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生门》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生门》经典观后感10篇

2018-03-21 20:0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生门》经典观后感10篇

  《生门》是一部由陈为军执导,李家福 / 夏锦菊 / 陈小凤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生门》观后感(一):这部纪录片的每一集都可能让你泪崩

  婊姐最近被刚刚播出的一部纪录片给震撼了。

  没有流量明星,没有宣传,婊姐这么毒舌的人,也看得泪流满面

  所以,必须给你们推荐一波。

  生门This is Life

  什么叫「生门」?

  答案生命孕育之门。

  母亲孩子,就是要跨出一道门,生和死的门。

  这部纪录片《生门》便是讲述一个个生命降临背后的美丽哀愁

  婊姐之前曾经在另一部纪录片《出路》(戳链接回顾)里介绍导演陈为军,作为执导过《好死不如赖活着》《请为我投票》的纪录片导演,他是国内最接近奥斯卡纪录片奖的导演之一。

  他的纪录片真实厚重,经常带着一种令人敬佩的人文关怀

  而这部《生门》则将镜头对准了一家医院内的普普通通的妇产科室。

  陈为军带着摄制组蹲守在这间妇产科病房里,前后耗时700多天,纪录了40多个家庭迎接新生命时的真实面貌

  其实早在去年,导演陈为军就曾经从拍摄的500多个小时素材当中,剪出了一部院线版的电影《生门》。

  这部纪录片虽然凭借着真挚动人温情感动了不少观众,并在豆瓣上一举拿下了8.5的高分。

  但是在唯票房至上的内地电影市场,尽管影片口碑一路逆袭,但终究还是输给了票房和排片率,最终票房只有一百多万,看过的人数也寥寥。

  更让导演陈为军感到遗憾的是,院线版出于时长考虑,最终只筛选出4个故事收进了电影,所以遗漏了很多故事。

  于是,导演陈为军又在今年推出了长达13集的剧集版。

  相比起电影,电视剧集虽然增加了故事的容量,其中囊括了更多较为特殊女性群体的生育问题

  比如:

  全家联合拯救戒毒妈妈、上了节育环却再度怀上了双胞胎的小夫妻、脑瘫患者全力以赴等。

  整部剧集,没有高端制作,没有华丽的特效,只有朴素低调有力的震撼。

  但与院线版的精神气质却是一脉相承的,贯穿始终的依然是形形色色人物和故事背后温情与思考

  故事发生在武汉某医院的妇产科。

  这天是农历的大年三十,医院的妇产科却还依旧忙碌着。

  妇产科主任医师叫李家福。

  李主任是这家医院的“明星医生”,每天要做六七台手术管理着80多张病床上生命悲喜轮回

  虽然是除夕之夜,医护人员匆忙围坐在一起吃一顿水饺,就完成了简单的“过年”仪式

  李主任刚结束一场手术,他说的很轻描淡写

每年过年的时候自己从来没想到过要吃年夜饭。

  一位产科医生更是帮即将分娩的妻子匆匆办完入院手续后,便迅速投入工作中去。

  对于李主任他们来说,不停得加班和尽可能挽救每一个新生的生命,已经成了他们的日常。

  有家属问他什么时候休息,他自嘲说:每月32号休息!

  这天,一名孕妇只身来到了医院。

  她叫刘丽,已怀孕四十周,可不幸胎死腹中。医生决定给她做手术,可是需要家属签名。

  即将面对生死一线间的手术,可刘丽却始终拒绝透露家属的任何信息,甚至一度情绪失控

  万不得已护士叫来了李主任来给她做沟通。但不管李主任怎样询问,只有一个不知真假姓名,始终无法接通的电话号码和支支吾吾言语不详的短信

  手术同意书谁来签字,手术中一旦出现任何问题,又由谁来承担?患者不配合,医院做手术没法执行程序

  多次沟通无果的情况下,为了保全孕妇的生命,医生只好请来了警察见证,并查明孕妇的身份

  人命关天,医生只能一次次地劝说:

  做手术是救你自己。

  最终,当着警察的面,刘丽自己签下了手术的协议

  可第二天,却有护士告诉李主任:

