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香魂女》观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香魂女》观后感精选10篇

2018-02-08 20:3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香魂女》观后感精选10篇

  《香魂女》是一部由谢飞执导,伍宇娟 / 雷恪生 / 斯琴高娃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香魂女》观后感(一):香魂女:瘸丈夫、老情人、傻儿子与乖媳妇

  女人何苦为难女人。

  身世命运悲苦的斯琴高娃,是一个极富传奇性的女掌柜。她勤劳致富,经营的香油厂得到了日本女商人投资,可谓事业一帆风顺,但是在感情上,她却时常为傻儿子黯然神伤,再加上老伴雷恪生的粗暴,因此只能跟情人陈宝国倾诉衷肠。

  在几经周旋后,她用重金买来了伍宇娟给自己的傻儿子做媳妇,为此设计拆散了一对鸳鸯,等於把伍宇娟丢尽了火堆。这正是女人为难女人。

  其实,斯琴高娃自己的经歷非常悲惨,面对日本女商人所赠的围巾,她黯然神伤,如泣如诉地讲述自己身世令人伤感,但是面对伍宇娟遭受傻儿子凌辱的事实她却变得残忍起来。这无疑是个《射雕》和《神雕》版黄蓉的综合体,也更加趋近现实。比起脸谱化的农村妇女,谢飞选择斯琴高娃演出了更加丰富多面的性格

  斯琴高娃,以为陈宝国可以解救自己的困局,但是事实上对方也不过是个风流的有妇之夫罢了。为了能够跟陈宝国在一起,每次在雷恪生行房时都吞食避孕药,事情败露后,遭到了毒打。而这一幕全都看在儿媳妇眼中,她理解婆婆的苦衷,这一点让斯琴高娃非常震撼。她发现了伍宇娟身上的伤口,询问才知道,傻儿子除了抓就是咬,根本不是个男人,这让她联想到自己的悲惨命运,决定放伍宇娟一条生路,但是后者却已经悲观地接受了这个现实。

  《香魂女》中讲述了那片湖水中共同葬身的两个女人,从某种意义上跟斯琴高娃和伍宇娟很像,她们的命运都想沉入了深深的湖底,婚姻、男人,都是挫折交易,她们都无法摆脱这样的悲剧性,所以只能默默地忍受、悲哀生活

  斯琴高娃的演技在本片中得到了充分表现,如此光彩不愧为那个时代的影后。

  《香魂女》观后感(二):在我们村拍的

  在我12岁的时候 谢飞带着斯琴高娃等来到了我的家乡-河北省任丘市西大务村(白洋淀畔)拍摄这个电影.里面好多群众演员全是我乡亲,在那一帮(不是游泳的)里也有我,呵呵,斯琴高娃还学着我们村说我们的家乡话,总之看起来很亲切,

  斯琴高娃很爱吃我的邻居家做的切糕,每天早晨都会来吃,我买了一些明信片(那会很流行)让演员给签了名,斯琴高娃写的是:好好学习,天天愉快.

  这个片选在我们村拍也是有原因的,因为那时我们村出了个大官,时任天津市市委常委.市委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他是我同学叔叔,土生土长的西大务人,也是这个片的顾问.据说是他让谢飞他们来我们村演的.

  以前还有个著名的电影也在我们村拍过,就是<小兵张嘎>

  《香魂女》观后感(三):《香魂女》:完美细节堆砌艺术丰碑

  本文发表于《看电影》杂志2015年5月25日第15期【经典礼拜】栏目,转载必究

  [香魂女]叙事舒缓、娓娓道来,以冷静的视角关注了两代女人的命运,让人扼腕叹息。从小就被卖给人家做童养媳,历尽苦难的香二嫂,却成为伤害另一个少女终生幸福的刽子手。谢飞导演在配乐与画面上的精良營造,使此片成为那个时代的经典。

  色调饱和、构图精美的图像

  谢飞导演在这部电影里基本采用了固定机位加双人对话场面,全景总角度加中近景的齐轴镜自如转换,让人身临其境。末段,划船的剪影;中段,风起兮易水寒的芦苇;湖面,香魂淀缥缈静穆的氛围:皆在镜头缓慢书写,仿佛国画宣纸长卷,渲染出朦胧静穆的意境。到了故事的结尾,运用了外反拍,两人出现在同一个镜头中,俨然给观众一种亲密平等和谐感觉,再配上香魂淀缥缈宁静夜色,大大增强了镜头的写意性。

  整部影片色泽抢目,其整体色调的饱和度很高,主要运用可三种基础颜色进行变化黄色蓝色黑色。在影片叙事开端,白天戏份较多,基本以黄色为主,在这当中,落日很美,像摄影教科书般入画。有几处闪回的镜头,简直就是香魂淀的风光宣传摄影图片。划浆,编草,在民乐的辅助下,整体色调开始慢慢向深蓝转换。这种自然主义的胶片呈现,在那个时代是非出色的,使风景流露出中国特有的诗情画意。影片最终在黑暗苍茫且略带深蓝的基调下结束,这是一种冷漠艰难的颜色。两代女人,近乎相同的命运和遭遇,被吞噬在犹豫无助的深夜里。

  这部电影里,具体场景也很有特点。比如二嫂一心想为傻儿子把环环娶回家,但这时,环环在与金海谈恋爱。在这一场戏中,两人面对面坐在板凳上,二嫂居画左,金海居画右,二嫂占据了大部分的画幅,身体时不时前倾,给观众一种具有攻击性的感觉。金海只占画面偏右一点,整个人几乎要出画了。这个构图很符合剧中当时的情景,二嫂步步为营,徐徐诱之,在两人谈话过程中,二嫂占主导地位,金海权衡利弊摇摆不定,被限定在了二嫂的思维中,最终答应了二嫂的条件。虽然这个镜头还是导演几乎不变的固定机位总角度,但是却形成了静态画面,对应了两人在此次对话中的高下地位。然而,随着剧情的不断变化,当二嫂的偷情被金海发觉之后,她的妇道形象荡然无存。两代女人的行为心理已经悄悄在起变化,地位开始相似高低开始模糊。她坐在地上,环环站着收衣服,坐立姿势的转换同时就给人一种角色转换的感觉。而环环在画面中较高的位置并不代表环环此时就是处于强势的地位。环环还是被傻丈夫欺负、被婆婆压迫的小媳妇。因此,给环环在画面中较高的位置是暗示任务个体化的差距。高位置表现出了人物的忠贞,通过画面位置感体现了环环的美好品质

