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北漂鱼》经典影评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北漂鱼》经典影评集

2018-03-09 20:2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北漂鱼》经典影评集

  《北漂鱼》是一部由余治林执导,姜峰 / 尼玛颂宋 / 林子聪主演的一部喜剧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北漂鱼》影评(一):《北漂鱼》折射出多少北漂演员辛酸

  看《北漂鱼》,你会无意中有很多感受,那种笑中带泪的感动,那种没有大雅只有小俗的接地气轻松喜剧,不仅仅是在解读北漂演员的大梦想和小梦想,更多的时候,能够诠释出北漂一代人的辛酸泪。

  很多在北影厂门口等待角色的那些临时演员们,都有当“王宝强”的梦想,因为只要努力,就会有机会成为一个好演员。但事实上,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机会,当然,即使你有了这样的机会,也有可能因为像“范菲菲”那样的三流演员,也都会因为各种原因活的并不舒心,成名就没有了自我,更没有了属于自己的生活

  影片讲述了一个为了追逐电影梦想的大龄北漂余小宝隐瞒自己拮据苦闷生活现状,在老家女儿面前描述自己已经做了导演。女儿带着几个同学突然坐上北京的火车“看望导演爸爸”,让刚刚才当上剧照师的余小宝猝不及防。为了不让女儿在同学们的眼里变成“骗子”,余小宝必须在女儿乘坐的火车到达北京之前,想尽一切办法成为“导演”。最终,在北漂朋友们的帮助下,圆了女儿的一个梦。其实,故事本身是质朴的,恰恰通过这样的质朴讲述,让人看到了很多北漂人的骨子里还是比较脆弱的,他们不愿意向家人真实的讲述现在的生活,更希望有一天在大城市里变成老家人心目中的英雄。同样,正因为北漂人骨子里的脆弱,才让他们更加的团结真诚待人,通过编织一个更大的梦来实现小女孩的梦。既圆了女儿的梦,也圆了父亲的梦,也圆了很多人的梦。

  电影不仅对大龄北漂余小宝进行了全面的解读,同样,也对贪小便宜的生活制片力哥、三流小演员李晶晶、迷失方向的前戏剧团台柱大圣以及亦正亦邪的群头老六等人进行了不同方式的解读,其实,他们每个人都代表着一类人,都属于北漂人群众中的一个形象,为了生存,他们有的丢掉了最初的梦想,为了演戏,他们有可能活的并不像个人样,但恰恰就是这样一群鲜活人物,让北漂人的群体更加的丰富立体,正因为每个角色的不同角色,才让这部戏更有了十足的看点,因为每个角色都是一个十足的笑点,让人在笑中体会到漂的不易,在笑中感受到那些鲜为人知的辛酸。

  没有大牌演员,只有鲜活的角色和人物,正是因为如此,才让人觉得整部戏充满正能量。无论再小的人物也是一个社会个体,无论是什么样的角色,都是在诠释着精彩人生,正是因为这样,才让我们觉得这种励志变得更加笑中带泪。而这些北漂中的“非成功者决定想尽一切办法建一个“剧组”,拍摄一场由余小宝导演的“电影”。而这就是他们梦想中要做的事,事实上,他们已经做到了,而且很精彩。

  《北漂鱼》影评(二):《北漂鱼》:让你读懂什么叫“北漂”

  (文/小义大道

  当北京唐家岭的那些刚毕业学生开始以“蚁族”自居时,其实他们根本不懂什么才叫真正的艰辛。因为他们至少有澡冲,有网上,有电脑玩,甚至还有一张属于自己的床……如果没有去过北影厂的门口,没见过那浩浩荡荡的等戏的长龙,那就根本不会懂什么才是真正的“北漂”。而电影《北漂鱼》,讲述的就是那些在或者曾经在北影厂门口蹲戏的群众演员的真实生存状况,刻画的也正是这些“蹲戏人”的群像谱!

  对于《北漂鱼》这部电影,其实就像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的《逃离德黑兰》一样,是一部讲给电影人自己的电影!所以对于普通观众而言未必会有太多共鸣——他们没有站过北影厂门口的大街自然不能体会那种辛酸凄凉。何况这部电影中也没有明星大腕,导演余治林就是用一群普普通通的演员去演自己和曾经的自己。虽然可能很不自然,但却贵在真实!

