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东京暮色》经典影评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东京暮色》经典影评集

2018-02-19 21:2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东京暮色》经典影评集

  《东京暮色》是一部由小津安二郎执导,原节子 / 有马稻子 / 笠智众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东京暮色》影评(一):灰白

  对原节子最有好感的就数这片儿了。你得要有多大勇气,才敢屡次担当如此用力淘神的女性角色永远这般地温婉善解人意,而又不乏主见

  笠智众的出场仍然那么儒雅清幽,一见他一股莫名感伤就抑制不住地袭来。

  长女莫若母,姐姐焦虑下,背着妹妹迫不得已的奔走,妹妹饱含自尊的责骂,无不让人感怀入戏。姐妹之谊倍觉轻暖, 因妹妹的逝去而缺失了一辈子的细水长流

  落幕,依旧独留小津时代的“笠智众与原节子”父女俩,不得不迎面,拿出勇气去改变可以改变的,去度量接受不可以改变的,并尽力拥有智慧分辨二者的区别

  《东京暮色》影评(二):我明白生活的全部,并且接受它

  小津的碟我买了很久,却放在一边迟迟不动。首先我对黑白片不感冒,我也不是恶俗到见到所有闷片都爱不释手的。其次我抗拒日-本电影。原因大家都知道,有一种恶心极致

  可是他是大师啊。如雷贯耳的大师啊。如果不看,天知道是怎么回事纯粹放松,片长却超过了2个小时,这是我没有意料到的。

  开场出现的是小酒馆,主要的场景也都集中在酒馆。眉目干净表情温和老人,很节制地一口一口喝着米酒。他的外表不能给我以好感,我有些恶毒地想着,天知道他内心是多么好色多么a的人,我就这样恶意地揣测着他。

  但是我很快,伤心地发现被打倒了。没有办法把这样一种节制的生活和如今视听中的日-本联系。所有的动作都是轻柔和缓慢的,除了明子用力扇那个傻瓜男人的一刻。可是明子也是节制的,她从没有出现如今比比皆是的抓狂情形肚子大了,找不着那个没有责任感的男人,就一处一处找,一处一处问,指望不到白痴男人的时候自己去了医院,流泪是理所当然的,但镜头没有任何的渲染,没有拉近,没有更多的下文。

  人于人之间没有出现过激烈的对抗,即使是在实质上激烈的场合。如抛弃自己子女母亲女儿的相见,在我们的电影中,女儿那句“我恨你”的愤恨之音不知会多么震耳欲聋;可是,仍然不激烈。按照我狭隘但是正常的心态度之,明子应该是悲愤绝望的,因为她明确表明了她希望自己不是父亲所亲生,这样她身体里流的就是出轨的母亲的“肮脏”的血液,这样,她自己的行为就得到了解释。只是可怜她没有得到解脱,临死前不断喃喃的“我想重新开始”寄予了多少她渴望解脱、原谅的期待

  我们在遇到被误解的情况下,通常的桥段就是,某人悲愤地说:“你,就这样看我!”一颗良心闪闪发光,天地可鉴。但是,在《东京日暮》里,你会被他们的温和和克制而感动,也有稍微的压抑。或许真的有一些人,他们是不怕被误解的,也认为辩解是愚蠢的,还有,他们居然这样的隐忍和退让。你们的男朋友或者女朋友在你们面前,哭得稀里哗啦,也许他或她真的是爱你们的,但是,也流于浅显;你们的父母,有多少会在你们面前叹息、流泪?

  我真的想大吼一声了。你们不会拥抱吗,明子都要死了,你们还一句一句地“不会”“坚强”;你们不会发火吗;你们非得彬彬有礼吗,你们不会放声大笑吗。片头出现的老人,抽烟总是极慢极慢,慢得都不忍卒视了。可是当孝子对他说,她要回到丈夫身边去,她害怕美智子会在残缺的家庭里长大,和孤独的明子一样。这样的话,对父亲说,未免残忍,因为老人实际上给予了明子他所能够给予的一切;但老人还是淡定的,眼神明亮,说,哦,是啊,一副赞成的样子

  我不想把“孤独”,夸大为影片主题,虽然这种孤独显而易见。女儿走后,老人空巢,必然是孤独的。明子,孝子反复说她是孤独的。守着女儿,每天只做家务的孝子,又何尝不孤独。你会由衷地佩服剧中人物的神态和影片中流露出来的坦然与克制,坦然接受生活,从不大惊小怪。孤独,变成了一句无用的注脚。

