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魔》的影评10篇
《驱魔》是一部由斯科特·德瑞克森执导,劳拉·琳妮 / 汤姆·威尔金森 / 詹妮弗·卡朋特主演的一部犯罪 / 剧情 / 恐怖 / 惊悚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驱魔》影评(一):把良心卖给了谁
让世俗的法院对人鬼神之间的纠结做个审判,这似乎是个彻头彻尾的闹剧。
尤其是对从小就被灌输无神论的我们来说,理应将该片作为恐怖惊悚的故事满足一下猎奇心,而与一切政治上、心理上、科学上的事实与理论无关,其实质上与餐桌上的一个黄段子没什么区别。
而且,我始终难以接受和理解,神仅仅是为了证明神界的存在而让恶魔肆无忌惮地作践人类,在一个柔弱的小女孩身上作威作福,而不是趁机展示一下自己无往不催的威力。
但据说,该片是基于真实的故事背景。
我非无神论者,亦非有神论者,我只是个神秘主义者。实际上在我曾经生活过的乡下老家,这样的神迹和传说比比皆是,有一些甚至就发生在自己的身边,我想,这个世界总有一些东西是存心不让我们知晓的,由此才有永恒的畏惧,畏惧是对我们与生俱来的邪恶的救赎。
不过对于我这样一个应该秉持无神论的共产主义者及受过多年系统教育的法律工作者,实在无法想象一场关于神与魔是否真的存在的争论会由控辩双方在象征着无限理性和尊严的法庭上展开,并且法官对此给予了足够的容忍。
一如既往的,律师在该片中也同样受到了职业操守、良知和利益最大化的三重考验。当劳拉·琳妮对他的老板讲她要对当事人的利益负责的时候,她的老板立即告诫她不要拿学院派的那一套跟他胡扯,因为“你入行时就把良心卖了”。
其实有信仰也罢,无信仰也罢,从来没有什么能阻止邪恶的横行,不管你入的是哪一行,在对欲望的无限追求上,倘若要卖,你的良心也只是卖给了自己,所以,若有一天要对此付出代价的时候,你最应该做的,是对自己说:“该!”
《驱魔》影评(二):这是第三人称的《魔鬼代言人》
这电影一开始就给观众摆出了一个莫名其妙的官司:一个牧师以艾米丽被恶魔附身为由,对受害者艾米丽进行所谓的驱魔仪式,而十分相信牧师——或者说坚信神学的受害者艾米丽却因未及时得到医学治疗,最终死在了驱魔仪式后,主持驱魔仪式的牧师被控告为过失杀人罪。主角艾琳——一个才干过人、名声正旺的律师,接手了这个官司,为牧师辩护,要帮助他获得自由。
电影看到这里我就很奇怪:要为牧师洗脱罪名,就要证明片中那个驱魔仪式的合理性,证明艾米丽是真的被恶魔附身,而非精神病发作。换句话说,主角艾琳要让人们相信恶魔的存在——一个被指有过失杀人罪的牧师称人不是他杀的,是恶魔杀的。 要让对受害者的死感到痛心疾首的人们相信牧师的话,承认他无罪 这可能吗?
导演为了让观众了解到艾米丽是真的被恶魔附身,在案件证人的回忆中向观众展现了艾米丽被恶魔缠身后的情景。在让大家明白了”真相”后,这场官司带给了观众更深的疑惑:艾琳要怎么打赢这场官司?
