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念念》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念念》观后感10篇

2018-02-02 20:57: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念念》观后感10篇

  《念念》是一部由张艾嘉执导,梁洛施 / 张孝全 / 柯宇纶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 / 家庭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念念》观后感(一):没有答案,只有事实

  念念,第一个释义:一个心念接一个心念,念念随灭,生生不断。进去时已经开演了,只有画面对话背景音乐没有,纯白描的呈现,没有很清晰刺激的故事情节,一个细节接一个细节。我有一刹那以为自己置身观察室,隔着屏幕观察着某个来访者的生活,咂摸着她和他还有他,用什么样的语言行为表达着什么样的向往恐惧伤痕,每一幅风景有关情感有关隐喻。我以为自己是职业病犯了,可是人若把自己的生活这样的记录下来,再冷眼旁观,那会是多么心惊呢? 念念,第二个释义:引申为一心一意。我们都是忠实于父母孩子,忠实于童年,忠实于某一个心念,却也受困于此。阿翔,心心念念渴望着来自父亲的认同,却因为父亲的过世成为永远的缺憾。无意识执着于无法成功的拳击事业,哪怕视网膜脱落也不肯放弃。育美,爸爸妈妈最爱还是哥哥妈妈早逝是因为我吗,一切为什么会是今天这个样子?育男,妈妈出走为什么带妹妹不带我,妈妈爱我吗?我们一心一意的渴求着生命中第一个重要他人的爱,因为得不到,或者以为得不到,而不知道自己是否有价值,不确定我们是否被爱不确定我们是否有能力去爱,哪怕我们已经成年哪怕我们身边有着爱人哪怕我们将要有孩子。 念念,第三个释义:佛教语刹那,"一切诸法念念生灭,何有一识常恒不变"。这句佛经给人一点安慰,对于沉浸在痛苦和执着的人来说,似乎意味着总是会有转机会解脱的那一天。就像电影里,好像一次酒醉,一个偶遇的孕妇,一个人独自冥想的对话,那沉闷压抑挫败自伤的人生改变了和解了。可是,在那之前,无数个被对手被痛苦打倒的刹那,我们坚持着不倒下,继续生活,不管生活给我们出了多少个难题,或者那难题就是转机。印象深刻的台词:没有答案,只有事实。也许只有放弃追问,才能看见事实,才能和解。孩子们是小鱼的天使,他们把随海浪而来,困在岸边小水塘里的小鱼送到离海更近的地方,海浪最终会带它们回家。也许每个人也许每代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想要回到大海回到生命最初的家。那才是生命念念不忘的地方。

  《念念》观后感(二):天使会带小鱼回家

  对张艾嘉的第一印象就是《观音山》里的常月琴,表演风格细腻深入人心。而她导演的《念念》又让我对她有一个更高的认识

  首先这是一部非常的小众的家庭题材电影,片头和片尾遥相呼应。整部影片不断的运用倒叙和插叙的叙事手法,慢慢的把错综复杂的的人物关系连成一线

  育美,一个没有安全感女孩,对自己的未来和过去的一直不确定,导致自己对任何事物都有种恐惧和无味。育男,从小觉得妈妈偏心不带走他,但是一直思念妈妈和育美,害怕大城市,但也恐惧家乡的过去。阿翔,他的生命里父亲的影子太少,使他对任何人都没有信心,对自己更是不自信。三个人的性格主线相似,都是缺少亲人,缺乏安全感,导演运用了一个很巧妙的方法将三个人连接了起来——“天使”,救育美和收留育男的那个胖男人,以及阿翔自己想象出来的父亲,导演运用这个看似不真实的“天使”将三个人的心结一一解开,三个人一直是妈妈故事里的“小鱼”,而最终“天使”带小鱼回家了。

  “天使”会带“小鱼”回家。

  《念念》观后感(三):边看边瞌睡。导演用力过猛,过犹不及

  看了在豆瓣上广受好评的《念念》,边看边打瞌睡,幸好没去影院看这片子,否则一定觉得花了冤枉钱。女一梁洛施还是挺好看的,就是太瘦。浅谈观后感。片子主线不复杂,兄妹俩以及妹妹男友成长故事。

