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秋收起义》的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秋收起义》的影评10篇

2022-03-12 15:14:2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秋收起义》的影评10篇

  《秋收起义》是一部由嘉娜·沙哈提执导,侯京健 / 赵韩樱子 / 白恩主演的一部剧情 / 历史 / 战争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秋收起义》影评(一):还原历史本来的样子

  长久以来,对于那段历史,大部分人只从教科书上零星记得几个词句,比如枪杆子理论,比如三湾改编,对厚重的历史背景和惊心动魄的历史进程是不甚了了的。而本剧可以让人一窥管豹,目睹真实历史的魅力,体会那个时代错综复杂的局势,一波三折的建军之路。我不由想到,如果这能做出一款RPG游戏,除了战斗场景,其它N个人生选项简直让人九死一生,妥妥的神作啊。

  剧本非常实在,大的事件基本都契合了历史,这正是本剧最大的亮点,再牛逼的编剧也编不出来,比那些胡编乱造的好太多了。一些细节也表现的让人信服,比如正规国军让当地豪强带人先冲。比如,毛和陈浩在茶陵的时候,毛一口闷,陈不自然的分了二次喝。

  演员演技其实在线,不浮夸,不能因为脸生就轻易否定。真实历史上的风云人物,那会儿也都是二十出头的年轻人。

  当然也有瑕疵,比如染色的头发极不自然,精致的城墙和炮火的特效应该是经费有限,影响了战争场面的观感。还有那些油光粉面的中央领导,总让人出戏。

  《秋收起义》影评(二):秋收起义

  2017-9-18

  个人自用 非影评

  都是年轻演员 剧情不拖沓

  共产国际鲍罗廷 陈独秀不支持毛润之 陈独秀后来去了苏联

  瞿秋白一开始支持毛润之

  汪精卫是孙中山接班人

  北伐东征 冯玉祥背叛汪精卫跟了蒋介石 汪精卫与共产党决裂 屠杀共产党人

  共产国际同意暴动 秋收起义失败 毛润之不同意起义 因为没有足够的武装 枪杆子出政权出于秋收起义毛润之提出的

  卢德铭 余洒度 找到组织 卢德铭为掩护队伍战死 余洒度和苏先骏背叛

  共产国际不喜欢毛润之 中央因为毛润之不听全省暴动把毛润之撤了

  毛润之组成工农革命军 缝制了第一面军旗 独断独行 把很多团长架空

  朱德为保存实力找到国民党暂时加入

  毛润之上井冈山 给井冈山农军100条枪 收编了农军 井冈山陈浩团长叛变 毛润之断案童养媳 何长工 王佐 加入 朱德前妻伍若兰

  国军打工农革命军基本都是一笔带过或者文字叙述 朱德和毛润之不听中央命令 毛润之被撤 后在苏联开会 同意润之的做法 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 朱德军长

  朱德与毛润之井冈山会合

  《秋收起义》影评(三):红色青春之歌

  被成为“《伪装者》版的《恰同学少年》”的《秋收起义》,由嘉娜·沙哈提执导,侯京健、赵韩樱子、黄勐、白恩、夏德俊领衔主演。该剧以恢弘的气势恰到好处地再现了南昌起义、秋收暴动、浏阳城之战、莲花县之战、工农革命军上井冈山等。透过这些真实的悲壮、残酷的战争史实,完成了革命领袖的成长书写,让观众真切地感受到那敢拼、不怕牺牲、不怕流血地精神,也感受到那为了伟大的信念,默默坚守的勇气与智慧。正如导演嘉娜·沙哈所言:“从小到大,我们习惯了很自然地去接受教科书上所给出的结论。但历史的发生并非偶然,真正追溯历史,接触大量的史料之后,才明白,书上看似简单的一句话或者一个结论,却是无数革命的践行者用青春和热血铸就的。”

  《秋收起义》是一首“红色青春之歌”,因为它表现出了革命历史人物的不朽精神,也凸显出了他们面对严峻的形势,敢于斗争,敢于拼搏的精神,以及那融入骨子里的智慧。无疑,它给我们展示出了早期党领导人真实的一面,从而让更多年轻观众通过电视剧了解那段难忘的历史。

