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天籁之战 第二季》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天籁之战 第二季》观后感10篇

2018-03-18 20:58: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天籁之战 第二季》观后感10篇

  《天籁之战 第二季》是一部由李文妤 / 张劲执导,程雷 / 杨坤 / 莫文蔚主演的一部音乐 / 真人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天籁之战 第二季》观后感(一):创新不停,制作升级,《天籁之战2》玩转“星素结合

  为实现自我超越,《天籁之战》第二季节目制作过程中各方面的创新和升级层出不穷,力求在舞台上更深一步地结合天籁唱将和素人,同时也将音乐、文化梦想三个元素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从而带给观众最强体验

  首先,在舞美设计效果呈现上,节目组就花了很大的心思

  一方面,舞台上的“天籁塔”由实化虚,再加上独具太空感的升降梯,整个舞台呈现出很强的科技感和未来感,寓意着音乐梦想和未来机会

  另一方面,还引进了最先进的“冰屏”荧幕技术,再搭配上可以花式造型灵活变化的数控灯光矩阵,巧妙地营造出了一个百变的多层空间感舞美,力求每一个表演都为观众奉上一场视听盛宴

  其次,在赛制和环节上,节目也做出了让人意想不到的创新和升级。

  新一季的节目中不但为“天籁team”新增了一位实力唱将张杰,进一步丰富节目中所可能涉及到的音乐风格领域,同时还增添了30人的合唱团来刺激天籁唱将们的音乐兴奋度。

  而这30位素人的出现数量质量上都非常亮眼,也将“星素节目”中的“素”更加凸显和深化,让这场“星素音乐大战”的激烈程度最大化,也让节目中所呈现出的音乐表演本身的精彩程度最大化。

  另外,不论保留的挑战者先开嗓,天籁唱将选人模式还是新增的“k歌练房”设置,都极大地增加天籁唱将之间以及星、素之间的有趣互动交流,使这一季节目内容更多聚焦到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各式各样音乐的碰撞上,让音乐本身和文化、表现者形成了自然且相互促进的巧妙结合。

  最后,文化对综艺节目的渗透影响和综艺节目对优秀文化的弘扬与传承,都在新一季《天籁之战》节目的选曲新原则上做出很特别的展现。

  本季选曲更多顺应当下综艺节目领域“去低俗化”“去恶搞化”的大趋势,以“金曲改编”取代“神曲改编”。

  以此充分利用“舞台效应”“群众效应”和“节目效应”给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优秀经典音乐作品和音乐文化赋予新时代生命,让其继续流传开来,真正实现音乐节目中的文化传承。

  《天籁之战 第二季》观后感(二):张杰加盟《天籁2》 十三年后“回娘家

  距离上次张杰站在东方卫视的舞台上,据说有十三年了,2004年的《我型我秀》,是张杰音乐人生的起步。《天籁之战》上,带着自己这些年的沉淀积累,张杰“回娘家”了。他演唱的《回娘家》,其年代更为久远。1982年,歌后邓丽君就把这首充满了生活气息歌曲带到我们身边。

  平心而论,本期《天籁之战》,张杰是我心目中的最佳。他的《回娘家》充分展现了他的声音特质。歌曲由阿卡贝拉开始,四人合唱团展现了一幅温暖并具有人情味的归乡之路。而后乐器挨个进场,键盘Loop(循环)、电吉他、鼓点像衣锦还乡的车队,到了“I'mcoming home”一句时,吉他的弹拨让我想起了Mumford& Sons的英式民谣摇滚光景。再往后,张杰的声音带着我们翻山越岭,虽然歌曲的唱句并不复杂,但结构的编排独具匠心,张杰也施展了他声音的变化,我从没有想过回娘家的这条路会这么酷。除了张杰的出色表演,还要表扬编曲的金志文,让这首老歌获得新生

  挑战者李光选择了一首难度很高的《往事随风》,齐秦在二十年前的代表作。齐秦的唱法是在刚烈的摇滚乐下,把自己的声音化作柔情,大量的失真电吉他贯穿其中;李光的唱法则加入了比较多的室内乐元素,这也要求他更多地调动声音里的感染力去传递歌里要表达情感。从我个人来看,李光过于着重技巧而导致了情感的缺失,但不可否认这是一个很完整的演唱。