  昨天晚上有家属来看望孕妇,是她15岁的女儿,但孕妇的病历上写的年龄却是26岁。

  李主任意识到患者依然在隐瞒,却只能继续苦口婆心的跟她打着商量,让她趁早联系家属补交手术费,否则影响治疗

  手术过后,独自对着镜头的李主任有些无奈——

  患者因为自己的难言之隐而不愿意联系家属,这种情况,对于院方来说就会很麻烦

  从刘丽的只言片语中得知,她刚刚经历分手

  李主任推断可能是未婚先孕,所以不肯让家里人知道。

  很多时候,不只是医生和患者在面临着生死抉择,患者和家属也在面临着各种艰难的抉择。

  在中国,对于很多患者来说,最艰难的并不是治疗的风险,而是治疗过程的高昂费用

  谁都知道生命无价,可矛盾的是,对于很多经济贫寒的家庭来说——

  新生命的降生往往伴随着巨大的经济代价

  一对来自湖北乡下的农民夫妇,妻子有高血压,怀的是是双胞胎,前置胎盘。对现代医学技术来说,这些潜在病症其实都不算什么——

  这个孕妇最大的问题是穷。

  穷,又有这么多凶险,才是让人揪心地方

  在镇医院治,孩子保不住;在省医院治,又贵——开药、做手术要钱,就连病例入个档案,也要钱。

  李主任看得出他们家庭的困难,可也只能无奈地告诉女人丈夫

  医院并不是免费医疗,没有钱医生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

  听了医生的话,丈夫含着泪,不知所措

  对有些人来说,五万块不过一趟旅行一个包,可是对靠务农为生的这一家人来说,五万块简直是天方夜谭

  妻子还需要照顾,丈夫没法离开医院,所以只能委托在老家大哥帮忙借钱。

  跑遍了全村,从2万块到100块,能借的都借了。

  最终,妻子的手术很成功,生下两个双胞胎女儿。

  可对这个困难的家庭来说,孩子一出生,就背上了不知道如何还上的债。

  当丈夫却在得知孩子降生的时候,脸上露出一抹苦涩

  我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后面还有好多事……

  身边的好心人看着这艰难的一家,帮他出谋划策

  大哥却提议把两个女儿送人,可以给这个家庭减轻一些负担

  一向木讷的丈夫独自走出了病房,站在病房外的楼道里,流下了眼泪

  从头到尾没人问孩子的母亲愿不愿意,躺在病床上的她的眼神只是空洞的看着周遭的一切……

  而对于这样的事情,常年工作在产科一线的医生们早已习以为常

  身为医生,他们本该可以救死扶伤;可在现实里,面对很多患者家庭的困境,却无能为力

  由于是过年期间,妇产科床位不足,所以导致医院无法同时接待过多的患者,因而经常爆发各种矛盾。

  当情绪激动的患者向医生大吼时,医生们也会着急,却只能一次给病人家属强调确实没有床位。

  导演没有规避这些真实发生的冲突,反而直面医患矛盾,真实呈现医疗资源紧缺等现实问题。

  在第一集中,还有一位患有精神分裂的产妇令人印象深刻。因为患者情绪不稳定,无法配合产前检查,这让医生束手无策

  家属希望医院能够在控制患者情绪的情况下,给她做手术。

  但医院有自己的流程,孕妇情绪不稳定,手术很难进行,只能建议将病人转去专门的精神科医院接受治疗先稳定情绪。

  面对家属的不断施压,医生也只能一次的解释

  医生不是神!

  患者不配合检查,手术就不能顺利进行。

  家属最终同意转院治疗,可是在于远方签出院协议的时候却很不耐烦

我们出什么事也不会找你们麻烦的!