  《秋收起义》影评(四):新剧《秋收起义》不为蹭热点,只为历史新说

  随着建军90周年的大热点,随着电影《战狼2》的热映,随着朋友圈“军装秀”的疯传……关于建军、建党、建国的一段段历史,甚至是一段段带血的革命传奇,再次成为各种传媒上的热中之热!选择8月1日开播的新剧《秋收起义》,自然有被认为是“蹭热点”的嫌疑,但这样一部以正剧的工艺,用纯粹的历史角度重新展现那一段需要每一个国人都应该耳熟能详甚至是牢记于心的历史的电视剧,不是最该在这个恰当的历史时刻,奉献给每一个爱国的观众,不是吗?

  看新版的《秋收起义》,最大的感受是,创作者一改以往历史正剧尤其是革命题材中常见的“红色重,说教味儿浓,以及喊口号式的表达”等等活版教科书般的主旋律模样。而是纯粹的从历史事件出发,从个中角色的特点出发,将我们几乎每个人都在历史书上学到的内容,更鲜活更戏剧化地呈现在小荧屏之上。

  “秋收起义”作为中国革命历程上的重大事件,不仅确立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重要思想,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更成为中国人民革命史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剧集不仅从历史的角度再现了“秋收起义”的前前后后,更从一群青年革命者的自身视角,讲述了青春与生命,革命和信仰,历史与选择的意义,以及年轻一代革命者蓬勃朝气的精神面貌和思想内涵。全新讲述的历史,在全新的革命正青春的面貌下,演绎出全新的感受来。

  历史,不容遗忘,青春,更需要激荡。恰革命青年,为我信仰,奋发图强,肝胆相照,用生命书写辉煌。

  《秋收起义》影评(五):湖南台是想挽回口碑吗?

  湖南台是要作死的呀!看来这暑假没法过啦!本来我就对楚乔传不满意,满是权谋斗争,除了伦宝那几集,其它糖发的又少又尴尬。湖南台,你们现在是打算挽回口碑,播放正剧?我告诉你们,一切不发糖为目的耗时间播放的电视剧,都是耍流氓造吗?你以为你播放历史正剧了不起啊,有人喜欢看吗?拜托,现在是年轻人的世界,有多少青少年是喜欢看这种乱七八糟糊里糊涂不断抠图抗战剧啊?你们这种剧不就是打着保卫国家的名号,花低成本找丑逼演员然后打着良心剧的名号播出的恶心青少年的烂剧吗?怎么,觉得自己委屈,要叫妈妈啊。想让我们铭记历史?没错,我们一定会铭记这个革命剧暑假的。我觉得,你们那些所谓的高逼格豆瓣,总是把那些青春偶像玄幻剧吐槽的乱七八糟的,电视剧是用来干什么的,是用来开心娱乐的,不然为什么有个圈子叫娱乐圈?既然你们不是来娱乐的,那就不要找娱乐圈被抛弃的小丑逼们来演戏,请导演您自己回家玩拍戏过家家去。坦白来说,我觉得,拍戏就必须找有颜值的人拍,你们找这些所谓的有演技的演员,有多少个是有颜值的,年轻的?抱歉,你找的这些,我看不上眼,我觉得辣眼睛。我就是这么你们看来所谓的低俗,但我觉得你们的低俗就是我的信仰,是我的正义。所以,我给你们打一星差评,谢谢。不喜尽情喷。

  《秋收起义》影评(六):挥斥方遒洒热血 肝胆相照见真情

  年少的时候学习历史知识,讲究的就是一个过度记忆,在拗口难背的知识点,读记个百十来遍也就烂熟于胸。到如今大大小小的考试统统过去,记忆竟也开始变得淡薄起来。秋收起义,四个字一出现,脑海中不自觉地浮现出来的只有日期:1927年9月9日。已经九十年了啊。九十年的沧桑岁月过渡,依旧是岁序迁流的难回难干涉。看湖南卫视当下正在热播的红色青春史诗剧《秋收起义》,怀念与热血等诸多莫名情感一齐涌上心头。

  回顾历史,立足当下,展望未来,《秋收起义》通过重温革命先驱的热血青春,不仅展现了他们与党、国家和人民的患难真情,同时也彰显了与时俱进的时代气质。无论是热血、青春、激情、精神还是信仰,相信观众们都能从红色青春革命军《秋收起义》中有所收获。

  《秋收起义》影评(七):小演员们都不错啊

  《秋收起义》影评(八):第一篇影评什么鬼?

