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半梦半醒的人生》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半梦半醒的人生》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2018-02-16 20:0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半梦半醒的人生》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半梦半醒人生》是一部由理查德·林克莱特执导,伊桑·霍克 / 朱莉·德尔佩 / 肯·韦伯斯特主演的一部动画 / 剧情 / 奇幻 / 悬疑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半梦半醒的人生》观后感(一):不能做梦的人生是不完整

  lt;超市夜未眠>里男主角一直睡不着,现在想来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情.我本身不是个很嗜睡的人,但是却很庆幸上帝给了我们做梦的权利.

  我们的梦大多在前半夜,而只有后半夜的梦我们醒来才会记得. 我有几次梦到梦里还在做梦,努力从梦中醒来,暗自庆幸还好那只是个梦,殊不知,其实我还在梦中.等到早晨醒来吓出一身冷汗,就象片中的男主角去拨弄那个开关而灯却没有灭.

  梦这种事情太私密太个人,听完基本上完全接不上话,说的人可以激情四溢,听的人却很难身临其境.所以没有几个人愿意听别人讲梦.

  导演用很精明手段滔滔不决的硬把梦讲给我们听:人物作成曲线的水彩效果,小提琴大提琴钢琴吉他背景音乐恰到好处,不时穿插出动画的黑色幽默... 没有台词的片子很考导演功力.大段大段台词的片子,更考导演功力,比如这片子,比如<这个男人来自地球>,投资小,场景简单,却有意外惊喜.

  我承认:1,我好奇心很重;2,我爱搅脑子.所以基本这片挺对我胃口.有的片子不能也不会只看一遍,希望我看第二遍,第三遍...时,会更享受.

  再次呜谢才女同学.

  《半梦半醒的人生》观后感(二):值得的。喜欢的。

  本来就从早到晚累了一天,看完Waking Life更是连脑子都累晕了。

  冲着Ethan Hawke 和 Julie Delpy 才一直找这部电影,一买回来就迫不及待要看,没想到是动画片,更没想到是我非常不喜欢风格的动画片,忍着看了几眼,实在看不下去,而且根本就看不到Ethan Hawke 和Julie Delpy 的影子,当时那个失望哦。今天突然很不甘心又重拾起来,因为豆瓣上的评价都是很好的,没理由那么难看呀。结果基本上是用快进在看,看到对白有点意思才停下来,因为动画画面晃来晃去的基本上都差不多,之所以晃因为表现的是梦境说实话看久了头都会晕。结果是有意思的对白越来越多,后来就都能慢慢的看了。看完之后觉得很惊讶,没想到拍过那么浪漫的Before Sunrise和Before Sunset的导演会拍出这样严肃的电影,而且是用动画。明明说的是一个人的醒不过来的梦境,却又每一句话都在说现实

  其中说到一个人如何能在梦中知道自己是在做梦,可以抓住几个迹象,比如去关一盏灯,一直关不上,又比如自己在飞,再比如一直看不清钟表上的时间,当然这迹象大概都会因人而异。这阵子正读南怀谨讲的圆觉经,说到人要在梦中知道自己在做梦是非常难的。又说“一般人所讲人生如梦,那是在痛苦烦恼时偶尔的感叹而已,并没有真把人生当做是梦。”而电影里则说:dreams are real only as long as they last.

  Can't you say the same thing about life?

  这是一部如果能坚持看完就一定会想很多的电影,而且也不会因为画面难看就给它打低分。除非在看的时候昏昏欲睡以致真的睡着。最后总算在花絮里看到一段真人出演版,感觉像赚到了。其实Ethan Hawke 和 Julie Delpy 演的那一段还是很意思的,虽然很短,录全文如下

  (A couple are in bed talking -- Julie Delpy and Ethan Hawke)

  I keep thinking about something you said.

  omething I said?

  Yeah. About how you often feel like you're observing your lif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n old woman about to die. You remember that?

  Yeah. I still feel that way sometimes. Like I'm looking back on my life. Like my waking life is her memories.

  Exactly. I heard that Tim Leary said as he was dying that he was looking forward to the moment when his body was dead but his brain was still alive. You know they say that there's still six to twelve minutes of brain activity after everything else is shutdown. And a second of dream consciousness, right, well, that's infinitely longer than a waking second. You know what I'm saying?

  Oh, yeah, definitely. For example, I wake up and it is 10:12, and then I go back to sleep and I have those long, intricate, beautiful dreams that seem to last for hours, and then I wake up and it's ... 10:13.

  Yeah, exactly. So then six to twelve minutes of brain activity, I mean, that could be your whole life. I mean, you are that woman looking back over everything.

  Okay, so what if I am? Then what would you be in all that?

  Whatever I am right now. I mean, yeah, maybe I only exist in your mind. I'm still just as real as anything else.

  Yeah. I've been thinking also about something you said.

  What's that?

