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中华英雄》的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中华英雄》的观后感10篇

2018-01-29 21:5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中华英雄》的观后感10篇

  《中华英雄》是一部由刘伟强执导,郑伊健 / 舒淇 / 杨恭如主演的一部动作 / 冒险 / 剧情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华英雄》观后感(一):天涯海角何处是我家

  强大的阵容 真心强大

  超炫的特技 华丽的打斗

  第一次看还不知道黄秋生和吴镇宇 后来看的电影多了 也渐渐知道了 现在电影中的李灿森 郑浩南都能说出他的几部电影 这部电影也看过不少遍了

  黄和吴真的是超级实力派 演什么像什么 甚至一些神经质的 这部电影的都有着精湛的表演 虽然戏份不多 但让人印象深刻

  杨恭如的演技一直被人诟病 就算是花瓶也是美丽的花瓶 感觉她很适合演一些贤妻良母类的角色 这部电影很适合她 笑起来 太漂亮了 太美了 很明显 包.皮也被她吸引了

  林夕的国粤主题曲又一次道尽片中的宿命以及那种无奈的孤独

  陈光荣的作曲很朗朗上口

  郑伊健本色演出 太TM拉风了

  《中华英雄》观后感(二):相当不错的电影

  有郑伊健,有谢霆锋,有元彪

  有中华武术,有中国被骗到美洲的劳工,有忍者,有日本

  /

  .|  

  .|

  :|   __

  ,_|:|_,  / )

  (Oo  / _I_

  +  ||^ ^|

   ||_0→

   /.:.-

  .:. /-----

  ___|::oOo::|

  /  |:<_T_>:|

  quot;"....""

  很好看,真的很好看,要情节有情节,要画面有画面

  《中华英雄》观后感(三):我最喜欢的影片

  这部电影我已不知看了多少遍了,每次看都很感动。世上好的电影其实不少,但能打动我的却并不多。这星期刚想起来把《中华英雄》的原声下下来,我竟然拖了这麽久!当听到那熟悉的音乐时,还是那麽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好一个中华英雄!

  这部片子既前卫又传统。前卫的是风格,传统的是内容。现在认真想起来,这部片子最打动我的地方就是它新武侠的风格特点和洋溢着中华民族精神的爱国主义情操。

  作为刘伟强新武侠的两部代表作,《风云—雄霸天下》的名头要比《中华英雄》大很多,电视介绍香港武侠电影的时候也先说《风云》,就算有《中华英雄》也就露几个画面。其实在我看来,《中华英雄》要比《风云》强很多。虽然我是铁杆风云迷,但是也不能不承认这点。

  也许是我对《风云》太熟了的缘故,感觉电影中有些地方不伦不类,而且编者根本把握《风云》的神髓,只具其形。所以电视上评论《风云》没有正邪道义感,而只是一个复仇的故事表现的是个人主义至上的精神。其实一点儿都不是。细看《风云》的漫画就会知道,其实风云中的人物都是在命运挣扎,步惊云与聂风,本质上也并不是大仁大义之士,尤其是步惊云,说是邪人更适合。他们二人本来无心江湖事,却因命运被卷入其中,一切的爱恨情仇,承受着无尽的悲痛。用简单的仁义善恶论来理解《风云》,连它的一半都看不懂。因为这只是一个关于“人”的故事。

  扯远了,反正对于一个风云迷来讲,电影《风云》并不出彩。反而《中华英雄》让我眼前一亮。《中华英雄》的漫画我并没有看过,我只看过小说。不过电影拍的肯定比漫画强很多。因为我知道漫画连载时比较赶,从剧情设置上连马荣成自己都不是很满意。电影版,完全可以抛开原著单看,故事很完整。就是华英雄女儿的bug比较明显。

  影片的结构非常好,英雄的儿子来唐人街寻父,从父亲朋友那里了解其父的故事,最终在华工起义那里古今交汇,完成了插叙的过程。这种电影结构,现在已很难见到了,非常适合表现这种传奇英雄。

