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驱魔》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驱魔》经典影评10篇

2018-02-12 20:25: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驱魔》经典影评10篇

  《驱魔》是一部由斯科特·德瑞克森执导,劳拉·琳妮 / 汤姆·威尔金森 / 詹妮弗·卡朋特主演的一部犯罪 / 剧情 / 恐怖 / 惊悚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驱魔》影评(一):对这部电影从信仰法律角度进行吐槽

  就我个人而言,我相信一件事情:如果世界上真有恶魔的话,那么这些关于驱魔的电影一定是导演在恶魔的主使下去拍摄的。因为他们虽然是打着宣传信仰的幌子,其实贩卖的却是恶魔力量的奇观。

  这话说得有点重。纯粹从电影本身来说,我觉得这是一部不错的电影,能将驱魔的惊悚恐怖故事针锋相对的法庭戏结合得那么好,而且最后的结局居然还兼顾了法律精神宗教信仰,可见美国是一个多么擅于在各种多元价值中取得一个平衡国家

  这种在相冲突价值中获得了平衡和救赎之道的手段,才是所谓主流商业片真正能获得普世性和长久生命力的法宝吧?想想西部片中自然文明的对立如何在牛仔的身上统一起来,想想超级英雄片中一个凌驾于众人之上的英雄和一个普通的小人物身份是如何统一在超级英雄身上的,想想弗兰克·卡普拉的癫狂喜剧如何把小人物与大城市的斗争完美解决的。好莱坞就是这么让人喜爱。

  但对于恶魔力量的炫耀,真的是宣扬神的领域存在的最好方式?这部电影最后作为煽情高潮的这个理由,真正让人难以接受。

  如果上帝和恶魔真的存在,如果驱魔真的存在,人们必然要追问,上帝为什么会放任恶魔如此去残害这样一个无辜善良女孩,而在一旁袖手旁观?也许有人会举旧约《约伯记》的例子,但请不要忘记,约伯记的最后,上帝双倍补偿了约伯,并且亲自献身解答约伯的质问。

  影片最后,导演借着圣母玛利亚(他倒不敢说是耶稣)之口回答说,因为上帝要借着女孩受苦,来彰显神的领域的存在。

  我个人认为,导演把上帝描述得有点腹黑。旧约故事里,上帝要彰显自己的存在和大能,他将自己的信徒从埃及人的手中拯救出来,将可怕灾难降临在埃及,他带领自己的信徒穿过旷野,并且在旷野上养活了他们四十年,又带领犹太人战胜了一切仇敌,获得了流奶与蜜之地。

  上帝有没有靠着让一个无辜圣洁之人受苦牺牲来彰显自己的例子呢?

  当然有,那就是耶稣基督。

  耶稣死而复生将会是上帝展示给人类最后的神迹,也是最大的神迹。因为仆人不能高于主人,在这以后,对于一切所谓的神迹都应该小心谨慎,因为那神迹所显示的奇观未必是上帝的大能,也许是敌基督。

  所以我认为,好莱坞所有那些渲染恶魔力量的恐怖片,作为一种商业片形式我能理解,但打着宣传信仰的幌子就实在骗子行为了。

  接下来瞬间变身法学身份。

  我觉得女律师最后强调的所谓可能性,在现实庭审中是扯淡。美国司法制度里,对于刑事诉讼,强调的是“排除合理怀疑”。

  排除合理怀疑不是排除一切可能性。事实上任何警察和检控官都没法做到排除一切可能性。哪怕我在大庭广众之下拿刀捅死一个人,事后证明我没有精神问题,但我就说我在那一刻被恶魔附身了。这种可能性难道就能说一点没有?

  所以检控官要做到的是排除一切合理的怀疑,所谓合理,当然是符合现代的科学常识和法律常识。

  事实上,辩护律师和检控官真正的争议点应该是,牧师对于女孩的死亡是否负有过失?当然,女孩的死因,到底是癫痫病还是恶魔附体,对于牧师是否负有责任有很大影响。但这只是交锋点之一,更多能够争论并且对辩方有利地方,应该是牧师并不需要对女孩没有去医院这件事情负责任。

  因为如牧师所言,牧师从未建议女孩不去医院进行医治,只是建议女孩停止服用药物,而那种药物的疗效的确在前期没有显示出任何作用。只要证明女孩不去医院完全是基于自愿,而牧师只是在这个前提下尽到自己所能做到的照顾女孩的责任,那么他对女孩的死亡当然不负有过失了。医院要对患者手术还需得到患者或者患者亲人的签字呢,难道因为患者不签字,医院无法动手术导致患者死亡,医院医生还要承担过失致人死亡罪么?

