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向东是大海》影评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向东是大海》影评精选10篇

2018-02-13 20:1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向东是大海》影评精选10篇

  《向东是大海》是一部由安建执导,王志飞 / 刘威葳 / 姜武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向东是大海》影评(一):商战情节在哪里?

  商战?商业包袱呢?别说精妙的,就是常见的一个也没见着。我不是学表演的,那种看着就不舒服的演技我不多评论,就说情节。没钱就敢炸标,毫无诚信可讲,扯淡的是最后一刻送钱来了,还是所有宁波在上海的底层劳工凑的。。。编剧讲理不?没钱就敢和人家价格战,做了行业害虫最后彻底失败,扯淡的是又有人送钱来了,还是宁波在上海的底层劳工不管回不回家都买船票,7毛一张卖还不要,非得1块5买,说是支持“阿良哥”。。。编剧把观众看成什么了?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了,还一点经济规律不讲的在央视胡扯。要演谋杀去拍谍战片、要演忠义去拍关云长,没点商业教育意义的剧情就敢拿出来侮辱“商战剧”这三个字。哪怕有《大染坊》十分之一也对得起央视这个平台,《乔家大院》都比这强的多。

  《向东是大海》影评(二):《向东是大海》无关海洋、无关宁波、更无关宁波商帮

  相对于以《大宅门》为代表的其他精品商战剧,《向东是大海》少了最基本的严肃性和严谨性。这便是一个身为宁波人的我,对这部期待已久的所谓讲述宁波人商战故事的央视大戏,痛心疾首是我的对目前播完的前4集的第一印象

  下面请允许我对这两天才开播的前几集,做不成系统琐碎吐槽:

  1、关于严肃性,这才播放几集啊,为数不多的出场人物里就已经出现N多类似金三庆、李二、海匪二当家、挑粪阿根等等一众弱智到爆的影视丑角,和一众傻子对手戏,绿叶存托红花,周汉良于是理所当然“被有智有谋”了。

  2、关于严谨性,当宁波最大的钱庄遭遇资金周转重创时,带来的“社会危机”只是如此简单的二三十号散户静坐示威,凭什么?钱业商会在如此行业危机的情况下,老来精的“金融精英们”却失去了前瞻性选择集体隔岸观火,编剧你凭什么?拥有宁波最大的钱庄及沙船、商号、货栈、当铺、房产等如此庞大资产的董家,人员结构只是简单的父子女儿三人,凭什么?当女儿败了家里八十万两银子几乎拖垮整个祖宗家业的风波、连累父亲被剁了只手指后,还如此活蹦乱跳,没有一丝悔意,凭什么?喂喂,莫非这些是成年人在玩过家家吗?

  3、在影视剧里运用现在流行网络语言或文体,无疑会讨好观众,也成喜剧片里制造笑点制胜法宝,《向东是大海》的定位应该不是搞笑古装片吧,那为何在金三庆和董芝霞口中都能听到类似这种“你说我是该死呢,该死呢,还是该死呢?”卖萌的网络文体,在天朝穿越剧当道的银屏上,这到底是不是又是穿越呢,穿越呢,还是穿越呢!?

  4、第一集开篇交代的所谓故事背景是:胡大先生的生丝大战失败,阜康钱庄倒闭。鄙人不才,我认为若影视剧采用了这种笔墨开场的话,一般是如下的三种影视语言,一、先揭示结果,后又剪辑回到故事的开端,通过倒叙来增加整部片子的张力;二、某个热播片子的续集承接,通过明快的片段剪辑,简单回顾了上一部片子故事内容,预示本续集风云再起;三、对某个真实众所周知历史场景传说故事来进行简单演绎,预示本片接下来的故事是该历史或传说的新编戏说。但本片让我迷茫,片中旁白里“与洋人斗,却给自己人拆了台”的台词,有种让人错过了场大大的好戏的感觉,而且是攸关着民族荣辱。后通过百度一下,才知这个胡大先生是胡雪岩,哦~~~,那应该是属于我刚才说的第三情况了。不过,不怕大家笑话,鄙人才疏学浅,对胡雪岩我也就只是知道有个古人叫胡雪岩而已,所以在此向导演编剧道歉,完全是自己没有这个知识储备才有了这种觉故事会莫名其妙错觉

  5、片子的剪辑实在不咋滴,总是把握不好两个场景在时间线上的交叉跳跃,比如,周汉良就算是开着汽车去舟山救董如海,而且那时候舟山已经有跨海大桥,也来不及这边有人在亨通钱庄闹事,刚好在散户砸开钱库大门的那么点时间里赶的上的进行劝解。不好意思,我表达的不好,总之片子里有太多的情节BUG从而来自圆其说