  Just about reincarnation and where all the new souls come from over time. Everybody always say that they've been the reincarnation of Cleopatra or Alexander the Great. I always want to tell them they were probably some dumb fuck like everybody else. I mean, it's impossible. Think about it. The world population has doubled in the past 40 years, right? So if you really believe in that ego thing of one eternal soul, then you have only 50% chance of your soul being over 40. And for it to be over 150 years old, then it's only one out of six.

  Right, so what are you saying? That reincarnation doesn't exist, or that we're all young souls like where half of us are first round humans?

  o, no. What I'm trying to say is that somehow I believe reincarnation is just a - a poetic expression of what collective memory really is. There was this article by this biochemist that I read not long ago, and he was talking about how when a member of our species is born, it has a billion years of memory to draw on. And this is where we inherit our instincts.

  I like that. It's like there's this whole telepathic thing going on that we're all a part of, whether we're conscious of it or not. That would explain why there are all these, you know, seemingly spontaneous, worldwide, innovative leaps in science, in the arts. You know, like the same results poppin' up everywhere independent of each other. Some guy on a computer, he figures something out, and then almost simultaneously a bunch of other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figure out the same thing. They did this study. They isolated a group of people over time, and they monitored their abilities at crossword puzzles, right, in relation to the general population. And they secretly gave them a day-old crossword, one that had already been answered by thousands of other people, right. And their scores went up dramatically, like 20 percent. So it's like once the answers are out there, people can pick up on 'em. It's like we're all telepathically sharing our experiences.

  《半梦半醒的人生》观后感(三):梦里的每段故事展开都是一个人生

  专门下载了看,开头就很吸引人,可爱小朋友,天上划过的彗星,也许那时候起就是梦境。之后被各色人的言论轮番轰炸,傻眼,好吧,只需继续跟着看,不同的毫无关联的人物登场,讲述他们对生活生命哲理万物之理的论述,导演都上场了好嘛,一度看观影时间,想什么时候才能结束,或许如果这是我的梦,那真是也会期待早点醒来。

  梦境不都总是多线性交错发展的吗,时间概念模糊,却又一刻不停的叙事演进,突然就掉入另个场景、不同人物交织进来,云云诺诺,由不得你弄明白缘由,即又进入下一个梦谜里。

  对应之前看的《Lucy》,世间真理都在片中了,只需自己看完慢慢理解。

  奇怪,昨晚睡觉,会想到这个电影,也记不清是在睡前还是入梦中时,那些人物的只字片语会作回想。

  这感受未免既奇异又深刻,无可名状的附着感,想逃避又身同感受。

  我会再看一次的。

  H2 2015.1.2 晚

  《半梦半醒的人生》观后感(四):Nice try

  非常粗糙的画风,非常枯燥的内容。这实在是我没有料到的。

  尽管是英语片,但却有着小众电影必备的贯穿始终的絮叨——没有联系的出场人物,没有前后文,没有基本的寒暄玩笑,就是这样一个个地直接对着主人公开讲。演讲内容多半是关于人生意义、梦境原理、伦理设想、哲学思辨……我开始还企图要跟上讲话者的思路,努力要弄清楚一个人和另一个讲话内容的主旨与联系。后来就彻底放弃了。我基本上就是那个不断醒来,发现自己在另一个梦境里的主角,能做的就只有面无表情地四处游走,面无表情地装作在听别人宣讲。

  我后来才弄明白为什么这个主题要用动画手法来表现——它明明是拍下真人之后,电脑特效作出来的。因为那些不断抖动的镜头,不断纷纷叉叉的线条,才能显出梦境的意味:不确定,不确定,不确定。

  片子基本上是在挑战普通人的忍耐力,以及“到底你可以坚持到几分钟的时候才睡着”这个实验命题。但是毋庸置疑的是,那些人的絮叨其实都充满思想的力量,可惜是画面,画面之于文字,恰恰就短缺在这个引导别人抽象思考的部分。

  我只是想对编导们说:Nice try。

  《半梦半醒的人生》观后感(五):碎碎念以及摘录台词

  喜欢这样话唠式探讨人生的电影,果然同一导演同男女主演同种风格。不过这一部涉及更广,不仅仅是哲学了,还有科学物理学生物学符号学,更难理解,不过这些即使理解了也不懂。所以大部分人看后的感觉是“许多道理都懂,仍过不好这一生。”

  虽然也有这样的感觉,但不觉得这部电影是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更倾向它只是想把导演他们对这个社会对这个世界一切的困扰和迷惑展示,是一种述说,是一种“我也不知道”的感觉。

  半梦半醒,好像人人都可以对人生进行一番探索和评价,谈人生谈生命谈哲学谈各种抽象概念,随时随地,与陌生的或熟悉的,随心所欲,其实每个人也都在找那个能说得上话的人,谁都可以成为倾诉的对象,而现实的我们大多缺少这种勇气,肆无忌惮地交流和把内心感受全说出,不敢随便拉一个人就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而在电影里却可以毫无掩饰毫无保留着述说,不管对方听不听得懂,也不是为得到回应或为解答而提问,仅仅这些都是困惑。

  台词真的好赞,喜欢瞎记录,找不到全部完整台词,自己记录的也是比较触动和简单方便思考的。即使看不懂,即使记录下来思考过后也依然困惑,甚至越来越困惑,我们或许懂了只是我们以为的懂,或许我们真的不懂,未来某个时刻突然懂了。然后又变得困惑,或者又在其他事情上突然一个机灵懂了,这会不会是我们一个成长和成熟的表现呢?