  比如在这部电影中,有爱吹牛逼自封导演的剧照师;有胡编八卦毫无职业道德底线的小报记者;有怀揣梦想不甘被潜规则的小明星;也有唯利是图见利忘义的“剧头”;还有将演员玩弄于股掌之间的经纪人;更有不甘被控制生活在挣扎和纠结之中的大腕明星……这些情状,其实都是这个圈子中真实存在现象。无论赚钱多少,地位如何,“北漂”们共同的感受就是缺乏归属感!

  像剧中的“大圣”,在北京漂泊了多年之后终于厌倦了,漂不动了。即便是在动物园装猩猩,他也觉得比在北影厂门口等戏要有意义得多。而这还是他们在北京漂了多年已经算是小有成就了之后。对于那些刚到北影厂门口蹲戏的外地人来说,显然要更苦难的多。他们有的租住在地下室,有的睡10块一晚的通铺,还有不少人睡过地下通道和“蓝天宾馆”,甚至有年青人为了省钱,每天在麦当劳和网吧过夜——一分钱不花,找个空位倚着就睡!和这些真正的北漂比起来,蚁族简直是生活在蜜罐里!

  当然,《北漂鱼》这部电影并不是纪念苦痛而拍的,它主要体现内涵是梦想——鲤鱼跃龙门的梦想!就好像曾经在北影厂门口站街的王宝强,对于北影厂门口这些蹲戏人来说,无疑是最励志的传说。也是支撑他们能够在艰辛的逆境中能够走下去的源动力。而片中的主角剧照师“宝哥”也是一样,在一群同行和曾经一起蹲戏的兄弟们的帮助下,终于实现了“导演梦”,没有让自己的女儿失望和丢面子。虽然这一切不过是一场戏,但是对于所有的北漂演员们来说,这何尝不是一出美丽成人童话呢?

  只有身为父母的人,才能明白剧中“宝哥”的苦衷,才能了解他为什么会骗自己的女儿并且不惜代价来演这样一场令人哭笑不得的戏。而对于每一个漂过或者仍旧漂着的人来说,《北漂鱼》中的情节可能有些夸张,但是相信谁都会在这中间找到自己的身影特别是在影片最后那些北漂白领和来京务工人员的对白,虽然有借鉴失恋33天》之嫌,但是却更加感人至深,不矫情,不做作,就像那首歌中所写的一样:我们在这活着也在这死去,北京,北京……所以,不看《北漂鱼》,你就不会懂什么才叫真正的北漂!

  《北漂鱼》影评(三):鲤鱼跃龙门

  追梦,漂泊,生存,现实

  这四个词在整部电影里来回穿插,构成这部不华丽却足够真实的电影,小成本电影,没有华丽的镜头,没有大腕的云集,注定了这部电影成不了电影院线的座上宾,注定不会有太多人去买一张电影票看。但这部电影却可以引起所有电影人的共鸣,让所有飘着的人觉得这就是演的自己,让所有经历过的人的可以进入场景来忆起往昔。这就是成功,在心灵上引起人们的共鸣,可以传播一种正能量,这就是这部电影最大的成功。

  追梦路上的坎坷,生活的竭迫,漂泊中的兄弟情义,女儿对父亲的期望,父亲不想让女儿失望。虽然让人心酸,但却充满了真情实意。追梦路难,可回过头看却很满足,这是不曾为梦想所付出的努力的人不会体会的感觉

  影片主角刚出来时的那鱼缸里的小鱼,何时才会鲤鱼跃龙门,“我们飘着是为了什么?”片中不只一次问自己,为了梦想,只是为了心中的梦想。北漂的,谁没哭过,谁没痛过,谁没有跌倒过,我们只有爬起来,继续明天。相信鲤鱼会跃龙门。