  言下之意是,对医生已经失去了信任

  导演透过很多微妙细节和隐匿的情感在真实的镜头下无处遁形,“医患关系”造成的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被一一陈列。

  片中呈现的医生、护士、产妇、家属的形象真实、鲜活

  产房内外,是一个社会的缩影。

  看这部纪录片的时候,婊姐的感觉是非常揪心,因为知道这些都是真的。

  导演只是很平静的去观察纪录着妇产科这个特殊的地方每天,所发生的一切。

  一门之间,生死之隔。

  产房内,每一次的怀孕生产,都是时间、生命、道德原则间难以取舍地抉择。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而每一位母亲又何尝不伟大,每一次生产都是生死离别洗礼和生命的延续。

  而在产房之外,每一次生命的孕育与诞生,都是对医、患、属都是一次巨大的考验

  导演用冷静客观的讲述,同时呈现了医患双方想法与诉求。

  不愿透露姓名的神秘患者有她的难言之隐,与医生争吵的家属也曾经历了无数次转院无门,经济拮据的农村夫妇因为新生命的到来而不得不面临如何抚养孩子的难题……

  有网友评价

《生门》就像一把一把手术刀,克制、冷静、犀利地展现现实生活残酷。而在此之外,还有不经意一瞥的锋刃柔光。

  有人看出母爱的伟大,有人看出医患关系的紧张,有人看出中国家庭的困境。而在婊姐看来——

  这部剧版《生门》更多了一份对生命的敬畏和对生活的思考。

  泰戈尔说:

  上苍给了我们生命,我们用奉献拥抱

  婊姐希望把这部纪录片推荐给所有人,因为它用最真实的故事告诉我们生命的平凡与伟大。

  更多有趣内容欢迎

  婊姐知乎、微信“婊姐影评

  电影界吐槽小能手,特长骂烂片。资深魔法师,受尽凌辱的哲学家,三流且不客观影评人。

  《生门》观后感(二):一起等待生命降临

  每次看都觉得心堵, 顺产开宫疼 剖腹产扯开肚皮都能听到用力的撕扯声,打麻醉的产妇无助虚弱的眼神, 孩子出来时看不出表情眼角泛泪 。

  在世间要记住, 始终是人与人的交往 没有哪个人是神 。在你无能为力的时候,除了相信能够帮助你的人,其余的都是垂死挣扎。也许医生由于职业习惯的关系,在工作中难免会机械化而让患者感到无情和缺少人情味。尤其是催交钱的时候,就更显得功利现实。在医院这个生死交替的场所,比任何场合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耐心关心人性温暖。但医生也是人,医生并不能掌控生死,他们在努力凭借知识经验死神作斗争,同时要求得到付出回报

  解决医患关系需要更多理解包容个体的理解和包容能力需要以生活、文化水平提高基础。国家的繁荣富强真的太重要了,要看到今天的医疗和社会现状,其实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进步,也在努力解决发展速度太快而造成的矛盾困难。我们也许抱怨为什么没钱还要生?为什么身体状态那么差还要坚持生?对于贫穷人家来说,我们认为的生养对他们造成多大的经济负担但对他们来说却是一种希望?他们自己的人生已经看不到出路了 还是希望有生命的延续给人生增添喜乐和欢快。有些人会认为不婚不孕保平安,是因为我们这一代人幸运地生活过得不错,有一些爱好信仰精神食粮。可他们除了辛苦劳作生活艰苦什么都没有啊。我希望自己能换个角度不要去想他们为什么贫穷还要生,而是应该尽自己的能力去解决已经发生的问题。社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不是少数人决定的,而是整体决定的。

  患者也许因为自身经济原因,可能认为医生会把病情形容得过于严重而获取更多的医疗费用。但是我还是更愿意相信大多数人都是有恻隐之心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识别善意和敌意的能力。真诚待人最终都能得到回馈。有一句话说:生命最终都会对你尽显衷情。做好本份,相信医生。

  《生门》观后感(三):生门前四集的体验

  这部纪录片,没有过多的配音乐,没有任何背景台本,台本就是医院的生死、钱多钱少、医生患者的“大打出手”!

  从观看体验,看完即害怕生又期待生。害怕是怕遇见夏妈妈那样凶险的事情或者其他早产儿妈妈那种恐慌,期待的是希望新生儿的出生不仅是人类的繁衍,也是爱情的结晶……更是自自然堂的事情!

  这部片子第一集,关注点似乎更关注一些特殊人群(失足少女,死都不告诉家人自己怀孕甚至死胎;精神分裂少女,他的婆婆似乎只是把她当作她们家传宗接代的胎盘)。

  这儿没有探讨影片背后的人性、社会制度缺陷矛盾等等(这在贫穷夫妻身上显得尤为明显),这可以不仅记住生门本生发生的情节,也引发对生门之外其他的关乎生育、社会、医疗的思考!