  部分台词:

  “梦想是命运。”

  “你越把一个人谈论成一个社会构造者或众势力的汇合体,或零碎的或脱离社会的,你就会说出一大堆的借口。”

  “你要与众不同,首先,从物质方面与众不同,与其他人不同,给他们树立榜样,我们不能轻易做失自我,把自己看成众多势力的牺牲品,我们要自我定位。”

  “创造产生于瑕疵,产生于斗争和挫折,这就是我认为语言的由来,我的意思是,它产生于超越自我孤立的愿望,也有某种彼此之间的关系,当它只要简单的生存,它就必须简单。当它变成真正有趣的时候,我认为是我们用同样的符号系统来交流,所有的我们经历的抽象的和无形的事物的时候了。”

  “文字是惰性的,它们只是些符号,他们是死的,懂吗?很多感受都是无形的。很多事物我们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然后,当我们在彼此交流时,我们感到彼此连在了一起,我们认为彼此都能明白对方,我们认为我们几乎有种精神交流的感觉,这种感觉是短暂的却是我们离不开的。”

  “新的进化模式将赋予我们真实、忠诚,正义和自由的人类特征,这些将成为新型进化的表现,因此,这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那将是美好的。”

  “我们的自由只是一种可能性,只是在无序的状态下的突然改变,这好像更糟,我宁愿自己是在一个稳定的物质机器上的一个齿轮,而不是一些突然的改变,所以我们不能忽视这个问题,我们只能用我们的当代世界观给人们找点空间,用所有的必需的,不是对肉体,而是对人,那就意味着去解决问题,为选择和责任寻找空间,试着独立的理解。”

  “艺术不是目的,而只是诱因和方法,定位我们特殊的旋律,消磨我们的时间,对真实的交流的发现就在其中,至少是在寻找这种交流,发现或丢失的冒险,没得到满足和承认的我们继续在寻觅,用自己的愿望,害怕和幻想消除寂寞。在这种不管世界看上去多空虚,不管这世界对我们来说是如何的退化和枯竭的事实的驱使下,我们懂得什么事都有可能,在合适的环境下,新的世界很有可能和旧的一样。”

  “世上有两种受折磨的人,一种人是缺乏生活,另外的人是生活过于沉重。后者和动物没有太大差别。”

  “什么阻止人们发挥他们的真正潜能,答案在另一个问题之中,那就是,什么是最普遍的人类特征,畏惧还是懒惰?”

  “你要了解你首先梦到的是什么,你开始能去认识它,你开始能去问你自己,嘿,这是在做梦吗。”

  “电影就其本质,是现实的再现,就是像是现实真的再生一样。电影实际上拍下的是,像上帝的化身和创造。电影就像对上帝的记录或上帝的脸或是不断变化的上帝的脸。整个好莱坞拍电影尽力去做这个讲故事的媒体,拍电影不应该基于剧本,而是应该基于人和事,从那种层面上说,他们差不多形成了那种明星体制,因为电影是对人而不是关于那个故事。特吕福常说最好的电影不一定有最好的剧本,最好的剧本不能拍出最好的电影。因为他们带有文字叙述的事,你会受制于它,最好的电影是不会受制于剧本的。电影总有叙述性,因为它有时间限制,就像音乐里有叙述一样,你不会首先想到一个歌的故事然后再写歌,它产生于那些瞬间,那就是电影所有的,就是那个神圣的瞬间,这神圣的瞬间在我们的周围并不神圣。电影会让我们看到这种瞬间,我们可以把它框出来去领会它,神圣,一个接一个瞬间。”

  “一千年只是一个瞬间,没什么新的,不同的事物,只是在不断的重复当中,同样的云同样的音乐,对一小时或来生有着同样的感觉。”

  “你已经开始寻找答案,尽管有些困难,但回报是丰厚的,尽可能彻底的练习你的思想,知道这只是练习,创造美好的东西,解决问题,探索物质世界的奥秘,感受一切喜怒哀乐,提着你装满情感记忆的旅行袋,我记得我从哪里来,如何变成人,为何我留在附近,我最后的启程已经指日可待,以逃脱的速度离开,不仅是来世,而且要永恒。”

  “生命就是一个随着时光流逝,而积累起来奇迹,是那些彼此之间存在的令人吃惊的瞬间的积累。世界就是一场考察你是否能超越你直接的经历的考试,测试我们能不能超越你所看到的,实质考察的是我们的好奇心,疑惑考察的是我们的活力。汤玛斯·曼恩写道,他是融入到生活中去,而不是写一百个故事。”

  “一种假设说你不能够在生活的同时懂得生活。而我会说,理解生活本身就是在生活。”

  “记忆远比遗忘更能体现一种精神的行为。罗卡在同一首诗中写道,鼠蜥会咬那些不做梦的人。当他意识到他是另外一个人梦中的人物,那就是自知之明。”

  “你从未遇见你自己,但同时遇见他人的优势,是他们中的一个会将你展现给你自己。检查你观察的万事的本质。”

  “事实上每个人的生命有种叙述,在不同的现象后面,只有一个故事,那就是从否定到肯定的故事,生活的全部就是:不,谢谢,不,谢谢。然后最后的结果都会是一样的:是的,我投降,是的,我承认,是的,我信。”

  《半梦半醒的人生》观后感(六):exposing me to information and ideas...

