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之后》经典观后感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之后》经典观后感集

2018-03-21 21:01: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之后》经典观后感集

  《之后》是一部由洪尚秀执导,金敏喜 / 权海骁 / 赵允熙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之后》观后感(一):我们都爱洪尚秀电影 却不知他好在哪里

  每个创作者都在寻找一种自己的语法,洪尚秀的处女作《猪堕井的那天》,是一部戏剧性很强的批判现实题材,包含情欲纠葛和凶杀死亡,在此之后,他逐渐进入到越来越清淡的讲述方式,他的电影中再也没有出现角色的死亡。标志性的洪尚秀电影,关注文艺中产阶层情感困惑,剧情以自然生活场景展开,辅助特殊结构形式提升电影的戏剧性。

  电影,最吸引人的永远故事,洪尚秀将视点永远放在男欢女爱,在他设计爱情故事里,爱情永远保持着动势,是跃跃欲试,还是落落寡欢,在《这时对那时错》里,是初次相遇,《独自在夜晚的海边》是故人重逢,而在对待爱情看法上,不仅仅是男女有别,更涉及复杂的生活背景,这让单一的题材也会在不同的电影里呈现得千姿百态。这种爱情的动势,也表现为洪尚秀总会选取爱情的段落,在影片结束之后,爱情仍保持着后续开放结局,对应现实生活,爱情当然并非总是有始有终过程才是爱情的重点

  洪尚秀的爱情故事总给人带来真实感,表面部分是他极度“生活流”的表现方式,实景拍摄、侧重对话、减少剪接、弱化美国电影式的戏剧性,但更深层的是洪尚秀在创作中是主动地投身其中。洪尚秀电影的男主人公身份一般是导演类似的文艺工作者,其他角色也固定在其所属的中产阶层,虽然同样是对中产阶级的描绘,伍迪艾伦是抽身事外的讽刺批判,而洪尚秀则对角色投入真诚的情感,他了解中产阶级欲望和无力,也接受他们的虚伪猥琐,他并非故意贬损,而是对他们孤独的、无力的、或者连自己都迷惑的认知,偶尔会泛起同情

  从洪尚秀婚内出轨的私人的爱情故事里,我们知道他似乎洞悉一切,却又投入其中。在《之后》里,男主角遇到自己的恋人对方抱着他说,让我们相爱着去死吧,这样的对白一方面展现幼稚,一方面却又可能含着真情,在爱情里,纯真和幼稚本来就是硬币的两面。在洪尚秀的电影里,男女主人公都是这样,既逢场作戏,又在其中投入幼稚的真情,因为真实,他们可怜可爱

  在那些男主角的身上,可以很容易找到洪尚秀的个人投射,小学父母离异,母亲据说是韩国文化有名交际花,母性强势和父性缺失,可能导致洪尚秀想对敏感细腻温和多情性格养成,在电影里,一方面男性角色对女性具有明显的依恋,《之后》里,男主人公有两次将头靠在恋人的肩膀,获取温暖安慰;另一方面,洪尚秀电影,保持着高度的对男性的审视态度,他们跃跃欲试,不满现状,希望获得唯一或更多的情感,但是在其中表现出的笨拙、虚伪、不负责任一面

  从技术方面,洪尚秀的拍摄只用一台摄影机,镜头以平移推拉为主,牺牲代入感的同时时刻提醒观众的旁观视角,进一步强化了故事的真实性。那些被影迷津津乐道的洪尚秀的叙述方式,其实对叙事并不重要,在非常生活流的电影里,这些手段,好像《matrx动画版》中,游戏孩子发现真空地带,那些时空交错的讲述方式只是为了增加观赏度和趣味性。这一点和他的电影总是出现喝酒场景一样酒精是为了增强现实生活的戏剧性,放大角色性格特征,提供爆发性演出的可能,比如《这时对那时错》,导演借着酒劲表白或者脱光衣服,如果只是清醒状态的克制和试探,就显得过于乏味了。

  如果将电影类比成交朋友,洪尚秀电影就像他本人一样,睿智、敏感、多情,带着点自嘲自轻,又满腔真诚,它喃喃自语,不停地呈现着对爱情难题的解读,屡屡没有答案,或者又时时有新的想法,但这个命题本身就没有答案,这个笨拙的解读者,因为真实而显得可爱。

  而除此之外,洪尚秀电影另一个巨大魅力,就是它突出解读上的多义性,排斥将电影变成戏剧唯一化的艺术。从表面上看,在他的电影中,没有角色的正反打镜头,最熟悉旁观者视角,是男女主角面对面坐在酒桌旁,摄影机镜头从侧面拍摄。摄影机正面直视演员的面部,太容易获得角色的眼神和全部表情,也更容易让观众读取角色内心,在其他导演的意图中,这也许是一种促进观众理解人物和角色的重要方式,但洪尚秀显然希望观众自己通过个人感受去揣摩角色心理,预期角色动作