  而且音乐配合的也很好,好几段音乐我都特喜欢。尤其是华工起义那段的音乐,非常激昂有力。整个音乐也很有中国气息同时也夹杂了外国打击电子乐的元素,因为身处唐人街,文化当然比较复杂

  至于为什么称为新武侠电影,我想我就不用多说了,看过它的人都应该知道的。

  其实抛开这些外在的辅助不提,最打动我的就是故事本身。虽然电影名叫《中华英雄》,但是其实前边很大一段都没有体现这个。主人公华英雄,虽然是个好人,但从他的行为来看,真的称不上英雄。他虽然杀了外国传教士,却是因为一己的仇恨,他潜逃到美国钢牛谷,明明一身武功,却不为同胞出力,反而自愿为奴,受人摆布。当他和妻子重聚之时,表现的也是平凡快乐,他为人虽然正直,但离“中华英雄”这个称号还差的好远。

  华英雄因为国家不够富强而受欺压,因为恶人当道,而让爱妻惨死。当得知自己命犯天煞孤星之时,他又为一生无缘见自己的亲朋而悲痛莫名。同时,自己的恩师又为不让无敌(漫画里不是这样)得到“中华傲剑诀”而舍命而亡。这一切都惊醒了他。国家不富强人民就受欺压,正与善不得弘扬,自身的幸福也难保长久。于是华英雄心怀对亲人的无限思念,苦练“中华傲剑诀”直至一头白发

  其实所谓中华英雄,并不止华英雄一个人,还有中华楼的各位爱国志士,尤其是罗汉和元武,他们从始至终都为中国人的荣誉而战,罗汉更为解救钢牛谷的同胞而死。华英雄目睹罗汉壮烈而死,从那一刻才肩负起中国人的荣誉和抗争精神。他在与无敌决战前对中华楼的人说“今天的一战,不仅关系到我师父金傲的名声,还关系到所有中国人的荣誉!”正是他认清自己使命的表现。

  这部片子是我看过的最具爱国主义精神的电影。很难想象香港电影也可以这麽爱国!其实,我们大陆的爱国主义影片与其说是爱国不如说是爱党,像这样纯表现中国民族气节的影片非常的少。说白了,爱国就是对自己民族的热爱,是一种非常简单的情感,任何国家的人都爱自己的国家,不用说什么我的国家政策好,政府好什麽的。。。

  片中决战自由女神像一段很有象征意味。自由女神像是美国的象征物,他们一直标榜自由民主。但当他们把中国人卖到美国矿场做猪仔的时候,很明显没想到中国人也要有自由民主。所以华英雄与无敌合力拆了女神像,既是解构了美国自由民主精神的本质,也是中华民族气节的证明。

  在小说中,最后华英雄没有打过无敌,而是被打到太平洋里了,这一点我非常理解。因为无敌自废双目,杀死妻儿,灭绝人性,他的决心并不比华英雄差,与其说爱能战胜一切,不如说力量才是强者的证明。所以华英雄败了。但无敌最终也因良心不安,而切腹而亡。

  在电影中,虽然华英雄是完胜,也可以理解。因为电影与小说的主题不同,电影更突出爱国主义精神,所以最后的战斗是凭精神而战的。随着一招“傲气中华”出去的是中华民族的爱国情操,能不赢吗?