  在盗梦空间里,每个主人公都有一个随身携带的道具用以辨别是梦是醒。我们没有这样神奇的道具,所以不知身之所处。

  不知名的人做了一个梦,在梦里,他与不同的人交谈,在一个个梦里醒来。现实和自我实体都成了不可捉摸的东西。而记忆、思想、感觉变得更加容易触摸。

  ----------以下摘自百度百科-------------

  庄周梦蝶,典出《庄子·齐物论》,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庄子所提出的一个的哲学命题。在其中,庄子运用浪漫的想象力和美妙的文笔,通过对梦中变化为蝴蝶和梦醒后蝴蝶复化为己的事件的描述与探讨,提出了人不可能确切的区分真实与虚幻和生死物化的观点。虽然故事极其短小,但由于其渗透了庄子诗化哲学的精义,成为了庄子诗化哲学的代表。也由于它包含了浪漫的思想情感和丰富的人生哲学思考,引发后世众多文人骚客的共鸣,成为了他们经常吟咏的题目,而最著名的莫过于李商隐所言“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齐物论》)

  《庄周梦蝶》又称《周公梦蝶》《庄生晓梦》。

  ①喻:通“愉”,愉快

  ②适志:合乎心意,心情愉快。

  ③觉(jué):醒来。

  ④蘧(qú):蘧,原意为惊喜的样子,此处为惊疑动容的样子。

  ⑤分:区分、区别。

  ⑥物化:事物自身的变化。此处意思为,外部事物都会与自身交合的,即,万事万物最后都是要合而为一的,指大道时而化为庄周,时而化为蝴蝶。

  译文

  过去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很生动逼真的一只蝴蝶,感到多么愉快和惬意啊!不知道自己原本是庄周。突然间醒过来,惊惶不定之间方知原来是我庄周。不知是庄周梦中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梦见自己变成庄周呢?庄周与蝴蝶那必定是有区别的。这就可叫作物、我的交合与变化。

  庄子梦中幻化为栩栩如生的蝴蝶,忘记了自己原来是人,醒来后才发觉自己仍然是庄子。究竟是庄子梦中变为蝴蝶,还是蝴蝶梦中变为庄子,实在难以分辨。后遂以“庄周梦蝶、庄周化蝶、蝶化庄生、蝴(胡)蝶梦、蝶梦、梦蝴(胡)蝶、梦蛱蝶、梦蝶、化蝶、蝶化、化蝴蝶、蝴蝶庄周、庄周蝴(胡)蝶、蝶与周、蝶为周、周为蝶、漆园蝶、南华蝶、庄蝶、庄生蝶、庄叟蝶、枕蝶、蝶入枕、庄周梦、庄叟梦、庄梦、蘧蘧梦、梦蘧蘧、梦蘧、梦栩栩、栩栩蘧蘧、蘧蘧栩栩、蝶蘧蘧”等写虚幻、睡梦及边蒙之态;亦用以写蝶。

  示例

  【庄周梦蝶】黄庭坚《寂住阁》诗:“庄周梦为胡蝶,胡蝶不知庄周。当处出生随意,急流水上不流。”辛弃疾《念奴娇·和赵国兴知录韵》词:“怎得身似庄周,梦中蝴蝶,花底人间世。”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四折:“惊觉我的是颤巍巍竹影走龙蛇,虚飘飘庄周梦蝴蝶。”

  【庄周化蝶】黄庭坚《次韵石七二七首》之六:“看着庄周枯槁,化为胡蝶翾轻。”

  【蝶化庄生】白居易《疑梦二首》之二:“鹿疑郑相终难辨,蝶化庄生讵可知。”

  【蝴(胡)蝶梦】崔涂《春夕》诗:“胡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温庭筠《华清宫和杜舍人》:“杜鹃魂厌蜀,胡蝶梦悲庄。”范成大《寒夜观雪》诗:“可怜蝴蝶梦,翩作蠹书蟫。”

  【蝶梦】骆宾王《同辛簿简仰酬思玄上人林泉四首》之二:“有蝶堪成梦,无羊可触藩。”崔涂《金陵晚眺》诗:“千古是非输蝶梦,一轮风雨属渔舟。”陈人杰《沁园春·同前韵再会君鼎饮因以为别》词:“六代蜂窠,七贤蝶梦,勾引客愁如酒浓。”