  我真是被这种生活和神态彻底地打倒了。还有那满地开花的小酒馆,小本经营,不喧哗,不好胜,又是一番克制。米酒,不易醉的米酒,仍是克制。

  我有一个理想,就是开这样不动声色和克制的咖啡馆。它不突兀,不哗众取宠,不自以为是。不会阻挡读书的孩子和残存着理想的年轻人,不会因他们囊中羞涩而拒之千里。

  《东京暮色》影评(三):始终都没人给明子一个拥抱

  姐姐说明子从小缺少母爱,太孤独了,好几次明子哭得全身发抖,始终没人给她一个拥抱。屏幕外的我总是想,你们抱抱她吧,让她痛快的哭一场。

  逃避责任男友尴尬自责的母亲、隐忍木讷的父亲、坚强独立的姐姐,始终都没有给她一个拥抱。

  与男友在珍珍轩面馆最后一面,堕胎之后的她脸色苍白,无人诉说,更无法与自己何解,她要了一杯酒,想买醉。

  男友出现,撒娇而虚伪的对她说,我担心你担心得睡不着,你看我都瘦了不是么?明子几巴掌打过去,所有情绪爆发,所有的放弃,也就是在那一刻吧。

  每个人都注定独孤,不是么?有勇气继续生活的人们呀,总是勉强微笑平静生活。

  《东京暮色》影评(四):我只能认为这部片子是日本男人们拍给女人洗脑的

  写个短评,字数超了,写这吧。

  父亲温柔沉稳姐姐隐忍细致,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妹妹乖张的性格,姐姐给妹妹进行心理分析体贴地归责于——母亲的早年离开以至于——“内心寂寞”。

  父亲姐姐性格良好,虽少了一个人,这样的家庭未必多残缺,全都归结于此,未免牵强。妹妹的神秘奇怪行径,其实是妹妹在为自己的草率买单——在为一个混蛋男人播下的种苦苦收场,而不是(或不全是)姐姐口口声声的“寂寞”。(寂寞寂寞,寂寞你妹阿!)

  最后姐姐为了孩子“不能缺少母亲“而选择回到对她的离开满不在乎的男人身边,并表示“我会好好努力”。(不禁呵呵!)

  在不幸福的家庭里长大,未必就比单亲家庭更好。

  有趣的是,去找喜久子,告诉她“不要告诉妹妹你是妈妈”的是姐姐,最后一股脑告诉妹妹全部事实的也是她。既然你能特地去找你妈让她对明子隐瞒真相,你就不能找个合理说法解释“为什么会出现在麻将馆”这种简单问题吗?说“不要在爸爸前提起,这么多年来她一直试图忘记这件事”的是姐姐,一直跟爸爸说“从小没有妈妈,她太寂寞了”“孩子不能没有妈妈,哪怕爸爸再关心不行”的也是她(这难道就不是直戳老爸痛处的言论吗?)。

  而一向体贴小心的姐姐最后竟然对着妈妈说出“是你害死的她”(而不是那个混蛋男人——这真是个确凿的混蛋,最后甚至连把明子送医院也没他的影儿,也不是失职的列车司机)这样的话。

  我只能认为这部片子是日本男人们拍给女人洗脑的,满满都是男权。

  片子整个下来平静中渗透着一丝丝压抑,让人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绝望。可以说这是一个悲情片,或者严格说片子里女人的悲剧:姐姐贤良,却嫁给了一个错的男人生了娃却也只能将错就错地过下去;妹妹年轻貌美,错爱了一个不负责任的混蛋,还未婚先孕遭人诟病(那个长相夸张做完手术还挠了挠自己屁股的妇产科的大姐的龅牙闪回着);年轻时的妈妈爱上了别的男人还私奔了以至于最终最后都没有得到女儿们的原谅。而影片中关于父亲对妈妈的怨和恨基本没有丝毫的表示,始终是一副和善笑盈盈的样子,和两个女儿的戏剧表现相对比未免有些吊诡。

  《东京暮色》影评(五):东京暮色

  这个电影是小津安二郎这么多电影里面,冲突最激烈的一部了。

  电影里面这一家子,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

  先说主角明子,其实吧,这种小姑娘放到现在根本不算什么,说不定引以为荣呢。但是那个时候社会观念还是保守的么。这也体现了日本整个社会动荡变迁过程价值观的剧烈冲突。我就是觉得最后她是自杀的,而不是什么交通事故。即便到今天,日本人自杀还是比较流程卧轨的。