  我也看了豆瓣网上网友对此片的评价,有点难过。马荣成的漫画,著重对人性和精神的刻画,故事看上去倒有些一般,其实是挺打动人心的。比如华英雄的妻子洁瑜的名字,其实是马荣成初恋女友的。马荣成不声不响的塑造这样一个贤惠善良女子,一定也倾尽了自己的心血。所以洁瑜与华英雄的爱情虽不轰轰烈烈,也渗透出一种平凡的幸福。

  虽然这麽夸这部片子,但我觉得导演刘伟强都未必能这麽想。。。。。不过曹禺先生说一部文学作品完成后就不属于作者了,就像《风云》一样,连马荣成都未必想到《风云》能那麽精彩吧。

  对于《中华英雄》,其实还有很多可说的,因为我太爱这部片了。对于华英雄这个人物,我有感同深受的理解。他的孤独与真诚,在这个纷繁的世界上仍感染着我。套用李安的话来说“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华英雄”。

  马荣成笔下的人物都有一种孤独情绪。当你走进他,就像是走进自己。

  《中华英雄》观后感(四):现在已经看完了,还不错

  初次瞥见这部电影记得是2010年的7,8月份的某天,在绥芬河的中心广场屏幕上,那天下雨,是去等和见一个女生对方没下班,就在广场等,大屏幕上放的是没有声音的,画面超好,正好演到吴镇宇和黄秋生的那场戏,我当时就和愕然:自己看过这么多电影,这样一部既有吴镇宇又有黄秋生的古装片怎么没看过也没浏览过呢?随即在脑中搜索,后来又看到郑伊健,脑中就出现了《中华英雄》这部电影,这个感觉很靠谱,这是部用电脑特技打造画面的电影,于是想到刘伟强这厮,想到《风云》。以前浏览电影介绍经常看到《中华英雄》的海报,对于郑伊健背着手的好报是没有感觉的,再说刘伟强的能力有限,于是没过多关注这部电影。

  这次偶然的一瞥对该电影的印象非常好,于是乎是要下载的,现在已经看完了,还不错。只是舒淇这一个演员没感,对舒淇有一种排斥的感觉,不喜欢她在电影中总被当做美女事实上我觉得她都没有莫文蔚有味道(《月光宝盒》中莫文蔚和周星驰解裤带那段都让我有感觉,舒淇的三级片都给不了这么一点点感觉),而且她那个声音听多太难受。该片是漫画改编,其他演员都很不错,华英雄真是爹(郑伊健)帅儿子(谢霆锋)也帅,吴镇宇演大反派,依然劲道十足。

  《中华英雄》观后感(五):港产民族英雄的另类走红

  没有CCP的民族精神。

  不知道这个说法算不算反动,但是为了通过审查还是得闪烁其辞。从黄飞鸿,叶问到李小龙,从霍元甲,陈真到马永贞,甚至到‘亚文化’的cult人物华英雄,无论是抗日、反殖民,还是他们所代表的传统民族道义,这些个港产乱世英雄都很能唤起民族情感,都曾令内地大众心潮澎湃。

  说他们’港产‘并非是指他们是香港人。恰恰相反,除了李小龙以外的都是土生大陆(华英雄我不清楚)。你能想像内地版的霍元甲或者黄飞鸿么?

  由于这些故事所处背景中CCP的缺席,在内地60年不变的以毛先生一句‘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为主key的宣传口径中,1949年以前我们应该都一直在趴着被踩着、骑着。这么看来,港产英雄们在内地的走红多少算是个意外。相当另类。

  扯得更远些,甚至虾饺皇、干炒牛河都显得不那么中国传统。或许我们得称中华传统?

  《中华英雄》观后感(六):华英雄,这世界还要你来维护

  一直觉得华英雄是个很烂的片子,但是经常会忍不住偷偷地看。

  这片子是一种很刻板的刻板印象,很多商业化的,典型商业化炒作的元素,甚至包括描述中国劳工的苦难经历,而且还把它加入到这样一个现代化的武侠片子里头。用中国武术摧毁自由女神像,有时候会让人觉得对于现在的人来说这简直是一种智商的侮辱。如果套用某种后殖民语境的话语分析,似乎可以说,这是典型的市场商品化的语境下对于中国形象的“西方化”重塑,而且是一种类似于冲击—回应模式的重塑,只不过将这样的一种晚清式的重塑又重新添加到了当代的电影元素当中,却总让人觉得那么的不伦不类。