  6、说一个让我真的无语了的情节BUG,周汉良单身匹马去舟山救董芝霞那场戏,本来有种《碟中谍》里汤姆克鲁斯接受不可能任务的悲壮情怀,谁知道结果却是轻松搞定,仅仅凭得是周汉良的贫嘴及两个简单的自制土炮仗而已。人才啊,拿着一个可能随时都点不着火的火折子,就敢把山寨胖子大王挟持往外拖,我们的主人公也没有考虑到那可怜的胖子只要一个简单的挣扎下,一刹那间点不着他的自制土炮仗,他就有可能被穷凶极恶的海匪给剁成肉泥……我只能感叹一声,周汉良拿的那是自制土炮啊,简直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才出现的现代化手雷嘛!胖子大王太善良了,在最后一刻敌人都要在自己的舢板船上扔炸弹了,还那么替敌人着想,乖乖跳海。

  7、说起跳海这场戏,真正的让我这个故乡的人内牛满面,很明显这时的小舢板是飘在一个泛青的小湖面上的,湖面就湖面吧,也没什么关系,可画面突然来了一个类似航拍的远景特写,此时的小舢板却是飘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的,仔细一看,不得不服啊,原来是用通过画面拼接才让小船“被飘在大海上”的。浙江省拥有富裕的海洋经济,在省政府关怀下,导演都不能给全国的观众货真价实的展现海洋的美,大家说导演是不是该打小屁屁了!?

  8、就前4集来看,其实我真想说《向东是大海》无关海洋、无关宁波、更无关宁波商帮的,按片中所说,宁波各钱庄老爷都不会帮胡雪岩去共同击退洋人,都不会帮恒通钱庄共同面对行业危机,只有到殃及池鱼时才悻悻相助,在承诺五天拿十万两救故人的女儿却又食言。为了美化周汉良其一个人的仁、却坑爹了所有宁波人的义,还真是好意思敢这么来拍!所以就像有人一针见血的说,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是拿南京大屠杀做宣传从而来赚票房,因为影片教堂是被架空的,和南京大屠杀没有必然的关系,受侵略的中国任何城市都能拍这样的故事。所以同样道理就钱庄的资金危机这件事可以放在任何的地域背景里,就不要给宁波人扣大帽子了,阿拉真消受不起啊。

  《向东是大海》影评(三):商道•人道

  商道•人道

  ——《向东是大海》研讨会纪要

  宁波商帮是中国近代商帮发展史上的一大传奇,甬商与外国资本的纠缠与抗争,是中国近代民族经济发展历程的一个缩影。电视连续剧《向东是大海》以这段真实历史中真实事件基础,塑造了宁波商人周汉良这一艺术形象,赋予其宁波商人“诚信为本,义中求利”的商业理念和“仁”“义”“礼”“孝”的儒家价值观,描绘其经历的社会动荡,兄弟反目,情感波折等种种磨难,直至最终舍生取义的壮举。《向东是大海》以精湛的艺术手法,通过刻画周汉良这一宁波商人的形象,对甬商的性格特色、发展历程和爱国精神进行浓墨重彩的描绘,展现商道与人性光辉。整部作品洋溢着近年来电视剧中稀缺的高贵与正气。在本次研讨会上,专家们总体上从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这三个方面论证了该剧。

  一、思想性:社会核心价值观的艺术展现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龚吟怡认为该剧:“一、弘扬民族精神,在抗击帝国主义斗争中不屈不挠英雄气概;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这部片子很好的实现了用文艺形式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思想性:核心价值观的艺术表达值观;三、弘扬宁波商帮的创业精神,宁波商帮艰苦奋斗白手起家百折不挠,大家这种互助、团结,再延伸到浙商的气魄、精神淋漓尽致体现。”

  梁雄认为:“该剧主题深刻内涵丰富品质纯正。热情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具有很高的当代性。这部电视剧不仅仅写宁波商人勤劳、和衷共济、同甘共苦情谊,更是写到了中国商人;不单写了如何做生意,更是写了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堂堂正正的,宁死也不赚日本人的钱,不坑害老百姓,不做民族败类的中国人。这部电视剧中,从头充溢着一股正气、豪气、骨气、浩气,真正的是荡气回肠。”

  李玮认为:“几乎所有的商战题材讲到的都是家族江湖,就是一个争,但是《向东是大海》这个争是不一样的。商人争利是天经地义,但这部剧把焦点放在与外国人争,看似争利,实际上争的是气,是民族的气节,这也是我们这部电视剧有别于其他商战题材的电视剧,是它的亮点。”

  王启富认为:“该剧形象展示了宁波帮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向东是大海》是地域性很强的故事,但是它的思想性远远超过了地域性,展现了宁波帮的成长史和精神价值追求的历史,体现了爱国主义情怀,凸显了那个时代的精神。”

  曹鸿认为:“这部剧的题材是历史积淀与现实关照相结合。虽然讲的是史实,在艺术的创作中,跟现代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是吻合的。”

