发生在唐人街的不公案件而愤然离职,但现在,即使是作为一名自由人,他也仍旧无法阻止覆辙的重蹈,在权利面前,每个人都是脆弱的,而正是由于这脆弱,造就了权利不可动摇传说。唐人街,它是因也是果,对于权利的谄媚和崇拜,最终也会导致权利的覆灭。

  电影的布景很有意思,尤其是最后杰克揭露真相的那一场戏,庭院,棕榈树,池塘,甚至连天空都仿佛是假的,有着十分戏剧化的色彩演员离镜头很近,似乎脱离于整个场景之外。情节虽不是发生在夜晚,但整体光线较弱,又有一束强光打来,导致演员的脸一半是沉浸在黑暗中,另一半则暴露在强光之下,这也增添了影片的“黑色”成分。《唐人街》最出彩的,还是它的剧本,环环相扣绵里藏针,观影过程中一有走神儿,就容易抓不住剧情,对于每一处伏笔和铺垫,编剧都精心安排,所以在最后抖包袱之时,导演无需刻意制造惊悚气氛,已经足够震撼观众。电影里的台词不多,但是句句到位无一多余,我想这就是波兰斯基式的克制和悲悯,他坚持使用这个悲观的结局,只因为他选择夜幕之下的艰难行进,也不愿闭起眼睛在美梦里遨游,他镜头之后的双眼,定是埋藏着灼热的煤炭,即使熄灭,亦有余温。

  在杰克颓然离去的结尾,画面之外的,是整个事件的幕后黑手诺亚以及他所控制的警察局,而正是这些“属于他”的警察,打死了他的女儿,他此刻的表情该是如何呢?他失去了一个女儿,又获得了另一个女儿兼孙女。也许是不屑一顾又或者是阴谋得逞后的满足,道德感对于这样一个犯下乱伦之罪却仍说“I don’t blame myself”的混蛋来说,已然是一个随时可以丢弃又随时可以拿来武装自己的空皮囊了。

  我印象最深的是这样一句台词,“Most people never have to face the fact that at the right time and the right place, they’re capable of anything”,诺亚就是这个处于对的时间和对的地点的人,我们能怪谁呢,怪时间?怪地点?还是怪他这个人?

  《唐人街》影评(四):命运的无奈和可笑

  整部电影只有最后几分钟的镜头在唐人街。但是电影从头至尾,Jack口中始终有唐人街的存在。Jack口中的唐人街给人的是阴暗潮湿混乱的印象。难道唐人街真的有这么糟糕吗?那么那些华人终其一生奋斗的目的又是什么呢?跑题了。回到电影本身,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满分好电影。情节紧凑引人入胜处处设疑又处处埋下伏笔。结尾更是出人意料。

  小人物终其一生努力的结果或许都抵不过大人物的手指头一摆。

  就连警察也是他的。当金钱和权利到了极致的时候,一切都将变得危险和无法控制。

  电影中Jack从理发店回到办公室为助理们讲他刚刚听到的关于中国人的忍让的故事是除了电影结尾之外,让我第二印象深刻的场景。

  “当中国人开始厌倦自己妻子的时候,他们会先静一静,读读孔夫子的书,然后继续生活。又开始厌倦之后再停下来,然后再继续,然后再厌倦…他们会再继续、再厌倦,然后他们会走到屋外,凝视一会月亮,或者做一些诸如此类的事情,让当下的生活变得更刺激…”

  昨晚睡觉的时候想起了一个问题,不知道是不是电影编剧上的一个bug:既然那个父亲那么有钱有权有势,可以为所欲为;那他为什么没办法找到那个小姑娘(他跟他女儿生下的女儿或者说外孙女?好乱)。其实他只要叫人跟踪他女儿就一定能找到Catherine的啊。为什么还需要那个侦探去帮他找呢?