  最后陪审团建议法官量刑的情节也不符合现实。法官的量刑不应该受到任何私人或团体的影响,哪怕是建议也不行

  《驱魔》影评(二):the exorcism of Emily rose

  与之前着重于驱魔仪式的conjuring相比,这部电影讲的是从神父的角度证明其驱魔的合理性。有神论者和无神论者都有各自的主张,都不能完全否定对方实际上科学解释Emily的死因更有说服力,但也不排除神领域存在的可能性。Emily在剧中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但万能的神没能解释为什么她要遭受痛苦,也没能解救她,神建议她抛弃肉身,但她不想离开肉身,最终还是死了,信耶稣有何用,我还是更愿意用科学的角度解释Emily的死,某种跟神经疾病有关,很罕见的情况。为什么人们会把不能用科学解释的东西一定要联系到鬼神之类的,脸自己都不是很懂的领域?无法解释就不解释了,不需要非得归类于某范围

  :Emily长得很勇敢,彪悍。

  《驱魔》影评(三):把良心卖给了谁

  让世俗法院对人鬼神之间的纠结做个审判,这似乎是个彻头彻尾的闹剧。

  尤其是对从小就被灌输无神论的我们来说,理应将该片作为恐怖惊悚的故事满足一下猎奇心,而与一切政治上、心理上、科学上的事实与理论无关,其实质上与餐桌上的一个黄段子没什么区别

  而且,我始终难以接受和理解,神仅仅是为了证明神界的存在而让恶魔肆无忌惮地作践人类,在一个柔弱小女孩身上作威作福,而不是趁机展示一下自己无往不催的威力。

  但据说,该片是基于真实的故事背景

  我非无神论者,亦非有神论者,我只是个神秘主义者。实际上在我曾经生活过的乡下老家,这样的神迹和传说比比皆是,有一些甚至就发生在自己的身边,我想,这个世界总有一些东西是存心不让我们知晓的,由此才有永恒的畏惧,畏惧是对我们与生俱来邪恶的救赎。

  不过对于我这样一个应该秉持无神论的共产主义者及受过多年系统教育的法律工作者,实在无法想象一场关于神与魔是否真的存在的争论会由控辩双方象征着无限理性和尊严的法庭上展开,并且法官对此给予了足够的容忍。

  一如既往的,律师在该片中也同样受到了职业操守、良知和利益最大化的三重考验。当劳拉·琳妮对他的老板讲她要对当事人的利益负责的时候,她的老板立即告诫她不要拿学院派的那一套跟他胡扯,因为“你入行时就把良心卖了”。

  其实有信仰也罢,无信仰也罢,从来没有什么能阻止邪恶的横行,不管你入的是哪一行,在对欲望的无限追求上,倘若要卖,你的良心也只是卖给了自己,所以,若有一天要对此付出代价的时候,你最应该做的,是对自己说:“该!”

  《驱魔》影评(四):为正义驱魔 ——《艾米丽罗斯的驱魔记》观后

  律师艾琳向陪审团和法官呈上一份证据,那是一盒录音带,长达一个多小时。留声中记录一个女孩用双重声带发出的可怕语音,说着某种上古的语言,宣称自己是寄居在该隐、尼禄、犹大和罗马军团身上的堕落天使、大魔王路西法。录音的制作者,莫尔神父说那录音是对一次驱魔仪式的记录。可惜的是,那次驱魔最终失败了,女孩在巨大的痛苦中死去。神父被送上了法庭,因为检察长认为正是那所谓的荒谬驱魔仪式,延误了医疗时机,导致了受害者的死亡。

  作为一部恐怖片,导演当然会花力气描绘那神秘的驱魔场景。然而本片所以不俗的原因,正在于它把叙事的重心放到了庭审过程上。对于司法审判程序细致专业的刻画,使得观众被一种深重的推理悬疑笼罩着。