  余治林导演说片中主角吃过的苦,他都曾有过体会,他一步步走来,有了现在的成就,把以前吃得苦拍成电影,给自己一个交代。

  看过本片后,有一种冲动,我也要去那北京,去中国最大的舞台展示自己,吃所有北漂人吃过的苦,要不老了哪有故事讲出来。

  北漂人。北漂鱼。为梦想。为生存。

  Maybach 20130728

  《北漂鱼》影评(四):《北漂鱼》:闹剧的面子能否说出悲剧的里子

  《北漂鱼》:闹剧的面子能否说出悲剧的里子

  文/马庆云

  我看过电影《北漂鱼》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一直没有写什么评点性的文字,因为有一个思考一直盘绕着我——用闹剧的形式能否展现出一种悲剧情态来呢?改编自贾平凹小说高兴》的同名电影导演阿甘,便属于用闹剧的形式展现悲剧的故事,可惜,很不成功。反观电影《北漂鱼》则也有这方面意思。这种失败,是让人不忍批评的,因为一面是故事内指是优秀的,是反应现实问题的,但一面,表现的方式确实出了闹闹哄哄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冲淡了故事情怀

  电影《北漂鱼》的项目运作方,是北京的一家新影视公司。从剧本的选定来看,这家影视公司力图有情怀,但眼光很低。本子的底色是优秀的,展现北漂一族的心酸生活,但本子的故事表现方式确实存在严重问题的,尤其在故事的构建上,俨然不是一个受过正规编剧训练的人写的。

  我看早先一些影评人已经诟病这部电影的剧本张力不足,稀里糊涂地便父女团聚了等等,甚至于剧本闪回过多,拖沓,该重点展开的怎样骗女儿自己是导演的故事,竟然烂尾……这些批评都是公允的。抛开这些批评不谈,我最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一个悲剧情怀的东西,能够用闹剧的形式说出来?

  电影《北漂鱼》的闹剧元素很大程度上冲淡了北漂人辛酸生存境地这个主旨。但如果以正剧的形式来展现故事的话,又会怎样呢?《hello!树先生》属于正剧,但很多影迷反应看不懂,作为电影评论人,我丝毫看不出这部电影的观影难点何在,但就是有大量的影迷反应看不懂。当我努力地找到一位看不懂的朋友一个桥段一个桥段的看,叫他有看不懂的地方随时暂停进行解释的时候,他又说都能看明白,就是连起来,成了问题。

  再比如,管虎导演的创作历程。他早先也以艰涩的正剧为主,但影迷给出的信号是,叫好不叫座。最近,上映了一部叫《虎烈拉》(无耻的片方将电影名字改为《厨子戏子痞子》)的电影,票房一下子飙升到两个多亿,俨然,这个类型的喜剧很好卖。但《虎烈拉》也存在如《北漂鱼》同样的问题,闹剧冲淡电影主旨。

  甚至于被枪毙过电影的宁浩,他的《黄金大劫案》也俨然是闹剧的形式,,力图找点有力度的主旨罢了。闹剧,貌似成了卖有价值主旨内核的糖衣。

  我经常会听一些电影人说,让观众笑着笑着就哭了。《北漂鱼》无疑也是有这样野心作品。但这部电影,最后成了,本来准备着一把辛酸泪,最后笑着笑着就忘了哭了。说白了,形式冲淡了内容,因文伤意了。笑着笑着就哭了,俨然是喜剧电影的最高境界,但这个境界的实现,需要一个合理的度作为分寸依据。很多电影人的这一类型的作品,大多是,笑着笑着就忘了带着眼泪来的了。

  有时候,我又逃离电影,想一个别的问题。如《高兴》、《北漂鱼》这样的电影,说是为展现底层众生存艰辛的,但它真正实现的是什么呢?是否是对底层民众艰辛生活另一种程度上的视而不见呢?以积极展现的形式进行视而不见!

  可是,不苟言笑地展示底层生活与精神状态的电影,却受众小,被观众反应看不懂,难以接受。是我们的思想过于艰涩了呢?还是绝大多数的影迷确实有待补脑呢?乃至于去年大制作正剧《一九四二》与小成本闹剧《泰囧》正面遭遇之后完败的事实,是否说出一个非常可怕的信号?

  ——我们这个族群因为现实的压力太大,而已经放弃对正剧的直面,只剩下揶揄、调侃与闹剧的自娱了呢?

