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最后一张签证》影评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最后一张签证》影评精选10篇

2018-02-18 21:53: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最后一张签证》影评精选10篇

  《最后一张签证》是一部由花箐执导,王雷 / 陈宝国 / 赵擎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最后一张签证》影评(一):原创剧本历史情怀

  最后一张签证,挺好看的,当西方国家在纳粹压力下减少签证名额时,只有中国大使馆还在陆续发放签证。那时的中国也不平静,但却是犹太人无可奈何选择,那时一张签证就是在挽救一条性命呀。中国外交官尽心尽力帮助受难民族故事值得搬上荧幕。

  陈宝国出色地演绎出了一位一丝不苟尽职尽责的外交官风采,同样期待王雷从一个富家子弟到一个真正外交官的蜕变

  支持一下吧,现在这样用心的原创剧本不多了,演技也无可挑剔。剧情也不拖沓,至于语言问题也并非完全不能忍受,对这种良心制作宽容一点吧,别鸡蛋里挑骨头了。它的历史关怀值得肯定,中国人的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能搬上荧幕值得肯定,中国人智慧和大爱国人应该知道。

  《最后一张签证》影评(二):《最后一张签证》折射人性冷暖,活着从不是为了眼前的苟且

  江苏卫视开年大剧《最后一站签证》播出已过半,对历史的尊重和还原,深沉厚重的复古画面,肃杀凌冽的悬疑氛围,突破了我们对战争剧的老套印象。血腥残暴暗无天日的纳粹统治下,一群背井离乡的中国外交官,用坚定信仰走出了一条生命救赎的大爱之路,展现了中华民族不卑不亢至诚至真的民族气节。

  残忍杀戮和执着救赎,一张签证尽显人性冷暖

  “鲜花战争”的胜利,德国不费吹灰之力征服了奥地利,也让奥地利人民自此深陷水深火热。和战争的残酷相比,人性的泯灭才是最血淋淋的。汉斯不过是万千纳粹军官的一个缩影,为了征服他们失去了本该有的人性和良善,变得麻木不仁,把屠杀当成了使命乐趣

  小提琴家海伦·米歇尔、权威科学家们,甚至是无辜的犹太百姓,都惨死在纳粹的枪口之下。如果说杀戮带来的是无尽的恐惧,那么精神洗脑则让人不寒而栗隐隐作痛。当汉斯的儿子比尔从一个天真无邪孩童,变成对罗莎下毒手的“帮凶”,带来的心灵冲击远远大过了流血和死亡。把良知轻而易举交给了罪恶,人性最丑陋弱点正是如此。

  正和邪,冰与火,从来都势不两立。和纳粹灭绝人性的残忍相比,中国驻奥地利使馆的外交官们,用他们的炙热和博爱,温暖了这个冰冷绝望的国家。一张张通往中国的签证,是对人权的坚决捍卫,也是对生命的执着救赎。战争是冷酷的,人心却是有温度的。

  活着从不是为眼前苟且,生命因为信仰而闪光

  这部剧除了将人性赤裸裸地解构之外,对人物精神和信念升华也用了颇大的篇幅。普济州,一个外交世家的官二代,本可以远离战争和灾难,他却义无反顾投身到这个漩涡里。最初的他,是一个空有一腔热血冲动莽撞的爱国青年,没有一个外交官必备的沉稳和大局观。在阅尽生死之后,他找到了自己为之坚持奋斗的信仰,那就是对生命的尊重,对灵魂的救赎,心存大爱,则无所畏惧

  普济州用他的信念,无声中影响了身边每一个人。副总领事鲁怀山,在遇到普济州之前,只是一个恪尽职守不卑不亢的外交官,服从是他一直信守的天职。小普的出现所作所为,燃起了他内心压抑的那团火,他们的感情超越了上下级,变成亦师亦友的“革命情谊”。还有吕秘书和使馆上上下下工作人员,从对普济州的不屑到坚定站在他的身后,执着,总有一种感染人心的力量

