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别闹!》影评10篇
《兄弟,别闹!》是一部由高晓攀 / 孙集斌执导,高晓攀 / 尤宪超 / 于莎莎主演的一部喜剧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直在关注这部电影,从筹备到上映到路演,看整个团队在奔波,了解到一些故事,或许电影也便看出了一些情怀,嘻哈包袱铺的处女秀,的确晓攀导演有很多的不足,但一定用心,相比当下很多靠着明星圈钱的无心之作,这部电影是值得鼓励的,作为轻喜剧,不强做梗,融入情怀有泪点,已经是值得表扬,至少在及格线以上,客观的说,我给他们打三星,剩下的星为了鼓励与支持,在被排片黑幕和遭遇水军被黑的情况下,整个团队依然坚持努力,奔波到各地去接触观众学习改进,没有明星阵容,没有保底和硬指标,就这么硬拼已属不易。我仍旧无法理解那些破口大骂,或伤及生命或家人的恶语攻击,国产影片的好坏需要一个客观的评价,我相信好坏他们都会接受并改进,那为什么就不可以收起您的吝啬,拿出一点点的包容与支持,难道只有进口片狂欢在了整个中国市场,我们才黯然神伤?国产电影需要每一位人的支持与鼓励,才会有改进进步的空间。感谢能看到这里的人,一个不捧不黑的人独白,实在是因为看不惯恶意攻击人身的言语,兴许一句话就会改变一个人。最后,感谢一部不矫揉做作的新片,带给我的情怀。加油,总有人愿意保持期待!
《兄弟,别闹!》影评(二):这个坏小子骗得好惨
高晓攀虽是相声团体“嘻哈包袱铺”班主,此次却走向自导自演道路,有尤宪超、于莎莎、李璨琛、彭敬慈等明星加盟,眼见光棍节就要到了,他们合作新片《兄弟,别闹》除了有改过自信的故事,还有综艺真人秀、讨债、抢劫犯罪等元素,完全为了吸引观众量身定制。本片融合了爱情、喜剧、搞怪等元素,既能猛戳每位看客的笑神经,把血浓于水的兄弟情加上了一点插科打诨的色彩,让人很轻松在影院得到消遣。
郑好(哥哥)和郑重(弟弟)虽然偷鸡摸狗,放荡不羁,去跟真正的坏人相差十万八千里。一对混混亲兄弟试图展现自己洗心革面历程,但总是事与愿违,注定引发笑料!高晓攀首演幽默落魄小人物,他那装傻充愣子的表情,略带疯狂的搞笑状态,都精准表演到位;尤宪超演弟弟是智商零、一身肉、爱捣乱的肥仔,同样在荒诞喜剧闹出不少笑话。
当然,于莎莎是惊艳的,一位知性青春的女编导夏天凡,话语间透出犀利与干练,还善良纯情,彻底HOLD住全场。李灿森饰演老三,前面在监狱看节目,说着逗乐羡慕的台词,没想为后面打劫动作戏,埋下了伏笔,就等最后惊心动魄一把。
片名是《兄弟,别闹》,有两位实力派谐星联手演绎,自然有很多鸡飞蛋打、你追我赶的笑料。有好哥俩的倒霉、争吵、误会,去《浪子请回头》真人秀完成好人人物,屡屡的失败与受挫,闹出各种滑稽笑话。而郑好与夏天凡在游乐园玩耍片段,两人从打枪到旋转木马,渡过那浪漫的一夜,还有次日早上各自在床上尴尬,简直是浪漫程度达到顶峰。
当李灿森扮演老三出狱后,带着彭敬慈找到两位哥两,计划了打劫金铺的惊天计划,冲突彻底爆发了,包括遇见其它劫匪,后面车子撞在路边,众人几段拳打脚踢的扭打,还拔出刀子狠杀,也让搞笑喜剧增添了惊险动作,吸引了更多不同类型片的粉丝眼光。