  《北漂鱼》便是在这种情景下产生的一个四不像的玩意儿,想批评,又不忍批评。

  笔者电影聊天群:241699626

  笔者电影一周酣节目:http://v.ku6.com/yizhouhan

  《北漂鱼》影评(五):真的不想给你打两星

  首映式上放了宣传片和剪辑的花絮,还有采访的许许多多北漂人士的讲话,每句话都满含真诚,令人不得不动容。当时在心中一直祝福这是一部好电影,可以取得票房上的成功。

  但看完电影后,真的只能说,如果不是宣传片中那些北漂人士那么真诚动人话语,我只会给一颗星。

  想拍一部描述北漂族生活的电影,这个想法很好,也很得人心。导演也足够的真诚。但一部电影光有情感不够的,还要理智的控制。

  故事的主线,是一个剧照师对女儿撒谎说自己是个大导演,结果女儿突然来到北京,剧照师为了不露馅而四处找人帮忙。明明是一个非常明确简单的故事,只要在剧照师找人帮忙的过程中加入北漂的心酸和不易,这个故事其实就成了。

  但导演显然是本末倒置了。片中似乎一个劲的在表现北漂族的种种心酸和窘境,甚至动不动就有长达五分钟的闪回。而剧照师为了女儿找人帮忙这件事反而被推倒了展现心酸之后了。

  作为一部故事片,只可能是用故事来表达自己,把自己想发达的东西放入故事之中,而永远不可能把自我表达放在故事之前。

  《北漂鱼》影评(六):《北漂鱼》:值得推荐的小成本悲喜

  《北漂鱼》:值得推荐的小成本悲喜剧

  这些年来国产大片经常让人失望,反观许多中等成本电影反而凭借诚恳的故事、精良的制作、精准的市场判断力、适合的情怀出奇制胜,《致青春》、《北西》、《合伙人》,乃至即将上映的《小时代》等均是如此。而很多小成本电影,由于缺乏阵容、投资,缺乏了精良的制作,市场反应往往差强人意,最终很多小成本电影持续的走了山寨恶搞路线,仅凭故事取胜者,回归现实,关注普通人生活的好片子寥寥无几,《北漂鱼》恰是这种表象粗糙,故事用心,有局部戳中泪点,让人眼前一亮的小成本电影。

  故事讲述大龄北漂余小宝对女儿谎称自己当上导演不料女儿突然要来看望,为了不让谎言穿帮,余小宝求助一帮北漂好友,由此引发爆笑连连的故事。导演借用大龄北漂的余小宝视角,描述了一个北漂的群体形象,制片、群头、那些北影厂门口等待机会的群众演员,在街头和地铁上的说唱歌手,挤着大通铺的进城民工们,还有马戏团小丑,娱乐记者,街头小贩,扫大街的清洁工,甚至还包括了破产之后二次创业的前大款……以及那些北京通州取得影像,构建了真实的底层大众世界。

  《北漂鱼》有一个还算不错的故事,还有众多很有个性的角色,贪小便宜的生活制片、三流小演员、前戏剧团台柱子、群头……群像不错,各路人马的各种荒诞幽默,构成一部低成本喜剧的必需品。可贵的是影片不仅靠搞笑取胜,导演很明显还有一些自己拍摄电影的辛酸与经历表达。说实话这样的喜剧小片,有良好的态度,放在近期低成本喜剧里,应算上佳!

  之所以要推荐《北漂鱼》,主要是因为这几点:基调略带文艺,但悲喜剧风格,悲剧意味蕴含其内,诙谐幽默贯穿始终;反应当下真实底层生活,具有鲜明的现实意味,前往北上广深等大城市寻找梦想和机会的朋友定有触动;真实反映影视圈乱象,充分的情节和细节的铺陈;梦想遥不可及,温情笑里带泪,为梦想的执着和家庭的温暖而感动;不是口水电影,接地气,能带来思考、笑声和泪水,应该给掌声;它的出现给小成本喜剧电影带来一些思考,到底是持续山寨恶搞路线,还是回归现实、关注普通人的生活?

