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永远的三丁目的夕阳》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永远的三丁目的夕阳》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2018-02-08 20:5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永远的三丁目的夕阳》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永远的三丁目的夕阳》是一部由山崎贵执导,堀北真希 / 小雪 / 药师丸博子主演的一部剧情 / 家庭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永远的三丁目的夕阳》观后感(一):永远的心存感激

  在我看来,这是一部带着很多上世纪文艺作品特色的电影。

  其一,人物特点鲜明,符号化,胆小的胆小、鲁莽的鲁莽。就像堂吉诃德一般,一直做着“侠义”之事,就因为他是堂吉诃德。我并不是说这样去塑造人物不对,只是这和我们真正生活中的人不太相符。真正的人并不是这么单面的,是有着很多面,会挣扎,多变的。

  其二,大量煽情过度的片段,过度地使用配乐、灯光去渲染气氛。当然,影视作品当然少不了这些元素,只是这原本作为作料的配角如此频繁地实用,会不会喧宾夺主了呢?

  其三,许多大俗大烂的桥段。一个被舞女抛弃的孩子,找到了一个与之相依为命叔叔;一个善良美丽姑娘为父还债而卖身;两个小孩,毅然决然地踏上寻母之路……老天爷啊,还能再俗套点吗?

  或许这只是一个阅片过多的不懂电影又要谈电影的人装“逼”而已。总而言之,这是我对这类型片的看法鸡汤励志,固然好,但也不要过量。其实自己在看影片前半段(尤其那一家买电视的一段,太有意思了,有了一台电视就值得这么多人高兴。)也是不停在笑,只是仔细想想,这些桥段太脱离现实了,太正面了。难道社会就是这样,你穷你就善良,你苦就说明你有良心有钱人就是说着“我们某某家只用一流的产品”,然后就肆无忌惮地扔别人珍视的物品

  别傻了,人善良与否,有无良心跟有没钱、社会地位并没有太大关系。别以为自己混得不好是因为自己讲诚信、讲良心,这,只是失败者借口。社会也不会因为你付出了多少就相应回报多少,这世界只看成效。当然,总的来说,大部分人永远都只会是处于社会中下层,包括我自己,这就是现实。

  那么,我们这些人存在就没有意义了吗?不是的,我们可以尽自己的努力,一步步按照自己的方向走去,不伤天害理,可以的话,尽量多帮助他人,回馈社会,永远地心存感激。

  《永远的三丁目的夕阳》观后感(二):返回陌生故乡——《always三丁目的夕阳》

  收音机里的广播把我们带到了50年代的日本。那时候,东京铁塔刚开始建设孩子们穿着短裤在大街上奔跑,大人们忙碌自己的生活,邮递员骑着自行车穿行在人群中……一切都在重建,一切看上去都那么有条理。

  在一条小小的巷子里,住着开车行的铃木一家人,住着作家茶川龙之介,住着被孩子们称作“恶魔”的医生,还有一所小酒吧。刚毕业的六子从青森来到东京,她以为自己会做一所大公司秘书,但是铃木车行以为她擅长修车,结果导致了很大的误会,后来她们互相谅解,像一家人一样亲密。铃木家在共同的努力下买了电视,冰箱等现代化的电器。住在他们家对面的作家茶川龙之介怀才不遇,开着一个卖小孩食品的店铺,写一些给小孩子看的书。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酒吧结识了广美,并带广美朋友的孩子淳之介回家。开始他很讨厌内向的淳之介,但是当看到淳之介书包里有自己写的书时他改变了对孩子的看法,两个人建立了感情。后来茶川龙之介甚至剽窃了淳之介的创意,但是淳之介看到自己的想法印在了书里还是非常的激动。圣诞节的时候茶川龙之介让医生扮作圣诞老人给淳之介送去了一支钢笔。铃木家的孩子和六子也受到了礼物。六子得到的是一张节日回家的车票,但是六子因为一些原因不想回家。后来,淳之介的生父找到了淳之介,他不想让自己的后代过苦日子,但是淳之介很显然不喜欢那种生活。茶川对广美产生了感情,其实广美以前是个舞女,不过她没嫌弃茶川落魄。茶川买不起饰品,他买了一个空的戒指盒子,替广美戴上了根本不存在的戒指。后来,广美因为债务和父亲的住院费不得不又从事了不太光彩职业……

