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小丑之夜》的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小丑之夜》的影评10篇

2018-02-18 20:52: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小丑之夜》的影评10篇

  《小丑之夜》是一部由英格玛·伯格曼执导,Åke Grönberg / 哈里特·安德森 / 哈塞·埃克曼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小丑之夜》影评(一):小丑之夜

  “谁也别想拿走我的安静自由。”——当分居三年的丈夫妻子请求让他回家时,妻子这样拒绝了他。丈夫不死心,又问她,是不是爱上了别的人?她说,有没有别的人并不重要,没有人可以,谁也不能拿走她的自由。

  丈夫的表现是这样的:他有个年轻貌美的情妇。他有个马戏团,这次正好经过妻子居住的城镇,便打算去看望分隔三年的妻子和孩子们。情妇反复问他会不会抛弃她,重回妻子的怀抱,他哄着说不会,结果情妇的恐惧嫉妒使她歇斯底里地阻止他回家,两人都忍不住发火并激烈争吵,情妇便威胁说要离开他。他懒得再跟她烦,扔下哭泣的情妇出门了。到了妻子那里,就上演了刚才那一幕。他听了妻子的回答,像只可怜的小狗低下脑袋,不得不怏怏回马戏团了。当然,他的情妇果然离开他,跟另一个男人上床了,正巧被他在回来的路上看见。嫉妒使他发疯一样地审问情妇下午在干嘛,逼得她只好说出实情。于是他又后悔知道了真相,既想杀了情妇,也想自杀。晚上在马戏团表演时正好情敌也在场,并且故意羞辱他,两个人大打出手,结果是他反而被结结实实揍了一顿。终于他拿出手枪要自杀,可惜又不敢下手。马戏团解散了,但不知他以后是否会和情妇互相厌倦并忍受着继续生活下去呢?(他们互相坦白过已经厌倦对方。)

  《小丑之夜》影评(二):艺术家社会中的位置

  评论家玛丽亚伯格姆拉森(maria-bergon-larsson)认为艺术家在社会中的位置已经从舞台中央换到了两翼,严肃艺术失去了它的社会功效,艺术家面临两种选择:要么拒绝被分配的边缘角色,与其它艺术家联手对社会进行政治性的干预;要么接受艺术生产无用论,继续完全为艺术而艺术,为自身而创作,从政治介入退到“唯我论(splipsism)”。伯格曼正是选择了后者,他的许多影片都将艺术家的语言当作了他们的中心议题。决定接受被隔绝个人主义立场的结果就是个人只能被当做社会力量的牺牲品:他们无法在社会中扮演一个积极的角色,却经历着创痛性的社会变迁及一种对自身情感心理的威胁。许多伯格曼的人物都表现为夹在内在情感和充满威胁的外在社会世界冲突之间,经常被描绘成一种暴力动乱的状态

  在早起的《裸夜》中,伯格曼使用马戏团的隐喻来描画艺术家在社会中的冒险位置:艺术家用生命作为赌注来娱乐他人。影片中的小丑弗罗斯特代表了受苦的艺术家兼受害者,受到狭隘观众的嘲弄,艺术家与观众交流强化了艺术家悲剧性的隔绝。

  《小丑之夜》影评(三):情感的风暴过去了,剩下什么?

  1.人生的嘲弄:电影开篇,日本实验电影味道,快速、晃动的默语镜头。小丑之妻在众军士前裸浴,引起哗然。小丑赶到,下水报出赤裸的妻子,衣物已被人藏起,无法遮蔽妻子的身体,赤脚踉跄抱着妻子,羞惭急切要摆脱讪笑赤裸无助,摔倒,以马戏团众人抬回帐篷收尾。这是一个插曲,故事转入阿尔伯特和他的情人

  2.情人出轨:阿尔伯特无意发现了情人安妮的背叛,心中愤怒无从发泄,与小丑喝两杯酒后找出手枪,出现惊人一幕:在小丑说要杀死熊和自己老婆后,阿尔伯特的枪顶住了小丑脑袋:

  “你害怕死亡?”

  “是的。”

  “我那只能自杀了。”

  “你要杀死自己?”