  信仰从来和民族种族无关,只因对自由尊严的那份执念。海伦·米歇尔在纳粹面前宁死不屈,是不想丢失高贵的尊严。大卫和蕾贝卡三番五次以身犯险,只为帮国家早日夺回失去的自由。包尔在泄密之后羞愧自杀,也是对自己灵魂和尊严的一次救赎。死亡,让我们看到了人格的高贵,生命虽逝,信仰永生。

  不离不弃生死相依,战争中最平凡动人情愫

  《最后一张签证》是一部大格局的战争剧,远离本土的视角,用二战中一个真实的故事,弘扬了人性和信仰的珍贵。和可歌可泣的大爱相比,战争中平凡朴实的情愫也别样动人,没有大篇幅的刻画,用几个青年男女命运的跌宕,诠释了何为爱情真谛

  普济州和姚嘉丽,本是旧社会父母包办的畸形婚姻,却成就了全剧最打动人心的平凡爱情。普济州只身一人远赴奥地利,姚嘉丽因为一封伪造的家书随他而去。她是一个蜜罐里长大的娇小姐,对爱情有自己的洁癖和占有欲,当看到犹太女人罗莎出现,她一开始嫉妒甚至敌对的。对普济州的爱,对生命的敬畏,让嘉丽放下了成见,把小情小爱抛之脑后,和自己爱的男人不离不弃,和自己的“情敌”并肩对敌。从她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女性明理大义的传统美德

  大卫和罗莎,战争中再普通不过的犹太恋人,他为了她和孩子活着费尽心思,她为了能见他甘愿冒险,爱情就是这样彼此付出不计后果。普济州和罗莎,因为偶遇他们的命运牵绊到一起,因为信仰他们成了生死相依的知己,爱有很多种,这样的情感也许比爱情更值得珍惜

  一群有情怀的演员,演了一部有大爱的戏。战争年代,人和生命是脆弱渺小的,但因为信仰的存在,精神变得无比强大。与其卑微苟且地活着,不如轰轰烈烈战斗。正像鲁怀山说的那样,“输了皮,输了肉,但不能输了筋骨,输了气”。

  《最后一张签证》影评(三):继《上海风云》《紫日》《红樱桃》等等后,又一部垃圾横空出世

  请问花菁导演和高满堂编剧:

  1、分得清卐字和十字么?

  2、为何敢用拉贝却不敢用何凤山的原名?

  3、维也纳的警察为何穿德国警察的制服?

  4、为何纳粹份子的气质看上去跟城管一样

  5、为何国防军士兵要穿常州造的雨靴而非军靴?

  6、为何国防军和党卫军的制服及其标识要混搭?

  7、为何画面总是带着那么劣质的鲜艳傻逼一般的高亮呢?

  8、为何纳粹的制服看上去像是台湾军迷制造的廉价塑料兵人制品?

  9、不加丝毫掩饰地盗用人家约翰·威廉姆斯的电影配乐,这样真的好么?

  10、为何明明可以用光与影去表现的,偏要用无休止碎叨的普通话表白

  11、为何总是不在服装、道具、枪械上稍微做点功课、查阅一下海量的历史照片呢?

  12、1938以后武装党卫军和国防军制服都是原野灰,没有绿色,这点导演你懂多少?

  13、为何跟当年那屎一般的《红樱桃》《上海风云》一样,总能给人一下就能嗅出浓厚支那制作特色呢?

  14、跟《钢铁是怎么样练成的》《紫日》《这里黎明静悄悄》一样,山寨洋货的画风,不会看了让人不由得起一身鸡皮疙瘩么?

  15、大陆特产垃圾导演们怎么总是拍出这种狗粪不如的东西呢?为何总是分不清冲锋队、党卫军和国防军呢?制服是故意混搭显示支导们的审美创新么?

  支导们,恳求你们,放过德国和俄国吧,日本已经在横店都被你们玩坏了,你们幼年时期的情怀固然可敬,但你们普遍不具备这类题材影视制作的基因,请放过军事和历史题材吧,67年了,够了!