  其实孝子是比较有思考性的人物。原节子就是个悲剧,她演的角色,不是大龄未婚女青年就是寡妇,这回演一个和丈夫合不来逃回娘家的人。这个人物把一家子都串了起来。最后她还是决定为了女儿的成长去努力和丈夫好好相处。这显然也只是一厢情愿的,已经这副样子了怎么可能挽回呢?所以还是悲剧啊。

  他们的父母就更有趣了。女的和人私奔了,然后情人死了又换了个情人回到了东京。额,私奔这个事情在琼瑶剧里面经常出现的,好像琼瑶本人就搞过不少男人吧。不过小津对于这种事情的态度显然是否定的,所以最后也没人去火车站送她。其实呢,别看他爸爸实实在在的样子,搞成这个样子他是有责任的。他之前一直在汉城(今南韩首尔),夫妻长期分居在我看来是根本不可想象的事情,反正我觉得要是做人做到这地步也没多大意思了,老婆不和别的男人通奸才怪呢。然后她女儿孝子的老公也是他一手促成的,是个和他一样闷骚的人,这两个人倒是蛮合得来的。影片的结尾是笠智众孤单背影,只能说是活该啊。不过看起来他倒是蛮豁达的。

  至此,我的小津安二郎电影巡礼活动已经圆满完成了。

  《东京暮色》影评(六):冷冷的暮色

  不记得是什么时候开始迷上了小津安二郎的电影,那种静止不动的画面奇特的镜头视角。看这部《东京暮色》时尤其明显,在平静的画面下传递着汹涌情感,无声的随着时间压了上来。

  最开始看见这名字的时候,觉得是一部老年题材的电影,大概是讲一个孤独的老人的故事。甚至片子看完了一阵之后还是这么觉得。可仔细想想不尽然,似乎里面最豁达的就是那几个老人。

  故事发生在一个有点残缺的家庭,一个单身老父亲,和两个女儿。大女儿结婚有一个小女孩,却因为和丈夫感情矛盾回来了。小女儿是个问题少女,爱上了一个薄情的小白脸,还怀了那人的孩子。父亲的妻子在多年前跟别人私奔了,小女儿对此毫不知情。

  整部电影两个多小时就是以这个小女儿为主线展开,通过其中的枝节渐渐看清了这个家庭的全貌。全片没有激烈的冲突,没有跳跃的画面。一切都显得那么的理所当然,然后我恶魔内的心就一点点的承重了下去。大概这就是是电影的魔力吧,不知不觉,把我们带进了人物的生活。结尾,小女儿车祸身亡,大女儿决定回到丈夫身边,父亲又单身一个人生活着。在面对死亡,衰老离别的时候,父亲显示的是一种豁达的态度,也可以说是一种无奈的豁达,大概这也正是生活的真相吧。

  关于小津的镜头,已经有无数人讨论过了。他那奇怪的高度,象舞台剧一样的画面,看的时候总给人一种异样感觉。我有时候想,那种日本人坐塌塌米的视角,和一个孩童的视角应该是差不多吧。那个角度其实也可以说,是用一个孩子眼睛看到的世界

  《东京暮色》影评(七):日式“East of Eden”

  东京暮色-1957

  活生生的一部日本版“East of Eden-1955”,当然,日本产不出James Dean,他们只是有笠智衆和原節子。

  一个父亲,两个女儿。大女儿婚姻触礁,带着小女婴回到父亲家;小女儿是反叛的一代,她爱上了一个浪子。两个女儿遇到了陌生的母亲,当然,这个母亲不像“East of Eden”里面的母亲那样风光无限,这个日本母亲尽管离开了日本,换了几个丈夫,心却始终系在东京的女儿身上,因此选择回到东京。

  然而,两个女儿都不领情。

  最后,母亲走出麻将馆,道别大女儿的路上,小巷里的一间酒吧就叫“Eden”。

  我们又一次听到了小津电影里熟悉的对白:你还年轻,谁知道还有多少快乐日子在前头等着你。

  这一次,这句话不是出自父亲笠智衆,而是大女儿原節子。她自己的婚姻如意,然而她还是坚持让妹妹相信,大多数人的婚姻都是幸福的。

  在大女儿的叙述中,母亲离开的那天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父亲带两个女儿到动物园,懵懂的女儿玩得睡着了,回到家,母亲已经离去

  小女儿有一句话说了两次“我要和你私下谈谈。”一次是和负心汉,第二次是跟亲生母亲。她就是战后日本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父母希望她纯情依旧,然而,她早已变得狂野和反叛,而社会也认同“坏女孩比好女孩有趣多了”。