  影片一开始便解脱了观众的疑虑:艾米丽真的着魔了吗?是的,着魔和驱魔都是千真万确的事。导演可以用镜头将“事实”告诉观众,可是剧中的辩护律师如何说服陪审团接受这一“事实”呢?也许,说服别人比自己相信更困难。本片中,最大的戏剧性不在驱魔本身上,而是在于律师艾琳的辩护策略

  对于控方律师来说,此案并不棘手,他要做的不过是把一种人尽皆知的“荒谬”展现给陪审团。然而,审判还具有另外一种令人上瘾的魔力:熟练掌握司法技巧的人可以在法庭上“合法地”羞辱、玩弄对方。本案的公诉律师沉迷于此好,他不仅要赢得官司,还要将被告剥得体无完肤

  控方律师手上有大把的证人,医生、精神病学专家等等。一些证人声称自己亲眼目睹了艾米丽在“着魔”时,身体扭曲到了不合常理的程度。这些形象正好符合了西方人对于魔鬼的想象,我们在各种恐怖片中屡见不鲜。控方律师却轻易地请出专家,以科学普及的姿态,为所有人“祛魅”:那不过是癫痫病发作时的肌肉痉挛而已。之所以会给人造成“着魔”的误会,完全是因为一般人少见多怪。在医生看来,这是完全可以用医学知识进行描述与解释的。

  可辩方并不退让,癫痫症可以解释艾米丽身体上的扭曲,可她口口声声说自己身体里面寄居着魔鬼又怎么解释呢?毕竟癫痫症引起的只是肌肉痉挛,而不是神经错乱。而控方律师早已预料到这一点,他请出了一位更加权威学者。这位老兄一出庭,便来了一段冗长的自报家门,他在一个特殊的领域——癫痫症与精神病的并发症上出版过若干专著和成堆的论文。他充满自信地断定,艾米丽就是这种罕见症状的受害者。此病虽然罕见,却和“着魔”以及其他神秘的东西毫不相关。对于同样的症状他可见多了。

  那么录音上艾米丽的双重声音如何解释呢?魔鬼附在人身上,他说话的时候,自己的声音与宿主傀儡的声音是重叠在一起的,这是人们对于在“着魔”最直接的想象之一。控方律师手上的科学并没有让他失望,他找到了证据说明人在生理结构上是有两条声带的,一些人(例如西藏的僧侣)通过联系,可以同时使用两条声带发音,造成双重音的效果。那么,在特殊的身体情况下,艾米丽也有可能暂时获得了这种能力

  控方的攻势很猛,咄咄逼人,辩方却回应有气无力,虽然艾琳在法庭上有出名的“起死回生”的技巧。在以前的许多成功辩护中,艾琳可以自始自终相信自己的委托人是清白无辜的,而在此案中,她却很难理解并接受被告的行为,这给她的辩护带来了深重的阴影

  从开庭以来,艾琳便处在一种尴尬地位。她发现自己并不仅仅是在为莫尔神父,而且是在为驱魔本身进行证明。吊诡的是,论证行为本身就是排斥驱魔。在这个法庭上,理性既是原告,又是法官,它审判的不是神父,而是非理性本身。富有启发意义的是,本案的被告,那真正与魔鬼面对面较量过的人,莫尔神父从一开始就不追求脱罪、胜诉的结果,他所在乎的仅仅是向人们展示他所经历的故事。这颇有点苏格拉底的气质。把那不可思议的故事讲出来,告知大众,这是非理性自身的策略,它不会上当受骗落到理性的游戏规则当中去。而辩护律师艾琳的第一目标是胜诉,她就不得不遵循那套游戏规则,即使她注定要被规则所玩弄。

  要证明驱魔是真实可行的,最直接的证据莫过于当庭展示它。可是,操作这门技艺的人都是被理性所排斥、边缘化的巫师神汉们,他们与法律的调子格格不入。让这样的人出庭,无疑会增加被告的怪异性,强化陪审团的反感,令案情雪上加霜。艾琳绞尽脑汁,终于找到了一位人类学家,出庭作证所谓的“着魔”是一种普遍文化现象。它的真实性以及驱魔仪式的有效性都是可以用科学语言进行描述的。