  看完整部电影再回顾就会发现编剧写得太好了。一环扣一环,环环设疑。

  《唐人街》影评(五):一个看似严谨的剧本演绎的一出脑残侦探故事。

  为了看《故事》,所以硬着头皮看了这部电影,《故事》的作者一直在吹这部剧本的种种好,一举例子就拿这部电影的情节、台词品评,然而就我来说,我只看到了一大堆一大堆他在《故事》里千叮咛万嘱咐编剧新人们不要犯的忌讳,而丝毫没看出来这部电影有什么骄人之处。

  1、《故事》要求作者在剧本节奏上不能让观众犯困,但是我在45分钟的时候就开始打瞌睡。一小时以后就频频看表,因为我觉得有很多事情是明摆着的,这个侦探却在做很多自作聪明的事情。

  2、《故事》要求作者在写角色行为的时候,一定要把故事的每一个激励事件都推向不可逆的方向,并且把故事推向一个没有第二解的结尾,这就要求主角所作所为必须非常主动又非常到位,以至于观众会说,对,就是这样。然而,这部电影从开头就让我百思不得其解,这个被渲染的办案利落的侦探,在摸到这案子的头一刻,照片就泄露了,他为什么不从这个问题上着手考虑?我觉得傻子都知道照片能上报一定有蹊跷。然而主角除了跟一个刮脸的大发雷霆一番以外,什么也没做;

  然后当主角被同行强x了鼻子以后,竟然依旧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对抗什么样的敌人——一个能随时知道你在哪里,随时可以呼风唤雨,随时拿到第一手资料的敌人——就这样也好意思叫侦探?

  一个侦探,办案能办的神志昏迷公私不分,和委托人上床,然后因为怀疑自己被利用所以疯狂掌掴女主角,并且立刻打电话给同行,不理智到这个程度也好意思叫资深侦探?大哥你竟然前身还是警察啊,这种脑残行为哪里体现出你的正义感和聪明了?

  于是最后,结尾处,同样让我万分不理解的是,一个人如果在一个地方栽过跟头,鲜少有几个人会再愿意去一次,因为最起码那样是非常晦气的,然而主角做了,把那倒霉的母女俩送到了唐人街1712号,一个他曾经栽过跟头的地方,一个他害死过一个女人的地方。并且更加奇怪的是,为了把这个老头绳之以法,他竟然把人带到了1217号,并且徒劳地相信他昔日的朋友。我觉得如果这个侦探是一个特别普通的庸人做出这些尚且可以理解,但是整部片子让我觉得他好像是被塑造的很有自信很老道啊?但是竟然只手遮天的商业大佬和jc叔叔的权钱关系都没想到吗?他那个所谓的朋友能先一步到那假莫瑞夫人的公寓,并且能翻出主角偷拍的那些照片,我觉得已经够说明问题了——换了谁也该想出来世道险恶,周围的人都不可信这样基本的道理。如果是我,这种时候就该跟着那个渔民胖子带着两个女人在下午就逃走,何必还要兜圈子把那老头揪出来?最后偷鸡不成蚀把米,赔了夫人又折兵。奥卡姆剃刀原则,简单即有效,我觉得这是任何领域老手做事基本中基本的经验,然而这个中年谢顶的老侦探就这么愚蠢地翻在了这种阴沟里。

  我说这么多的意思是,如果一部幻灭剧要写的让人服气,最起码你得让人觉得主角已经拼到极致了,而不是让观众觉得这人一直在为自己的坟墓松土。这也是很多游戏、电影剧本让我一直感觉特别不服的地方。公认的好剧本是《哈姆雷特》,但我一直不理解哈姆雷特的价值观念,我一直觉得他有很多可以从长计议的方式除掉叔叔,然而他却选了最快,但是损失最惨重的办法。玩家们都给《Halo Reach》的剧本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然而如果细细想来,难道就没人觉得剧情里Noble小队的五个角色每一个都死的非常没有道理?等等等等。

  这部《唐人街》和很多剧本,都让我觉得——主角还思考的不够透彻,主角还没有尽最大努力,主角的性格还不够让人服气。

  情节的前半应该花在探案上,并且主角意识到警察和打手都时刻先他一步,并且他在查明真相后立刻意识到警察和打手的行为意味着什么。而后半段是他竭尽全力地带着弱者离开这片危险的地方,但是最终失败,让人感觉到魔网恢恢疏而不漏,并且感受到一个人同世道抗争的无力。然而这个主角怂包到在最后一刻,连向着老头子开枪的胆子都没有,只是魂飞魄散地被助手带走了,走前还好像上了一课一般,喃喃自语。而去仿佛仅仅是上了一课一般,之前长达两天的事情,包括和女主角滚床、爱上她等等,都不复存在一般,就那么乖乖地离开了。