  檀梅认为:“《向东是大海》这部电视剧体现了对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张扬。比如说里面的一些爱国、诚信这样的价值观,我们当下社会的需要,现在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提炼的需要,体现了它的时代性,电视剧有一种很纯净的,很高亢价值观的表达。”

  二、艺术性:写实主义浪漫主义的完美结合

  在《向东是大海》的艺术性上,浙江大学影视研究所的范志忠教授谈到:“第一,它遵循了历史的史实。第二,作为艺术品,在历史史实中,挖掘了宁波深的精髓。第三,从宁波转向当时大都市上海,工业文明大转型,这样一个大转型,对民族经济何去何从的历史反思,使得它具有了这种高度可能性,又符合历史事实。”

  在角色塑造方面范志忠说:“在看这个电视剧的时候,我觉得这个电视剧塑造了一个中国商人的典型。这种坚守就是一种悲剧性的命运,恰恰这个电视剧尊重历史的规律,他最后悲剧性的结局,但是他依然像堂吉诃德一样面对不可战胜的对手仍然坚守。电视剧塑造了西方文学史上才能够塑造的典型,这是令人钦佩的。”

  杨东标说到:“有一场日本人安排报纸报披露周汉良与大姨子董芝霞的情感纠葛,董芝霞面对众多的记者坦然的走出去,大方承认两人的情感,一下就把记者震住了,进而化解危机。我看到这里觉得董芝霞真的是大无畏女人,我觉得符合这个人的性格刻画的非常生动,具有十分强烈的情感冲击。”

  李玮说到该剧人物性格中亮色:“《向东是大海》这部剧从美学的角度讲,有很多的特点,它不是用二元非此即彼的单向思维塑造人物,这是种是更全面、更辩证的创作模式。我个人认为这样的人物更接近于人物的真实,人性的真实,我很欣赏它。”

  三、观赏性:故事跌宕起伏

  同时,《向东是大海》是一部具有极高观赏性的电视剧。柴红兵认为:“这部戏既有家族内的争夺财产,兄弟间的反目成仇,上海滩中你死我活的肉搏的商战。有爱国情怀,民族正义感,这些都是电视剧中最好看元素,这里都有。”

  梁雄:这部电视剧把故事讲好的同时,非常着眼现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变化与发展,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个关系的发展,塑造了一批个性鲜明的艺术形象,有情有义,有血有肉,有情怀。

  杨东标认为:“编导把这个故事编得非常好,紧扣人心,剧中故事一环扣一环,编导的每一个情节的设计,总是把人物逼到有悬崖,你跌下去就是万丈深渊粉身碎骨。比如说轮船公司的价格大战,编导把每一件冲突极致地方生出新的情景,开发出新的情景,这是设计的一大特色。”

  李玮谈到,剧中人物的情感是这部剧的一大亮点。“他的母子情、夫妻之情、包括知己的那种情谊都表现得淋漓尽致,最让人感动的就是乱世兄弟情。全剧把大量的篇幅放在三个男主角,周汉良、黄初柳、范小恩,这数十年兄弟的情感上,实际上价值观决定了人物的命运,生死兄弟的反目,是人生最大的悲剧,但是这部剧里最后把最美好东西摆在你的面前。最后范小恩把很重要的道具,斧头甩向黄初柳的时候,那个时候他才知道什么叫做凄凉悲哀。包括编剧也好,导演也好,包括演员上在把握上,对这一点把握的非常有层次,有意境

  钱群也提到了剧中人物周汉良的情感的刻画:“他对感情的追求,真正打动人的是他那种隐忍,他有感情又能够止于理,这是他的感情对我产生的力量。从开始看,我一直在寻找一种作为一个商场的人物,宁波商人和其他商人之间有什么区别,或者说他的独特性在哪里。在周汉良这样一个侠骨柔肠的人物中真的找到了答案。”

  四、存在问题

  在对部剧充分肯定的同时,专家们也说到了该剧的一些瑕疵,柴红兵提到:“这个剧可以分成三个段落,比较遗憾的三个段落之间缺乏紧密的联系。如果周汉良当时能够挑着众乡亲的债务到上海去,第一段他是把所有债务都处理掉然后再到上海去。后面亨通钱庄成立以后,把所有钱都投下去,后面又出现办水泥厂,如果下去再是办银行可能会更好一些。”

  梁雄认为:“ 这部有主副两条线,一条是商场上事业线,一条是情场上的感情线。总的感觉,男人的戏都是比较强,女人的戏比较弱,事业这条线比较强,感情这条线比较弱。”

  五、启示

  曹鸿认为,“《向东是大海》体现了艺术工作者弃而不舍的艺术追求,无论是从剧本的创作、打磨到现在,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作品,即将呈现在全国广大观众的眼前,可以看作是我们五年磨一剑的坚持,这个值得我们倡导发扬。”