  主次分明的时代众生画卷

  [香魂女]以冷静客观的旁观者角度讲述故事,由始至终主角只有一个,那便是斯琴高娃扮演的香二嫂。通过 斯琴高娃传神的演绎,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在新旧时代变革中顽强却激进的 女性形象。在这部电影中,真正的戏剧冲突并不多,可见谢飞导演并没有借鉴太多同题材舞台剧的表现手法,而是营造出艺术电影的氛围,着力描绘出一幅主次分明的时代众生画卷。香二嫂不但白天要经营店面,不停干活,晚上还要承受痛苦不堪的夜生活。一个中年妇女在生活中坚守或者不坚守传统“妇道”的自我选择,成为了故事里的一条主线。在影片的前半段,香二嫂是开心的,她有能力照顾家庭,照顾傻儿子,在日本游客前面当导游,香魂淀上是她的快乐时光。一个人的存在感,是她坚持生活的动力,也是她继续生存下去的勇气。但后半段,由于戏剧冲突、角色转换和外来因素,她开始游离,变化,这一切过渡自然真诚

  在这部电影里,斯琴高娃用教科书般的演技,诠释了一种代表学院派演技精神的人物。整个人物形象,有板有眼,形神兼备,理性克制,栩栩如生笔者个人感觉,斯琴高娃是体验派和方法派演技在进行着交织的展示。这部电影在开拍前,斯琴高娃或许来到取景地体验生活。在影片中,香二嫂出落的面容、自然的语气、时而艰苦时而隐忍的神态,只有在体验生活的基础上才能得出。而到了后期的偷情环节,忍受傻儿子发脾气的戏份,则需要很好的方法派演技来表现。当你作为一个人物,却没有这方面的个体真实体验的时候,用恰当的方法催生自己得到人物应该得到的情绪,是相当重要的。而斯琴高娃比较到位又完整的展示了自己的功力。

  在拍这部电影之前,斯琴高娃出演过【骆驼祥子】里的虎妞,出演过【嫁到宫里的男人】里的皇太后,【归心似箭】里的烈女等等。一直拍到这部电影的时候,她已经44岁,有着辉煌作品记录,有着积累的演技和方法做积淀,塑造的香二嫂真实可信,成为了中国妇人典型形象。

  斯琴高娃将体验派和方法派结合,进行综合,演绎出这样的一个角色。而且她除了是这部电影里最主要的第一主人公之外,更重要的是在电影里起承上启下、串联老中青三代人的关键作用。上有戏中老伴雷恪生,中有戏中情人陈宝国,下有初出茅庐的伍宇娟。在这里,有必要注意的是,第一主人公和关键串联人物的不同点。有的电影第一主人公和其他演员的对手戏未必很多。可以只拍一个人,或者两个人也可以说是一个人的电影,在这种情况下演员的表演是不需要很多同对手的互动就能达成的。王家卫导演的【花样年华】,陈凯歌导演的【霸王别姬】便是两个例子,梁朝伟和张国荣是这两部电影的唯一男主角,他们的表演主要用通过自身对人物的深度解读,再刺激自己的方法演技,便可得以完美的塑造出人物。但斯琴高娃扮演的香二嫂不仅是通过串联人物而绝对鲜活在电影里。这是一种绝对突出的角色,而这种角色并没有被其他角色抢戏,而是由于摩擦合作,闪耀出更美妙强烈的火花。斯琴高娃以深沉内敛的演技,刻画出一个表面贤惠却又内心游离的人物,让人叹服。

  在香二嫂身边做陪衬的是陈宝国扮演的情人,虽然着墨不多,但陈代表的是那个时代另一种阶级的人。陈是在等效提出改革开放后,首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中的一个。他有钱,所以有情人,他有钱,所以一直把斯琴高娃当小老婆。他身上的打扮、他的汽车,已经完全把剧中人物都甩在身后。但是那在那样的一个时代,他没有流露出一点点现在的土豪气质。他是斯文的,他的偷情也是害羞的。在影片末段,陈宝国塞钱给斯琴高娃,他要结束这段关系,让双方有个新的开始,对这种关系做一个了结。这是一个胆小懦弱的男人,他害怕责任,有钱养情人,却毫无担当,最终选择用逃避来结束这段地下情。可见,在谢飞导演的镜头下,陈宝国只是另一枚棋子,他的位置只是辅助性的,但在人物性格塑造方面却是鲜活的。

  作为香二嫂的老伴,雷恪生腿部有残疾却是个酒鬼,属于性格粗暴的男人。一个人物之所以小,是他没有作为,一个男人之所以无能,就是他没有用。雷恪生在此片中的表演非常精准,由于该人物的无能,所以他只能装成很强势。越是心里没底的人,越会在表面尽量装。这种“刷存在感”的小把戏,是此类性格的人的唯一作为。伍宇娟扮演的儿媳妇是剧中悲惨的角色,她的隐忍不同于陈宝国扮演的情人的隐忍。因为穷,因为生活的压力,她不得已要嫁给香二嫂的傻儿子。更要命的是,她不得已要与自己的心上人分手。最终还要被命运残酷河流,吞噬掉褪色的青春一个女人的命运,一辈子的爱恨情仇,甚至最终要牺牲掉最宝贵的生命

  在影片里,香二嫂的矛盾,情人的懦弱,老伴的无能,欢欢的隐忍,傻儿子的天真,各种个性支撑出角色在面对自己命运时的态度。主人公表现突出,其他人物性格鲜明且在绝不雷同的同时,各自代表了不同阶段在那个时代表现出来的特色,是这部电影的又一大特色。无论从人物的塑造到刻画,从故事的文学性到思想性,这部电影成就了一段可以写进教科书般的佳话,也树起了一座可以瞻仰的丰碑。

  流畅叙事推进下的戏剧冲突

  故事是一个悲剧,谢飞导演用了诗歌化的语境讲述,却平实自然,毫无造作,浑然天成。然而,好的电影必须要有戏剧冲突,通过此种冲突加深对比,让电影又有看头又有味道。这个故事里面用了两个比较大的冲突:一、中日文化观念的冲突,二、两性之间的冲突。