  建议观看指数五星

  《生门》观后感(四):生育能力,女人的原罪

  只因为带有生育功能、而必须经历这一切一切的痛苦、即使古往今来不断的在歌颂作为母亲的伟大、但是这些痛苦也只能是你自己在承受的,躺在手术室头脑清醒清楚自己肚子被剖开,这些恐惧即使说了,作为丈夫能感同身受吗?更伤心的是,生是女性的责任,但是其中一对双胞胎女儿的妈妈,在面对处理自己孩子时候却是一点话语权也没有,难道孕育这个生命最大功劳的不是母亲么、为什么话语权都在一颗精子?但精子决定的性别、这个结果的责任又推回了子宫

  我个人比较偏激吧、第四集心脏停止那母亲、让我感到震撼了、心脏停止,换血四次、如果这些不是原罪、那是什么?可能是上帝责怪当初的夏娃偷吃了那个苹果吧?

  其实看着这个纪录片、脑子什么男权女权的都没那么重了

  心疼的只有女人

  作为重男轻女思想的受害者,在之前的想法都是“如果有可能孕育,那我不会在意男女”但是现在、我希望如果有孩子、那最好是个男孩,起码不会经历生产的痛苦,虽然男性现在在社会压力也很大,但是这些都是可以后天努力的,可身体的原罪,从出生,就逃脱不了了。

  《生门》观后感(五):是生命之门,更是生活之门

  《生门》剪辑萧汝冠来传媒交流。

  他提到这部纪录电影一开始的定位就是试图使没受过教育的人都能接受,没有任何知识障碍,观众只管被故事和情感牵动。这样的定位以及与院线的合作,是纪录片向商业领域的靠拢。

  他们想要通过影片的影响推动早产儿救助计划的孵出,上院线、获得流量给他们助力。 萧汝冠表示很可惜他们失败了,排片票房皆不如意,再一次证明《二十二》是现象级的作品,纪录片的春天还早得很。

  我觉得很遗憾,因为片子实在好。三年的纪录、海量的素材,还原了中国生育世界的一角,故事跌宕、情感真实,说它“好看”也不为过。在陈为军的镜头下,中国社会对繁衍的渴望、婚姻的复杂性、母性的复杂性、医疗制度的不完善、医生的平凡与伟大以及重男轻女的现实都被生猛的镜头真实还原,这种粗糙给人以现场感。

  然而在院线受了打击的陈为军没有放弃这个解读中国的题材,他把素材新编、加入回访、呈现由于电影时长被割舍的片段,制作了剧集纪录片《生门》——像电视剧一样的纪录片。区别于《人间世》的专题呈现,电视版《生门》通过巨大的故事体量,使素材人物的生活交错相生,构建起以医患、家庭情感连带为基底的生态。人物在故事中进进出出,导演和观众的眼都能找到自己解读出来的关联。

  萧汝冠评价说,这是一部“有功德”的纪录片。因为他不仅呈现现象,更在试图用实践改造现实缺陷,“早产儿救助计划”还在继续,越多人关注,越多实现的可能。期待有更多人能看到这部作品,以及电影版《生门》。

  最后,萧汝冠来自台北,那里晚婚晚育的状况比肩北上广。他说尽管三十岁结婚的台北人也想保有个人空间,打包票不要小孩,但是婚后必然的“相看两厌”,人性中天然的“喜新厌旧”,都在催促着曾经很潇洒很酷只要自由的年轻人,要个孩子吧。孩子使人成长,它的诞生使家庭趋于成熟。这给我关于生育新的解读,无关乎传宗接代、养老送终,它是面对无聊生活的拯救,一个人在新生命的养育中完实现自我的完善、完整生命的体验。让我们也向孩子致敬。