  看过很多大片时不时的看到这样的小制作电影,换个心情还是不错的,其实,有时候看电影就这么简单,虽然在一些制作细节上有瑕疵,但故事情节能吸引人,没有绚目的视听特效,没有名角大牌,可就是感觉那么真,那么自然,那么贴心,特有的朴素挺感人,这点对于一个小成本电影来说,足够了。

  《北漂鱼》影评(七):在浑浊的雾霾里游来荡去,只因此间或有精神家园

  “你长大了要做什么”,这道开放式随堂问答题,或者也以课后作文的形式,是每一个学生都一再经历过的问题。理想、梦想、向往、追求,都是过载了的正能量。每一个时代,都有着标准答案,又迅速在下一个时代沦为笑柄。精神上的不满足,一再折磨着亿万国人。“我爱北京天安门”,幼稚的童声唱出了这个国的真相,天安门象征着权力、资源、人脉和可能性,即便不能亲近海里,即使在首善之区的大七环,总是可以与二千多万帝都人民同呼吸,飘渺着共命运的在场感。余治林导演的《北漂鱼》,以粗粝、干脆的镜语,直面从祖国各地扑面而来的游子,如蜉蝣一般在北京浑浊的雾霾里游来荡去,试图在时空舞台上滑过痕迹,梦想的舞台很大,只要梦继续做下去,无论是美梦还是噩梦。

  最容易实现梦想的圈子,似乎就是影视圈,做导演这个说法,不仅可以满足乡亲们不足够的想象力,也似乎为自己的坚持奋斗加持更多光彩,事实上“贵圈真乱”的悲催一再上演着,绝大多数未成名导演也不过是金字塔的底层,任何行业的工蜂都注定是为顶端衬托。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影视剧还是高高在上的精神作品,如今却已经是各种既得利益者甩开膀子蛮干的最佳舞台,他们的梦想向来很贴近现实。君不见各路老板快精准的进入这个行业,实现了多元化发展。更上层楼的,还可以与中高级干部们进行自如勾兑,等待判决的铁道部前部长刘志军还准备为中国梦添加枕木。刘志军将《红楼梦》演成了“青楼梦”,而余小宝则不过是在女儿面前导一回好戏。这场戏,是我在北京混得很不错。

  北京大,居不易。再不易,只要坚持下来、有心去闯,也比老家更公平,机会也更多眷顾。在下很多朋友,在老家时只从事一个工种,到北京之后,辗转多个职位和工种,大多在人到中年之时找到合适于自我想象和发挥的工作,而精神生活也有一定的保障。我们这几代人,精神家园多在古典时代、欧风美雨和故乡田园,然而事实上古代回不去,穿越不过是意淫,欧美跨越的操作难度极大,而老家基本上再也回不去了。并非单纯难适应,而是老家本身的变化更具有毁灭性,地方权力部门的蛮横和对权力的过度使用,导致一再出现非常事件,这便是故乡的常规。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相对而言,资本和权力占据了相当的空间,也给筑梦者留下了一定的空间。一般来说,在纠缠中妥协、在抗争中进步、自由精神总是可以内生在寻找精神空间的人群里。余小宝想做自己生活和工作的主人,最近二十多年来,北京新增加的一千万人同样如此。拥抱北京,是为了在实践中检验自己能够做什么,我们爱北京天安门,也希望天安门能爱我们,正是我们一起构成了天安门。将来有一天,希望亿万平等的人,不管来自城里还是乡下,都自由的选择着自己的生活。

  《北漂鱼》影评(八):《北漂鱼》:一群一天到晚游泳的鱼(图)

  题记:我也是一名北漂者,而且还正漂在北京。至于“为什么来北京,而且还是在‘入土半截’时才拼在北京”,有时候我自己也说不清。就好像《北漂鱼》中那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只是感觉到北京机会多些。至于什么远大理想、人生抱负,还真没有想过。但有一点是可以确认的:可以干着自己感兴趣且喜欢干的事儿。

  前几天去看《北漂鱼》,一不小心差点被戳中泪点。尤其是当影片闪回出现对一些北漂者的追访时,他们的情态、言语,顿时勾起自己漂在北京的点点滴滴。而影片主角余小宝和其朋友们的一幕幕、一刻刻,竟也不时敲打着自己敏感且脆弱的神经。或许是经历过太多,才够坚强地强忍着没让眼泪掉下来,但因感动而生发的环环涟漪,却始终荡漾在心灵深处。