  但似乎这种不伦不类里面却又有一种让人割舍不掉的东西说不清是什么,但是总在某个类似夜深人静时刻会把你从“此在沉沦”的盲目性中唤醒,给你一种茫然的力量。

  记得有一次,在一个自己常去的小书店,猛然抬头发现一本娱乐杂志的封面上赫然印着周星驰正襟危坐的照片,下面一行字:世界和平,还需要你维护。看到这里不禁哑然。商业炒作总会以各种发噱的东西吸引人的眼球,就算有世界和平,似乎也不是正义所能够维护的了的。所以大家便也都学乖了,这年头若是有谁还谈起世界和平之类的不着调的屁话,大家当耻笑之,似乎所有人都在世俗的博弈当中学到了现实真理,似乎每个人都知道正义其实是被利益所左右的,似乎人都越来越聪明了,每个人都能世事洞明,人情练达。

  看着专门说反话的齐泽克总觉得他是个天才,能把拉康的理论跟现实政治的结合玩到那么反讽的一个境地。但这样的智慧里面总给人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说不出是什么,总之是那么一种失落感。笑完了杂志封面上的周星驰我忽然想起《功夫》中那个拿着一本破书的老乞丐小男孩,“你是个武学奇才,拯救世界和平的重任,就落在你身上了”。这忽然让我想起了什么,似乎是童年的自己。那个时候的自己,似乎也曾是个看着金庸长大的“武学奇才”,也曾拿着自制的十八班兵刃维护过“地球正义”。

  每个人的同年都会有那样一段纯粹理想主义时光,若是没有,那边是你的人生残缺了一块。那个年月可以偷偷买个本子写上“葵花宝典”,然后每天带着,在每天焦急等待中看完两集金庸的武侠剧,接着在第二天跟小朋友嬉闹的时候展示自己新学到的武功,并被人家打的屁滚尿流。也可以想象自己命犯“天煞孤星”,无伴终老,孤独一生,那一刻总有一种豪气在心间。这种豪气长大以后便不会有了,若是还有,便似乎是有些疯和傻。可那种疯和傻的东西却总会从你心灵的缝隙里不经意的钻出来,挠你的痒,令你回忆属于你的那一部分时光。

  把纯粹的东西做成一种商业化似乎是一种最要命的世俗,《山楂树之恋》就是这样的一个片子,似乎这样的故事,若是在某个角落里悄悄地存在着反倒是很令人感动,而一搬上银幕反倒变得庸俗了。这倒像是齐泽克的辩证法。就好比一个悄悄饿死的乞丐,说不定会让很多不相识的人感叹人生,而大型的募捐反倒让人觉得似乎就是在圈钱。人都学得聪明了,便不会再上爱情的当,不会再轻易相信各种所谓承诺,因为太多承诺虚假了,我们不知道该相信谁,索性干脆谁的都不信,或者是弄出一堆的所谓的经验之谈,于是那些曾经遭受过爱情之不幸的人们就会拼命的把她们所谓的经验传递给下一代,让她们不再上当,不再上臭男人的当,不再上坏女人的当。所以爱情变成了一种交易,除非你有足够的交易成本,否则坚决不能交易,就像某小饭店的老板坚决不允许顾客赊账似的,因为一次的赊账不还都有可能让他的小本经营血本无归。而爱情呢,交易的价码越来越高,终于人们发现单凭简单的物质利益计算已经不能衡量了,于是各种考验爱情的方法被发明出来,

  爱情成了无价之宝。

  然而爱情真的无价么?这似乎是个悖论,无价有两个概念,一个是绝对的高昂,而另一个则是绝对的低廉。当我们一定要用价格去计算的时候,似乎价格永远在水涨船高。而最廉价的爱情,廉价到无价的爱情却似乎是最不可信的。