  兄妹二人生长在绿岛,自小均有艺术天赋。父亲————居然是陈志朋饰演的噢要知道小虎队其他俩人发展都不赖陈志朋倒是一路走低哎呀呀呀好吧接着写——脾气暴躁,开面馆为生;母亲笃信基督教,对儿女疼爱有加。夫妇两人关系长期不和,最后妻子女儿离家出走至台北(台东?),与一文青同居有孕,死于难产;儿子一直留在绿岛,随父亲长大。

  妹妹长大后性格敏感多疑,对男友十分依赖。男友与其身世相仿:早年失怙,长大后一心想成为职业拳手,身体出现问题难以遂愿。两个人分分合合,爱怨交织。

  当然咧,最后还是一个大团圆的结局。毕竟小清新电影不可以太过于残酷沉重。但是,导演不厌其烦地使用插叙、倒叙,就像经费不足的武打剧里总把一个镜头连放三遍似的,动不动就给你来一段主角的童年回忆。放完这段哥哥的回忆,又是一段妹妹的回忆,妹妹回忆完了,就轮到她老公在海边和已经长眠深海的老爹来段催泪戏。催泪戏完了,换成哥哥在梦中与自己老妈的相遇。

  导演着力挖掘人物内心世界的用意,观众肯定体会到了。但这么一出接着一出的,让人应接不暇眼花缭乱,俺觉得倒有点鬼气森森的,用力太过了。所谓过犹不及么。

  要说此片最给我内心触动的,倒是里面三个年轻人生活状态。一天到晚奔波,想要打拼出点成绩;每日四处跌跌撞撞,寻找一个安全的依靠。现如今二十多三十出头的年轻人大部分如此,谁不是这样呢?没什么明显缺点,可又是如此普通日子天天的,过得有点憋屈,有点没劲,可也一天天的这么过了下去。

  《念念》观后感(四):于心不忘是为“念”

  在《念念》前,最近看过张艾嘉的一部电影是《海南鸡饭》。说来惭愧,对这位金马主席作品涉猎并不深。身为爱情文艺片的热衷者,连她导演的《心动》在匆匆看了开头后,因事忙而无限期搁浅,最后电脑崩坏,也少了动力再去欣赏

  调档到4.30上映后,观影遇到了些小问题。打了几个影院的电话,有的没排片,有的排片太少,而且时间段非常不合适。最终找了一家较大型的影院,坐了8站地铁,在下午的14点50分,终于看到了这部电影。

  故事其实很简单,所讲述是几个年轻人在过去与现在的羁绊中,逐渐理解家人与爱人,并告别了混沌的过去,与深陷在往事中的自己达成了和解。

  影片中有三条线。作为片中的第一主角,梁洛施所扮演的育美这条线着墨最重。育美小时候被母亲带着离开了生活在绿岛中的爸爸和哥哥,后来母亲遇到了有妇之夫,但最后因难产而死。在这个过程中,育美一直认为母亲是不爱自己的,当初想带走的是哥哥。而在母亲过世后小姨致电爸爸时,爸爸所说的话也刺痛了她。年少经历给育美留下了极大阴影,在她与心理医生交谈时,这种童年伤痕表现得非常明显,而这也导致了她与男友相处的不愉快,并在怀孕后依旧对往事念念不忘。好在电影的基调仍是温暖的,最终在目睹同车另一个陌生孕妇生产后,她渐渐对母亲感同身受

  柯宇纶饰演的哥哥育男是影片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整条线的讲述风格很淡然,但也最动人。育男同样对当初母亲留下自己而感到难过,认为母亲偏心。但与育美不同的是,育男多多少少能理解母亲的选择。在台风来临的台北夜,在某个陌生酒吧中,育男突然回到了小时候自家开的小面馆,那时母亲和妹妹都还在。在与过去时光里的母亲对话后,他放下了心里所集聚的包袱,念念不忘的不是不满愤怒,而是母亲亲手做的一碗蛋炒饭。(看到这里差点哭了。)

  育美的男友阿翔是一名拳击手,由张孝全饰演也合乎人物设定。阿翔是爱育美的,但同样的,因为小时候父亲因船难过世而给自己造成了阴影。阿翔没有忘记7岁时父亲把自己送去练习拳击,他想通过把拳击练好而间接让自己合乎父亲的期望,他更希望父亲亲口告诉他,他的拳击水平如何。在经历视网膜脱落后,阿翔的拳击生涯走到了尽头。与此同时,育美告诉他怀孕了。阿翔不是不想当父亲,是不自信,也是茫然无措。就在他去海边钓鱼时,他遇到了一个与父亲非常相似的人,并在交谈后确定了他爱育美,也愿意成为父亲。

