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希德姐妹帮》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希德姐妹帮》经典影评10篇

2018-02-22 21:4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希德姐妹帮》经典影评10篇

  《希德姐妹帮》是一部由麦克·勒曼执导,薇诺娜·瑞德 / 克里斯蒂安·史莱特 / 莎侬·多赫提主演的一部喜剧 / 犯罪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希德姐妹帮》影评(一):紫花情梦,永不愿醒

  好几年前读过一本书叫《我的脖子令我很不爽》,作者大名鼎鼎的Nora Ephron,《当哈利遇上莎莉》、《西雅图夜未眠》等经典爱情喜剧的导演及编剧。在《关于书的迷恋》一文里她形容自己读完《教父》的感受就是“我要当黑手党,不对,我要当黑手党的女人!”

  隔着大洋我都想和这位阿姨握个手,那么厚的一本书我看完只记住了迈克尔和凯纠纠缠缠的情爱,作者要是知道会不会很想揍我一顿呢?

  危险,带点神秘气息,无论在大银幕上还是小说字里行间,能让你忘了吃饭,忘了睡觉,甚至连厕所都可以忍着不去的男人大抵如此。

  还记得一个夏天,我去好朋友家做客,她从床垫子底下翻出一堆漫画给我看,我记得其中一本讲的是一个日本女孩和一位香港黑帮老大之间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结局是黑老大中了一枪,委托了个和自己长得很像的男人去和心爱的女人诀别。于是乎那一天剩下的时间我都在为生死不明的老大担心着,在心里默默记下了他的名字——渥克•刘。

  很多年后我在印刷质量一塌糊涂的四拼一《恋物语》里找到了它,在及其考验视力的小格格里再一次被那位神秘的刘先生迷得一塌糊涂,原来他并没有死,原来这个故事有这么长......

  《恋物语》是齐藤千穗的短篇杰作集,一共十四本,本本都是关于爱情,从尺度上看,这是一本无论如何也不适小朋友去看的漫画,可在那个年代,秉承着“漫画就是给小孩儿看的”理念的书市儿把各种尺度的作品卖给了我们这些不明真相的穷小孩,把爱情的理解从“电视里一要亲嘴爸妈就要换台”一下子拔到了“我们是两个世界的人,为了你的幸福,我要选择离开”,少女时代就这样意外地从平静的湖泊驶进了波涛澎湃的大海,没有半米的缓冲带。

  我第一次认识到,在书本之外,在课间操眼保健之外,在“小红、小军、小明”之外,在“红星农场的蓄水池子有出水口和入水口,xx分钟能注满水,xx分钟能排完水...”的坑爹应用题之外,世界是向着我无限制敞开的,未来的我也许会像这些故事里的女主角一样,和俊美得像雕塑一般的男人爱的死去活来,想着想着就会笑,笑着笑着又会有些落寞

  为什么会突然想到这些,是因为我前两天看了《希德姐妹帮》,一部 89年的电影让我联想起很多陈年旧事。关于剧情不想多说,比现在的青春片暗黑,却远没有我想的深刻,但Christian Slater在里面塑造的男主角着实让人过目难忘,神秘、俊美、偏执、疯狂,邪气冲天却魅力十足。

  Winona Ryder扮演的女主角和曾经年少的我们一样,混迹在志不同道不合的朋友圈里,敏感胆怯。小团伙内部的勾心斗角冷漠功利人际关系,粉饰太平社会风气,她对每一样都厌恶至极却又不得不委身于这个垃圾桶一样的生存环境。怕落单所以我们压抑了自己的个性,怕惹是生非,所以我们永远乖乖的,乖成个纯种的2B。

  终于有一天,那个无视一切规章教条的男孩子出现在了她的生活里,他把手插在黑色大衣口袋里,看似什么都不在乎,却能游刃有余地摆布各色人等,把他们当成自己恐怖毁灭计划的棋子。

  在我们还那么2B的年龄里很难不去爱上这样的男人。他们内心强大到可以离群索居,秉承着自己的人生观一条道走到黑。他不需要理解,也不需要怜悯,受伤了宁可彻底毁灭也拒绝被驯服,到死方休。