  第一个冲突在电影上班部分表现得有为突出。香二嫂制作的香油得到日本人的青睐,于是日本女投资人带她上了城市的现代化制作工商,由于天色渐晚,他们只能住宾馆。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礼遇,香二嫂特别感动。这里有一处细节需要分析,日本女投资人拿个丝巾送给她,领她进入洗手间,然后把手里漂亮的丝巾围在她的头上。这个时候,斯琴高娃饰演的香二嫂掩面羞涩的笑,说出了自己内心憋屈的郁闷:“说实话,我丈夫啊,从来没有给我送过这么好的东西……”。此时内心是略微酸楚又有些喜悦:“七岁那年,家里出事,13岁上状元坊,我差点跳河自尽,婆婆跟我说,舍不得,忍忍吧,忍忍,这一忍就是20年……”。香二嫂被突如其来的幸福感所包围,不再掩饰,把自己的身世家事,一鼓脑的全部倾泻而出。此时,任务性格已经展露无疑。这是一种长期压抑的,需要一个宣泄口,只要逃离自己家庭,就会感觉幸福,就会对陌生人倾诉的简单性情。然而日本女投资人却感到无解,并且在这次谈话之后,直接去找情人。通过女助手的叙述,我们可以得知这位女投资人没有结婚,却有情人。这便是中日文化观念的强烈冲突,一个在当时还算是传统观念下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社会,另一个则是开放但性观念复杂的社会

  第二个冲突来自于两性之间,电影里一方面采用了大量暗喻而晦涩的描述,比如用场景的烘托,处理剧情的转折。场景变化不大,却将芦苇、湖面、日光、暗夜,安排在剧情的承转起合当中,恰当又有美感。另一方面则采用直接粗暴且原始的性别倾向趋势。比如,香二嫂的两场情欲戏,虽然女主角内心躁动渴望异常,但男性主导的亲热镜头,强悍、粗暴、简单、直接、利落,交代得很清楚,又很好的保有余地。让人有遐想,却无非分之想,很高明。正是运用了这两个对比,一个大的高度上的对比,很好的实现了影片的思想性和政治意义,一个小的细致的人性的对比,很好的上了影片的人文关怀和个体情怀。

  谢飞个人电影历程及个性

  谢飞导演是中国电影历史上不能忽视的一个导演,他是正统体系下的实力代表。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后,他一直留校任教,从系主任一直做到北影副院长。1989年导演的影片[本命年],获1990年第13届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奖,第40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

  根正苗红,正统体系下出来的谢飞导演,功力深厚,基本功扎实,对于电影的理解有着自己一套。他是华语电影史上,著名的第四代导演。然而教师职业是谢飞与其他第四代导演的重要不同之一,也是他的作品贯穿着严肃的哲理思考和人文精神的重要原因。他的电影受商业化倾向影响较少,娱乐因素很少,保持着一贯的严肃风格。谢飞电影的常见题材,是在大自然的慰藉下人性的复苏、人的心灵创伤和苦难的消解。生命意识和人格理想的重新振奋。谢飞电影中浓郁的民族意识和东方气质,正是他引起欧美电影界注目的原因之一。

  在他几乎所有影片中,不难看出关于“自由”的诉说,第四代导演对于真实的追求、人性的刻画,以及独特审美意蕴的创作,表现出一种独特的气质,与个人艺术修养,当然也与他们独一无二的电影工作经历有关。当他们在艺术中太沉浸,太投入,似乎达到一种对于真实本身的背离时,我们不难看出,历史的苦痛在第四代导演身上割下了刀口,他们在绝对的压制中喷涌而出,表达了最深沉的人性的渴望,而属于东方特有的含蓄内敛将他们包裹在一种有口难开的悲怆中,所以他们将自己的一切倾注于电影这个用虚幻构建起来的真实世界中,青春的缺失固然是人生难言不叹的遗憾,但这样固执的诉说形成了第四代特有的导演风格,对于电影而言,这就像是一束强烈的光芒,催生出明艳的花朵,也开启了属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华语电影独有的绿色年华。

  [香魂女] 这部电影是谢飞导演继[向导]、[湘女萧萧]、[本命年]之后,又一部倾情诚意的长片,在题材和风格上是对自己类型化影片的一种延续。但他能够以崭的新的切入点和深度,站在历史与改革现实的交叉点上,选择一个新的高度,赋予这个舞台上的传统故事以新的内涵,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鲜明的现实主义风格特质,同时又以立体化、生活化叙事,塑造了复杂又真实的任务形象,赋予了香二嫂这个中国农村女性中的平凡一员,以新的生命力,使得香二嫂这一艺术形象,成为中国影坛不可多得的角色。香二嫂和欢欢这两个女性形象,超越了表象的悲剧色彩,具有互为观照的启发意义。电影参加了柏林国际电影节,受到评委青睐,夺得第43届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香魂女》观后感(四):一缕香魂无断绝

  当年谢飞的《香魂女》和李安的《喜宴》同获柏林金熊,也是中国电影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辉煌啊。今朝看完这两片,确实是货真价实。

  中国国内导演拍女性题材的电影都很深刻,谢飞的《香魂女》,《湘女潇潇》,张艺谋的《秋菊打官司》和《菊豆》,陈凯歌的《黄土地》,黄蜀芹的《人鬼情》,中国女性在那个时代受到的压抑实在够深,导演们才能充分借题发挥。

  香魂女的典故出自香魂淀里女性投河的悲剧,这本身已经影射了故事所蕴含的主题。

  电影主要是围绕着香二嫂和环环同病相怜的悲剧。环环被看做年轻时候的香二嫂,而香二嫂就是环环的未来。一个年轻女子嫁给一个傻汉,以此“残废”了一生。电影的悲剧的关键并不是嫁错了男人,而是两代女性之间的无意识的相互“迫害”。香二嫂为了替傻儿子找老婆以了却心愿,却不择手段的取来了美丽善良的环环。环环受尽折磨选择过逃跑,但是更多时候是蹲在河边擦拭着泪水和伤口。

  这些伤口是香二嫂心头的疤,可是她依然没有看清自己将造成环环跟她相似的命运,香二嫂的精明在此犯了糊涂,或者说女人在当时的社会没有觉醒的条件。

  电影在缥缈的歌声中开始,芦苇夕阳,流水人家,是很棒很原始的精致。特定环境造成特定的命运,特定的命运造就特定的人。香二嫂这里特定人中的典型。

  故事的背景定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了,因为香二嫂开香油坊跟胡玉音(《芙蓉镇》主角)卖豆腐有异曲同工之处,可是后者被定为富农,香二嫂成了个“明星”。导演有意无意的说出了两件事实:第一,富裕并不一定能使人幸福;第二,中国社会的开放思想渗透不够。

  贫穷没有作祟,可是香二嫂的富裕却造成了环环的悲剧,她没有意识到自己把年轻美丽的环环拉到了同样一个坑里。她还在窃喜自己得了一个好媳妇。可是她自己又何尝不是一个好媳妇呢?