俗话说:“学坏容易学好难!”美丽而坚强的妈妈,却在病榻掉下了呼吸机,让人怀疑是郑好所为,这种类似《父子雄兵》的悬念设计是有点意思。哥两屡次失败的挫折,威逼利诱的恶人,兄弟之间的心结,同美女编导夏天凡的浪漫情缘,洋溢着无处不在的野心,这部喜剧究竟会有哪些妙趣,还是请各位进影院自行观看吧。
《兄弟,别闹!》影评(三):《兄弟,别闹》:用真情串起嘻嘻哈哈的包袱
文/黄鑫亮
原本属于舞台上的相声、小品和话剧演员迈向大银幕,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个人看来这并不是所谓的跨界,而是一次技术的更新换代,大银幕有更多的受众和更丰富的表现形式,他们的表演经由电影来传播只不过是原来表演的2.0升级版。这几年我们也看见了这些喜剧演员在银幕上的成功,然而大银幕上的喜剧倘若只是一枝独秀,迟早观众要看厌,喜剧电影得是百花齐放,才能营造出生态环境,就像一条美食街需要各地美食加盟,才能让这条街声名远播,集聚起客流,而这条街上一定少不了这家“嘻哈包袱铺”。由嘻哈包袱铺“掌柜”高晓攀执导和主演的电影《兄弟,别闹》上映了。
脱胎于两年前综艺节目《欢乐喜剧人》与搭档尤宪超表演的相声作品,一年之前又打造成同名话剧巡演,虽然此次是高晓攀第一次当电影导演,然而从《兄弟,别闹》这部作品的形式而言已然经过打磨进而成熟,尤其是高晓攀为了电影剧本筹备了一年,这就有别于某些喜剧电影借助于演员发挥的粗糙模式,尤其是电影里设置了人品和人名相反的郑好以及体重高智商低的郑重为了赢取奖金参加电视真人秀《浪子请回头》的框架,看得出高晓攀巧思之下赋予喜剧电影一种新的玩法。
《兄弟,别闹》这部电影全程搞笑,但没有尬笑,或者我们可以说是让观众高级的笑,这就注定了抖出的包袱不落俗套,不是段子的无脑拼接,层出不穷的笑点是为剧情服务,以笑这种观众最容易get的形式打开她们的心扉,尤其是郑好想洗心革面但又被阴谋所裹挟的现实,爱情和友情的抉择,又埋下了他成长的伏笔。
这部电影就好像是一串冰糖葫芦,一个又一个山楂如一个又一个包袱,用一根真情的棍子就它们串起,山楂有原本的酸涩,这就像是电影里表现出的这俩兄弟时常遇到的无奈,也有冰糖包裹着的香甜,这就是包袱抖落出来的笑声,但即使这些山楂再好吃没有这根棍子将它们串起,那也是散落的“一地山楂”,只有真情将它们串着,这才是举得起的一串像冰糖葫芦那样好吃耐吃爱吃的喜剧电影。而让郑氏兄弟去参加真人秀,这又恍若是售卖冰糖葫芦的橱窗,冬天的寒冷会氤氲着雾气在橱窗之上,这就多了一层滤镜,真人秀本来就有放大的效应,而这档试探人性的真人秀只有大银幕上才能呈现,尤其是善良的节目编导和势利的电视台主任的出现,让加盟这档节目的这对兄弟面临了节目内外的双重考验。
作为嘻哈包袱铺,有的就是包袱,其他的喜剧电影拿着包袱来炫,但往往包袱抖落的过程里会变成演员们内心里的包袱,因为他们明白这样的包袱只是为搞笑而搞笑,纯粹是速食品,而《兄弟,别闹》里的包袱能由情节的深入变成抱负,这既是高晓攀和其他演员们想拓展笑声的抱负,也是观众看了之后内心出现的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的抱负。尤其是这个恋情至上的现实里,兄弟情被稀释得真得快淡如水,《兄弟,别闹》虽然说的是别闹,但维系兄弟情的办法往往就是闹。兄弟情即是外表看着嘻哈,内心嘻嘻哈哈。
《兄弟,别闹!》影评(四):《兄弟,别闹!》:高晓攀小秀导演才华,又导又演两不误