我原本以为艾琳会在法庭上舌绽莲花,获得胜利,但在另一方律师高举的科学大旗面前,艾琳节节败退,不堪一击。 现实本就这样,就算科学被证明是错误的,也鲜有人会相信那些从未接触到的、神秘莫测的新事物;同样的,当人们习惯并承认一种事物的合理性,就算其没有科学依据,人们还是坚信不疑 比如中国的针灸。无论对与错,掌握在大部分人手中就是真理,无论合理与否,因为大部分人相信。
“艾琳到底要怎么打赢官司,让牧师获得自由?” 这个问题从开始便困扰着我,一直到驱魔仪式的详细过程被重现。
就像大部分此类电影里的一样,片中的驱魔仪式没什么特别,这里我便不费笔墨。但让我奇怪的是,艾米丽体内的恶魔自称他是堕落天使路西法,曾寄生于各年代的枭雄体内,是司掌欲望的“神" 。 不知大家在看到这里是有没有觉得奇怪?由于我是个网络小说爱好者,什么类型的书都看,其中以中 西式玄幻最多,所以我对西方的神话传说有着大概了解。相信平时爱看网络小说的朋友们对堕落天使路西法肯定不陌生,路西法叛逃地狱前是天使长,地位仅次于上帝,但由于傲慢而拒绝向圣子行礼,于是背叛了神(PS:关于路西法堕落的原因说法有很多,此处引用的是一个比较主流说法。) 一个大魔王居然寄生在一个年轻女孩的体内,我都替他丢人。可他又说自己掌管欲望。
路西法掌管欲望?我觉得一个西方导演不会扭曲自己国家的神话传说那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安排?
带着新的疑问,我以”欲望“为出线索,重新分析了电影情节。
首先,受害者艾米丽有欲望,不然片中的这个路西法上她身就是驴唇不对马嘴。艾米丽是进了大学后才出现问题的(不知你们有没有发现一个细节,艾米丽在把得到全额奖学金的消息告诉妈妈后,她妈妈的表情很耐人寻味),因为艾米丽受到大学生活的影响,她想在大学里出人投地、由于来自小城镇的自卑感让她在学校里比较孤僻,片中除了她男友以外并没有交代她有其他朋友,连她的室友也未曾露面。这种病态的自卑使艾米丽的梦想滋生成了执念、发展成了深深欲望。
其次是那个未曾露面的大主教,他想庇护自己的下属,但更想维护自己的公众形象,维护教会的面子,所以他找了律师艾琳。而艾琳接手这个官司则是为了得到律师事务所里资深合伙人的位置,因此她接下了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并且在辩护毫无进展时依然不听从别人的劝告,用尽办法来达成目的。
一切因欲望而起。
因为欲望,艾米丽被恶魔缠身
因为欲望,大主教挑起了这场莫名其妙的官司
因为欲望,艾琳接手了这个官司;因为欲望,她看到了可怕的东西,她非常害怕;因为欲望,在找到那个医生做证人时,恶魔借着艾琳想胜诉的欲望害死了医生。
甚至是上帝也有欲望,它想借艾米丽来像人们证明神是存在的,因此没有直接驱逐掉路西法,而是给艾米丽两个选择——两个选择,横竖都是死,但都能证明神的存在。
一切因欲望而终。
牧师没有欲望——至少在艾米丽这件事上没有欲望,他只想告诉人们发生了什么,并不在乎法院对自己的审判。 这就能解释为什么路西法没有搞死这个一直跟他过不去的外国和尚。 而在艾琳知道自己曾经辩护过的杀人犯犯下了真正不可饶恕的罪行后,她迷惘。她接受了牧师的要求,让他陈述完自己的话,于是正义的苗头在鬼使神差间发了芽:艾琳不再执着于胜诉,她放下了执念。而最终陪审团对牧师出乎意料的审判结果,让艾琳坚发现:或许良心换来的黑白色涂料能为一切因果刷上理所当然的表象,但这层虚伪终究是会褪色的。
最后,牧师自由了。不是因为律师的巧舌如簧,不是因为大主教的长袖善舞, 只是因为他有一颗真实的心——每个人心底都留有一份真实 。
最后,艾琳也得到了救赎。 她在结尾时对牧师说她不确定是否真的看到了一些超自然的东西 ,因为此时她摆脱了欲望。或许这才是电影名真正所指——驱除心中的魔障。
电影的最后一个画面,艾琳把闹钟转回正面, 像是在告诉我们:直面真实,即为正义。
:处女评,略显拖沓,各位看官多包涵。
《驱魔》影评(三):the exorcism of Emily rose