  《最后一张签证》影评(四):反战硬剧,外交官的铁血风骨

  战争虽然过去,但并不会被遗忘!它就像一面镜子,从中究竟能看到多少,取决历史给我们留下多少。影视最重要任务,就是将寂静的历史展现给观众,附带延展过去的沉淀。从这个角度看,电视剧的水准,决定了观众的品质。正在江苏卫视幸福剧场热播电视剧《最后一张签证》是一部反映外交部签证官在二战期间人道主义援助故事的大剧。通过片中驻维也纳大使馆签证馆普济洲的经历,这段被遗忘的二战历史重新回归观众的视线!此前犹太人被排挤屠杀的遭遇对中国观众来说是片面的偶然的,一些视而不见世界,如今这段历史的大门再度被打开。关于二战期间的中国外交故事吸引了很多观众,人们通过它了解到一个不一样的过去!

  这是一种历史视角的转向。近几年,抗战影视作品不再只追求颂扬讴歌,很多导演、编剧更倾向为观众建构一种真实、客观存在的过去。这样的追求总是从历史中出发认识未知,势必将过去中原本忽略、陌生事实,化约成熟悉、已知的故事,以既有的视角来展现情节。《最后一张签证》改编自真实的人物故事,把中国外交官的海外经历,嵌入到了二战期间维也纳的政治文化地方社会、士人生活广阔领域之中。这些细节反映了历史的多面,彼此辉映,充斥融合,可见时代思想对历史的修复。如果将这段历史看作一个身体,编剧之于剧情,就像血液通过血管周行全身,只有看到了渗透到社会方方面面和日常生活的思想,才能感觉到当时当地脉搏和心跳

  《最后一张签证》的时代背景发生在奥地利被意国纳粹统治时期,那时的中国也正经历着抗日战争。二战期间,德日两头野兽,一只在欧洲,一只在亚洲。当时西方大国已经放弃犹太人,奥地利外交“孤立”无奈。希特勒占领维也纳以后,当地人用鲜花表达了对德军纳粹的支持!!从家里逃婚跑到中国驻奥地利大使馆的普济州亲眼目睹了这一切,他对当地人毫无反抗意识举动很费解,因为当时的中国正用大炮招待侵略者。面对他的问题,德国警厅厅长汉期告诉他,以后你就会明白的。从一些历史书中可以得知,不管是希特勒,还是其纳粹党羽都有着强烈的反犹情绪。当时的奥地利内忧外患,政治方面党派闹分烈,经济方面频频经济危机。希特勒初到奥地利对中层、低层阶级用了招安宣传策略,欺骗了犹太人。在本剧中,奥地利地下抵抗组织秘密状态,思想和行动处于成长初期阶段。这段剧情的铺垫,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历史的新层次!由普济洲引出细小无形的问题,从中可以看出东西方国家在反战视角上千丝万缕的关联,中国人拯救犹太人难民的思想地图

  据一些公开资料记载,希特勒麾下的纳粹医生曾对犹太人实行了野兽实验,科研人员失去人性,他们制定了各种杀人计划包括:安乐死项目、绝育实验、极低体温实验、高原试验、病毒与细菌试验。他们还设计了“焚尸炉”,将人先投入毒气箱致死,然后焚尸,全欧几乎每天都有大批犹太人被赤身裸体赶进死亡工厂。六个灭绝营的焚尸炉烟囱日夜不停的冒着青烟。电视剧《最后一张签证》中,最后能拥有外国签证的犹太人意味着拿到“活人卡”。在德国纳粹的高压威逼下,世界各大国家相继关闭了对奥地利犹太人的签证签发,有一个犹太人突然间一次拿到了20张中国签证,消息迅速传遍奥地利,人们像疯了一样的赶往大使馆。中国并不是犹太人的首选,他们对这个遥远的国家并不熟悉,而此时逃往中国是他们唯一的出路。电视剧围绕驻维也纳大使馆的外交官们展开画面,在德国盖世太保密不透风的监视中,在政权施压的政治中,他们冒着生命的威胁,解救了一个又一个犹太科学家、难民们。战争期间,外交官是一群对时局敏感的士人,他们是外交的温度计,折射出国家的态度

  其实我看这部电视剧的时候也在想,如果当时维也纳美术学院录取了希特勒,也许他就去当了一个画家。如果希特勒在维也纳打工的时候遇到了本剧故事原型外交官何凤山,也许他得到援助,没有哪些痛苦难忘的打工经历,就不会如此痛恨犹太人。然而人物角色只言片语中,随之一念之间的感觉,以及体会那个时间的世界,这些历史记忆的复苏终究是由一部好剧引导。《最后一张签证》给我们的最大启发,不仅是片中花开似锦的世界音乐之都维也纳美景,也不仅是普公子乱世中人道义举的光辉,而是二者基础上,从多元微观叙事,让我们看到了细流如何汇聚成力量,见证了中国人对海外世界的影响!

