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狮》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冬狮》是一部由安东尼·哈维执导,彼得·奥图尔 / 凯瑟琳·赫本 / 安东尼·霍普金斯主演的一部剧情 / 历史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60,70年代算是好莱坞电影黄金时代的凋零时期了,之前三十多年的积累,在时间的推移下逐渐蜕变成胶片上苟延残喘的记忆:方法派演技的衰败、古典主义的废行、当年可以以一己之力撑起制片厂的老牌明星们也在陨落的边缘苦苦挣扎。在这种大趋势的冲击下,好在仍有些影片站稳了脚跟,确立起自己在电影史上的崇高地位,比如<冬狮>(The Lion In Winter)。
故事讲述英王亨利二世,于1183年圣诞节谕示他的分居妻子埃莉诺带同三个儿子回宫团聚,以便乘机选立王位继承人。由于亨利二世和埃莉诺对继承人的意见大有分歧,加上亨利二世的情妇艾莱丝和心机重重的年轻法王腓力二世纠缠其间,遂引出一场几乎酿成叛变的家庭冲突。
主演是伟大的彼得-奥图尔 (Peter O'Toole) 、凯瑟琳-赫本 (Katharine Hepburn) 以及当时还是后起之秀的安东尼-霍普金斯 (Anthony Hopkins)(吃人的汉尼拔博士么?)和提摩西·道尔顿(Timothy Dalton)(皮尔斯-布鲁斯南前一任的007扮演者)。
我一直觉得宫闱片是很难拍好的电影类型:首先君主也是凡人,但是往往被那顶皇冠造就了许多不同寻常的天赋异禀。这样一来就对演员素质要求就比较高,要能够在吃透历史原型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理解和诠释,抹去多余情感塑造人物。
其次就是如何基于那一笔烂帐的历史,找好切入点,拍出由古及今的人性闪光点。好莱坞不乏歌颂真善美的佳作,但是相较于给出一个楷模,如何从一个反面案例的身上使他人得到启迪才是真正的技术活。
最后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拍宫闱是非常烧钱的!服装、美指、摄影等等也关系到影片的说服力,进而关系到影片质量,但又不能使华丽的布景喧宾夺主。看看那著名的反例吧,伊丽莎白-泰勒的<埃及艳后>,赔钱赔到几乎拖垮了投资的二十世纪福克斯。
综合以上这些因素,制片方确定投资一部宫闱片时,对剧本的要求就会十分苛刻。这部诞生于1968年的佳作则是根据詹姆斯-古德曼的同名话剧改编而来。剧本底子很好,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在<冬狮>之前,我最推崇的宫廷电影是1998年的<伊丽莎白> 。主演凯特-布兰切特太过光辉夺目,抢去了其他所有角色的光彩,这就是我私下觉得它最终比不上<冬狮>的原因之一。 凯特-布兰切特再骁勇善战,毕竟只是单打独斗。要知道<冬狮>最精彩的片段几乎都来源于彼得-奥图尔和凯瑟琳-赫本的对手戏,两个人之间火花四溅,将亨利二世和埃莉诺之间爱恨交织的情感表达的淋漓尽致。