  看过剧评,大家也都是一片好评,一片盛赞。看过分析,总结下来,我觉得这部电影就只是为了呼出“唐人街”这个编剧和巡警唠嗑的时候灵光一闪的隐喻而编制了这两个小时的冗长蹩脚的故事,十分扭捏作态。除了情节的节奏安排上很有教科书作用之外,其他部分,如角色塑造、移情作用、情节安排,一无是处——因为我一直在不停地问:他为什么不xx?他为什么不xxx?

  我实在看不出来一个自吹自擂实则外强中干的废物不仅跟委托人来了一发还搞得人家家破人亡的脑残故事的优异之处在哪里,这种强行告诉你世道很幻灭但情节却毫无说服力的弱智剧本,任它埋了再多的伏笔,有着再多的隐喻,也顶多是一个玩着作家把戏的二流本子,实在接受不能。——这里,又是一个《故事》提到的忌讳——剧本应该打磨的平滑整饬到让观众不会注意结构、特效等等外物的程度,才是优秀的。

  而且令我万分不解的是,波兰斯基、大卫·芬奇等等,这些被人盛赞的导演、编剧,为何我总觉得是一群沉迷于玩弄手法,却不愿意关注生活本质的无聊之人?

  我非常乐于看到拥趸或自觉熟悉这部电影的人来为我分析这部电影,而不是写一些你不觉得好就是你弱智的嘲讽废话。如果你对我的看法有什么想说的,请写出来,欢迎讨论。

  《唐人街》影评(六):逻辑怎么理都理不顺

  连看了两遍,因为坦白说第一遍看完直接是蒙圈的状态。

  两遍过后,又大致翻了下豆瓣的影评,但感觉还是有很多地方说不通,

  首先,警察如果是老头的马仔,怎么会开枪呢?不怕打死他宝贝女儿兼外孙女么。在老头没有授意的情况下开枪,这不是一个马仔或者手下该表现出来的。

  第二,老头明明左臂中弹,之后怎么还能行动自如的抬起胳膊扶着车座?

  第三,如果是老头有意派妓女去让杰克查自己的女儿或外孙女,为什么在水坝那里,他的手下要用刀威胁甚至伤害他呢,不怕他退宿么?

  第四,警察既然是老头的手下,为何又要告诉杰克妓女死亡的地点,并给他提供线索?

  第五,老头利用完妓女后,为何不立刻杀掉他,而是让妓女活下来给杰克提供线索?

  第六,既然警察局都是老头的人,老头为什么要费这么大的力气,兜这么大的圈子去找自己的外孙女或女儿呢?明明可以直接让警察去硬抢的啊,雇佣杰克不是画蛇添足么?

  最后,那个关于鱼的俱乐部,到底是个什么意思呢?

  《唐人街》影评(七):在唐人街上,知道的越少越好

  对于波兰斯基,这个导演自身的故事都可以成为一部绝佳的黑色电影。我并不愿多谈这名名导,他身上发生的事情令人害怕,就像是在一团黑雾中只露出了染白的鬓角。我以小市民的心理揣测,却总是惴惴不安。所以还是多谈谈片子。

  片子中主角基迪斯的侦探能力让我觉得他是最危险的男人。一名经营桃色事件的私家侦探,他用行动告诉了观众,作为一名混过唐人街的前警探在遇到问题时该怎么解决:

  1.将怀表放在轿车轮胎下。这样第二天来取被压坏的怀表就可知车主什么时间离开。

  2.去水利局时,与副局长客套,要一张他的名片,在进入警备森严的水库时,掏出名片,说我是副局长。

  3.在夜晚跟踪车辆。之前先将要跟踪的车后灯踢碎一个,这样就可以远远跟随,就算路上车多,也知道要跟的车在哪里。

  我将零碎的写一些对于故事情节的看法,我对于有趣的部分总是难以闭口不谈:

  1.我在听到女主说道死去的丈夫是在和自己的妹妹搞婚外恋时,在观影中途忍不住发笑了,带着小姨子跑了这个话题真是万古长青,老少通吃,中西皆宜。从唐人街到江南皮革厂,俨然已是连接中西方的文化桥梁。

  2.面对最后的结局,饰演基迪斯一角的杰克·尼克尔森露出了《飞越疯人院》中相同空洞的眼神,他的招牌表情也是告诉了我们,悲剧结束了一切,要从这里开始。

  3.故事发生的情节就像是被压缩的面团,在最后二十分钟里,观众像是已经看到了全部,但却又忽视了面团在发酵后,样子会面目全非,不再是我们认为的模样。

  自从听到基迪斯与女主亲热开始的萨克斯配乐后,我就对这部片子的编曲着迷不已,四钢琴、四竖琴、弦乐器、打击乐器和小号的组合,简直就是现今“私人侦探”类型影片的经典配乐组合。

  为《唐人街》配乐的是电影配乐大师杰瑞·高德史密斯,他用了九天时间就完成了他的工作,他也是《凶兆》一片的配乐。我一直坚信真正为电影掌握节奏的并不是分镜头,而是电影配乐。成功的电影配乐简直就是下楼的台阶,可以让观众一步一步接近终点又并不劳顿。

  最后谈一下“唐人街”这个贯穿了整部影片的三字暗示:一开始观众便知晓了,基迪斯曾供职于唐人街,并且片中掺杂了数个中国脸的配角与关于东方人的调侃。

  很多影视作品中,都会有警察说唐人街的事情是很难管的。因为那里是华人聚集地,是西方文化的绝缘地,文化不同,思维方式难以同步,所以当你以为正在帮助的他们,其实可能是在害他们。越少越好就是这个意思。

  或者说是,唐人街里面有很多外国人理解不了的东西,中国的习惯和生活,他们看到的只是表面 而了解不了中国人的内涵和思维 。

  就像这个电影想表达的一样,以为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实际上并没有。

  这又奇妙的与我们看待生活的感受异曲同工了。

  《唐人街》影评(八):我看《唐人街》

  剧本上佳。

  层层剥茧,

  悬念不断,

  线索步步延伸。

  黑暗始终笼罩,

  恶势力重重裹胁。

  真相被掩埋了,

  用无辜者的尸体,

  和万千人的生命之源。

  罪恶,

  深深的罪恶,

  不仅是丑闻,

  简直是惊天的黑幕。

  唐人街,

  中国人的求存之地,

  生存仅有的边缘。

  被老美泼了多少脏污。

  难道真的是罪恶之源么?

  看一看吧,

  多少罪恶,

  在唐人街的夜幕下实行,

  那凶狠的刽子手,

  露出狞笑,

  唱着欢歌。

  而无路可走的女人,

  即使在唐人街,

  还是倒下了,

  流尽了血。

  死神如此残酷。

  唐人街在黑幕之下,

  默然地伫立着。

  为着无辜着默哀。

  杀人者舔着血,

  继续逍遥着。

  《唐人街》影评(九):你之所见,未必属实——浅析波兰斯基与《唐人街》

  1972年6月,水门丑闻曝光,尼克松于两年后辞去美国总统职务。

  1974年6月,《唐人街》于美国首映。波兰斯基摇晃着明晃晃的小刀,割断了人对世界抱有的最后一丝希望。

  罗曼·波兰斯基,30年代出生于旅居法国的一个犹太人家庭,二战期间因受反犹运动影响,随家庭被迫迁返克拉科夫,其母即葬送于克拉科夫城外的死亡工厂--奥斯维辛集中营。

  逐渐从战争的阴影中走出,20岁的波兰斯基开始了自己的创作生涯…… 1962年,波兰斯基编导的首部长片《水中刀》一举拿下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并斩获一枚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直接奠定了其在世界影坛的地位。随后,波兰斯基接连筹拍的几部惊悚片均赚足了世人眼球,人们常惊诧于其电影中呼之欲出的黑暗气质,大概是受童年经历影响,波兰斯基也确实将这一特点不断放大到无以复加。