  女主角爱上了他,却无法活得像他那样不顾一切,于是各种闹剧各种头破血流拼死挣扎后,她选择了离开他,用豁出去的姿态继续活下去。

  迈克尔、渥克•刘、将臣、齐浩男......总会有那么一个酷到死的男人陪伴着你度过了筑梦的时光。你在心底默默把女主角换成了自己,幻想着他会疯狂地爱上了你,替你挡子弹,为了你和黑势力决裂,在生离死别之际用狠狠的吻掩饰伤悲。

  所以我永远不会嘲笑这些如今看来未免肤浅造作的作品和逐渐老去的Christian Slater,他们曾经那么迷人,像一缕阳光照进了乌漆抹黑的青春期,陪伴着我们艰难地从丑小鸭变成不那么丑的大鸭。

  “没有什么能将我们绑在一起,

  更没有什么能将我们系在一起,

  我喜欢海员式的爱情,

  接个热吻就匆匆离去。”

  在柴米油盐之外,在上班下班之余,那些曾经对于爱情的幻想是不灭的!

  《希德姐妹帮》影评(二):谋杀者的自供

  可以讨论的很多,只就Veronica来讲。

  我们总以为自己和别人不一样,比别人优秀,比别人酷。囿于世俗,只能想尽办法耀眼却不扎眼,否则没办法生存下去。于是当我们遇上极少数与身边那些庸俗不一样的存在时候,我们会心动,会疯狂,会认为他们伟大,会认定这是无望生活中唯一的光。这是电影的前半段。

  而这些吸引你的,与你就是同类吗?希特勒一个手势、一句口号就能召集千军万马,难道不伟大吗?然而你生活中需要这样颠倒黑白是非的伟大存在吗?“伟大”告诉你,世界不爱他,你也不爱他,求之不得,不如毁灭。我想问问他,就算给予这个世界和你十倍的报复,他有变快乐多少?

  “Cool guys like you out of my life.”

  既然死过一次,那还有什么好伪装,你要把你的善良给最需要的那些人。即便在他人看来这很扎眼。而你知道,你可以活成你曾经最害怕却也是最想要的样子,那最酷的样子。

  《希德姐妹帮》影评(三):Heathers

  很惊讶89年的时候就有人拍出这么黑暗高中电影(原定的结尾更黑暗,被制片方否定了),至今感觉也没有哪部青春片像它那样既具有荒诞恐怖的情节,又有值得好好思索内涵包括其中,同时里面对青少年心态的刻画也极其精准,不若THE BREAKFAST CLUB那样温情脉脉,但一样直捣人心。一开始普通的高中里BULLY惯有的套路,可慢慢的就失控心惊胆战的杀人,JD对Veronica 来说从叛逆王子变成了可怕疯子。里面JD每次杀人后都伪装成自杀,从来没有被拆穿,那些葬礼情景让人看了不知是该笑还是该难过(这几段刻意渲染出强烈的黑色幽默,却透着一股绝望)。以前很奇怪为啥米人REMAKE这部电影,看了才明白,即使是在今天的眼光,它仍然是一部极端残酷的电影,想要 REMAKE它,是需要勇气才华的,不是简单的好来坞流水作业就可以搞定的。

  电影是89年拍的,所以里面大部分人的穿着和妆面都土气的叫人汗,尤其是女生的厚肩垫和血红的嘴唇……不过 Christian Slater在里面可真是帅啊,站在那里,身上的反叛气质呼之欲出,JD疯狂而反常的性格对他来说又有很大发挥空间,所以很自然的,他是整个电影最耀眼的人。对MM来说,他属于那种明知危险但忍不住被他吸引的男性,符合某些MM的罗曼蒂克的幻想(比如苦闷的时候,一个SG从你方面的窗口里进来……)当然过了头,就不那么浪漫鸟~~但无论怎的说,JD的超乎常理的狂烈和反社会正是他的魅力所在啊~~而这样的人在戏里戏外的结局一般也都差不多,以一种和自己性格如出一辙方式死去。