  香二嫂偷情,故事没有强调女性要获得性自由,跟《菊豆》一样,都只是对女性被削弱活埋的一部分的显现。

  香二嫂偷情事件被无意中环环瞧见,其实环环也见过香二嫂被丈夫虐待的时候,感同身受的环环最后跟香二嫂说:娘,我知道你心里也苦。香二嫂掩面无语。这是本片中最温情的一点。

  想通了的香二嫂劝环环离开,环环答道:谁还会要我???这是个没有答案的问题。故事中的两位女性在相互妥协中继续着悲剧般的生活,日以继夜没有希望的度过。或许,环环还是有希望的吧,电影中有金海这个角色,是环环的初恋。电影的结局就跟这个问题一样没有答案。

  《香魂女》观后感(五):诚意满满 大气恢弘

  闲来无聊,想查查历年来斩获欧洲三大电影节的华语电影。大部分都看过,小部分听过但是没看过,可以居然有一部我既没听过也没看过的电影,就是《香魂女》,于是迫不及待拿来看。

  出品年代是神奇的94年的前一年,这一段时期里面华语电影还同时出品了陈凯歌的《霸王别姬》,张艺谋的《活着》,田壮壮的《蓝风筝》。

  后面的这三部经常被拿来做比较,三部都是大长线,时间跨度大,场面恢弘,洋洋洒洒讲敏感或者不敏感的历史时期。

  但是《香魂女》却少被提及,就连导演谢飞被提及的次数也要远远少于另外三位导演。

  可是片头一出就让人为之一怔,歌女歌声悠悠,色彩浓艳,景色迷人。

  电影本来就是西方的外来物,这点和现代建筑很像,所以如果我们要做自己的电影,一定要去学习西方的手法。

  同样是学,有人会学的彻底,骨子里面纯是西方的叙述方式,但是却偏偏喜欢添加自己的元素,正因为讲的方式贴切西方的口味,而撒的调料又是与众不同的,所以在西方话语权下一定会所向披靡,其中的翘楚就是日本的黑泽明。

  放到中国来,中国的黑泽明就是张艺谋。张艺谋最高水平斩获大奖的电影都是农村题材,正因为中国的农村对西方来说是比城市更加新鲜的猎奇,所以他愿意拍,拍了之后名声大噪。

  但是我觉得谢飞的《香魂女》初衷不是这样的噱头,它里面各种农村的元素,结婚的仪式,吃的喝的都是浑然天成的,并不是捏下枝头放到花瓶里面单支的花,而是一整片斑斓的花田。

  而他为什么要去拍农村的题材呢,因为他想要暴露农村的问题,斯琴高娃拼搏了一生,到头来麻油店终于踏上正规,可是她却一个人撑着小船,躲到没人的草垛里面放声大哭。

  为什么?因为她爱了那么多年的男人终于不要她了,所以她的这辈子就再也没有奔头了。农村的女性可以像她那般能干,可是她还是那个7岁被卖进老公家门的丫头,是那个想方设法又给自己儿子骗进心仪媳妇的婆婆,是那个半夜被老公骑在身上痛打的老婆。

  这样高水准但又接地气的电影真是太少见了,比起姜文动不动就要站在至高点来嘲笑观众真是诚意满满,也是大气恢弘。

  《香魂女》观后感(六):《香魂女》:完美细节堆砌艺术丰碑

  本文发表于《看电影》杂志2015年5月25日第15期【经典礼拜】栏目,转载必究

  [香魂女]叙事舒缓、娓娓道来,以冷静的视角关注了两代女人的命运,让人扼腕叹息。从小就被卖给人家做童养媳,历尽苦难的香二嫂,却成为伤害另一个少女终生幸福的刽子手。谢飞导演在配乐与画面上的精良应,使此片成为那个时代的经典。

  色调饱和、构图精美的图像

  谢飞导演在这部电影里基本采用了固定机位加双人对话的场面,全景总角度加中近景的齐轴镜自如转换,让人身临其境。末段,划船的剪影;中段,风起兮易水寒的芦苇;湖面,香魂淀缥缈静穆的氛围:皆在镜头下缓慢书写,仿佛国画宣纸长卷,渲染出朦胧静穆的意境。到了故事的结尾,运用了外反拍,两人出现在同一个镜头中,俨然给观众一种亲密、平等、和谐的感觉,再配上香魂淀缥缈宁静的夜色,大大增强了镜头的写意性。

  整部影片色泽抢目,其整体色调的饱和度很高,主要运用可三种基础颜色进行变化,黄色加蓝色加黑色。在影片叙事开端,白天戏份较多,基本以黄色为主,在这当中,落日很美,像摄影教科书般入画。有几处闪回的镜头,简直就是香魂淀的风光宣传摄影图片。划浆,编草,在民乐的辅助下,整体色调开始慢慢向深蓝转换。这种自然主义的胶片呈现,在那个时代是非常出色的,使风景流露出中国特有的诗情画意。影片最终在黑暗苍茫且略带深蓝的基调下结束,这是一种冷漠艰难的颜色。两代女人,近乎相同的命运和遭遇,被吞噬在犹豫而无助的深夜里。

  这部电影里,具体场景也很有特点。比如二嫂一心想为傻儿子把环环娶回家,但这时,环环在与金海谈恋爱。在这一场戏中,两人面对面坐在板凳上,二嫂居画左,金海居画右,二嫂占据了大部分的画幅,身体时不时前倾,给观众一种具有攻击性的感觉。金海只占画面偏右一点,整个人几乎要出画了。这个构图很符合剧中当时的情景,二嫂步步为营,徐徐诱之,在两人谈话过程中,二嫂占主导地位,金海权衡利弊摇摆不定,被限定在了二嫂的思维中,最终答应了二嫂的条件。虽然这个镜头还是导演几乎不变的固定机位总角度,但是却形成了静态画面,对应了两人在此次对话中的高下地位。然而,随着剧情的不断变化,当二嫂的偷情被金海发觉之后,她的妇道形象荡然无存。两代女人的行为和心理已经悄悄在起变化,地位开始相似,高低开始模糊。她坐在地上,环环站着收衣服,坐立姿势的转换同时就给人一种角色转换的感觉。而环环在画面中较高的位置并不代表环环此时就是处于强势的地位。环环还是被傻丈夫欺负、被婆婆压迫的小媳妇。因此,给环环在画面中较高的位置是暗示任务个体化的差距。高位置表现出了人物的忠贞,通过画面位置感体现了环环的美好品质。