  《北漂鱼》是一部小成本电影,没有大明星,更没有大场面,拍摄手法也略显简单、粗糙。它却是一部有情怀、有感动的影片,而且,演员表演也很本色。尽管看不出有多高演技,但生活化的表达方式,更容易让我这个正漂在北京的“北漂鱼”感同身受。

  《北漂鱼》以漂在北京的余小宝的平凡经历为主线,延展出一群北漂人的原生态景状。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柴米油盐尽在其中。余小宝因拍了几张与明星的合影照,给女儿开玩笑地说自己是电影导演。结果,女儿信以为真,还纠集了一帮好姐妹们要来探班,以亲眼见识其导演父亲的风采...上了火车,女儿才给小宝打电话,说要来北京...这可吓坏了余小宝,赶紧找人对付此事...一幕笑中带泪的北漂生活也由此展开。

  《北漂鱼》关注的都是社会最底层的北漂一族。他们卖过苦力,住着漏雨的房屋,被欠着薪水,还时不时地会遭遇各种折磨。他们穿梭在破旧的楼宇间,拼命于地下通道里,被城管追过,被警察抓过,被骗过钱,被忽悠过...他们的苦与乐,悲与喜,痛苦快,只有有过北漂经历的人才能理解、体悟、感受。

  为了生计,他们就像一群“一天到晚游泳的鱼”,当一个梦想破灭时,再去追寻另一个梦想。他们的脚步不曾停歇,也不敢停歇,就好像不停游泳的鱼一样。一旦停下来,就可能无法生存。因此,坚持、不放弃成了他们继续北漂的原动力。而他们得以苦中作乐,感受温暖,则在于他们懂得如何抱团取暖,互相关爱。

  小成本、小演员,有诚意、有情怀,生活化、戏剧化,大感动、大励志,这就是《北漂鱼》呈现在我眼前,印记在我脑海中的总体感觉。诚然,影片还有些许不足之处,部分镜头还能更精致些,某些手法也值得商榷,但瑕不掩瑜。俗话说,电影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北漂鱼》则在微微的遗憾中让我看见更多值得推荐的、值得静静坐下来,细细品味的、接地气的、走心的小元素。

  《北漂鱼》影评(九):《北漂鱼》剧组周边“活着”的故事

  标准的北漂生活应该是怎样?感觉这个问题就像问标准的感情生活应该是怎样一样。如果有一个标准就好啦,就可以权衡一下自己生活的处境,幸福与否。因为发自内心地感觉不到幸福与希望,所以需要一个参照物,告诉自己一直有。如果以电影《北漂鱼》中所描写的北漂生活以基准的话,至少我们应该感叹这个城市对我们的厚爱。

  原本我是这样想的,至少与北京土著没有什么区别,朝九晚六打工而已。但再仔细一想,其实影片中的角色同样生活在我们周围,是我们的朋友或者我们自己。剧照师并不是多么糟糕的职业,剧组总务也不是,老板、明星更不是……如果将观众所处的状况与环境放到电影中也会是灰色调的,沉闷慌张的,尽管为着所谓的梦想努力却不见希望的,对“家里人”来讲拿不出手。总之,搞笑喜剧的《北漂鱼》拍出了黑色的泥土味道的绝望。

  《北漂鱼》故事并不复杂,围绕大龄北漂剧照师余小宝的女儿突然要来北京看看爸爸的“大导演”生活为主线,打破寻常生活展开一系列故事冲突。如何在女儿到来时,为她展现自己完美的大导演生活,身为区区剧照师的小宝只好求助各路朋友。我们都清楚,患难是验证日常情感真伪的标准。真情禁得起考验,假情则一触即散。求人办事儿永远比想象中还困难。

  影片细节描写出“求”的过程,透过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演出着一幕幕百态人生,也让观众了解到电影华丽的背后剧组的日常生活。秃顶的暴发户对电影一窍不通却干着指手划脚企图染指女演员的勾当;狗仔记者一心想着从剧照师那里套到一些大明星挖鼻屎抠脚丫的照片,当然最好还是女演员和男导演有染,哪怕只是照片上看似有染;片方永远在拖欠工作人员的劳务费,借口永远是未来好多活儿还能介绍给你;而群众演员,被明知不着调的人忽悠着干着明知不靠谱的工作,一面混口饭吃一面期盼着有天或许能成为真正的演员挣点儿大钱。