  问题是我们究竟敢不敢坚信这样的一种爱情的存在,设若是小时候,面对着某个邻家女孩,似乎一个小小的信物就可以情定终身了。然而几十年后当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我们还会相信么,因为太多的现实的东西教育了我们,教会我们辨别各种利害关系,似乎若是有谁还相信那样的简单的定情,便是智力低下的。因为太多的现实利益教会我们怎样去提高我们的智力水平,而这似乎是人类生存的基础。

  似乎一切都是商品化,物化的问题,所以各种左翼的批判理论就应运而生了。在变得越来越聪明的同时,总会有一种失落感。用非诚勿扰2里头的一句话说,这叫做伪批判现实主义,其实这部片子本身也是伪批判现实主义的,从它被制作出来的那一刻它就是伪的,而真实的批判现实似乎从来都没有存在过,因为任何一种批判现实的言论其实都是建立在现实利益的基础之上。利益教会我们如何聪明,而我们则似乎绝不能放弃它。我不记得有多少人告诉过我人要活的现实,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句话已经成了城市生存的必备法则,就像野外求生法则一样的重要,而且生活在野外貌似还安全一些。被毒蛇咬伤的痛似乎要轻于某种咬伤心灵的痛。

  记得同年有一次尝试练习轻功,在跳上水泥台阶的时候,不小心磕到了小腿,顿时瘫软在地上,

  血流如注。

  那一刻曾经觉得很失落,就像很多次在失败中品尝到理想与现实间差距的痛苦一样,伤痛是理想主义坚冰的强力融雪剂,似乎任何一种理想主义都不能真正经受住现实的考验,当我们一次又一次的在现实的跳跃中摔伤的时候,我们已经被迫学乖。所以长大后的我们不会再向往华英雄,别说是飞上自由女神像,就连跳上一个台阶都是那样的困难,很多次摸起腿上的那道伤疤的时候都会觉得疼,都会禁不住幻想摔伤那一刻的痛苦。

  可是心灵不会让你完全委顿下来,总会有那样的一些时刻,当你不经意的摸起某一道伤疤的时候,心底会有种生的渴望,那是克服死的恐惧所造成的,英雄是一个人永远无法磨灭的梦想。去做英雄会有很多次摔伤,而不做呢,则要忍受记忆一次次折磨的痛苦,

  做不做英雄,都有代价。

  究竟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批判现实主义,究竟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后现代,从某种程度上,理论一次又一次的教会了我们认清事实,就像凭借着各种新左派理论我们可以批判电影工业的商业化,可以批判各种媒体炒作,可以批判华英雄。从某种意义上讲,英雄主义,或者说理想主义在这样的一个年代是失败的,要么沦为商业运作的附庸,要么则被所谓各种批判性的虚无主义之内核所侵蚀。当大家看着电影里的英雄飞上自由女神像的那一刻,其实已经没有什么英雄了,有的只是由一堆的脉冲信号刺激视神经所产生的快感,于是英雄主义想当然的成为了拉康理论中剩余快感的一部分,就像无聊的可口可乐,齐泽克就是这样比喻剩余快感的,它就像剩余价值,在你享受快感的那一瞬间商业价值已经产生,但是理想主义的价值却被剥削一空。

  而所谓的伪批判现实主义就是不能真正意义上突破虚无主义封锁的批判现实主义,批判现实主义似乎本身就悖论式地假定了任何一种批判模式都是建立在肯定其批判对象的基础之上的,就像对于商业化的批判也是建立在消费的基础之上。问题在于,批判究竟能够带给我们什么,它在融化了虚伪的同时也融化了一切坚实的基础,“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世界在齐泽克和波德里亚的笔下永远是一个悖论,用他俩都喜欢的黑客帝国的隐喻,真正支持母体世界的恰恰是一个现实的荒漠,我们都生活在超仿真的快感中,就像电视中英雄主义所带给我们的快感,而快感的背后只是一堆毫无意义的电信号符号罢了。这似乎成为了后现代批判的一个终极宿命,那就是,欢迎来到真实性的荒漠。