  影片没有时髦的声光效果,没有激烈矛盾冲突,没有轰轰烈烈传奇,有的仅仅是浓的可以拿刀切的人情味和甘苦掺杂的回忆。影片中呈现的那个时代的小市民的日常生活在如今已经像梦一样遥远幽微,人与人之间如此和谐温暖,邻里之间相敬如宾,大家都有这个时代没有的积极乐观。那时,战争留给日本人的伤疤还未痊愈,内疚和伤痛需要这种恬静而平和的生活的抚慰。擅长拍摄富含现代要素的电影的导演山崎贵把影像控制平静老成,把这些特定时期中的东方式的神韵和处事道德深深的融化在了影片中。其实这些品质也是维持全人类生活下去的希望。发黄的胶片和多线索的剪辑把我们带入到了那个真实而又虚幻的时代。那时候人们的宽容,互助,礼貌都是心灵的避难所。

  影片中的女毕业生六子是线索角色,她独自一人从农村来到陌生的大城市,她思念着自己的家,但是她认为家人不喜欢她。老板太太最后给六子看了妈妈写给她的信,原来她怕六子孤身一人在大城市想家才在六子临走时说了些不太有人情味的话。这样的感情看起来纯真的像她的外表。面对职业的偏差她并没有太大的抱怨。在日本的传统道德中,自我约束和忍受是一种美德,私欲是人们唾弃的罪恶。当然她并没有一味的忍受,她甚至还会和发怒的老板大声吵架。在一个社会刚脱离废墟投入重建的时期,这种品质显得尤其珍贵。全社会的人们内心焦躁不安需要人们的忍让来平息,然后靠自己奋斗来重建家园。铃木老板参加过侵略战争,战争的创伤不断的在他心口呈现。他因为六子“虚报学历”,不熟悉修车行的工作与六子发火。但是当他得知是自己看错了六子的简历表后马上向六子跪下承认错误,六子怎么会不原谅他呢?如果这种品质可以冲淡一下日本人强烈的“爱国主义”多好啊。落魄作家茶川的生活方式决定了他在那个时代是个另类,但是他和淳之介的忘年之交,他和广美的短暂爱情却展示了最纯真最无私情感。淳之介给予他自信和继续创作信心,他则对待淳之介像亲儿子。他还渴望像其他人一样过正经的生活,甚至问铃木老板有了老婆感觉是什么,但是他的处境又制约着他的渴望。他只能给广美买一个戒指盒。而当他孩子般天真的给广美戴上一个不存在的戒指时,这种理想的,极致的,哀伤虚幻的爱也进行到了一个高潮,但是后来广美因为生活问题不得不离开他去从事肉体生意。而淳之介也被他的生父带走了,虽然茶川口头上说“没什么大不了的,只不过又回到了从前”,他的内心却充满了无限的失落尴尬。影片最后淳之介又回到了他的身边,广美也在工作之余注视手上那只不存在的戒指,不过这些并不能冲淡茶川的困窘,但是他的执著纯洁似乎预示了一个美好未来

  虽然导演将政治背景和社会背景淡化,但是看这部影片还是能感觉到一种时间感和历史感。建设中的东京铁塔几次出现在影片中,直到建成。人们幸福的注视着它。影片没有刻意的压缩时间,而是截取了生活的一个端面,做到了对时间的还原,紧紧抓住了时间逝去的命脉,并让人产生一种对时间逝去的慨叹。在逝去的时间中,人们的生活也慢慢改变着。家用电器悄悄的走进了普通日本人的家中。小孩子对着电扇“嘟嘟”吹气,一家人轮流把头伸进冰箱里“乘凉”,全街道的人挤在一间房子热血沸腾的看电视……这些象征现代化的符号在那个时代显得让人惊喜,也许就是因为如此,这些东西不声不响的改变了人们的曾经生活方式,忽视抵抗力的人们渐渐忘却了曾经的时代的幸福和感动。也许,这部电影正是让我们洗涤现代沉重生活压力下的疲惫麻木,帮我们寻找被世俗生活遮蔽的诗意,引领着我们无着落得乡愁,返回自己陌生的故乡。

  魏晓波

  2006-6-20于株洲陋室

  本片资料

  片  名 Always San Chome No Yuhi

  译  名 三丁目的夕阳/三丁目之黄昏/ALWAYS三丁目的夕阳

  年  代 2005

  国  家 日本

  类  别 剧情/家庭

  语  言 日语

  片  长 133 Min

  官方网站 http://www.always3.jp/

  导  演 山崎贵

  主  演 吉冈秀隆

  小雪

  三浦友和

  吉永小百合

  堤真一

  本文版权属于魏晓波个人所有,媒体或者个人转载请通知,否则我将追究法律责任.