  《天籁之战 第二季》观后感(三):三大突破显用心 歌单主题化引回忆共鸣

  音乐类节目以模式取胜的时代早已一去不返,“模式疲惫”已成为行业常态。《天籁之战》第一季新鲜、第二季平庸、第三季差评的节目屡见不鲜,最终导致模式形同鸡肋般存在

  作为第一批吃“星素对抗”螃蟹的音乐类节目《天籁之战》,如何在第一季的基础上让第二季节目持续保持新鲜活力感,成为节目成败关键所在

  据导演介绍,《天籁之战》第二季在保持上一季星素平等对抗的基础上,在内容、形式、观感上进行了全面再版升级:

  第一,节目歌单主题化。每期节目设置一个主题并号召网友精选百首经典歌单,不仅调动起网友的积极性,而且集中最大力量激起时代回忆,致敬年代经典引发暖心共鸣,是很多节目难以做到的。

  第二,力邀实力唱将张杰。张杰是公认的唱将,他的加入为节目增加了更多音乐风格和可能性,也激励原班明星心态进步,各出新招。另一方面,嘉宾由4位变5位,每期一位轮休,让嘉宾在紧绷的创作环境中,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准备才能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第三,节目舞台暗藏“机关”。整体上,金字塔变太空舱,舞台更开阔细节处,运用冰屏制造隐藏空间,增加可移动的数控灯变换造型等机关设计,营造出多重空间概念上的舞美,具有科技感,拉近明星与素人的互动。

  同时,优质素人选手也为节目探索星素结合更好地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总导演说过:“在很多音乐节目面临选手枯竭的情况下,《天籁之战》第二季反而有很多比去年还要高质量的挑战者出现。”

  《天籁之战 第二季》观后感(四):“百年经典歌单”主题引发共鸣 《天籁之战2》唱响时代旋律

  这季的天籁实现了“歌单主题化”。回顾第一季《天籁之战》在音乐改编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一批大众耳熟能详的歌曲被重新注入了新的生命。诸如《我的滑板鞋》、《小幸运》、《老男孩》等歌曲,都曾因新颖或走心的曲调和歌词互联网掀起一股热潮,而经过天籁唱将们的创新改编,摆脱了原有的标签却又意外地好听,也让《天籁之战》节目组手握一张“音乐改编”的王牌。

  与一般音乐改编不同,大部分流行歌曲只要在编曲上更精致就很容易出彩,而经典歌曲在大众心中有先入为主印象以及时代情怀,很难在创新或者做到完全一样。而《天籁之战》在推出“百年经典歌单”时,并非一味追求“爆款”效应,而是注重通过经典歌曲的改编,为年轻的观众和老一辈观众编织一条音乐纽带,也就是节目传达的“共鸣”。

  国内综艺市场上的音乐类节目大多是偏向年轻的收视群体,而《天籁之战》却有着相当庞大的“合家欢”观众。从多年前的现象级节目《中国达人秀》起,东方卫视陆续打造了一系列品质且带有“无年龄差吸粉属性”的节目,无论是坐拥大片爸爸粉”“妈妈粉”的《极限挑战》,还是“喜剧人系列”、“脱口秀系列”,都无形中打造了老少皆宜的良好口碑。本季《天籁之战》中的五位常驻唱将,费玉清是以《一剪梅》等老歌唱火几十年,莫文蔚、杨坤是70代歌手的经典代表,张杰是80后实力唱将,生于1990年的华晨宇则诠释了当代年轻音乐人的态度。五位唱将刚好在年龄段、曲风上涵盖了老、中、青三代的音乐喜好,无疑为节目组打下了更广泛的收视群体。

  当90后个性歌者华晨宇听到经典民歌《阿里山的姑娘》后,直呼“要玩成摇滚乐”。这首诞生于1947年的民间曲调,以高亢嗓音呐喊“姑娘和那少年永不分呀”,恰恰可以视作那个年代的摇滚精神。华晨宇以重金属、电音取代了原版的铃鼓、小鼓等乐器,给歌曲注入了新时代的铿锵态度。如果说莫文蔚邀请了年轻朋友去听听90年代的“中国嘻哈”,那么华晨宇则向老一辈观众抒发了年轻人的摇滚态度。

  而天籁唱将与素人挑战者间,也因一首老歌产生强烈共鸣。当张杰看到李光深情演绎《往事随风》后,不禁回忆起自己参加选秀的情景:“十年前我也唱了这首歌,他们只给我四十秒的时间,决定我能否继续当歌手。你唱这首歌的时候,我脑海中想了很多我的故事,很想跟你分享。”