  洪尚秀故意去掉对传统的戏剧化的提炼,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阅历性格,去体会角色内心,所以看起来非常日常的一个表情,一句对话,其实都蕴含着无数的可能。洪尚秀在采访中曾透露,自己已经渐渐抛弃了完整剧本的创作,他每天早起完成故事框架和对白,这种方式其实就是完成电影的基本结构和素材,对影片细节的揣摩,让观众形成互动,成为编剧的一部分,所以你的层次越深,你就会获得越多。

  比如《之后》开场一段戏,妻子丈夫饭桌上对话,妻子以一句“最近你是不是有女人了”,之后连续十句对白的逼问,丈夫错愕、冷笑、迟疑、低头,却始终未说话,在这样的拍摄方式中,每个部分丈夫的内心表现都呈现不同的可能性

  戏剧的不唯一性是洪尚秀电影的重要主题。在洪尚秀电影中最流行、被最多观看的,是《这时对,那时错》,它是戏剧不唯一的代表作,代表着洪尚秀电影的最大魅力,正是因为主题与个人风格高度融合,才更容易被观众接受。虽然可以将故事看作两段,很多人热衷于去观察两段故事在某个节点的不同,去推导对结局的蝴蝶效应,但这种方式其实注重表面,更适用于其他导演作品分析。洪尚秀电影细节中角色反应的多义性,在两段式多义性故事中获得强化,这种形式正是服务于情感微妙变化的主题。

  洪尚秀与金敏喜的爱情故事,已经众所周知,因为洪尚秀是极端真实地将自己融入电影,所以通过两人合作的电影,完全可以发现两人现实生活中的情感轨迹。两人因为《这时对那时错》定情,洪尚秀对金敏喜的爱,在下一部电影《独自在夜晚的海边》达到了巅峰,在两个段落的开篇,洪尚秀使用了自己电影中特别罕见的特写镜头,包括在落日余晖中金敏喜手捧花朵的温暖画面,以及金敏喜在咖啡馆门口吸烟时,给了她一个眼含泪光清唱歌曲的段落,阳光温暖地落在角色身上,“看得到我的心意吗?知道我为什么会抱着这种心情生活吗?“而整个影片的主题,也正是描述一位涉身婚外恋情中的女性的略带孤独的状态,充满同情和怜惜。

  在《之后》拍摄时,可以猜测两个人应该已经处于即将分手的状态,在影片里,金敏喜被重重地打了几个耳光,对于一个并不以剧情为重心的导演来说,即使是为了戏剧效果,如果深爱着的话,也不会安排这样的剧情。而这部电影的主题,大概是之前炙热的恋情最后终会过去。

  原文首发电影评论公众号:枪稿

  《之后》观后感(二):电影中的“会饮”

  苏格拉底的两个学生,柏拉图和色诺芬都写过题为“会饮篇”的哲学著作。当然他们写的不是同一次“会饮”,这某种程度说明,一边饮酒作乐一边聊人生的“会饮”在古希腊很盛行。柏拉图的《会饮篇》后来被加了副标题,“或《论爱情》,伦理的”,可见,喝喝酒谈谈情,古人也是相当喜欢的。

  韩国导演洪尚秀估计是对古希腊的哲人“会饮”心向往之,因为他的新片《之后》大部分电影时长都是让主人公们吃饭喝酒聊天,算上喝咖啡,电影的三位主人公进行了6次对话,而尤其以第一次对话最接近古希腊哲人。因为他们讨论了“人为什么活着”,“爱情存在吗”,“人要有信仰吗”,“信仰是什么”等人类一直探索问题

  简单说说男女主人公的第一顿饭:雅凛和社长的“会饮”。

  社长是编辑部的社长,擅长写评论文章。雅凛是第一天上班的小编辑,对社长崇拜有加。闲话稍叙,二位便进入主题,雅凛问社长:“您为什么活着”。社长哑然失笑,然后重复了一遍问题,接着说不知道。但作为社长,作为阅历丰富,对人生认识透彻中年男人,还是忍不住要在小姑娘面前多说两句,哪怕他确实不知道为什么活着。

  社长的意思呢,我们何时出生以及在哪出生,都是不受自己控制的,坐在这吃饭也是偶然的因素,就算我们以爱情为信仰,相信人是为爱情活着的吧,但是又能怎么样,就能了解一切了吗?我么用语言编造一个信仰,然后努力去相信,那么我们相信的东西跟现实是两码事。实体是没法用语言描述的,例如桌子,无论如何描述(白色的,木制的,四条腿等等),“描述”都不是原物,而只是原物的粗劣形容,描述的语言只是实体的抽象,只有用实体的抽象才能进行交流思维。既然交流和思维的媒介是抽象的非实体,那么我们相信、认知的知识价值观,跟具体的实体世界又有什么关系呢?语言是对抽象的编码,并非对实体的编码,我们相信语言编码的那一套抽象体系跟实体世界毫无关系。由此,社长得出结论:我们相信某东西,是因为这种“相信”能便利我们。这也就可以解释:一个人可以相信崇高道德,然后干着卑鄙龌龊的勾当。这种解释合理化了道德的虚伪,也正是社长的情人骂他卑鄙的原因