  主次分明的时代众生画卷

  [香魂女]以冷静客观的旁观者角度讲述故事,由始至终主角只有一个,那便是斯琴高娃扮演的香二嫂。通过 斯琴高娃传神的演绎,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在新旧时代变革中顽强却激进的 女性形象。在这部电影中,真正的戏剧冲突并不多,可见谢飞导演并没有借鉴太多同题材舞台剧的表现手法,而是营造出艺术电影的氛围,着力描绘出一幅主次分明的时代众生画卷。香二嫂不但白天要经营店面,不停干活,晚上还要承受痛苦不堪的夜生活。一个中年妇女在生活中坚守或者不坚守传统“妇道”的自我选择,成为了故事里的一条主线。在影片的前半段,香二嫂是开心的,她有能力照顾家庭,照顾傻儿子,在日本游客前面当导游,香魂淀上是她的快乐时光。一个人的存在感,是她坚持生活的动力,也是她继续生存下去的勇气。但后半段,由于戏剧冲突、角色转换和外来因素,她开始游离,变化,这一切过渡自然,真诚。

  在这部电影里,斯琴高娃用教科书般的演技,诠释了一种代表学院派演技精神的人物。整个人物形象,有板有眼,形神兼备,理性克制,栩栩如生。笔者个人感觉,斯琴高娃是体验派和方法派演技在进行着交织的展示。这部电影在开拍前,斯琴高娃或许来到取景地体验生活。在影片中,香二嫂出落的面容、自然的语气、时而艰苦时而隐忍的神态,只有在体验生活的基础上才能得出。而到了后期的偷情环节,忍受傻儿子发脾气的戏份,则需要很好的方法派演技来表现。当你作为一个人物,却没有这方面的个体真实体验的时候,用恰当的方法催生自己得到人物应该得到的情绪,是相当重要的。而斯琴高娃比较到位又完整的展示了自己的功力。

  在拍这部电影之前,斯琴高娃出演过【骆驼祥子】里的虎妞,出演过【嫁到宫里的男人】里的皇太后,【归心似箭】里的烈女等等。一直拍到这部电影的时候,她已经44岁,有着辉煌的作品做记录,有着积累的演技和方法做积淀,塑造的香二嫂真实可信,成为了中国妇人的典型形象。

  斯琴高娃将体验派和方法派结合,进行综合,演绎出这样的一个角色。而且她除了是这部电影里最主要的第一主人公之外,更重要的是在电影里起承上启下、串联老中青三代人的关键作用。上有戏中老伴雷恪生,中有戏中情人陈宝国,下有初出茅庐的伍宇娟。在这里,有必要注意的是,第一主人公和关键串联人物的不同点。有的电影第一主人公和其他演员的对手戏未必很多。可以只拍一个人,或者两个人也可以说是一个人的电影,在这种情况下演员的表演是不需要很多同对手的互动就能达成的。王家卫导演的【花样年华】,陈凯歌导演的【霸王别姬】便是两个例子,梁朝伟和张国荣是这两部电影的唯一男主角,他们的表演主要用通过自身对人物的深度解读,再刺激自己的方法演技,便可得以完美的塑造出人物。但斯琴高娃扮演的香二嫂不仅是通过串联人物而绝对鲜活在电影里。这是一种绝对突出的角色,而这种角色并没有被其他角色抢戏,而是由于摩擦合作,闪耀出更美妙而强烈的火花。斯琴高娃以深沉内敛的演技,刻画出一个表面贤惠却又内心游离的人物,让人叹服。

  在香二嫂身边做陪衬的是陈宝国扮演的情人,虽然着墨不多,但陈代表的是那个时代另一种阶级的人。陈是在等效提出改革开放后,首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中的一个。他有钱,所以有情人,他有钱,所以一直把斯琴高娃当小老婆。他身上的打扮、他的汽车,已经完全把剧中人物都甩在身后。但是那在那样的一个时代,他没有流露出一点点现在的土豪气质。他是斯文的,他的偷情也是害羞的。在影片末段,陈宝国塞钱给斯琴高娃,他要结束这段关系,让双方有个新的开始,对这种关系做一个了结。这是一个胆小懦弱的男人,他害怕责任,有钱养情人,却毫无担当,最终选择用逃避来结束这段地下情。可见,在谢飞导演的镜头下,陈宝国只是另一枚棋子,他的位置只是辅助性的,但在人物性格塑造方面却是鲜活的。

  作为香二嫂的老伴,雷恪生腿部有残疾却是个酒鬼,属于性格粗暴的男人。一个人物之所以小,是他没有作为,一个男人之所以无能,就是他没有用。雷恪生在此片中的表演非常精准,由于该人物的无能,所以他只能装成很强势。越是心里没底的人,越会在表面尽量装。这种“刷存在感”的小把戏,是此类性格的人的唯一作为。伍宇娟扮演的儿媳妇是剧中悲惨的角色,她的隐忍不同于陈宝国扮演的情人的隐忍。因为穷,因为生活的压力,她不得已要嫁给香二嫂的傻儿子。更要命的是,她不得已要与自己的心上人分手。最终还要被命运残酷的河流,吞噬掉褪色的青春。一个女人的命运,一辈子的爱恨情仇,甚至最终要牺牲掉最宝贵的生命。

  在影片里,香二嫂的矛盾,情人的懦弱,老伴的无能,欢欢的隐忍,傻儿子的天真,各种个性支撑出角色在面对自己命运时的态度。主人公表现突出,其他人物性格鲜明且在绝不雷同的同时,各自代表了不同阶段在那个时代表现出来的特色,是这部电影的又一大特色。无论从人物的塑造到刻画,从故事的文学性到思想性,这部电影成就了一段可以写进教科书般的佳话,也树起了一座可以瞻仰的丰碑。

  流畅叙事推进下的戏剧冲突

  故事是一个悲剧,谢飞导演用了诗歌化的语境讲述,却平实自然,毫无造作,浑然天成。然而,好的电影必须要有戏剧冲突,通过此种冲突加深对比,让电影又有看头又有味道。这个故事里面用了两个比较大的冲突:一、中日文化观念的冲突,二、两性之间的冲突。