  整部电影就是在这三条线的铺展中缓缓开始,缓缓结束。每个人念念不忘的不再是负面的阴影,而是爱与亲情。最后育男育美重逢时,把影片温暖的设定推向了高潮,并在此落幕,响起了《台北的天空》这首歌的喃喃哼唱。

  《念念》是一部诚意之作,明暗、色调、镜头都拍得非常美,长镜头远镜头的运用更是烘托出了台湾电影独有的特色,张艾嘉执导功力颇深。剪辑算是流畅,三条线的交接递进较为合理。在拍摄手法上,导演运用了虚实相间的描述风格,没影子的人、海边的父亲、谜之酒吧以及旧时光的母亲等等,既是一种虚构的设想,也是片中人物实实在在的于心不忘。

  但电影仍旧有缺点。有些情节设置太过巧合,人物和解的过程太过简单,以至于略显快速和突兀。此外,本片文艺味太浓厚,技巧上的运用并非人人都能接受。从演员来讲,李心洁和柯宇纶颇有亮点,梁洛施和张孝全不功不过,正常发挥。梁洛施在讲台词时略显别扭,但气质和演技仍在,捡薯片那一幕发挥得挺好。

  总的来说,我给3星,加一星是因为票房需要鼓励

  后记:《念念》的票房注定了不会太高,排片也快结束了。不能说它是一部极佳的电影,但有着一定的质量。希望在影片下映前,大家都能去支持下,也为下一部好电影的出现存留点希望。

  《念念》观后感(五):放不下的才叫怀念

  是怀着想去看部电影的心情去了影院,而不是逛街逛累了,或者是陪着朋友去看他(她)想去看的电影。果然没有让自己失望

  影片开始还没有20分钟,就有人愤然离去,抛弃了本就不多的观众。也怪不得他们有这颗年轻火热的心,等不了片子的步履蹒跚。对,影片的节奏是会让习惯了大片节奏,感官刺激的我们而着急。看似是来来回回循环往复的情节到底是在想说些什么?并且,影片的整体气氛就好像是乌云密布的天气,每个人都高兴不起来,除了那个有些超出现实之外,有点儿神经的黄头发的中年胖子

  父母婚姻的破裂导致了育美和育男这对兄妹的隔离,阿翔的父亲是海员,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他。育美通过作画来寻找母亲带着自己离开家原因,阿翔则是通过参加拳赛来证明自己的价值,而育男在平凡工作里,平稳的信仰中来探索母亲为什么要带着妹妹离开父亲和他的原因。

  触到泪点的一幕是在育男父亲发病的那一夜,他被困在台北,误入酒馆并被灌到不省人事。但是,那一夜,他也做了这辈子最美的梦,他梦见了小时候家里面馆的场景。他作为一个成人再次回到那里,母亲并没有认出来那就是长大之后的育男,而且她在已经哄过自己的孩子躺下之后,问他:“ 你想吃什么?”的时候,育男难掩心中的激动回了句,“妈,我想吃炒饭。” 育男好像就是在飘荡了许久的游子重新回到家里一样,而家里的一切都没有改变,妈妈做的炒饭还是他最喜欢的味道可惜,梦醒之后才发现这一切也不过是梦一场。

  这三个年轻人心头都有不能理解,无法释怀的痛,每个人都面临着不同的现实中的难题。育美怀了阿翔的孩子,想着阿翔并不会希望自己生下这个孩子,阿翔的犯了眼疾已经没有办法再去参加拳击比赛,并且在质疑自己是否能够做一个合格的父亲,育男在一天天,一年年的孤身一人的生活着,却从来没能获得关于自己母亲和妹妹的消息。过去的遗憾,不解与伤痛又为迷茫的未来刷上了一层雾。

  但是最终使他们都能够放在包袱的事情是,他们意识到了,珍重现在的彼此才是生命中对于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意义