  《天籁之战》的观众年龄跨度大,而节目通过对经典歌曲改编,让老观众回味起自己年代的旋律,让年轻观众也听听父辈时代的歌谣,无形中使节目与电视观众之间、歌手与素人挑战者之间,产生了跨越时间的情感共鸣。

  《天籁之战 第二季》观后感(五):华晨宇摇滚重组《阿里山的姑娘》

  华晨宇是“摇滚重组”,从外在的曲风和听感上来说,《阿里山的姑娘》在他手上变得更加高亢,他用擅长的摇滚和Rap把这首歌变成了一首张力强烈的作品。

  让我们看看华晨宇Rap部分的歌词:

  高山青涧水长 樱林晚香

  她的发安静欣赏夕阳 一箩筐

  追逐过云海

  翻越千仞拔地青苍 去唱

  姑娘睫毛沾满月光

  照亮烟雾缭绕的老茶坊

  茶色泼墨轻染

  她亲手为少年绣的衣裳

  阿嬷的屋堂 把酒窝盛满陈酿

  一碗热汤 这日子安详

  想要牵手策马 蹉跎时光

  青山外的模样他们不想细想

  风雨艳阳 穿过一双肩膀

  镜头又播放

  关键在“青山外的模样他们不想细想”。《阿里山的姑娘》代表的美好田园景象实质,在华晨宇的眼中,是对现代速食生活的一种拒斥。《阿里山的姑娘》在过去可能是美好的诗意抒情,但在现代,却显得那么格格不入。华晨宇的改编实际上是把《阿里山的姑娘》中的爱情场景作为一个抵抗现代价值腐蚀的乌托邦在呈现,而其中的这种“抵抗”,就成为了他摇滚化批判性的来源。他嘶吼,他呐喊,是因为这些值得歌颂的简单爱情,如今已经几乎灭绝,只能存在于他的脑海之中。

  在音乐上,华晨宇也大刀阔斧地融入了自己的重型血液。引子中改编的吟唱旋律那么美,唱得那么轻盈,和后面强烈的配器、节奏、Rap和高音形成了鲜明对比某种意义上也加重了后面的呈现效果,是示范级的改编。

  《天籁之战 第二季》观后感(六):《天籁2》依然专注作品 “花式三把斧”攻克《阿里山的姑娘》

  在当下许多综艺节目只管卖人设而不理会内容究竟如何的大环境下,“作品向”的《天籁之战》显示出它的真诚可爱。“让子”后的明星唱将们,在面对精心准备的素人歌手时,如何全力以赴,把这辈子从未想过要唱的歌唱出让大众喜闻乐见的模样,这是《天籁之战》给我们的福利。按照回归后第一集展现的水准,张杰完全具备了以《回娘家》登上各卫视春晚的资本,杨坤也完全能够在各种军旅主题的舞台上大展身手。《天籁之战》上的歌手们再次证明了,能揽瓷器活的,个个都身怀金刚钻。

  华晨宇需要攻克的歌曲是《阿里山的姑娘》,这是一首七十年前的作品。歌曲初始段落由华晨宇钢琴前的弹唱开始。他调整了原曲的旋律,加入了漂亮的修饰音,让这首民歌色彩的作品变得忧郁起来,他在后头拓展的吟唱,则是华晨宇自《卡西莫多的礼物》起便擅长的演绎手法。为了让这首简单的歌曲听起来更刺激,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花花给歌曲里加入了重金属和弦,瞬间让阿里山里火花四溅。再下来,花花的美式说唱便出现在《天籁之战》里了,这样的Nu Metal(新金属)风格的《阿里山的姑娘》,惊不惊喜,刺不刺激?

  花花的挑战者张梦羽选了一首《若水》,西楼的歌曲。这首歌对于大部分听众来说也许比较陌生,张梦羽被淘汰也让人觉得可惜。无妨,让我们再听一次这首歌吧,听下张梦羽仿佛打开了一个神秘的魔盒,有各种颜色争相从里面跳出来的情景。

  《天籁之战 第二季》观后感(七):《天籁之战2》“歌单主题化”升级 音乐传递“共鸣、共生、共赢”

  《天籁之战》第二季摸索出一条“有意思有意义”的内容方向,每一期实现“歌单主题化”,将目光聚焦在“经典改编”。第一期节目看下来,从“百年经典歌单”的节目主题,到经典歌曲改编传达出的情感碰撞,《天籁之战》通过音乐很好地传达了“三个共”:

  一是“共鸣”,电视节目与电视观众的情感共鸣,明星唱将与素人挑战者之间因为爱音乐而引发的价值观共鸣。二是“共生”,电视节目与短视频、新媒体的大融合,节目主题与时代话题的交织共生。三是“共赢”,寻求节目与明星的品牌价值共赢,东方卫视东方娱乐与广告冠名商的利益共赢。

  近期星素结合成为各综艺节目的风潮,《天籁之战》第二季摸索出一条“有意思且有意义”的内容方向,每一期实现“歌单主题化”,将目光聚焦在“经典改编”。在第一期节目中推出“百年经典歌单”主题,精挑细选了百首具有时代印记的老歌,而素人将从中为天籁唱将选定应战曲目。从首期节目的播出效果来看,经典改编主题为节目开了个好头,张杰回了“娘家”,华晨宇上了“阿里山”,杨坤参加了“游击队”,莫文蔚带全场观众一起唱出“老百姓的乐”,四首经典曲目经过全新的演绎后散发出别样魅力。节目改编经典歌曲,唱出原有的精神面貌,展现更加真实、更加丰富、更加生动的时代旋律,引起大众的共鸣。

  从“共生”方面来看,实现“歌单主题化”后,从首期的“百年经典歌单”,到即将到来的第二期“爸爸妈妈听过的歌曲”,老歌曲本身被赋予了历史和情感在里面,与当代社会话题其实是相互交融的。首期“百年经典歌单”曝光的100首时代金曲中,可以看到带有时代印记的红歌《浏阳河》、《学习雷锋好榜样》,抒发军人情怀的歌曲《军港之夜》、《军旗下的我们》,俏皮的民歌《龙船调》、《太阳出来喜洋洋》,清新的民谣《一封家书》、《同桌的你》,红遍全国的影视金曲《沧海一声笑》、《渴望》,传遍大街小巷的流行金曲《吻别》、《甜蜜蜜》,甚至有童年的歌谣《小燕子》、《让我们荡起双桨》等。

  这些歌曲中最老的有近百岁“高龄”,歌曲见证了社会的发展,反映出不同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譬如红歌陪伴了60后从少年迈向青壮年,而80后是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听的歌曲更多的是抒发情感和梦想的流行歌曲。年轻人在听代表着不同时代的老歌时,能了解父母那个年代喜欢什么。以张杰的歌迷为例,他们中大部分是90后,对《回娘家》这首歌不是很熟悉,而经过张杰阿卡贝拉的方式重新演绎,年轻观众很快速就被经典音乐带入到“回娘家”的欢乐氛围里。

  针对“百年经典歌单”的主题设计,节目总导演李文妤谈到了创作初衷:“我们这一年做功课下来发现,其实有很多经典音乐在经过创新以后会不一样。因为有些经典歌曲差不多是有百年传承,我们的上一辈、我们的父辈,在那个时候这些歌曲其实是当时的流行歌曲。”以《今儿个真高兴》来说,解晓东在95年春晚上将其唱火了大江南北,这首歌也成为了内地大部分最早接触的“说唱音乐”。恰巧今年华语乐坛兴起了一股“嘻哈热”,当不少优秀的Rapper纷纷走上主流舞台时,《天籁之战》将二十年前的RAP歌曲再搬上舞台,经典与流行再次擦出了奇妙火花。解晓东当年字正腔圆的说唱搭配喜庆的秧歌舞步,莫文蔚则以符合当代嘻哈音乐风格的节奏、语调完成了老歌新唱,而为了致敬经典,莫文蔚版的《今儿个真高兴》保留了民乐的点缀。总导演李文妤说:“我们两期录制下来以后,发现经典的这些旋律一样能被现在的年轻人所接受,加上了现代的一些元素以后,它会成为又一个年代的经典。”

  在《天籁之战》第二季开播发布会上,东方卫视中心总监、东方娱乐集团总经理李勇对节目发表了期待:“用时代的旋律唱出最美的天籁,这既是为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歌唱,也是用歌声来迎接我们即将召开的盛会!”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不久前东方卫视的音乐文化类节目《唱响中华》于国庆假期中播出,作为“中华系列”的其中一员,《唱响中华》依然延续了普通人的视角,邀请外国友人演唱中国金曲,在文化的碰撞与交流中,展现中国和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