  《最后一张签证》影评(五):《最后一张签证》严肃诙谐并存的战争风情

  新年将至,满世界都是嘉年华味道,荧屏上也不断上演类型各异的作品,为我们的新年增光添彩,有改编自经典的武侠剧,也有时尚靓丽家庭剧,还有轻松搞笑的喜剧,而在诸多作品里,笔者比较偏爱的是正在江苏幸福剧场热播的《最后一张签证》,当其它作品的编剧们都在努力编写曲折而又华丽的辞藻时,这部剧以著名历史人物何凤山的既真实又传奇人生经历为原型,上演了一场中国辛德勒的美丽人生。

  《最后一张签证》影评(六):制作精良,立意高远,可惜有些跑偏了......最大亮点反而是德国军官

  《最后一张签证》是高满堂大神编剧,中捷两国合拍的历史剧。因为有宝国叔的加盟,所以开始立项我个人就很关注,今天终于看完了完整的46集。有惊喜也有失望,有感动也有遗憾整体而言,我给影片打三星半,但是考虑到合拍片文化融合难度之大,全剧的制作精良,以及现在国产剧的浮躁氛围,加半颗星,4星。

  这部剧的确很有质感,实景拍摄、服道化精致、调色淡雅、配乐也很优美,在近来的国产电视剧中,同期只有《于成龙》可与之媲美。遗憾的是剧本硬伤不可忽略。在我看来,如果中国方面以宝国叔的鲁怀山、外国方面以纳粹军官汉斯领衔,几位年轻演员做配角,恐怕效果会更好。

  这次宝国叔是来抬轿子的,虽然戏份不多,但很好地hold住了角色,说到家人在战争中遇难,能够给人以代入感,让人感觉到内心的悲伤,这样人物就立起来了。相对而言,王雷虽然贵为北京人艺青年才俊,前途自然一片光明,但就目前表演而言,与宝国叔这样国宝级的视帝相比,还有着较大的差距:懂得放而不懂得收,因此不够自然,再加上人设的关系,并没有让人感觉到普济洲如同鲁怀山那样伟大,令人敬佩——这不仅仅是他的问题,其实剧里年轻一代的角色或多或少都有这个问题。

  其实这部剧真正给我惊喜的是捷克演员Jan Revai饰演的汉斯军官。据说Jan Revai在捷克也是知名演员,那我就不奇怪他能把一位如此复杂的反面人物演得如此丝丝入扣了。党卫军官汉斯大概是剧里塑造最丰满最全面的人物了,变态、控制欲极强、虚伪、狡诈、冷酷、嗜血......这些暗黑的性格特点却都被一副绅士而睿智的外表所掩盖。其实从汉斯的角色刻画,就能看出高满堂的编剧功底,《最后一张签证》很明显不是他最优秀的作品,甚至某些方面还相当令人不满,但人物塑造的层次性和深度方面,却好过当年太多太多所谓的大热IP作者。我曾经跟朋友讨论过,这个角色很好地打脸了如今网文脑残剧里流行的“不爱全世界只爱你”的男性主角。作为一位丧失人性,连生命都不尊重的纳粹军官,他的爱不值一分钱——无论是对妻子的,还是对儿子的。甚至可以说,他对于妻子,根本不能称之为爱,当然他对于家庭是有感情的,对妻子同样,但那不是他自己所说的“终生不渝”“至死不变”的爱情,这些甜言蜜语与钟情的形象更像是自我感动的“刻奇”心理,是用以禁锢爱人的极端的控制欲;至于说“为了家庭”而努力,也不过时追求权势与财富的漂亮借口罢了。我个人认为,爱是要以尊重为前提与基础的,如果只是把对方“囚禁”在自己身边,而不管其心中所思所想,不管她是否快乐,那么这至多只能说是喜欢,而不能称为爱。其实,汉斯最爱的还是自己,包括妻儿在他眼里也不过时实现自己人生辉煌的工具罢了。汉斯大概是全剧最大的亮点,也是支撑我看下去的理由。虽然他的人设也并不好,但是足够有深度,演员也撑起了这样一个丰满的角色,因此即使不讨喜,是彻头彻尾的反面人物,也掩盖不住其在剧中的光芒。这一点来说,中外年轻演员都要好好向老演员学习啊。