《兄弟,别闹!》还在热映中,作为一部由相声演员跨界导演、主演的电影,《兄弟,别闹!》鲜有相声的味道,从某种意义上说,已经算成功了。从成片效果看,虽然是初执导筒,但高晓攀对电影《兄弟,别闹!》的整体把控,都还是比较流畅、自然的。也因此,观众才能笑的由衷,哭的自然。
《兄弟,别闹!》的故事情节并不算太复杂,但由于对一些细节的处理非常考究、智巧,进而让影片充满了嚼头。比如,郑好、郑重这对废柴兄弟最终逆袭成龙兄虎弟的故事,其实并没有什么新意。但在讲述两兄弟逆袭的过程中,高晓攀巧妙的将两兄弟的生活日常,和他们的情感世界,以及母子情、父子情有机的融为了一体,让亲情、真情演化成影片最具力量的情感驱动,得以让观众在体验兄弟俩成长历程的同时,感受到亲情的洗礼。观众的情感共鸣和情绪共振,正是在这种力量的作用下,而蓬勃汹涌的。
特别是父子情和母子情,虽然着墨不多,而且是零星嵌入,却在制造充沛情感的同时,还营造了些许悬念。将父子关系的弥合、兄弟情感的复合,留到了最后。这样的设计,不仅为剧情的最高潮做足了铺垫,对郑好、郑重的人设、塑造,也起到了积极作用,可以说是一举多得。从这样的处理中不难看出,高晓攀对生活细节捕捉的准度和精度,都是非常高的。
对亲情的理解,作为导演的高晓攀,则是比较敏感的。《兄弟,别闹!》中,高晓攀没有通过大段大段的台词、对白来宣扬亲情的重要,而是通过一系列误解的消弭,来刻画亲情之于我们每一个社会人的重要性。尤其在当下社会中,由于各种巨大的压力,亲情、爱情、婚姻的危机频频来袭,作为普通人的你我他,该如何处理好这些情感、家庭危机,《兄弟,别闹!》用一个有情有义,有笑有泪的故事,为观众提供了足可借鉴的方法、方式。从这个角度看,《兄弟,别闹!》已经跳脱出了喜剧电影的条条框框和套路化模式,从而让其显得与其他同类型电影有所不同。
导演兼做主演,往往会陷入一种混乱的循环,即比较自恋,喜欢给自己加戏,《兄弟,别闹!》中的高晓攀则不然。尽管他是绝对的男主角、男一号,但高晓攀饰演的郑好,总体上来说,还是服务于剧情的,与郑重、夏天凡等其他角色的关系也是相互补足,而非凌驾于谁之上。正因为很好的把控住了自己作为导演、主演的双重特殊身份,高晓攀在整个电影里的表现,才做到了出彩而不夸张,惊喜而不抢戏。高晓攀能很好理清自己在影片中的角色和地位,对青年导演而言,非常难能可贵。或许正基于此,才让人对高晓攀作为导演的下部戏有了更多的期待和渴盼。
高晓攀是一名相声演员,搞笑是他的天赋和本能。《兄弟,别闹!》中,高晓攀持续发挥着天然自带的笑弹功能。不过,他很好区分了电影和相声的区别。所以,《兄弟,别闹!》中,没有段子积累,也没有过于密集到泛滥的包袱。呈现郑好的个性特质时,高晓攀该收敛的时候收敛,该张扬的时候张扬,该笑的时候放肆狂笑,该哭的时候尽情泪崩......演员高晓攀的爆发力和可塑性,可圈可点。更为重要的是,整个观影过程中,观众不再把高晓攀当作一个相声演员,而是将其视作为电影剧情中不可或缺的一个角色。这说明,高晓攀已经彻底融入到电影中、角色里了。从这个角度看,电影里的高晓攀褪相声化也还是比较成功的。
《兄弟,别闹!》影评(五):这说的就是个小市民的故事(对了,还有个绿茶婊)