  《天籁之战》第二季紧接着《唱响中华》播出,在东方卫视的战略布局实现了音乐接棒。在《唱响中华》中,外国献礼人表演的中国不同年代、不同年龄层所熟悉的经典流行歌曲,不经意间就唤起了几代国人的时代记忆;紧接着《天籁之战》第二季开篇以“百年经典歌单”的主题,天籁唱将再将老歌改编创新演绎,引发情感共鸣。经典老歌作为两档节目的共同主题,从外国人以音乐诉说的“中国梦”,再到国人用自己的改编诉说“中国故事”,不仅仅使节目与明星品牌价值实现了共赢,也使得东方卫视音乐战略旗下各大板块实现共赢。东方卫视在音乐板块上坚持弘扬社会主流价值、正向趣味能量,唱响时代最美旋律。

  《天籁之战 第二季》观后感(八):素人升级,星素互动升级,《天籁之战2》以最优“对战”打开“多赢”新局面

  《天籁之战》新一季节目中除了制作和内容以外,素人挑战者和其与天籁唱将间的互动也呈现出全面的升级态势。

  除素人挑战者自身音乐能力均有很大提升之外,节目组对素人挑战者的支持力度更是大大加强。

  从允许素人在上台前观看天籁唱将完整的改编歌曲彩排,到加强对素人音乐驾驭能力培训,再到升级帮助其表演的改编团队、乐队音效等辅助配置,都体现出节目组对素人方面的用心和认真,以此来提升素人挑战者的表现力和自信心,缩短他们与天籁唱将在“专业门槛”上的距离,进一步实现“星素PK”的公平性,同时也挖掘他们身上最大的潜能,将更多更好的音乐作品呈现给观众。

  这样一来,素人挑战者放下了当初“一心想红”的“通病心态”,转而专注于如何真正在舞台上实现自己的音乐梦想。

  而作为被挑战者的天籁唱将也会因压力而紧张起来,最大限度地去提升自己的音乐表现力。

  双方心态上的升级优化,带动他们之间更积极、更有效的交流和互动,使得音乐对战的激烈程度和整个节目的客观性也大幅度升级。

  所以在很多音乐节目面临选手断层和枯竭难题时,《天籁之战》第二季中还能出现大批高质量挑战选手,与节目中积极向上的良性对战模式所散发出的强大吸引力密不可分。

  素人圆梦;天籁唱将突破自我、成功转型;观众收获了有趣、有品、有共鸣的视听盛宴;而国内优秀的音乐和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

  《天籁之战》第二季开启了音乐综艺节目的“多赢”新局面。

  《天籁之战》第二季在东方卫视“融合交流优秀文化,积极传播社会正能量,引导正确社会价值观”原则的引导下,着力继承了上一季天籁唱将与素人,节目与观众,文化与综艺等共鸣、共生、共赢的节目发展态势。

  秉承平台长久以来“梦想的力量,你我同在”的口号,进一步弱化明星光环,升级素人实力,成功升级“星素结合”的综艺模式,打磨出“爆款”综艺的加强版,为音乐类和“星素结合”综艺开创了新的天地。

  《天籁之战 第二季》观后感(九):《天籁之战》和《梦想的声音》,谁更接地气,谁离素人更近

  自从国家颁布“真人秀节目管理的通知”之后,电视综艺节目的星素掺半原则,算是板上钉钉了。但是在小编看来,目前对这一政策执行得比较到位的,当属这两档节目:一档是《天籁之战》,另一档是《梦想的声音》。

  尽管,在去年网友们对于二者谁抄袭谁,一直都争论不休。好像是《天籁之战》是先开播的,而《梦想的声音》却是最先宣传的。但是不管怎么说,观众们当然是以先看到正片为准了。所以,《天籁之战》显然更占先机一些。

  在贴吧和豆瓣里,总有一些喷子在争论两档节目的孰优孰劣,结果最终争得天昏地暗、七荤八素,也没争出个谁是谁非。在小编看来,争论两档节目的优劣,亟需要一个双方都秉持并认同的评价标准。有了这个标准之后就能分辨出谁优谁劣了。网友和观众们都知道,这两档节目都是“真人秀节目管理通知”下发之后的产物。那么,这个标准就必然要定位成素人的参与比例和参与程度。换句话说,就是节目组把素人放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上。

  好了,话说到这里,我们把刚才那个标准再强调一下:素人的参与比例和参与程度,即素人在节目中的位置。

  一、素人的参与程度,两档节目之间有何不同

  在这一点上,两档节目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相同的地方是,两档节目接受挑战的明星嘉宾都是一样的,都是5人。只不过,《梦想的声音》有一席是不固定的。其他的和《天籁之战》都是一样的。