  《永远的三丁目的夕阳》观后感(三):夕阳下的东京塔

  我是一直笑着听完最后的主题曲的。片尾的六子坐在电车上,对面的友枝和一平便伸手指向身后的方向。看到这里,我想每一个观众应该都已经明白了,三丁目的夕阳,最后出现在夕阳里,一定是这个已经出现过很多次的建筑物——东京塔。

  到东京的时候我本来是不打算去东京塔的,仅仅是因为在皇居转了转之后发现有时间,于是就去那边兜了圈。如今的东京塔实在不算显眼,论高度,远不如东方明珠、广州的小蛮腰,北京的大裤衩之类。更何况游客们现在都是奔着天空树来的。银色的外形,还是外来语的洋气名字,东京塔就越发不显眼了。

  六子刚到东京的时候还是被称为“战后”的年代,东京塔还只是个修了一半的大铁架子。那个年代电视洗衣机冰箱还叫“三件神器”,街区里面的人互相熟识,简直与我们的八十年代如出一辙。一样的从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中走出,在东京塔一天天的建成之下复兴的,不只是高楼、街道,还有人与人的关系,心中的梦想,这使得整个时代似乎都被涂成了暖色调,充满了温馨的元素。看到这里的人,难免会怀念起那个其实已没有记忆的年代。相对于今日略显冷漠的世界第一都市,昔日的东京三丁目是何等的可爱呢。暖色调的东京塔,冷色调的天空树,仿佛正好是两个时代的象征。

  《永远的三丁目的夕阳》观后感(四):曾经快乐

  影片叙述的是一个非常简单故事。被自己的生母遗弃的男孩儿遇到了一个没什么出息的漫画家,而却又是他的偶像;一个从农村来到东京的高中毕业生梦想着都市另一样的生活,却发现自己的工作场所和想像中格格不入美女背着父亲拖欠的债务经营着一间小酒馆,却被卖身契打入舞女生活。故事本身不代表更多的意义,但其中却夹杂着那个年代人和人之间的温暖而真挚的感情。更多的是,通过这几个故事的反应,你可以看到那个年代的人们心灵如同阳光健康,充满了对于未来的憧憬,而这正是这个年代的日本人所没有或欠缺的。

  公映之前就在各大媒体上大型宣传,可见人们对于过去的怀旧已经达到了一种执着。想必这部商业片是给经济不况的近年日本人一种机会去回忆光辉的过去。

  电影当中,也有回顾很多另人难忘镜头。比如电视机刚刚走如日本老百姓生活的场面

  推荐在观看电影之前先大致了解一下日本战后的历史概括。

  主题曲由来自冲绳的当红男子组合D-51演唱同名歌曲《always》。

  《永远的三丁目的夕阳》观后感(五):满地幸福 随地可取

  这是部让你感觉幸福的片子,从回忆起无数曾经美好的,让人心里暖暖的小感动,比如大伙一起看唯一的那台傲娇的电视拉,小伙伴们一起下学无忧无虑的玩耍拉;第一次做的纸飞机飞上天拉;第一次喝可乐第一次看到自动贩卖机;到此刻实实在在的小确幸,无论是谁,三丁目满街都是幸福,任你随手可取,总有一款适合你!如果还不够

  这是部让你感觉明亮,美好和希望的片子,光是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就可以觉得很幸福神奇感觉,你的家人,你的爱人,你的孩子,还有你所有周围的人;照佛家的话是聚散因果,此生感恩相伴时光。如果还不够

  这是部很欢乐真人漫画风格片,笑点多多,什么? 你笑不出来,阁下一定是中毒了,请服用含笑半步癫解毒。如果还不够

  这是部让你感动到流泪的片子,什么?你又没流泪,我替你去哭总可以了吧?如果还不够

  这是部获奖无数的片子,请看下当年获奖记录第29届日本电影学院奖(2006):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提名)/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最佳配乐/最佳摄影/最佳美术指导/最佳照明/最佳录音/最佳剪辑/最佳新人30届报知映画赏(2005):最佳影片/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如果还不够,你没人性,不看也罢,罢,罢,罢!