  《念念》观后感(六):与心结共存,念念不忘中前行

  一般带着看一部好电影的心情走进电影院时,多半是失望而归的。然而念念并没有失望,完全的回应了期待。近期一片烂片中有点闪光的几部中,念念必然是其中之一。

  影院的小场,寥寥的五个人,几乎像是包场一样,五个人都安安静静的看着,流水般的剧情,无大起大落,无跌宕起伏。然而,完全回应了那份抱着看好电影的心态,看完后,发出果然是部好电影的感叹。

  张艾嘉+梁洛施+李心洁也许就足以让我走进电影院,日常中小小的题材无限的开发纵深,开发内在的东西。枕边故事,没有影子的人,梦境,执念梦想。这些都是我们有的,因为个人的不同又有各种无法言说的理由

  那种梦境里看到逝去的人,我也曾经历过。梦里30岁的我,看着姥姥抱着年幼的我看戏的场景。所以看到育男的梦,那种熟悉又忧伤感觉就被唤醒了,看完电影之后回忆起来,那种感觉便一直浮在身体的周围。那些幼年时代无法解开的谜,也许永远都解不开了。但是何不抱着一种好的理解方法与那些困惑好好生活下去。

  一些坚持或者执着大概只是因为曾经的一个承诺或一份期待。如果那个人已经不再这一种坚持便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等待的习惯。

  这种干净又文艺的拍摄手法,每一帧都像是在看一幅画,有故事的画。言不尽的,越是要好好体会。

  《念念》观后感(七):念念 (2015) Murmur of the Hearts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念念 (2015) Murmur of the Hearts

  Director:張艾嘉

  https://sylar7973.wordpress.com/2015/04/05/murmur-of-the-hearts-2015/

  (劇照版)

  《念念》以一段母親口述的故事作為開場,也以這個如夢似幻的童話故事收尾,似乎從開頭就告訴了觀眾,這個是一個魔幻交雜的親情故事。

  張艾嘉導演表示這三段故事中每段都和「念」有關,分別是「一念之差」、「想念」和「念念不忘」「當下我就覺得這是個很棒的題材,人不就是每天都在念裡頭打轉嗎?所以我就開始著手寫劇本,《念念》其實是一個關於「心靈」的故事。」

  而張導演所講的這個「念」在電影之中多半呈現於成長過程中所發生的一種糾結狀態,這個「念」是人生中難以完成的缺憾,在成長過程中總是有許多事情,在當時是無法理解、無力改變的,而這些後悔的事物最終都會默默地融入,各自的性格之中,這些事物往往都跟「親情」是有關的。

  《念念》中以三段人生的交會,魔幻寫實的手法,揭開了梁洛施、張孝全、柯宇綸三人各自曾經發生的缺憾與當前所面的困頓與煩惱。正值壯年的拳擊手阿翔(張孝全飾演)享受著與育美(梁洛施飾演)自由的情感,卻受困於自己的眼疾,不知道自己是否該放棄拳擊手的夢想。育美與育男(柯宇綸飾演)則面對著過去家庭所帶給他們的陰霾,張導演的敘事手法使得觀眾隨著角色的回憶,一步一步的探索它們記憶中的零碎片段,育美看著自己意外獲得的新生命,回望著母親帶著她所經歷的一切,育男則隨著父母的離異與妹妹失散,過著表面充實而內心寂寞的日子。

  《念念》中隨著生與死的來臨,激起每位角色內心中的浪花。

  在父親離去的前幾晚,育男回味著灰澀的過往,在他心底裡他喜歡母親勝過於父親,但母親卻是帶著妹妹離家而去,這個創傷使得他不敢大膽地去追求愛與到台北去生活。那一晚在酒吧度過的魔幻之夜,他在夢中回到了曾經溫暖的家中,與母親(李心潔飾演)會面,一聲母親的喊話和總覺得你比較喜歡妹妹的訴苦,道盡了他心中的不平與對於母親無盡的思念之情。

  (這段的柯宇綸的表現內斂而充足,不過度的大哭卻在話語與眼神中透露出了激動的情緒)

  育美則是在母親的離異後,漸漸的關起了回憶的大門,不管是曾經的再次身懷六甲的母親,又或是放話說要切斷關係的父親,直到了孩兒的到來,她念起了母親撲朔迷離的情感關係,與曾經大肚子的模樣,不自覺得她也站上了同樣的情境,這時她又該怎麼選擇?來到似曾相似的麵店,讓她再也難以克制心中翻攪的情緒

  (這一刻的互動非常動人,不管是梁洛施又或是張孝全,都以情感飽滿的方式的呈現了這一刻!)