  第一个冲突在电影上班部分表现得有为突出。香二嫂制作的香油得到日本人的青睐,于是日本女投资人带她上了城市的现代化制作工商,由于天色渐晚,他们只能住宾馆。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礼遇,香二嫂特别感动。这里有一处细节需要分析,日本女投资人拿个丝巾送给她,领她进入洗手间,然后把手里漂亮的丝巾围在她的头上。这个时候,斯琴高娃饰演的香二嫂掩面羞涩的笑,说出了自己内心憋屈的郁闷:“说实话,我丈夫啊,从来没有给我送过这么好的东西……”。此时内心是略微酸楚又有些喜悦:“七岁那年,家里出事,13岁上状元坊,我差点跳河自尽,婆婆跟我说,舍不得,忍忍吧,忍忍,这一忍就是20年……”。香二嫂被突如其来的幸福感所包围,不再掩饰,把自己的身世家事,一鼓脑的全部倾泻而出。此时,任务性格已经展露无疑。这是一种长期压抑的,需要一个宣泄口,只要逃离自己家庭,就会感觉幸福,就会对陌生人倾诉的简单性情。然而日本女投资人却感到无解,并且在这次谈话之后,直接去找情人。通过女助手的叙述,我们可以得知这位女投资人没有结婚,却有情人。这便是中日文化观念的强烈冲突,一个在当时还算是传统观念下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社会,另一个则是开放但性观念复杂的社会。

  第二个冲突来自于两性之间,电影里一方面采用了大量暗喻而晦涩的描述,比如用场景的烘托,处理剧情的转折。场景变化不大,却将芦苇、湖面、日光、暗夜,安排在剧情的承转起合当中,恰当又有美感。另一方面则采用直接粗暴且原始的性别倾向趋势。比如,香二嫂的两场情欲戏,虽然女主角内心躁动渴望异常,但男性主导的亲热镜头,强悍、粗暴、简单、直接、利落,交代得很清楚,又很好的保有余地。让人有遐想,却无非分之想,很高明。正是运用了这两个对比,一个大的高度上的对比,很好的实现了影片的思想性和政治意义,一个小的细致的人性的对比,很好的上了影片的人文关怀和个体情怀。

  谢飞个人电影历程及个性

  谢飞导演是中国电影历史上不能忽视的一个导演,他是正统体系下的实力代表。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后,他一直留校任教,从系主任一直做到北影副院长。1989年导演的影片[本命年],获1990年第13届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奖,第40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

  根正苗红,正统体系下出来的谢飞导演,功力深厚,基本功扎实,对于电影的理解有着自己一套。他是华语电影史上,著名的第四代导演。然而教师职业是谢飞与其他第四代导演的重要不同之一,也是他的作品贯穿着严肃的哲理思考和人文精神的重要原因。他的电影受商业化倾向影响较少,娱乐因素很少,保持着一贯的严肃风格。谢飞电影的常见题材,是在大自然的慰藉下人性的复苏、人的心灵创伤和苦难的消解。生命意识和人格理想的重新振奋。谢飞电影中浓郁的民族意识和东方气质,正是他引起欧美电影界注目的原因之一。

  在他几乎所有影片中,不难看出关于“自由”的诉说,第四代导演对于真实的追求、人性的刻画,以及独特审美意蕴的创作,表现出一种独特的气质,与个人艺术修养,当然也与他们独一无二的电影工作经历有关。当他们在艺术中太沉浸,太投入,似乎达到一种对于真实本身的背离时,我们不难看出,历史的苦痛在第四代导演身上割下了刀口,他们在绝对的压制中喷涌而出,表达了最深沉的人性的渴望,而属于东方特有的含蓄内敛将他们包裹在一种有口难开的悲怆中,所以他们将自己的一切倾注于电影这个用虚幻构建起来的真实世界中,青春的缺失固然是人生难言不叹的遗憾,但这样固执的诉说形成了第四代特有的导演风格,对于电影而言,这就像是一束强烈的光芒,催生出明艳的花朵,也开启了属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华语电影独有的绿色年华。

  [香魂女] 这部电影是谢飞导演继[向导]、[湘女萧萧]、[本命年]之后,又一部倾情诚意的长片,在题材和风格上是对自己类型化影片的一种延续。但他能够以崭的新的切入点和深度,站在历史与改革现实的交叉点上,选择一个新的高度,赋予这个舞台上的传统故事以新的内涵,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鲜明的现实主义风格特质,同时又以立体化、生活化叙事,塑造了复杂又真实的任务形象,赋予了香二嫂这个中国农村女性中的平凡一员,以新的生命力,使得香二嫂这一艺术形象,成为中国影坛不可多得的角色。香二嫂和欢欢这两个女性形象,超越了表象的悲剧色彩,具有互为观照的启发意义。电影参加了柏林国际电影节,受到评委青睐,夺得第43届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香魂女》观后感(七):《香魂女(Woman Sesame Oil Maker)》:女人就要为难女人【第43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http://blog.trivialfilm.com/2012/06/woman-sesame-oil-maker43.html

  香魂女 (1993)

  本片获得1993年第43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电影讲述两代农村女人的故事。在一个小镇,女主角开着香油作坊,自己生产自己卖。女主角老公是一个瘸子,她是七岁时被买来做媳妇的。因此,女主角与送货的司机发生了婚外情,只要司机来到镇上,他们就偷偷在一起。女主角还有两个孩子,大儿子是弱智,小女儿则是正常的孩子。因为女主角家的香油品质好,引来日本人投资,使得女主角家的生意越做越大。为了不让大儿子惹事,女主角打算给他娶媳妇。女主角相中了村中的一个漂亮女孩,但是女孩家不同意。于是,女主角先用城里的工作调走了女孩的男朋友,然后又让镇上催着女孩家尽快还贷款。家境窘迫的女孩只好同意嫁给大儿子,但要女主角出钱。女主角痛快的同意了,并很快举行了婚礼。可是,大儿子经常犯病,弄得女孩浑身是伤,吓得她跑回家里。隔天,在女主角的威逼利诱下,女孩不情愿的回来了。一段时间后,女主角家生意越来越好,但是司机决定不再与女主角联系。而且,司机在离开时为了躲避女主角老公被女孩撞个正着。老公还发现女主角偷吃避孕药,大发雷霆下打了女主角,这一切都被女孩看在眼里。最后,女主角大病一场,痊愈后决定让女孩离婚,可是女孩觉得没有人会要她了。

  本片是一部非常一般的电影,看不出编导想要表达什么。电影讲述的故事是改革开放后,农村妇女的悲惨生活,可是这样的生活并没有普遍性。不可能人人家里都有残疾孩子吧?不可能媳妇都是买来的吧?不可能老公都打老婆吧?影片将一些特例表现出来,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即使农村社会中有买卖妇女的现象,也不代表农村社会落伍、原始,毕竟这些都是少数。如果真要找电影主题,只能归纳为电影表现了中国农村妇女生活的艰难。她们不是被卖,就是被打,或是被迫嫁入自己不情愿的家。总之,本片编导将一个悲剧家庭的不幸呈现出来,却不能反映社会现实,使得本片没有丝毫价值。