  人类学家之所以可以出庭作证,是因为她身上背负着名博士、科学研究者的身份,她使用的是理性的语言。寻找为科学证实、承认的神秘,这便是艾琳的策略。而这位专家证人并不能使被告摆脱困境,毕竟在人们看来,这位人类学家的研究无疑处在意识形态的边缘,它能够在理性的大学体系中存在,不过是因于某种宽容。而宽容,是人类最隐秘的一种暴力形态。在宽容中,非理性被彻底放逐了。

  艾琳近乎绝望了,她从来没有感受到过在此案中所经历的那种寸步难行。然而她也慢慢地发现在胜诉的后面还有些其他的东西在支撑她。这些东西正慢慢地改变着她对于正义、法律的成见。

  细致的接触,艾琳感受到莫尔神父是位极其慈蔼,富有爱心的人。从艾米丽行为异常以来,所有的医生、专家们都是那样冷漠地对待这个可怜的女孩。在他们眼中,看到的只是一种疑难杂症,所有的治疗方案都是针对着病的。而只有莫尔神父关爱艾米丽,他所对待的是一个人,其治疗方案针对的也是人。

  是谁陪着艾米丽走完生命旅程呢?医生们无法治愈病人,可以表示无能为力,耸耸肩膀走开,将病人扔在绝望和痛苦之中,不会受到任何责难。而那永不放弃拯救的人,却被人们送上被告席。艾琳的辩护策略改变了,她不再去纠缠驱魔是否合理这个自身矛盾的伪问题,而是转而控诉在这个事件中人们的薄情寡义。

  艾琳的结案呈辞颇为可观。她提醒说,控方一直希望告诉陪审团什么是事实。然而,癫痫症也好,精神病也好,驱魔也好,这些都只是一种可能性。她进一步反思到:我们能掌握事实吗?或者是法律所能做的仅仅是在各种可能性的猜测中进行判断?而医生们、医学专家们、控方律师,他们都以科学之名,试图将所谓的事实占为己有。他们拒绝承认自己的局限性,并拒绝一切非理性的存在。而在他们所努力建构的知识王国中,展示出来的却是信仰的塌陷与人情的冷漠,那是一个令一切良知都会为之心酸的世界。

  本案的结局是富有戏剧性的,莫尔神父被判有罪,刑期却全用羁押期相抵。于是,一个被判有罪的人,在走出法庭时便获得了自由。这是胜诉还是败诉呢?很难说,然而观众却舒了一口气,暗暗地在心里,他们都能感到正义得以伸张的畅快。

  而无论如何,本案确为我们展示了一场真正的驱魔。不过着魔的不是艾米丽,而是那个叫做科学的庞然大物,虽然它坚决否认魔鬼的存在。然而,诸位大概不知道,魔鬼最有效的伎俩正是让人相信他们并不存在。魔鬼正是通过不信降临到这个世界上来的。看看吧,谁需要被驱魔啊!

  《驱魔》影评(五):The exorcism of emily rose

  事实上,我相当怕看恐怖片。但是,我是说但是,我对恐怖片相当有好奇心。实验室十一期间,让我受不了的师兄们没事就摆个电脑群看恐怖片,我开始是躲着,后来是站在角落里偶尔瞥一眼,在后来,我堂而皇之大摇大摆端坐其中,先后断断续续看了《12航班》《鬼宿舍》《韩赛儿与格雷特》,因为都是趁着实验间隙看的,所以大概真正恐怖的镜头都被我闪避了过去。

  这部,中文译作《驱魔》,05年美国荧幕宝石影业发行。我上铺的好友是看过诸多恐怖片的童鞋,我问她,你看过的最恐怖的是那一部,她说,驱魔,我问,为何,她答,因为是真人真事改编的。刚好她珍藏有碟,好,看吧。

  我爬到她的床上,抢了四分之三的被子,随时准备蒙住头。没办法,我就是胆小,相当的胆小。

  两个小时的电影,我蒙了两次被子,还有几次,打算蒙住,可好友愣是扯住,说是有精彩情节不可错过。看完后,我感觉这是部很温暖的电影嘛,好人都得到了好报,这个电影是基督教教会投资的吧。至于其中的恐怖氛围,就是大晚上,空无一人的甬道,背后有人又似无人,一身白袍的女主角走来走去,然后发生一连串的灵异事件,诸如笔筒被子自己掉到了地下,门自己打开,录音机自己会开,之类之类。还好啦。