不妨让我们溯游而上,稍稍顾盼一下历史:史实中,亨利二世是英格兰国王亨利一世的女儿玛蒂尔达的儿子,他的父亲是安茹伯爵戈德弗鲁瓦五世。因此亨利算是半个法国人。在他19岁时还是安茹公爵时,与阿基坦的埃利诺(30岁)结婚。这样亨利从母亲处继承了诺曼底,从父亲处继承了安茹,又得到了阿基坦作为嫁妆,从而使他实际上成为法国最大的领主。进而登基为英国国王的亨利二世在历史上以善于玩弄阴谋权术著称,而他那位有名的妻子埃莉诺也毫不逊色,在嫁给亨利之前,埃莉诺是法王路易七世的妻子,后因淫乱与路易七世离婚。他们的三个儿子,其中一位是极富传奇色彩的狮心王,一位则是影响至今的<大宪章>的签署者。一言以蔽之,这对夫妻身上绝对有戏。
而电影中的亨利一再强调自己与埃莉诺结婚只是为了领地,虽然他也承认自己曾爱过埃莉诺,但明显这种爱若有似无且动辄被他否认。只因费劲心思登上至高统治者之位的亨利,他的最大兴趣不会是儿女私情。这样,他对埃莉诺那份本来就不甚纯粹的爱情,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埃莉诺年老色衰而终结。因为对他而言,爱情只不过是手段,不然在影片中他也不会为了保证领土安全,差点将自己的情妇艾莱丝嫁给大儿子理查。
埃莉诺的一生则如她自己所说,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孜孜不倦的与亨利作对,可能只有通过这种方式,身为女人的她,才能稍稍感受到一些自己所需要的关注感。看看凯瑟琳-赫本的那足以称的上是伟大的表演吧:她躺在床上,肆无忌惮地提及自己与亨利父亲的一段私情来借以激怒亨利。她将泼妇的嘴脸刻画到十足,恬不知耻地地追忆那段私情的每一个细节,还间或插入看似由衷的感叹,直到亨利被激得暴跳如雷。
而就是这样一个懂得如何将自己化为利刃去进攻的女人,在结尾时,在自己实际上已经取得了这场权利争夺战的绝对胜利后,她却靠在亨利怀里痛哭不止。
“我可以忍受你那样的失败——白费心机、一无所获、国家乌烟瘴气、人民怨声载道。我都可以忍受甚至还可以微笑,那是因为无论怎样你都不会再回到我身边。你是我唯一爱过的人。我想死,一笑了之是我内心绝望的标志。我一生已经毫无希望了。”
可这时明明属于失败者一方的亨利却搂着她温柔地告诉她说,“我们都还活着。谁知道呢?这就是希望。”
瞧瞧这对白,蛮适合将那句俗语倒过来说——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真是对纠结又令人迷惑的冤家啊!两个人都以伤害对方攫取利益为人生乐趣,以致最后无可避免的两败俱伤,甚至连孩子们都是他们相继利用的工具和筹码,四分五裂的家庭他们也毫不在意,恰如影片中埃莉诺曾戏谑地问亨利,“我想知道,你到底爱过我没有”。得到否定的答复后,她微微一笑“这样反而好多了。”
或许正如他们自己所说:他们是丛林中的动物,黑暗包围着他们,黑暗中无数眼睛注视着他们,而黑暗却也能看见他们张望的眼睛。他们终究会死,但是在死降临前,他们还是要充分享受互相折磨的乐趣。
134分钟的片长下来,我反复玩味着片名的意思,这头冬狮所指的究竟是谁呢? 而全片传达而来的萧索味道,在片头的一张张狰狞石雕面孔映衬下,不由得使观者从心底滋生出幽然的绝望感。
——我怎样的思念你,对你而言都是无谓的吧。因为,你从未将我放在心上,甚至是眼中。
本片在1969年的奥斯卡上,斩获了最佳女演员、最佳编剧和最佳配乐,此外还拿到了最佳电影、最佳男演员、最佳导演和最佳服装设计的提名。而这就是我一直觉得彼得-奥图尔比凯瑟琳-赫本憋屈的原因,算上07年的<末路爱神>,这位阿拉伯的劳伦斯的扮演者曾九度杀入奥斯卡,而九次皆是铩羽而归。凯瑟琳-赫本则以四届影后的资历,成为至今无法被超越的存在,这样的安排,不知道每次彼得-奥图尔老爷子念叨起来,都会做何感想?