与之前着重于驱魔仪式的conjuring相比,这部电影讲的是从神父的角度证明其驱魔的合理性。有神论者和无神论者都有各自的主张,都不能完全否定对方。实际上科学解释Emily的死因更有说服力,但也不排除神领域存在的可能性。Emily在剧中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但万能的神没能解释为什么她要遭受痛苦,也没能解救她,神建议她抛弃肉身,但她不想离开肉身,最终还是死了,信耶稣有何用,我还是更愿意用科学的角度解释Emily的死,某种跟神经疾病有关,很罕见的情况。为什么人们会把不能用科学解释的东西一定要联系到鬼神之类的,脸自己都不是很懂的领域?无法解释就不解释了,不需要非得归类于某范围。
:Emily长得很勇敢,彪悍。
《驱魔》影评(四):驱魔人之人的信仰
中国人是缺乏信仰的,对这类魔鬼的电影自然就是不会感到非常害怕,中国的鬼片都是鬼魂讲的都是前世今生,对外国的魔鬼也并不是很了解。魔鬼是与天使相对立,与上帝相对立,与人们的信仰相对立。在这种神父敌不过魔鬼的情况下,我想西方人看了会非常惊慌甚至迷失。中西方文化有不同造成对电影的理解也自然不同。剧中19岁叫爱美丽的女孩,直到她生了一场大病之后,一切都变得与众不同。她整天被奇异、恐怖的幻觉所困扰,甚至变得神志不清、疯疯癫癫。必须通过驱魔的宗教方法将其解救。科学也好医学也好宗教也罢都难以抵抗魔鬼的征服,魔鬼就是要在女孩身上让人们相信这个世界有魔鬼的存在,盖亚、路西法无论是谁魔鬼要像当年上帝一样让人们相信魔鬼,这是信仰的危机。灵魂似乎不会被解救而是不断被侵蚀,感到压抑的同时,反倒更加坚信了自己的信仰。既然魔鬼存在,上帝就更加存在。
《驱魔》影评(五):The exorcism of emily rose
事实上,我相当怕看恐怖片。但是,我是说但是,我对恐怖片相当有好奇心。实验室十一期间,让我受不了的师兄们没事就摆个电脑群看恐怖片,我开始是躲着,后来是站在角落里偶尔瞥一眼,在后来,我堂而皇之大摇大摆端坐其中,先后断断续续看了《12航班》《鬼宿舍》《韩赛儿与格雷特》,因为都是趁着实验间隙看的,所以大概真正恐怖的镜头都被我闪避了过去。
这部,中文译作《驱魔》,05年美国荧幕宝石影业发行。我上铺的好友是看过诸多恐怖片的童鞋,我问她,你看过的最恐怖的是那一部,她说,驱魔,我问,为何,她答,因为是真人真事改编的。刚好她珍藏有碟,好,看吧。
我爬到她的床上,抢了四分之三的被子,随时准备蒙住头。没办法,我就是胆小,相当的胆小。
两个小时的电影,我蒙了两次被子,还有几次,打算蒙住,可好友愣是扯住,说是有精彩情节不可错过。看完后,我感觉这是部很温暖的电影嘛,好人都得到了好报,这个电影是基督教教会投资的吧。至于其中的恐怖氛围,就是大晚上,空无一人的甬道,背后有人又似无人,一身白袍的女主角走来走去,然后发生一连串的灵异事件,诸如笔筒被子自己掉到了地下,门自己打开,录音机自己会开,之类之类。还好啦。
按这部电影的说法,小姑娘Emily是魔鬼易感性体制,就像我是鼻炎易感性体制,容易得鼻炎,而Emily就极易惹鬼上身,她身上附着着六个魔鬼,帮女孩举行驱魔仪式的摩尔教父,帮摩尔教父打官司的艾琳律师,因为牵扯到此事,故而魔鬼都曾想附他们俩身,但他们俩对魔鬼不感冒,所以他们都没被附上。可怜的Emily于是在自己毫无意识的情况下,经常面目狰狞,手脚痉挛,出现幻觉,甚至躲在角落里吃蜘蛛,最后在与六个魔鬼搏斗后,死了。
Ok,魔鬼找上门的特征,一:一定是午夜三点正,按圣经里的说法,下午三点是万神安乐,天上地下各安所命的祥和时分,而午夜三点是天堂地狱相接,魔鬼倾巢而出的凶时;二:会闻到烧焦味,或是感觉有东西在烧;三:灵异事件,某些静物自己会动,之类的。
总的来说,我觉得这不是部纯粹的恐怖片,要算只能算故事片,它有自己深层次的表达主题,不仅仅是制造恐怖噱头,给人刺激的感官。它为的是给我们提交一个问句:魔鬼都存在,那上帝怎么会不存在呢?而且电影中几段法庭上的舌战,绝对值得学习,特别是考GRE作文的人,非常正统的Argument找谬误的方法。
结局,我喜欢的,很温暖的结局,最后判定摩尔教父有罪,但是罪名由教父自己定,You are guilty, but you are free.