  阿翔在發現自己拳擊生涯可能不保之後,他也發現到他似乎也有了新的責任(新生命的誕生)在一段虛實交雜的回憶與釣魚的過程中,他短暫的與他記憶中的父親交談與道別,曾經的夢想與約定似乎也隨著最後與父親(賈孝國飾演)練拳的過程中畫下了句點(張孝全不管是在與教練溝通的過程,又或是最後和幽靈般的父親對談的過程中都顯示了他掌握這個角色的充足,他宛然就化身成了阿翔在與劇中的角色互動)

  電影的結尾,藉著媽媽曾經所講的童話故事,修復也化解了育美與育男之間久未見面的情感,看著簡樸的畫作,輕柔地說故事聲,他們都再次回到了那個再也回不去的童年,只是當時他們是挽起雙手拯救擱淺小魚的「天使」,而這次這些小魚化身為故事拯救了他們擱淺的人生。

  《念念》观后感(八):人生太多羁绊

  我觉得拍得还蛮不错,有不少亮点,也有不足之处。

  首先,《念念》是一部台湾文艺片,温吞的叙事节奏,暧昧的银幕色调,海浪声、拳击声、风声、摩托声等白噪音底色之上的喃喃细语,以及演员含蓄内敛的演绎方式,都有着台湾文艺片固有的“范儿”,喜欢的人自然喜欢,不喜欢的人如坐在我旁边的大叔,便不断抱怨“无聊”、“看不懂”、“要睡着”。

  但其实这部片一点都不难懂,它用三条线讲了三个人与自己过往人生的羁绊与和解,并在影片最后三条线圆满地聚于一点,给了观众一个颇为完整的交代,很多观众的泪水就是积攒到那一刻爆发的——“阿妹,你还好吗?”

  念念,念念,自然是念念不忘,是人生有太多羁绊需要瓦解。一条条来说。首先当然是梁洛施饰演的妹妹“育美”,她的羁绊在于,她不能理解为什么母亲(李心洁饰)要把她从一个虽然争吵家暴不断但至少完整的家带走,离开她亲爱的哥哥,而之后又因为怀上情人的孩子难产死去,让她一个人独自飘零——她认为自己被母亲骗了,“美人鱼”的故事根本就是假的,“美人鱼”一点都不快乐幸福(后面再讲讲“美人鱼”这个意象)。这样的成长经历让她长期处于缺乏安全感、渴求爱以及害怕承诺与未来的状态,因此在与男朋友相处时过分敏感、多虑,以及情绪化。这是一种让人有危险感的状态,镜头上出现的手上、画上、水龙头上鲜红色颜料,都暗示了这一点。

  而她与过去的和解很说得通。一方面是阿翔(张孝全饰)对她的影响,即使争吵也很爱她、包容她,但更重要的是她自己怀孕了,从即将身为人母的角度感受着情感的种种变化,电影用她重游小时候妈妈在台北的厨房等细节来表现,而在公车上、医院中对马上要生产的孕妇施以援手,特别是见证了一个新生命突破重重难关呱呱坠地,她才理解做母亲的不易,才相信无论母亲做了什么选择,一定是为了她好。她原谅母亲了,心结自然解开。

  而哥哥育男(柯宇纶饰)是我觉得这部片里面演得最好的角色,他那种温柔的暖男表面下藏着的孤独与隐忍,让人看得心酸,比如他在自己生日那天在facebook发的那条状态。他这条线的矛盾被化解,也还算说得通。他的心结在于,他觉得母亲偏心,觉得自己被抛弃,但他并不恨,他只是好想再见母亲一面,再与阿妹团聚,这才是他的最大念想。

  所以在父亲病危那晚,他在酒吧喝醉,做了一个光怪陆离的梦,梦见跟母亲和妹妹相见,亲口问母亲是否偏心妹妹(作为一个陌生人去问),而母亲笑着否认,还为给哥哥做书包用什么样的布而烦恼,看到这一切他热泪盈眶,似乎又重新拥有了母亲对他的爱,他释然了。当然在这个梦之前,他也曾尝试找寻母亲和妹妹,所以这个和解也比较自然。