  1968年底,波兰斯基携恐怖片《魔鬼圣婴》开始了自己的好莱坞之旅。该片讲述了一名不得志的影人与妻子在一间古旧的公寓里经历的种种蹊跷,导演娴熟的技巧使美利坚的土地瞬时笼罩于恐怖神秘的氛围之下,而《魔鬼圣婴》在好莱坞所获得的巨大成功却并没能带给波兰斯基好运。次年8月,波兰斯基怀有8个月身孕的妻子莎朗·塔特便在位于比弗利山的家中,丧命于邪教组织“曼森家族”的魔爪之下。事后警方在塔特的尸体上共发现了16处刀伤。同时被害的还有当时亦寄住在波兰斯基豪宅内的塔特的发型师赛百灵、波兰斯基的编剧兼好友弗里科斯基夫妇,以及恰巧路过的一位年轻人,远在伦敦拍摄新戏的波兰斯基侥幸躲过一劫。 在日后接收的采访中,波兰斯基曾多次表明,自己一生所经历的最遗憾的事即是妻子被害时自己的缺席。

  塔特事件的发生无疑对波兰斯基本人的性格及创作风格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重新回到片场的波兰斯基不断把更冷峻的有关电影、有关世界、有关真理的思考叠加到作品当中。《麦克白》(1971)、《唐人街》(1974)、《怪房客》(1976)接二连三地粉碎着人们对世界的幻想,而波兰斯基拍的也早就不只是电影那么简单了……他自己是这样说的:

  “I had long known that it was impossible for a journalist to convey 100 percent of the truth, but I didn't realize to what extent the truth is distorted, both by the intentions of the journalist and by neglect. I don't mean just the interpretations of what happened; I also mean the facts. The reporting about Sharon and the murders was virtually criminal. Reading the papers, I could not believe my eyes. I could not believe my eyes! They blamed the victims for their own murders. I really despise the press. I didn't always. The press made me despise it.”

  《唐人街》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唐人街》取材自20世纪初发生的真实事件--加州水战(California Water Wars),故事设定在1937年的洛杉矶。波兰斯基透过私家侦探杰克(J. J. Gittes)的视角,从调查桃色新闻切入,抽丝剥茧,层层揭露了一个由半个城市通力完成的巨大骗局,然而真相摆在眼前,你我却无能为力。 以下列举几处值得注意的细节描写。【注:以下内容有关键情节透露】

  办公室内,冒名莫瑞夫人(Mrs. Mulwray)的年轻女士找到杰克,要求其调查“自己”的丈夫,洛杉矶市的水利部长莫瑞先生(Mr. Mulwray)。杰克以“过来人”的语气告诉她,如果你爱你的丈夫,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吧。

  市政厅内,激烈的辩论:市长主张为了市民的利益兴建水坝,莫瑞先生主张为了市民的利益不建水坝,杰克在台下翻看着手里的报纸,报纸上刊登的是大萧条期间带给美国人民无限希望的赛马海洋饼干。莫瑞先生收声,一群绵羊拥入挂着罗斯福巨大照相的市政厅。

  莫瑞家,真正的莫瑞夫人与杰克小坐。莫瑞先生的丑闻未经允许突然曝光,杰克意识到自己被骗,决定凭一己之力找出真相。一旁的中国园丁佝偻着腰在水塘里拾起枯黄的水草,一边拾一边念叨着 “bad for grass”,杰克冷笑 “bad for glass”。莫瑞夫人向杰克透露了丈夫经常出没的两处地方。

  橡树公园,正值旱季,水利部长莫瑞先生在水渠中溺死。被打捞上来的尸体少了右脚的皮鞋。杰克巧遇曾在唐人街一起共事的老冤家卢(Lou),一阵暗藏杀机的寒暄后,卢对杰克说: “Sometimes it's hard for men to find himself, maybe you have.” 此时的卢已升至副队长,而杰克却以帮人调查桃色新闻为生。随后,莫瑞太太正式雇佣杰克为其调查莫瑞先生之死。