《冬狮》影评(二):所谓山无棱天地合才敢与君绝
说起彼得奥图尔,首先是那双迷人的蓝眼睛温柔清澈。而本片中一脸络腮胡子一身粗布衣衫的亨利二世人老心不老男性荷尔蒙扑面而来。而赫本真是诠释伊莲娜的最好人选,事实上她也确实最好的诠释了伊莲娜。这对夫妇老谋深算工于心计,勇猛、热烈、永不服输,却也有温柔和脆弱的一面。两人之间的这种张力从头至尾贯彻全片首尾呼应一气呵成。
30出头的安东尼霍普金斯饰演时年26岁的(日后的)狮心王理查。霍普金斯老爷子年轻时是这种感觉的啊!!完全不同于以往印象里(他成熟期)温文儒雅含蓄隐忍或老谋深算血腥变态的角色TVT
Tim的法王好看死了!!!03版小乔那么美的法王相比之下被甩出一条街TVT彼得奥图尔真是慧眼识珠5555555好感动。原来这位是布鲁斯南前一任的007,我看007是从布鲁斯南那一任开始的,擦肩而过,回头要补。中央台以前放过他的分时度假,蛮好看。
片尾夫妇二人牵着手欢快的边聊边行至江边,送王后继续回去软禁。
这一对还真是所谓山无棱天地合才敢与君绝说是爱也好恨也罢愤怒不甘什么都行反正这份羁绊真是撼天动地无人能敌(哦哦哦哦哦我的小心肝萌到颤抖
伊莲娜问亨利“你复活节还接我出来吗”的时候我忽然意识到哦对,这是圣诞节限定来着。
那么圣诞节再翻出来看一遍吧~~黑色版真爱至上啊,对我来说:P
当然历史是历史,戏剧是戏剧。不过好看的戏剧让人看了之后想补习和探究背后的历史,真是一件好事情❤
《冬狮》影评(三):凯瑟琳·赫本
在好莱坞的历史上,有两个赫赫有名的赫本:一个是奥黛丽·赫本,一个凯瑟琳·赫本。而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凯瑟琳·赫本也许是好莱坞获得奥斯卡奖次数最多的一位女明星。
身高1.73米,高高的颧骨、满脸的雀斑、刚毅的下巴、清瘦的身躯,热情、执着、急躁、勤劳、独立,喜爱骑车、打网球、游泳、缝衣服、编织圣诞花环,她最遗憾的事是没能扮演郝思嘉。
凯瑟琳赫本1907年5月12日出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德市,父亲是一名医生,母亲是一名争取妇女参政权力运动者。赫本与同年龄的女孩相比变得非常害羞,即使在家里也显得非常书卷气。赫本考入布瑞迈沃学院之后,开始立志做一名演员,在大学期间演了不少戏。
毕业后,她开始在百老汇和其它地方得到一些小角色饰演,她总能把角色演得很吸引人,特别是在《哈特和波特夫人》中的表演。后来她以舞台剧《勇士丈夫》正式步入美国演艺界。接下来她开始出演电影,在影片《离婚证书》中,由于在片中的出色表演,她拿到了自己标出的片酬并且与RKO公司签约。1932-1934两年间,她主演了五部电影。其中第三部影片《清晨的荣誉》荣获了奥斯卡金像奖。第四部影片《小女人》获得了当年最佳影片奖。这时关于她个人生活的报道和传闻也越来越多:在生活中举止傲慢,拒绝出演好莱坞的影片,穿着松松垮垮、而且不化妆,在照相机前不注意形象,拒绝记者采访…。而影迷们为她这种反传统的行为而喝彩。
因此,1934年赫本返回百老汇,出演了舞台剧《湖》,那些鼓励她这一行动的批评家和观众们,第一批买了票,在看完之后又是第一批对这场戏和赫本进行攻击。在这种情况下,赫本只得返回了好莱坞,可事情并没有好转。在1935年到1938年这期间,赫本只成功地主演了两部电影,《爱丽丝与亚当》并第二次获得了奥斯卡提名,《踏上舞台之路》;而其它影片都是失败的作品。她的影片成了票房失败的标志。赫本于是又回到百老汇出演了舞台戏《费城故事》,可这一举动又宣告了破产。这时的赫本采取了切实和解救的措施,买下了她主演的舞台剧的电影制作权。这一举动果然奏效了,1940年根据赫本的同名舞台戏改编而制作的影片《费城故事》取得了票房上的成功,赫本同时也第三次获得了奥斯卡提名。在接下来的影片《而立之年的女人》中,她开始与男影星斯宾塞·屈赛联手上戏,后来他俩合作了8部以上的影片,同时在戏外他俩也开始了长达25年的罗曼蒂克史。