  有些突兀的是阿翔(张孝全)这条线,他当然有自己的羁绊:父亲在他小时候离家,遭遇海难去世,他为了完成父亲生前对自己的期望而努力练拳,却始终不够能力参加正式比赛,最后还因为眼疾失去资格——他太怕让父亲失望,觉得自己对不起死去的父亲。

  要完成这个心结的和解是不容易的,因为这不是一部热血动作片,你不能让阿翔突然小宇宙爆发打赢比赛拿冠军然后感谢在天上看着自己的父亲,而且说实在的这部电影的主角也不是他。所以电影里他一直在自我妥协,一是勉强自己继续打拳,二是被教练发现他的病后,他跟教练争吵打碎玻璃,愤然离开后又返回给教练下跪道歉,然而最终他跟自己和解的场景就有点突兀了。电影给了他一个在海边幻想跟父亲对话和打拳的经历,让他在父亲的言语以及自我慰籍中得到救赎——我虽然不至于像旁边的大叔一样笑场,但仍然觉得这个安排有不那么顺理成章之处——这跟他坐在海边听着“啪啪啪”的海涛声自己突然想通没什么差别。

  三条线各自完成了自己的和解,虽各自奔流,但最终汇入大海,破碎的家重圆。然后有个人是不能忘记的,那就是“美人鱼”,或者说“美人鱼”她妈——李心洁。谁是“美人鱼”,自然是逃脱束缚和痛苦的李心洁,但这份追求自由和幸福的希望,李心洁同样寄托在了她女儿“育美”身上。除了“自由”和“幸福”,我总觉得“美人鱼”还有一种类似于“纯真”的象征,用童话般的语调不断在电影中重复妈妈小时候讲的一个小故事,在大陆电影中大概不太多见,这也是这部文艺片让人觉得依然比较小清新的感觉的原因吧。

  最后再说一下导演,不得不说在看一部电影前听了导演的讲座是很让人分神的事情,每当银幕上出现我想吐槽的情节时,脑海里就响起张艾嘉说她“剪片剪了九个月”、“看了几千次”、“剪辑、配乐、配对白每一个环节都是注入作品的新生命”等等的话(见:第39届香港国际电影节:林奕华vs张艾嘉对话实录(第三部分) - 你可能不知道的香港 - 知乎专栏)——导演这么努力,真让人不忍挑刺。

  当然这部电影还是很能体现张艾嘉的个人特色,善于拍女性电影的她,作品里女性元素自然不能少:李心洁这样一个善良、慈爱和温柔的、几近完美的母亲的形象,似乎代入了张艾嘉对现阶段自己的家庭角色的期许;而梁洛施略显神经质的表演,也看得出来经过了导演的点拨,更加注重肢体语言的表达,如电影一开头惊吓慌乱地跪在地上胡乱抓捡撒在地上的薯片,以及在医院和心理医师对话后抽烟时嘴部的微动作等等(之前在谈到演绎杨德昌的作品《海滩的一天》时,张艾嘉便提到过自己如何仅仅用洗碗的手部特写动作,来表达压抑愤怒的情绪)。至于对于“家”如何定义,从小离开台湾、辗转香港、纽约的张艾嘉已经解释过很多次,很难说她完全没有一点纠结,但通过这部电影她再一次告诉观众:心在哪里,哪里就是家。

  最后的最后说点题外话,推荐下电影主要场景之一的绿岛。绿岛真是个很美丽的地方,让人怀念。骑着小绵羊一小时内可以转完整个小岛,那里生态保护得很好,海水特别清澈,还有个离大海超近的“海水温泉”——朝日温泉,晚上去泡可仰望星空清晨去泡可欣赏日出。我唯一一次去台湾,在台北待了一天后便直奔台东,然后坐船去了绿岛,潜了几天水,看了很多海龟,当然没有看到美人鱼……