  《生门》观后感(六):生而为人,生而为女人,太苦了,真的

  今晚(2017年12月30日)看《生门》纪录片,数次泪崩。写了一段记录情节的文字,发在了朋友圈,打算在豆瓣继续更新当作剧评吧。

  以前看过电影《生门》,这部纪录片其实是电影的拓展版(或者说电影是纪录片的缩略),仍然值得重新咀嚼。这部纪录片很现实,尤其对于女性而言,它记录的故事比起去年看的《人间世》和《急诊室故事》都更残酷。

  E01中的产妇夏锦菊,为了生个儿子孕6次流产4次,第6次怀孕前置胎盘,孕26周就住进医院以防危险,就这样她的丈夫也没有在她生产的时候来陪伴她。她在胎儿娩出之后(所幸这次终于生了个儿子)开始大出血,要摘除子宫,心脏停跳两次生命垂危。

  而接近4小时的手术,只有她父亲一直在手术室外焦急守候。医生出来告知他他的女儿生命垂危时,头发花白的他瘫坐在椅子上抽着烟,眼神中都是无力。看到这个场景我实在忍不住哭出来,父母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在意我们、最亲切的人了吧。

  E02中的陈小凤产妇一家,医生说救下大人和双胞胎孩子需要筹来5万块,否则无法继续治疗。丈夫说:“我要是能筹来我一定尽力,可我真的借不到钱了,我们一家都是穷亲戚...”42岁、眼角堆着皱纹的他眼里泛起泪光。

  丈夫的哥哥为了给他借钱在村里四处奔走,低三下四地借钱:借别人婚礼的聘金,借普通农妇的一千块,那甚至还是两三张红色毛爷爷和其他零钱混在一起的一千块。农村出身的我在想,父母以前借钱是否也曾这样低微过...

  看到哥哥去农村信用合作社,期冀小额信贷未果后的表情——那正是中国底层人民常常露出的表情,无奈又麻木,好像明知道会失败,但还是带着些许的、微渺的希望,像极了灰烬中闪烁的火光。这样的表情,在乡下随处可见。

  孩子出生了,双胞胎女儿,早产。护士抱着说,恭喜,两朵金花,丈夫说,我高兴不起来...然后他们商量着,希望能把这两个女孩儿送人,因为负担不起两个早产儿将近20万元的费用。而那个从云南逃过来,比丈夫小十几岁的产妇,从头至尾双眼无神地躺在病床上,呆呆地看着天花板。

  作为女性,甚至是农村走出来的女性,我在这部纪录片里看到了太多的苦难。生而为女人的苦,重男轻女的悲哀,贫穷的无力和卑微,人的躯体在疾病和分娩面前的脆弱...他们都太动人了。

  人生太苦了,真的。

  《生门》观后感(七):一部伟大的纪录片的诞生

  一晚连看四集,满是内心的波涛汹涌,在这样一个纪录片里,展现的不仅仅是一个生命的孕育,而是跟随这个小生命而展现的所有世间的悲伤和爱的力量。

  这个纪录片在技术层面并不出色,不知所云和缺乏构图的摄影,煽情和混乱的配乐,以及传统的故事形态叙述学,这些都不足于令我满意,虽然这个剪辑费力气剪辑了全片,但因为其他分数的不及格,常常会忽略他在剪辑上的努力和加分。

  但恰恰如此,一部伟大的纪录片才会诞生,它不是来自于大投入,而是来自于随意的介入和糊涂的完成,它是粗糙的,但它是伟大的,中国从不缺少素材,只是你有没有拿起摄影机去拍下来,看后,每个人都会有每个人的深思和理解,这是现实的生活和伟大的母亲给予观看者的最大反思和认识。

  一个年轻的妈妈为了保留自己的子宫,继续为这个家庭传宗接代,几度心跳骤停;贫穷的农村人没有医保,两个女人生下来又进监护病房,几方求助,借钱半个村子……,这里呈现的不是中国的GDP第一或是第二,而是每个人的真实生活和处境,希望每一个看过这个纪录片的人可以爱护自己的妈妈和家庭,以及拾起爱的勇气。

  这里没有我们的妈妈,但却能看到每个妈妈的影子,每一个孩子都是如此艰难地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你有理由……吗?朋友。