  《三丁目的夕阳》一些花絮如下:三丁目是东京塔下一个老街区,熟悉上海的可以参考南市区,目前仅是一个地铁站了;影片里的三丁目其实是个精致的摄影棚;

  铃木车行,一开始以为是早期植入广告,还想哪能那么直白的啊?一查,原来此铃木并非我们所想的世界第四大铃木汽车公司,浑身不搭界,此处只是遵从了漫画人物设定并改编此片

  《永远的三丁目的夕阳》观后感(六):时代的变迁亦喜亦忧

  用了3天把三部曲看完了,已经不记得期间哭了多少次,因为触动很深,所以想要写下我的感受。

  三丁目是日本百废待兴时代的缩影,那个时候的人们也会因为一台电视机而发狂,也会为自己国家举办奥运会而自豪,更多的是,他们身上有着一种单纯的幸福感。他们感受国家的崛起,时代的变迁,在这个过程中,新鲜的东西让他们狂喜,但是时代的快速更替同样让人措手不及。

  印象最深的一个镜头,是社长家买了冰箱,把原来家里用的冰柜扔在后院,卖冰的老板看到后,眼里说不出的滋味,是彷徨,或者是害怕,他害怕自己被一个冷冰冰的机器替代。这让我想起一部短片,爷爷的煤油灯,在江户时代,一个年轻人以卖煤油灯为生,但是当电灯开始出现取代煤油灯时,他开始慌了,时代的变迁太快,还没做好准备的人注定要付出代价,这一切为人们带来了方便,同时也让人害怕。

  对于作家,时代的变迁改变了文坛的写作风格,作为一个要养活自己和家人的男人,已经不能按照自己的心,想写什么写什么,为了适应社会和文坛变迁,他只能顺着大众的路走。这何尝不是一种悲哀。

  不可否认的是,时代变迁是无可避免的,它带给我们什么,也会让我们失去什么,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改变自己,来适应这种变化,才能够幸福的生活下去。

  《永远的三丁目的夕阳》观后感(七):希望的明天

  时间的卷轴随着东京塔的初建至落成缓缓地打开,在平凡却温馨的三丁目依次迎来了春夏秋冬。这是发生在平凡街道里平凡人家的平凡故事,但就是在这样的平凡中让我感受了那不平凡的感动和幸福。

  1.春

  生活虽然并不完美―――但,一起努力吧!

  六子初到东京,对未来充满了憧憬,但事实却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亲自来接她的不是那辆气派的轿车,而是被挡在轿车后面的那辆小破车;没有看到以为中的大汽车行,取而代之的是一间小小的铃木汽车修理铺(莫非这就是后来那个有名的铃木摩托车orz);生活总是不尽如人意,但只要肯努力,一切都会有的。

  年纪大了没关系―――只要,心永远年轻。

  烟酒店的老奶奶,永远是三丁目中自行车骑得最快的那个,她是在店铺里忘情地听着流行乐喝着可乐的快乐老太太,年纪大了有什么关系,只要心永远是年轻的,只要懂得尽情地享受生活。

  潦倒的“文学家”―――原来,也是有fan的。

  茶川为了实现成为小说家的理想,不惜与家人断绝关系,这样的梦想是令人赞赏的,虽然现在总是残酷的。但只要坚持写,回首便会发现,原来身边也有崇拜着自己的人存在,自己并不是一无是处的。每一个人都会影响或者感染着身边的人,一如小淳只有在读到《少年冒险团》时才会流露出真心的笑。

  2.夏

  远亲不如近邻

  那时的三大件甚至只是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

  于是当从春天一直在盼望的电视机终于送来时,整个小区的人仿佛如过节般热闹地聚集在铃木家的门口,我喜欢邻里间这样的亲近,我想这就是“远亲不如近邻”的最好写照吧。

  恶魔医生其实不恶魔

  宅间医生,因为小孩子怕打针,因为名字同音被称为“恶魔医生”,可怕的战争夺去了乖巧的女儿、美丽温柔的妻子,之后的岁月里他大概也只能靠着对他们的回忆孤独地过下去。

  3.秋

  第一次单独远行―――那饱含着妈妈爱意的护身符

  小孩子间的友谊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更加浓厚――― “书呆子”、“淳之介”、“小淳”,昵称也跟着在变化,所以就算没有足够的钱,一平还是陪着小淳一起坐电车来到了遥远的高门寺,只为了实现小淳见一见那抛弃自己的母亲的愿望。