其实对这个电影没报什么希望,因为是国产片,因为里面没一个认识的人。说实话,电影情节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这就是讲的一个地痞小市民(有苦衷…肯定的)不算好,到处惹事儿还进过警察局,也不算太坏,至少知道不能干“大事儿”省的把整个人都赔进去。一个小市民为什么变坏为什么又变好,我觉得一个半小时说的很清楚,倒是没有很多人说的凌乱感。情节不好就不好在所谓的女主角,让人反感透顶的一个角色。为了节目才在一起没了节目立马就犹豫等到成了英雄又在一起…绿茶婊形象跃然于屏幕上。想问一句,男主角眼神怎么这么差劲…我觉得笑点还是不少的,可能是看够了拼命呐喊让大家笑的梗,生活中的小情节反而觉得更加自然。没觉得男主角很烂,倒是觉得男主角演的不错的说。对于某些按着观众求吆喝的电影,我想说这部确实算是不错的了。
《兄弟,别闹!》影评(六):浪子难回头,哥俩闯九州
郑重足够重,郑好不够好,相貌与秉性大不同的一对孪生兄弟,在这花花的人世间,掀起了许多的波澜,有欢乐的浪花,有莫测的漩涡,更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凄风冷雨,这个故事,便在由高晓攀执导的电影《兄弟,别闹!》之中。
作为“嘻哈包袱铺”的“掌门人”,高晓攀从出道伊始,就兼顾了传统与创新的双路行进,无论是舞台上的表演,还是参演的一系列影视剧作品,其独有的喜剧风格,都足够清新而新锐,不落俗套。而今首执导筒奉献的大电影《兄弟,别闹!》,也带来了不同于既往的喜剧片的观感,虽然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喜剧电影总是会想着办法逗观众笑,但在《兄弟,别闹!》这短短的一个半小时内,却可见世间百态,有强力的披露,热辣的嘲讽,还有浪子回头的勇敢爱,以及生死之路上的兄弟情,影片的内涵性与深刻度,胜过了许多同题材的电影。
《兄弟,别闹!》由高晓攀和孙集斌联袂执导,尤宪超、于莎莎、李灿森等联袂主演,影片从开场,就带观众进入了一个特别魔幻的纷乱世界——作案。俗话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影片中的郑好、郑重两兄弟,也确实相当铁杆,夜幕沉沉中去“周杰轮胎店”偷轮胎,可惜一对好兄弟,笨贼也成双,不仅偷窃未遂,而且被逮个正着,哥哥郑好由此判刑入狱。出狱之后却发现,弟弟为了救哥哥出狱,求神拜佛,已经花光了家里的所有钱,无奈之下,兄弟二人还得混社会找“饭折”。于是,为了钱,整部电影的一明一暗两条线,就此开启。
明线是,某电视节目制作机构创意了一个真人秀《浪子请回头》,要找坏到让人发指的烂仔,通过节目逐渐的改邪归正,郑好、郑重两兄弟觊觎超额奖金,也仰仗于超级之“坏”,顺利入围。暗线是,同样从监狱刑满释放的李灿森,看中了郑好的犯罪能力,拉他入伙,实施一项空前的金店大劫案——抢劫“曹云金店”。于是,经受不住诱惑的两兄弟,脚踏两只船,开启了相当疯狂,又足够“豹笑”的人生淘金旅。
纵观整部《兄弟,别闹!》,其矛盾与对立遍布,不仅仅是郑好、郑重两兄弟之间时而言和,时而相杀,而且他们所处的环境,也有着各种纠结与对抗,面对如此复杂而又前途未卜的社会,两兄弟该何去合作?是影片的最大悬念。高晓攀将自己擅长的“抖包袱”深植于电影《兄弟,别闹!》之中,相对于传统的相声,电影可以算是一场超长的相声剧、小品剧,因此其间的包袱也更加层叠和密集,有大有小的包袱,此起彼伏的包袱,各种有机关联的包袱,串起了整部电影的新奇与笑料。