  《生门》观后感(八):坚强的生下你,你也要坚强的生活。

  “22岁结婚,23岁生小孩,我的命运就是不停地为了三个孩子奔波,我要辛苦一生,这是我的命运。”产妇吴爱梅在剖宫产前和临床产妇交谈时如是说,这段普通的对话表达了多少为人父母之心。

  松子的“生而为人,我很抱歉”在生门面前不是抱歉,是每个宝宝平安出生,长大成人的幸运。婚礼上有无论贫穷还是富贵,健康还是疾病,你始终如何。但在产房和疾病面前就要考虑经济,考虑早产孩子的未来。所以我们能够理解放弃治疗的李双双夫妇。陈小凤的贫穷和好心人的帮助在生产面前还是让人看到好心人比坏人多和医生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因为不了解,因为沟通少,我们对医生有着极大的误解和偏见。从《人间世》到《生门》,我们更多的要理解医生,医生也要多关心病人与其多交流沟通。生命从来不是一场带着完美身体前往坟墓的旅途,在这条路上你要多多珍重,要知道你与父母的生之不易。父母坚强的把你带来,你也要坚强的走在哪怕充满荆棘的旅途。如路遥所说: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个世界,即使最平凡的人也要为他生活的那个世界奋斗。愿诸君在你的世界里,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不负此生!

  《生门》观后感(九):人生比电视剧精彩,也痛的更刻骨铭心

  很小的时候问大人:我是怎么来到这世界的?

  大人们都是笑着各种各样的答案,大多都说是捡来的。

  长大了,学了知识,清楚自己是被生出来的,可是对生孩子依然没什么形象的概念。即便是看了胎儿成长过程,也没有像看这样一部片子来的深刻。刻骨铭心!

  即将准备怀宝宝的我,越发清楚每一个生命来的都不容易。

  从准备生孩子到怀胎期间,心情的复杂不知如何表达。

  这纪录片从生孩子这件事切入,让人看到孩子怎么来的~也看到了人生百态。

  有些看的痛心,甚至有人骂医生,骂抉择放弃的人。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由,真的去追究,谁也不算错。

  这就是现实。不是幸福结局的电视剧。这里面好不容易把孩子生出来,一会会就可能病危。这里面好不容易攻了一关,一个小时后,大出血。

  谁都希望自己不要遇上那样的危险,可是谁都有可能。人生不是电视剧,没有固定剧本,谁都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可即便如此,那么的艰难,也有那么多人努力的活下去,努力的来到这个世界。

  希望更多的人看到这片,备孕的,准备生孩子的,刚成年的,都好好看看。

  一个生命意味着责任,如果没有准备好,就不要发生危险性行为,戴套,避孕。

  如果准备要,那就锻炼好身体,相关检查该做就做,不该吃就别吃。

  记得买医保!一定要买医保!

  补充:第二集陈小凤

  两朵金花长大了~

  纪录片是记录,可是陈小凤背后还有些故事没有提到。

  陈小凤不是她的真名,她用的是别人的名字,因为这个名字有社保。她是郑清明打工带回去的,她十几岁被拐卖,因为不识字,她也不知道自己叫什么。

  冒用了名字,后来造成了上户问题,因为出生证明是陈小凤之女。不知道她们后来怎么样了。

  以上是找了很久找到的。

  生育,值得敬畏!

  如果妇产科真的风险那么高,待遇相对来说低,如果越来越少的人加入妇产科,那以后生孩子怎么办?

  致敬妇产科医护人员!

他们一家人在看电影《生门》

  《生门》观后感(十):贫穷、苦难、冷漠,生命不能承受之痛

  《生门》,用最简单的镜头语言生猛地直击人心,生命是个没有道理可讲的东西,脆弱又坚强。产房是人生无数关口开始的地方,也是很多家庭最煎熬的地方,生与死,第一次离我们这么近,似乎只是一线之间。

  在《生门》的镜头下记录了太多的现实,新生命降临固然欢喜,但是生命离去的悲伤以及生活接下来的苦难却更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我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后面还有好多事…”

  ---李小凤丈夫

  双胎本来是件值得欢呼雀跃的事情,而李小凤的丈夫却一点都高兴不起来,体弱的妻子、一对随时会早产的孩子都意味着一大笔医疗费用,就连送妻子到医院来的5000块钱都是东拼西凑的了。3条人命,5万块,很划算了。可是,家徒四壁的他实在是拿不出这救命的5万块钱了。。

  5万块钱,什么概念?他根本就不敢想, 全部都是穷亲戚,问谁都借不到了。去卖肾吧,可医生告诉他卖肾是违法的,肾只能捐,不能卖!焦虑、绝望使得一个堂堂七尺男儿只能无力地倚靠在墙角,两眼泪花。

  要不说“命贱”呢,贱到一大两小三条命只需5万块,可也就是这5万块,生生地压着活人喘不过气来!