  【梦蝴(胡)蝶】李商隐《偶成转韵七十二句赠四同舍》:“战功高后数文章,怜我秋斋梦蝴蝶。”韦庄《春日》诗:“旅梦乱随蝴蝶散,离魂渐逐杜鹃飞。”黄庭坚《古风次韵答初和甫二首》之二:“道人四十心如水,那得梦为胡蝶狂。”

  【梦蛱蝶】杜牧《寄浙东韩八评事》诗:“梦寐几回迷蛱蝶,文章应解伴牢愁。”刘兼《江楼望乡寄内》诗:“梦魂只能随蛱蝶,烟波无计学鸳鸯。”

  【梦蝶】李嘉《春和杜相公长兴新宅即事呈元相公》:“梦蝶留清簟,垂貂坐绛纱。”陆游《遣兴》诗:“听尽啼莺春欲去,惊回梦蝶醉初醒。”马致远《夜行船·秋思》曲:“百岁光阴如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

  【化蝶】陆游《吾年过八十》诗之一:“化蝶有残梦,焦桐无赏音。”辛弃疾《兰陵王·己末八月二十日夜》词:“寻思人世,只合化、梦中蝶。”

  【蝶化】谢宗可《睡燕》诗:“金屋昼长随蝶化,雕梁春尽怕莺啼。”

  【化蝴蝶】陆游《睡觉作》诗之一:“但解消摇化蝴蝶,不须富贵慕蚍蜉。”

  【蝴蝶庄周】陆游《病后晨兴食粥戏书》诗:“蝴蝶庄周安在哉,达人聊借作嘲诙。”

  【庄周蝴(胡)蝶】黄庭坚《煎茶赋》:“不游轩后之华胥,则化庄周之胡蝶。”陆游《冬夜》诗:“一杯罂粟蛮奴供,庄周蝴蝶两俱空。”

  【蝶与周】李群玉《半醉》诗:“渐觉身非我,都迷蝶与周。”

  【蝶为周】赵翼《新霁同杏川诸人散步》诗:“声在树间禽姓杜,香寻花底蝶为周。”

  【周为蝶】萧纲《十空·如梦》诗:“未验周为蝶,安知人作鱼。”

  【漆园蝶】李商隐《为白从事上陈李尚书启》:“漆园之蝶,滥入庄周之梦;竹林之虱,永依中散之身。”

  【南华蝶】吴融《杏花》诗:“愿作南华蝶,翩翩绕此条。”

  【庄蝶】李商隐《秋日晚思》诗:“枕寒庄蝶去,窗冷胤萤销。”刘兼《昼寝》诗:“恣情枕上飞庄蝶,任尔云间骋陆龙。”卢肇《湖南观双柘枝舞赋》:“帽莹随蛇,断断芝兰之露;裾翻庄蝶,翩翩猎蕙之风。”

  【庄生蝶】李群玉《昼寐》诗:“正作庄生蝶,谁知惠子鱼。”

  【庄叟蝶】钱起《衡门春夜》诗:“寄言庄叟蝶,与尔得天真。”

  【枕蝶】刘禹锡《览董评事思归之什因以诗赠》:“欹枕醉眠成戏蝶,抱琴闲望送归鸿。”晃迥《属疾》诗:“粲枕甘为蝶,丰厨厌炙牛。”

  【蝶入枕】陆游《连夕熟睡戏书》诗:“蝶入三更枕,龟搘八尺床。昏昏君莫笑,差胜醉为乡。”

  【庄周梦】徐夤《初夏戏题》诗:“青虫也学庄周梦,化作南园蛱蝶飞。”

  【庄叟梦】吴融《红白牧丹》诗:“看久愿成庄叟梦,惜留须倩鲁阳戈。”

  【庄梦】李中《暮春吟怀寄姚端先辈》诗:“庄梦断时灯欲烬,蜀魂啼处酒初醒。”清江《上都酬章十八兄》诗:“寓蝶成庄梦,怀人识弥贤。”

  【蘧蘧梦】苏轼《次韵答元素》:“蘧蘧未必都非梦,了了方知不落空。”范成大《立秋月夜》诗:“行藏且付蘧蘧梦,明发还亲雁鹜群。”

  【梦蘧蘧】苏轼《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诗:“兹游淡泊欢有余,到家恍如梦蘧蘧。”

  【梦蘧】赵翼《漫兴》诗之三:“虫赓永叔秋声冷,蝶去庄生晓梦蘧。”

  【梦栩栩】钱文荐《蝶赋》:“车飘飘其讶鬼,梦栩栩以疑庄。”

  【栩栩蘧蘧】范成大《晓枕三首》之二:“臣闻赤脚鼾息,乐哉栩栩蘧蘧。”

  【蘧蘧栩栩】范成大《次韵时叙赋乐先生新居》:“纷纭觉梦不可辨,蘧蘧栩栩知谁欤?”