  龚吟怡部长认为:“文化强省建设,没有一批精品做支撑,这个文化强省建设缺了一块,精品的打造确实需要一种环境,很好的机制,这个是可以做的,环境的营造,机制的健全。”

  关于启示,李玮谈到两点:第一,这是组织创作,团队执行成功的范本。浙剧是浙江人主导创作的,有组织、有计划、有推动的作品。现在《向东是大海》的成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方向,有组织、有计划是有必要这么去做。第二,本土题材的开局。我们很缺少这样的电视剧,浙江有很多好的题材,包括历史,包括文化地理,人物传奇,我们也一直想挖掘本地题材的电视剧,很少有做成功的。《向东是大海》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范本。

  《向东是大海》影评(四):刘威葳:芳若芝兰,天生蕙芷

  芝兰,蕙芷,说的其实都是同一种植物,也就是前几年一度被炒作到天价的中国国花——兰花的一种。在古书里,经常被拿来比喻文士的志节高尚等等,其实也可以拿来形容人的气息、气质,尤其是女人,不过可惜的是,近年来具有这种气质的女人,已经越来越少了。所以,才更显出,刘威葳的卓尔不群,天生蕙芷,难能可贵。

  刘威葳最初体现出这种孤高气质,应该是在《征服》当中的演出。在那部弥漫着男性荷尔蒙气质的电视剧集里,刘威葳话语不多,甚至大动作,情绪很明显的戏份都不算多,只是冷漠地、带着一点淡淡的忧伤,隐约出现在罪犯刘华强的身后,仿佛是盛开在泥沼之中,最冷艳悲伤的那一朵兰花。

  自此开始,刘威葳逐渐在中国电视荧屏上大量出现,演绎过众多背景、性格完全不同的角色。其中既有《我的团长我的团》里铁血的女战士上官戒慈,也有《风声传奇》里隐忍不发的女间谍李宁玉,《雪花那个飘》里神经质却又天真浪漫的女诗人徐文丽。但是无论是哪一种角色,总有一种独特的气质,从她的演出里自然而然地散发出来,沁人心脾,令人陶醉。这或许就是一个优秀的演员所必须具备的个人表演风格吧?

  目前,刘威葳的又一部全新大戏——《向东是大海》正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这部横跨晚清、民国到抗日战争时期的年代大戏,以宁波商帮家族,立志振兴民族资本产业,力抗外来经济侵略者的史诗巨作中,刘威葳饰演了一位出身自商帮家族,却有着不一样理想的传奇女性——董芝霞。

  董芝霞这个角色有别于刘威葳此前塑造的任何一个角色,表演难度极高。首先,董芝霞这个角色历经两代,从一位热心革命的少女成长为中国民族资本第一代职业女经理人,角色无论从外形,还是内在的心理层次刻画,都有着非同一般的转变过程。刘威葳紧紧抓住在不同阶段,角色内心的不同感受,自内而外地精心诠释,令人相信,她就是那个历经劫波心犹在的坚强、伟大女性。

  其次,董芝霞一生坎坷,尤其是与剧中男主角,王志飞饰演的商帮领袖周汉良有着一段缠绵悱恻却又终生无法厮守的纠葛爱情。虽然这种戏路其实是刘威葳所擅长的,但是因为有了恢弘历史背景的映衬,革命党,商战传奇等等多重因素叠加在一起,对于这个角色的心理影响,决定了这个角色的复杂性,当然,最后刘威葳举重若轻,还是十分成功地交代清楚了董芝霞对于爱,对于国家的不同层次的信仰与追求。

  除此之外,刘威葳更将自己如兰如芷的气质发挥到了最佳的状态,让董芝霞这个角色打上了深深的刘式烙印,令人过目难忘。作为演员来说,能够诠释好每一个角色或许已然不容易,还要在这些角色当中,丝毫不让人感觉违和地凸显出个人独特的气质,才是最高明的。很显然,到目前为止,刘威葳已经十分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这也难怪,近两年只要打开电视,几乎都能看到她的演出,作为目前内地电视剧界一线实力派女星的地位,刘威葳当之无愧!

  《向东是大海》影评(五):评论

  这部电视剧也是陪我妈看的。

  感触有几点。

  1.娃得不得爸的喜欢,关键看爸喜不喜欢这个妈。古代讲,子凭母贵,可能也是说的这个道理。

  电视剧里周汉良有个亲身儿子,但周汉良并不喜欢自己老婆,所以对自己儿子非常严厉,容不得一点错,还以教育的名义狠狠的打儿子;他喜欢自己老婆的姐姐(董家姐姐),当时结婚的时候,是阴差阳错的娶了妹妹,董家姐姐在外革命的时候,收养了一个已牺牲战友的儿子,此儿子仅仅是周汉良心上人收养的儿子而已,但周汉良对他非常好,哄他玩,抱他,最后还因为救他搭上了自己的命。我和我妈都觉得,如果是他自己亲身儿子身处险境,他都不见得会以命换命的将儿子换出来。