  只是,那早已抛弃自己的母亲也有自己的难言之隐吧,带着失望离开的小淳流下了泪水;而看到妈妈缝在衣服补丁里的钱时,想到妈妈说的“这里我放了护身符,遇到麻烦的时候就打开它”也流下了泪水,那是妈妈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细心。

  日久生情―――茶川如父亲般的爱

  就算只是毫无关系的、完完全全的陌生人,但那日积月累中生成的感情确是实实在在。所以当小淳平安的回来时,茶川那一巴掌才会那么真实却又那么自然的打下去,那是喜悦和担心的交织,是爱和气的融合。

  4.冬

  小孩子美丽的梦想―――世界上是有圣诞老人的。

  对于圣诞节,其实我没有太多的期待,毕竟这是西方的节日。(其实我也很奇怪,日本人怎么也喜欢过这个节?)不过,我想大多数的小孩子都还是欣喜地盼望着,因为他们期待收到圣诞老人送来的礼物。其实,世界上并没有圣诞老人,就算真的有,,大概也没有充足的时间听到每个孩子心底的愿望;如果你在圣诞节那天收到了圣诞礼物,那一定是爱你的人为你守护的一个美丽的梦想,希望你能纯真快乐地成长,是他们让你在长大以前永远相信―――世界上是有圣诞老人的。

  所以,小淳在惊喜之后明白了那根钢笔是茶川精心为他准备的礼物;所以,最后有钱的爸爸愿意带他到荣华富贵时,他依然选择跑回那间破旧的点心店;所以,当茶川违心地一次次将他推开时,那个总是低垂着头任由别人安排的孩子意外地坚持、坚定地摇头、一次又一次扑向他的怀抱。

  没有戒指的求婚礼盒―――但只要有爱,那也足够了!

  当茶川连喝了几杯酒,终于鼓起勇气说出想和广美一起生活的请求时,我想该是个happy ending了,当他打开那个礼盒,初看到里面没有闪亮的戒指时我以为自己眼花了(后来证实我视力没有变差),因为现在的他只买得起那个昂贵的礼盒,但是广美依然伸出了自己的左手:“帮我戴上吧,那个总有一天会买得起的戒指”,然后把左手高扬在温暖的灯光中:“好美!”那一刻,她是真的看到那个在光芒中闪耀的戒指了吧。

  就算最后不得已的离开,但是那枚隐性的戒指在夕阳下依然是那么的灿烂。

  没有不想看到孩子的父母―――所以,回家吧!

  六子以为她是被家里抛弃的孩子,因为妈妈说:“你走了之后总算少了张嘴”,因为她写回家的信从来没有得到过回复。其实只是因为,妈妈不想让她走得太牵挂。

  如果决心要走出去,那就不要回头,因为一旦回头了,你可能就再也走不动了。

  世界上没有不想看到孩子的父母,每个孩子都是父母身上掉下来的肉,所以不管你走得多远走了多久,家的门永远为你敞开。

  希望在明天,一如高高的东京塔在夕阳下那么美丽的矗立着。

  《永远的三丁目的夕阳》观后感(八):一次集体的心理疗伤

  二战结束后的日本上野的三丁目,一个小镇,几户人家,过日子的点点滴滴,这大概是那个时代的日本民间生活的缩影。

  导演刻意地营造怀旧的氛围,可以说是比较成功的,刚开始我几乎把它当成是八十年代拍的老电影,看到豆瓣的介绍才发现居然是2005年的作品。怀旧、温情,总是很能唤起人们的美好回忆的,比如小镇第一次看电视的热闹欢腾的场面不亚于嘉年华盛会,让我想起了儿时乡村看露天电影的快乐,那种巨大的欣喜是这个时代的孩子所无法感受的。

  而对于那些经历过灾难的人民,这样温情脉脉的电影无异于一次集体的心理疗伤。很多的家庭都掩藏着千疮百孔的伤痕,开烟酒店的孤身老婆婆,在空袭中失去妻女的医生,被断绝父子关系的落魄的儿童小说家,开了小酒馆的从良的舞女,被母亲遗弃的小孩,被家人当作累赘的打工妹,在他们身上我们看不到沮丧和怨恨,只有积极乐观、努力进取,一门心思过好日子,对未来的期盼是雨过天晴的彩虹心情。