  阿尔伯特惊醒,丢掉了枪,和小丑打开门,到了草地上,音乐欢笑、打闹,“啊,我爱生活啊”,阿尔伯特重生般的感叹。

  3.当众失败出丑:与弗朗斯单挑,狼狈不堪,成为马戏团里上演的最后一出戏剧。关上门准备自杀,颤颤巍巍鼓起勇气扣动扳机却没有子弹,再扳打穿面前的玻璃,此时小丑在窗外问“你死了吗”“没有!”出门,走到熊笼,打死了熊。

  4.上路:“给马打上马掌,准备离开。”

  5.妻子的小店:阿尔伯特妻子在小镇上开个小店,平和安静,夏天、冬天,没有什么改变,他跟妻子说想留下来,照看店子带孩子,妻子拒绝。浪子的念想,如小丑的梦:他变成一颗石子那么小,被放进了老婆的子宫,在里面做美梦

  6.情人的乞盼:他瞪着情人,愤怒已经消失,接下来是他的背影朝情人走去,电影结束

  7.殊途同归

  让我们回到电影的开始,小丑的羞惭没有继续刻画,可能精神恢复后也就平息了,释怀了,没有阿尔伯特的冲动宣泄,这不禁让我们思考:情感的风暴过去后,剩下的是什么?不也是如小丑般对生活的容忍?

  8.一个起点:我认为这是伯格曼电影的一个起点,连接《第七封印》《沉默》《假面》《狼的时刻》等名作。

  纪德将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人物的精神分为三个层面:智识层面、情感层面、灵魂层面,前两个层面都是显性的,但不会触及心灵。智识的虚伪、情感爆发后的贫瘠,是伯格曼在他之后的电影持续探讨的主题

  《小丑之夜》影评(四):伯格曼电影笔记之《锯屑与碎片》:好的和坏的

  1.用了11个镜头开场,很繁琐。伯格曼意识到了错误,几年后的《面孔》同样的开场,好很多,消除了堆砌之弊。

  2.小丑弗洛斯特与妻子艾玛的插曲,出现的方式颇为不妥,造成了叙述的不畅。它作为整部电影的主旋律,之后的故事皆是它的数次变奏。那么,不如将这段小故事作为整部的开场,并确定不破坏马戏团的“在路上”的感觉

  3.阿尔伯特与安妮进剧院的2个镜头,景别的变化有意思,并造成我奇特的心理变化。

  安妮第二次独身进入剧院的那个长镜头,更加繁复。我甚至不能完全辨清它的场面调度,下一个镜头承接并完成了情绪的延续。人员退场,灯光渐熄,安妮孤身站在舞台中央,这个视觉冲击力真强。

  4.在一个镜头中,完成画面内容不同情绪间的悄然转移,这是伯格曼拿手的。同时,在一个持续镜头中转变其所代表的视角,也很迷人

  5。 父子相见,用了12个镜头。第一个镜头最长,作为转折的埋伏,延长画幅内外的交涉。

  台词准确简捷。

  是最感动的段落之一。

  ————“今天天气很好啊。”

  ————“你是我的父亲吗?”

  6. 象征安妮与弗朗斯上床的那个镜头俗套又多余,真愚蠢,剪掉。

  7。几个作为过度段落的室外戏却很好看,马戏团的人们忙碌

  8. 伯格曼花了不到三周时间在莫斯巴克广场的一家小旅馆里写完了剧本

  剧本很工整,命名羞耻——制造羞耻——正面羞耻——抵抗羞耻,如他自己所言,“布阵妥当的一场心魔大战”。

  之前,伯格曼怂恿情人——应该是哈瑞特·安德森——讲述她丰富的性经历,并难抑妒忌之情,导致备受煎熬。这也是这部电影的基础和弦之一。

  9.看到阿尔伯特举枪自杀时,我睡了下去,梦里浮出对Y老师思念

  醒来已是夜里十一点多,手掌一翻,看见一条短信

  《小丑之夜》影评(五):能开始的,不能结束

  文本上的复杂性,带有畸形催生的形象。同时,这部作品带有斩钉截铁感情作者并没有对这部作品带有一丝温情,对他自己亦然。明显的受虐倾向,最荫蔽的棉中针是谎言,而最明显的表现则是从标题到内容每一曾都是欺骗/拒绝 ——

  小丑之夜的标题,故事并没有围绕着小丑展开,小丑的情节也并没有发生在夜晚,前面部分就讲述的小丑的情节像传说,但之后人物却在叙事中稀落而实在地出现 …… 但是所有的谎话并没有让整个故事有所改变 —— 真正的羞辱,从来都是说对了的。