  雅凛反驳,意思是,我们是有认识世界的能力的,只有我们相信自己有认识世界的能力,才会努力去接触实在的世界,了解世界,发现一种好的生活方式,并为这种好的生活努力。我们有信仰不是因为我们相信“信仰”,而是在具体的生活中,在对实在世界的认识中,养成了“相信”,形成了信仰。如果实在世界是我们无法认识的,我们又怎么说实在世界存在?如果我们只是感觉到那里有张桌子,而无法交流、思考这张桌子,那么这张桌子怎么才能被证明是存在的?如果无法描述,而只是感知实体,我们对“那里有张桌子”的感觉,难道不也是基于内心的想象?对不存在的实体谈相信或不相信,这本身不就是自欺欺人吗?“找到相信的东西,不想因为那个信仰努力生活,因为太辛苦了”,“人变的懒惰和卑鄙”,是人否定信仰的原因。

  最后,社长对雅凛的反驳不置可否,只是夸雅凛非常聪明。雅凛说,她相信三点:1.自己不是自己的主人;2.自己任何时候死都可以;3.所有事物都是美好的。第一句来看,她相信有个造物主主宰了一切,后面她承认那个造物主可能就是上帝,虽然她之前从没提起过基督教中的上帝。第二句说明,她努力践行自己相信的东西,生活自在,毫无遗憾。人对死的恐惧来源于希望的中止,把希望化为行动的人始终在践行自己的信仰,对死亡无所畏惧。第三句说明她内心单纯、美好。