  《念念》观后感(九):记得你爱我。

  念念。这是看电影多年来,唯一一部一边看,一边渴望故事能一直播下去,不要停止的电影。也许是我太喜欢李心洁和梁洛施。喜欢李心洁大大皎洁的眼睛,干净的五官。她的现实生活中,有杨采妮、许如芸、梁咏琪几个最好的朋友,而刚好,这几个女演员长相与气质都是很清纯很温和的。读大专时,看到心洁的第一部电影就是恐怖片《见鬼》。记住了她的大眼睛。之后,看到她戴着白色的头纱笼与再婚的彭顺的结婚照。于是,一直喜欢她,到现在。没想到,这次念念最喜欢的,却不是她,反而是自己很欣赏的另一个奇特的女演员:梁洛施。念里面,那个擅抖着在便利店门口公共电话亭精神错乱地拾回倒碎一地的薯片的动作,不知为什么,反而觉她真的是精神病人;她与翔在小食店准备吃东西,突然她发现自己来到的小店正是她小时侯与妈妈开的那家旧铺,厨房、外走廊,一切如旧,就是那旧店!她眼泪夺眶而出,整个人好像傻了一样,原来,她那晚在店坐了整整一晚,妈妈却因为生第一个孩子,难产,母亲在手术床上挨过巨大的生产痛苦,用尽力抬头看着脑子里女儿在店等她的门幔飘起,母亲无奈而痛苦地,含泪闭上眼睛,我的女儿,你怎么办。。。。作为母亲,作为一个在产床上,因为为了一个家庭,繁衍后代而死亡,无力挽救自己生命的女人,那种痛苦,我差点感受到,当年我生儿子也是难产。在医生紧急将我推去手术室准备剖腹产时,我也没下思考地说了句:请保住我的自己,保小孩!母爱的伟大,是念念一辈子的。在片中,导演一再提醒这种母爱,在母亲的离开与消失后,对育美和育男的身上一再重现,他们苦苦地渴望着,思念着,又害怕去再回忆。母爱与父亲,我们总是只能在我们婚后,当我们成为了另一个孩子的父亲母亲之后,才能慬。这正是两位编制和导演想告诉观众的。梁洛施,我喜欢她瘦削面上起棱角的脸骨和高尖的鼻子,一个异常坚强,判逆自我的女子,最终因陪产目睹一个细嫩生命与母体分离,来临人世的那份艰辛,让她再次有了肉体的渴望,她要肚里这个孩子。她不要放弃她。这就是母爱。这部片子还有另一个做得很好的,就是很多次出现的“插叙、倒叙”处理得很自然,很完整,将母亲为什么要带着妹妹坐船逃离那个家,育男多年一直质疑母亲的偏心,回忆一次次地带他在酒醉后没电的那个充满烛光的夜晚,直到母亲轻轻地说了句:偏心妹妹,怎么会。。。。手里拿出只剩下另一块不同花的布,不是不给儿子做花布袋。是真的家里没有一样的布了。育男这时侯,才看到妈妈一直好好珍藏着他剪的图。原来,在每个母亲的心里,都是孩子,妈妈的眼睛里,都是孩子浓浓的天份,只是,她无法与丈夫抗衡。生活铁铮铮地困难让这个女人,岂敢肚子里怀着一个,带着一个出走,我在想,谁愿意这样?谁又会这样坚强?母亲以为自己能捱下去,养育两个孩子,靠她的面,靠她一间30方不够的小店。但她没有斗过命运。美人鱼回到了大海,她自由了。而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女人,在婚后,有了小孩子以后,获得自由的,有几个?我从来没有过阿贞的勇敢。这部片,是不完整家庭成长的孩子的一份独立报告,想完,我更加珍惜与先生的感情,给孩子一个完整、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去成大,我要努力做得更好。谢谢张艾嘉和阴山征彦的剧本。也希望梁洛施能有机会再拍电影。

  《念念》观后感(十):听见自我与自我及他者的纠缠

  知性中国人代表的张艾嘉,善于在演出商业片和主导文艺片左右逢源,《念念》可以说是又一次尝试解读个人自觉意识与他者之间的纠缠如何了解、了断,洞见过往的情感、意外和错过,怎样在未来面对真爱,张艾嘉说“有些事跟自己最爱的人最难说出口,因为怕失望”,于是心动也可以通过回避问题、左顾右盼来表达,缩成一团乱麻即使锁进生命的遗忘河里,但是问题仍然在。张艾嘉编剧并导演的《念念》,中心事件可以说是不忘,阔别大银幕九年的画家梁洛施,不施粉黛施施然归来,她怀孕了,却不敢跟男友张孝全说,拳击手正在与眼疾和成为奥运候补的可能性抗争。蓝色的天空与海洋,太阳下的离岛与台北。台湾的绿意连绵、雨水潋滟、海浪滔滔,生机无限,忧伤、疼痛和困惑也在不断成长,或如大树冲天、或好像藤条攀附高楼,创伤后的她,不断的和自我说话。各种声音极其安静,海浪的声音、拳击声、风铃声、垃圾车声,声声入耳,极端纯粹,背景毫无噪音。火烧岛上的往事不明不白不亲不切不清不楚不远不近,始终在分离的梁洛施和在老家做导游哥哥柯宇纶心底,而张孝全也别有愤懑。本片中最难演出的是语气,无奈、执着、惊愕、空想,两代演员都说的不错。童年创伤症候群,特别是缺失的亲情以几十年不散,羁绊着他们的思维,梁洛施呆在原地喃喃拒绝原初家庭的另一半,柯宇纶周转全台寻找,张孝全燃尽青春挥霍汗水。