1951年,已步入中年的赫本以影片《非洲女王》第五次获得了奥斯卡提名。进入50年代,赫本塑造的角色多是具有显赫地位或特殊身份,并以此多次赢得了奥斯卡提名,这些影片包括《夏季》、《唤雨巫师》、《最后的夏季》。60年代,赫本出演的影片不多,因为她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了与屈赛的恋情之中。但是,赫本并没有放弃在演艺事业上的追求,她以影片《长夜旅行》为自己赢得了第九个奥斯卡提名。这之后赫本离开了影坛五年的时间,复出后她的第一部影片就是《猜猜谁来赴晚宴》,这也是赫本与屈赛合作的最后一部影片,屈赛在完成这部影片之后就去世了。《猜猜谁来赴晚宴》使赫本第十次获得了奥斯卡提名,并且第二次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第二年赫本出演了影片《冬狮》,这使她第三次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和第十一次获得提名。到了70年代,赫本开始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了电视电影方面,但她还继续出演了几部影片,包括《公鸡考格本》和《金色池塘》。《金色池塘》使赫本最后一次(第十二次)获得了奥斯卡提名,同时也第四次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1991年开始撰写个人传记《我》。
赫本是20世纪美国电影最有力的见证人之一。
《冬狮》影评(四):爱欲迷宫——《冬狮》再观
这个片子,看第三遍了,竟然一直没有正经为它写过什么。所以,现在开始也不晚。
时间不早了,心情也不平静,故而没兴趣把结构做大,为了齐整塞进些漂亮的废话。这一次只谈我想谈的,只谈人物。
亨利和埃莉诺
几乎已经是两块化石。对记忆中彼此曾经的那一点血肉之躯仍有贪恋,甚至贪恋得痛彻肺腑;对眼前人却唯有敌意和戒备。不是不想信一次的。只是走到这一步,不能信,不敢信,也深知自己配不上别人坦诚以待。所以亨利说,在你所有的谎言中这是最坏的一个。所以埃莉诺说,这正是我把它留到现在才说的原因。真话一定是有的,只是永远会被沉重的猜疑扭曲,最终果然沿着猜疑的方向,成为一个新的谎言。
他们是站在顶端的人,这个家庭所有苦痛的源头。每一个弱点都可能是一个陷阱,更遑论那些毫无破绽坚如铁石的地方。化石总希望自己是独一无二的,其他人应该尽可能柔软,可以爱,可以享用,可以操纵,而不必担心。事实却是,他们的碰撞注定会将周遭的一切打磨粗砺。或许是太自大而不屑于留意,或许是太固执而装作不知,总之当他们不得不面对这个事实时,似乎已经有些晚了。好在他们并不很在意——阿莱斯对亨利说,没有什么能压倒你——她说得对。
这两个人在他们的迷宫中没有出路。没有人比他们更能体察彼此的心意,也没有人比他们更无从和解。他们一次又一次从常人不可能爬起来的地方爬起,互相撕咬,互相激励,奇妙地互为生存下去的理由。“我想死!”“耐心等待,终有一日死会来临的。”“虚度光阴,两败俱伤,你仍能一笑置之。”“这是我表达绝望的方式。”“我希望我们永远不死!”“我也一样!”