  《之后》观后感(三):幸以遇金,厄以遇金

  洪常秀自从遇到他的“缪斯”金敏喜之后就变得不那么“洪常秀”了,当然这是有一个演变过程的,从《这时对那时错》、《独自在夜晚的海边》到这部《之后》。洪氏影片男女之情描写也从以前短暂露水情缘开始过渡到了目前较长久的墙外开花,这也是洪自身情感的一种不自觉的投射,古往今来艺术家所创作的作品不会脱离他们所经历的,即使是幻想虚构的内容也是其经历的一种反映,与自身经历没有任何关联的作品是绝不会被其创作出来的。 上面提到这三部片子平均水平要弱于他之前大部分的作品的,这三部影片可以归结为洪本人非常个人化的产物,当艺术家在投入一段炽烈的感情时,他们在人格上是还没有成熟的孩子,他们的思维上有着孩子的冲动执拗特性,为爱奋不顾身而如飞蛾扑火,所以其内心的情感的表达也是极其“自我”而旁若无人的,这时他人对其本身映照已变得模糊了,对于自身的认识又退化回其孩童阶段,此时他们创造的作品就减少了之前在艺术上的雕琢,取而代之的是直觉热情,其作品多是献给所爱之人的情书。这时他们就如孩子般的任性淘气自己喜欢而全然不会理会其它人的感受。导演和其“缪斯”的关系对于作品而言是一把双刃剑,影史上也不乏有一些大导演在遇到其“缪斯”后也创作出了一些传世佳品,像戈达尔和安娜•卡里娜,安东尼奥尼和莫妮卡•维蒂,伍迪•艾伦和黛安•基顿,但似乎洪和金的组合并没有激发其灵感来交出更好的作品,作品数量的增加只能说明其有创作热情和精力旺盛,金只是激发了洪的想象,但想象对于人的意识也是一种奴役,思维的活跃和拓展何尝不是一种禁锢,所以洪的三部作品的质量不进而退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金敏喜和洪合作的三部影片中,《之后》应该是最好的,不是文本或者结构优于其它两片,而是其黑白片的形式使其在三者之中拔得头筹。金的面部轮廓在彩色影片中缺少镜头感或者说画面的协调感,她的五官没有东方人的柔美,也缺乏西方人的刚毅,落入中间地带又缺少特点,尤其她的正面是最大软肋,次之是侧面,45℃的侧面比较而言应该是最佳拍摄角度,当然各花入各眼。例如她在和朴赞郁合作的《小姐》中,她的风头完全被新人金泰璃所盖过,我不否认其在洪的几部影片中的演技和她对于尴尬时肢体动作的精彩演绎,但单就画面整体协调性上,她的脸较洪之前影片中女演员是有差距的,这里不是比较她们的漂亮程度,因为漂亮的不代表有特点,漂亮或英俊一向也不应该是衡量演员好坏的标准。在《之后》中,她的面部和影片画面相比就会显得不是那样违和,一是洪抛弃好莱坞传统的正反打,而使用洪式经典的侧拍和左右摇镜来避免像《小姐》中的正面镜头,二是在灰阶下金的面部线条柔和了许多,至于洪是否有意识到这点,我的理解是此时关系下的二人是很难发现对方的缺点的,所以影片是洪为金而创作的,是私人化的,对象并不是我们,所以外人的感受在此一文不值。 电影的本质是影像,像德瑞克•贾曼的《蓝》这样一部极其特殊的影片,也多是因为贾曼的名气才被捧了上来,试问哪个不知名的电影人有勇气拍出如此先锋的影片,即使拍出来估计也被唾沫淹死了,所以画面是根本,除了空镜,人物是画面的灵魂,尤其是人物面部更是关注的中心。既然聊到了演员和影片整体的契合度(也就是说人物是否符合观众的想象),那么我们就来看看一些比较知名的影片和其演员的选择。先聊聊一些正面的例子,连姆•尼森之于《辛德勒名单》,虽然连姆•尼森不是德国人,但其面部轮廓也比较贴合德国人(大体也是因为他们也算是同宗同族),而且其身高也符合辛德勒这样一个“高大”的人物形象,这里我不讨论其形象和历史真人的契合度,因为这部影片在放映前,我相信国人听过辛德勒的也寥寥无几,所以我们就没有必要纠结其和本人的相像度了。接下去看看李连杰的《黄飞鸿》,除了李连杰,关德兴、成龙还有赵文卓都扮演过黄飞鸿,但李是最成功的,李脸部方正,两道浓眉,眼神熠熠发光,一脸正气的形象最符合我们传统印象中像黄飞鸿这样武学宗师的形象,关版的黄飞鸿过于稳重,成版的有些顽皮,形象不够“伟岸”,赵的面部有些亦正亦邪,略缺正气。再说说许冠杰的《笑傲江湖》,虽然很多人诟病许版的令狐冲年纪过大,但他面带浅笑,时而气定神闲,时而放荡不羁,兼具隐逸和疏狂的气质,最能体现“笑傲江湖”的精神内核,李连杰版的令狐冲有些过于诙谐,较许冠杰要少些侠之气质。还有皮尔斯•布鲁斯南的《007》,共有6人扮演过詹姆士•邦德,他们分别是肖恩•康纳利、乔治•拉赞贝、罗杰•摩尔、提莫西•达顿、皮尔斯•布鲁斯南和丹尼尔•克雷格,而布鲁斯南版的007是几人中最具英国人的儒雅和风度,精致的五官轮廓本身自带画面感,全方位无死角。再来看看一些反面的例子,首先来看看克里斯蒂安•贝尔的《蝙蝠侠》,虽然诺兰的《蝙蝠侠》系列非常成功,但贝尔的蝙蝠侠形象是要劣于迈克尔•基顿甚至于本•阿弗莱克,贝尔的嘴部轮廓和讲话时嘴形和牙齿略带些邪恶气质而不是很贴合蝙蝠侠的形象,而基顿和阿弗莱克的方形或长方行的脸庞和突出的的下颌骨更符合英雄人物的正义形象。下面聊聊郎•普尔曼的《地狱男爵》,普尔曼的脸似乎充满了整个屏幕,使画面失去协调感,他的出现使画面头重脚轻,他的面部轮廓是那种负向的鲜明,所以就让人根本就没有看下去的欲望了,有的人的脸可能天生就注定不是为电影而生的。还有章子怡的《2046》,章的巅峰在《卧虎藏龙》并且也止于斯,章桀骜不驯的面部线条和五官没有丝毫的风尘味和女人该有的柔情,所以她扮演的白灵就不如刘诗诗在《黄飞鸿》中扮演的周妙彤或者AngelaBaby在《黄飞鸿之英雄有梦》中扮演的心兰甚至还不如蒋梦婕在《三少爷的剑》中扮演的小丽。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选择演员不是看名气或相貌,而是看气质是否与剧中人物吻合,当然票房是制片方去“只选贵的不选对的”最大理由,纠结合不合适不过是影迷的一厢情愿罢了。