  《最后一张签证》影评(七):缺乏经验与性格使然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几个演员的演技是打两分的全部理由。也是因为他们准确表达了剧本的意思,让本剧逻辑思维和价值观的糟糕显示的淋漓尽致。

  生存权是人的基本权利,放诸四海而皆准。对生命的尊重、怜悯与拯救无疑是人性中最伟大的部分。不需要任何知识背景,无论文化、甚至跨越种族,都能感受这种光辉。

  看过对于何凤山先生和这段历史的介绍,当时他面临严峻的挑战,仍然义无反顾,拯救了几万的犹太人。最终因违反外交部训令而被处罚。用犹太人信仰中的弥赛亚来形容也不为过。

  可是,剧本是怎么写的呢?表现的只是狭隘的儿女情长。没错,爱情是伟大的,然而本剧却选择了最低贱的一种,凌驾于一切之上,生命、家国、责任和道德。

  虽需要表现角色的成长,忽视了“本性难移”这基本的性格养成特征,最终呈现的只有愚蠢的人设。因缺乏经验犯错可以改正,因思考和行为方式犯错是无法改变的。善良、聪敏、机警和责任感不是一两件事可以改变的,那必是与自小的教养和经历有关。编剧这是在挑战观众的智商。这样的故事讲完,只会留下中国外交官不专业、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蠢笨、做事拖沓糟糕的印象。白白抹杀先辈们为拯救一个民族,殚精竭虑而付出的伟大努力!

  《最后一张签证》影评(八):说说这部剧纯属个人看法(最后一张签证)

  我是个不喜欢看任何电视剧的人,最讨厌的是爱情偶像剧和宫斗剧了,只是回家过年的时候在没有网络只有电视的情况下,偶然邂逅了这部剧。

  我并不是从头开始看的,那时候看这部剧的时候已经二十集了,一开始我连什么剧情都没搞清楚。

  只知道剧中的普济州家中住着两个女人,姚嘉利和罗莎,我还以为是什么三观不正的剧,实在是因为这类剧太多了。

  后来一点点被剧中的情节所吸引,看着普济州为了帮助犹太人办理签证,顶住重重压力,冒着巨大风险,与领事馆同仁一道为犹太难民办理签证。

  在电视各大频道都是战争片的时候,看到这部剧时的确眼前一亮,也是第一次了解到这鲜为人知的历史。

  其中姚佳丽因为得不到普济州的回应而选择回家时,可以感到普济州的挣扎,以及对这两个女人的感情。

  我只是个普通人,哪怕这类剧能让我有感而发的,更多会是其中点点滴滴的平凡爱情,能了解签证官的同时,感受属于那个年代的小幸福。

  看到姚嘉利回家后,我担心她就这样颓废了,我也担心普济州喜欢上罗莎而放弃她,她是任性了,却也再赌。

  只是她有多少把握呢?似乎连三成都不到,因为普济州并没有对她表现多好,更多的是她不惜放下自尊,亲自为普济州洗脚,为他作为一个妻子应尽的责任。

  还好,最后这部剧并没有让我这种普通人失望,我不懂去理解所谓的大爱,只是知道普济州是个好男人,他并没有因为事业放弃妻子,也没有因为妻子而放弃事业,能平衡这两者的,恰好是一个人最成功的表现。

  《最后一张签证》影评(九):不一样的抗战剧

  该剧改编自中国驻奥地利外交官何凤山及其同事无私帮助犹太人逃亡的真实故事,讲述了1938年中国驻维也纳领事馆以普济州为首的外交官们,顶住重重压力,冒着巨大风险,为犹太难民办理签证的故事。