  2.感触之二就是觉得剧情假了。这是天朝愚民剧之一吧,树立一个民族英雄,树立一帮爱国民众,希望现在的民众也都能像他们那样,不顾一己私利,以国家名誉为最高信仰。里面有一个桥段,是周汉良的客船经营不下去了,老百姓为了救民族产业,主动去排队买票,还有人就为了帮周汉良,买了票并不坐。我觉得这个段子颇假,小老百姓,别期望人有那么高的觉悟,自然是为自己考虑,这个太正常。

  《向东是大海》影评(六):刘威葳大跨度深体验

  目前正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热播的年代商战大戏《向东是大海》,由著名导演安建转型执导,王志飞、刘威葳、姜武等戏骨联袂演出,讲述了一段自清末一直绵延到抗日战争时期,宁波商帮积极发展民族资本产业,同时力抗外来经济侵略者的故事。剧集厚重朴实,又波澜壮阔,忠实还原了上个世纪一段艰难的民族资本发展史。其中,实力派女演员刘威葳再度与安建导演合作,成功塑造了董芝霞这样一位巾帼不让须眉的女中豪杰,更是把董芝霞从年轻时冲动无误的革命党人,成功进化为中国第一代优秀职业经理人的转变过程,诠释得真实可信。

  作为近两年佳作不断,颇受广大电视观众喜爱的中生代女演员,刘威葳的戏路一向很宽,与她小家碧玉,温婉可人的外形不同的是,在选择角色时,她往往会出人意表地选择与其形象不那么符合,更具有挑战性的角色来演绎。从最初令她声名鹊起的《征服》,到铁血隐忍的《风声传奇》,以及去年刚刚播出,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雪花那个飘》中,神经质的女诗人徐文丽。刘威葳向来不喜欢重复自己。

  《向东是大海》中,刘威葳饰演的董芝霞这一角色,年龄跨度非常之大,从青春热血,,热衷于推翻清廷的革命党人,一直到遭受挫折,忍辱负重,为爱走天涯的隐忍妇人,以及重出江湖,英姿飒爽的中国第一代职业女经理人。每一种身份,都有一种特殊的韵味,堪称百变。

  做革命党人时,刘威葳饰演的董芝霞为救父亲,做男装打扮,英挺俏丽,虽深入虎穴,亦万死不辞。与王志飞饰演的周汉良之间爱恨难分,为了不拆散妹妹的家庭,甘愿洗尽铅华,隐退老家时,又回复了刘威葳最擅长,也是最耐看的小妇人造型;至于剧集后段,重出江湖时,职业经理人的造型,则是干练型的。每一种造型都代表着董芝霞这个角色在人生历程上的一种转变,同时也代表着刘威葳潜心研究角色,深入角色,及至最后融入角色的一番苦功。

  不过作为一个女人,刘威葳还是很仔细地将角色内心深处的柔情似水,通过一些细微的情节,传达了出来。尽管在表面上看来,巾帼不让须眉的董芝霞大气得就连一般的男人也未必当得过她,但是在自己心爱的男人面前,以及家人面前,她还是宁可隐忍,宁可暗自垂泪到天明,也不愿意让心爱的人们受到半点伤害。正是把握住这一点关键,才使得董芝霞这一角色真实可信,更加可敬可爱。

  尽管当下中国电视剧市场日益发展,新生代女演员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但是仅仅只靠外貌,又或者是丰乳肥臀,袒胸露背这种不入流的招数,恐怕还是远远不够的。这也是刘威葳波澜不惊,却依旧长期占据着电视剧市场一线位置的重要原因。戏好,人好,绯闻少才是作为一个好演员能够长久地走下去最重要的一点!

  《向东是大海》影评(七):防穿越捕风捉影角色对号入座索引表——恳请大家拍砖斧正

  周汉良——宁波时代(杜撰,传统商业模式下的奋斗者)上海时代(宁波人虞洽卿,有相当的民族主义觉悟的大上海冒险家,具体背景请维基,百度百科是真不行)

  董芝恒——上海时代(盛宣怀之流,依附型买办,但是有起码的良知,自保加骑墙)

  范小恩——上海时代(张啸林之流,大上海各路投机者的集合,无底线品种)

  董如海——宁波时代(乔致庸一类,传统商业模式及商业道德的代表,能娴熟地耍老式手腕)

  董芝霞——上海时代(秋瑾一类,摆脱封建妇道的新式女性以及革命党的集合)

  董芝莲——宁波时代(旧式妇女,封建婚姻受害者,董芝霞的对立面)

  大变革时期的社会经济图景是通过周汉良和三类不同商人的对手戏表现

  大变革时期的社会文化观念是通过周汉良和姐妹俩以及黄初柳和梅压的对手戏来表现

  黄初柳和梅亚的少爷-丫鬟配对,剧中没被占上海滩40%人口的宁波人的吐沫星子淹死,还出入四明公所,用以说明当时上海的宁波人文化观念已经很开明,封建礼教的束缚能力已经很薄弱。