  《之后》观后感(四):好看好玩然后觉得这世界真他妈恶俗

  结构好玩

  然后 一个镜头 三个人表演的很好的控制了叙事的矛盾和张力

  再然后呢 每个镜头都在考虑起承转合 然后还是衔接了时空 尽管时空跳跃很快 但是场景基本没变

  到底是什么 吸引我看完了这部电影呢 我也很疑惑 反正就是看的很轻松 感觉时间很快过去了 电影也完了

  奥 只是一部电影而已 似乎电影中的故事和人物 就坐在自己的世界里 发生在在自己的身边

  一霎那 我们信以为真了

  不管 洪尚秀 如何 结构 如何嘲讽男女

  洪尚秀的电影 始终摆脱不了 电视剧狗血剧情的 嫌疑 感觉他把一部三十集电视剧 硬生生拍成了一部 电影

  然后 使用各种技术手段 手法 理念 把这些世俗生活 上升到 艺术层面

  我始终感觉 也许洪尚秀自己都觉得自己很俗 所以他学会了一种魔法 让自己的电影散发出艺术气息

  如果让金基德 涉猎洪尚秀的题材 呢 会是啥样子

  也许这也是一种天赋吧

  尽然让我这种厌恶世俗 远离人间的孤魂野鬼 可以坐下来 花上一两个小时 看完这几个狗男女在电影里胡搞

  厉害了 洪尚秀 你够牛的

  尽然把电影拍的跟生活一样 完全让我融入了你的剧情

  这算不算大师

  很奇怪 有些导演 即使你喜欢看他的电影 可是你就是不愿意承认他是大师

  我对于洪尚秀 就是这个态度

  《之后》观后感(五):真实的出轨印象

  这样类型的电影还是第一次看。而之所以会看的原因,大概还是因为现实生活中的出轨故事吧。只说电影,只说表演,不得不承认金敏喜是真的美。美的没有攻击性,既不是风情万种也不是娇俏可人,而是一种有韵味的大气的美。

  说回电影,一个看上去还是比较成熟稳重,稍有魅力的中年男子,骨子里却是一个懦弱猥琐又道貌岸然的家伙。

  第一幕老婆追问时,他无奈的用笑遮掩,一瞬间还以为是无奈于老婆的无理取闹。画风一变,原来是确有其事。而第三者说的也没错,他就是一个卑鄙的人。以“爱”的名义包装了自己的龌龊,还以为就清高了。

  然后女主出场,本来还苦苦挽留,结果一见到第三者来了,二话不说又要将人赶走。更甚,还要将脏水泼在一个无辜者的身上。如此看来,两人也的确适合狼狈为奸,一路货色。

  结尾很赞。可能是几年之后了吧,当年的对话又重复,啊,原来这个人已经将自己遗忘了。将一个只认识一天的,委屈过,甚至污蔑过的女生,彻头彻尾的忘记了。当年的“恋情”也随风而逝,男人反复说了,在看到女儿的一瞬间,甚至都不到一秒钟,自己就决定回归家庭,彻底抛弃自己个人的生活……多么伟大的父爱,多么无私又悲壮的自己。

  豆瓣小组里天天在骂这个渣男,那个辣鸡。而真正可怕的,其实还是这样披着斯文外衣的男人吧。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一眼是看不穿的。没有如同其他出轨剧中表现的这么恶劣,但是,更让人觉得倒胃口。

  《之后》观后感(六):中年男人的《红楼梦》

  在韩国电影不断用工业力作影响全世界影坛的今天,韩国导演对艺术电影的追求也同样孜孜不倦。相对而言,因为受美国电影的影响,大部分的韩国导演即使在拍摄艺术电影时,也尽量要在故事题材或是卡司选取上作出其商业上的保障。相比起来,洪尚秀算是一个异类。如果不是因为他和金敏喜的绯闻八卦,相信他的电影不会得到如此大的关注。

  当然这话说的有些偏颇。真正让洪尚秀和其他的韩国电影导演区别开来的,是他慢慢实践出来的一条不同于好莱坞叙事结构的东方叙事风格,让他的电影有了一种古典小说的意味。

  尤其地,在《之后》这部作品里,你能看到许多《红楼梦》的影子。

  《之后》这部电影,有着一个简单的视听外壳,和复杂的文本内涵。

  说它简单,是因为从视听上来看,确实没有什么晦涩的地方,黑白的色彩,大段的二人平视对话镜头,就连长镜头中的推拉摇都是言之有物的运动。虽然在用光和变焦上颇见功力,但也不是什么太复杂的摄影技术。整部片子呈现的是一种稳定的实力:无论是摄影师、演员、还是导演,都用技术将这个本不复杂的故事撑起来,做的细节毕现而富有意味。尤其是片中好几场大段对话中的尴尬情境,都用一种自然而准确的状态加以呈现,无疑让电影的幻觉更加逼真。

  但是从文本上来说,这个故事却有着极为复杂的地方。导演也许意识到这背后的复杂之处,所以选取了一个最为稳妥的方式将故事呈现出来,避免它一不小心就掉入了狗血伦理剧的窠臼。在充斥着大段的对话、沉默、尴尬和风景的电影里,导演用一种中正庸和的态度将故事里可能的意味和戏剧情节呈现出来,既不多,也不少,达到了一种意在言外,弦外有音的境界。