但影片并没有陷于“自娱自乐”以及“娱己娱人”的搞笑之中,而是通过这些欢乐甚至无厘头,来投射生活的真味,兄弟二人因母亲去世而埋下的心结,高晓攀和万国鹏因罐头换古董而堆积的恩怨,于莎莎所在公司在电视节目公司所暴露出的行业歪风,样样都是现实中的存在,因此,电影的喜剧,只是新潮外装,其内里,则是在辛辣而精准的揭开现实的伪装。说是兄弟别闹,其实,兄弟并不怕闹,倒是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不要太闹,因此,《兄弟,别闹!》的反讽,很深刻。
《兄弟,别闹!》影评(七):既然输了,就不要给自己找借口
本来一颗星都不想给,后来看到高先生发的抨击电影圈黑幕的长微博,我虽然对电影圈以及发行方和院线间的种种关系不了解,但作为一名普通观众对商业中的法则还是清楚的,高先生文中提到在《兄弟别闹》取得同期国产影片上座率最高口碑最好的同时,许多院线的负责人为了牟取暴利,相互勾结,减少排片,给影片票房造成巨大影响,此时此刻我只想呵呵,这不和逻辑啊,实际情况要真像高先生写的那样,这帮院线的大脑袋傻啊,口碑这么好上座率这么高应该玩命加场才对啊,他们还能多赚钱呢啊,不知道高先生所谓的牟取暴利是啥意思,都没场次了人家还牟个屁啊,以今天北京的电影院来说,作为第一发行方的万达,在自己的CBD旗舰店居然才给了两个时段,一场大早清,一个大深夜,请问,自己人为了跟自己牟取暴利,这说的通吗,我觉得自己实力不行您就大大方方承认就好,就连郭德纲都说过自己拍的都是烂片,但人家起码实话实说,您这不是这行人又没正经科班学过表演的主儿就踏踏实实该干嘛去干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得,没这金刚钻就别揽这瓷器活,至于电影,您再好好沉淀沉淀打磨打磨自己再说吧,别看别人做电影挣钱就一猛子要往里扎,您还没搞明白就要尝试,结果只能是害人害己,您是相声演员,剧场才是你的根,回去吧,别闹了,兄弟,这才是你最好的出路
《兄弟,别闹!》影评(八):高晓攀在花絮里自信满满地说“票房10亿”,笑坏我了,全片最好笑的地方原来在这里
片名负分。海报浓浓网大风,负分。
剧情?没有的,一截一截羊拉屎一样,其实就是段子的串联,问题是这些段子统统都老残旧不好笑。举一个例子,追债那个,换了东北、福建、印度几个地方,一点变化没有,就是揍一顿,让去问别人要,聪明的编剧要么是让主角每次受到的磨难升级(例如第一次只是脸被打成猪头,第二次打成木乃伊,第三次直接就躺火葬场差点给烧了),要么所受的苦头不一样(例如第一次被脱光丢公厕门口,第二次被吊起马路边,第三次关棺材里)。总言之,作为一个喜剧,是一点也不好笑,要说它是闹剧吧,也并不闹腾,并不热闹,你看《大闹天竺》就是闹剧,至少还能尬笑一两声。
莫名其妙地男女主就有了好感,前面TM一点铺垫没有,只是一起无意中看了次烟花就动情了。要是看次爱情动作片,岂不是要即刻干柴烈火震翻天?莫名其妙地抒情煽情。
李灿森那条线完全是飘的,浪费了李灿森这么好的一个演员,不过话又说回来,李灿森已经彻底为人民币折腰,沦为烂片奴隶了。还有彭敬慈。万国鹏。王劲松(院长怎么那么有空老客串烂片?)。
:最后,高晓攀在花絮里自信(自大)满满地说“票房10亿”,笑坏我了,全片最好笑的地方原来在这里!本片票房是1208万(还没扣除服务费),片方实得应该是400万。我想请问高大导演够本吗?不是会演个相声小品就是个喜剧演员,不是串几个段子就是电影剧本,醒醒点吧,你太飘了!