  可以看到小津的感慨,1957年的日本,跟三四十年代的日本早已大相径庭价值观、家庭观都不一样,代沟的存在,搅动了长久以来的安静和谐

  最后,大女儿决心回到丈夫身边,因为她在妹妹的身上看到了单亲对下一代成长的伤害:我愿意去尝试,即使很难,但必须这样做。孩子需要父母双方的爱,不管多么宠爱,她还是觉得孤单。——这样的一幕,一下子又回到了1949年的“晚春”——原節子又一次成了离开父亲笠智衆出嫁的女儿,她又一次问父亲从此会否孤单,笠智衆又一次用传统的日式父爱鼓励女儿勇敢去尝试,只差又说出那一句“有多少幸福在前头等着你”——当然,对于早已成婚的女儿而言,这样的关于幸福的美丽泡沫或许早已破灭。

  不过,传统的小津还是给出了自己的态度。

  离开丈夫和幼女的母亲,换了居所,换了丈夫,却依然得不到女儿的原谅。乘坐火车离开东京的晚上,泪眼苦苦相望陌生的站台。

  这电影相当的冷,东京的冬天。

  离开的人说:我不再喜欢东京了。她身边的那个人一边喝着酒一边说:寒冷也不是那么难以忍受的。

  东京暮色。

  黄昏之后,黎明总会到来;冬天过后,春天总会来临。

  屋外的树木都等待着早春的阳光

  豁达面对生命。

  小津总是赐予笠智衆和原節子无限的豁达,却始终不愿豁达面对那个曾经抛夫弃女的母亲,甚至不愿给她一个女儿的送别。

  这部影片,看到了小津的冷和暖。

  《东京暮色》影评(八):绝望中的乐观

  小津的代表作之一,却与其它小津代表作的温馨或者写实不同,这部电影展现的颇有点青年亚文化的残酷冷艳,小女儿在堕胎和母亲突然出现的刺激下,深深感受到自己的双重被抛弃,在绝望中遭到车祸去世,在医院,女儿有了求生的欲望,然而为时已晚,这是多么的冷酷,仿佛一个我们不认识的小津,小津的点题在末尾,单亲的爱无法满足孩子情感的需求,这似乎是小津自己对父亲的抱怨……一切镜头和风格,还是那么的小津,但内容却有点颓废,想来,57年,高速增长的经济下,日本家庭的崩塌依然显现,人们之间越来越疏离,这是小津对家庭产生了深刻的思考,父亲的两个女儿都不幸福,父亲的妻子私奔,他的家庭不幸福,大女儿和丈夫不睦,家庭失败,小女儿与男友不和却怀了孩子,三个主角都是道出了凄凉,然而我们还是看到了一丝希望,那就是父亲的乐观,也看到了原节子的努力,即便她并不抱太大诉求的回家,这虽然不够现代,却是日本传统的大家族理念,那就是家庭是核心,孩子是核心,由此可以看出,小津在家庭伦理上,是一个保守主义者,但是他又是开明与现代的,电影没有做二元对立,对曾经离去的母亲没有做出丝毫批判,母亲最后远离了,逃离了伤心的东京,她身边没有孩子陪伴,这或许已经是报应,但是小津还是给了这位选择自己命运女性以尊重,这便是小津本身的矛盾性,他是家庭伦理的卫道士,却又支持个体为了自己幸福的追求,这或许也是小津的牺牲与追逐之间张力的所在……影片也映射了中日关系,母亲的新丈夫要去的地方是满洲,显然,电影展现的不是拍摄的57年,而是中日战争时期,这便也可以做些联想,在战争的雾霾下,人们确实是绝望且不堪的,还有一点也在影射战争,那就是配乐,如此轻快激进的配乐,很像日本军队中播放的歌曲,即便在小女儿去世时也在播放,这是多么大的讽刺,战争中的日本,像一台机器,一味的前进,却已无法顾及民众个体的生存状况……我想现实中的家庭问题套在了战争中的绝望之中,这或许是小津对二战、对日本现代社会问题、乃至冷战的思索……

  《东京暮色》影评(九):玦

  两个多月前加入了一个创业公司,女老板,不自知,自恋又自视很高。爱开会,借骂别人愚笨来显示自己的“高明”和无知。有时候难免拿她和Richard比较,同样是不尊重人的一族,性别不同,因为在不同的公司土壤不同,展现的程度也不同。