  我没看过这部电视剧,我只是对第一篇写的东西觉得匪夷所思…

  楚乔传播成现在这个样子,还不是一开始就没有全部拍完,要怪去怪制作方,湖南卫视只是播出平台,现在楚乔播出成这样,估计湖南卫视自己都是懵逼吧。

  不喜欢湖南卫视,OK啊,你别看呗,反正这些在湖南卫视播出的电视剧网上都会有。

  平时刷微博,看到怼湖南卫视的键盘侠,我也是看看就过了,今天我就看到湖南卫视微博发了个秋收起义,准备看看是谁演的,看到这么一篇莫名其妙的影评,实在受不了。

  播放正剧,又不是只有湖南卫视一家,说什么多少年轻人看这种抠图的乱七八糟糊里糊涂的抗战剧,都没播出你就发现是抠图了?难道就是凭湖南卫视播出的几个预告?还是您是抠图的技术人员?正剧,特别是这种政X剧,上面是不允许出现模糊不清的剧情,毕竟不能偏离历史,这种剧如果偏离历史,早就在审批就会出现问题。

  电视剧的类型那么多,你不爱看就别看,没人求你看。电视剧除了娱乐,还有很多东西可以被包含在剧中,只不过很遗憾,你脑子没有这种分门别类的功能。娱乐圈,是个很大的范围,这里面包括很多东西,身处娱乐圈的人,他们只是比普通人有名气了一些。

  年轻人应该好好学习下历史,觉得正剧拍的不好,麻烦去看历史书。从历史书上学习历史,你好知道现在的生活是怎么来的。

  《秋收起义》影评(九):《秋收起义》: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红色青春剧不失违合感

  文:田金双

  日前,历史题材剧《秋收起义》在湖南卫视热播,笔者跟了几集,发现这部历史剧竟然毫无违合感。我倒觉得,如果说该剧是历史题材剧的话,莫不如称之为红色青春剧确切得多。

  其次,纵观该剧,更多本着“大史不虚,小事不拘”这一严谨的史学状态和创作原则。相比他剧,《秋收起义》没有刻意抬高革命先烈,也没恶性丑化反面人物。所以,在该剧中,你可以看到汪精卫闻听蒋介石在上海屠杀共产党人时的震惊和爆怒,也可以看到汪精卫对“北伐”还是“东征”犹豫不决时的忡忡忧心。更为吸晴的是,身“国国四大”美男之一,汪精卫在该剧中的颜值不减当年,也是一枚如假包换的“老鲜肉”,或者说“帅蜀黍”。只不过,这个汪兆铭身上更多投机成分,明哲保身对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更多妥协态度,距离革命渐去渐远。

  相比汪精卫,《新青年》创办人陈独秀这个“老青年”身上更多革命浪漫主义气质。当他得知李大钊被害时,月下真情告白那段戏份感人至深。“你我二人,见面不多,但我时常想起你……”陈独秀谈及“南陈北李”时惺惺相惜之态,颇有鲁迅赠送瞿秋白那句“人生得一知已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之感。只是多了几分悲凉。在《秋收起义》中,彼时,陈独秀痛哭失声之时,瞿秋白就站在身后。这种有意无意的安排和巧合,耐人寻味。

  因此,尽管是一部难把握尺度的历史题材剧,但源于该剧遵循“大史不虚,小事不拘”和思想性、真实性、艺术性并重的创作原则,有人气接地气的《秋收起义》一举成为红色青春剧中的“现象剧”不难理解。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