  常言道,有钱买不到命。可是,等钱救命,却偏偏没钱,那是真绝望呀~

  5万块,凑齐是多么不容易呀,大哥借遍了全村四十几户人家,妻子、孩子的命总算有救了。医护人员抱着两朵金花出来的时候,李小凤的丈夫却没有一丝的喜悦,眼前的事情是过去了,那么接下来呢?早产孩子的费用又该怎么办?借来的天债又怎么还呢?

  贫穷,看着平平无奇的两个字眼,却背负着太多的伤痛。因贫穷,42岁才得以娶妻生子,不成想又债台高筑,仿佛永无出头之日,一分钱难倒英雄汉,更何况面临的是生死抉择。对于李小凤一家来说,贫穷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自己知道贫穷,却无力去改变贫穷。

  “没什么好讲的,怀孕对我来说就是煎熬。”

  --夏锦菊

  夏锦菊,33周岁,孕期26周起就开始长期卧床养胎,肚皮上伤痕累累。在临近产房时,夏锦菊还开着玩笑说,不就是生小孩嘛,干嘛搞得这么隆重,紧张兮兮的。谁知道,后一刻在手术台上的她就命悬一线,心脏停跳两次,大换血1万多毫升。

  旁边刚刚出生的小儿子还在哇哇大哭,这边的母亲几进鬼门关,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生与死的强烈对比,令人唏嘘不已。

  同样是怀孕,有些人是那么的顺风顺水,顺其自然,而有些人却是这般的苦难重重,拼尽全力,却还是留不住,得不到。

  从一开始就小心翼翼,呼吸都尽量保持匀称以免惊扰到小家伙,哪怕卧床再辛苦,也只愿其平安健康,方萌却最终还是没能留住心爱的宝贝。怀孕27周,妊娠高血压,子宫腹水多,需要引产。当那颗小小的白色药丸躺在手心的时候,绝望、不舍、无奈,那是她孩子的命呀~虽然没有足月,但也长成了人形,是一条生命。母亲与孩子的关系,真的是无可替代的,朝夕相处、血脉相连的怀胎十月,从毫无感知到明显胎动,这其中的情感是外人(哪怕是父亲)无法感知的。孩子最终被剖腹产拿出来, 体重只有五六百克,不到十分钟,呼吸就不好了。方萌要求看一眼孩子,医生说,不要给她看,她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忘记这个场面。

  心如刀割怕就是此次此刻吧,经历过苦难的人,哪个不是虽生尤死~

  “我觉得你考虑的应该是人道、人性。一个人回想一生的时候,你没尽力你是多难受啊。”

  ---医生

  因为当地优生科推断出孩子的发育有些迟缓,家属坚决要求怀孕28周的李双双引产,不要这个孩子。当孩子被拿出来之后,丈夫满脸的不情愿,医生劝说到,你总要给孩子一个机会,把宝宝抱出来很快就没了。只需要一万块钱,给医生几天时间观察下,试一下,毕竟是一个生命。而最终李双双的丈夫还是选择了放弃治疗,害怕钱打了水漂。

  一条鲜活的生命,连试一试的机会都没有,多么可悲。主治医师道,“你们所有人对这个小孩的出生,好像都不持欢迎的态度。“在这个小家伙满心欢喜地来到这个人世间的第一天,就遭遇到了冷漠的人性,生命还未来得及开始,就结束了。

  生门,生命之门,生活之门,人生有太多的关口,生命有太多不能承受之痛,世上的每个人都在竭尽全力地生活。

  生活二字,生与活都很难,惟愿世人无怨无悔。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