  最终表现的是宁波商帮为代表的(传统的晋商徽商在清末民初的大变革时期都歇菜了)本土资产阶级(大体上就是历史课本上的民族资产阶级)为自身生存的奋斗和贯彻民族主义的诉求和努力。宁波商帮是近代中国最重要的经济力量,没有之一,有了宁波商帮的支持,老蒋都敢和老毛子翻脸。

  据此对号入座表,各路人物的命运就可以理解了,应该说编剧的思路很清楚,起码我是很佩服。这才拨了十来集,还有好多人物没出场,本帖权当一个还没烂透的烂尾楼,希望大家帮忙建好。

  《向东是大海》影评(八):没那么传奇——浅析电视剧《向东是大海》

  没那么传奇——浅析电视剧《向东是大海》

  电视剧《向东是大海》(以下简称《向》)斥资5000万,历经四年剧本创作和一年筹拍过程,称得上是一部制作精良的年度大戏。随着该剧在央视一套播出,“甬商”这个有点模糊的形象开始被人们认知和熟悉,这使得《向》与其他商战题材剧集区别开来,承载着更多宣传甬商的使命感。该剧讲述了清末至民初宁波帮的商战传奇,塑造了一批传奇式的人物形象——这一批宁波商人,以周汉良为首,在内忧外患的夹缝里逆势而生,获得了商业上的巨大成功,捍卫了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民族尊严。

  相较于宣扬以恶为荣的宫斗剧、脱离生活实际的青春剧、价值观扭曲的伦理剧,《向》以其跌宕起伏的剧情,唯美大气的画面,恢弘壮丽的配乐,无时无刻不在鼓舞着国人的斗志,作为一部主旋律题材电视剧,能够叫好又叫座,实在是一个可喜的现象。但是,纵使顶着光环无数,贴着商战传奇标签的《向》,还不够传奇。以下,我想从形式(视听语言、叙事结构)和内容(人物、核心价值)两大方面来浅析《向》何以不够传奇。

  一、 不够极致传奇的形式。

  水墨画般的视觉语言。《向》的画面整体偏青冷色调,鲜有高饱和度的色彩,的确非常契合电视剧风云商战的主题,不由的给人以庄严冷肃之感,但是这样的设计在同类电视剧中属主流,只能说中规中矩。每集开篇以水墨画铺底,勾上浓墨一笔,大情节段落间安排有墨笔书写的童谣,江涛拍岸的镜头随着情节和人物情感起伏不时涌现——《向》竭力营造着一个水墨画般的世界,这样的设计不无新意,然而还是做得不够极致。江涛、童谣这些有味道的意象流于表面,没能很好地展现出宁波、上海一代真实的人情风貌,沦为了一串符号,致使很多观众觉得《向》“宁波味不足”。编创者也许立足于普遍受众的角度,选择了保险的“普适”原则,淡化了故事的地方色彩。然而,“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既然承载着宣传浙商的使命,我以为,《向》有必要也完全有可能把地方味做足,在场景设置、服装道具、甚至日常的饮食起居设计上,都融入地道的宁波味儿。如此,我相信不仅浙江一代观众看得无比亲切,北方观众也能看个新鲜,喜欢的人只会多不会少。现在的《向》,只能说是披着甬商外衣,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商战故事,少了些宁波味,少了些传奇味。

  略显中庸的听觉语言。《向》故事有张有弛,节奏有快有慢,与之相应的配乐拿捏得很到位。像黄出柳、李二这些带喜感的人物出场时,会配以轻松诙谐的戏谑小曲,搭配人物本身生动幽默的台词,在剑拔弩张的商战间给观众以片刻轻松的休憩。以短促的弦乐来烘托紧张的氛围,以交响乐般的主旋律将人物情感和故事整体推向高潮,在反映家族商战题材的影片中,这样的做法非常主流,效果有目共睹(我初看电视剧的时候也因煽情的配乐而情绪激动,数次流泪),然而该剧中,铺垫情绪的配乐俯仰皆是,容易让人产生审美疲劳,另外似曾相识的器乐编配,少了些独创性,少了些传奇意味。在配乐以外的人物语言上,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没有一点宁波味儿。如果说考虑到全国观众的观影习惯,人物台词不能全部用方言的话,那么至少那些稚气童声念出的当地童谣,可以且应该用宁波方言。现在我们听到的普通话版童谣,几乎没有什么合辙押韵,试想若用方言听觉效果必定大不一样。另外,剧中人物讲的基本是字正腔圆的普通话,甚至还有浓重的京腔(比方说凤儿、华飞),如果不了解剧情只是随便一看,很可能以为该剧讲述的是发生在帝都的家族故事。可惜了唯一一个操浙江口音的董如海之妻,只是一个龙套角色,其表演也乏善可陈。不是说要北方演员都学宁波方言,方言电视剧在央视一套播的可能性也不大,只是如果台词里多少加一些地方口音、俗语,《向》也许能更生动,更有特点,更传奇。