《驱魔》影评(六):是精神病还是被附身
一直以来我觉得驱魔片和日韩泰区的典型鬼片根本性的不同就是驱魔片中的鬼怪各个都是源自于希伯来宗教的典籍中的恶魔的,是切实被记载的,具有非常强的人格化符号。驱魔者与附身者之间的较量也不同于鬼片里那种抽丝剥茧探寻超自然的神秘感,而是具有逻辑性的斗智斗勇。
片中恶魔用各种手段阻扰法庭的审判,企图混淆视听让人民群众以为艾米丽是由于癫痫引发的精神病。抛开电影本身来看,附身者和精神病的症状确实存在雷同,或许是生怕在世俗引发公关危机,连教会官方的驱魔仪式都要层层把关后才可执行。
做为和女律师同样的不可知论者,我并不确信有恶魔或天使存在,或许存在其有同样实质不同名称的东西,但是精神病和附身的界限模糊让我产生了一点思考。现代人多少都存在着一些心理障碍,或扭曲或极端,若按照天主教/基督教的说辞,凡信心不坚定者/心有邪念者/XXX者容易招引恶魔的话,或许我们无时无刻都在经受恶魔的诱惑。
《驱魔》影评(七):垃圾中的战斗机
妈的看了一半实在受不了了,片子除了惊叫,张大嘴恐吓,音乐一惊一乍外,还选了个本来就一副死人样脸的艾米莉!一点技术含量都没,开始我还以为有点技术含量,但是看到中间实在看不下去了,不就是透明人吗,之前在国外杂志上看过一篇小说,说是在一个古堡里抓透明人的故事,虽然是恐怖故事,但是狠搞笑,因为他们最后抓到那透明人了,并把那透明人放进了石膏里,看那透明人的挣扎的故事。本片的傻逼之处也是透明人。还有傻逼艾米莉,真不知道她怕啥,她难道不会反抗?看到她惊叫的脸我确实怕了!太Tm丑了!片子唯一吓到我的就是艾米莉的丑样外加她那大嘴还有造型,还有一群傻逼的辩论者,不知道他们在辩论毛毛,这是我看到的最烂的片子,一星给海报!真不知道豆瓣7点多的分数怎么来的?
《驱魔》影评(八):一些想法
一神父为一中邪女孩驱魔失败后惨死,被告过失杀人,一名有功利心的女律师为他辩护,控辩双方开始法庭较量。制作质量很好,拍得暗沉抑制,女孩中邪后造型惊人,惊吓度很高。 影片对站在科学立场上的控方表现乏善可陈,控词苍白无力,了无新意;对辩护一方,包括女孩、神父和律师一线,给足充分剧情,台词有感染力,让宗教人士和怀疑论者有了一个几乎能自圆其说的结论。 但逻辑线有问题。恶魔为什么偏要附身于女孩,动机是什么?作为宗教敏感人士,越信者越易被鬼上身,有点象女太极高手只会在自己的弟子身上发功表演隔山打牛,简直是悖论。女孩死后,恶魔又时常去骚扰神父和律师,甚至有可能策划了参与驱魔后相信它们存在的重要证人医生死亡的事件,看起来是想息事宁人,让神父伏法了事,却又与它们一直在女孩身上显现法力的行为有矛盾,简直是想说,谁信教我坑谁,谁信我我坑谁,完全是无脑作为。 然后上帝派圣母过来,说我不能救你,但你可以为我献身,通过你身彰显神迹,宣扬我之存在,光大神的影响力。看起来很讽刺,女孩是无辜的牺牲品,上帝的旨意跟恶魔的动机殊途同归,恶魔说,坑死那些信教者,上帝说,坑就坑呗,你坑得越多,信我者越多。神与魔,原来本质合一,人类越虔诚,越被当成试验品受考验。 从法律层面,抛开神神道道的鬼话,神父以一腔热忱想要挽救女孩,方法也许并不合适,但未对女孩实施任何物理伤害,那么他是否存在过失?像得了绝症的人历经现代医学疗法无果后,回去看中医,死马当活马医,再不行还有跳大神伺候着。