  小丑的梦境无疑是最为精彩的一部分之一。而作为一部分,他也有狡黠的地方,在时间上,它相当于是代替了故事发生时间里的日出的。从最卡是的拂晓,然后是白日梦境,然后就无庸俗的白天午后,入夜,拂晓。在第二层叙事上,代替了日出的小丑故事,为后来的白天情节铺上了他的阳光 —— 它太亮了,它注定可以射穿这部电影,至少在夜晚之前,而夜晚已经不需要它了,刺眼的阳光是欺瞒的话,那晚上就已经败露了,满是羞耻。

  《小丑之夜》影评(六):生活还得继续

  这是已故瑞典国宝级电影大师英格玛•伯格曼的作品《小丑之夜》,也翻译作《裸夜》。1953年的作品。

  前天吵了后,满无目的地在街上行走,撞见了一个不错的音像店。想到很久没有淘碟了,就索性把开房间的钱来买电影。还不错,有些可以购买的电影。可以麻醉自己一段时间。其中包括这部《小丑之夜》。

  我曾经看过他的另一部作品,是自己在川大真正恶补电影时候看的,《亚历山大和芬尼》,因为那时看电影太多,已经开始作呕,并且电影很长,就没有看完。

  很遗憾,在一个大师逝去的日子,大师接连离我们而去。

  一如既往的黑白,简单的剧情,但生动活力与切合心境的感觉,在仿佛失恋的时候,有点意思

  小丑,但我不知道这部电影中,谁,是小丑。在许多电影中,都有小丑这一角色。比如费里尼的《大路》。他是一个很丰富的角色,看似微笑的演妆下面隐藏着落寞内心。他总是关注的焦点,他的任务是让演出走向高潮喧闹。然而,他往往是最落寞孤独的人,没有人了解他的内心痛楚。人似乎也一样,在面具下面,谁也不知道谁比谁更落寞。或者你就如行尸走肉般僵化的微笑的演妆。他也是最容易受到伤害的人,任人嘲笑,奚落,没有人去了解他,因为他总是微笑。

  电影开始于一段回忆,游走各地的马戏团在一处停歇,附近是一群炮兵在训练。又老又丑的小丑的老婆,跑到士兵中卖笑。强烈的拍摄光线和轰轰的炮声下,只看见士兵们放肆的笑脸女人放荡的身影。有人跑回马戏团告诉了小丑。小丑气急败坏地跑来,看见自己的妻子赤裸身体在水中和士兵们戏水。小丑脱下演出服,走进河滩去拉女人。他吃力地把又肥又重的女人抱上岸,但两人的衣服已经被人藏了起来。可怜的小丑,为了不让女人被人看,只好紧紧把女人抱在身前,一步一步挪着步子离开。兴奋人群仍然跟在后面。地上是尖锐的石头,小丑忍痛抱着女人走着,一次次摔倒。但我们看不见他的表情和内心,脸上仍然是令人心颤的诡异笑容。女人的眼泪打湿了自己脸上的浓妆……

  每一个男人都只有一个女人。自己最爱的女人。

  故事发生在一个上世纪初的瑞典巡回马戏团,重点是马戏团老板他的妻子、情妇以及情妇的男友之间的多重关系导演艾伯特苦心经营濒临末日的马戏团。为了重整旗鼓,艾伯特决定举行一次盛大的晚会为此他带着情妇――马戏团里的女演员安妮去拜见一个大马戏团的经理叔伯格。他以安妮的美色为诱饵,加上他的谦恭,终于借到了演出服装。这天下午,是他约定去看分别三年的妻子阿格达和两个孩子的日子。已见衰老的艾伯特想要留在妻子那儿安度时光,亲眼看着儿子长大成人,但遭到了拒绝。艾伯特沮丧地归来,恰巧看见安妮慌慌张张地从剧场出来到一家金匠铺子去。原来,安妮在剧团同事弗朗斯的利诱下,和他发生了性关系,却发现他给的所谓值钱的护身符其实一文不值。最后,演出收入不错,艾伯特还得带领着这个马戏团继续走下去。

  是的,生活还得继续。当濒临崩溃的老板决定继续前行时候,被骗的安妮等在前面,两人相视无语,转身继续。

  人生就是这样,充满了无奈惆怅。每人都想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不顾道义去追寻新的东西,但这种没有努力行为往往失败告终。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