冬日里垂暮的狮子,拼尽全力笑着、斗着、挣扎着……活着。
理查和阿莱斯
两个心理上的小孩子。他们是真正值得同情的存在,对父母存着刻骨的依恋,尽管在一次又一次哄骗搪塞之后伤了心,畏缩着、犹疑着,几句柔声安慰和许诺中的糖果却总是不能拒绝。亨利、埃莉诺、理查和阿莱斯更像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家庭。儿子恋着母亲,女儿恋着父亲。理查不能拒绝的糖果是阿基坦,阿莱斯不能拒绝的糖果是和亨利结婚、长相厮守。儿子想取代老迈父亲的权威,女儿想取代色衰母亲的魅力。但对于自己年长的敌手,他们并非没有分毫牵念——理查会抱怨父亲的漠视,阿莱斯也会说着“我曾经崇拜你”,扑进埃莉诺的怀里痛哭失声。
他们试图争取对等的地位,但终归还是败者。留恋着父母的羽翼,孩子永远是孩子。
菲利普和杰弗里
游离在这个家庭边缘的两人。
父亲的懦弱使菲利普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孤儿。他必须迫使自己比常人更迅速地成长,才能夺得原属于他的一切,连带着将父亲的份也讨回来。其间的艰辛和屈辱导致了他的急功近利、咄咄逼人,对年龄无比敏感,对“男孩”两个字深恶痛绝,耍弄各种阴谋诡计,且时刻不忘显示自己目光敏锐、手腕高超。实际上他的心态依然有浮躁幼稚的一面,复仇和证明自己是强者的意愿太强烈,忍不住争一时之气,不能做到真正的深谋远虑。理查说,你还是个孩子。菲利普承认,某些方面是的。过早的成熟,代价往往是残缺。
杰弗里是一个“杰作”,有齿轮、会转动的机器,血肉比亨利和埃莉诺丧失得更彻底。他模仿人的感情,模仿人的神态,却只能用机器的节奏加以重现。他试图用做算术的方式处理一切,什么都算计到了,独独不明白人心毕竟是肉长的。当然,这也不是他的责任,看起来他的人生经历实在不足以让他体认到这一点。瞧他对亨利说的:爱我吧,父亲,让我当国王吧,因为你只剩下我了。高明的逻辑。机器再怎样伪装,能蒙蔽的大概只有约翰,和其他人只剩了利害明了,心照不宣。他是所有人的生意伙伴,却成不了任何人的儿子、任何人的兄弟。
他们都有局外人的特征。
菲利普对这个家庭的所有成员,在感情上近乎无所求。说“近乎”,是因为他对理查的态度仍有一丝暧昧不明。究竟他有没有爱过?至少我认为有。他说我走遍地狱的每一条街道用了两年时间。说谎没必要如此。这种爱对他而言代价太大?我想是的。在他十五岁的时候,追逐着理查的身影。有那么短暂的一瞬,本不该奢望依靠任何人的菲利普,允许自己依靠了父亲的仇敌的儿子,然后那个人离开了,音信全无。他或许不介意继续爱理查,但决不再是那样的方式。所以他带着快意让理查为了两千人的军队求他,他希望自己不被任何人轻忽。
至于杰弗里,他对这个家庭的所有成员,在感情上的确无所求。他乐得轮番和不同的人谈判,随时许诺当优势方的大臣,随时告发叛徒,不介意一点点谋杀……把每个人卖给每个人。他的机器般的坦率和无耻达到了如此的程度,以至于没有人畏惧他——机器的运转是容易预期的。最近似人的感情是恨。埃莉诺说他有仇恨的天赋,杰弗里不置可否。也许他的确仇恨着一个事实:为着他自己永远不能理解的原因,他做人的机会永远失去了。
大概正因为如此,菲利普和杰弗里是天生的盟友。他们都游离在核心之外,有各自的利益要争取,有各自的仇恨要成全。所以杰弗里可以当着菲利普面不改色地对约翰说,是他出卖了你,你看他的脸就知道了。他清楚菲利普不会介意。聪明人和聪明人是有默契的,只有和蠢人才需要浪费唇舌。