  在观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对话大部分时候是不重要的,导演借由对话的文本,想要指向的是其后的情绪和意义。人物说出来的话是为了暗示那些没有说出来的内容,那些潜文本。因此,当你带着智力去参与其中的时候,你会从枯燥的文本中挖掘出极为丰富的内容。而这些内容,正是隐藏在日常生活和社交之下的真相,伴随着每个人不同的理解,共同构建起整部电影的所指。

  这种微妙的感受和体会所带来的,正如同古典小说语言里的“春秋笔法”、“闲笔意会”一样,是让你在有限的文本里能够发现一个超越文本空间的世界,一种从有限走向无限的豁然开阔感。

  这种审美趣味和创作宗旨是典型的东方儒家文化特色,因为文本表面所呈现的,必然是某种优雅而符合礼学的内容,真正残酷黑暗乃至狂野恐怖的真相,是不能真实而彻底地加以说明的。

  因此,《之后》就像一部中年版的《红楼梦》,表面上讲述的是一个男人和三个女人之间虽然尴尬但不失礼数的关系变化,但内在所展现的,却是残酷而冰冷的人生真相,以及时代无情而冷漠的风景。

  导演很巧妙地利用结构来帮助他完成了这一点的实现。来回跳接的时间和空间让对话和对话之间有了信息上的刺激和悬念,但就在其戏剧性要不断攀升爆发的时候又委然而止。虽然我们当然可以想象这个故事是可以如何地走向另一个极端的方向:抓奸的老婆和雅凛纠缠不休,打到披头散发,而那个第三者又是如何地谄媚主编,盘算内心的计划。但是这些都没有发生。戏剧性在即将激发的边缘被消泯了,就连愤怒也要姿态端正。这种张力上的微妙起伏,串起了整部电影,让导演想呈现的尴尬气氛得以从头维持到尾。

  因此带来的问题是,电影里的每个人物,都有些身份不明。虽然我们对他们的职业或者身份有了大体的了解,但是不足以让我们形成概念。人物的形象是在一场场对话里慢慢地体现出来的,我们需要一场又一场的对话来看到人物的不同侧面,甚至,有些人的侧面我们要通过他人之口来猜想。比如主编的老婆,我们看到的是她对老公软磨硬泡的盘问,对错认的情敌拳打脚踢大闹不休,被告知认错人后还是不肯相信。但是除此之外呢?她似乎做了任何妻子都可能做出来的事情。她的故事和她的想法,导演是秘而不宣的。但是通过后来主编和雅凛的谈话我们依稀能猜到她的委曲求全和她的心计,以及通过这些反映出来的她的地位和想法。

  不只是次要人物,就连主要人物也是这样的。就算是女主角雅凛,我们也对她知之甚少。虽然大段大段的对话里她交代了一些信息,但是这些信息都是不足以拼凑起一个人物的,是冗余无效的社交信息。所以,我们就一直不能准确地知道她内心的想法,在最后一段她再去拜访主编的时候,才带来了一种惊奇的感受。因为我们一直不清楚她内心的想法,我们就只能通过人物有限的行为来猜测她的想法,而对话中无处不在的尴尬氛围又时不时地干扰你的猜测。至于主编就更是如此。我们大部分时候只能通过他微妙而有限的表情来猜测他真实的意图,而他真正想说的,可能远远多于他所说出来的。

  一个中年男人,围绕在他身边的,是各种各样的女人。这些女人性格不一,长相也殊异,但是跟这个男人都有着各种各样的感情关系。有好斗善妒的妻子,有喜怒无常的情人,有美丽天真的女儿,也有美貌多才的下属。男人在这些女人中纠缠,有了逢场作戏的场面,也有触动真心的时刻,有想说说不出口的遗憾,还有日久情变的无奈。这些说起来惊心动魄黯然销魂的感情,都在不动声色中以尴尬而微妙的对话情境呈现出来,比起《红楼梦》来,多了些卑琐,少了些活力,实在是中年况味。

  电影里,主编的情人告诉他,你好美。我相信那一刻她是真心的,虽然她的真心是建立在一种偏执而漂泊的心情之上。他的妻子也怀疑,人到中年却开始减肥,看到男人形象变好,内心隐隐焦虑。最后雅凛见到他的时候也说,你比以前更年轻了。女人们看得到男人的美,何况还是一个有钱有地位的男人的美。权力和金钱或许包装了他,但这些女人对他说的话,绝对是发自真心。这些女人,对这个男人,也是有着或多或少或这样或那样的情感投入的。这不是一个单纯的男人选择女人的故事,也是女人选择男人的故事。但是因为伦理和社会,这种选择注定不会是对等的,这种悲哀,正和《红楼梦》里表达的悲哀一致。