  石谷水库,突如其来的猛洪使杰克措不及防。逃命途中,杰克跑掉了左脚的皮鞋。波兰斯基本人客串的看谷人挥舞着小刀出场,割破了杰克的鼻子。黑暗之中,真相愈加扑朔迷离。

  水利部,莫瑞先生的接任人在本属于莫瑞先生的办公室接待了杰克。被问及鼻伤是否疼痛时,杰克笑说只有呼吸的时候会疼。办公室外,两名工作人员正奋力擦去门上莫瑞先生的名字。

  金枪鱼俱乐部,莫瑞太太的父亲诺亚·克劳斯约见了杰克。诺亚是城市最大的财团,也是莫瑞先生的合作伙伴。他的名字很有意思,叫作Noah Cross。 No-one cross. 他告诉杰克: “you may think you know what you're dealing with, but , believe me, you don't.”诺亚重金雇佣杰克为其找到莫瑞先生的情妇。

  莫瑞太太的卧室里,杰克与莫瑞太太感情萌芽,杰克终于再度提起了自己不愿回想的往事,关于唐人街,还有唐人街上的女人。“Chinatown, to me it's just bad luck. Sometimes you can't always tell what's going on.”他说。电话铃响起,厄运随之降临……

  杰克跟踪了莫瑞太太,窥见到被其“囚禁”在另一间寓所里的少女,杰克认定那少女就是莫瑞先生的情妇。莫瑞太太被逼之下告诉杰克寓所内的少女叫凯瑟琳是自己的妹妹。杰克将信将疑。

  莫瑞家,园丁还在边念叨着“bad for glass”边拾起水塘里坏死的水草,杰克定睛发现水塘里反射着阳光的老花镜。杰克用自己所掌握的线索穿起了事件的因果:莫瑞太太发现丈夫与自己的妹妹有染,愤怒之下将其溺死在家中的水塘,处理尸体时却忘记了莫瑞遗落在水塘里的老花镜。杀死莫瑞先生的正是莫瑞太太本人。

  杰克返回囚禁着莫瑞先生“情妇”的寓所,正撞见在收拾行李的莫瑞太太。杰克拨通了曾经的老冤家现在的副队长卢的电话…… 莫瑞太太终于告知了杰克全部真相--眼前的凯瑟琳并非莫瑞先生的情妇,而是自己被父亲诺亚强占后生下的女儿;那副花镜也非莫瑞先生所有,诺亚才是在背后主导着一切的真凶……

  两小时后的唐人街,正带着女儿逃亡的莫瑞太太被前来逮捕她的卢击毙,诺亚奸笑着拉走了自己的外孙女/女儿,杰克望着前方自己心爱女人的尸体和满地飘散着的纸屑,洛杉矶城继续笼罩在无边的黑暗之下……

  《唐人街》是一部高度概念化的电影,在我看来,它更是一部波兰斯基拍给自己的、半自传性质的电影。在先后丢掉两只鞋的莫瑞先生与杰克身上都能找得见导演本人的影子:他们不接受教化,他们只相信真理,他们游离于体制之外,却最终只是庞大体制下的一颗棋子 。莫瑞先生为防止因兴建水坝而葬送更多人的生命,却最终葬送了自己的生命;杰克本想保护自己心爱的女人使其不再受到伤害,却最终眼看着她毁灭在了自己的手里。历史总在循环往复着,等待着洛杉矶城的是什么,又会有怎样的悲剧发生在凯瑟琳的生命里,你我皆知,而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嘴上念叨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杰克,会再次卷入历史的洪流,甚至还会推波助澜地推送着历史前进--不管他愿不愿意,对真理的渴望使杰克注定成为一名悲剧英雄。那么,唐人街指代的到底是哪里呢?官方的解释是,唐人街代表着文化差异所导致的现存法律法规无法实现的地方(影片中杰克自己的解释:“Sometimes you can't always tell what's going on.”)。关于片中最大的反派诺亚的象征意象更是有一千种说法。水门事件的余温尚未褪去,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认清,唐人街所指的就是美国。 然而,真的是这样吗?正如园丁口中的“bad for glass”一样,波兰斯基想表达的绝非你所听到/看到的那样简单……