  世界本身就是虚幻的,所谓英雄,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看破了红尘之后的这个世界似乎带给我们的就是没有希望。而其实这恰恰是本该属于批判现实的目标的。没有理想主义支撑的批判现实主义终究必定是伪批判现实主义。而理想主义存在的根由恰恰在于它自身的原初不可能性。理想其实是不可能的,所以它才会在黑夜中一个人默默地悲壮,而这就是理想的本质。

  重塑理想,重塑英雄,也是重塑爱情。在这样的一个悲剧的时代,需要有种东西来拯救地球。如果你把这当成一句现实的陈述,那它是一句赤裸裸的昏话,而如果你把它当成一句不可能实现的理想表白,这就是它的价值。纯粹的爱情没有可能,所以爱情是无价的,当我们拼命寻找这样一种东西来保证爱情的时候,爱情失去了,它终于变得无价,无人能够负担得起这样高昂的爱情。其实爱情本身就是无价的,因为它根本不需要任何价值标准来衡量。爱情是一种信仰,英雄也是。齐泽克打过一个比喻,其实英特纳雄奈尔只存在过一个瞬间,那就是二月革命的时候列宁一声高呼群情激奋的时刻,瞬间在本质上是不可能的,英特纳雄奈尔也不可能,因为任何一种想要把它实现出来的想法都必定要导致它自身的堕落。其实这就是信仰的价值,信仰不是因为可能,恰恰是因为不可能,因为不可能的信仰齐泽克会在大会闭幕的时候领着阿兰巴丢们唱国际歌。值得庆幸的是在这样一个悲剧的年代会有齐泽克这样一个悲剧的英雄。

  曾经读过一篇文章,讲述某人幼时暗恋邻家女孩,可惜家教太严,不敢表白,为此一生未婚,终于在几十年后当他终于再次找到那个昔日的梦中情人时,发现她已经变成了一个丑陋不堪的老太婆,那一刻他终于舒心了,他说自己可以谈恋爱了。其实为了理想的爱情本身就是不可能实现的,爱情的纯真恰恰就在于它实际上实现不了,因为任何一点世俗都会玷污它,但恰恰这才是爱情的真谛,爱情就是这样一种东西,像英雄一样,让你一个人在黑夜中默默想起时,默默的悲壮,默默的高大。

  这个世界会有一刻让你怀念英雄,怀念一种纯真的梦想,就像亚特兰蒂斯之心,这样的梦想会逐渐被现实蹂躏成碎片,但却总会在不经意间钻出来,挠你心底的痒。你没有办法回避这样一种渴望变的幼稚的冲动,尽管它似乎显得不那么聪明,但是却有种别样的真诚。理想是一种真正求生的本能,就像很多情况下的现实主义一样,人终究不会屈从于现实,即便是屈从了,心底的那种生的冲动也会不时的萌发出来,没有办法用所谓理智和精明来克服它。你知道这样的跳跃会摔伤,但揉过伤疤的时候,却总按捺不住想要再试一试的冲动,英雄不是一个商业性的符号,它就是你,深深植根在每个人的记忆中。

  华英雄,这个世界的和平与正义,还要你来维护。

  《中华英雄》观后感(七):你输,是因为你漠视爱

  无敌自毁双目,并残忍地杀害了自己的妻儿,以为了无牵挂就可以打败华英雄,得到《中华傲决》秘籍。可最后的结局还是他输了,他失去了自己的生命和一切。他到死都不知道自己失败的原因——华英雄给了他最后的答案:“无敌,你输,是因为你漠视爱。”

  当我们连爱都可以漠视的时候,我们真正在意的又会是些什么呢,我们又能给自己带来怎样的一种快乐呢?当一切荣华富贵都黯然失色之后,我们又能再去寻找怎样的一种寄托呢?一个拥有了一切却没有亲