  【蝶蘧蘧】陆游《开岁愈贫戏咏》:“涧底饱观苗郁郁,梦中聊喜蝶蘧蘧。”又《九月一日未明起坐》诗:“坐久屡传鸡喔喔,梦残犹化蝶蘧蘧。”[6]

  相关观点

  公元1641年,西方著名哲学家笛卡尔在《形而上学的沉思》或作《第一哲学沉思集》(Méditations sur la philosophie première; en:Meditations on First Philosophy)中阐述了类似的观点,他认为人通过意识感知世界,世界万物都是间接被感知的,因此外部世界有可能是真实的,也有可能是虚假的。这一论点是怀疑论的重要前提。

  其原文如下:“直到现在,凡是我当作最真实、最可靠而接受过来的东西,我都是从感官或通过感官得来的。不过,我有时觉得这些感官是骗人的;为了小心谨慎起见,对于一经骗过我们的东西就决不完全加以信任。

  可是,虽然感官有时在不明显和离得很远的东西上骗过我们,但是也许有很多别的东西,虽然我们通过感官认识它们,却没有理由怀疑它们:比如我在这里,坐在炉火旁边,穿着室内长袍,两只手上拿着这张纸,以及诸如此类的事情。

  我怎么能否认这两只手和这个身体是属于我的呢,除非也许是我和那些疯子相比?那些疯子的大脑让胆汁的黑气扰乱和遮蔽得那么厉害,以致他们尽管很穷却经常以为自己是国王;尽管是一丝不挂,却经常以为自己穿红戴金;或者他们幻想自己是盆子、罐子,或者他们的身子是玻璃的。但是,怎么啦,那是一些疯子,如果我也和他们相比,那么我的荒诞程度也将不会小于他们了。

  虽然如此,我在这里必须考虑到我是人,因而我有睡觉和在梦里出现跟疯子们醒着的时候所做的一模一样、有时甚至更加荒唐的事情的习惯。有多少次我夜里梦见我在这个地方,穿着衣服,在炉火旁边,虽然我是一丝不挂地躺在我的被窝里!我确实以为我并不是用睡着的眼睛看这张纸,我摇晃着的这个脑袋也并没有发昏,我故意地、自觉地伸出这只手,我感觉到了这只手,而出现在梦里的情况好像并不这么清楚,也不这么明白。但是,仔细想想,我就想起来我时常在睡梦中受过这样的一些假象的欺骗。想到这里,我就明显地看到没有什么确定不移的标记,也没有什么相当可靠的迹象使人能够从这上面清清楚楚地分辨出清醒和睡梦来,这不禁使我大吃一惊,吃惊到几乎能够让我相信我是在睡觉的程度。”(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集· 第一个沉思》)

  《半梦半醒的人生》观后感(七):庄周梦蝶,抑或蝶梦庄周

  摇晃的城市,虚浮的建筑,或明或暗的灯光,漂浮的桌子,抽象化的人物,带着魔幻色彩与不真实感,构成了半梦半醒的人生。

  想要传达的主题大概是人生如一梦,人生便是由迷离的梦与清醒构成的,人行于世,相逢即是有缘,我们的主角没有姓名,姓名又有何用,的确,在浮生一梦的状态下,姓名只是一个代号,而真正有意义的是人本身,我们跟着主角走过一个又一个真实或虚幻的场景,不断的做梦,清醒,做梦复又清醒,陷入奇妙的循环。

  形式是表达思想的一种手段,动画化的人物,粗犷的线条,不加细修,大块粗糙的色彩,不甚精细的细节,与日常稳固相反的摇晃,不完美的效果反而是这部电影的完美,也是魅力所在。

  跟着主角踏上梦的旅程,遇到奇怪的人和事,然后由梦中的危险情景一下子醒来,采取的是典型的由梦中清醒的模式。清醒片刻,不知何时就又进入一个又一个的梦境,梦境中出现最多的场景是与人交谈,交谈对象是哲学家,历史学家,人类学家,而这些人讲述的道理能够听懂却理解不了,让人云里雾里的。或者是非主角的两个人在谈话,设计的大多是人生、生命之类的大问题。一度以为是现实的时候,主角又从梦中清醒。

  电影的后半部分与心理学家关于梦的解析有异曲同工之妙:梦与死亡的密切关系,梦境中的情境与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尤其相似,梦境的联结等都让人思考。

  让我冷汗涔涔的是关于解释如何从梦中清醒的那一部分,主角与人会面,谈到梦境中的开关是不起作用的,主角临走前,随手动了一下门边的开关,明亮的灯光不变,证实这是一个梦境。梦中有梦,无穷无尽,让我想到盗梦空间。

  梦境曲折离奇,或关于自己,或关于他人,梦的频繁出现让人难以区分梦境与现实,如庄周梦蝶,不知是庄周在蝶的梦中,还是蝶在庄周的梦中。

  人生如梦,太过匆匆,你我皆过客,若庄周,若蝶。

  《半梦半醒的人生》观后感(八):我那半梦半醒的人生

  趁大学生涯的最后一个寒假,准备把电脑里下了很久的电影一点点消化掉。今天选的这一部,冲着它的高豆分和无比登对的男女主角。其实刚下完这部片子的时候忍不住拉快进看过,实在没有看到本片的重点和高潮,当时也不以为意,大概天时地利人和有二,无法抓住片子的精华。可是如今一分分仔细看下来,却也得不出比当时更好的评价。