约翰
他更近似于动物,一切皆出自最简单的本能——本能地贪求王冠,本能地嫉恨母亲和兄长,本能地爱父亲“像贪吃的孩子爱午餐一样”。可怜、可厌却不可恨,连他的残酷都是动物性的,缺少心机。
《冬狮》影评(五):《The Lion in Winter》:一场权利的的游戏
《冬狮》根据詹姆斯·古德曼的同名话剧改编,故事发生在12世纪的英格兰,年迈的国王亨利二世决定举行选举王位的继承人。皇后埃莉诺、情人、三位王子以及法国国王都前往宴会,他们各怀鬼胎,准备继承皇权,本片的编、导、摄、乐均有一流水准,这部文学味极浓的古装片对白是一大亮点,但看起来该电影更像是一部话剧。《冬狮》是一部完全没有战争场面的历史剧,原本王族的圣诞欢宴变成宫廷继承权的争夺戏码,这种故事,稍有不慎会变成闷局一场,但此片精彩处是一气呵成,故事里经历的只有短暂的一天一夜,发生的却是激烈得叫人喘不过气的尔虞我乍。20世纪60、70年代算是好莱坞电影黄金时代的凋零时期了,之前30多年的积累,在时间的推移下逐渐蜕变成胶片上苟延残喘的记忆:方法派演技的衰败、古典主义的废行、当年可以以一己之力撑起制片厂的老牌明星们也在陨落的边缘苦苦挣扎。在这种大趋势的冲击下,好在仍有些影片站稳了脚跟,确立起自己在电影史上的崇高地位,比如《冬狮》。
宫闱片是很难拍好的电影类型:首先君主也是凡人,但是往往被那顶皇冠造就了许多不同寻常的天赋异禀。这样一来就对演员素质要求就比较高,要能够在吃透历史原型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理解和诠释,抹去多余情感塑造人物。其次就是如何基于那一笔烂帐的历史,找好切入点,拍出由古及今的人性闪光点。好莱坞不乏歌颂真善美的佳作,但是相较于给出一个楷模,如何从一个反面案例的身上使他人得到启迪才是真正的技术活。最后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拍宫闱是非常烧钱的。服装、美指、摄影等等也关系到影片的说服力,进而关系到影片质量,但又不能使华丽的布景喧宾夺主。看看那著名的反例吧,伊丽莎白·泰勒的《埃及艳后》,赔钱赔到几乎拖垮了投资的20世纪福克斯。 以上面的几点层面就可以判定《冬狮》是一部人物性格十分强烈而鲜明的宫闱片,对人类权力欲的刻画很深刻。
彼德·奥图和凯瑟琳·赫本将那种爱恨交织的感情表现得极为生动,两人出色的演技均叫人惊叹,凯瑟琳·赫本更因此第三次拿到奥斯卡影后,拍这部电影时的凯瑟琳·赫本已届中年,这样的年纪更适合饰演这位被享利遗弃的英国皇后——埃莉诺,曾先后母仪英法两国的女人,然而岁月的确催人,被丈夫关入冷宫整整十个年头,虽已年老色衰,却耗灭不了她睿智的脑袋,鬼计多端却又纠葛着情感之中,在反反复复中内心交战的几场,凯瑟琳·赫本精湛的表演让人叫绝。在没接触到《冬狮》之前,个人较喜欢的国外宫廷电影是《伊丽莎白》。其主演凯特·布兰切特太过光辉夺目,抢去了其他所有角色的光彩,这就是它最终比不上《冬狮》的原因之一。凯特·布兰切特再骁勇善战,毕竟只是单打独斗。要知道《冬狮》最精彩的片段几乎都来源于彼德·奥图和凯瑟琳·赫本的对手戏,两个人之间火花四溅,将亨利二世和埃莉诺之间爱恨交织的情感表达的淋漓尽致。