但女孩若仅是精神和生理疾病,有被救治的可能性,神父自我解释并不阻挠女孩医疗,但劝阻了女孩继续服药,这其实是庭辩的焦点,判定神父能否入罪的唯一凭证,影片言及于此后一带而过,并未深入神父的想法,淡化了他的这一行为,借神棍之口辩称医药对驱魔仪式有害无益。嗯,邪教也很爱用这一借口劝服入教者有病不治方得善果。 结论,就影片给出的剧情看,神父并无重大过失,陪审团与法官给出的量刑应该是合适的,但不能因为这一结果倒推辩护方才是胜诉者,进而当成神魔未尝不存在的依据,那才是根本性的荒谬,也是影片倾向性让人觉得不够公允之所在。
《驱魔》影评(九):比起鬼神,我更愿意相信她是得了严重的精神分裂
看完影片的背景资料,联想《搏击俱乐部》的故事,不难想出艾米丽更倾向于精神分裂。比如有人指出人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双重声音说话。对于说某种古语言也可以解释,那就是她曾有机会接触过这样的语言。有种对于人类记忆的解释是只要见过的事物就会被记住,而能否调用自如要看记忆的区域和深浅,但总归是记住了的。举个真实例子,我大学舍友睡觉时说梦话是英语和日语,那顺溜程度让所有听见的人都吃惊,而她本人对于这两项语言类科目的考试却十分头痛。因为她对这两种语言记忆的区域不同,导致她清醒时不会说,而潜意识活跃时运用自如。
艾米丽也是如此,首先她的父母都是教徒,母亲更是上过神学课的,她有机会接触这样的语言,潜意识的记住了。前面说过,假设她如果患有精神分裂,所谓神魔附体即是体现出的破坏性人格和自残人格(可能分裂的不止一个)。当她体现出破坏性人格时就可能靠潜意识刺激说出她平时不会说的语言。
有人又会问,艾米丽被残害时是清醒的知道自己被折磨的,那么有没有人做梦时是清楚的知道自己是在梦中的?恐怕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谁又能断定当人格分裂是不能清楚的知道自己失控呢?
另西方驱魔常有路西法等说法,而中东及亚洲就没有,因为中东信封伊斯兰,亚洲佛教居多。这正好说明艾米丽是信仰的极端行为导致人格分裂。作为西方信仰的无所不在的神,神魔共同存在,难道路西法只会在西方出现么?
最后说,本片从司法角度探讨宗教,角度特别,值得一看
《驱魔》影评(十):信仰,令人敬畏
早就有这样的感觉,对于我自己是个没有信仰的人,多少感到有点悲哀。对于那些有信仰的人,我其实是有些羡慕的。信仰可以给人力量,勇气,没有信仰的人,遇到过不去的难关时,也许只能靠自己了,这在精神层面上,会让人觉得有些无助。
我想可能会有一天,我会试着去相信一些东西,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来说说片子,这电影讲故事的方法不同于一般的“驱魔鬼片”,它用庭审的方式,将故事娓娓道来,现在和过去的交替,牵引观众的好奇心,欲罢不能。不到最后时刻,猜不出结局如何。病女孩的演技值得称赞,扭曲的面孔不是常人能做到的。
就影片中驱魔过程的描画,比起《驱魔人》还是小巫见大巫,但是这部电影的主题其实并不是驱魔本身,而是人们对于那些听起来不可思议的事情的态度。
科学对于这个宇宙来说,他所能解释的事情其实极其有限。对于不能解释的东西,我想我们不用急着去定论真假是非或信与不信,至少应能做到心存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