  灾难总算过去了,逝者安息吧,活着的人慢慢地收拾伤痛,日子总是会一天天地好起来的。孤身开店的老婆婆追赶一切的新鲜事物,学骑自行车、喝可乐,乐呵呵、兴冲冲的劲头充满了力量感。丧失亲人的医生热心地为社区人民服务,在新年来临之际扮演送礼物的圣诞老人。落魄的小说家收获了爱情和亲情。修理车行的小老板家的生活日新月异、蒸蒸日上。

  所有人的伤口在时间的流逝里在人与人之间在关怀里慢慢痊愈。世间有它残酷的法则,而人类自我疗伤和重新出发的能力在磨难中更显坚韧。

  《永远的三丁目的夕阳》观后感(九):永远的三丁目的夕阳

  影片的时间点是东京铁塔建成前一年的1958,逐渐走出战后阴霾的经济复苏,和我们80年代的改革开放在民生领域可以看到相似点而共鸣的,邻里会围着黑白电视机大看西洋镜,西洋文化的传入,建设东京铁塔的图腾化精神标杆都是有着类似的复兴标志,而除此之外,影片更多的是在讲述人与人的感情,汽车修理厂的铃木一家对雇员六子的关照,不得志作家茶川用戒指盒向舞姬广美求婚的那段”空气戒指”印象深刻,茶川与养子淳之介的两次“失而复得”……在群像戏的设计上层次分明而错落有致,虽然是不是有些搞怪式的日式幽默串场,但对节奏的把握,情感的细腻处理,递进式地高潮及片尾极具画面感的的三丁目夕阳都很好地表现了这种美,加上影片动听的配乐也是不错。

  《永远的三丁目的夕阳》观后感(十):看的不是电影,是回忆与人生

  小时候,家乡附近有一条河,每到夏天,会有很多小鱼小虾顺流而下,而自己便和小伙伴一起拿着家里的锅碗瓢盆在岸边捞,男孩子会戏弄般的朝女孩子泼水,女孩子也也会不甘示弱的回敬。一天玩罢,带着抓到的小鱼小虾在水缸里养,或是送给小猫小狗当做点心。

  每个星期一是爷爷出门的日子,爷爷会骑着他那辆政府送的三轮车,后轮两边别着两个竹箱,早早的离开,去省城参加会议。到了下午,我总是非常兴奋的站在乡间小路口,等着那辆老旧的自行车,因为每次里面都会装着很多的瓜子花生蜜饯肉脯,仿佛圣诞老人的皮口袋一般。

  逢年过节,村与村直接是不分有没有亲戚关系的。人们会拿着自家做的年糕,米酒,饰品。四处串门。聊聊一年收成,儿女近况,那时是不存在孤寡老人这个概念的,因为只要在一个地方,谁都是她的儿女,他也是任何晚辈的妈。

  有的夜晚,村里是异常热闹的。意味着有电影可以看了。人们拿着板凳椅子,或干脆席地而坐,看着,笑着,聊着,即使是一部很普通的电影,也感觉异常温暖。看罢,会有离家近的人请住的远的人暂住一晚,省的走夜路不安全。

  而现在,自己已经从一个懵懂孩子渐渐长大,曾近住的家乡也开始进行土地整改。我搬进了城市上学。虽然各种方便,却心中一直觉得缺少了什么。人与人之间没有纯粹的友好。一切利益至上。在金钱权利面前,亲情友情爱情仿佛是一场作秀。想回到过去,却也只能想想了。

  日本比我们现代化领先20年,可他们却是无比怀旧,昭和时代的文化至今不灭,物品也是销量大卖。他们一直记得美好的过去,虽然不富裕,却很温暖。有的东西就是这样,他没有任何价值却让人无法割舍。因为,他是无价的。

  现在,我们一味追求科技,追求方便。对过去的穷嗤之以鼻,对老家的人觉得土鳖,心变得越来越丑陋。不禁感到难过。现在的00后孩子一开始就出生在一个现代化的土地,可能他们想体验这种美好也没有机会。就如三丁目的夕阳,虽然美好,却已是黄昏...............

  文笔至此,已泣不成声,原谅我的幼稚,因为从来没有一部电影勾勒出这么多的回忆。再见纯真的小时候,再见已逝的亲人,再见....一个时代的眼泪。连接着家乡的情怀,努力的...好好活下去。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