不妨让我们溯游而上,稍稍顾盼一下历史:史实中,亨利二世是英格兰国王亨利一世的女儿玛蒂尔达的儿子,他的父亲是安茹伯爵戈德弗鲁瓦五世。因此亨利算是半个法国人。在他19岁时还是安茹公爵时,与阿基坦的埃莉诺(30岁)结婚。这样亨利从母亲处继承了诺曼底,从父亲处继承了安茹,又得到了阿基坦作为嫁妆,从而使他实际上成为法国最大的领主。进而登基为英国国王的亨利二世在历史上以善于玩弄阴谋权术著称,而他那位有名的妻子埃莉诺也毫不逊色,在嫁给亨利之前,埃莉诺是法王路易七世的妻子,后因淫乱与路易七世离婚。他们的三个儿子,其中一位是极富传奇色彩的狮心王,一位则是影响至今的《大宪章》的签署者。一言以蔽之,这对夫妻身上绝对有戏。而电影中的亨利一再强调自己与埃莉诺结婚只是为了领地,虽然他也承认自己曾爱过埃莉诺,但明显这种爱若有似无且动辄被他否认。只因费劲心思登上至高统治者之位的亨利,他的最大兴趣不会是儿女私情。
这样,他对埃莉诺那份本来就不甚纯粹的爱情,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埃莉诺年老色衰而终结。因为对他而言,爱情只不过是手段,不然在影片中他也不会为了保证领土安全,差点将自己的情妇艾丽丝嫁给大儿子理查德。 埃莉诺的一生则如她自己所说,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孜孜不倦的与亨利作对,可能只有通过这种方式,身为女人的她,才能稍稍感受到一些自己所需要的关注感。看看凯瑟琳·赫本的那足以称的上是伟大的表演吧:她躺在床上,肆无忌惮地提及自己与亨利父亲的一段私情来借以激怒亨利。她将泼妇的嘴脸刻画到十足,恬不知耻地地追忆那段私情的每一个细节,还间或插入看似由衷的感叹,直到亨利被激得暴跳如雷。而就是这样一个懂得如何将自己化为利刃去进攻的女人,在结尾时,在自己实际上已经取得了这场权利争夺战的绝对胜利后,她却靠在亨利怀里痛哭不止。可这时明明属于失败者一方的亨利却搂着她温柔地告诉她说,“我们都还活着。谁知道呢?这就是希望。”瞧瞧这对白,蛮适合将那句俗语倒过来说——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真是对纠结又令人迷惑的冤家。两个人都以伤害对方攫取利益为人生乐趣,以致最后无可避免的两败俱伤,甚至连孩子们都是他们相继利用的工具和筹码,四分五裂的家庭他们也毫不在意,恰如影片中埃莉诺曾戏谑地问亨利,“我想知道,你到底爱过我没有”。得到否定的答复后,她微微一笑“这样反而好多了。”或许正如他们自己所说:他们是丛林中的动物,黑暗包围着他们,黑暗中无数眼睛注视着他们,而黑暗却也能看见他们张望的眼睛。他们终究会死,但是在死降临前,他们还是要充分享受互相折磨的乐趣。
134分钟的片长下来,玩味着片名的意思,这头冬狮所指的究竟是谁呢? 而全片传达而来的萧索味道,在片头的一张张狰狞石雕面孔映衬下,不由得使观者从心底滋生出幽然的绝望感。凯瑟琳·赫本在《冬狮》中塑造的易怒、好斗、性情复杂多变的埃莉诺一角是有史以来在胶片上留下的最光辉灿烂的形象之一。20世纪60年代,当几乎所有的好莱坞女演员纷纷降低身份去演小说、戏剧中的人物时,凯瑟琳·赫本以一位诡计多端的中世纪女王管辖大银幕——带着美味的优雅和智慧来熟练巧妙地计划、操纵。你能完全明白为什么亨利二世和她在监狱里时,既爱着她,又感到更加安全。尽管埃莉诺使她的孩子们互相争斗,凯瑟琳·赫本仍让我们看到了她脆弱的一面——最震撼的一场戏,深夜时,她把头发披下,盯着镜子里垂在面前的发丝。这种极度丰满的场景,只有举世无双的“凯瑟琳·赫本式”表演才可能把它彻底拿下来。当凯瑟琳·赫本遇见最好的台词时,她不仅仅是杰出地将其演绎出来,更进一步,她偷走了其他演员快要发展成熟的果实。