  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个故事隐隐透露出女权的意味在里面。故事里那些有行动力,不管是打人也好,追爱也好,坚持气节也好的人,都是女人。男人在里面显得唯唯诺诺,圆滑世故。这一点上,也和《红楼梦》有着惊人的巧合。但悲哀的是,掌握权力的依旧是男人,获奖的依然是主编,而主编那句“这或许是对我回归家庭的奖励”更是将这种悲哀点明。故事里唯一的男人依然在坚持那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价值观,即使违背了,也不以为意,遵守了反而洋洋自得。而那些同样违背这一原则的女性,却注定要被谴责和唾弃,这种不平等和扭曲,无疑也是导演对整个社会道德的一种讽刺。在韩国这样一个男权主义盛行的国家,这种讽刺,无疑带有一种强烈的时代烙印。

  总的来看,导演不让角色说出自己的真心话,是因为在现实的社会里,大家不允许自己说出来。一种内在的价值和外在价值之间的缝隙正在现实里扩大,所以电影里的那些微妙意味获得了共鸣。而片中无处不在的社交尴尬,也正是这种内外差别带来的现实中的社交现象。虽然每个人看上去都很美很精致,但是他们内心的欲望和追求却被禁锢在这种虚伪的社交礼仪之中。就如同片尾所呈现的,下了雪的世界真是美丽,可是如此萧索荒凉。这一点也让我想起《红楼梦》里最后的那一场大雪,落得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电影的最后,事情看上去得到了完美的解决,一场风波终于平息,大家又回到了一种周而复始的稳定状态中。然而我们知道,因为女儿回归家庭的主编是不可能真正满意这种安排的,而他的妻子注定会因为这件事活在恐惧和多疑的阴影中。那个消失所踪的第三者还要继续带着被抛弃的伤痕寻找下一个傍身,雅凛这种不断努力的人依旧希望渺茫。我们心里清楚,这种事可能将来还要发生,所有的人都不可避免地活在这种担忧之中,但是除了这些虚假的社交礼仪,我们没有看到任何能解决这件事的契机。之后又会如何呢?太阳照常升起,时间同样地消逝,而人内心的欲望也如同自然规律一样会再度萌发。一个中年的男人,就这样将自己甘愿地困在了枷锁之中,要忍受那永恒孤独的折磨,直至衰老。所有的人都没有获得真正的幸福,所有的痛苦还将再次经历。

  到那个时候,我们还有勇气或者精力来面对自己吗?还是最终不得不地,再次承受人生的苦楚呢?

  这一点上相比起来,我觉得高鹗续写的《红楼梦》,并没有体现出来。

  《之后》观后感(七):奔腾时代

  在经典电影《奔腾年代》中,马似乎也是最通人性的,它可以安静的在绿荫里吃着新鲜的嫩草,在清晨的雾气中和主人漫步林荫。它也可以激扬地驰骋广袤的草原,在蓝天白云间马蹄顿挫。但它的脊梁总是承载着人类的希望,行如风的奔跑,似一种自由,抑或是人与马共同的天性,让人和马更加的融合相依。 马亦是充满激情的,在那个奔腾的年代,在马蹄飞溅下泥土张扬的跑道上,人们总会为某种赛跑的急速而澎湃心怀。比赛中的紧张与刺激给了生活些许的力量与冲劲,逼近终点的那一刹那,屏住呼吸期待一场奇迹又何尝不是一种对生活的另一种期许呢。命运曲折回环,无法预测,正是如此,人们总要学着如何让生活充实,以至于不会在回忆光景里仰天长叹。 生活中很多亲切的东西似乎总是离我们越来越远。因为工作,因为忙碌,因为一些不能称之为理由的理由。一次次的借口刻意的伪饰,似乎一切看起来理所当然,可静下来时,你是否也会怀念那些昨日的怀念,想起那些不曾忘记的记忆。不管走到哪里,无论身处何处,记得给你的心留一份真,它可以是一件物饰、一些照片,抑或常伴左右的良人、爱物,唯有如此,方可使你的心充实安灵。也会有足够的勇气应对风雨。 奔腾的青春需要疾步的竞技,是对自己的超越,也是对未来的期许。不管怎样,这是对生活的一种态度,也是对自己的一种负责。我们需要的是激情、自信与不服输的勇气,仅此而已。或许这一切并不容易,但可以竭尽我能。 只要坚定目标,善于把握机会,懂得智慧,敢于拼搏,是良驹终会有伯乐,是伯乐终会有千里马,善待人生的这匹马儿,认真生活,努力创造,就能拿到第一,以一颗平淡的心做不平凡的人。唯有如此,方可使你的心充实安灵,也会有足够的勇气应对人生道路风风雨雨。

  《之后》观后感(八):之后

  最近洪尚秀《之后》的资源出了,已经刷过生肉的我又第一时间看了字幕版。作为婚外情三部曲之一,《之后》比《独自在夜晚的海边》和《这时对那时错》格局更小,整部电影由几场对话撑起。有趣的是这次金敏喜扮演了一个被误认为情人的无辜者。不知导演是不是在影射什么。