  也许是自己长期浸染在好莱坞大片与国内大制作电影中,养坏了口味,也或许最近一直在等待哲学考研的结果,烦躁难耐,没能慢慢咀嚼对白里的深意,更也许是由于个人对电影的理解有限……总之,观影后的沮丧与烦闷之感可以当做仅为个人感受,如有雷同,握手点头。

  电影似乎想要讨论关于梦与醒的问题,电影画面从开篇就呈现出一种模糊暧昧的动画风格,似乎隐喻梦与醒间的界限难以划清。关于梦的问题,盗梦空间热映之时便在坊间火了一把,现在再看此片,可要比诺兰大叔下手更早,而如何辨别梦境与现实,理查德君处理的却比之要深刻的多。梦境与现实有许多重叠之处,然现实中也有可能有许多荒诞之处,梦境的片段虽然显得毫无逻辑关系,但这种混乱却实际上难以察觉,所以当你以为从一个梦境中醒来,你却身处另一个梦里,辨别梦与醒的标准也不同了。于是梦醒之间不是你转转陀螺就能发现的。当然这就给观众制造了一个大难题,整部电影直到拉下黑幕,你也仿佛身处云里雾里,完全不知道男主何时是梦何时是醒,加之导演又以他极为擅长与得意的对话,而且是大段充满哲学讨论的对话作为电影的主要内容,使得本来就不清晰的剧情在这些玄幻的内容中变得更为晦涩了。(深刻怀疑,难道这只是拍给小众看的实验电影么?还是欧美人的哲学素养超出了我们弱小的想象力!)作为一个哲学系不成材的本科生,本来就困惑于幻想与行动间关系的我,瞬间就被这部片子惹毛了。看着电影里接连出现的各种装逼教授大叔大婶的嘴脸,听着他们扯着关于如何控制自我的意识,自由意志,灵魂有无等等的问题,顿觉浑身无力。哲学终究是腾空的活动么?难道,导演是想通过展现哲学对话让沉浸于这种讨论的同志们看到交谈的无力和可笑么? 最让人心痛的莫过于,我们可爱亲爱的那女主角霍克桑与朱莉酱,在床事之后躺在床上讨论的居然是诸如“庄生梦蝶”之流的问题,俊男靓女赤条相对却,欲望迸发后不是你侬我侬而是冷冰冰滴讨论,导演啊,爱在黎明破晓前里的浪漫消失得无影无踪啊,简直一点人气也木有啦!当然,这也全然可能是我的偏见造成的效果。也许导演仅仅是想通过这些似梦又真的谈话把我们引向问题本身,我们自以为生活在一个我们熟悉的现实生活里,却实际上不比我们的梦境更为真实。只是,表现手法实在叫我难以接受。

  理查德较之诺兰更为精明的一点还在于,他并没有给梦与醒做任何清晰的定义,一切关于梦醒的表述全都假借于男猪脚的感受表达,开始,似乎在梦中男猪脚只是聆听却不曾与对象交谈,但逐渐这一特征就被打破了,男猪脚可以与对象聊天,甚至诉说自觉身处梦中却无法醒来,然而虽然转陀螺落水等方法显得幼稚却从幼稚将我们带入了深邃的问题里,但甚至没有一个暂时的判断标准的梦与现实却让人沮丧,失去判断能力的观众只能等着导演宰割,也或许,导演只想告诉你,我们总是在waking的过程里,没有起点与终点。

  总之,电影虽然探讨了深刻的问题,但内容却没那么亲民,没那么可爱,没有笑和泪,带点苦涩和虚脱,是只能给三星的好电影~

  《半梦半醒的人生》观后感(九):对有些人来说也是梦魇

  电影放到三分之二,我睡着了,以致不得不深夜把它从头至尾再看一遍。

  这是值得的。这里头全是人生里讲不完的废话,而且它真的就敢用这样一种貌似无聊的宣教的方式讲了出来。也许为了老少咸宜,或者就干脆就是出于编织一个诡计的需要,它赋予自己以最绚烂的形式。但它仍然是一个诡计,对某些人而言,甚至是梦魇。

  故事的结构,如同博尔赫斯著名的短篇《环形废墟》。博尔赫斯写道,一位逃亡的魔法师来到了一座庙宇的环行废墟中,他生存的意义就是做梦,为了在梦中塑造一个到达真实世界的“人”,一个将经历与他一样宿命的的幻影。唯一知道这塑造出来的人其实是幻影的,是世界上的火。某天,环行废墟再次遭到火焚。当魔法师走向大火时,火焰非但没有吞噬他的皮肉,反而抚慰他,于是,“他宽慰地,惭愧地,害怕地知道他也是一个幻影,另一个人梦中的幻影。”