  按这部电影的说法,小姑娘Emily是魔鬼易感性体制,就像我是鼻炎易感性体制,容易得鼻炎,而Emily就极易惹鬼上身,她身上附着着六个魔鬼,帮女孩举行驱魔仪式的摩尔教父,帮摩尔教父打官司的艾琳律师,因为牵扯到此事,故而魔鬼都曾想附他们俩身,但他们俩对魔鬼不感冒,所以他们都没被附上。可怜的Emily于是在自己毫无意识的情况下,经常面目狰狞,手脚痉挛,出现幻觉,甚至躲在角落里吃蜘蛛,最后在与六个魔鬼搏斗后,死了。

  Ok,魔鬼找上门的特征,一:一定是午夜三点正,按圣经里的说法,下午三点是万神安乐,天上地下各安所命的祥和时分,而午夜三点是天堂地狱相接,魔鬼倾巢而出的凶时;二:会闻到烧焦味,或是感觉有东西在烧;三:灵异事件,某些静物自己会动,之类的。

  总的来说,我觉得这不是部纯粹的恐怖片,要算只能算故事片,它有自己深层次的表达主题,不仅仅是制造恐怖噱头,给人刺激的感官。它为的是给我们提交一个问句:魔鬼都存在,那上帝怎么会不存在呢?而且电影中几段法庭上的舌战,绝对值得学习,特别是考GRE作文的人,非常正统的Argument找谬误的方法。

  结局,我喜欢的,很温暖的结局,最后判定摩尔教父有罪,但是罪名由教父自己定,You are guilty, but you are free.

  《驱魔》影评(六):一个人的真相

  .事情往往是我们想要它那样而非它本来的样子).

  不知道你看过香港无线的<创世纪>,还有斯提芬.金写的<死亡区域>没有,与<驱魔>一样,我发现他们之间有个共同点,那就是揭示了"一个人的真相"的存在,这种"一个人的真相"只属于一个人,或者说至少属于一个人.在百度的推理吧里面我发现一条有趣的推理题,摘录如下:

  假设:有一个人,他有一种奇怪的色盲症。他看到的两种颜色和别人不一样,他把蓝色看成红色,把红色看成蓝色,并且其间的所有颜色全部相反(紫色之类)。

  但是他自己并不知道他跟别人不一样,别人看到的天空是蓝色的,他看到的是红色的,但是他和别人的叫法都一样,都是“蓝色”;国旗是红色的,他看到的却是蓝色的,但是他把蓝色叫做“红色”。所以,他自己和别人都不知道他和别人的不同。

  问:怎么让他知道自己和别人不一样?

  这里暂且放下题目本来对应的推理过程,让我们来探讨一下此题的哲学内涵与外延. 

  『1:假设我们每个人从一出生看到的天空颜色都不一样,但是统一的外界力量迫使我们对"天空"作出统一的定义』, 

  从这个假设出发,将蓝色与天空割裂开来,,我们可以怀疑一切自己所看见的.正如我开头所言:人们都喜欢以自己的标准去定义他人.并且强迫(至少从心里期望)他人接受自己的价值观,于是就会有人际关系之中的种种问题,比如你会觉得--某某人不该这么做,应该那样做.因而他让你产生某种情绪.

  2:题目中的病人将我们看到的蓝色说是蓝色,红色说是红色,这里有一个:起因--过程--结果 的命题,,然而社会更关注:起因--结果,而过程则被忽视,,因此病人在社会看来与常人没有不同.于是可以明确提出,即使相同的起因与结果,依然有着千万种过程,这便是古人言的"殊途同归".

  3,由外界环境导致的,我们对各自所见的统一定义,在国界与民族之外则消失,但"翻译"是一种独特的联系方式,它把英国人所说的"不绿"与我们所说的蓝色联系起来,将高丽人说的"亲古"与我们的"朋友"联系起来,但这东西并不那么完美,于是总有一些我称之为定义之外的无法翻译的东西,这点在华桥身上深有体会.