  越南战争与水门事件共同开启了美国独立电影飞速发展的黄金十年,70年代的美国人呐喊着安纳奇,70年代的传媒充斥着毒品、摇滚乐和性解放。波兰斯基不相信美国,更不相信好莱坞镜头里的美国。《唐人街》于74年横空出世、拿到了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在内的11项奥斯卡提名。正当人们准备为这名好莱坞坏孩子振臂高呼的时候,波兰斯基还是败给了比他更会做人的好小孩弗朗西斯·科波拉。第47届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于75年4月8日举行,拥有11项提名的《唐人街》最终仅收获了最佳原创剧本一座小金人,同年最大的赢家叫作《教父 II》……

  人们再次听到有关波兰斯基私生活的消息是在77年3月。被爆性侵未成年女童的波兰斯基因受到多项指控,避走法兰西,直至今日也没能回到美国。 此时回想起《唐人街》的情节,对于诺亚角色的猜测不觉更加扑朔迷离。片中诺亚的台词“Most people never have to face the fact that at the right time and right place, they're capable of anything.” 也随之变得意味深长起来。然而,重返欧洲的波兰斯基仍然没有停止反抗,他不断用更加黑暗、更加扭曲的作品描绘着自己眼中的世界、并向这个世界高高地竖起中指。看波兰斯基的电影时,我总会不断地问自己:我所见到的世界,与波兰斯基描绘的世界,哪个才是真实的?而我从波兰斯基镜头中窥见的世界,与波兰斯基实际想要表现的世界又是一样的吗?

  2003年,《钢琴师》最终帮助波兰斯基获得了作为一名导演的最高荣耀,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在美国仍受通缉的波兰斯基由哈里森·福特代理接受了奖项。

  波兰斯基·荐影:

  《水中刀》(1962)

  《魔鬼圣婴》(1968)

  《唐人街》(1974)

  《怪房客》(1976)

  《钢琴家》(2002)

  . 今天是第三次看《唐人街》,前一段时间刚好看了国内最近上映的《无人区》,不禁产生联想--宁浩导演所描绘的不受法律与道德约束的无人区指的又是哪里呢?

  《唐人街》影评(十):一个可怕的象征――唐人街

  《唐人街》这部影片很不好写,在我一贯地以找挑影片剧作的毛病风格的笔端中,显然这次是给自己出了一个难题。影片被誉为上个世纪最好的剧本之一,的确是名不虚传,悬念的营造,节奏的相扣,还有人物的个性与离奇的答案都是那么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流畅而没有任何的不合谐。

  那么我们就看看此片最值得骄傲的悬念是如何营造的吧!

  记得苏牧老师讲客时曾说过一个词,叫大聪明。意思是一片影片的创意要好,要独特,至于细节一般来说是每一位编剧都能想得出来的,至于可不可信,是否吸引人,则大多是文笔或阅历的问题。这样说来,首先我们要看看这部电影的大聪明在何处,不幸的是,我竟然没有找出来,没有如《走入马尔科维奇》《空房子》那种独特的视角,直接说来,《唐人街》中关于一个私家侦探揭黑幕的故事可以说是再俗套不过了。这样一来,大聪明并不存在,于是,我们只好在这俗套中寻求细节地走向。

  没有大聪明却有大悬念,这部影片中最大的悬念不是黑幕,而是主人公的过去,唐人街,甚至连标题都跟你玩了一手,主人公在唐人街到底遇到了什么事情?杰克不说,没有人知道。

  大悬念设立了,于是开始进入故事本身,先来个俗得不能再俗的查偷情事件。虽然这个情节看起来很俗,但谁也不会想到,这个查偷情的过程在后来的剧情中将成为整个影片的线索,甚至是答案。

  首先,那个正义的死者开场就揭开了整个故事的答案,就是反对修水坝。

  其次,死者在河床的查看,甚至杰克跟踪时险些被水冲走。

  最后,那个神秘的女子。

  当伊夫林出现的时候,一切都变了,俗不可奈的偷情事件立即转化成一种愚弄,所有的观众都感到这个问题大了,为什么有人冒充妻子授权杰克调查死者偷情呢?