  《希德姐妹帮》影评(四):蛮酷的~~

  最后Vinona Ryder浑身污秽,满脸狼狈的时候,却酷劲十足地从上衣口袋里掏出只香烟抽。啊~~~~实在是很酷啦~~那个演D.J的叫Christian Plater,迷人的风骚受~他和Viinona的几场吻戏都有充满激情诱惑~很喜欢他们演的这对情侣,虽然最后两人已完全站在两个立场上。但是当还没死的D.J从另一个门走出来时,有一瞬间,我还真的很希望他们两个就象天生杀人狂里的那对一样,反正我不喜欢那对情侣。其实两人都在以各自的方式反抗这个麻木的社会,只是电影将D.J展现为疯狂的破坏狂,比较美国的观点——总觉得他们就会这么拍OTL 但我不这么看,虽然按剧情来讲,D.J的确已经疯了,但最后两人这么狼狈地走出教室门的时候,外面是与他们不相干的平和的生活和人群,而他们与这个世界的对抗却只能以这样的状态暂时结束。就是这样,伤痕累累,又狼狈又被人疑惑,于是D.J选择去heaven而Vinona则以the power that D.J had never think of or own来面对世界。

  哎~~不过青春残酷片,果然还是日本的比较贴和我心~~~~

  《希德姐妹帮》影评(五):无政府主义的青春

  札记式地乱写。完全是因为觉得比一般的青春片有点意思,电影嘛,要有点意思才有意思

  当学校发生恶性事件评论说社会疏于关注。然而如同j.d.所言,学校本身就是一个社会,且是辛酸苦辣无限放大的一种。

  青春可替换双城记里的时代,它是最好的年代,是最坏的年代。是信任的年代,是疑虑的年代。是光阴季节,是黑暗的季节,是希望的春天,是悲伤的冬天。一切展示在我们的面前,我们面前一无所有。一些最喧嚣权威坚持无论用好的还是坏的,都以最高级的形态来表述。电影让青春可以承接了小清新的puppy love,可以接揽黑色幽默的残酷,在最不明白毁灭和最以为可以毁灭的年纪,在物化具体痛苦之前,我们有大把的时间大把的感情动辄,将大动干戈悲喜装点,悬崖的少年,都是如此度过。我们不能不屑,因为这样单纯着的自我毁灭,是最美的青春。

  heatehers,维罗妮卡一开始回答j.d.的问题,她说她不是heathers,一开始她就表明了立场,她不是哗众取宠享乐其中的无所事事的,亦不是为了关注度的好评就随意口交的,不是胡闹伤人而内心无所愧疚的,她和uncool guys结交,她是个体。初杀the red heateher,是个意外,枪击football gays是被骗。v的确是麻木的,和旁人一样——电影的处理颇具黑色幽默气氛,可容后再谈——她迷茫无助,也可以模仿者各人的笔记写下遗言,用很情深的emotional的方式,在收看吊念采访评头论足,在葬礼上和男朋友嘲笑被自己误杀的死者的怯懦,可当抱怨的毁灭展现为真实的覆灭,她发现孩子面对失去真诚的哭泣,学校愈加粉饰太平,似乎把自杀作为了teenager思考的最佳途径与最华丽注解,还有那首teenager suicide,don't do it. 摆明了强力推荐着just do it.可笑不言而喻。于是v尝试阻止——有青少年的倒行逆施倔强,她不听不看不参与,在几次发现了友人错失的友情,愈发想清醒了。浴室里的水龙头,汽车里的点烟棒。

  她说和j.d.在一起的时候控制不住自己,他是疯狂的猛兽,和对世不满的v同时找了出口,于他毁灭成为一切的解决,v在见到了他父亲的时候就明白了他的价值观父子逆转反复的互称,其父在拆毁了房子以后的狰狞的脸,和他其母自行灭绝的行为的理解。