  但是,这两档节目在素人参与程度上,还有着很大的不同。那就是《梦想的声音》里,素人参在向导师们讨教时,还需要通过导师挑选这一关——必须经过导师的认可才能过关。而在《天籁之战》里,素人不需要过什么关,直接就可以挑选自己心仪的导师了。

  所以说,在这一点上,《天籁之战》在节目中不对素人设置门槛,而《梦想的声音》则对素人设置了一定的门槛。在这一点上,《梦想的声音》离普通素人更远一些。

  二、在选歌上,看两档节目对于素人的不同态度

  这里就涉及到了素人在节目中的位置。很明显,参加《天籁之战》的素人,显然地位要比《梦想的声音》的高很多。

  其实,小编也是最先看到的《天籁之战》,然后看到《梦想的声音》的。小编感觉后者对素人的态度竟是这般严格——节目组竟然剥夺了素人为明星嘉宾选歌的权利,而把这一权利给了节目组和观众。这无疑是拉开了星素之间的距离,同时《梦想的声音》节目组给明星嘉宾的曲目肯定会特别轻松而容易。但是,这无形中就把节目与素人间的距离给拉远了。

  可以说,《天籁之战》在这一点上是做得最好的。他们把给明星嘉宾选歌的权利交给了前来挑战明星的素人。而此时,手中握有选歌大权的素人,肯定会对明星嘉宾毫不留情,肯定会选一些相当变态、特别难改的歌曲。这无形中,就增加了明星嘉宾对于歌曲的改编难度。通过第一季《天籁之战》证明,素人在这一环节上,是绝不会手软的。大家还都记得去年华晨宇所接到的《滑板鞋》和《阿里山的姑娘》吧,前者那是一个多么变态的歌曲呀。当时,这首歌是被华晨宇碰到了,如果是其他明星歌手,还真不见得咋回事儿呢。

  另外,我们还可以再想象一下,如果把《天籁之战》中素人所挑选的那些变态歌曲派发给《梦想的声音》的导师们,你觉得他们会如何。首先说,在一开始,他们就会疯掉的。接下来,他们肯定会要求节目组延长歌曲的改编时间。

  所以,很多时候,素人们可以通过选歌这一神器把那些高高在上的明星选手们拉下神坛。之后在演唱环节更有可能把他们打回原形。这是观众们最喜欢到的。

  三、歌曲的改编用时,两档节目区别比较大

  明星嘉宾的歌曲的改编程度也决定着素人筹备时间的长短。改编程度也体现在改编用时上,《梦想的声音》改编用时为6小时,其实在这段时间里,他们对歌曲并未出多少改编,这点时间在《天籁之战》面前简直是小意思。而在素人那方面,6小时对他们排练的作用也微乎其微。和《天籁之战》的24小时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24小时,如果用在素人方面,他们排练的时间就相当充裕了,简直是过年。

  另外,大幅度的歌曲改编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明星嘉宾们的风险,搞不好会遇到车祸而失败。比如最近一期的《天籁之战》里,杨坤对于《今天是你的生日》的改编就冒着很大的风险。至此,我们不妨想像一下,对于明星嘉宾是风险,那么对于素人们来讲就是很大的机会。因为在明星嘉宾冒险改编歌曲时,素人们却可以很逍遥、无风险地排练。在战略上来讲,这是最合适的以逸待劳。

  小编手札

  写到这里,对于两档节目谁更加有利于素人,大家应该有自己的判断了吧。在写这篇文章前,偶然地在百度搜索风云榜上发现,《梦想的声音》比《天籁之战》在榜单上要大大靠前。但这有什么用呢,这并不代表《梦想的声音》节目组会更倾向于素人。观众们往往更愿意看到草根逆袭,更愿意看到偶像被拉下神坛。

  《天籁之战 第二季》观后感(十):张杰的改编也有个人特色。他的思路是拼接。

  阿卡贝拉的无伴奏合唱引子是他惯用的元素了,有助于提升大家对旋律之外的和声的敏感度,提升歌曲的整体质感。而这首歌曲改编最标志的部分则是他新加的旋律——I’m coming home,这句拖长音的旋律与前段的旋律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感觉就像一道强光突如其来的照射。

  换句话说,前半部分原曲的旋律只是铺陈,从这一句他才开始点题,一种与前段截然不同的旋律风格和语言带来了强烈的“新生”效果。他在此表达“回家”的各种情绪,喜悦,扬眉吐气,骄傲,激动……等等。这首歌的Highlight也集中在这个旋律的各种变体,使张杰在演唱中可以自由地挣脱原曲的束缚,炫耀他的长音与高音。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