  刘若英的歌声,搭配妈妈李心洁和爸爸陈志朋的悲伤往事,张艾嘉是善于拍女人以及男女之情的,这一部《念念》却是让子一代追寻父母一代的人生转捩点的真相,以及子一代在上一代的折射光芒里确认自我。过去是原因,现实是结果,而未来的种子在当下。梁洛施与柯宇纶在塑造父母“李心洁”和“陈志朋”的过程中,必将回倒因为果,怨恨的深浅,其实都是自我情绪的反射。恍兮惚兮的他们,便会发现没有影子的男人、貌似能穿越时间的酒吧、疑似父亲的男人,陌生化的现实世界,很有些魔幻现实主义的感觉,他们只有在绘画、拳击和重叠的时间里,找回正常的亲子关系,本来是童年的他们其实早已经成年。在柯宇纶的寻觅中,不过是被放逐的幻象之维里的臆想。我们能够记住的,未必就更重要。遗忘在时光空洞里的,也许更接近真相和本质。然而,谁也无法复盘人生的细节,特别是连续意外的过去式。人生的困境,原因已经并非那么重要,如果一直不能放下,重负始终萦绕。否则,不断重演、重塑的过去和建筑的现在,都是记忆之塔的阴影虚拟构成的幻象。美人鱼的童话,分明是说在水中游弋的象征,涟漪荡漾,却无实际。美好和梦幻随时便是虚假和噩梦。

  张艾嘉曾经唱过“走吧、走吧,人总要学会自己长大”,是青年的情歌也是中年的感悟,如今则是耳顺之年对于观众的一种寄语。所谓耳顺,“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真假”,孔子如此。我们的内心,碎碎念、叨逼叨、有时候话唠到不行,有时候又沉默,很多话不过是脱口而出、话赶话不假思索,人际关系越远越是从容,人伦越近反而不得自由,词语变形、情绪紧张,理解反而殊为不易。李心洁的出走,造成子女的多重心塞。李心洁的执念,梁洛施和柯宇纶费了很多的精力和缘分才能够接近。她对于理想生活的求索,后代人分别有不同的体认。《心动》、《想飞》、《20、30、40》、《我们这一家》等张艾嘉的导演近作,多有跳脱、非一般的处理情意结,对于男女、亲子、世代、浪漫等等概念,多有不雷同的活跃安置办法。最终,梁洛施做了母亲才明白母亲,柯宇纶与李心洁对话,他们都“似乎”找到了自己。与《东邪西毒》中梁朝伟饰演的盲剑客仿佛的人生悖论(他们不敢回家找爱人或者做父亲,因为时光无法偷来、更不可以浪费),作为剑客和拳击手的他们,必须要在极其有限的时间里、与有效生命倒计时做出不可思议的抗战,张孝全与空想中的海员爸爸打拳,他如果有父亲在自己也能成为父亲,这个臆想出来的父亲,有效缓解了他不断加压的焦虑。码头的寓意很是明显,父母便是孩子归宿的港湾,父母无论是伟大还是卑微,社会评价差距有多大,也是孩子的巨轮。

  电影最后,直接跳过几年,张艾嘉让我们作为见证者看到了他们通过生活带来的疗效或者证词,成功的绘本作家正在给小朋友讲改编了的小小美人鱼故事,女儿乖巧,张孝全达观,家庭和睦,而哥哥柯宇纶也与之重逢。《念念》的英文名是murmur of the hearts ,小碎念的意思,正如本片中人其实要求的也不过是小确幸。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念念》观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