  针对刚才提到的主题,透过电影故事,可以知道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社会风气、传统习俗、现实环境,以及中国的古老传统关系“婆媳”的压迫,即女人为难女人!通过这些原因可以知道,这些社会现实的改变是需要几十年过程的。谁让中国社会的传统思想那么浓厚呢?对一个女人来说,没有生长于农村是幸运的。当然,以上这些都是基于电影来说的,我并不认为农村生活真的那么艰险。

  电影拍摄方面很普通。影片只是踏踏实实的表现了农村现状,画面、取景、剪辑等方面并没有独特之处。不过,本片音乐非常好听,本片音乐的是给电视剧《红楼梦》作曲的大师王立平谱写的。片中主题曲《就靠着心中那盏灯》委婉悠扬,歌声中蕴含着浓浓的悲伤心境,非常符合影片剧情。王立平不愧为音乐大师啊!影片其他方面非常普通,而且因为年代久远且夜景太多,使得将近五分之一的场景什么都看不清,这是摄影的失败。

  本片演员中女主角斯琴高娃表现精彩,各种情绪的变化、情感的表达都真实可信,比起《骆驼祥子》中的她进步许多。另一位女主角伍宇娟表现一般,这大概与角色有关,因为这个角色本身就少言寡语。男配角雷恪生非常抢戏,几个场景中就将一个混蛋男人演绎的惟妙惟肖。其他人,包括陈宝国都是打酱油的,不说也罢。

  总结一下。本片不是一部好电影,因为它主题都不能让人信服。此外,影片拍摄上也没有什么独特之处。这些都让我对它获得金熊奖产生了疑问。它为什么能获奖?查过网上资料,知道本届柏林电影节评审团主席是张艺谋时,我就明白了!因此张艺谋“放水”了,因为大家都是中国人嘛!而且,张艺谋这个“第五代”导演得向谢飞这个“第四代”导演表现出敬意嘛!前辈在此,岂能不给面子?

  斯琴高娃

  斯琴高娃

  伍宇娟

  伍宇娟

  序列:0836

  电影网

  2012-06-09

  《香魂女》观后感(八):香魂女

  香二嫂(斯琴高娃 饰)是一位精明能干的女掌柜。她经营的香油厂获得了日本女商人的投资,可谓生意兴隆。但是,她有时也会黯然神伤,因为相夫教子令她寸断肝肠。老伴(雷恪生 饰)腿部有残疾是个酒鬼,孩子是天生的智障,这样的打击令她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她唯一快乐的便是跟情人(陈宝国 饰)在一起的时光,但是他的怯懦与怕事,让她的希望逐渐破灭……

  为了给傻儿子讨一个好媳妇,她曾试图让媒婆牵线搭桥,但是应征的姑娘大多相中的是她的家产。最后,她出下策生生地拆散了一对情投意合的恋人,用金钱逼迫善良的女孩环环(伍宇娟 饰)就范。然而,事情的发展却远远出乎她的意料……

  《香魂女》观后感(九):香魂女的觉醒

  《香魂女》是谢飞导演经《湘女潇潇》拍摄完毕六年后的又一力作,此片获得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谢飞导演原籍湖南宁乡,这两部作品无疑是对家乡的谢礼,此片通过《香魂女》塑造了旧社会人们思想被奴役的情景,影片中二嫂7岁时由于家乡闹饥荒,无奈被父卖给了地主家做童养媳,在成长的过程中,二嫂也有自己喜欢的男人,并且勇敢的去追逐自己的爱情,虽然自己和二叔一直没有离婚,但她还是始终坚守着自己对爱情的一份信仰,欢欢和二嫂的情况大致相当,也有自己喜欢的人,可二嫂为了成全儿子喜好,毅然指示张所长到欢欢家逼债还贷,欢欢家世代农民,由于拿不出钱,无奈父母只能答应了二嫂为傻儿子所提的婚事,欢欢在二嫂家过的并不舒心,这些二嫂都看在眼里,一日二嫂的老相好前来和她断绝关心,痛心的二嫂极力婉劝,情人最终离她而去,这事情深深的刺激了他,为了不使悲剧再次重演,二嫂决定让欢欢寻找自己的真爱,这部片子揭发了黑暗社会对底层人民思想的奴役性,二嫂已经是封建社会的牺牲品,而他还要迫使欢欢成为这一制度的牺牲品,幸亏最后自己得以醒悟而没犯滔天大祸,否则自己悲剧的复制品又将诞生。

  影片的摄影总体基调为高调,明亮的画面,优美的构图,湘西人民淳朴的民风无一不给我们深深的印象,导演不仅是个艺术家,在一部影片的艺术创造过程中,更是一个风俗学家、社会学家,影片中女儿出嫁场面和小孩在水中嬉戏场景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些画面,不仅给我们展现了详细的民风民俗,更是让我们知道了解详细人民的淳朴民风。

  剧作格式还是继续了戏剧创作的一贯手法,矛盾冲突明显,情节起伏跌宕,其中二嫂人物形象鲜明,既塑造了一位优秀女强人,又塑造了一位性格负责的女性人物,前期将欢欢设成了自己被封建社会奴役的复制品,后期思想的醒悟,鼓舞欢欢寻求真爱,这一表现手法,形象的表明了二嫂性格的多边形。

  此部影片唯一的缺点是录音效果不是很好,由于很多片段没有声音,而此影片的很多场景声音都不是很清晰,直接导致很多情况下观众听不到演员的对话,间接导致观众对影片故事性的理解。

  一部反映被封建制度女性思想觉悟的影片,值得广大观众一看。

  《香魂女》观后感(十):《香魂女》——两代女性的凄美命运之歌

  提到中国女性的电影,《香魂女》将是绕不开的一座历史标杆。这部由第四代领军人物谢飞所导演的反应中国农村两代女性命运悲歌的电影与著名华人导演李安的《喜宴》共同摘取德国第4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熊奖,成就了华语电影史上前无古人的一段佳话。

  时至今日,我们重温旧片,依然能感受到其精湛的艺术魅力。

  耀眼的西柏林之光

  《香魂女》是继1988年张艺谋的《红高粱》后第二个捧得金熊奖的中国电影。而本部电影的导演谢飞,却并不是柏林电影节的新面孔。早在1990年,他便凭借由姜文主演的《本命年》问鼎了银熊奖,在世界影坛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谢飞文革前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后留校任教。1978年开始,与人合作拍摄了第一部故事片《火娃》,从而开始了自己的导演历程。60年代毕业于电影学院,文革后开始摄制自己的电影,谢飞的历程已经构成了标准的“中国第四代导演”的定义。