  过于清晰的叙事结构。叙事结构追求清晰之美,在这一点上,《向》做得很到位。清末金融危机引发的江夏街钱庄挤兑风潮,宁波帮打破洋人垄断创办中国第一家华资银行,宁波人团结一致抗击外辱的“四明公所血案”,……,这些真实的历史事件结合一场场扣人心弦的商战,构成了《向》完整的叙事。每一个大事件之间,都会有字幕(显示“若干年后”),和童谣串场,结构清晰有序,张弛有度。然而,太过流畅的叙事顺序,反而给人生硬之感,段落与段落之间只是简单串联,缺乏合理有效的情节衔接。如果能更多考虑到各事件之间的联系,多一些匠心独运的情节设置,这段传奇也许能表现得更极致。

  二、 还不够传奇的内容。

  游走于浪漫和现实之间的人物塑造。作为一部现实主义题材作品,《向》有着浪漫主义倾向的人物设置,在传奇故事里,这样的设计无可厚非,但是过于理想化的塑造,脱离了现实,就只能给人违和感了。在这里我主要想谈谈周汉良、董芝恒,董芝霞、董芝莲,这两对主要人物。

  被理想主义化塑造的周汉良,作为一代传奇的领军人,其实远不够传奇。他靠着几句话从海匪窝解救了董父和董芝霞,他靠着宁波人的帮助解决了挤兑危机、水泡货竞标成功、对洋人有了定价权,他靠着视死如归的气场解救了四明公所危机、让法国人日本人震慑不已……编创者竭力把周汉良塑造成一个传奇,传奇到他几乎不用亲自动手做什么就可以坐拥整座上海滩的民心,即使基于历史上真实人物改编,结果也是那么的让人无法信服。每一场危机,我期待着能出现更睿智更让人意想不到的化解办法,然而,剧中有慷慨激昂感人至深的演说,有团结一心抵抗外辱振奋人心的场面,独独缺了真正的智慧较量。这就大大削弱了周汉良的传奇色彩。

  作为周汉良对手出现,亦正亦邪的董芝恒,倒是非常符合现实主义特点,也是我在本剧中最喜欢的一个人物。他一句“做人要狠,但不能忘恩负义”概况了他道德的底线。他不受父亲器重,跟周汉良斗了一辈子,他希望自己过得好“做生意为自己”,但最后依然坚守着自己做人的准则,不愿做民族败类,不愿做洋人的帮凶。虽然父亲、妹妹一直视他为敌,但他对父亲、妹妹、对外甥始终都抱有难舍的感情。这样一个富二代,即使放到现代社会,依然是一个有血有热肉、鲜活可爱的人物。谁不希望自己过得更好呢?我不明白董父为何如此极端地厌恶他这个儿子(也许是为了成就周汉良的高大全)。比起那些动辄舍生取义杀身成仁放弃我一人幸福千万家的符号化人物,董芝恒难道不更真实更让人觉得可爱么?

  剧中两个女性角色,董芝霞和董芝莲,分别代表了新旧两种思想。董芝霞是新女性的代表,总是“一骑快马,绝尘而去”,我行我素,敢想敢做,逃婚,闹革命,来无影去无踪,行动天马行空。董芝霞这个人物的塑造的确符合我们对传奇的定义,但是她实在传奇得有离奇。新女性的果敢率性不等于“作”。而董芝莲,代表了旧传统,是臣服于封建礼制下的贤妻良母好媳妇,不懂跟命运抗争,一味逆来顺受。她人生最大的反抗居然是抽鸦片,这样的设计虽然让这个完美的符号不那么完美了,却也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结果还是真实可信,且让人触目惊心的。过于理想化脱离了实际的董芝霞,和过于完美毫无反抗精神的董芝莲,构成了《向》的主要女性角色,还是给我留下了一些遗憾。

  缺失的核心价值。《向》背负着宣传浙商的使命,处处弘扬着做人经商的诚信正义和同仇敌忾的民族气节,但是它忽略了影视剧核心的价值——对人性的挖掘和人文关怀。我从男一号周汉良身上感受更多的是一股“神性”而非“人性”。他驰骋商场,叱咤风云,视死如归,大义凛然,但是他的家庭情感几乎是缺失的,他对董芝霞的感情(是爱情吗?)过于暧昧,对董芝莲又过于冷漠。试想一个缺失了家庭责任感的男人,一个对为自己无怨无悔默默付出的女人无动于衷的男人,真的会“万民拥戴”么?连小家都不顾的男人,何以顾天下?他何以如此得人心,成为街知巷闻大家口中神一般存在的“阿良哥”?以周汉良对手出现的董芝恒,作为一个富二代(虽然不受亲人待见)出场,其后自己的事业也不乏成就,他的爱情却是完全缺失的。与周汉良斗了一辈子,给别人做了不少嫁衣,自己却孑然一身,最后孤独地死于非命。这个富二代的一生有些太凄凉太不济了吧。董芝霞,我行我素,“作”了半辈子,给妹妹给家人造成了深重的伤害,而每次伤害她都企图以一走了之来解决,这种不负责任的做法,源自于她在亲情上的缺失。编创者试图塑造一个“一骑红尘”的飘逸形象,从而忽略了人性的真实。