欣赏她完善的埃莉诺的情感世界,就是欣赏表演艺术感情最强烈的形式。她是永不停滞的活力与激励的代表,是微微震颤的色彩与阴影的体现。她寄居于激情、权力、教养、欺骗、绝望中,并拥有了这个角色。在国际象棋里,这是最危险、最多变的一个棋子,凯瑟琳·赫本却远远超越了去符合她的身份,而化身为一个最有价值的对手,抓住最好的时机去将她的“君”。《冬狮》的导演安东尼·哈维曾经说:“和凯瑟琳·赫本合作,就像一个17岁的孩子首次来到巴黎,看到的一切都是艺术珍品。”所以奥斯卡对这位四届影后褒奖的电影《清晨的荣誉》、《猜猜谁来吃晚餐》、《金色池塘》几乎全错了除了这一次。当年正值年青的安东尼·霍普金斯在《冬狮》中的表现也可圈可点,不过要说耀眼,安东尼·霍普金斯不如饰法王菲利普的提摩西·道尔顿,皮尔斯·布鲁斯南前一任的007扮演者。
提摩西·道尔顿邪恶狡猾的演绎叫人眼前一亮,故事里头的一段,三个王子分别到他的房间里会谈,目的不是密谋就是请求,三人因对方前来而躲到房中一角,而菲利普仍然面不改容的接待各人,直至最后到来的亨利二世,菲利普尽情佻衅,恶毒而强横,当他扯出大王子理查德是同志并曾侵犯他时,那张嘴脸实在叫人难而忘怀,作为一个从小被忽视而满载怨念的人,他演得入形入格。其实安东尼·霍普金斯的演出也不坏,他和凯瑟琳·赫本的一幕对手戏也是堪称绝品,介乎于亲情与权势之间,他活得无疑痛苦,这处景却又比二王子好,二王子可悲之处是既无权力可握,也不得父母爱戴,可他却是众子之中最有智谋的一个,要说痛苦,他与法王菲利普可谓期举相当,至于被宠坏的三皇子约翰,无勇无谋,是最不得人心的一个,活该当一世傀儡。史实记载,法王菲利普除了挑动大王子理查德谋反外,当理查德被德皇囚禁时,菲利普再挑动其弟三王子约翰作反,连随乘机入侵诺曼底。至于法国公主艾丽丝,除了外貌姣好是影片内唯一的美女外,没什么好说的,她是菲利普的妹妹,早就沦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她虽然身份为未来的王子妃,却又是亨利二世的情妇,这个花瓶最叫人心寒的是尾段要亨利快择的台词,果真是装猪吃虎的女人啊,真地不可小观。
《冬狮》在1969年的奥斯卡上,斩获了最佳女演员、最佳编剧和最佳原作配乐,此外还拿到了最佳电影、最佳男演员、最佳导演和最佳服装设计的提名。彼德·奥图和凯瑟琳·赫本是银幕上最为令人迷惑的一对“交战情侣”。一直觉得彼德·奥图比凯瑟琳·赫本憋屈的原因,算上2007年的《末路爱神》,这位《阿拉伯的劳伦斯》的扮演者曾九度杀入奥斯卡,而九次皆是铩羽而归。凯瑟琳·赫本则以四届影后的资历,成为至今无法被超越的存在,这样的安排,不知道每次彼德·奥图老爷子念叨起来,都会做何感想?值得一提的是,本片的配乐由曾以《生来自由》(1966)、《走出非洲》(1985)、《与狼共舞》(1990)的配乐而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的大师约翰·巴里操刀,中古时代的宗教音乐气势十足,音效精彩超凡,原声专辑至今仍广受推崇,本片配乐亦拿下奥斯卡金像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