  1937年,上海沦陷,出身外交世家的普济州因不满与姚素珍指腹为婚,在其婚礼上,竟然当场逃婚,辗转至中国驻奥地利维也纳领事馆任职,并与其偶像女小提琴家海伦雨中邂逅。1938年,奥地利被德国吞并,纳粹疯狂迫害犹太人,犹太人只有拿到外国签证,才可以逃离奥地利,但各国忌惮纳粹,以各种借口拒办签证,惟有中国驻维也纳领事馆,向犹太人敞开签证大门。普济州秉承总领事旨意,顶住重重压力,冒着巨大风险,帮助犹太人发放签证。

  这部剧的导演是花箐。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对战争题材的电视剧很感兴趣,2008年火爆一时的电视剧《我的兄弟叫顺溜》就是他指导拍摄的。战争题材的《狭路兄弟》、《远去的飞鹰》 、《上阵父子兵》、《壮士出川》 等也是他导演的。同样是抗战剧,这次描绘的是抗战时期,我国外交官帮助同样被迫害的犹太的故事。不再是老套的受压迫的中国人反抗日本的剧情,为我们展现了战争的另一面。虽然,中国人也在受压迫、受欺凌,但是,我们仍然愿意伸出援助之手,尽己所能,帮助同样受迫害的犹太人。

  我们只知道二战期间,中国人被日本人屠杀,命运悲惨。这部剧真实地反映了,二战期间奥地利的犹太人被德国纳粹肆意践踏的悲惨命运。

  奥地利人民,用鲜花和掌声迎接德国人的入侵,却换回来德国人疯狂的杀戮。

  奥地利的繁荣突然中止于1938年的德奥合并。在合并时,奥地利有181,882名犹太人,其中167,249人住在维也纳 – 但是此前已有数千名犹太人移居国外。包括父母中有一人是犹太人,甚至祖父母中有一人是犹太人者,他们也受到纳粹的起诉,犹太人数目达到201,000到214,000人。 在犹太大屠杀期间,中国驻维也纳总领事何凤山冒着生命和职业的危险,设法营救数千名寻求逃离纳粹的犹太人,为犹太人迅速办理了数千份签证。在他们之中7万人逃离了奥地利西部。

  历史不会遗忘那些为之奉献的人们。何总领事为挽救犹太人生命做出的努力也没有被人遗忘。

  2015年11月25日,主题为“历史,我们永远不会忘记”的奥地利犹太难民纪念铭牌,在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摩西会堂揭幕。来自中奥双方以及其他领馆和机构的代表出席了揭幕仪式。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约2000名遭到纳粹迫害的奥地利犹太人来到上海避难,他们留下的“小维也纳”也成为上海历史记忆的一部分。因此,奥地利共和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在奥地利共和国纳粹受难者国家基金会的支持下,赠予上海及上海市民一块纪念铭牌,感谢对奥地利公民伸出援手,也象征着中奥两国人民的友谊。

  这部剧从不同角度,带我们领略了不一样的抗战,很多像普济州一样的签证官,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中努力着。这是一部关于中国签证官的故事。8年抗战中,肯定有很多不为人知的的故事等着我们去挖掘和了解,比如:新闻工作者、银行家、医生等等人的故事,等着我们去挖掘和了解。希望多出一些,这样的好题材的战争片。

  《最后一张签证》影评(十):可惜了好题材

  题材不错,又有宝国老师的参演,播出前很是期待。看后真是大失所望,本以为是一部中国的辛德勒名单,而看到第8集都主要围绕男主普济洲为了给心仪的姑娘办张签证而努力,如果整个片子都是在这个主题下展开,在我看来是失败的,甚至配不上这个片名。

  再说演员的表演,记得有一场戏是王参事找鲁怀山兴师问罪时,普济州为了海伦签证的事闯入申辩,此时的普济州行为鲁莽冲动不合时宜,完全没有一个外交人员的素质,不清楚编剧为什么要这么安排。而在与两位老师的对手戏中,男主的表演用力过猛,对比两位老师不动声色、游刃有余的表演,显的夸张而浮于场景之外。不是说男主沒有演技,但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

  看到现在只能打三星,其中因为宝国老师加一星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