  ……(待修改)

  综上,《向》可以称得上是一部振奋人心积极向上的主旋律好剧,只是若要称为传奇,还有那么点距离。

  《向东是大海》影评(九):《向东是大海》:实力大戏凸显刘威葳实力演技

  文/满囤儿

  有实力的演员不会被局限于某一类角色或某一类型影视作品中,而是随着戏的好看与否焕发神采。随着内地影视剧市场的火热和逐渐成熟,实力大戏越来越多。这些大投资精制作的大戏们,必须有这样一群稳定的优质的实力派演员托起来。从刘威葳近几年的人气蹿升可以看到,她几乎出演的每一部戏都是实力派大戏。这也从侧面印证了其演技实力的大受认可。新戏《向东是大海》又是一部厚重的商战传奇。这样的大戏,再次把刘威葳的实力派演技,激发出来。

  《征服》、《我的团长我的团》、《风声传奇》、《雪花那个飘》、《向东是大海》,刘威葳参与过的大制作,每一部的风格、主题、类型都不甚相同,但相同点是这些剧都对角色内心戏有着极高的要求。以这部《向东是大海》为例,剧中涉及清末、民国两个时代,既有家庭生活的细枝末节,也有社会事件的暴风骤雨,更有动荡局势下的举步维艰。这就需要演员能够用几个标志性的戏份就塑造出角色的时代性、职业性、社会地位等信息,还要在矛盾冲突激化的时候,有足够爆发力的情绪表达。刘威葳的表现告诉我们,她在这两个方面是足够过硬的。

  一开始以为这部以宁波商帮为主线的电视剧,会是一部男人传奇。没想到安建导演把女角色都写出了传奇感。刘威葳饰演的这位董芝霞在戏中有着与男一号周汉良同等重要的戏剧推动力。人生大起大落,身份几经变换,可以说是被卷入了时代的洪流,却从不顺波逐流,还时不时就来个逆流勇进的传奇女。换做别的制作班底,就凭这一个角色就足够撑起一部戏了。戏份如此吃重,落在刘威葳肩上的担子自然不轻。于是,他演艺经历丰富的特点就发挥出来了。从不被类型所局限,戏路宽广的刘威葳,把董芝霞的每一步成长都演得令人信服。

  《向东是大海》最让观众觉得给力的,还要说周汉良和董芝霞这对儿传奇情侣了。在这样一部传奇大戏中,这两个同样拥有传奇命运的男女,为我们上演了一段现在看来颇为传奇的爱情故事。他们相爱,却没有结果;他们相守,却没能牵手。用刘威葳自己的话说:“他们俩永远是你欠我一个拥抱,我欠你一个承诺;永远是我能为你死,你能为我挡枪这样的关系。”这一下让我们想起了刘威葳曾经主演的电影《左右》。同样是爱情与阻碍同在,心灵与创伤同行。似乎刘威葳就是为这样纠结的内心戏而生的演员。当我们沉醉与她的演技时,我们甚至会忘记曾迷恋她娇媚的面容。是的,就好像当初,没有任何人提醒,我们仅通过刘威葳的造型照就可以推定她在《风声传奇》中将饰演李宁玉一样。出现在实力大戏中的刘威葳,总是通过她超强的演技实力,让角色散发其独具的魅力。

  《向东是大海》影评(十):又是一部高大全的电视剧

  本来前两级我还以为是部商战的。。越往后看越不是个味儿。除了反讽一下现实的社会(如芝霞说共和了日子发现还跟以前一样)

  其他的就是在塑造一个高大全的周汉良。各种正义啊,各种无畏啊,各种大义凌然啊。。由于日本人扯进来我倒想起了金陵十三钗里面的人物塑造。。只想说呵呵了

  这里面 日本人何其傻逼。。

  总之向东是大海我就没理解是个什么意思。这片子跟商战一点都不沾边。

  各种理想主义

  如钱庄联盟莫名其妙的靠边站又莫名其妙的来救董家。这中间的逻辑关系根本无法自圆其说

  而周汉良除了前期看上去像做生意的,后期基本都在扮演一个高大全角色。

  他从到上海开始的翻身仗根本不是靠自己而是纯粹因为巧遇,否则他还在安心的拿着水泡货在乡下卖

  这片子看的太无趣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