《兄弟,别闹!》影评(九):晓瘫老师啊
高晓瘫啊,不要看别人吃肉你眼馋,也想趁着开心麻花的东风来电影界捞口汤喝,我们观众不是傻子,弄那些老掉牙的老段子来糊弄我,就这电影,还好意思要十亿票房,还好意思拉水军,还好意思说“和开心麻花分庭抗礼”,我要不给你泼盆凉水醒醒脑子,怕你明天就飞了。
《夏洛特烦恼》初看的时候,只是感觉确实有点意思,算是一部上乘的作品,但是我会忍不住想反复看,每次看都有点不一样的体会,感觉想是在评一杯好茶,越到后面,余味越足。《羞羞的铁拳》第一遍看的时间就笑到肚子疼,但是我没有想看第二遍的欲望,就像吃汉堡这种快消产品,过瘾。而看您这部《兄弟,别闹》的时候,就感觉走入一家很破很久的饭店,店主就给上俩咸鱼干,还TM是昨晚剩的。
情节方面,我看出了点“致敬”《功夫》意思,郑好就是星仔,郑重就是肥仔聪,大老三就是琛哥,星仔因为帮助小女孩反被人羞辱而变坏,郑好则是因为父亲的老实而被欺负,从而变坏。星仔后来被斧头帮控制而去做坏事,但是良心未泯,最终在包租公夫妇帮助下成为一代宗师。而郑好则是因为弟弟被大老三控制,不得不妥协,最终在朋友和警察的帮助下,逮捕了大老三的犯罪团伙。
情节发展的很是稀里糊涂,人物的塑造也是莫名其妙。片子一开头老是强调“郑好”是个坏人,可是我没看出他到底坏在哪,地痞小混混的那种坏吧,应该是痞里痞气的吧,偷鸡摸狗的那种坏吧,应该是猥琐中透露着奸诈,爱欺负邻里,调戏良家妇女的那种坏吧,应该是嬉皮笑脸中中带着点阴狠。而晓瘫老师面目严肃,演出了一种遗世而独立的清高和怀才不遇的愤懑。女主夏天凡颜值一般,却非要吹“仙女风”,什么鼓风机啦,穿男衬衫啦,也就算了,可是晓瘫您老师怎么为了体现女主的清新脱俗,而舍费苦心的找一堆整容蛇精脸来强奸我的眼睛呢?
情节的设计上也有硬伤,可以一笔带过的地方,非要花大篇幅的时间描写,比如郑好为了帮朋友讨债,在地图上飞来飞去,被五个债主打的一身伤,其中还出现了以泰姬陵为背景的布景下,一个操着奇怪口音的穿着印度服饰的中国债主,还能更辣鸡一点吗。应该慢慢发展的地方想坐火箭一样嗖一下就没了,比如男女主的感情线,没有铺垫,也没有交代结局,就拉拉手,喝喝酒,好一好,吵一吵,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情节的反转上更是随心任性,大概是在电影快结束的3分钟的时候用30秒的时间交代了一下郑好设的局,在此之前没有一点铺垫,没有任何能让你看完能回想起前面与之呼应的地方,就是强行凑结局。结尾也是草草收场,按照正常套路,不应该是女主看到男主的英勇事迹感动不已,破镜重圆。而男主则是名利财三收,既抱的美人归,又凭借真人秀大红大紫。一直到放映结束,我还在想那50万奖金去哪了,强迫症真的伤不起啊。
看有些水军朋友老是吹“喜剧的内核是悲剧”,不错道理是这样,可是请你不要说这句话,因为我在你的电影中完全没有体会到这层含义,你的电影仿佛是割裂的,前半部分喜剧,后半部分悲剧,我没有看到一点点由于主角悲惨的命运而引起的笑点,都是在因为主角说了某些弱智的话和做了一些弱智夸张的动作,才让人不得不笑。我知道《夏洛》和《羞羞》里面也有不少这种设计,可人家那算是锦上添花,你这吧,就是不停拿花补丁来补一件遮不住丑的花棉袄。
晓攀老师啊,我喊您一声老师,您还是老老实实地回去说相声吧。不要看别人吃到甜头就眼馋,只看人吃肉,没看人挨打。将来别人再问:“高晓攀是谁?”希望您可以骄傲地说“优秀的相声演员”而不是“演技尴尬的电影演员,没有眼光的投资方,毫无灵魂的导演或者三流水平的编剧”,就酱。
《兄弟,别闹!》影评(十):《别闹,兄弟!》:放学后别走,一起搞!