  结局处理很微妙,她并没有简单的得到拯救,没有转变为主持正义大姐大,亦不是heathers式的流行教头、精神偶像,她寻找了自己的方式用其实内心萧索也无多余希望的方式面对曾经的和未来的麻痹与无辜。只是我还是希望她能在j.d.准备像他妈妈一样自行毁灭的时候告诉他,也有人爱她,毕竟一开始就是荷尔蒙作祟让她被麻木的困兽缠上,也因为麻木反而清醒。她救下一个heather,两只年轻肩膀倚靠着,是最美的镜头

  黑色幽默的部分,对于社会的麻木重复不仁的描摹极其明显,重复的家庭午餐会,重复的对话,重复的学校会议中重复的无所事事与重复的激情过剩,甚至开始千篇一律的葬礼,面对死亡,当天继续苟且醉生,人们在可笑的宣扬自杀的独立精神和含隐地将自杀与思考的大脑得出的至高哲学联系。j.d.冷静的痞子样,低沉的嗓音,和无时无刻荷尔蒙爆发的亲吻,v尝试用手熄灭火烛却点燃了杯中酒又引燃楼下的垃圾,j.d.用点烟棒下v燃烧的手点燃香烟。多次旁人人性的叹息和对伪装自杀现场先入为主无加思考的判断,在v和父母探讨人性话题的时候母亲激烈了一阵以后立马平静的关切。j.d.熄火的自杀式炸弹,残断的中指,凄惨的美丽和东施效颦。

  我并不觉得这是滑稽。有时候要用这样的极端主义,impress you and me,meanwhile impress whatever the world is

  它并没有明确的试图唤醒什么,它揭示了一种理想,无政府主义的青春,和青春间对自我拯救的尝试与选择。我依然以为,在青春的松懈模式大包容性下,用诙谐的喜剧的思维装点救赎,是最过瘾的事情。

  90年代(80年代末)的青春片,真挚的10things,疯狂的heaters。

  多的几句是对Winona,不论今时,你果然是depp 年轻的forever.那时的疯狂爱过,那么值得。

  谨此拙见,与君参考。

  《希德姐妹帮》影评(六):那些疯狂的小事,不叫爱情

  1989年的薇诺娜·赖德,还未成为丹尼尔·戴-刘易斯的未婚妻,身着一袭白裙,在道貌岸然的上流社会步履轻盈,洒落一地纯真;还未成为加里·奥德曼追寻百年的恋人,在那个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传说中华丽丽的登场,成为穿透黑暗的阳光;还未成为约翰尼·德普的"Forever Vinona",在剪刀手痴心雕落的漫天飞雪中轻轻起舞,一脸幸福。

  那年的薇诺娜毫无疑问是中学校园里一道靓丽的风景,单纯的美丽着,不沾染一丝风尘。她绝对是姐妹花中最文静的那一个,"世故"这样的词汇跟她毫无关系;她也是男生争相暗恋的对象,却没有一个有勇气向她的美丽表白,斗胆直视她的也只有克里斯汀·史莱特这样帅气十足、笑容难测的家伙。

  可恶的克里斯汀·史莱特一出场,乖戾的坏笑打破了校园单纯的气氛,就连薇诺娜也为他难以捉摸的黑暗气质而沉静了起来。紧接着发生的,就是我们习以为常的爱情,我相信灵气十足的薇诺娜爱上的是他的帅气与神秘,仅这两样,足以成为青春少女的杀手锏。

  那些疯狂的小事,就叫做"爱情"。而当我们相信爱情的时候,一连串疯狂的事情就要发生,疯狂的出乎预料,出乎幻想中爱情应有的模样。年轻时的烦恼除了懵懂的爱情,还有不经事的虚荣、难掩的羞涩和起码的认同感,当狭小头脑中的底线一次次被逾越,烦恼长成密不透风的高墙,有人选择解脱,有人则选择毁灭,无论是哪者,都给一段青春故事涂抹了黑暗的色彩。

  博客图文(附下载)

  http://ilm.blogcn.com/diary,19333852.shtml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