  紧跟着,大问题终于来了,人死了,看似意外,但谁都能测到那绝不可能,可为什么呢?难道因为偷情,也许此时有人对伊夫林隐隐地已经产生了怀疑。

  杰克丢了面子,他开始调查,于是,他开始重新回到死者走过的路,每一细节,观众在杰克偷情的时候都曾看到过,重复曾经走过的路,这是本片的最大特色。

  路线是一样的,但前面为了查偷情,后面则为了查死亡真相。

  答案很快就出来了,因为死者在开会的时候已经说过,修大坝,一个反对意见的持有者,肯定会被别人铲除的,这勿庸置疑,但那个“别人”到底是谁呢?高官,权力者,这种抽象的名词并不是杰克喜欢的,他需要具体的名字,虽然为此险些丢了鼻子。

  与死者最亲近的人也许能够提供线索,死者的妻子伊夫林,死者的情人,还有死者多年的好友。这三个人虽然都不是高官,但他们对死者的了解却有助于案情的真相大白。杰克是这样想的,于是找到了伊夫林。

  伊夫林与死者并没有爱情,有的只是一种尊重,但这种尊重能够令伊夫林帮助杰克吗?这是悬念。

  死者的情人失踪了,她为什么会失踪?第二个悬念。

  修身养性的伊夫林的父亲为什么要出钱找死者的情人?不合常理,这是第三个悬念。

  第四个悬念则是那个假扮伊夫林的妓女,到底是受了谁的支使?

  这样一来,一条追求真相的线索被分割成了若干悬念,但这些悬念综合起来是否就是最后的真相呢?是否也可以解决杰克的不知的唐人街真相呢?

  没有人知道,随着案情的发展以及杰克与伊夫林的关系,第一个悬念似乎解决了,因为伊夫林怀疑父亲便是幕后黑手,所以她请杰克调查多半有种负罪的感觉,当然,与杰克的感情纠缠不在悬念的解答中。

  但随着妓女的死亡,情况却发生了变化,伊夫林成了最大的嫌疑人。在这种情况下,杰克终于将第二个悬念与第三个悬念彻底解决了。乱伦,这个看似与案情无关的乱伦答案却将伊夫林从嫌疑中解脱了出来。

  伊夫林的直觉是正确的,随即整个案件真相大白了,但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杰克的过去。导演以伊夫林的死作为答案,有些残酷,但血腥得令人信服。上面说了,重复是本片的一大特色,虽然没有直接说出唐人街到底发生了什么,但观众却可以想到,那也是一场黑幕,而且结局肯定也是坏人的胜利。影史上管这种东西叫黑色。

  这样看来,本片的悬念似乎有些乱,但实际上却是条理清晰的。唐人街事件是最隐蔽的一条线索或说一个悬念,与之等同的是所有真相。偷情事件只是一个引子,虽然也是一则悬念,但最重要的是它将引导着杰克破案。然后是几个小悬念并列而行,中间有转折,有同时解开的,但都是为了真相这个大悬念服务的。

  最终,坏人得逞,无辜者成了替罪羊,杰克到底没有完成自我的救赎。唐人街的意义在这个时候突现了出来,黑幕,无政府,财阀的统治。对于华人来说,这种暗示多少有些不那么令人舒服,但整个故事的真相既然与唐人街等同,那么,大可原谅波兰斯基对唐人街的认识。据说还有种说法,指唐人街为强大的父权与妇女受压迫问题。恐怕因为乱伦的出现,才有了这种解释。

  于是,在一部悬疑片中,谋杀,悬念,线索,这些因素背后为什么还要加上乱伦的问题?到底是不是必须的呢?对此,我并没有答案,但我知道,在财权的统治下,平民的意愿自然是被强奸的结果。波兰斯基是否有这种暗喻,我只能说我在猜度。而从另一角度来说,乱伦这个答案提出后,剧情的确流畅了许多,换句话说,乱伦这个答案颇有润滑剂的感觉。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这无疑是本片剧作的一个污点!

  2006-6-9于通州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