  《北漂鱼》演绎着剧组周边“活着”的故事,难能可贵的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妥协亦有坚守。虽然全部如此,这不现实。女演员可以使美人计却绝不是要失身于暴发户;剧照师可卖工作照但绝不是会危害当事人利益的;片方拖欠工作,或许真的只是无奈之举;那群众演员的包工头,虽然是个二流子,但也是个有着一腔热血对漂友的纯爷们儿。

  整体来讲,影片热热闹闹,有故事有真情有煽情更有个圆满的结局。虽然在节奏的处理上还有加强的空间,但在观影过程中某个不经意或许还能够触碰到你内心的某个敏感点,毕竟都是生活。而对于影片的整体基调呢,我个人认为人无论做哪行哪业,首先不能够自己瞧不起自己,如果有理想就向着理想努力,哪怕曲线实现,也不要有太多抱怨。就像《中国合伙人》中两个出国的人,我个人欣赏苏梅比孟晓骏更多。

  文|苏筱兀。

  《北漂鱼》影评(十):哈哈镜里细数北漂疾苦

  以电影圈小人物为题材的喜剧,都绕不开《喜剧之王》,卑微的现实与虔诚的梦想两相碰撞,总是让人笑中带泪,《北漂鱼》又是如此,而且更卑微,更现实,也不再奢望所谓的追求和艺术,而是用哈哈镜式的夸张、变形的喜剧手法,演绎实实在在的北漂人生,并以此激励出一份默默向上游的生存信念。

  《北漂鱼》展现的是主创团队最熟悉的一群人,主要人物大部分都是曾经在北影厂门口执着寻梦,一天为二三十块钱和一盒盒饭而奋斗的群演,他们的生活简单、贫困但并不乏味。剧照师余小宝的女儿不请自来,和同学登上北京的火车上,一群北漂伙伴为了把“爸爸是导演”这个美丽的谎言维护下去,开始振作被现实摧残得所剩无几的斗志,竭尽所能只为维护一个北漂伙伴的尊严。故事情节紧凑,一点一滴都真实可信,那些看似荒诞的细节,释放出的都是真情实感,那些坎坷人生中从无可奈何到奋力一搏的坚韧气质触人心灵,因此,即便全片几乎没有一个叫得响的明星,没有任何华丽的包装和营销,仍然产生了打动人心的力量。

  尽管全片满是北漂人的辛酸泪,但《北漂鱼》对影视圈的展示是善意且温暖的,片中的北漂们从未在现实的诱惑中丧失人性,包括财势强大对女演员图谋不轨的古董、拖欠酬金无耻赖帐的贾制片人,正处于离婚危机的孟导,虚荣拜金的当红明星范菲菲,曾经骗群演当苦力的群头老六,以及由穷大学生变成狠心白领的基金推销员,一心想挖丑闻出名的摄影记者,这些人物都有曾经底层打拼的经历,都有善良的本性,当影片用各种夸张和戏谑揭开他们的柔软的内心世界,银幕上暖意弥漫。

  作为一部喜剧片,《北漂鱼》的喜剧桥段设计很见功底,每一个段子,每一个包袱都能和主题融为一体,这些从生存困境,行业怪象中提取的笑料都达到了应有的效果,让影片由始至终保持着生活的质感。

  有句口号喊得好:革命分工不分贵贱,一个相声说得更好:画家和扫大街是一样一样一样的啊。不过都只是说得好,在现实中,人和人绝不一样,有些人含着金钥匙出生,在起跑线上就赢了,还有些人含着吐坷垃出生,操劳一生也是两手空空,钱和势这两种事物,把这世上的人清晰的划分为上层、中层和底层。不能否认能力、态度和机遇可以改变或决定一个人的“层分”,但那或许是另一种不切实际的口号,一天是北漂,半辈子都是北漂,身在底层的艰辛和温馨都永萦绕半生的记忆。《北漂鱼》把镜头投向北京几百上千万北漂的生存境态,放大他们的生活,和他们一起品尝身为北漂的酸甜苦辣、人生悲喜剧,这样的创作,就像扎根于泥土一样,就着接不完的地气儿,迟早会喷发出蓬勃的活力。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