  第四代导演的口号“丢掉戏剧的拐杖”,打破戏剧式结构,提倡纪实性,追求质朴自然的风格和开放式结构,注重主题与人物的意义性以及从生活中、从凡人小事中去开掘社会与人生的哲理。而谢飞导演也确实以自己的艺术创作实践了他们的理论主张。而且,谢导尤以女性题材电影见长,从《湘女潇潇》到《香魂女》再到后来的《黑骏马》、《益西卓玛》,构成了谢导女性电影的完整图谱,而谢导自拍摄第一部电影起,便拿奖不断,被人戏称为“拿奖专业户”。彪炳的名声背后必定是其深厚的艺术修养与强烈的人文关怀,因此作为谢导创作盛年时期的杰作《香魂女》显然拥有无与伦比的艺术价值。

  一缕香魂无断绝

  《香魂女》的英译名是“Woman sesame oil maker”直译为《磨香油的女人》,两个名字都少不了对故事中女性性别的强调,其女性主义电影的身份展露无疑。

  电影改编自周大新的小说《香魂塘畔的香油坊》。故事在一片荡漾的芦苇水淀中开始。香二嫂是故事的主人公,她是一个精明能干的女掌柜,经营的香油厂获得日本女商人的投资,生意做的红红火火。然而,她却有一桩难了的心事,那就是傻儿子墩子的婚事。

  香二嫂也算是个苦命人,七岁便被卖给瘸子做了童养媳,十三岁圆了房,瘸子却嗜酒如命,每天不喝到酩酊大醉断然不会回家,香二嫂唯一的慰藉就是和情人任忠实在一起的时候。而就是这么一个可怜的女人,却因为傻儿子,却扼杀了另外一个女人所有的幸福。

  环环虽然家境贫苦,却漂亮能干,对象金泉在香二嫂家做工。香二嫂为了拆散这对情侣,以处对象分心两年不能找为条件,将金泉调到了城里的香油店做了经理。随后,又怂恿村长,索要环环家拖欠的贷款。无可选择的环环以一万五千块钱的价格,将自己卖给了墩子做媳妇。

  天生残障的墩子根本没有做丈夫的能力,除了犯病以外,只知道撕咬,用手抓,环环身上总是一道一道的伤痕。实在无法忍受的环环跑回了娘家,却被香二嫂追了过来,并向环环索要结婚的彩礼钱,摆出的完全是一个威严强硬的婆婆的面孔。而事实上,香二嫂过的也并不如意。被丈夫毒打,情人因为懦弱也要和她断绝关系,而最后的一次的偷情也险些被丈夫撞见。幸亏发现了一切的环环选择了为她保守秘密。

  深夜,仍旧是那片芦苇淀,香二嫂走到环环身边,劝她和墩子离婚。而环环知道这一消息后却痛哭出声,哭喊着“谁还会要我啊”。镜头从环环和香二嫂单薄的身影叠化到弥漫着水汽的芦苇淀,水面波澜不惊一如几百年前两位少女纵身跳入前。

  一曲中国的女性命运悲歌

  电影从香魂淀的镜头开始,再以香魂淀的镜头结束,而香魂淀中曾经消逝过两条年轻美好的生命,尽管她们家庭不同,身份地位不同,却都选择了在一个漆黑的夜里结束自己短暂的生命。对比香二嫂和环环的经历,电影的社会轮回意味不可谓不浓。

  事实上,也确实是这样。相对于国外女性主义电影在女性作为个体这一层面上的关注,中国的女性电影中导演们更多的将目光聚焦于社会和历史对女性的生存地位和生存状态所产生的意义。

  《香魂女》讲述的正是大风俗下女性生存困境的故事。清朝乾隆年间,两个身份家庭完全不同的少女同一时间跳水自尽,原因无人知晓。几百年后,从小被卖给人家做童养媳,历尽苦难的香二嫂成为了伐害另一个少女终生幸福的刽子手。

  如果说,粗陋的千百年来沿袭下来的习俗是造成香二嫂和环环命运悲剧最直接的原因,那么更可怕的事情则是,在巨大的社会惯性下,那些被残害的女性最终成为新的迫害执行者。影片中的的香二嫂,正是一例。

  香二嫂七岁被卖给瘸子做童养媳,到了十三岁圆房,巨大的痛苦使她升起了自杀的念头。而此时,她的婆婆劝她说“忍一忍”,从此她就甘心的背负起千百年流传下来的女性的命运,在接受规则的荼害的同时,被同化成为了规则的一部分。香二嫂刚起了把环环娶进门的念头时,瘸子曾让她死了这份心,她却认为,没有钱买不来的。此时,在她心里,环环也不再是一个人,而是同她当年被买进瘸子家一样,有了可以被量化的价码。

  后来,当她因为偷服避孕药而被瘸子毒打时,她已经将所忍受的一切视为了理所当然。并且怒斥前来看她的环环,敷衍她自己不过是和瘸子拌了几句嘴。

  电影快结束的时候,环环站在屋顶上晾衣服,香二嫂坐在一旁看向天空,远处传来了迎亲时的鼓乐声。这一幕就如同《大红灯笼高高挂》里颂莲疯后,五姨太进门的场景。百年前自杀的少女死因至此昭然若揭,总有新的人重新加入到规则中来,从先的媳妇变成了婆婆,现在的媳妇会变成明天的婆婆,永远不缺少牺牲品,规则永不停止。

  谢飞导演素有影坛儒将的雅喻,他的作品蕴含着东方神韵并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本片正是一部体现他此种精神特质的代表之作。他匠心独运的在影片之中增加了日本女商人这一特殊的角色,与香二嫂形成鲜明的对比。她是香二嫂内心理想的具体体现,她自己经营企业,不依附男人,甚至不需要攀附婚姻。自己取悦自己,她是导演渴望的,社会高度发展,摆脱习俗文化的桎梏后理想的女性形象。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围上了丝巾的香二嫂,在见到女儿珍子的一刹那,马上把丝巾系到了女儿脖子上。在香魂淀,一个女人,只能以孩子的母亲或者丈夫的媳妇的身份生存下来,命运不允许她拥有自己独立的人格。

  谢飞将香二嫂、环环二人置于改革开放的农村生活背景中,通过她们的个性、心理、行为方式与社会的猛烈碰撞,从而进一步的深化了作品的内涵。并且,借由《香魂女》这一名称,暗示了中国女性悲惨命运的无限延续性,从而更增添了作品的悲剧成分以及永恒的警示含义,从而谱写了一曲含义深重的两代女性命运之悲歌。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