一般来说,票房高企、类型发展潜力大的,基本上也就是超级英雄电影、喜剧片,目前来看内地电影更需要在喜剧片发力,当然也需要中国特色的英雄片。从《泰囧》《美人鱼》到《羞羞的铁拳》,喜剧片的票房天花板一再抬升,其实这也给做喜剧片的导演们一个启示,喜剧电影做好太难,要想凭借笑果取胜,必须在梗上创新,否则很容易弄成平庸之作。《兄弟,别闹》的梗,在于相爱相亲的双胞胎兄弟的互坑互杀,这个笑点设置的有些意思,尤其是好高晓攀和尤宪超饰演的这对外型差别极大的TWINS,在内地喜剧片普遍逻辑不够顺滑的情境中,还是可以支撑起成本不算高的这部喜剧电影的创新,毕竟当前内地喜剧人更多是从二人转、话剧和相声等各界跨界而来,他们擅长的就是一笑成仙。
高晓攀也玩跨界,相声搭档靠的是砸挂,电影里就需要现实感强烈。俩兄弟相依为命,患难与共,他们的命运紧紧的串连在一起,哥哥打小就是弟弟的守护神,长大弟弟也离不开哥哥。兄弟之间的那种亲情可以表现得更加令人催泪,再说选择演员也很重要,好的演员会凭借经验告诉你,那些桥段不是很合理。《雨人》这部经典影片也是讲两兄弟情深的,影片没有很夸张的去突出兄弟之间相处的戏剧张力,而是依靠大量的细节去彰显弟弟对哥哥的情感变化,当然文化背景不一样,作为中国来说更注重亲情的呵护,兄弟之间相处更多戏剧性。没有人是天生的坏人,郑好就是因为这个才对自己的“无法无天”有着难得的自我回护。
那时的郑好则是处于青春叛逆期,放学后别走,咱们一起搞事去,这就是《兄弟,别闹!》为什么现在闹成这个样子的最初缘起。我们回忆在那个年纪时什么样的同学比较受欢迎呢?学习拔尖、家里有钱、外貌出众、体育卓越,很显然前三点与郑好都不沾边,而体育好则很容易向“社会青年”靠拢。而这时则需要家庭与学校的正确引导。我们来看看郑好的家庭:自幼丧母,父亲懦弱,弟弟呆傻。对于孩子而言,最可依靠的是家人,而在片中郑好唯一的父亲却是凡事都像外人妥协的形象。现实中,这样的家长着实不少,似乎给人“老好人”的印象,殊不知自己只是是自私的维护以自己为中心的关系网,逃避问题、寻求稳定。正是这样的核心家庭,导致了两兄弟的自我放飞过度。郑重与郑好的深层矛盾,主要还是因为心结,彼此都知道各自都有一些不同常人的小动作。郑好在学校里的表现和在医院里的“嫌疑”,对于跟随者郑重来说,郑好的所作所为究竟有多少正当性呢,特别是对于母亲去世具体情况的怀疑。
按照电影本身的逻辑,两兄弟一定能够在社会的磨难中重新看清楚自我,找回本性,尤其是郑好还能够发现和体认爱情的美好,《兄弟,别闹》于是一部让人耳目一新的喜剧电影。相声演员出身的新人导演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给电影埋下众多笑点。虽然故事结构很简单,但是由于人设背后刻骨的现实性,让其余味悠长。最后,愿每一个迷途少年都能遇到人生中的夏天凡。