  昨日周五,老板娘和一队男生去喝茶,其余众人都怀着庆幸在公司里喝奶茶。由于周五例会晚归成了常态,昨日也是一如既往,小朋友们滞留外婆外公的住处,我 冷冷清清一人,在网上浏览大家的一年回顾和新年祝词,也来翻翻刚看完的这部电影。

  动作总是缓缓的、微笑都是浅浅的、对任何的悲伤的反映都木木的,这样的父亲由于妻子的远离更加宠溺小女儿,却走入不了女儿的心。“孩子需要父母两人的爱,爸怎样关心明子,明子还是感到寂寞,她想要妈妈。爸怎么关心她,也不能代替她妈妈。”孝子如是说,说的是明子,也是她自己。不然绝不会冷淡地看着母亲走后,控制不住地掩面而泣了。

  影片的最后,明子酒后车祸而亡,孝子决定回到不负责任的丈夫身边,父亲豁达地接受了一切:死亡、离别、衰老,单身一个人生活。他在名字的遗像前祷告,抚摸自己内心的伤痛;拿着外孙女的拨浪鼓摇一摇,仿佛回到生命的初始。无奈的豁达,直指生活的真相。

  不得不提孝子和明子的母亲,在明子3岁的时候选择离开,无论怎么说心里牵挂着都是一句废话吧,她在去北海道的火车上等到孝子前来告别,身边的男人说无论如何都不会来的吧。正是如此年老的时候得的果子是年轻时种下的。

  昨日公司里掌管总务的小姑娘在群里让大家用一个词总结即将过去的2016,在我心里首先跳出来的是“潘然醒悟”,弱化一下是“awaken”,今日抽到的新年签是“断舍离”。记得以前博物馆里见过一种半环形有缺口的玉器“玦”,赠人时表示决绝。

  在双唇与声音之间的某些事物逝去。

  鸟的双翼的某些事物,痛苦与遗忘的某些事物。

  如同网无法握住水一样。

  当华美的叶片落尽,

  生命的脉络才历历可见。

  ——[智利]聂鲁达

  《东京暮色》影评(十):好电影

  今天早上看了小津安二郎的<东京暮色>.这部片子令人泪下.小女儿遇人不淑,怪罪于母亲当年的离弃.小女儿的自杀,令多年后前来看望的母亲黯然离去,大女儿决心继续自己的婚姻以令自己的女儿不致失落母爱,而一直沉默寡言的父亲一力承担一切孤独,并叫女儿原谅一切过去.画面以温和的春光作为结尾.

  这片子里没有坏人,各人内心的忧郁,都埋在简朴的生活的表层之下,大家有时喝喝酒,情怀自知.只有情绪激动的小女儿走上了不归路,但最后还是想重新活下来.忧郁的感情,混合着内心的爱,这就是酒的滋味.

  一个教育家说,自我是内在外在化,外在内在化.此话证在今.片中的人,内心是温暖的,他们的行动也是雅洁有礼的,生活简单质朴,每一个镜头都是一幅精美的画面,当然一切并不做作.

  小津安二郎喜欢讲嫁女的题材,这次讲的却是有婚姻危机的女儿为母女情回归,不同以往.他的故事讲述手法好像是网状的,每一个聊家常的场景后面,永远不知道下一个话题是什么内容,就像生活本身,但每一次聊天,总有一个要点会讲出来,极为简洁.不过他要展示的不仅仅是故事,更重要的是故事发生的背景,所以聊天时有许多生活内容,比如脱鞋、喝酒、放坐垫、端茶、迎送礼节等,展现了人物的内涵。我很喜欢。

  什么时候,咱们会有自己的小津安二郎呢?或者自己的陈英雄?贾樟柯拍的东西,是好的,但是三峡好人这样的背景,难道表现了中国人的正常传统精神吗?晕死。我感觉中国人的传统精神在我们学校里,那许多话语,迎来送往,都透着深刻的内涵。类似于红楼梦。也应该在村庄里,或某条老街坊上。本国电视剧颇受热捧,因为多少表现了国人的感情与精神,但手法太粗糙了。呼唤好导演的出现。

  想到了一部电影《小黄狗的家》,由外国人拍的蒙古人生活情景,拍得相当地好,也是类似于小津这样。

  另一部《疯狂的石头》,导演宁浩,手法很不错了,只是表现的国人精神不纯粹。

  还有一部《秋千》还是《暖》,表现了乡村里淳朴的爱情与生活,很不错的,只是它是一部关注爱情的片子。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