  《之后》观后感(九):【图解分析向+感想】通过电影知识帮你理解影片

  男人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在女人的阴影下生活,受女人摆布,却为了自己的自私而不得不这么做。虽然很痛苦,但是为了自己,必须这么做。

  以上是伪文青的无病呻吟,下面开始正文

  正文(该影评以剪辑、开端、与音乐三个角度去解评)

  区区四个人物,浅易的人物关系,寥寥的对话场景,却能拍的如此内涵,这让人不得不佩服洪导的实力。

  在文章开始之前,先理清该片的时空结构。

  该影片的叙事的时空分为主时空(与小三分手一个月后)、次时空(与小三在一起与分别的时空)、联想时空(主角在主时空的回忆),各时空互相作为补充,交错在一起推动电影的进展。

  如果说一个电影的情节要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形式走下去,那么必然有些以偏概全。有一些电影虽有冲突,但并非戏剧冲突,而是表现为人物的内心冲突。《之后》就是这样的电影,与一般的戏剧冲突情节表现迥异,它的情节自然展开,没有过多人工处理的痕迹,并且没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而是用闪回、时空交错等手法将过去、现在交织在一起,用于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

  影片的主体叙述男主与情人分手了一个多月之后的故事,在叙事之间也掺插着男主与小三相处、分别等一系列桥段。这样的时空错乱式叙事结构起到了一个很好的作用就是,摆脱了时空的限制,让情节相互呼应、补充。再者,对于男主的人物刻画和加深观众的艺术感受上,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下面仅举出三个列子来便于理解。

  论剪辑

  电影中,镜头与镜头的组接并不是1+1等于2,而是产生出第三种或者其他的含义。

  过去的时空,因为电影现实中人物的回忆联想而触发产生。上一秒还依偎在情人的怀抱里,后一秒留下男主一个人在电车上看书。两组镜头剪辑连接在一起,反映了当下男主内心的懊悔与痛苦。

  利用镜头剪辑,形成对照,描绘人物形象。在男主与小三复合之后,考虑公司只能留下一人而不得不辞退雅凛的这组镜头后面,紧跟着就跨越了时空,来到了白天的情节上,男主称赞雅凛的美丽,以及表现自己的大方,给雅凛营造了一种好男人的错觉。这样一来,直接的讽刺了男主恶劣的品行,将一个只顾私情的男人完全地展露了出来。

  男主和情人欲利用雅凛去解决男主妻子给予的压力,这样一来雅凛便无辜的背负上了小三的骂名。在此镜头一转,即刻呈现雅凛美好的一面,在光的照耀下宛如仙女,超凡脱俗。雅凛的美好与男主和情人的嫁祸形成对照,自私的丑陋再也无法被遮掩。

  论开端

  影片在开端交代人物关系做到了简单利索,不拖沓。

  运用了一个快五分钟的长镜头,去展现夫妻日常对话。在这五分钟里,婚姻如碎裂的玻璃片一般是那么的真实。

  在男主离家之后,时空回到过去男主与情人喝完酒在家门口的画面

  然后怕被旁人看到躲进地下室的楼梯口拥抱。

  再次切回主时空,然后又一次的切换。给出了之前男主妻子说男主瘦下来的原因,是因为与情人分手而去跑步。跑完后情绪依然无从释放,然后痛哭流涕。

  以上短短的几组镜头,足以看出洪导的功力。简单明了的交代了男主的状况,是一个背着妻子与小三热恋的男人。值得注意的是,到此为止,根据电影的镜头组合还无从了解男主和小三分手的事情,原以为是因情所困而哭,之后的情节才交代了与小三分手一事,从而反方向说明这里男主哭泣的原因。

  论音乐

  主题音乐响起,压力冲破人物内心的承受界限,人物情绪扩张,能在一定程度上唤起观众内心的同情。与大部分纪实类电影不同的是,这里的音乐是导演主观而为的。这大概是洪尚秀的个人风格。

  以下三处主题音乐响起处。

  分界线

  一下不再属于评论,只是些感想。当然,这里的图片有助于理解一个人物形象。

  这个男人会有可爱的一面

  大概因为像自己所以才会这么喜欢他吧

  接近一个人的方式有很多,听她听的歌,看他喜欢的电影,更进一步的话,了解她自己的东西。

  男主不会打的,因为在你面前一时的退缩只是为了能够继续去爱你。

  男主的内心世界是丰满的,会留意去保留生活中不经意的美

  《之后》观后感(十):金敏喜真的美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 婊姐影评 (ID:biaojieyingping)

  图文版后期版参看:金敏喜真的美

  韩国导演洪尚秀。

  在拍摄电影《这时对那时错》时,与女演员金敏喜擦出了火花。

  一个是蜚声国际的中年男文艺导演。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