  4,接下来的问题是,这种"一个人的真相"对于我们普罗大众意味着什么?人性是自私的,"一个人的真相"到了大众那里,一分为二,信,或者不信.我们不妨将自己设置为影片里的法官,陪审团,控方律师,置身处地为他们作打算,然后,运用自己的想象力,想象一下这事情的整个过程,那会很有趣的.........

  《驱魔》影评(七):是被上帝揀選;還是魔鬼被耍弄?

  其實,和很多人一樣,開始的時候我還以爲這部是一部恐怖片。於是抱著很刺激的心態去看這部電影;但是,後來才發現這不是一部單純的恐怖片。

  我覺得,這部電影的重點,不是在於去驅魔的環節。而是經由少女被邪靈附身的事件探討醫學病理及宗教的衝突還有人的信念問題。一些事情能夠改變一些人的信念-少女被附身的時候懷疑過上帝;女律師深陷案中的時候動搖了自己的無神論。

  是上天揀選我們愚弄魔鬼嗎?還是魔鬼和上帝公平競爭,人是棋子讓他們一證輸贏?

  這部電影裏,我覺得上帝沒有贏,魔鬼也不見得輸了。倒是少女犧牲的精神,讓她成爲了聖人。女律師也不再跋扈,虔誠的面對自己的人生。

  這部電影讓我想到另一部黑暗系電影《Constantine》,它說過:上帝和魔鬼其實都是公平的,他們讓你選擇自己要投向哪一方。

  《驱魔》影评(八):赠予信仰

  当我看到那些为了国家 为了民族 为了自由抛头颅洒热血付出生命的人时 我没有震撼没有感动没有哭 尽管他们是高贵的 他们是值得敬仰的

  而当陪审团代表说出,希望神父当庭释放,尽管他被认为有罪的时候,我无比震撼。

  这是一个无关乎宗教,无关乎fact的故事。

  我不愿意去讨论上帝或demons是否真的存在,不愿去讨论Emily身体中是否真的有lucifer,不愿意去讨论公诉方律师所言的emily只是患有精神性癫狂症这个说法是否正确。

  我只是想说,我很感动。哪怕这也许只是辩方律师以及法官在大主教的暗示下导演的一出惊天大戏。但是,这出大戏震撼了我。

  因为,我看到了信仰。

  Emily,神父,艾琳。他们毫无怀疑的,坚定的,守护着自己的信仰。

  Emily为了这个信仰,甘愿继续忍受恶魔的折磨,不去探讨这恶魔是否真的存在,但我们看到的,是Emily为了让世人看到神迹,放弃了解脱自己的机会。至少她自己是这么认为的。所以她是伟大的。

  神父,为了这个信仰,一次次的违逆大主教的意愿,出庭作证,向世人讲述Emily的故事,即使报纸上赫然以嘲笑的口吻,“诋毁”神父与恶魔同在,自恃清醒的宣称这一切不过是一出闹剧,神父依然是那样深邃的目光,那样平静的语气,讲述着一切。就算是他活在自己YY的小世界里那又如何?他为了这个小世界的正义,甘愿放弃已有的一切。而且,就算他判断失误哪又如何?他真心挽救Emily生命的心,谁能否认。

  而艾琳,这个一开始神情冷漠,高傲,只为赢得诉讼的女律师,这个曾经为一个杀人犯辩护使其成功脱罪的律师界新星,这个宣布自己在入了律师这一行的时候,就已经把灵魂出卖给恶魔的女律师,却随着事情的发展,随着自己一步步接近“事实”,正义的天平开始倾斜。她不顾大主教的反对,让神父出庭作证,给了世人讥笑鬼神之说讥笑自己的机会;她不顾老板炒自己鱿鱼的警告,再次让神父出庭作证,让神父说完关于Emily的一切。她做辩方陈述所说的最后一句话,她说,我承认我曾经多次为有罪的人辩护使其脱罪,但请你们相信我,神父,他绝对是个好人。

  我不知道她在雪地里捡到那个刻着她名字的项链的事情是否是真实的;不知道她是否真的每天在凌晨3点醒来,那个据说是耶稣死去,恶魔苏醒的时间;不知道那个终于战胜了自己准备出庭为教父作证的医生是否真的死于恶魔之手。这些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我看到了她,为了打一场根本不可能赢的官司,为了完成神父的愿望———个仅仅是想向世人证明神是存在的,一个仅仅关乎信仰的愿望——抛弃了对于一个律师“最重要”的东西——声誉与财富。