  《半梦半醒的人生》这部电影,说的则是一个稀里糊涂的年轻男子,在没完没了、如套盒般一个包容一个的梦中,与这样那样的人展开关于人生的哲学、生物学、政治学、符号学之类的探讨,间或参杂某囚徒在狱中的凶狠诅咒、某自杀者在街头的自焚、几男子在加油站中所遇怪事,以及一些童年印象的逝影倏忽,如此整整100分钟。这男子发觉自己无论如何都走不出这个梦魇。他迫切地想要醒来,可是,每次他都是那个无法控制电灯的开关的人——梦中遭遇的一个人物曾告诉他,要知道自己是不是在梦境中,只要看看是不是能够调整房间里的光源就可以了。我们这位可怜的梦境穿梭者,根本找不到梦的源头——也就是所谓现实中的那个他,于是只好倾听各色人等在他的梦里面,无穷尽和他谈论人生如梦的大道理。

  确实是足够黑色幽默。这电影耍的是一个机智的阴谋。如果你还记得《爱在黎明破晓时》和《爱在日落余晖时》,你就会明白这是同一个导演(RICHARD LINKLATER)的惯用路数。在那被人戏称为“侃大山电影之最”的两部曲中,RICHARD LINKLATER让一对俊男美女在维也纳和巴黎的街道和河岸走来走去,相互诉说彼此对于人性、政治、文学、自我的感悟,用一种略带惆怅和忧伤的方式说尽了青春的梦想和中年的彷徨。现在,导演自己破了自己的纪录。他在一部以真人表演为水彩创作素材的动画片里到达了侃大山电影的最高境界,那就是:里头所有的人物都在没完没了地演说,连一个出租汽车司机都可以面对镜头大谈特谈自由的意义。

  显然,100分钟的时间里,除了被前所未有的视觉效果震撼,你还必须经历一场脑力激荡。整个过程中,不要试图抓住每个善辩的人物的话语意义,因为你终究会发现,你根本就不可能对其中涉及的话题进行归纳和总结。他们似乎说了许多,说得足够深度足够真诚,然而他们又什么都没有说——梦境穿梭者在每一场深奥的言说中离开,发觉自己还是陷在另一场梦中;用脑过度的观众最后只能记住那个在梦里欲罢不能的倒霉蛋。

  《半梦半醒的人生》以轻微的悲观主义色彩,展现了关于人之解释、人生之解释的无穷尽性。太多的意义被赋予到一场梦境的追溯中,最后却用以证明梦境的虚幻。看这样的电影是一个翻开心胸享受思维快乐的过程,但愿它不会为你带来痛苦。

  .《爱在日落余晖时》的悬案在《半梦半醒的人生》中终于得到了解答。Jesse和Céline究竟上了床没有?上了,而且在床上还继续着他们机智的讨论。对于《爱在日落余晖时》的影迷来说,这是一个重大的消息,呵呵。

  《半梦半醒的人生》观后感(十):造梦人

  如此密集的关于人生,哲理,艺术,自由,科学等方面的论述由各种场景下人物的交谈带出。整个动画片的形式就是一个半梦半醒的人不断在梦和现实中切换,他作为一个耐心倾听的旁观者仿佛在半梦半醒的瞬间经历了所有这些片段的,他是梦境的探索者,他用清醒的理性的能力,和无穷的梦境结合在一起,在不同的梦中穿梭。

  有些是电影的片段,有些是现实的延伸的片段,这些片段,打乱了了时间,空间,让整个电影呈现了无序的状态。如果我们可以自由在梦境和现实中切换,可以控制梦境,我们就等于跨越了不同空间的界限,无所不能了。

  在摇晃的镜头语言和逼真的而又粗糙的仿真人物造型之中,导演不仅混淆了梦境和现实人生的界限,而且赋予了每个人生中的短暂的片段以丰富的哲理和内涵,让它开出思想之果,仿如海浪冲刷而留下来的珍珠。尽管无法判断每个发生片段历时的长短,有时候感受是如此真切而震撼,六分钟的体验,梦境堪比现实一生的感受还要长。在短短的几分钟容纳了整个宇宙的精华。这一切是多么不可思议。这些美妙的瞬间就是存在的见证,是上帝抛出的永恒问题的解答。

  这些美妙的瞬间也是个体的膨胀的见证,当每个个体以为自己是多么的特别时,其实他和其他人一样,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记忆和文明不断累积而升华的结果,新的思想和新的体验的产生的造物,是彼此之间存在的令人吃惊的瞬间的积累。

  这些片段,美妙的瞬间中,语言,交谈和聆听都是必须的,这使得虚无之隙是充实而不是空虚。甚至电影中出现的很多奇妙的幻像,都是语言,思想被物化,是思想碰撞出的火花变幻出的奇妙的幻象。

  最后导演也提出了生活本源的问题,生活就是生活吗?还是生活就是梦境?人死后也只是切换到另一个梦中吗?主角甚至在梦中意识到自己在做梦。如果一个人是另一个人梦中的人物呢?如此无限循环下去,谁才是真正的我?如何才能打破这无限循环的梦境?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