  人之爱、恋人之爱、朋友之爱的人,我不知道,他的快乐能和谁分享,我更加地怀疑,他是否能拥有真正的快乐。

  所以,无论如何,请不要漠视爱,请不要漠视你身边的爱。

  《中华英雄》观后感(八):香港黄金年代最后的武侠

  小时候除去学校组织的一些爱国和动画向的集体观影,还记得的仅有两部自己买票去电影院观看的电影,一部是星球大战前传1:魅影危机,还有一部就是中华英雄。而且还记得是和我妈一起去看的

  香港电影在8,90年代兴起了以徐克为首的“新武侠”风潮(没太看过所谓老武侠应该是什么样的,对我来说徐克式的武侠电影就是武侠的最好定义),口碑票房皆双赢,好些基本已成为经典之作。

  但事物总是会有一个抛物线的发展过程,如果不持续改进终将会被观众看厌淘汰,何况徐克之后也拍不出当年那样的电影了。于是武侠电影在90年代后半就没落了

  刘伟强根据马荣成的漫画改编的《风云雄霸天下》和《中华英雄》倒是新时代武侠电影的大胆尝试,效果也很出彩。不过前者个人不是很喜欢,只余下一首《虫儿飞》会时不时拿来听下。而《中华英雄》则是非常喜欢,最近拿来重温了一下,叙事结构也非常有意思,通过不同的人讲述串联出华英雄一生的故事,也就是所谓的“截取最精彩片段”来讲述故事,郑伊健谢霆锋刘镇伟都演得非常不错,华丽但不突兀的特效打斗也很精彩,还有那融入现代设计感混搭的大时代风貌,都非常有看头,一首《天涯海角》也是非常喜欢重听的曲子。

  可惜这之后香港就再没拿得出手的武侠电影了。

  《中华英雄》观后感(九):天涯海角何处是我家

  强大的阵容 真心强大

  超炫的特技 华丽的打斗

  第一次看还不知道黄秋生和吴镇宇 后来看的电影多了 也渐渐知道了 现在电影中的李灿森 郑浩南都能说出他的几部电影 这部电影也看过不少遍了

  黄和吴真的是超级实力派 演什么像什么 甚至一些神经质的 这部电影的都有着精湛的表演 虽然戏份不多 但让人印象深刻

  杨恭如的演技一直被人诟病 就算是花瓶也是美丽的花瓶 感觉她很适合演一些贤妻良母类的角色 这部电影很适合她 笑起来 太漂亮了 太美了 很明显 包.皮也被她吸引了

  林夕的国粤主题曲又一次道尽片中的宿命以及那种无奈的孤独

  陈光荣的作曲很朗朗上口

  郑伊健本色演出 太TM拉风了

  《中华英雄》观后感(十):游戏到电影

  看这部电影,是因为我小时候玩过中华英雄的pcgame,带普通话和广东话双配音,绝了,是我唯一玩过了的带广东话配音的游戏,十几年过去了,我还记得里面的大街上阿伯的台词“喝茶可以强身健体”,后面能学到的大招,大海无量,超厉害,我必须说游戏的剧情比电影好很多,当然,这是因为游戏的时间没限制,可以细说。

  动漫我没看过,游戏真的很棒,时势造英雄,但英雄也抵不住悲剧的宿命,是一个宏大的悲剧。电影没有拍出“命运”弄人的感觉,剪辑也不行,特别是动作戏,太烂。好些在游戏中我很喜欢的角色没了,感觉不爽。

  最后,女主不错,郑伊健没把华英雄的精神体现出来,现在想起来,贝尔在蝙蝠侠中的部分演绎值得借鉴,那种天煞孤星的隔离感,坚韧,冷静,很是适合。可惜华人演员好像没有这种气质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