  公诉方律师眼中的冷漠,让我看到了信仰的泯灭。他只是一台机器而已,一台可以完美工作的机器。

  最后陪审团的判决,似乎彰显了这样一个无力的现实,现实总是会胜利的,尽管我们还有信仰。

  本来想看恐怖片的。没想到,让我看到了更为震撼的东西。阿门。

  《驱魔》影评(九):有別於<驅魔人>的<恐怖靈訊>

  <恐怖靈訊>有異於其他鬼片,它是將驅魔/鬼上身及法庭審訊均等地展現出來。透過審訊女角emily rose是否有鬼上身,神父是否因疏忽而誤殺emily,將科學及神學對"鬼上身"的詮釋進行爭辯。emily rose鬼上身的經過就是在審訊期間以回憶的方法出現。

  此片真正的驚嚇位不是很多,但懸疑恐怖的氣氛,成功令觀眾的神經持續繃緊。最值得一讚的是emily rose被鬼上身的狀態及面貌真的十分恐怖,雖然有人會認為是抄<驅魔人>,但只要看過電影,就會有另一種體會,她的模樣深深印在腦海中,揮之不去。這一點,絕對於歸功於釋演emily rose的女演,好的肢體動作實非一般人能及。

  影片最終算是open ending,雖然法庭有其判決,但事實上是鬼上身,還是精神病及癲癇症,女律師的結案陳詞還是給了大家一點思考空間。

  《驱魔》影评(十):What you believe that can save you

  “上帝和恶魔其实都是公平的,他们让你自己选择自己要投向哪一方。”—《驱魔》区别于其他宗教驱魔类的电影。女主对苦难的容忍和坚持令人惊叹。除了主观上的钦佩还有对现实世界信仰的危机感。

  女主被恶魔包围,避无可避地逃入教堂,站在她所信仰地上帝面前卑微的祈祷,然而上帝却眼睁睁地允许恶魔在他的眼皮底下折磨他的信徒。到底是魔鬼的残忍,还是上帝的默许。

  这个影片质疑的不仅是上帝,而是对如今科学界的巨大怀疑和嘲讽—女主最终的死亡主导因素居然是我们坚信的“科学”,因为医生的自大和对精神世界的排斥,他乱开的药导致女主精神状态更加紊乱和敏感,最终以死亡终结。原告方的律师在此之前每周都去做礼拜,但是当现实世界出现宗教事件,他还是选择了对他信仰的猛烈抨击,一粒沙折射出一片沙漠,就像被告律师问的:你的信仰没有告诉你什么是宽恕和理解吗?信仰只是我们为自己脱罪的一个借口和寄托罢了,尤其当信仰与切身利益相碰撞时。

  上帝之所以在女主受尽苦难后才进行搭救,也许只是因为他已经目睹过遭受过太多次的背叛,毕竟对只能存活在人精神世界里的神灵来说,人类的信仰是他们的一切。信念有多强大,拯救的力量就有多强大。有时候我们宁愿相信这世上有恶魔的存在,也不敢相信上帝的保佑。

  每次看完宗教片我都忍不住思考半天关于个体与整个世界的联系,还有自己的信仰是什么,我的坚持是什么?

  另有一部宗教电影—《庇护所》独树一帜,其中所有的惊悚镜头表达的是对导演想要与观众一起讨论的一个问题的渲染和表现:没有信仰的我们将何去何从?导演给的理解是:没有信仰的人就像是行尸走肉般的活着,灵魂没有容器,没有依附,而活着只是漫长的折磨。所有的恐怖镜头都是用来说明没有信仰的可怕。而现代人最缺乏的就是“信仰”,我们相信的只是现实可得的利益和眼前的事实,忽略了自己内心的初衷和事实隐匿的真相。我们缺乏信任,没有信仰,我们只是追逐名利的、麻木不仁的zombie。

  导演把想表达的都演成了一幕幕的恐怖画面,他们也是存了这样的心思—看得懂主要内容的人可以获得心灵上的共振;看不到内容的人也可以看一下恐怖的画面和剧情。无论我们在猜测什么,所有的对影片的评价都是对导演作品的回应。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